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01901U - 导电端子 - Google Patents

导电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01901U
CN202601901U CN 201220245076 CN201220245076U CN202601901U CN 202601901 U CN202601901 U CN 202601901U CN 201220245076 CN201220245076 CN 201220245076 CN 201220245076 U CN201220245076 U CN 201220245076U CN 202601901 U CN202601901 U CN 202601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portion
pedestal
contact site
cylinder
centr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450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培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4507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01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01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0190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一柱状的接触部、至少一弹性部及至少一焊接部;该弹性部一端自接触部的一端缘弯折延伸,焊接部自弹性部另一端延伸所形成。该接触部界定有一中心轴线,且接触部顶端断面形状与底端断面形状不同;弹性部形成有N个弯折段及N-1个连接段,每个连接段连接于任两个弯折段之间,且弹性部沿该中心轴线方向弹性位移;该至少一焊接部自该至少一弹性部的另一端延伸所形成。还提供另一种导电端子,其与上述导电端子不同之处在于,上述柱状的接触部界定有一中心轴线且该导电端子还包括自该至少一焊接部的侧缘朝向外延伸所形成的至少一限位部。通过柱状的接触部,使其抵接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时,两者间具有较佳的抵接效果。

Description

导电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导电端子,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以传输直流电力的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习知用于传输直流电力的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及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数个导电端子,该些导电端子的一端各形成有一接触部,可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接触,以达成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大都是由金属片的前端弯折成U形或楔形。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426174号“电极端子连接器”,其电极端子的接触部前端即弯折成楔形。
惟,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U形或楔形的弯折形状,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相对应的部分通常必需形成平面,方可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确实的接触,使得导电端子的使用受到限制,其适用性较差,且该导电端子的可靠度较差,难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确实的达成电性接触。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柱状接触部且为一体成形的导电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部延伸形成有限位部的导电端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一柱状的接触部、至少一弹性部及至少一焊接部;该柱状的接触部界定有一中心轴线,且该柱状的接触部顶端断面形状与该接触部底端断面形状不同;该至少一弹性部的一端自该接触部的一端缘弯折延伸,且该至少一弹性部形成有N个弯折段及N-1个连接段,每个该连接段连接于任两个该弯折段之间,其中该至少一弹性部沿该中心轴线方向弹性位移。该至少一焊接部自该至少一弹性部另一端延伸所形成。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接触部包含一座体、一支撑体及自该座体表面凸伸的一封闭状柱体,该座体的一端连接该至少一弹性部,该支撑体自该座体的另一端垂直地弯折延伸且可分离地抵触相邻的该弯折段。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柱体垂直于该中心轴线的截面面积自邻近该座体朝远离该座体方向逐渐缩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柱体顶端形状大致呈圆形,该柱体底端形状大致呈矩形。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一柱状的接触部、至少一弹性部、至少一焊接部及至少一限位部;该柱状的接触部界定有一中心轴线;该至少一弹性部一端自该接触部的一端缘弯折延伸,且该至少一弹性部形成有N个弯折段及N-1个连接段,每个该连接段连接于任两个该弯折段之间,其中该至少一弹性部沿该中心轴线方向弹性位移;该至少一焊接部自该至少一弹性部另一端延伸所形成;该至少一限位部自该至少一焊接部的侧缘朝向外延伸所形成。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接触部包含一座体、一支撑体及自该座体表面凸伸的一封闭状柱体,该座体的一端连接该至少一弹性部,该支撑体自该座体另一端垂直地弯折延伸且可分离地抵触相邻的该弯折段。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柱体垂直于该中心轴线的截面面积自邻近该座体朝远离该座体方向逐渐缩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柱体顶端形状大致呈圆形,该柱体底端形状大致呈矩形。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至少一限位部包含有两挡板,该两挡板分别自该焊接部的相对两侧缘朝该中心轴线方向垂直地弯折延伸所形成。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至少一限位部包含有两倒刺,且该两倒刺分别自该焊接部的相对两侧缘朝相反方向延伸所形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端子通过柱状的接触部,使其抵接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时,两者间具有较佳的抵接效果。
