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85217U - 旋转型电子部件 - Google Patents

旋转型电子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85217U
CN202585217U CN 201220140460 CN201220140460U CN202585217U CN 202585217 U CN202585217 U CN 202585217U CN 201220140460 CN201220140460 CN 201220140460 CN 201220140460 U CN201220140460 U CN 201220140460U CN 202585217 U CN202585217 U CN 202585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lick
away
electronic componen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404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勋司
佐佐木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85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852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Adjustable Res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者能够很好地察觉到开关切换等旋转动作的旋转型电子部件。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型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操作体(3),被旋转操作;壳体,可旋转地保持上述操作体(3);旋转检测机构,检测上述操作体(3)的旋转动作;咔哒部件(4),与上述操作体(3)一起旋转;以及咔哒板(5),具有与被设在上述咔哒部件(4)上的卡合部(402)卡合脱离而产生咔哒感的突出部(502)。而且,将随着上述操作体(3)的旋转操作在上述卡合部(402)和上述突出部(502)卡合脱离时产生咔哒音的咔哒音产生机构设在上述卡合部(402)以及上述突出部(502)以外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旋转型电子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随着操作体的旋转操作产生咔哒(click)感的旋转型电子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的旋转型电子部件的结构为,随着旋转轴的旋转操作切换开关,而且通过被配设在旋转轴上的咔哒部件的卡合部与在电阻基板上形成的咔哒用凸状部卡合脱离,产生切换开关时的咔哒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73570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旋转型电子部件,咔哒部件以及咔哒用凸状部均由树脂等绝缘体形成,因此产生咔哒感的咔哒部件的卡合部和咔哒用凸状部卡合脱离时产生的声音很小,存在操作者很难察觉到例如随着开关的切换产生咔哒感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实情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者能够很好地察觉到例如开关切换等操作体旋转动作的旋转型电子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操作体,被旋转操作;壳体,可旋转地保持上述操作体;旋转检测机构,检测上述操作体的旋转动作;咔哒部件,与上述操作体一起旋转;以及咔哒板,具有与被设在上述咔哒部件上的卡合部卡合脱离而产生咔哒感的突出部,将随着上述操作体的旋转操作在上述卡合部和上述突出部卡合脱离时产生咔哒音的咔哒音产生机构设在上述卡合部以及上述突出部以外的位置上。
根据该旋转型电子部件,由于设置了随着操作体的旋转操作在被设于咔哒部件上的卡合部和被设于咔哒板上的突出部卡合脱离而产生咔哒感时产生咔哒音的咔哒音产生机构,所以在旋转操作时能够得到咔哒感以及咔哒音,因此操作者能够很好地察觉到开关切换等操作体的旋转动作。
而且,优选在上述旋转型电子部件中,设置有在上述卡合部和上述突出部卡合脱离时与上述咔哒板的一部分抵接的抵接部,以上述咔哒板和上述抵接部构成上述咔哒音产生机构。此时,由于能够以咔哒板和与咔哒板的一部分抵接的抵接部构成咔哒音产生机构,所以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形成咔哒音产生机构。
并且,优选在上述旋转型电子部件中,上述壳体具备可旋转地保持上述操作体的轴承部件和与上述轴承部件重叠的外壳,在上述轴承部件和上述外壳上沿着上述操作体的旋转轴线方向多处形成插穿孔,在各上述插穿孔内插穿用于使上述轴承部件和上述外壳一体化的金属安装销,上述咔哒板由金属材料构成,而且在上述咔哒板上形成上述安装销带着余隙插穿的插穿部,在上述卡合部和上述突出部卡合脱离时,上述插穿部的端面在上述余隙内移动与构成上述抵接部的上述安装销抵接。此时,由于将用于组装壳体的安装销作为构成咔哒音产生机构的抵接部来使用,所以不需要其它部件也能构成咔哒音产生机构,能够实现旋转型电子部件的小型化和廉价化。而且,由于构成咔哒音产生机构的咔哒板以及抵接部(安装销)均由金属材料构成,所以能够加大通过咔哒音产生机构产生的咔哒音。
