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93733U - 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93733U
CN202593733U CN 201220127922 CN201220127922U CN202593733U CN 202593733 U CN202593733 U CN 202593733U CN 201220127922 CN201220127922 CN 201220127922 CN 201220127922 U CN201220127922 U CN 201220127922U CN 202593733 U CN202593733 U CN 202593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otating part
cable
bicycl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279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清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MAI MARKE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MAI MARKE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MAI MARKE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MAI MARKE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1279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93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93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937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包括一前车体、一后车体、一折叠部、一第一缆线及一第二缆线。该前车体包括一操控把手、一前旋转部、一前管及一第一管,该第一管具有一第一管前端及一第一管后端,该第一管前端与该前管连接,该后车体包括一后操控把手、一后旋转部、一后管及一第二管,该第二管具有一第二管前端及一第二管后端,该第二管后端与该后管连接,该折叠部包括一前连接单元、一后连接单元及一枢轴,该前、后连接单元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管后端及第二管前端,其中该第一、第二缆线穿经该第一、第二管内部而连接于前、后旋转部之间。

Description

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自行车,特别关于一种具有折叠功能及辅助操控把手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自行车具有前操控把手,供骑乘者自行操控自行车的行进方向;而部分自行车除了前操控把手之外,更具有一与前操控把手连动的后操控把手,让另一人从后方辅助控制该自行车的行进方向;此类型的自行车通常供儿童骑乘,而由家长在后陪同操控。
如中国TW 551350号专利所揭,其系在前、后把手底端两侧连接缆线,因此旋转后把手时,缆线便会带动前把手一并转动,达成辅助操控的目的。
另外,JP 2011-178337号专利亦利用相似的原理,且其所揭自行车更进一步具有可折叠的功能;为了解决折叠时,缆线之间可能有弯折、位移甚至妨碍折叠作动的问题,JP 2011-178337更进一步揭示一分隔结构,而将二缆线与折叠部彼此分隔,并控制缆线在折叠时的张力作用,以达成兼具辅助操控与折叠功能的目的。
然而,上揭专利的缆线都是裸露在车体外,而分隔结构更会进一步导致车体外畸零结构较多,所占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而影响其收纳性能。
综合上开先前技术的缺点,大致上包括习知技术缆线都是裸露在车体外,导致车体外畸零结构较多,所占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而影响其收纳性能的问题。而鉴于解决上述缺点,本案提出一种自行车的方案,该方案除具有折叠功能及辅助操控把手功能外,更具有防止缆线妨碍折叠作动及车体结构简洁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结构简单,具有折叠功能及辅助操控把手功能,更能防止缆线妨碍折叠作动,且车体结构简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前车体,包括一前操控把手、一前旋转部、一前管及一第一管,该前操控把手及前旋转部成转动连动关系,该前旋转部套设于该前管中,该第一管具有一第一管前端及一第一管后端,该第一管前端与前管连接;
至少一前车轮,与该前操控把手成转动连动关系;
一后车体,包括一后操控把手、一后旋转部、一后管及一第二管,该后操控把手及后旋转部成转动连动关系,该后旋转部套设于该后管中,该第二管具有一第二管前端及一第二管后端,该第二管后端与该后管连接;
至少一后车轮,可转动地连接并支撑该后车体;
一折叠部,包括一前连接单元、一后连接单元及一枢轴且该前、后连接单元能以该枢轴为轴心相对枢摆,该前连接单元连接于该第一管后端,该后连接单元则连接于该第二管前端;
