CN100456094C -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6094C
CN100456094C CNB2005800082725A CN200580008272A CN100456094C CN 100456094 C CN100456094 C CN 100456094C CN B2005800082725 A CNB2005800082725 A CN B2005800082725A CN 200580008272 A CN200580008272 A CN 200580008272A CN 100456094 C CN100456094 C CN 10045609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parency carrier
conversion layer
path conversion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082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0515A (zh
Inventor
福岛浩
薮田浩志
高谷知男
和田正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30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0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609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609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6Front illumin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相对于在侧面上配置有光源的背面侧的透明基板,在其前面侧上配置有具有与透明基板大致相等的折射率并且形成有规定的凹凸面的第一光路转换层、和在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前面侧上与该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接触形成并且具有比该第一光路转换层小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层,在其背面侧上配置有形成有规定的凹凸面的第二光路转换层。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透过型或半透过型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作为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广泛地使用液晶显示装置。这些液晶显示装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作为其特征的薄型、轻量、低耗电的特征,被搭载在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的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地普及。
特别地,在以便携式电话为代表的移动装置中,由于用户需要经常携带,所以对薄型、轻量、低耗电的要求特别强烈,面向进一步改善的技术开发正在积极地进行。与此相伴,对于移动装置中搭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也有同样强烈的要求,希望开发更薄型、更轻量、更低耗电的技术。
一直以来,经常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是将至少一块偏光板与由一对透明电极基板和液晶层构成的液晶面板组合。在透过型或半透过型液晶面板的情况下,在透明电极基板的两面上设置有一对偏光板,另外,在反射型液晶面板的情况下,仅在配置在观察者一侧的透明电极基板上设置有偏光板。
上述的液晶面板使用冷阴极放电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作为光源,光源的周围用反射器包围。由于从光源照射的光需要均匀地照射液晶面板平面,所以利用导光板将来自点光源或线光源的光转换成二维发光体。进一步将透镜片(lens sheet)或扩散片(diffusion sheet)与上述光源和导光板组合,形成具有均匀的面内亮度的照明单元(light unit)。
作为配置上述照明单元的部位,有配置在液晶面板的前面侧(观察者一侧)的前置光型(frontlight-type)和配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背光型(backlight-type),现在都广泛地使用。
但是,在将上述的照明单元与液晶面板组合的结构中,存在照明单元中使用的导光板、透镜片、扩散片的厚度不仅使液晶模块的总厚度变厚,而且使液晶模块的重量也变重的问题。因此,将液晶面板和现有的照明单元组合的液晶显示装置,对于满足移动装置要求的薄型化、轻量化的苛刻要求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作为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的特开2003-57645号公报(公开日为平成15年(2003年)2月26日)和作为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的特开2003-66443号公报(公开日为平成15年(2003年)3月5日)中,公开了将液晶面板中的透明电极基板作为导光板使用、从而进行薄型化和轻量化的技术。在特开2003-57645号公报中,公开了将配置在前面侧上的透明电极基板作为导光板使用的技术(前置光型)。在特开2003-66443号公报中,公开了将配置在背面侧上的透明电极基板作为导光板使用的技术(背光型)。下面,对上述现有技术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在特开2003-57645号公报中公开的前置光型的技术,参照图6,如下进行说明。
特开2003-57645号公报中的前置光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6所示,将液晶层103夹持在一对透明电极基板101、102的间隙中,构成液晶面板,在一对透明电极基板101、102中配置在观察者一侧的透明电极基板102的侧端部上,配置有由LED、冷阴极管等构成的点光源或线状光源104。此外,在上述液晶面板中,在透明电极基板101、102各自的外侧上,分别配置有偏光板105。
此外,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观察者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具有凹凸结构的光路转换层106。此外,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上,形成有镜面反射膜107。
通过形成上述的结构,特开2003-57645号公报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将导光板的功能汇集到透明电极基板102上,由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实现薄型化和轻量化。
此外,对于在特开2003-66443号公报中公开的背光型的技术进行,参照图7,如下进行说明。
特开2003-66443号公报中的背光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7所示,将液晶层103夹持在一对透明电极基板101、102的间隙中,构成液晶面板,在一对透明电极基板101、102中配置在背面侧的透明电极基板101的侧端部上,设置有由LED、冷阴极管等构成的点光源或线状光源104。此外,在上述液晶面板中,在透明电极基板101、102各自的外侧上,分别配置有偏光板105。
此外,在上述液晶面板中,在透明电极基板101的前面侧上,与该透明电极基板101接触地配置有低折射率层116。该低折射率层116是具有比透明电极基板101低的折射率的层。此外,在透明电极基板101的背面侧上,形成偏光板117、具有凹凸结构的光路转换层117、和全反射膜118,构成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
