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11914U - 换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11914U
CN202711914U CN 201220413384 CN201220413384U CN202711914U CN 202711914 U CN202711914 U CN 202711914U CN 201220413384 CN201220413384 CN 201220413384 CN 201220413384 U CN201220413384 U CN 201220413384U CN 202711914 U CN202711914 U CN 202711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ort
pipe
contaminated
chan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133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宇峰
钱卫春
刘晓军
顾凌云
何廷
汪军
黄江英
王晓冲
徐永均
栾京桦
陆叶明
单荣富
施云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ng power supply bureau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Fuyang power supply bureau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ng power supply bureau,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Fuyang power supply bureau
Priority to CN 20122041338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11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11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1191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油装置,至少包括污油管、新油管,以及顺次连接的进油口、粗滤芯、抽注机和出油口;所述污油管包括第一污油管和第二污油管,所述新油管包括第一新油管和第二新油管;所述抽注机至少包括油泵、三通阀门、污油通道和新油通道;其中:所述油泵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粗滤芯,所述油泵的第二端口与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一端口相连通;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污油通道的第一端口相连通,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新油通道的第一端口相连通;所述污油通道的第二端口,以及所述新油通道的第二端口均与所述出油口相连通。由于污油和新油进入不同的通道,从而可降低油品污染,进而解决因油品污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Description

换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具体涉及换油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采用绝缘油作为绝缘材料。有载分接开关一般每1-2年,或分接变换5000—10000次时,或绝缘油击穿电压低于25kV时,需要进行换油。 
当前电力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换油一般采用单油泵作业,即抽出污油和注入新油都通过同一油泵、同一管路实现。由于,换油时废油与新油共用同一管路,容易造成油品污染,从而影响有载分接开关的绝缘强度,并造成绝缘油使用寿命减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换油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用换油装置,至少包括污油管、新油管,以及顺次连接的进油口、粗滤芯、抽注机和出油口; 
所述污油管包括第一污油管和第二污油管,所述新油管包括第一新油管和第二新油管; 
所述抽注机至少包括油泵、三通阀门、污油通道和新油通道; 
其中: 
所述油泵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粗滤芯,所述油泵的第二端口与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一端口相连通; 
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污油通道的第一端口相连通,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新油通道的第一端口相连通; 
所述污油通道的第二端口,以及所述新油通道的第二端口均与所述出油口相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流速流量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油泵的第二端口与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一端口之间,还依次设置有相连接的压力控制器和压力表。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油泵底部的万向前轮。 
优选的,所述新油通道至少包括相连接的单向阀和精滤芯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污油管和第一新油管的管口处设置有第一自封接口,所述进油口的管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自封接口相配套的第二自封接口; 
所述第二污油管和第二新油管的管口处设置有第三自封接口,所述出油口的管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自封接口相配套的第四自封接口。 
优选的,所述粗滤芯具体为不锈钢粗滤芯,所述精滤芯具体为高校渐密型滤芯。 
优选的,所述油泵上设置有可进行错相保护的电源。 
优选的,所述电源包括第一相序保护器、第二相序保护器、第一热继电器、第二热继电器、启动按钮、报警灯和启动按钮灯。 
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油装置时,在对污油进行抽取时,可将第一污油管与进油口相连接,将第二污油管与出油口相连接,利用三通阀门令污油进入污油通道。而在注入新油时,可将第一新油管与进油口相连接,将第二新油管与出油口相连接,利用三通阀门令新油进入新油通道。由于污油和新油进入不同的通道,从而可降低油品污染,进而解决因油品污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和描述现有技术和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给出了现有技术和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附图。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油装置抽取污油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油装置注入新油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错相保护电源中各部件的相互关系,以及其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油装置,参见图1,其至少包括污油管、新油管,以及顺次连接的进油口001、粗滤芯002、抽注机和出油口008。 
