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84687U - 玻璃边缘抛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玻璃边缘抛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84687U
CN202684687U CN 201220228341 CN201220228341U CN202684687U CN 202684687 U CN202684687 U CN 202684687U CN 201220228341 CN201220228341 CN 201220228341 CN 201220228341 U CN201220228341 U CN 201220228341U CN 202684687 U CN202684687 U CN 202684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those
burnishing device
glass edge
pie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2834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俊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84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846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其主要包含:多片间隔片,作为多片玻璃片间每一片与片之间的间隔,并固定该些玻璃片的相对位置;一第一夹持主轴,以一第一夹持力连接于该些间隔片的一最外侧间隔片;一第二夹持主轴,以一第二夹持力设置于该第一夹持主轴的对侧,并连接于该些间隔片的另一最外侧间隔片;以及一刀具转轮,该刀具转轮的表面与该些玻璃片的边缘接触。该抛光装置能一次对多片玻璃片进行抛光加工,进而达到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以及改善劳动环境的功效。

Description

玻璃边缘抛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抛光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借由该抛光装置能一次对多片玻璃片进行抛光加工,以达到成本降低、提高产品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以及改善劳动环境的功效。
背景技术
按,现有一般对于圆形或不规则造型的玻璃工作物,为防止其裁切后的边缘锐利会造成割伤人现象,通常切割完成后,尚须再借助手动的研磨工具予以研磨修饰周边,使呈较圆滑平整状。如此使用时方无伤人之虞,且相对地亦能获致外观上的造型美者。但传统现有以手动方式的操作研磨加工玻璃板的周缘,其尺寸的精确度就难以掌握,再加上手动的研磨加工作业速度缓慢,操作不够便捷,无形中更将提高其制作的成本。因此如何提供一玻璃抛光装置以提升抛璃质量及降低生产总成本,将是玻璃拓展其商业价值的重要因素。
参照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10189号,其揭示一种玻璃抛光法,利用其附加电路板所握持的玻璃板设置并加压于一抛光机,此机器于上、下位置共有两个压板,压板表面黏有多个丸粒型研磨石,且供应包含氧化铈细微颗粒的水溶性浆液及包含钻石细微颗粒的钻石研磨石。借此种抛光法可达到非常高的抛光速率,而又保持精确的表面粗糙度。然而,该专利使用的研磨浆液以及研磨石价格昂贵,不符成本效益。
参照中国专利公告第87101316号,其揭示一种玻璃抛光法利用钛白粉作为抛光粉,依传统方式对玻璃进行抛光,因此可达到磨石技术简易且成本低廉的功效。然而,该专利使用来源逐渐短缺的以硫酸法或氯化法制备而成的钛白粉,因此不符现今提倡的环保议题。
参照中国专利公告第20820109191.5号,其揭示一种石英玻璃抛光机,利用走刀架上的主轴,主轴的前端装有抛光轮,通过主轴与抛光轮间的相互运动对玻璃进行抛光,以达到自动化抛光玻璃的功效。现请参考图1,其为先前技术中国专利公告第20820109191.5号揭示的一种石英玻璃抛光机示意图。该抛光机10,主要包含:一玻璃11;一抛光轮12;一主轴13;以及一走刀架14,其装置主要利用该走刀架14上的该主轴13,该主轴13的前端装有该抛光轮12,通过该主轴13与该抛光轮12间的相互运动对该玻璃11进行抛光,以达到自动化抛光玻璃的功效。然而,该专利的石英玻璃抛光机逐次只能抛光一片玻璃,不符商业界大量生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借由该抛光装置能一次对多片玻璃片进行抛光加工,以可达到成本降低、提高产品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以及改善劳动环境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主要包含:
多片间隔片,作为多片玻璃片间每一片与片之间的间隔,并固定该些玻璃片的相对位置;
一第一夹持主轴,以一第一夹持力连接于该些间隔片的一最外侧间隔片;
一第二夹持主轴,以一第二夹持力设置于该第一夹持主轴的对侧,并连接于该些间隔片的另一最外侧间隔片;以及
一刀具转轮,该刀具转轮的表面与该些玻璃片的边缘保持接触,对该些玻璃片进行抛光加工。
较佳地,前述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该些玻璃片的形状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不规则形状。
较佳地,前述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该些间隔片的形状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不规则形状。