通过形成上述的结构,特开2003-66443号公报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将导光板的功能汇集到透明电极基板101上,由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实现薄型化和轻量化。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如上述特开2003-57645号公报那样,在将配置在观察者一侧的透明电极基板作为导光板使用的前置光型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显示图像的对比度降低的问题。此外,如上述特开2003-66443号公报那样,在将配置在背面侧的透明电极基板作为导光板使用的背光型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不能有效地利用来自配置在该透明电极基板的侧面上的光源的光、从而不能得到明亮的图像的问题。下面对上述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在特开2003-57645号公报中记载的前置光型的结构中,来自配置在前面侧的透明电极基板102的侧面上的光源104的光,在该透明电极基板102的内部传播,透过偏光板105后,由在偏光板105的上层上形成的具有凹凸结构的光路转换层106进行全反射,再次向面板内部方向入射。由该光路转换层106反射的光,透过偏光板1后,透过透明电极基板102,入射到液晶层103中。透过液晶层103的光,透过背面侧的透明电极基板101,由在偏光板105的背面形成的镜面反射膜107反射,再次将光向观察者一侧射出。
以上说明的路径为图6所示的路径(A),沿着该路径(A)传播的光,通过在液晶层103中控制出射光,能够显示期望的图像。
但是,在上述图6的结构中,透明电极基板102包括玻璃、取向膜等折射率为1.5左右的层、以及例如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等构成的折射率比较高的透明电极,具有折射率差比较大的叠层膜的界面。因此,从光源104射出、从偏光板105和光路转换层106再次入射到透明电极基板102中的光,如图6的路径(B)所示,存在有在入射液晶层103之前,被透明电极基板102上的叠层膜的任一界面反射,直接从透明电极基板102透过偏光板105的光。
由于该光不能在液晶层103中进行控制,所以成为额外的漏光,会引起显示图像的对比度降低。
接着,在特开2003-66443号公报中记载的背光型的结构中,在配置在背面侧的透明电极基板101的一个侧面上,配置有光源104。在该结构中,从光源104射出的光,如图7中的路径(A)所示,在透明电极基板101和偏光板105的内部传播,在入射到在透明电极基板101的背面上形成的光路转换层117中后,被反射膜118反射。被反射膜118反射的光由液晶层103控制后,透过配置在观察者一侧的透明电极基板102和偏光板105,由此可以显示图像。
此外,在上述图7的结构中,如图7中的路径(B)所示,从光源104射出后,直接入射到低折射率层116中的光,可以被该低折射率层116全反射,所以对比度不会因额外的漏光而降低。
但是,在从光源104射出后直接入射到低折射率层116中的光中,存在很多由低折射率层116进行全反射后直接从透明电极基板101的与设置有光源104的侧面相对的面射出的光。这样从透明电极基板101的相对面射出的光,当然起不到作为显示图像的显示光的作用,所以,在上述图7的结构中,来自光源104的光的损失变大,不能有效地利用从光源104射出的光,所以不能显示明亮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液晶面板中的透明电极基板作为导光板使用从而实现薄型化和轻量化、并且对比度不降低、可以显示明亮的良好的图像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在一对透明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层而形成,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一对透明基板中从观察者一侧看被配置在背面的透明基板,在其前面侧上配置有具有与上述透明基板大致相等的折射率并且形成有规定的凹凸面的第一光路转换层、和在上述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前面侧上与该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接触形成并且具有比该第一光路转换层小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层,在其背面侧上配置有形成有规定的凹凸面的第二光路转换层。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通过将光源配置在背面侧透明基板的侧面上而实现薄型化的背光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在上述背面侧透明基板的前面侧上,配置有形成有规定的凹凸面的第一光路转换层和低折射率层。
通过将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设计成适当的形状,在第一光路转换层和低折射率层的界面中,可以得到如下的作用:A)使从光源直接入射的光(接近水平的光)发生全反射,从而转换成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光;B)使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入射光透过。
此外,通过将第二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设计成适当的形状,可以得到对从光源直接入射的光进行反射从而将其转换成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光的作用。
即,从光源照射的光首先由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或第二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反射,此时,由于从接近水平的光转换成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光,所以不会从背面侧透明基板的与设置有光源的侧面相对的面射出,能够减少来自光源的光的损失,从而能够进行明亮的图像显示。此外,从光源照射后、首先由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反射的光,接着由第二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反射,再透过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向观察者一侧(前面侧)射出。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的说明将可以被充分理解。此外,根据参照附图的如下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第一光路转换层和低折射率层的界面的光反射的情况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另一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截面图。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将液晶层3夹持在前面侧基板部1和背面侧基板部2的间隙中而构成的液晶显示面板。即,通过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上安装光源5、驱动电路(未图示)等,形成液晶显示装置。
在前面侧基板部1中,相对于透明基板11,在其前面侧上配置有偏光板12,在其背面侧上形成有透明电极13。
在背面侧基板部2中,相对于透明基板(背面侧透明基板)21,在其前面侧上,从透明基板21一侧开始依次形成有第一光路转换层22、低折射率层23和透明电极24,在其背面侧上,从透明基板21一侧开始依次形成有偏光板25和第二光路转换层26。在背面侧基板部2中,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第二光路转换层26分别具有规定的凹凸结构。
前面侧基板部1和背面侧基板部2以透明电极13和透明电极24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其间隙中形成有液晶层3。在前面侧基板部1和背面侧基板部2中,在透明电极13、24的内侧,还配置有已实施规定的取向处理的取向膜(未图示)。利用框状的密封件4将液晶层3封入前面侧基板部1和背面侧基板部2之间。