一第一缆线,连接前旋转部宽度方向的一侧与后旋转部宽度方向的一侧;
一第二缆线,连接前旋转部宽度方向的另侧与后旋转部宽度方向的另侧;
其中,该第一、第二缆线穿经该第一管及第二管内部而连接于前、后旋转部之间。
其中,该第一管具有至少一第一穿孔,该第二管具有至少一第二穿孔,该第一、第二缆线自第一、第二穿孔穿入而穿经第一、第二管内部。
其中,该前、后连接单元穿设有一连通于第一、第二管的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该第一、第二缆线自第一、第二连通孔穿经该折叠部。
其中,该第一、第二缆线至少一部分外周缘套设有一可挠性管体。
其中,该第一、第二缆线至少穿经于该第一管及第二管部分的外周缘套设有一弹簧保护套。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将第一、第二缆线穿经第一、第二管内部,避免大部分缆线裸露于外,并进一步降低缆线在折叠时产生缠绕或干涉的问题,而绕设于第一、第二管内的缆线也省略了习用在车体外设置分隔结构,从而减少了车体零件数量及整体重量,并据此令车体结构简洁。
2、第一、第二缆线至少穿经于该第一管及第二管的部分外周缘套设有一可挠性管体及/或弹簧保护套,以防止缆线磨损或被意外夹合。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折叠部的动作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辅助转向动作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辅助转向动作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于上述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首先,请参考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自行车包括一前车体10、至少一前车轮20、一后车体30、至少一后车轮40、一折叠部50、一第一缆线60及一第二缆线70;此外,该自行车也可视需求而设置其它元件,例如座垫与座管、后叉、五通管、踏板、曲柄、链条、飞轮等其它自行车常见机构。
该前车体10包括一前操控把手11、一前旋转部12、一前管13及一第一管14,该前操控把手11及前旋转部12成转动连动关系,该前旋转部12套设于该前管13中,该第一管14具有一第一管前端15及一第一管后端16,该第一管前端15与该前管13连接,且该第一管14具有至少一第一穿孔17;此外,该前车轮20与该前操控把手11成转动连动关系。
该后车体30包括一后操控把手31、一后旋转部32、一后管33及一第二管34,该后操控把手31及后旋转部32成转动连动关系,该后旋转部32套设于该后管33中,该第二管34具有一第二管前端35及一第二管后端36,该第二管后端36与该后管33直接或间接地(例如藉由后叉)连接,而该第二管34则具有一第二穿孔37此外,该后车轮40则可转动地连接并支撑该后车体30。
请参考图3,该折叠部50包括一前连接单元51、一后连接单元52及一枢轴53,该前、后连接单元51、52可以该枢轴53为轴心相对枢摆,该前连接单元51连接于该第一管后端16,该后连接单元52则连接于该第二管前端35,藉此令前、后车体10、30同样可以该枢轴53为轴心相对枢摆折叠。其中,该前、后连接单元51、52穿设有一连通于第一、第二管14、34的第一连通孔511及第二连通孔521,该第一、第二缆线60、70自第一、第二连通孔511、521穿经该折叠部50。
明了上述本案详细结构后,以下系针对本案的动作原理逐一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4及图5所示。该第一缆线60连接于前旋转部12宽度方向的一侧与后旋转部32宽度方向的一侧,该第二缆线70则连接于前旋转部12宽度方向的另侧与后旋转部32宽度方向的另侧,藉此当使用者旋转后操控把手31时,可一并带动前操控把手11、前旋转部12及前车轮20转动。
此外,如图3及图6所示,该第一、第二缆线60、70穿经该第一管14及第二管34内部而连接于前、后旋转部12、32之间,尤其该第一、第二缆线60、70可自第一、第二连通孔511、521穿经该折叠部50。较佳者,该第一、第二缆线60、70的一部分包覆有可挠性管体,用以保护该第一、第二缆线60、70。或者同时或单独于该第一、第二缆线60、70至少穿经于该第一管14及第二管34部分的外周缘套设有一弹簧保护套,除可保护第一、第二缆线60、70防止磨损外,亦可使第一、第二缆线60、70产生一挠曲弹性复位力量。当折叠部50弯折时,可防止第一、第二缆线60、70过度挠曲,而重新扣合折叠部50时,可自动弹性复位防止第一、第二缆线60、70被意外夹合。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缆线因内藏于第一、第二管内部,而不会如习用技艺般全部裸露于车体外,且由于第一、第二缆线可穿经折叠部,其变形量较小,不易有缠绕问题;此外,由于无须于车体底部设置分隔结构来防止缆线缠绕,故本实用新型的车体也会较习用技艺来得简洁。换言之,相较于习用兼具可辅助操控转向及折叠功能的自行车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明显较为简化,且整体重量也可降低,预期可满足市场的需求。
虽本实用新型是以一较佳实施例作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下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实用新型意欲保护的范畴。