而且,优选在上述旋转型电子部件中,上述咔哒板被配设为在上述轴承部件和上述外壳之间可在其板面方向移动,而且上述咔哒部件由被安装于上述操作体上的金属板簧构成。此时,操作体的旋转操作所带来的形成于咔哒部件(板簧)上的卡合部和形成于咔哒板上的突出部之间的卡合脱离成为金属之间的卡合脱离,所以能够抑制部件随着卡合脱离而退化,从而能够长期实现良好的咔哒感,即能够实现咔哒感的长寿命化。
还有,优选在上述旋转型电子部件中,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咔哒板的板面相对置。此时,由于形成在咔哒部件(板簧)上的卡合部和咔哒板的板面以面接触的状态滑动,所以能够缓和卡合部的磨损引起的退化,从而能够实现咔哒感的更加长寿命化。
并且,优选在上述旋转型电子部件中,上述板簧铆接安装在上述操作体上,而且在上述板簧上设置与上述操作体的一部分弹性接触的弹性片。此时,由于能够将板簧稳定地安装到操作体上,所以能够很好地产生咔哒感以及咔哒音。
而且,优选在上述旋转型电子部件中,夹着上述操作体的旋转轴线在对角线上的角部附近设置一对上述插穿部,而且上述突出部被形成在上述一对插穿部的周向中间部上。此时,由于设有一对构成咔哒音产生机构的咔哒板的插穿部,所以能够在2处产生咔哒音,从而能够得到更大的咔哒音。而且,由于在一对插穿部的周向中间部形成突出部,所以能够在突出部以及插穿部之间确保长距离,所以在卡合部和突出部卡合脱离时,使咔哒板容易翘曲,从而能够实现咔哒感的更加长寿命化。而且,由于咔哒板容易翘曲,所以使咔哒音容易在被形成于外壳与轴承部件之间的空间内回响,从而能够得到更大的咔哒音。
另外,优选在上述旋转型电子部件中,上述旋转检测机构由随着上述操作体的旋转操作而旋转的滑动子、形成有上述滑动子滑动接触的电阻图案的电阻基板以及形成有上述滑动子滑动接触的固定接点的接点基板构成。此时,能够简单地构成旋转检测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操作者能很好地察觉到操作体旋转动作的旋转型电子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从前方侧看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从后方侧看到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的组装状态立体图。
图4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的组装状态剖视图。
图5为表示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的组装状态下取下轴承部件、操作体和板簧之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为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的组装状态下的板簧和咔哒板之间关系的立体图。
图中标记
1旋转型电子部件,2轴承部件,201筒状部,201a贯穿孔,202基部,203a~203d插穿孔,204收容凹状部,205制动部,206、207卡合部,3操作体,301轴部,301a操作部,302底座部,303台座部,304驱动部,305a、305b突出片,306制动部,4板簧(咔哒部件),401孔,402卡合部,402a平面部,403a、403b插穿孔,404弹性片,4a一端部,4b另一端部,4c中间部,5咔哒板,5a板面部,501孔,502突出部,503a、503b插穿部,6外壳,601基部,602插穿孔,603、604收容凹状部,605a~605d插穿孔,606台阶部,607、608、609、610a、610b卡合部,7电阻基板,701导电体图案,702电阻图案,8、9连接端子,10滑动子托架,101轴部,102保持部,103嵌合孔,104小径部,11滑动子,11a第1连接片,11b第2连接片,11c第3连接片,11d第4连接片,12接点基板,121基部,122插穿孔,123收容凹状部,124a~124d插穿孔,125、126a、126b卡合部,127收容部,13固定接点,131接点图案,132共用图案,14a、14b连接端子,15安装板,15a~15d插穿部,16a~16d安装销(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例如可用作适合个人音响的开关等开关装置。
图1为从前方侧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1时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从后方侧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1时的分解立体图。在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所示的左上方侧称作“旋转型电子部件1的前方侧”;将图1所示的右下方侧称作“旋转型电子部件1的后方侧”。并且,将图1、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称作“旋转型电子部件1的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1包括轴承部件2、可旋转地被轴承部件2保持的操作体3、被安装在操作体3上的板簧4、产生咔哒感以及咔哒音的咔哒板5、收容咔哒板5的外壳6、被收容在外壳6和接点基板12之间的滑动子托架10和滑动子11、安装板15以及安装销16a~16d构成。该旋转型电子部件1具有,随着操作体3的旋转操作使被形成在板簧4上的卡合部402和被形成在咔哒板5上的突出部502卡合脱离而产生开关切换时的咔哒感并产生咔哒音的结构。