此外,在背面侧基板部2的透明基板21的侧面配置有光源5。即,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被应用于使用透明基板21作为光源5的导光板的背光型的结构。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一对透明基板11、21可以使用钠玻璃、无碱玻璃等透明玻璃基板、或由有机树脂(例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醚砜等构成的塑料基板等任意的透明基板。
此外,为了使来自配置在透明基板21的侧面的光源5的光在基板内有效地传播,优选使用透明性更高的基板,如果是玻璃基板,则优选使用无碱玻璃。此外,为了实现基板的薄型化和轻量化,优选使用有机树脂作为透明基板材料,从透明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使用丙烯酸树脂作为透明基板材料。
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进行说明。在此,将从配置在透明基板21侧面的光源5射出的光,分成直接入射到透明基板21的上面侧(第一光路转换层22侧)上的光(光路A)和直接入射到透明基板21的背面侧(偏光板25侧)上的光(光路B)两类。
首先,对沿着光路A传播的光进行说明。
沿着光路A传播的光从配置在透明基板21侧面的光源5射出后,入射到透明基板21和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界面上。在此,为了使入射的光不发生反射或折射地透过第一光路转换层22,优选使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折射率与透明基板21的折射率大体一致,或者使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折射率比透明基板21的折射率小。但是,在此后的光路中,光从第一光路转换层22进入透明基板21,需要使该光在进入时不发生反射或折射,所以,最优选使透明基板21的折射率与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折射率大体一致。
此外,透明基板21和第一光路转换层22不必设置成单独的部件,也可以作为同一个部件一体地形成。在将透明基板21和第一光路转换层22作为同一个部件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透明基板21和第一光路转换层22之间的界面,所以能够完全排除在该界面的不必要的反射或折射。
透过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光接着入射到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低折射率层23的界面上。此时,上述入射光由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凹凸在该界面上全反射。由于该全反射,上述入射光向背面侧返回,同时,光的前进方向以如下方式改变:反射后的光比反射前的光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
在此,参照图2,对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凹凸、即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低折射率层23的界面上的凹凸进行说明。
在第一光路转换层22中,具有图2所示的倾斜面P很重要。上述倾斜面P的法线方向相对于基板法线方向倾斜角度θ,能够利用该倾斜直接接收从光源5射出的光。此外,设定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凹凸,使得从光源5射出的光中直接入射到透明基板21的上面侧(第一光路转换层22侧)上的光一定入射到上述倾斜面P上。
需要使从光源5射出的光在上述倾斜面P中的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低折射率层23的界面上全反射。因此,将低折射率层23的折射率设置成比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折射率小。
此外,光相对于上述倾斜面P的入射角需要比倾斜面P的界面的临界角大。在此,设由上述倾斜面P反射前的光相对于基板法线的入射角为α1,设由上述倾斜面P反射后的光相对于基板法线的出射角记为α2。此时,光相对于上述倾斜面P的入射角为(α1-θ),设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折射率为n22,设低折射率层23的折射率为n23,设定上述θ,使得
α1-θ>sin(n23/n22)=(倾斜面P的界面的临界角)
此外,由倾斜面P反射前的光的量由于距光源5的距离不同而多少有些变化,但由于是接近与基板法线大体垂直的方向的光,所以可以近似为α1=90°。
此外,将由倾斜面P反射前的光和反射后的光相比,因为
α1-θ=α2
所以
α2=α1-2θ
从上述式可知,由上述倾斜面P反射后的光以比反射前的光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方式改变前进方向。
在此,在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材料采用通常使用的玻璃(折射率为1.52)、低折射率层23的材料采用实用水平中折射率最低的二氟化镁(折射率为1.28)时,倾斜面P的界面的临界角约为57°。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上述倾斜面P的倾斜角θ小于33°即可,随着低折射率层23的材料的折射率的变化,倾斜角θ的变化范围为0°<θ<33°。此外,为了在上述界面有效地产生全反射,优选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低折射率层23的折射率差为0.05以上,由此,倾斜角θ的范围更优选为15°<θ<33°。
此外,在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上述凹凸的形状中,对于倾斜面P以外的面的倾斜角,不需要特别限定,可以设定为任意的倾斜角。
此外,在图1所示的第一光路转换层22中,记载为等间距地形成上述倾斜面P,但是,该倾斜面P不必等间距地形成,可以根据距光源5的距离而改变间距。例如,在等间距地形成上述倾斜面P的情况下,有距离光源5近的地方光量分布大、距离远的地方光量分布小的趋势。因此,为了修正这样的因光源距离引起的光量分布不均,可以考虑在距离光源5近的地方增大上述倾斜面P的间距、在距离光源5远的地方减小间距的结构。此外,对于上述倾斜面P的倾斜角θ,可以与入射光的入射角α1的变化相适应,根据距光源5的距离而不同。例如,可以考虑在距离光源5近的地方减小θ、在距离光源5远的地方增大θ的结构。
从光源5射出后、在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低折射率层23的界面被反射后的光,再次透过透明基板21,利用配置在背面侧的偏光板25在期望的方向上进行线性偏光,然后入射到第二光路转换层26中。
入射到第二光路转换层26中的光被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外面(第二光路转换层26和位于第二光路转换层26外侧的空气层等的界面)反射,返回到前面侧。被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外面反射的光,此后透过偏光板25、透明基板21、第一光路转换层22、低折射率层23、液晶层3、前面侧基板部1,向观察者射出,作为显示光发挥作用。
此外,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外面与第一光路转换层22同样是具有凹凸的面,所以,被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外面反射的光由于接受其反射的部位不同,其前进方向的角度有可能改变。关于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凹凸将在后面叙述,考虑对于沿着光路A传播的光的反射功能,至少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凹凸需要适当地设计其形状。
接着,对沿着光路B传播的光进行说明。
沿着光路B传播的光从配置在透明基板21侧面的光源5射出后,入射到透明基板21和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界面上。在此,为了使入射的光不发生反射或折射地透过第二光路转换层26,优选使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折射率与透明基板21的折射率大体一致,或者比透明基板21的折射率小。但是,在此后的光路中,光从第二光路转换层26进入透明基板21,需要使该光在进入时不发生反射或折射,所以,最优选使透明基板21的折射率与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折射率大体一致。