其中,污油管包括第一污油管和第二污油管,新油管包括第一新油管和第二新油管。污油管、新油管可分别用不同的小提箱存放,存取方便、整洁,增加工作效率。 
抽注机至少包括油泵003、三通阀门006、污油通道和新油通道; 
油泵003的第一端口连接粗滤芯002,油泵003的第二端口与三通阀门006的第一端口相连通;油泵003的底部可加装万向前轮,以令移动更加灵活。 
三通阀门006的第二端口与污油通道的第一端口相连通,三通阀门的第三端口与新油通道的第一端口相连通; 
污油通道的第二端口,以及新油通道的第二端口均与出油口相连通。 
仍请参见图1,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油泵003的第二端口与三通阀门006的第一端口之间,还依次设置有相连接的压力控制器004和压力表007。作业时,可通过压力控制器和压力表对整个换油装置中进行压力监测保护,在压力异常时关闭油泵,从而避免换油装置中的各组成部分因压力过高而发生损伤。 
此外,仍请参见图1,新油通道可至少包括相连接的单向阀009和精滤芯005,而污油通道可至少包括联接管路。 
更具体的,上述粗滤芯002具体可为不锈钢粗滤芯,而精滤芯005具体可为高校渐密型滤芯。 
在使用上述换油装置时,在对污油进行抽取时,请参见图2,可将第一污油管201与进油口相连接,将第二污油管202与出油口008的管路端相连接,将三通阀门006切换至污油通道,关闭单向阀009,开启油泵003,污油沿进油口001→粗滤芯002→油泵003→压力控制器004和压力表007→三通阀006→出油口008的路径流动。这样,有载分接开关油室中的污油将通过污油通道抽至废油桶中。 
而在注入新油时,参见图3,将第一新油管301与进油口001的管路端相连接,将第二新油管302与出油口008相连接,将三通阀门006切换至新油通道,打开单向阀009,开启油泵003。则新油将沿进油口001→粗滤芯002→油泵003→压力控制器004和压力表007→三通阀006→精滤芯005→单向阀009→出油口008的路径流动。这样,新油桶中的新油可通过新油通道注入至有载分接开关室内。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粗滤芯和精滤芯对新油进行双层过滤,从而保证过滤效果可达到要求,并能有效地降低有载分接开关中的绝缘油中的颗粒(水分)和气泡,从而提高击穿电压,并且起到保护油泵以及延长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综上,本申请所提供的换油装置,可利用三通阀门006令新油进入新油通道,令污油进入污油通道。由于污油和新油进入不同的通道,从而可实现物理隔离,降低油品污染,进而解决因油品污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管路系开放式塑料皮管。由于塑料皮管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管口易老化,因此经常发生接口处渗油事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污油管201和第一新油管301的管口处可分别设置第一自封接口,而进油口001的管口处设置有与上述第一自封接口相配套的第二自封接口; 
同样的,第二污油管202和第二新油管302的管口处也可分别设置有第三自封接口,出油口008的管口处可设置有与上述第三自封接口相配套的第四自封接口。 
上述第一自封接口、第二自封接口的原理类似于公接口与母接口。第一自封接口、第二自封接口配套使用时可实现密封连接,单独使用时,也可对管口进行密封。而第三自封接口、第四自封接口的原理也与第一自封接口、第二自封接口相类似。 
由于在管口处加装了具有密封及自封效果的自封接口,从而减少了渗油事件的发生。 
上述自封接口具体可为不锈钢快速转换接头,不锈钢快速转换接头具有机工强度高、密封性好的特点。更具体的,上述不锈钢快速转换接头可为不锈钢球阀。 
下面将对本申请中的油泵和压力控制器进行介绍。 
油泵主要由电机、接触器和旋片泵构成。其上可设置可进行错相保护的电源,以防止电机反转或缺相运行,从而达到保护滤芯和油泵不受损伤的目的。 
参见图4,该错相保护电源可包括第一相序保护器PR01-1、第二相序保护器PR01-2、第一热继电器FR01-1、第二热继电器FR01-2、启动按钮SB01、报警灯和启动按钮灯。 
同样请参见图4,电源中各部件相互关系,以及与其他部件的关系如下: 
第二热继电器FR01-2、第二相序保护器PR01-2和报警灯构成一条电路支路(第一电路支路),在该电路支路中,第二热继电器FR01-2和第二相序保护器PR01-2相并联后,与报警灯相串联; 
第一相序保护器PR01-1、第一热继电器FR01-1、启动按钮SB01、油泵的接触器KM01、启动按钮灯和压力控制器SP01构成另一电路支路(第二电路支路),在该支路中,接触器KM01和启动按钮灯相并联,第一相序保护器PR01-1、启动按钮SB01、第一热继电器FR01-1与相并联的接触器KM01和启动按钮灯相串联。第一相序保护器PR01-1、启动按钮SB01和第一热继电器FR01-1三者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故障/不闭合,则第二电路支路将断开,油泵也将无法启动; 
在通电后,正常情况下,第二相序保护器PR01-2处于常开状态,而第一相序保护器PR01-1处于常闭状态。 
上述两电路支路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接入380V×3电源后,第一相序保护器PR01-1自检,如第一相序保护器PR01-1自检正常,而第一热继电器FR01-1也正常时,第二热继电器FR01-2和第二相序保护器PR01-2处于常开状态,报警灯熄灭。 
按下启动按钮SB01后,压力控制器SP01检查压力是否正常,在压力正常(未超出设定值)情况下,压力控制器SP01处于常闭状态,启动按钮灯点亮,接触器KM01吸合,油泵的电机正常工作。 
如相序反相或缺相,则第一相序保护器PR01-1自检不正常,进入断开状态,第二热继电器FR01-2和第二相序保护器PR01-2进入闭合状态,则报警灯点亮。在调整相序、第一和/或第二热继电器复位后,报警灯熄灭。 
如果压力控制器判断压力超出设定值,则压力控制器会令接触器处于吸合、释放的状态,进而使油泵处于启、停状态无法正常工作。外部压力表上的压力指示也升高。此时,可检查各管路的阀门是否有关闭现象。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换油装置还可包括流速流量传感器。该传感器可安装在出油口管路端,或进油口管路端。更具体的,上述流速流量传感器可为数显示式流速流量传感器。上述数显示式流速流量传感器外观可为 圆形,其上的数字显示分两行显示不同的数据。其中,第一行显示的总流量数据,即从安装至换油装置进行抽注油起计算,第二行显示的是当前流量,即换油装置当前抽注油时的流量。 
除了用于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污油抽取、新油注入外,上述换油装置还可用于加油过滤和循环过滤。 
所谓的加油过滤是指,在将油加入待加油箱时,对所加的油进行过滤。所谓的循环过滤是指,对某一储油装置内存储的油进行过滤。 
在进行加油过滤时: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油装置的进油口插入供油装置中或与供油装置相相接,将换油装置的出油口插入待加油箱或与待加油箱的加油口相接; 
在进行循环过滤时,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油装置的进油口与储油装置的出油口相接,将换油装置的出油口与储油装置的进油口相接。 
无论是加油过滤还是循环过滤,均是利用粗滤芯或粗滤芯+粗滤芯进行过滤。因此,可根据需要,将上述三通阀门扳到相应位置,令污油通道或新油通道导通,之后的操作就基本相同: 