再者,接触部、弹性部及限位部的设计,皆可有助于导电端子于受力时,大致沿中心轴线的方向弹性位移,而不易产生偏斜。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A为图1柱体顶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1B为图1柱体底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图2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装设于绝缘座体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成形的前的片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A和图1B,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揭露一种导电端子100,特别指应用于直流电源传输的导电端子,并且导电端子100为一体成形的构造。
所述导电端子100包含一柱状的接触部1、一弹性部2及一焊接部3。其中,上述弹性部2一端自接触部1的一端缘弯折延伸,而上述焊接部3自弹性部2另一端延伸所形成。
所述接触部1顶端的断面形状与接触部1底端断面形状不同,并且接触部1界定有一中心轴线C。具体而言,接触部1包含一座体11、一支撑体12及自座体11表面凸伸的一封闭状柱体13。
其中,所述座体11呈片状且一端连接上述弹性部2,而支撑体12自座体11另一端垂直地弯折延伸。再者,所述柱体13大致对称于中心轴线C,且柱体13是由上述座体11抽引延伸形成中空状。
更详细地说,所述柱体13垂直于上述中心轴线C的截面面积自邻近座体11朝远离座体11的方向逐渐缩小,并且上述柱体13顶部131垂直于中心轴线C的截面形状大致呈圆形(如图1A所示),而柱体13底部132垂直于中心轴线C的截面形状大致呈方形(如图1B所示)。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柱体13顶部131与底部132的截面形状亦可为相同,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弹性部2形成有N个弯折段21及N-1个连接段22,其中N为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并且每个连接段22连接于任两个弯折段21之间。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N以6为例,但于实际应用时,不受限于此。
再者,上述弹性部2中任两相邻的弯折段21分别位于中心轴线C的相对两侧,且中心轴线C通过该些连接段22。
藉此,当所述接触部1的柱体13顶部受力时,力量可经由接触部1传递至弹性部2,以使弹性部2沿中心轴线C方向弹性位移,而接触部1的支撑体12可分离地抵触于相邻的弯折段21,以避免柱体13产生过度偏移。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中心轴线C一侧的弯折段21共切面所构成的平面大致平行于位于中心轴线C另一侧的弯折段21共切面所构成的另一平面,但不受限于此。
所述焊接部3用以与一导线(图略)焊接,且焊接部3于本实施例中为直条片状且其延伸方向与中心轴线C相互平行,但不受限于此,例如:焊接部3亦可为L形片状,也就是焊接部3弯折使其延伸方向与中心轴线C相互垂直。
请参阅图2和图2A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相同处不再复述,而两者的差异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导电端子100’进一步具有一限位部4,而有关本实施例限位部4的具体说明大致如下所述。
所述限位部4包含有两挡板41、两凸肋42及两倒刺43,上述两挡板41分别自焊接部3邻近弹性部2的相对两侧缘朝中心轴线C的方向垂直地弯折延伸所形成。亦即,所述弹性部2大致包夹于两挡板41之间。
所述两凸肋42皆呈长条状,且分别自上述两挡板41向内冲设形成。更详细地说,所述两凸肋42的长轴方向皆大致平行于中心轴线C,且两凸肋42位于弹性部2的相对两侧,用以使所述弹性部2保持沿中心轴线C方向弹性位移。
所述两倒刺43分别自两挡板41端缘延伸形成,更详细地说,两倒刺43分别自两挡板41远离支撑体12的角落沿伸所形成。
补充说明一点,上述限位部4大致对称于中心轴线C,亦即,限位部4中的其中一挡板41、凸肋42及倒刺43离中心轴线C的距离大致相同于其中另一挡板41、凸肋42及倒刺43离中心轴线C的距离。
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相同处不再复述,而两者的差异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导电端子100’’进一步具有一限位部4’,而有关本实施例限位部4’的具体说明大致如下。
所述限位部4’为两倒刺43’,且上述两倒刺43’分别自焊接部3邻近弹性部2的相对两侧缘朝相反方向延伸所形成。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中的导电端子100、100’、100’’,可用以插设于一绝缘座体200形成的容置空间201中,图4是以第二实施例的导电端子100’为例,但不受限于此。
如图4和图2所示,所述导电端子100’插设于绝缘座体200之后,接触部1的柱体13可穿出绝缘座体200而显露于外,以利于抵接对接端子(图未示),而倒刺43则可用以嵌设于绝缘座体200内壁,以使导电端子100’更稳固地设置于绝缘座体200。
再者,所述绝缘座体200于实际应用时,可供数个导电端子100’同时插设,且绝缘座体200用以容设导电端子100’的结构设计,有助于导电端子100’的弹性部2沿中心轴线C的方向弹性位移。图4是以绝缘座体200容设有五个导电端子100’为例,但不受限于此。
此外,有关导电端子100、100’、100’’何以为一体成形的构造,下述以第二实施例所载的导电端子100’来作一说明。请参阅图5所示,其为一图案化的片材300,具有大致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区块301、第二区块302、第三区块303及第四区块304。
其中,第一区块301、第二区块302及第三区块303依序相连成大致直线状,而第四区块304自第三区块303邻近第二区块302的相对两侧缘朝相反方向延伸所形成。
再者,第一区块301与第二区块302分别可弯折成上述接触部1与弹性部2,并且第一区块301经抽引延伸后可形成上述封闭状的柱体13。
其后,第四区块304弯折以位于所述弹性部2的相对两侧,以形成上述限位部4。藉此,片材300即完成上述的导电端子100’。
综合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端子通过柱状的接触部,使其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之间具有较佳的抵接效果,藉以便免传输时产生瞬断的情况。
再者,通过接触部支撑段、弹性部及限位部的挡板与凸肋的设计,藉以使导电端子于受力时,可大致沿中心轴线的方向弹性位移。
另,导电端子藉由限位部的倒刺,可使其更为稳固地装设于绝缘座体内,以避免导电端子松脱,而与绝缘座体产生相对地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0169057421