透过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光接着入射到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外面(第二光路转换层26和位于第二光路转换层26外侧的空气层等的界面)上。此时,上述入射光在该外面上被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凹凸反射。由于该反射,上述入射光向前面侧返回,同时,光的前进方向以如下方式改变:反射后的光比反射前的光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
在此,在第二光路转换层26中形成的凹凸起到与在上述的第一光路转换层22中形成的凹凸类似的作用,在第二光路转换层26中可以使用具有与第一光路转换层22相同形状的凹凸的部件。但是,另一方面,在光路A和光路B中,由第一光路转换层22或第二光路转换层26最初反射后的光路条件(向观察者一侧射出之前的反射次数等)不同。因此,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第二光路转换层26优选被设计成在光路A和光路B中都可得到最合适的出射光的形状,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凹凸不需要是相同的形状。
被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外面反射的光,此后透过偏光板25、透明基板21、第一光路转换层22、低折射率层23、液晶层3、和前面侧基板部1,向观察者射出,作为显示光发挥作用。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透明基板21的前面侧上设置有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低折射率层23。因此,从光源5射出后直接入射到透明基板21的上面侧(第一光路转换层22侧)上的光,在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低折射率层23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返回到背面侧,并且,在该全反射时,以反射后的光比反射前的光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方式改变前进方向。此外,返回到背面侧的光由第二光路转换层26反射,向观察者一侧射出。
通过上述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不具有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现有结构相比,从光源5射出后,相对于基板保持大致水平方向而进行反射,所以,没有光从与配置有光源的侧面相对侧的侧面直接射出。因此,从光源5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提高,可以显示明亮的良好的图像。
此外,在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第二光路转换层26中,作为用于形成上述凹凸的结构物的形状,例如可以是具有凹凸面的任一面以与配置有光源5的入射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条纹(stripe)状的凹凸面的形状,或者可以使用凹凸面的任一面以与入射面相面对的方式配置的三棱锥形状、四棱锥形状或圆锥形状、多棱柱结构等。
在将用于形成上述凹凸的结构物,做成具有条纹状的凹凸面的形状的情况下,有容易制造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优点。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与入射面相对的面(即图2中的面P)被形成条纹状,所以入射到液晶层3中的光有可能产生条纹状的强度不均匀。
与此相对,在用于形成上述凹凸的结构物使用三棱锥形状、四棱锥形状或圆锥形状、多棱柱结构等的情况下,入射到液晶层3中的光不会产生条纹状的强度不均匀,可以得到更均匀的入射光的强度分布。
此外,在第一透明基板21的侧面配置的光源5,优选配置成其前面侧的端部不从透明基板21和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边界面向前面侧伸出。即,在上述光源5的前面侧的端部从透明基板21和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边界面向前面侧伸出的情况下,光会从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低折射率层23等部件的侧面入射。这样的光有可能在部件的界面上产生意料之外的反射、并直接向观察者侧射出,产生额外的漏光,降低对比度。
配置在第一透明基板21的侧面的光源5,如果配置成其前面侧的端部不从透明基板21和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边界面向前面侧伸出,则可以防止上述的不希望的漏光,可以得到对比度不降低的良好的图像。
此外,在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背面侧上,配置由有机树脂等构成的反射薄片,或形成由金属薄膜构成的全反射膜,可以使透过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光再次返回到观察者一侧,从而,从光源5射出的光可以没有损失地作为显示光使用。
在此,反射薄片的厚度通常为0.1~0.2mm左右,所以从薄型化的观点看,如图3所示,优选在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背面侧形成由金属薄膜构成的全反射膜27。这样的全反射膜27可以使用由铝、金、银、铜、铬、钼、钛、钯等的合金构成的金属薄膜。
[实施方式2]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类似的结构,所以对于与图1相同的构成部分,采用相同的部件编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4所示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是使用背面侧基板6来代替图1中的背面侧基板部2的结构。此外,背面侧基板6与背面侧基板部2相比,不同点在于,在低折射率层23和透明电极24之间形成有光散射层28。
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从光源5射出的光由于第一光路转换层22、低折射率层23和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作用,如图4中的路径(A)、(B)所示,向观察者一侧进行光路转换,入射到光散射层28中。在背面侧基板6中,入射到光散射层28中之前的光的路径与背面侧基板部2相同。
光散射层28对于由于第一光路转换层22、低折射率层23和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作用而向观察者的正面方向聚集的光,再赋予其散射效果。因此,在具有光散射层28的本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消除基板面内的亮度分布偏差,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显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新形成光散射层28作为低折射率层23的正上层,但是不特别限定于该结构,只要在透明基板11和透明基板21之间,在任何层的间隙中形成都可以。此外,在形成滤色器(colorfilter)的情况下,可以使滤色器本身具有光散射性,或者,可以使用于将滤色器平坦化的外涂层(overcoat)本身具有光散射性。
在此,赋予光散射性的方法可举出:使无机颗粒、例如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等的微细颗粒分散在光散射层中,从而赋予光散射性的方法;以及利用高分子单体的交联反应使有机微粒子分散,从而赋予光散射性的方法等。
[实施方式3]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类似的结构,所以对于与图1相同的构成部分,采用相同的部件编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5所示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是使用背面侧基板7来替代图1中的背面侧基板部2的结构。此外,背面侧基板7与背面侧基板部2相比,不同点在于,在低折射率层23和透明电极24之间形成有由金属薄膜构成的半透过反射膜29。
