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11378U - 一种锁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11378U
CN202611378U CN 201220122260 CN201220122260U CN202611378U CN 202611378 U CN202611378 U CN 202611378U CN 201220122260 CN201220122260 CN 201220122260 CN 201220122260 U CN201220122260 U CN 201220122260U CN 202611378 U CN202611378 U CN 202611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bolt
housing
driving member
auxiliary elemen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222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柏仰
董凯婷
江维亮
李锟镇
郭清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 Lung Me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 Lung Me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 Lung Me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 Lung Me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12226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11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11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113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锁闩,系包括:一壳体;一第一锁闩,可安装于该壳体内;一第一传动件,可驱动该第一锁闩从伸出该壳体的第二位置移动到缩入该壳体的第一位置;一第二锁闩,可安装于该壳体内;一第二传动件,可驱动该第二锁闩位于缩入该壳体的第一位置与伸出该壳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至少一辅助元件,可安装于该壳体内,并邻靠于该第一传动件;一第一连杆,一端连接该辅助元件,另一端连接该第二传动件;通过转动该辅助元件,会驱动该第一连杆推动该第二传动件推动该第二锁闩往缩入该壳体的第一位置移动或往伸出该壳体的第二位置移动。本实用新型可以搭配电子锁体,以利用门把手旋转上提做闭锁,或门把手旋转下压可以达到自动解锁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锁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闩,是指一种可以搭配电子锁体,以利用门把手旋转上提做闭锁,或门把手旋转下压可以达到自动解锁的功能。
背景技术
按目前在习用盒状锁锁闩,该固定闩之伸缩移位一般系藉由门内侧所设的旋钮或是利用钥匙的转动来完成。当要加强门锁的锁固效果时,使用者需要操作该固定闩伸入于门框侧柱上的闩槽内。因而,使用者若是没有将该固定闩上锁,该门锁就无法提供双重的锁定效果,且目前习用盒状锁锁闩为搭配电动锁锁体,须要于功能上做进一步的改良,使使用者操作外侧把手上提即可驱动固定闩做闭锁,下压即可驱动活动闩,同时间接带动固定闩达到解锁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锁闩,可以搭配电子锁体,利用门把手旋转上提做闭锁,门把手旋转下压可以达到自动解锁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系提供一种锁闩,其构造简单、组装容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锁闩,系包括:
一壳体;
一第一锁闩,可安装于该壳体内;
一第一传动件,可驱动该第一锁闩从伸出该壳体的第二位置移动到缩入该壳体的第一位置;
一第二锁闩,可安装于该壳体内;
一第二传动件,可驱动该第二锁闩位于缩入该壳体的第一位置与伸出该壳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至少一辅助元件,可安装于该壳体内,并邻靠于该第一传动件;
一第一连杆,一端连接该辅助元件,另一端连接该第二传动件;
通过转动该辅助元件,会驱动该第一连杆推动该第二传动件推动该第二锁闩往缩入该壳体的第一位置移动或往伸出该壳体的第二位置移动。
其中,进一步,该辅助元件,具有一推动部;该第一传动件,具有一被推动部,该辅助元件的推动部推动该第一传动件的被推动部移动一角位移,该第二锁闩会位于缩入该壳体的第一位置。
其中,进一步,该辅助元件,具有一推动部;该第一传动件,具有一被推动部,该辅助元件的推动部远离该第一传动件的被推动部移动一角位移,该第二锁闩会位于伸出该壳体的第二位置。
其中,进一步,包括:一作动件,一端与该第一传动件相连接,该作动件具有一斜面;一推动件,一端与该第一连杆相连接,另一端可接受该斜面的推动。
其中,进一步,该辅助元件具有一第一凸缘;该壳体具有一第一孔,该辅助元件的第一凸缘嵌入该壳体的第一孔。