轴承部件2由合成树脂等绝缘体或者锌压铸等形成,并由在中央设有贯穿孔201a的大致圆柱形状的筒状部201和被设在筒状部201后端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基部202构成。在基部202的筒状部201周围形成向前后方向贯穿的4个插穿孔203a~203d(在图1中,没有表示插穿孔203d)。在轴承部件2的后端侧设有大致圆形状的收容凹状部204(参照图2)。在该收容凹状部204内周面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端)形成向收容凹状部204内突出的制动部205。在基部202的上端部的收容凹状部204的周围形成可与后述外壳6的卡合部607卡合的卡合部206。而且,在基部202的下端部的收容凹状部204的下方形成可与后述外壳6的卡合部608卡合的卡合部207。
操作体3由铝或合成树脂等形成,并由大致圆柱形状的轴部301、被设在轴部301后端上的凸缘形状底座部302、向底座部302的后方延伸的截面为D字形状的台座部303和向台座部303的后方延伸的大致方柱形状的驱动部304构成。在轴部301的前端形成截面为D字形状的操作部301a。在底座部302的后端侧设有向后方突出的突出片305a、305b。而且,在底座部302外周的一部分设有径向突出的制动部306(参照图2)。在台座部303的侧面具有曲面形状部和平面形状部。
板簧4通过在具有弹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板簧4具有大致圆环形状,在中央设有使操作体3的台座部303插穿的孔401。作为构成板簧4的金属板,例如具有高硬度和耐久性强的奥氏体类不锈钢(SUS301)比较适合。在孔401的周围设有从咔哒板5侧(后方侧)看时呈凸状的卡合部402。在卡合部402上设有向与操作体3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面部402a(参照图2)。而且,在孔401的周围形成分别使操作体3的突出片305a、305b插穿的插穿孔403a、403b。在插穿孔403a、403b插穿的突出片305a、305b的前端被压扁等变形,通过该变形所带来的铆接在操作体3上安装板簧4。在孔401内周的一部分设有向咔哒板5侧(后面侧)突出而形成的弹性片404(参照图2)。在操作体3的台座部303安装了板簧4时,该弹性片404与台座部303的平面形状部弹性接触。从而,能够将板簧4稳定牢固地安装在操作体3上,并可很好地产生咔哒感以及咔哒音。
而且,对板簧4实施了将2处弯曲位置分别向相反方向弯曲的Z弯曲加工。下面进行说明时,在板簧4当中将形成插穿孔403a、403b的部分标为一端部4a,形成卡合部402的部分标为另一端部4b,一端部4a和另一端部4b之间的部分标为中间部4c。一端部4a形成平面形状。中间部4c通过对一端部4a弯下金属板而形成。另一端部4b通过对中间部4c弯起金属板而形成,并且与一端部4a大致平行。通过使一端部4a成为平面形状,能够将板簧4牢固地安装到操作体3上。
咔哒板5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冲压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咔哒板5使在矩形形状当中位于对角线上的1组角部如形成圆弧状地形成缺口,并且在中央设有使操作体3的台座部303插穿的孔501。界定孔501的板面部5a向与操作体3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地设置。在孔501周围设有从板簧4侧(前方侧)看时呈凸状台阶的突出部502。在位于咔哒板5的对角线上的另外1组角部形成一对插穿部503a、503b。而且,插穿部503a(503b)具有圆形形状。而且,突出部502在以操作体3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虚拟圆弧(例如,描绘孔501的圆)的周向上位于插穿部503a和503b之间的中间部。
外壳6用合成树脂等形成,并由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基部601构成。在基部601的中央向前后方向贯穿形成插穿孔602。在基部601的前面的插穿孔602的周围设有大致圆形形状的收容凹状部603。在基部601的后面的插穿孔602的周围设有大致圆形形状的收容凹状部604。在基部601的收容凹状部603、604的周围形成向前后方向贯穿的4个插穿孔605a~605d。在基部601前端侧的插穿孔605b、605d的周围设有相对于插穿孔605a、605c的周围形成为凹状台阶的台阶部606。而且,在基部601的前端侧上端部的收容凹状部603的周围形成可与轴承部件2的凹状卡合部206卡合的凸状卡合部607。在基部601的前端侧下方部形成可与由轴承部件2的凹状部构成的卡合部207卡合的由突起构成的卡合部608。另一方面,在基部601的后端侧上端部的收容凹状部604的周围形成可与后述接点基板12的凸状卡合部125卡合的凹状卡合部609(参照图2)。另外,在基部601的后端侧下方部形成可分别与由后述接点基板12的突起构成的卡合部126a、126b卡合的凹状卡合部610a、610b。