在此,半透过反射膜29可以由通过调整金属薄膜的膜厚能够得到的半透明反射镜型(half-mirror type)的半透过反射膜、或设置有开口部的全反射性的金属薄膜构成的半透过反射膜形成。可以利用铝、金、银、铜、铬、钼、钛、钯等金属的合金形成该金属薄膜。
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利用使光源5发光从而进行显示的透过显示模式和反射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首先,对透过显示模式进行说明。在透过显示模式中,从光源5射出的光通过第一光路转换层22、低折射率层23和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作用,如图5中的路径(A)、(B)所示,向观察者一侧进行光路转换,入射到半透过反射膜29上。在背面侧基板7中,入射到半透过反射膜29上之前的光的路径与背面侧基板部2相同。由于沿着路径(A)、(B)传播并入射到半透过反射膜29上的光中的透过功能,透过该半透过反射膜29的光可以作为显示光利用。
接着,对于反射显示模式,如图5中的路径(C)所示,从观察者一侧入射的外部的光透过前面侧基板部1,向液晶层3入射。向液晶层3入射的外部的光入射到半透过反射膜29上,由该半透过反射膜29反射,再次向观察者一侧射出,由此能够进行反射型的显示。
此外,作为半透过反射膜29,也可以使用将折射率不同的电介质叠层形成的电介质多层膜。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使用金属薄膜作为半透过反射膜29的情况同样地,也能够作为切换透过显示模式和反射显示模式来进行显示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使用。
作为上述电介质多层膜,低折射率电介质可举出氧化铝(Al2O3)、二氧化硅(SiO2)、或二氟化镁(MgF2)等,高折射率电介质可举出二氧化钛(TiO2)、二氧化锆(ZrO2)、硒化锌(ZnSe)、硫化锌(ZnS)等,上述电介质多层膜可以通过将低折射率电介质和高折射率电介质依次叠层而得到。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没有特别表示出滤色器、保护膜、绝缘膜等,但可以根据需要在透明基板上形成。
此外,关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任意选择有源矩阵方式、无源矩阵方式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将从光源5射出的光大致区分为路径(A)、(B)的两种光进行说明。其中,沿着上述路径(A)、(B)传播的光是从光源5射出的全部光中以最适合的状态有助于显示的光。但是,不可能或者很难设计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第二光路转换层26,使得从光源5射出的全部光都沿着路径(A)、(B)传播。
即,可以认为:从光源5射出的光中存在一部分光,在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第二光路转换层26之间反复反射多次,由透明基板21侧面反射,或者没有受到期望的反射,相对于基板法线方向以倾斜较大的状态从背面侧基板射出。
但是,通过适当地设计第一光路转换层22和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凹凸,能够使从光源5射出的全部光中沿着路径(A)、(B)传播的光的比例增加,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充分进行更明亮的显示。
下面,说明对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评价。
[实施例1]
作为实施例1,用以下方法做成图1所示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此,配置在观察者侧的透明基板11和配置在背面侧的透明基板21使用折射率为1.52的无碱玻璃。
首先,在透明基板11上形成由ITO构成的透明电极13,在透明电极13上印刷可溶性聚酰亚胺后,进行烧制。接着,利用摩擦(rubbing)处理对取向膜面进行取向处理,使其成为规定的取向方向,从而得到配置在观察者侧的基板。
接着,使用预先形成为规定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为四棱锥形(quadrangular-pyramid shape))的模具,将整形后的丙烯酸类负性抗蚀剂的转印薄膜在高温下转印到透明基板21上,利用紫外线照射使其固化,在透明基板21上形成第一光路转换层22。接着,在第一光路转换层22的上层上形成折射率为1.31的低折射率材料HF-707(商品名,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生产),作为低折射率层23。
在低折射率层23的上层上形成由R(红)G(绿)B(蓝)三色构成的滤色器,形成由热固化树脂构成的平坦化层(滤色器和平坦化层在图1中未图示)。
在平坦化层的上层上形成由ITO构成的透明电极24,在该透明电极的上层上,与观察者侧基板2同样地形成取向膜,进行摩擦处理,得到背面侧的基板。
将如上所述得到的配置在观察者侧的透明基板11和配置在背面侧的透明基板21,以在周边部形成框状的密封件4并使由ITO构成的透明电极13、24相对的方式粘合,封入向列型液晶ZLI-4792(商品名,Merck Ltd.Japan生产),作为液晶层3。
在一对透明基板11、21上粘贴SEG-1425DU(商品名,日东电工株式会社生产)作为偏光板12、25,使得在各基板上形成的取向膜的取向方向和偏光板透过轴一致。
然后,在上述偏光板12、25的背面侧上,将由使用预先形成规定的凹凸图案的模具做成(在本实施例中为四棱锥图案)的丙烯酸树脂构成的第二光路转换层26,粘贴在上述偏光板25的背面侧上。
接着,在如上所述得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透明基板21的侧面上,配置由3个LED构成的光源5,得到本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2,做成图3所示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即,在实施例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背面侧,形成由银和钯的98∶2(重量比)的合金构成的、膜厚
Figure C20058000827200181
的全反射膜27,得到本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3]
作为实施例3,做成图4所示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即,在实施例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低折射率层23的上层(前面侧)上,形成作为丙烯酸类的树脂材料的转印薄膜的“RF系列”(商品名,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生产),作为光散射层28,得到本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4]
作为实施例4,做成图5所示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即,在实施例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低折射率层23的上层(前面侧)上,使用银∶钯=98∶2的合金,形成膜厚
Figure C20058000827200191
的由金属薄膜构成的半透过反射膜29,使得反射率∶透过率=7∶3,得到本实施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5]
作为实施例5,做成图5所示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即,在实施例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低折射率层23的上层(前面侧)上,依次叠层三层由SiO2和TiO2构成的电介质多层膜,形成半透过反射膜29,得到本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1]