其中,进一步,该辅助元件具有一第二凸缘;该第一传动件具有至少一通孔,该辅助元件的第二凸缘嵌入该第一传动件的通孔。
其中,进一步,该辅助元件具有一推抵部,该壳体具有一止档部,该推抵部可适时邻靠于该止档部。
其中,进一步,该第二锁闩具有一第一被拨动部与一第二被拨动部,该第二传动件具有一可拨动该第一被拨动部或该第二被拨动部的拨动部。
其中,进一步,包括:一带动件,该带动件可活装于该第二传动件,并可相对该第二传动件转动一角位移。
其中,进一步,包括:一第二连杆,安装于该壳体,该第二连杆的一端可接受该带动件的拨动,另一端可推动该第一锁闩。
其中,进一步,包括:一卡掣元件,该卡掣元件具有一卡掣部;该第二锁闩具有一第一卡掣部与一第二卡掣部,该卡掣元件的卡掣部可适时的卡掣于该第一卡掣部或该第二卡掣部。
其中,进一步,包括:一弹簧可安装于该壳体;该卡掣元件具有一支承部,该弹簧一端偏压于该卡掣元件的支承部。
其中,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微动开关安装于该壳体,该第二微动开关具有一第二触控部;该第二锁闩具有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锁闩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接触部会触压该第二触控部。
其中,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微动开关安装于该壳体,该第一微动开关具有一第一触控部;一第三锁闩安装于该壳体,该第三锁闩具有一第一接触部,该第三锁闩位于撤收至该壳体内部的位置时,该第三锁闩的第一接触部会触压该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触控部。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搭配电子锁体,利用门把手旋转上提做闭锁,门把手旋转下压可以达到自动解锁的功能;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简单、组装容易。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锁闩的立体分解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锁闩去除盖板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第一传动件的立体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辅助元件的立体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作动件的立体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第二传动件的立体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带动件的立体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卡掣元件的立体图;
图9: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锁闩去除盖板,辅助元件未作动,第一锁闩位于伸出壳体的第二位置,第二锁闩位于缩入壳体的第一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10: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锁闩去除底座,辅助元件未作动,第一锁闩位于伸出壳体的第二位置,第二锁闩位于缩入壳体的第一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11: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锁闩去除盖板,辅助元件相对图9逆时钟转动一角位移后,第一锁闩位于伸出壳体的第二位置,第二锁闩位于伸出壳体的第二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12: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锁闩去除底座,辅助元件相对图10顺时钟转动一角位移后,第一锁闩位于伸出壳体的第二位置,第二锁闩位于伸出壳体的第二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13: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锁闩去除盖板,第一锁闩位于伸出壳体的第二位置,旋转第二传动件后,使第二锁闩位于伸出壳体的第二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14: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锁闩去除盖板,辅助元件相对图9顺时钟转动,带动第一传动件,使第一锁闩位于缩入壳体的第一位置,同时带动第二锁闩位于缩入壳体的第一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15:系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锁闩去除盖板,带动件顺时钟转动,带动第二连杆,使第一锁闩位于缩入壳体的第一位置,并带动第二传动件驱动第二锁闩位于缩入壳体的第一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16:系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为于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图2构造上,新增第四锁闩与凸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标号说明