并且,在外壳6的中央部,用夹物模压等方法一体埋设由酚醛树脂或环氧树脂等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的平面形状电阻基板7。如图2所示,在向外壳6的收容凹状部604内露出的电阻基板7中,露出配设了围绕插穿孔602的圆环形状导电体图案701和围绕导电体图案701的下方开口的圆环形状电阻图案702。导电体图案701通过在电阻基板7上印刷形成银膏等来构成。电阻图案702通过在电阻基板7上印刷形成碳等电阻糊料来构成。而且,在外壳6的下端侧突出设有分别与导电体图案701以及电阻图案702连接并从电阻基板7引出的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的连接端子8、9。
滑动子托架10用合成树脂等绝缘体形成,由大致圆柱形状的轴部101和具有以轴部101为中心的大致半圆形状的保持部102构成。在轴部101的中央形成截面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嵌合孔103。而且,在轴部101的前端侧设有直径小于轴部101的圆柱形状的小径部104。小径部104可旋转地插入外壳6的插穿孔602。
在滑动子托架10的保持部102中,通过夹物模压等方法一体埋设大致一部分开口的圆环形状(圆弧形状)滑动子11。被保持部102保持的滑动子11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性金属薄板形成。滑动子11从保持部102露出,并具有从前端部到中间部成双重圆弧形状的第1~第4连接片11a~11d。第1连接片11a、第2连接片11b向后述接点基板12侧(后方侧)弯曲,前端部被压弯加工使得从接点基板12侧看时成为凸状台阶。第3连接片11c、第4连接片11d向外壳6(电阻基板7)侧(前方侧)弯曲,前端部被压弯加工使得从外壳6侧看时也成为凸状台阶。
接点基板12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且由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基部121来构成。在基部121的中央形成向前后方向贯穿的插穿孔122。在基部121的前面的插穿孔122的周围设有以插穿孔122为中心的大致圆形状收容凹状部123。在基部121的收容凹状部123的周围形成向前后方向贯穿的4个插穿孔124a~124d。在基部121的前端侧上端部的收容凹状部123的周围形成可与外壳6的卡合部609卡合的卡合部125。在基部121的前端侧下方部形成可分别与外壳6的卡合部610a、610b卡合的卡合部126a、126b。另一方面,在基部121的后端侧设有用于收容后述安装板15的收容部127(参照图2)。
另外,在接点基板12的中央部通过夹物模压等方法一体埋设了由导电性金属板构成的固定接点13。如图1所示,在接点基板12的收容凹状部123内,使一部分(图1中的左方侧)开口的圆弧状接点图案131以及相连续的圆环状共用图案132露出而配设。而且,接点图案131的一侧起始端部位置与咔哒板5上的突出部502位置相对应地设置。而且,在接点基板12的下端侧使与接点图案131以及共用图案132连接并从接点基板12引出的连接端子14a、14b突出而设置。
安装板15由金属板等形成并具有大致矩形形状,而且在四个角形成插穿部15a~15d。安装销16a~16d由金属棒状部件形成。安装销16a~16d分别插穿安装板15的插穿部15a~15d、接点基板12的插穿孔124a~124d、外壳6的插穿孔605a~605d以及轴承部件2的插穿孔203a~203d。而且,安装销16b、16d分别插穿咔哒板5的插穿部503a、503b。另外,这些安装销16b、16d构成咔哒音产生机构的一部分。从插穿孔203a~203d突出的安装销16a~16d的前端部(一端部)被铆接。图1、图2表示安装销16a~16d的铆接后状态。另外,在安装销16a~16d的另一端部设有直径大于插穿部15a~15d的凸缘部,并且通过该凸缘部与安装板15抵接,使安装销16a~16d不从轴承部件2和外壳6等上脱落。
接着,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1的组装状态。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1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沿图3之A-A线的剖面图。而且,在图3、图4表示操作体3没有被操作时的处于初始状态的旋转型电子部件1。
如图3所示,组装具有上述结构的旋转型电子部件1时,通过安装销16a~16d(在图3中没有表示安装销16c),在轴承部件2与安装板15之间夹持并保持外壳6以及接点基板12,从而构成壳体。而且,操作体3的轴部301从轴承部件2上的筒状部201的贯穿孔201a突出。
如图4所示,通过轴部301可旋转地插入在轴承部件2的筒状部201的贯穿孔201a内,保持操作体3。在操作体3,底座部302被收容于轴承部件2的收容凹状部204内。台座部303被收容于由轴承部件2的收容凹状部204与外壳6的收容凹状部603形成的收容空间(以下,称“前方侧收容空间”)内。驱动部304被配置在插穿孔602的后方侧的位置,并嵌合在滑动子托架10的嵌合孔103内。板簧4以被固定在操作体3的底座部302的状态,被收容于前方侧收容空间内。板簧4形成一端部4a被固定在底座部302的后面而中间部4c向后方侧延伸的状态。咔哒板5与同样地被配置在前方侧收容空间内的板簧4相对置地被配置。