较佳地,前述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该些间隔片具有黏性,且该些间隔片的外型轮廓皆小于该些玻璃片的外型轮廓。
较佳地,前述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该些间隔片的间距范围为0.2公分至5公分之间。
较佳地,前述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该些间隔片为一具有真空夹持能力的软性吸盘。
较佳地,前述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该第一夹持力与该第二夹持力为20至500牛顿之间。
较佳地,前述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该刀具转轮为一高速旋转的砂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具有以下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其具有夹持主轴,因此可以一次大量玻璃进行抛光,达到改善劳动环境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具有低成本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可对任何形状的玻璃片加工,显示其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先前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玻璃边缘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坡璃边缘抛光装置的运动方式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先前技术的示意图;
11、玻璃;
12、抛光轮;
13、主轴;
14、走刀架;
20、玻璃边缘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多片玻璃;
22、多片间隔片;
23、第一夹持主轴;
24、第二夹持主轴;
25、刀具转轮;
26、刀具转轮的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现请参考图2,其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玻璃边缘抛光装置。该玻璃边缘抛光装置20主要包含:多片间隔片22;一第一夹持主轴23;一第二夹持主轴24以及一刀具转轮25。
该些间隔片22,作为多片玻璃片21间每一片与片之间的间隔,并固定该些玻璃片21的相对位置;该第一夹持主轴23,以一第一夹持力连接于该些间隔片22的一最外侧间隔片;该第二夹持主轴24,以一第二夹持力设置于该第一夹持主轴的对侧,并连接于该些间隔片22的另一最外侧间隔片;以及该刀具转轮25,该刀具转轮的表面与该些玻璃片的边缘保持接触,用以对该些玻璃片21进行抛光加工。
其中,多片玻璃片21并非该玻璃边缘抛光装置20的构件,该些玻璃片21在本技术中扮演被抛光加工的角色,因此必须依照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材质的玻璃。较佳地,由于平板玻璃易加工、成本低廉以及易取得等优点,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平板玻璃。此外,该些玻璃片21的形状可为任意形状,例如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与不规则形状之一。在一较佳实施例中,选自圆形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该多片玻璃片21。
该些间隔片22作为多片玻璃片21间每一片与片之间的间隔,并固定该些玻璃片21的相对位置。该些间隔片22选自橡胶吸盘、铝合金吸盘以及硅胶吸盘之一,且该些间隔片22的形状可为任意形状,例如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与不规则形状之一,但需注意的是该些间隔片22的外型轮廓皆小于该些玻璃片21的外型轮廓。
其中,较佳地,因铝合金吸盘其具有耐蚀、耐高温以及强度佳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是利用铝合金吸盘作为该些间隔片22的较佳实施例。其中,铝合金是一种以铜、锌、锰、硅、镁等制成的合金,一般分为:铝锰合金、铝硅合金、铝镁合金、铝镁铜合金、铝镁硅合金、铝镁锌合金等,较普通碳钢质地更轻、耐腐蚀性、易加工等特性,因此一般亦常见应用于工业用品、建筑门窗与电子设备构装零件等。值得注意的是,该些间隔片的间距范围为0.2公分至5公分之间。在又一实施例中,该些间隔片22具有黏性,且该些间隔片22的外型轮廓皆小于该些玻璃片的外型轮廓,因此该些间隔片22采用一具有真空夹持能力的软性吸盘。
该第一夹持主轴23连接于该些间隔片22的一最外侧间隔片;该第二夹持主轴24设置于该第一夹持主轴23的对侧,并连接于该些间隔片22的另一最外侧间隔片。该第一夹持主轴23与该第二夹持主轴24的夹持力主要依夹持的该些玻璃片21的数量所调整,以维持玻璃不至于破裂的加工状态,该第一夹持主轴23与该第二夹持主轴24的夹持力约为20至500牛顿。因此该第一夹持主轴23与该第二夹持主轴24必须为一个强度佳并耐磨耗的材料。较佳地,因不锈钢具有强度高及耐腐蚀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此一材料作为该第一夹持主轴23与该第二夹持主轴24的材料的较佳实施例。通常应用于工程用载具或夹具的不锈钢分为:304不锈钢,310不锈钢、316不锈钢以及317不锈钢等,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因304不锈钢其具有较佳的耐高温氧化性、耐酸蚀性与高强度等优点,故选用304不锈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主轴23与该第二夹持主轴24的材料。