壳体1                      底座11
容室111                    第一支承部112
第一凹槽1121               第二支承部113
第二凹槽1131               第一固定柱114
第二固定柱115              第三固定柱116
第四固定柱117              第五固定柱118
第一孔119                  第二孔120
弧状槽121                  导槽122
短槽123                    第一安装孔124
第二安装孔125              止檔部126
面板13                     第一锁闩孔131
第二锁闩孔132              第三锁闩孔133
盖板15                     第一支承部安装孔151
第二支承部安装孔152        第一固定柱安装孔153
第三固定柱安装孔154        第一孔155
第二孔156                  弧状槽157
导槽158                    第一安装孔159
第二安装孔160              第一锁闩2
第一杆件21                 第一锁闩头22
第一被带动部23             第二被带动部24
弹簧25                     支撑部26
第一传动件31               侧板311
底板312                    通孔313
被推动部314                第一带动部315
延伸部316                  孔3161
辅助元件32                 第一凸缘321
第二凸缘322                方形通孔323
推动部324                  短板325
椭圆孔3251                 推抵部3252
作动件33                   三角孔331
斜面3311                   长边3312
短边3313                   销孔332
定位部333                  推动件34
第一销孔341                第二销孔342
第一销35                   第二销36
连动销37                   第一连杆38
第三销孔381                椭圆孔382
孔383                      第二锁闩4
第二锁闩头41               第一板42
长槽421                    第一卡掣部422
第二卡掣部423              凹穴424
第一被拨动部4241           第二被拨动部4242
第二接触部425              卡掣元件5
第二固定柱安装孔51         第四固定柱安装孔52
卡掣部53                   支承部54
突出板55                   第三被拨动部56
第二传动件61               凸缘611
方形孔6111                 销孔6112
凸条612                    固定销孔6121
带动件62                   传动板安装孔621
弧状孔622                  带动部623
固定销63                   销64
第二连杆65                 第二带动部651
被带动部652                孔653
第三锁闩7                  第三锁闩头71
杆件72                     导引部73
第一接触部74               弹簧75
支撑部76                   第一微动开关81
第一触控部811              第二微动开关82
第二触控部821              第四锁闩91
凸轮92。 
具体实施方式
由下列较佳具体实施例之详细说明,以及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及附图,将会使本实用新型之诸多目的,特征及优点获得更清楚且了解。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一种锁闩,其包括:一壳体1、一第一锁闩2、一第一传动件31、两辅助元件32、一第二锁闩4、一卡掣元件5、两第二传动件61、一带动件62、一第一连杆38、一第二连杆65、一作动件33、一推动件34、一弹簧57、一第一微动开关81、一第二微动开关82及一第三锁闩7等。其中:
  如图1至图2所示,该壳体1,包括:一底座11、一盖板15与一面板13等,该底座11具有一容室111,该底座11底部延伸一第一支承部112与一第二支承部113,并于该底座11上安装一第一固定柱114、一第二固定柱115、一第三固定柱116、一第四固定柱117与一第五固定柱118等,而该底座11又形成一第一孔119、一第二孔120、一弧状槽121、一导槽122、一短槽123、一第一安装孔124、一第二安装孔125与一止档部126等,该第一支承部112形成一第一凹槽1121,该第二支承部113形成一第二凹槽1131。