咔哒板5以板面部5a与形成了外壳6的插穿孔605b、605d的台阶部606(下段侧)相对置的状态,被收容在前方侧收容空间内。由于与台阶部606相对置地配置,所以在咔哒板5的后方侧存在收容凹状部603的一部分空间。操作体3的台座部303插穿咔哒板5的孔501。
滑动子托架10被收容于由外壳6的收容凹状部604和接点基板12的收容凹状部123形成的收容空间(以下,称“后方侧收容空间”)内。此时,滑动子11的第1连接片11a的前端部与被埋设在接点基板12上的固定接点13的接点图案131滑动接触。第2连接片11b的前端部与固定接点13的共用图案132滑动接触。第3连接片11c的前端部与被埋设在外壳6内的电阻基板7的电阻图案702滑动接触。第4连接片11d的前端部与电阻基板7的导电体图案701滑动接触。如上所述,在旋转型电子部件1中,以电阻基板7、滑动子托架10、滑动子11以及固定接点13构成旋转检测机构。
下面,将说明咔哒板5在前方侧收容空间内的布置。图5为表示从初始状态的旋转型电子部件1中取下轴承部件2、操作体3以及板簧4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如图5所示,咔哒板5带着余隙嵌入台阶部606,使外壳6的台阶部606上的大致直角的角部与咔哒板5上的大致直角的角部重叠。在这种状态下,安装销16b、16d插穿插穿部503a、503b。插穿部503a(503b)的内径被设定为稍微大于安装销16b(16d)的外径。因此,安装销16b(16d)带着余隙插穿插穿部503a(503b)。另外,在该余隙内,咔哒板5被配设为能够在与操作体3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而且,咔哒板5被配设为能够在外壳6的台阶部606内,在与操作体3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板面方向,图6所示的纸面近前—里侧方向)上可移动。
图6为表示初始状态下的旋转型电子部件1中板簧4与咔哒板5之间关系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板簧4的卡合部402和咔哒板5的突出部502处在相分离的位置上。板簧4上的卡合部402的平面部402a以与咔哒板5的板面部5a面接触的状态被配置。所以,当操作体3被旋转操作时,卡合部402以平面部402a与咔哒板5的板面面接触的状态滑动。因此,滑动时对卡合部402的应力被分散,从而缓和卡合部402的摩损引起的退化,所以能够实现咔哒感的长寿命化。而且,在卡合脱离时,在一端部4a和中间部4c之间的边界部分集中产生应力,因此能够产生很强的咔哒感。
接着,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1的动作。在初始状态下将操作体3的轴部301旋转规定量时,被安装于操作体3的台座部303上的板簧4与操作体3一起旋转。被形成在板簧4上的卡合部402与被形成在咔哒板5上的突出部502抵接之后,越过突出部502。即,卡合部402与突出部502卡合脱离。此时,通过突出部502按压卡合部402,板簧4被弯曲,并通过板簧4的弹性施力产生咔哒感。此时,突出部502也被卡合部402按压。咔哒板5的板厚被设定为小于外壳6的台阶部606的台阶尺寸,没有被夹持在轴承部件2与外壳6之间。为此,咔哒板5可移动地被配设在旋转轴线方向上,而且在咔哒板5的后方侧设有收容凹状部603,因此通过突出部502的按压使整个咔哒板5翘曲。从而,施加给突出部502的应力被分散,使卡合脱离所带来的退化被缓和,因此能够实现咔哒感的长寿命化。而且,卡合部402与突出部502之间的卡合脱离成为金属材料之间的卡合脱离,所以能够抑制卡合脱离引起部件的退化,从而能够长期实现良好的咔哒感。即,能够实现咔哒感的长寿命化。
另外,卡合部402的倾斜的一个侧面在与突出部502的倾斜的一个侧面抵接的状态下,越过了突出部502时(刚刚越过),卡合部402的倾斜的另一个侧面将突出部502的倾斜的另一个侧面向旋转轴线方向施力,因此在包含突出部502的咔哒板5上施加有与板簧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因此,咔哒板5在余隙内旋转地进行移动,并通过插穿部503a(503b)的一部分与安装销16b(16d)抵接,使金属材料相撞而产生咔哒音。如上所述,咔哒板5上的插穿部503a(503b)以及安装销16b(16d)构成咔哒音产生机构,因此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形成咔哒音产生机构。而且,将在组装旋转型电子部件上1的壳体时使用的安装销16b、16d用作咔哒音产生机构的构成部件,因此不需要其它部件也能构成咔哒音产生机构,从而能够实现旋转型电子部件1的小型化和廉价化。而且,能够在由插穿部503a与安装销16b、插穿部503b与安装销16d构成的2处产生咔哒音,因此能够得到操作者足够察觉到的音量的咔哒声。而且,突出部502在以操作体3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周向上形成插穿部503a与503b的中间部,因此能够使突出部502以及插穿部503a(503b)之间保持长距离,从而在卡合部402和突出部502卡合脱离时,使咔哒板5容易翘曲。由于咔哒板5容易翘曲,所以咔哒音容易在收容咔哒板5的前方侧收容空间内回响,从而能够得到操作者足够察觉到的音量的咔哒音。
并且,由于突出部502与被配设在接点基板12的收容凹状部123内的接点图案131的一侧边缘部位置相对应地设置,所以当卡合部402越过突出部502产生了咔哒感时,设定为滑动子11上的第1连接片11a与接点图案131导通,使开关(连接端子14a与14b之间的导通状态)从断开(OFF)状态(非导通状态)成为接通(ON)状态。在该接通状态下,再旋转操作体3时,滑动子11的第3连接片11c在电阻图案702之上滑动接触,隔着导电体图案701、第4连接片11d以及第3连接片11c,使连接端子8与一侧的连接端子9之间的电阻将发生变化。