作为比较例1,做成图7所示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即,在实施例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不形成具有凹凸结构的第一光路转换层22,在透明基板21(在图7中为透明基板101)上直接形成低折射率层23(在图7中为低折射率层116),得到本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
[评价结果]
将对如上所述做成的实施例1~5和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评价结果表示如下。
首先,对于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1~3和比较例1,对不向液晶层施加电压的状态(正常的白色)的情况下的亮度和面内亮度偏差(显示品质:目视判定亮度的不均匀)进行评价,将其结果表示如下。此外,对于亮度,使用色彩亮度计BM5(商品名,TOPCON生产),在2°视野内进行测定。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比较例1
  亮度  115cd  125cd  108cd  75cd
  显示品质  ○  ○  ◎  ○
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与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比较,实施例1~3的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使来自光源的出射光有效地向观察者一侧射出,所以亮度显著提高。
此外,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通过在第二光路转换层26的背面上形成由金属薄膜构成的全反射膜27,在第二光路转换层26中的反射效率提高,所以亮度提高,从而得到更良好的明亮的图像。
此外,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3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通过利用在低折射率层23的上层上形成的光散射层28使面内亮度分布均匀化,可得到在面内没有亮度不均匀的、明亮的良好的图像。
接着,对于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4和实施例5,在暗处确认显示时,可以看出,能够使光从配置在背面侧的透明基板侧面的LED光源有效地射出到观察者一侧,作为透过型显示,可以显示明亮的图像。
此外,停止LED光源的照明,仅利用外部的光进行显示时,在实施例4(由金属薄膜构成的半透过反射膜)和实施例5(由电介质多层膜构成的半透过反射膜)的任一情况下,都能得到良好的反射型显示。
如以上所述,本液晶显示面板为如下结构:在一对透明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层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相对于上述一对透明基板中从观察者一侧看被配置在背面的透明基板,在其前面侧上配置有具有与上述透明基板大致相等的折射率并且形成有规定的凹凸面的第一光路转换层、和在上述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前面侧上与该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接触形成并且具有比该第一光路转换层小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层,在其背面侧上配置有形成有规定的凹凸面的第二光路转换层。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将光源配置在背面侧透明基板的侧面从而实现薄型化的背光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面板,在上述背面侧透明基板的前面侧上具有形成有规定的凹凸面的第一光路转换层和低折射率层。
通过将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设计成适当的形状,在第一光路转换层和低折射率层的界面上,可以得到如下的作用:A)使从光源直接入射的光(接近水平的光)发生全反射,从而转换成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光;B)使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入射光透过。
此外,通过将第二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设计成适当的形状,可以得到对从光源直接入射的光进行反射从而将其转换成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光的作用。
即,从光源照射的光首先由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或第二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反射,此时,由于从接近水平的光转换成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光,所以不会从背面侧透明基板的与设置有光源的侧面相对的面射出,能够减少来自光源的光的损失,从而能够进行明亮的图像显示。此外,从光源照射后、首先由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反射的光,接着由第二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反射,再透过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向观察者一侧(前面侧)射出。
此外,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形成为在上述第二光路转换层的背面侧上还形成有全反射膜的结构。
根据上述的结构,可以防止光从上述第二光路转换层的背面侧漏出,能够进一步减少来自光源的光的损失,从而能够进行明亮的图像显示。
此外,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可以采用在上述一对透明基板之间至少形成有一层光散射层的结构。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利用上述光散射层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成为面内亮度分布更均匀的光,并向观察者一侧射出,能够得到在面内不存在亮度不均的明亮的良好的图像。
此外,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可以采用在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前面侧上形成有半透过反射膜的结构。
根据上述的结构,可以使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作为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面板。
此外,本液晶显示装置是使用上述所述的任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在上述一对透明基板中从观察者一侧看被配置在背面的背面侧透明基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配置有光源的结构。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同的作用,能够减少来自光源的光的损失,从而能够进行明亮的图像显示。
此外,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形成如下结构:上述光源的前面侧的端部配置成不从上述透明基板和第一光路转换层的边界面向前面侧伸出。
根据上述的结构,可以防止光从第一光路转换层和低折射率层等部件的侧面入射,这些入射光在部件的界面上产生意料之外的反射,直接向观察者一侧射出,从而使对比度降低的不利情况。