如图1与图2所示,该面板13,覆盖于该底座11的侧面,该面板13具有一第一锁闩孔131、一第二锁闩孔132及一第三锁闩孔133。
如图1至图2所示,该盖板15,可覆盖于该底座11上,该盖板15具有分别与该底座11的第一支承部112、第二支承部113、第一固定柱114、第三固定柱116、第一孔119、第二孔120、弧状槽121、导槽122、第一安装孔124与第二安装孔125相对应的一第一支承部安装孔151、一第二支承部安装孔152、一第一固定柱安装孔153、一第三固定柱安装孔154、一第一孔155、一第二孔156、一弧状槽157、一导槽158、一第一安装孔159与一第二安装孔160等。
如图1至图2所示,该第一锁闩2,具有一第一杆件21,该第一杆件21一端连接一第一锁闩头22,另一端具有一第一被带动部23,该第一锁闩头22与该第一被带动部23之间具有一第二被带动部24,该第一被带动部23与该第二被带动部24之间具有一弹簧25与一可随弹簧25压缩而位移的支撑部26,该第一锁闩2能置放于该底座11的容室111内,并使该第一锁闩头22伸出该面板13的第一锁闩孔131,而该第一杆件21部份横跨该第一支承部112的第一凹槽1121,该第一锁闩2的支撑部26邻靠于该第一支承部112,以使该第一锁闩头22往壳体1内撤收时,该弹簧25可透过该支撑部26偏压该第一支承部112。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该第一传动件31,为一板状弯折成ㄇ形状,该第一传动件31具有两隔开设置的侧板311,该两侧板311藉由一底板312相连接,该每一侧板311具有一通孔313与一被推动部314,并延伸具有一第一带动部315与一延伸部316,该延伸部316上具有一孔3161,该两第一带动部315分别邻近于该第一锁闩2的第一杆件21的两侧,并邻靠于该第一被带动部23。
如图1、图2与图4所示,该每一辅助元件32,为板状体,该板状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凸缘321与一第二凸缘322,该第一凸缘321与该第二凸缘322的中央形成一方形通孔323,该每一辅助元件32延伸一推动部324与一短板325,该短板325上形成一长条孔3251,该两辅助元件32的第二凸缘322可分别嵌入该第一传动件31的两侧板311的通孔313,使该每一辅助元件32可相对该第一传动件31做转动,该两辅助元件32的第一凸缘321分别容置于该底座11的第一孔119与该盖板15的第一孔155,该辅助元件32的短板325侧边具有一推抵部3252。
如图1、图2与图5所示,该作动件33,为一板状体,该作动件33上具有一三角孔331与一销孔332,该三角孔331的周围形成一斜面3311、一长边3312与一短边3313,该作动件33可安装于该第一传动件31的两侧板311之间,并以一连动销37穿设该第一传动件31的延伸部316的孔3161与该作动件33的销孔332,且该连动销37的两端分别设置于该底座11的弧状槽121与该盖板15的弧状槽157,使转动该第一传动件31时,该作动件33会上下移动,而该作动件33的周围延伸复数个定位部333,分别邻靠于该底座11或该盖板15以做为定位用。
如图1与图2所示,该第一连杆38,为一杆状体,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三销孔381与一椭圆孔382,该第三销孔381与该椭圆孔382之间具有一孔383,该孔383可套设于该底座11的第一固定柱114。
如图1与图2所示,该推动件34,为一杆状体,两端分别具有第一销孔341与一第二销孔342;一第一销35穿设于该每一辅助元件32的椭圆孔3251、该推动件34的第一销孔341与该第一连杆38的第三销孔381,并使该第一连杆38与该推动件34介于该两辅助元件32之间,而一第二销36穿设该推动件34的第二销孔342与该作动件33的三角孔331,使该第二销36被作动时可邻靠于该斜面3311、该长边3312或该短边3313任一。
如图1与图2所示,该第二锁闩4,一端具有一第二锁闩头41,该第二锁闩头41后面连接一第一板42,该第一板42上形成一长槽421,并于第一板42的周边形成一第一卡掣部422、一第二卡掣部423、一凹穴424与一第二接触部425,该凹穴424的周围形成两隔开设置的一第一被拨动部4241与一第二被拨动部4242,该第二锁闩4可安装于该底座11的容室111,使该长槽421套设于该第四固定柱117,该第二锁闩4可相对于该第四固定柱117作横向移动,而该第二锁闩头41可位于部份伸出该面板13的第二锁闩孔132的第二位置与缩入该面板13的第二锁闩孔132的第一位置之间作动。   如图1、图2与图8所示,该卡掣元件5,具有一第二固定柱安装孔51与一第四固定柱安装孔52,并且该卡掣元件5具有一卡掣部53,邻近该卡掣部53并形成一支承部54与一突出板55,该卡掣元件5的第二固定柱安装孔51与第四固定柱安装孔52可分别套设于该底座11的第二固定柱115与第四固定柱117,使该卡掣元件5可上下单一方向移动;一弹簧57,具有一第三固定柱安装孔571,一端偏压该第一固定柱114,另一端偏压该卡掣元件5的支承部54,另该卡掣元件5的底部具有一第三被拨动部56,该卡掣部53可适时卡掣于该第二锁闩4的第一卡掣部422与第二卡掣部423,同时该突出板55可邻靠于该第二锁闩4的边缘。
如图1、图2与图6所示,该每一第二传动件61,具有一凸缘611,该凸缘611上形成一方形孔6111(亦可圆形孔)与两隔开设置的销孔6112,该每一第二传动件61,具有一凸条612,该凸条612上形成一固定销孔6121。