另外,当操作体3的轴部301旋转规定量时,通过轴承部件2上的制动部205与操作体3上的制动部306抵接,限制继续旋转。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1的咔哒板5上形成的突出部502以及板簧4的卡合部402其各自左右的倾斜具有相同形状,因此当在板簧4上形成的卡合部402越过该倾斜时,使往复操作即操作体3的单向旋转操作和多向旋转操作都能得到相同的触感。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1中,随着操作体3的旋转操作,当被设在板簧4(咔哒部件)上的卡合部402和被设在咔哒板5上的突出部502卡合脱离而产生咔哒感时,由于设有产生咔哒音的咔哒音产生机构,所以在旋转操作时能够得到咔哒感以及咔哒音,因此操作者能够很好地察觉到例如开关切换等操作体3的旋转动作。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更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附图所示的大小和形状等,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发挥本实用新型效果的范围内可适当变更。另外,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范围内可适当变更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开关切换时产生咔哒感的带开关的旋转型电子部件(可变电阻器),不过,可不限定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可适用于不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或编码器。适用于旋转型可变电阻器时,例如,可考虑在有限旋转角度的中间点同时产生咔哒感和咔哒音。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咔哒板5上设有的插穿部503a(503b)具有圆形状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可适当变更。例如,采用插穿部503a(503b)具有大致C字形状的结构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咔哒板5安装在外壳6的台阶部606上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可适当变更。例如,采用将用于安装咔哒板5的台阶部设在轴承部件2上的结构,也可以。

Claims (8)

1.一种旋转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操作体,被旋转操作;壳体,可旋转地保持上述操作体;旋转检测机构,检测上述操作体的旋转动作;咔哒部件,与上述操作体一起旋转;以及咔哒板,具有与被设在上述咔哒部件上的卡合部卡合脱离而产生咔哒感的突出部,
将随着上述操作体的旋转操作在上述卡合部和上述突出部卡合脱离时产生咔哒音的咔哒音产生机构设在上述卡合部以及上述突出部以外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在上述卡合部和上述突出部卡合脱离时与上述咔哒板的一部分抵接的抵接部,以上述咔哒板和上述抵接部构成上述咔哒音产生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具备可旋转地保持上述操作体的轴承部件和与上述轴承部件重叠的外壳,在上述轴承部件和上述外壳上沿着上述操作体的旋转轴线方向多处形成插穿孔,在各上述插穿孔内插穿用于使上述轴承部件和上述外壳一体化的金属安装销,
上述咔哒板由金属材料构成,而且在上述咔哒板上形成上述安装销带着余隙插穿的插穿部,
在上述卡合部和上述突出部卡合脱离时,上述插穿部的端面在上述余隙内移动与构成上述抵接部的上述安装销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咔哒板被配设为在上述轴承部件和上述外壳之间可在其板面方向移动,而且上述咔哒部件由被安装于上述操作体上的金属板簧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咔哒板的板面相对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簧铆接安装在上述操作体上,而且在上述板簧上设有与上述操作体的一部分弹性接触的弹性片。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夹着上述操作体的旋转轴线在对角线上的角部附近设置一对上述插穿部,而且上述突出部被形成在上述一对插穿部的周向中间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检测机构由随着上述操作体的旋转操作而旋转的滑动子、形成有上述滑动子滑动接触的电阻图案的电阻基板以及形成有上述滑动子滑动接触的固定接点的接点基板构成。