Claims (10)

1.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包括:
一柱状的接触部,该柱状的接触部界定有一中心轴线,且该柱状的接触部顶端断面形状与该接触部底端断面形状不同;
至少一弹性部,该至少一弹性部的一端自该接触部的一端缘弯折延伸,且该至少一弹性部形成有N个弯折段及N-1个连接段,每个该连接段连接于任两个该弯折段之间,其中该至少一弹性部沿该中心轴线方向弹性位移;以及
至少一焊接部,该至少一焊接部自该至少一弹性部的另一端延伸所形成。
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部包含一座体、一支撑体及自该座体表面凸伸的一封闭状柱体,该座体的一端连接该至少一弹性部,该支撑体自该座体的另一端垂直地弯折延伸且可分离地抵触相邻的该弯折段。
3.如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柱体垂直于该中心轴线的截面面积自邻近该座体朝远离该座体方向逐渐缩小。
4.如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柱体顶端形状大致呈圆形,该柱体底端形状大致呈矩形。
5.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包括:
一柱状的接触部,该柱状的接触部界定有一中心轴线;
至少一弹性部,该至少一弹性部的一端自该接触部的一端缘弯折延伸,且该至少一弹性部形成有N个弯折段及N-1个连接段,每个该连接段连接于任两个该弯折段之间,其中该至少一弹性部沿该中心轴线方向弹性位移;
至少一焊接部,该至少一焊接部自该至少一弹性部的另一端延伸所形成;以及
至少一限位部,该至少一限位部自该至少一焊接部的侧缘朝向外延伸所形成。
6.如权利要求第5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部包含一座体、一支撑体及自该座体表面凸伸的一封闭状柱体,该座体的一端连接该至少一弹性部,该支撑体自该座体另一端垂直地弯折延伸且可分离地抵触相邻的该弯折段。
7.如权利要求第6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柱体垂直于该中心轴线的截面面积自邻近该座体朝远离该座体方向逐渐缩小。
8.如权利要求第6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柱体顶端形状大致呈圆形,该柱体底端形状大致呈矩形。
9.如权利要求第5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限位部包含有两挡板,该两挡板分别自该焊接部的相对两侧缘朝该中心轴线方向垂直地弯折延伸所形成。
10.如权利要求第5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限位部包含有两倒刺,且该两倒刺分别自该焊接部的相对两侧缘朝相反方向延伸所形成。
CN 201220245076 2012-05-28 2012-05-28 导电端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01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45076 CN202601901U (zh) 2012-05-28 2012-05-28 导电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45076 CN202601901U (zh) 2012-05-28 2012-05-28 导电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01901U true CN202601901U (zh) 2012-12-12

Family

ID=47319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4507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01901U (zh) 2012-05-28 2012-05-28 导电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019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1906A (zh) * 2014-02-10 2014-05-21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之端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1906A (zh) * 2014-02-10 2014-05-21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之端子
CN103811906B (zh) * 2014-02-10 2019-02-12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之端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97097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2196951U (zh) 板端连接器
CN201181755Y (zh) 插针承座
CN202695865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2601901U (zh) 导电端子
CN203983520U (zh) 一种侧压式接地弹片
CN202712505U (zh) 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
CN205319382U (zh) 一种电连接片
CN203116581U (zh) 三维立式散热体
CN201378646Y (zh) 连接器插座金属片
CN211655135U (zh) 一种新型导电插套
CN201117872Y (zh) Sim卡连接器
CN203351809U (zh) 连接端子
CN209389279U (zh) 一种多面立体插芯及具有该插芯的球型插座
CN202797351U (zh) 一种端子结构
CN206727243U (zh) 一种导电片
CN105932483A (zh) 用于智能排插的接触弹片
CN202259705U (zh) 金属压接端子
CN205960215U (zh) 电连接器
CN205900936U (zh) 继电器插座的电连结构
CN101227039A (zh) 电连接器
CN107104297B (zh) 接线端子结构改良
CN209730244U (zh) 一种插座的自紧式安全电极结构
CN203055795U (zh) 接触器的接触板
CN203607552U (zh) 一种卡入式接地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