如图1、图2与图7所示,该带动件62,具有一传动板安装孔621与两隔开设置的弧状孔622,该带动件62延伸具有一带动部623;两销64可分别穿设该每一第二传动件61的两销孔6112与该带动件62的两弧状孔622,并使该带动件62介于该两第二传动件61之间;一固定销63,可穿设该每一第二传动件61的固定销孔6121、该凹穴424与该第一连杆38的椭圆孔382,该第一连杆38与该第二锁闩4介于该两第二传动件61之间,并使该两第二传动件61固结一起,而该带动件62可相对于该两第二传动件61转动,该两第二传动件61的凸缘611分别安装于该底座11的第二孔120与该盖板15的第二孔156,该固定销63的外圆周形成一拨动部63。
如图1、图2与图15所示,该第二连杆65,一端具有一第三带动部651,另一端具有一被带动部652,该第三带动部651与该被带动部652之间具有一孔653,该孔653套设于该底座11的第三固定柱116,该被带动部652邻近该带动件62,可适时接受该带动件62的带动部623的带动,该第三带动部651邻靠于该第一锁闩2的第二被带动部24,以适时推动该第二被带动部24。
如图1与图2所示,该第三锁闩7,具有一第三锁闩头71,该第三锁闩头71连接一杆件72,该杆件72上依序安装两导引部73、一第一接触部74、一弹簧75与一支撑部76,该两导引部73分别嵌入该底座11的导槽122与该盖板15的导槽158,且该杆件72部份设置于该第二支承部113的第二凹槽1131,该支撑部76邻靠于该第二支承部113,而该第三锁闩头71可伸出该面板13的第三锁闩孔133,以使该第三锁闩7撤收时,该弹簧75可借着支撑部76偏压该第二支承部113。
如图1与图2所示,该第一微动开关81,具有一第一触控部811,该第一微动开关81可安装于该底座11的第一安装孔124与该盖板15的第一安装孔159之间,以接受该第三锁闩7的第三锁闩头71,从伸出面板13的位置移动到缩入面板13的位置时,该第三锁闩7的第一接触部74可以触压该第一微动开关81的第一触控部811。
如图1与图2所示,该第二微动开关82,具有一第二触控部821,该第二微动开关82可安装于该底座11的第二安装孔125与该盖板15的第二安装孔160之间,以接受该第二锁闩4的第二锁闩头41,从伸出面板13的位置移动到缩入面板13的位置时,该第二锁闩4的第二接触部425可以触控该第二微动开关82的第二触控部821。
如图1、图2及图9至图12所示,当整体组合后,当要对该第二锁闩4作闭锁时,可采用转动内侧把手(图中未示出)或外侧把手(图中未示出)上提闭锁,当旋转内侧把手或外侧把手时,会带动该辅助元件32,该辅助元件32会带动该第一连杆38,继而连动该第二传动件61,同时该第二传动件的凸条612拨动该卡掣元件5的第三拨动部56(如图10所示),使该卡掣元件的5卡掣部53由啮合该第二锁闩4的第一卡掣部422的位置(如图9与图10所示)移动到不啮合的位置,同时该第二传动件61的固定销63(拨动部)会拨动该第二锁闩4的第一被拨动部4241(如图1所示),使该第二锁闩4的第二锁闩头41由位于缩入该面板13的位置(如图9与图10所示)而移动到部份伸出该面板13的位置(如图11与图12所示),此时该卡掣元件5的卡掣部53移动到啮合该第二锁闩4的第二卡掣部423(如图12所示)的位置。
如图1、图9、图10与图13所示,又当要对第二锁闩4闭锁时,亦可转动内侧旋钮(图中未示出),使旋钮直接连动该第二传动件61,使该第二传动件61的凸条612拨动该卡掣元件5的第三拨动部56(如图10所示),使该卡掣元件5的卡掣部53由啮合该第二锁闩4的第一卡掣部422的位置(如图9与图10所示)移动到不啮合的位置,同时该第二传动件61的固定销63(拨动部)会拨动该第二锁闩4的第一被拨动部4241(如图1所示),使该第二锁闩4的第二锁闩头41由位于缩入该面板13的位置(如图9与图10所示)而移动到伸出该面板13的位置(如图13所示),此时该卡掣元件5的卡掣部53移动到啮合该第二锁闩4的第二卡掣部423的位置(图13未示出)。
如图1、图11、图12与图14所示,当要对该第一锁闩2与该第二锁闩4做解锁时,可藉由外侧锁体的离合机构,使该外侧把手与辅助元件32产生连动(图中未示出,非本实用新型重点于此不赘述),此时转动内侧把手或外侧把手(图中未示出)下压可以解锁,当旋转内侧把手或外侧把手下压时,会带动该辅助元件32,直到该辅助元件32的推抵部3252邻靠于该底座11的止檔部126,同时辅助元件32的推动部324推动该第一传动件31的被推动部314,进而该第一传动件31连动该作动件33,使该作动件33的斜面3311推动第二销36,接着该第二销36推动该推动件34,使安装于该推动件34上的第一销35,推动该第一连杆38,同时该辅助元件32也会拉动该第一连杆38,继而该第一连杆38会连动该第二传动件61,使该第二传动件61的凸条612拨动该卡掣元件5的第三拨动部56,使该卡掣元件5的卡掣部53由啮合该第二锁闩4的第二卡掣部423的第二位置移动到不啮合的位置,同时该第二传动件61的固定销63(拨动部)会拨动该第二锁闩4的第二被拨动部4242(如图1所示),使该第二锁闩4的第二锁闩头41由位于部份伸出该面板13的第二位置而移动到缩入该面板13的第一位置,此时该卡掣元件5的卡掣部53下降到啮合该第二锁闩4的第一卡掣部422的位置。
如图1、图11、图12与图15所示,当要对第一锁闩2与第二锁闩4作解锁时,利用钥匙转动锁组的传动板(图中未示出),使穿设该传动板安装孔621的传动板驱动该带动件62,该带动件62的带动部623会推动该第二连杆65的被带动部652,同时亦带动该第二传动件61,使该第二传动件61的凸条612拨动该卡掣元件5的第三拨动部56,该卡掣元件5的卡掣部53由啮合该第二锁闩4的第二卡掣部423的位置移动到不啮合的位置,同时该第二传动件61的固定销63(拨动部)亦拨动该第二锁闩4的第二被拨动部4242,使该第二锁闩4的该第二锁闩头41由位于部份伸出该面板13的第二位置而移动到缩入该面板13的第一位置,此时该卡掣元件5的卡掣部53移动到啮合该第二锁闩4的第一卡掣部422的位置,同时该第二连杆65的第三带动部651亦带动该第二锁闩4的第二被带动部24,使该第一锁闩2由部份伸出该面板13的第二位置移动到缩入该面板13的第一位置。