此外,本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一对透明基板之间填充液晶层而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在上述一对透明基板中从观察者一侧看被配置在背面的背面侧透明基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配置有光源,在上述背面侧透明基板的前面侧上,存在具有规定的凹凸形状的界面,该界面具有对从光源直接入射的光进行全反射从而将其转换成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光的功能、和使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入射光透过的功能,在上述背面侧透明基板的背面侧上,存在具有规定的凹凸形状的反射面,该反射面具有对从光源直接入射的光进行反射从而将其转换成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光的功能。
根据上述的结构,从光源照射的光首先由存在于上述背面侧透明基板的前面侧的界面、或存在于上述背面侧透明基板的背面侧的反射面进行反射,此时,由于从接近水平的光转换成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光,所以光不会从背面侧透明基板的与设置有光源的侧面的相对的面射出,能够减少来自光源的光的损失,从而能够进行明亮的图像显示。此外,从光源照射后、由存在于上述背面侧透明基板的前面侧的界面反射后的光,接着由存在于上述背面侧透明基板的背面侧的反射面进行反射,再透过上述界面,向观察者一侧(前面侧)射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已实现薄型化和轻量化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减少来自光源的光的损失、从而显示明亮的图像,可以应用于便携式电话、PDA等的移动装置。

Claims (6)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在一对透明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层而形成,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一对透明基板中从观察者一侧看被配置在背面的背面侧透明基板,
在该背面侧透明基板的前面侧上配置有:第一光路转换层,具有与所述背面侧透明基板大致相等的折射率,并且形成有凹凸面,该凹凸面具有使从光源直接入射的光发生全反射从而转换成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光的作用、和使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入射光透过的作用;和低折射率层,在所述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前面侧上与该第一光路转换层的凹凸面接触形成,并且具有比该第一光路转换层小的折射率,
在该背面侧透明基板的背面侧上配置有形成有凹凸面的第二光路转换层,该凹凸面具有对从光源直接入射的光进行反射从而将其转换成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光的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光路转换层的背面侧上还形成有全反射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透明基板之间,至少形成有一层光散射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前面侧上形成有半透过反射膜。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是使用所述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透明基板中从观察者一侧看被配置在背面的背面侧透明基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配置有光源。
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一对透明基板之间填充液晶层而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在所述一对透明基板中从观察者一侧看被配置在背面的背面侧透明基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配置有光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面侧透明基板的前面侧上,存在具有凹凸形状的界面,该具有凹凸形状的界面具有对从光源直接入射的光进行全反射从而将其转换成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光的功能、和使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入射光透过的功能,
在所述背面侧透明基板的背面侧上,存在具有凹凸形状的反射面,该具有凹凸形状的反射面具有对从光源直接入射的光进行反射从而将其转换成更接近基板法线方向的光的功能。
CNB2005800082725A 2004-03-18 2005-03-15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609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9230/2004 2004-03-18
JP2004079230 2004-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0515A CN1930515A (zh) 2007-03-14
CN100456094C true CN100456094C (zh) 2009-01-28

Family

ID=34993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827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6094C (zh) 2004-03-18 2005-03-15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68764B2 (zh)
JP (1) JP4402111B2 (zh)
KR (1) KR100819650B1 (zh)
CN (1) CN100456094C (zh)
TW (1) TWI302618B (zh)
WO (1) WO20050910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92048A (ja) * 2006-03-29 2007-11-08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用排気装置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US7633282B2 (en) 2006-08-17 2009-12-15 Actuant Corporation Multi-scanner device having a detachable outlet tester
US20080285304A1 (en) * 2007-05-18 2008-11-20 Rankin Jr Charles M Light extraction film system
EP2390556A4 (en) * 2009-03-06 2013-08-28 Sharp Kk PLANARE LIGHTING DEVICE AND ASSEMBLING DISPLAY DEVICE THEREFOR
US9507198B2 (en) 2009-11-19 2016-11-29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onically controlling the viewing angle of a display
US9004726B2 (en) 2011-10-27 2015-04-14 Svv Technology Innovations, Inc. Light directing films
CN103105641B (zh) * 2013-02-26 2015-09-16 佘晓峰 复合导光板及其生产方法