接通电源:将电源插头插入插座,接通电源(380V×3三相四线); 
启动:打开换油装置的进、出油口的不锈钢球阀。如无错相以及压力过大的情况,按下启动按钮SB01,启动按钮灯点亮,换油装置开始正常工作; 
停机:再按启动按钮SB01,启动按钮灯灭,换油装置停止工作。 
系统排空:令进油口脱离油的液面,按启动按钮SB01,从而将换油装置内部以及管路内部的存油吸出。 
最后,关闭换油装置的进、出油口的不锈钢球阀,将换油装置的进、出油口处的软管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非创造性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轻而易举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保护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污油管、新油管,以及顺次连接的进油口、粗滤芯、抽注机和出油口;
所述污油管包括第一污油管和第二污油管,所述新油管包括第一新油管和第二新油管;
所述抽注机至少包括油泵、三通阀门、污油通道和新油通道;
其中:
所述油泵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粗滤芯,所述油泵的第二端口与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一端口相连通;
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污油通道的第一端口相连通,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新油通道的第一端口相连通;
所述污油通道的第二端口,以及所述新油通道的第二端口均与所述出油口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速流量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的第二端口与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一端口之间,还依次设置有相连接的压力控制器和压力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油泵底部的万向前轮。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油通道至少包括相连接的单向阀和精滤芯通道。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污油管和第一新油管的管口处设置有第一自封接口,所述进油口的管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自封接口相配套的第二自封接口;
所述第二污油管和第二新油管的管口处设置有第三自封接口,所述出油口的管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自封接口相配套的第四自封接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芯具体为不锈钢粗滤芯,所述精滤芯具体为高校渐密型滤芯。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上设置有错相保护电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错相保护电源包括第一相序保护器、第二相序保护器、第一热继电器、第二热继电器、启动按钮、报警灯和启动按钮灯。
CN 201220413384 2012-08-20 2012-08-20 换油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11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13384 CN202711914U (zh) 2012-08-20 2012-08-20 换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13384 CN202711914U (zh) 2012-08-20 2012-08-20 换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11914U true CN202711914U (zh) 2013-01-30

Family

ID=47592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1338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11914U (zh) 2012-08-20 2012-08-20 换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1191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9621A (zh) * 2012-08-20 2012-11-14 富阳市供电局 换油装置
CN105428028A (zh) * 2015-12-18 2016-03-23 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 一种在线换油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9621A (zh) * 2012-08-20 2012-11-14 富阳市供电局 换油装置
CN102779621B (zh) * 2012-08-20 2015-10-07 富阳市供电局 换油装置
CN105428028A (zh) * 2015-12-18 2016-03-23 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 一种在线换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9621B (zh) 换油装置
CN202939022U (zh) 一种节能气水式阀门寿命测试装置
CN202860889U (zh) 一种用于高压水清洗装置上的自动启停装置
CN202711914U (zh) 换油装置
CN202789863U (zh) 一种液压系统管路冲洗和液压油自循环加热系统
CN106838621A (zh) 一种真空注液装置
CN203511604U (zh) 一种汽车冷却油自动加注设备
CN206189520U (zh) 一种水泵自动切换装置
CN104948913A (zh) 一种零泄漏安全卸碱装置及其方法
CN103486093A (zh) 液压快换装置
CN102128286A (zh) 一种变压器检修用的油路切换装置
CN202939115U (zh) 内腐蚀实验台多介质循环系统
CN202391865U (zh) 油缸试压台油、气切换装置
CN205297487U (zh) 一种抽油机
CN202064427U (zh) 一种卫生洗净装置
CN202736651U (zh) 一种真空注油机
CN104696713A (zh) 一种新型循环流体泄漏自动断路器
CN206587436U (zh)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CN204142446U (zh) 一种发动机总装管路密封性检查液压系统
CN102897174B (zh) 机车冷却系统的液体加注及回收装置
CN205615492U (zh) 一种清洗机
CN206789396U (zh) 电力变压器带电滤油装置
CN204780333U (zh) 洗衣机的紧急排水装置
CN205085059U (zh) 一种手动变速箱清洗交换装置
CN202099858U (zh) 一种卫生洗净装置改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