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系于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构造上,于该壳体1的底座11的容室111内新增一第四锁闩91与一凸轮92等,其中该凸轮92可带动该第四锁闩91位于部份伸出该面板13的位置与缩入该面板13的位置之间移动,以增加防盗性。
惟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节,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诸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为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实施,大凡依据下列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之构造特征及其精神而为之等效性替换或修改,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之范畴。

Claims (14)

1.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系包括:
一壳体;
一第一锁闩,可安装于该壳体内;
一第一传动件,可驱动该第一锁闩从伸出该壳体的第二位置移动到缩入该壳体的第一位置;
一第二锁闩,可安装于该壳体内;
一第二传动件,可驱动该第二锁闩位于缩入该壳体的第一位置与伸出该壳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至少一辅助元件,可安装于该壳体内,并邻靠于该第一传动件;
一第一连杆,一端连接该辅助元件,另一端连接该第二传动件;
通过转动该辅助元件,会驱动该第一连杆推动该第二传动件推动该第二锁闩往缩入该壳体的第一位置移动或往伸出该壳体的第二位置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该辅助元件,具有一推动部;该第一传动件,具有一被推动部,该辅助元件的推动部推动该第一传动件的被推动部移动一角位移,该第二锁闩会位于缩入该壳体的第一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该辅助元件,具有一推动部;该第一传动件,具有一被推动部,该辅助元件的推动部远离该第一传动件的被推动部移动一角位移,该第二锁闩会位于伸出该壳体的第二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包括:一作动件,一端与该第一传动件相连接,该作动件具有一斜面;一推动件,一端与该第一连杆相连接,另一端可接受该斜面的推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该辅助元件具有一第一凸缘;该壳体具有一第一孔,该辅助元件的第一凸缘嵌入该壳体的第一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该辅助元件具有一第二凸缘;该第一传动件具有至少一通孔,该辅助元件的第二凸缘嵌入该第一传动件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该辅助元件具有一推抵部,该壳体具有一止档部,该推抵部可适时邻靠于该止档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该第二锁闩具有一第一被拨动部与一第二被拨动部,该第二传动件具有一可拨动该第一被拨动部或该第二被拨动部的拨动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包括:一带动件,该带动件可活装于该第二传动件,并可相对该第二传动件转动一角位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包括:一第二连杆,安装于该壳体,该第二连杆的一端可接受该带动件的拨动,另一端可推动该第一锁闩。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包括:一卡掣元件,该卡掣元件具有一卡掣部;该第二锁闩具有一第一卡掣部与一第二卡掣部,该卡掣元件的卡掣部可适时的卡掣于该第一卡掣部或该第二卡掣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包括:一弹簧可安装于该壳体;该卡掣元件具有一支承部,该弹簧一端偏压于该卡掣元件的支承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微动开关安装于该壳体,该第二微动开关具有一第二触控部;该第二锁闩具有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锁闩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接触部会触压该第二触控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微动开关安装于该壳体,该第一微动开关具有一第一触控部;一第三锁闩安装于该壳体,该第三锁闩具有一第一接触部,该第三锁闩位于撤收至该壳体内部的位置时,该第三锁闩的第一接触部会触压该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触控部。