于本实用新型中,该刀具转轮25扮演用以磨损玻璃的工具,用以对该些玻璃片进行抛光加工。因此需要一较玻璃坚硬的材料,一般而言,该刀具转轮25的刀具材料一般选用钨钢刀、钻石刀以及压克力刀等,较佳地,因钨钢刀其硬度佳、耐磨耗且抗高温腐蚀等优点,故本实用新型的该刀具转轮25选用钨钢刀。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刀具转轮25选自以高速旋转的固定号数砂轮抛光或可吸附磨料的重复使用抛光材质,其形状为圆柱体。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刀具转轮25选自一高速旋转的砂轮与一可吸附磨料的抛光材质之一。较佳地,该刀具转轮25选自固定号数的高速旋转的砂轮。砂轮是由许多多角型的微小磨料颗粒与结合剂混合后,经由压制、成形与烧结而成,利用其微细脆硬的磨料颗粒为切刃的切削工具。作为该刀具转轮25的该高速旋转的砂轮的材料选自氧化铝、碳化硅、钻石与立方晶氮化硼之一。工业界砂轮可分为两大类:传统型,如氧化铝或碳化硅;以及非传统型,如钻石或立方晶氮化硼。前者适用于一般金属材料或刀具材料;后者专用于难切削材料,如陶瓷金属、刀具或玻璃等。由于砂轮是磨利刀具的工具之一,其轮面上的每一颗磨粒都是极硬、及脆且耐温的小矿粒,磨削时每颗锐硬的小矿粒,会以时速将近10公里的切削速度通过工作物的表面,加工当中会产生磨屑,其磨屑包括工件的微小屑片及因为钝化而脱落的磨料。需注意的是,砂轮的直径以6”、8”、10”、12”与14”为普遍,且砂轮尺寸的选择需配合该些玻璃片21的尺寸。此外,该刀具转轮为圆柱体,且该刀具转轮的转速介于1500至3500 rpm之间,且加工量(亦即加工的深度)经由该刀具转轮25的调整,最小为0.01纳米,最大可调至10厘米范围。
该刀具转轮25为软性或是挠性加工轮,且使用一含抛光液滴入的湿式加工以对该些玻璃片的边缘进行同时抛光。该刀具转轮25亦可以进行深进缓给抛光的干式加工或是包含电解抛光、化学机械抛光与液动压抛光法的湿式加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刀具转轮25采用干式加工法。它不只能去除抛光程序所产生的表面变质层和残余应力,还能防止晶粒碎片及翘曲、降低晶粒翘曲、增加晶粒的抗折强度、提高良率,同时,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坡璃边缘抛光装置用以一夹持力由夹持主轴施加于该些玻璃片21与该些间隔片22上,进而以慢速旋转方式,带动该些玻璃片21与该刀具转轮25进行表面接触并进而抛光加工。
现请参考图3,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坡璃边缘抛光装置的运动方式。第一夹持主轴23与第二夹持主轴24 (图示以第一夹持主轴表示)的运动方式为绕一中心点进行慢速旋转,旋转可以逆时或顺时,同时转速可采等速或是变速。需注意的是,若玻璃片为非圆形时,夹持主轴可以凸轮机构或是其他数字驱动器带动进行转动并保持接触点与该刀具转轮25表面接触的旋转运动。其中,旋转的方式可选自逆时或顺时,同时转速亦可采等速或是变速。又,该刀具转轮的转轴26可为固定、凸轮机构或是其他数字驱动器带动进行同时转动与摆动,但仍须确保与该些21玻璃加工边缘维持接触。其中,旋转的方式可选自逆时或顺时,同时转速亦可采等速或是变速。此外,所有转动与摆动的机构的运动速率皆可进行调整,以达成对多片玻璃片21的边缘进行同时抛光为目的。
<实施例1>
首先,先准备6片厚度3公分与直径50公分的圆形状平板玻璃。之后,再以冲压方式制备厚度2公分与直径30公分的数片铝合金间隔片,间隔片间距约为5公分,再将圆形状平板玻璃与铝合金间隔片以交错方式并抽以真空相接合;另外,也以上述方法制备出两个厚度约为5公分、直径约10公分的304不锈钢夹持主轴于已黏合的平板玻璃与铝合金黏性间隔片的两端相接;除此之外,再将长约400公分、厚度约为10公分的钨钢抛光刀具置于上述设备之下。最后,施以260牛顿的夹持力由夹持主轴施加于此多片玻璃与间隔片上进而以慢速逆时针旋转方式,带动多片玻璃片与抛光刀具表面接触,即可使其达到抛光加工的效果。其中,抛光后的玻璃其反射率约为8%,穿透度约为85%,以及较抛光6次单片圆形状平板玻璃效率提升约75%。
 <实施例2>
实施例2大致如实施例1的步骤,请参照图3,其主要差异是:多片玻璃改为厚度3公分,长70公分与宽50公分的长方状平板玻璃;间隔片间距改为3公分;抛光刀具改以钻石刀为材料。最后,施以250牛顿的夹持力由夹持主轴施加于此多片玻璃与间隔片上进而以慢速逆时针旋转方式,带动多片玻璃片与抛光刀具表面接触,即可使其达到抛光加工的效果。其中,制备完成的玻璃抛光设备一次可加工10片平板玻璃,抛光后的玻璃其反射率约为10%,穿透度约为86%,以及较抛光10次单片长方状平板玻璃效率提升约8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具有以下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其具有夹持主轴,因此可以一次大量玻璃进行抛光,达到改善劳动环境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具有低成本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可对任何形状的玻璃片加工,显示其高便利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7)

1.一种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
多片间隔片,作为多片玻璃片间每一片与片之间的间隔,并固定该些玻璃片的相对位置;
一第一夹持主轴,以一第一夹持力连接于该些间隔片的一最外侧间隔片;
一第二夹持主轴,以一第二夹持力设置于该第一夹持主轴的对侧,并连接于该些间隔片的另一最外侧间隔片;以及