KR102603079B1 (ko) 2016-07-29 2023-11-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262119B (zh) * 2019-07-18 2021-10-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68051A1 (en) * 2000-06-14 2002-01-0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Back-lighting structur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2072199A (ja) * 2000-08-31 2002-03-12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JP2003057645A (ja) * 2001-08-10 2003-02-26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066443A (ja) * 2001-08-22 2003-03-05 Nitto Denko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442736A (zh) * 2002-03-06 2003-09-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US6693690B2 (en) * 2001-05-07 2004-02-17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Reflective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9668B1 (en) * 1997-05-14 2002-03-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144829B2 (ja) * 1999-12-27 2008-09-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反射・透過両用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06093B1 (ko) * 2000-04-27 2008-02-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구라레 면광원소자 및 이를 사용한 표시장치
US7030945B2 (en) * 2001-08-22 2006-04-18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DE60234365D1 (de) * 2001-09-26 2009-12-24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ikrostrukturiertes beleuchtungssystem zur bereitstellung polarisierten lichtes
KR100508240B1 (ko) * 2003-03-13 2005-08-1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모듈
TW558019U (en) 2003-04-24 2003-10-11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Structure of illumination apparatus
KR100518408B1 (ko) * 2003-08-22 2005-09-2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듀얼 프론트 라이트를 이용한 듀얼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370329C (zh) * 2004-11-12 2008-02-20 清华大学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68051A1 (en) * 2000-06-14 2002-01-0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Back-lighting structur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2072199A (ja) * 2000-08-31 2002-03-12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US6693690B2 (en) * 2001-05-07 2004-02-17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Reflective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3057645A (ja) * 2001-08-10 2003-02-26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066443A (ja) * 2001-08-22 2003-03-05 Nitto Denko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442736A (zh) * 2002-03-06 2003-09-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02111B2 (ja) 2010-01-20
WO2005091060A1 (ja) 2005-09-29
US7468764B2 (en) 2008-12-23
KR20060130750A (ko) 2006-12-19
TW200600923A (en) 2006-01-01
JPWO2005091060A1 (ja) 2007-08-09
US20070242185A1 (en) 2007-10-18
KR100819650B1 (ko) 2008-04-07
CN1930515A (zh) 2007-03-14
TWI302618B (en) 200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6094C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0559236C (zh) 光源、显示、终端设备,光源单元和驱动光源设备的方法
KR10051681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10149201A1 (en) Lightguide illuminator embedded display
CN202303188U (zh) Led光源的透镜结构及其应用的led封装体
CN101846270A (zh)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EP1386195A1 (en) Display system using a hybrid backlight reflector
CN102253527B (zh) 半穿透半反射透明显示器的显示面板
EP1111440A2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5807485A (zh) 液晶显示模组、装置及控制方法
EP1143269A2 (en) Optical path changing polarizer
CN106773298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JP2001183664A (ja) 反射・透過両用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5759490A (zh) 一种增光膜、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KR10175955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2343122A (ja) 照明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または表示機器
JP2001167625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133250A (ja) 反射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750795A (zh) 全透型液晶显示模组
US726884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0529883C (zh) 棱镜片和在液晶显示器中采用的背光单元
CN206523723U (zh) 内置光源的显示器
CN109521516A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0144369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120075115A (ko) 도광판,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