CN 201220122260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锁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11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22260 CN202611378U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锁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22260 CN202611378U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锁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11378U true CN202611378U (zh) 2012-12-19

Family

ID=47345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2226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11378U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锁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1137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6702A (zh) * 2015-11-25 2016-03-09 重庆昊江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火门
CN105401854A (zh) * 2015-11-25 2016-03-16 重庆昊江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隔音防火门
CN105401855A (zh) * 2015-11-25 2016-03-16 重庆昊江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火门结构
CN106869606A (zh) * 2015-12-10 2017-06-20 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控锁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6702A (zh) * 2015-11-25 2016-03-09 重庆昊江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火门
CN105401854A (zh) * 2015-11-25 2016-03-16 重庆昊江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隔音防火门
CN105401855A (zh) * 2015-11-25 2016-03-16 重庆昊江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火门结构
CN106869606A (zh) * 2015-12-10 2017-06-20 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控锁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11378U (zh) 一种锁闩
CN105338135B (zh) 卡托自动弹出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US8066308B2 (en) Latch mechanism assembly
US20090134636A1 (en) Latch mechanism
CN2821071Y (zh) 收银箱中置币抽屉的控制装置
CN102376912A (zh) 电池盖锁持结构
KR101098272B1 (ko)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지털 도어락용 클러치 장치
CN107250471A (zh) 用于智能锁系统的门安装机构
CN102063157A (zh) 电脑壳体锁固装置
CN106401310A (zh) 一种可快速换向开锁的电子锁用外置离合器装置
CN103233611B (zh) 一种门锁离合装置
CN204557319U (zh) 服务器储存装置的安装结构
CN201679306U (zh) 磁性锁定机构及具有该磁性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
CN201351394Y (zh) 电子锁的传动结构
CN103781295B (zh) 具触动结构的壳体
CN201598896U (zh) 电控锁的传动机构
CN102747905A (zh) 复合箱包锁
CN210976892U (zh) 一种锁体结构
CN208766606U (zh) 具有断电保护功能的服务器
CN103970191A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底座结构
CN202689723U (zh) 锁的离合装置
CN202324893U (zh) 一种自动插芯锁
CN203361786U (zh) 锁闩的闭锁结构
CN201593340U (zh) 电子控制的门锁
CN211124193U (zh) 医疗挂号用计算机信息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