Claims (5)

1.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前车体,包括一前操控把手、一前旋转部、一前管及一第一管,该前操控把手及前旋转部成转动连动关系,该前旋转部套设于该前管中,该第一管具有一第一管前端及一第一管后端,该第一管前端与前管连接;
至少一前车轮,与该前操控把手成转动连动关系;
一后车体,包括一后操控把手、一后旋转部、一后管及一第二管,该后操控把手及后旋转部成转动连动关系,该后旋转部套设于该后管中,该第二管具有一第二管前端及一第二管后端,该第二管后端与该后管连接;
至少一后车轮,可转动地连接并支撑该后车体;
一折叠部,包括一前连接单元、一后连接单元及一枢轴且该前、后连接单元能以该枢轴为轴心相对枢摆,该前连接单元连接于该第一管后端,该后连接单元则连接于该第二管前端;
一第一缆线,连接前旋转部宽度方向的一侧与后旋转部宽度方向的一侧;
一第二缆线,连接前旋转部宽度方向的另侧与后旋转部宽度方向的另侧;
其中,该第一、第二缆线穿经该第一管及第二管内部而连接于前、后旋转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管具有至少一第一穿孔,该第二管具有至少一第二穿孔,该第一、第二缆线自第一、第二穿孔穿入而穿经第一、第二管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前、后连接单元穿设有一连通于第一、第二管的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该第一、第二缆线自第一、第二连通孔穿经该折叠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缆线至少一部分外周缘套设有一可挠性管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缆线至少穿经于该第一管及第二管部分的外周缘套设有一弹簧保护套。
CN 201220127922 2012-03-30 2012-03-30 自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93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27922 CN202593733U (zh) 2012-03-30 2012-03-30 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27922 CN202593733U (zh) 2012-03-30 2012-03-30 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93733U true CN202593733U (zh) 2012-12-12

Family

ID=47311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2792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93733U (zh) 2012-03-30 2012-03-30 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937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525482A (ja) * 2013-08-01 2016-08-25 大行科技(深▲セン▼)有限公司 折り畳み式自転車配線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525482A (ja) * 2013-08-01 2016-08-25 大行科技(深▲セン▼)有限公司 折り畳み式自転車配線構造
EP3028932A4 (en) * 2013-08-01 2017-03-22 Dahon Technologies, Ltd. Routing structure of folding bicyc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87221B2 (en) Electric scooter
CN207523867U (zh) 一种可折叠的太阳能电动滑板车
DE20101109U1 (de) Fahrsicherungssystem für Kinderroller
EP2832629A1 (en) Bicycle provided with movable saddle
CN103770874A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车
CN202593733U (zh) 自行车
US20060049597A1 (en) Vehicle which steering is controllable by its seat
TW200300399A (en) Rear seat foot support structure of scooter model motorcycle
JP2019189053A (ja) 電動車両
CN103754306B (zh) 前轮驱动后轮转向折叠自行车
CN201999143U (zh) 折叠自行车
CN202896792U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车
CN206644902U (zh) 一种用于载货的电动自行车
CN102248981A (zh) 折叠自行车
CN202264858U (zh) 摩托车指拨式加速器
CN206141723U (zh) 一种便携式电动防水滑板车
CN205837087U (zh) 便携式简易折叠电动车
CN108791621A (zh) 折叠式电动背包滑板车
CN201961470U (zh) 折叠自行车
CN110300699A (zh) 跨骑型车辆
CN201371898Y (zh) 右带轮挂厢电动车
CN201856801U (zh) 机动车、电动车驾驶操纵装置
IT201900013641A1 (it) Veicolo per la mobilità personale motorizzato
CN206598871U (zh) 防静电汽车方向盘套
CN205469548U (zh) 一种新型的折叠式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