CN 201220140460 2011-04-06 2012-04-05 旋转型电子部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852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4382A JP2012221654A (ja) 2011-04-06 2011-04-06 回転型電気部品
JP084382/2011 2011-04-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85217U true CN202585217U (zh) 2012-12-05

Family

ID=47254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40460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85217U (zh) 2011-04-06 2012-04-05 旋转型电子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221654A (zh)
CN (1) CN2025852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3389A (zh) * 2018-10-02 2020-04-10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CN112242263A (zh) * 2019-07-18 2021-01-19 韩国星炆电子有限公司 旋转编码开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6086A1 (ja) 2013-06-07 2014-12-11 東京コスモス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操作型電子部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3389A (zh) * 2018-10-02 2020-04-10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CN110993389B (zh) * 2018-10-02 2023-10-20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CN112242263A (zh) * 2019-07-18 2021-01-19 韩国星炆电子有限公司 旋转编码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21654A (ja) 2012-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7241B (zh) 旋转型电子部件
CN202585217U (zh) 旋转型电子部件
JP5343497B2 (ja) コネクタ用接続端子およびそれを組み込んだコネクタ
EP3136412B1 (en) Rotary switch device
CN101075507B (zh) 旋转操作型电气部件
JP2010086878A (ja) コネクタ用接続端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CN103000434A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CN112992580B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TWI265538B (en) Rotary electrical component
CN102999083A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JP3269803B2 (ja) スイッチ付回転可変抵抗器
JP2008071590A (ja) 回転式電子部品
EP2865568A1 (en) Lever switch
CN100559532C (zh) 旋转型电气部件
EP1139273A2 (en)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JP2014239004A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JP2003249151A (ja)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
JP6471053B2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JP2008130497A (ja) スイッチ装置
KR101668255B1 (ko) 로터리 스위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3234047A (ja)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
JP3468633B2 (ja) クリック機構付き電子部品
EP2922074B1 (en) Reed with hinge for reed switch
JP5320950B2 (ja) コネクタ用接続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5131611B2 (ja) ポゴピン式圧接型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