一刀具转轮,该刀具转轮的表面与该些玻璃片的边缘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玻璃片的形状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间隔片的形状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间隔片具有黏性,且该些间隔片的外型轮廓皆小于该些玻璃片的外型轮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间隔片的间距范围为0.2公分至5公分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间隔片为一具有真空夹持能力的软性吸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边缘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刀具转轮为一高速旋转的砂轮。
CN 201220228341 2012-05-03 2012-05-21 玻璃边缘抛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846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08292 2012-05-03
TW101208292U TWM437229U (en) 2012-05-03 2012-05-03 A apparatus for polishing the edges of glas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84687U true CN202684687U (zh) 2013-01-23

Family

ID=4722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2834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84687U (zh) 2012-05-03 2012-05-21 玻璃边缘抛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84687U (zh)
TW (1) TWM43722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2909A (zh) * 2013-01-24 2014-08-06 上海京美电脑机械有限公司 玻璃加工方法及其使用于该玻璃加工方法的研磨轮
CN107877298A (zh) * 2017-11-13 2018-04-06 中山市创科科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打磨装置
CN109015372A (zh) * 2018-10-11 2018-12-18 湖南华天光电惯导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槽片挤紧工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2909A (zh) * 2013-01-24 2014-08-06 上海京美电脑机械有限公司 玻璃加工方法及其使用于该玻璃加工方法的研磨轮
CN107877298A (zh) * 2017-11-13 2018-04-06 中山市创科科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打磨装置
CN109015372A (zh) * 2018-10-11 2018-12-18 湖南华天光电惯导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槽片挤紧工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37229U (en) 2012-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23069A1 (en) Deburring-machine abrasive belt and one-circle two-chamfer deburring machine and deburring method
CN112677061B (zh) 一种钢铁打磨用钎焊金刚石磨盘及其制备方法
CN202684687U (zh) 玻璃边缘抛光装置
CN109382706A (zh) 一种致密氧化锆陶瓷板的制备方法
CN103381568A (zh) 一种玻璃边缘抛光的方法
KR101677732B1 (ko) 스크라이빙 휠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2556218U (zh) 一种研磨机
CN108237442B (zh) 一种超薄陶瓷指纹识别片的加工工艺
CN201833287U (zh) 一种耐磨金刚石砂带
CN112239649B (zh) 一种新型固结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4487385U (zh) 一种蓝宝石片专用的打磨装置
CN2085283U (zh) 金刚石边沿磨盘
CN212218221U (zh) 一种新型不锈钢专用切割片
CN201140364Y (zh) 节块式金刚石磨盘
CN202336809U (zh) 新型花岗石布拉磨块
CN204604128U (zh) 一种用于珠宝打磨的金刚石扇纹磨盘
CN2897549Y (zh) 砂岩磨盘
CN201500935U (zh) 节块式金刚石磨盘
CN206263714U (zh) 用于片刀磨床手动换位的结构
CN2894931Y (zh) 节块式金刚石磨盘
CN213166233U (zh) 一种用于瓷砖加工的夹持转动装置
CN202377930U (zh) 新型大理石抛光磨块
CN104526497A (zh) 一种蓝宝石片边沿抛光方法
CN2686722Y (zh) 扇形齿金刚石磨盘
CN207448153U (zh) 一种电镀金刚石切割线打磨去镍配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