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56784U - 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56784U
CN202556784U CN2012202121647U CN201220212164U CN202556784U CN 202556784 U CN202556784 U CN 202556784U CN 2012202121647 U CN2012202121647 U CN 2012202121647U CN 201220212164 U CN201220212164 U CN 201220212164U CN 202556784 U CN202556784 U CN 202556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making machine
bag making
fill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2121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承彪
籍文涛
藤金广
焦向飞
姬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v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v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v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v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2121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56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56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567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 Clos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属于非PVC软袋输液生产线领域。其特征在于:制袋机(1)的传送机构每组设置两个夹具,灌封机(2)的传送机构每组设置四个夹具,制袋机(1)循环两次,灌封机(2)循环一次,转移机构(3)包括上袋装置(5)、下袋装置(6)和传递无杆气缸(4),上袋装置(5)与制袋机(1)的传送机构相适应,下袋装置(6)与灌封机(2)的传送机构相适应。通过对制约产能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优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大容量软袋的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制袋机速度的提升,制袋机两次循环时间与原有设备的一次循环时间相当,产能相当;而设备的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外形尺寸大为减小、模具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Description

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属于非PVC软袋输液生产线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普遍应用的非PVC膜全自动制袋灌封机,通常包括制袋机部分和灌封机部分,制袋机的主要功能是把非PVC膜材和塑料接口通过焊接裁边等工序制作出空袋;灌封机的主要功能是把空袋进行灌装封口等操作制作出成品软袋。制袋机和灌封机之间通过转移装置串接起来,使制袋机和灌封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制袋机和灌封机能够同时操作的袋子数量是一致的,即制袋机每个动作循环的制袋数量等于灌封机每个动作循环的出袋数量。
综合现有市场反映状况,现有的全自动制袋灌封机的不足之处在于:(1)制袋机的循环时间短于灌封机的循环时间,尤其是生产大容量规格产品,灌装时间大大长于制袋时间,袋体在制袋模具中间的停留时间太长,膜材易受到模具高温的影响,造成灌装溢液和粘膜。(2)制袋模具受加工工艺及材料性能的影响,制袋机每循环的制袋个数受限制,制袋个数越少设备越稳定,产品质量越好。而市场又对设备的生产速度有迫切需求,设备的生产速度又受到制袋数量的影响,产能继续提升遇到了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制袋机速度与灌封机速度不匹配的问题,缩短制袋机与灌封机的循环时间,并能进一步提升软袋线的生产速度的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包括制袋机和灌封机,制袋机和灌封机之间通过转移机构串接,其特征在于:制袋机的传送机构每组设置两个夹具,灌封机的传送机构每组设置四个夹具,制袋机循环两次,灌封机循环一次,转移机构包括上袋装置、下袋装置和传递无杆气缸,上袋装置与制袋机的传送机构相适应,下袋装置与灌封机的传送机构相适应。
制袋机的传送机构每组有两个夹具,每循环可以制作一个袋子,灌封机的传送机构每组有四个夹具,每循环可以制作两个袋子。在制袋机与灌封机中间有转移机构,可以将制袋机做出的空袋通过转移装置传递到灌封机的夹具上。
其中优选方案是:
所述的制袋机的制袋模具为单腔。所述的制袋机的传送机构每组设置数量为偶数。每组夹具头数可以进行扩展。
制袋机的上接口工位采用两套软管供给装置,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软管的输送速度,降低故障率。焊接工位的气缸行程缩短至20mm,减少了气缸动作时间,进而可以降低制袋机的循环时间。转移机构的新型结构可以有效缩短制袋机与灌封机的传递时间。制袋模具为单腔,尺寸与两腔模具相比较小,稳定性高。夹具每循环传送的距离短,为单个袋子的距离,拉膜距离短,环形带运行速度高。这些要素使制袋机的循环时间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优化。与传统设备相比,由于制袋机的体积大大缩小,整机的体积缩小,而产能相差不大,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制袋机和灌封机之间通过转移机构串接,制袋机的传送机构每组设置两个夹具,灌封机的传送机构每组设置四个夹具,制袋机循环两次,灌封机循环一次,转移装置包括上袋装置、下袋装置和传递无杆气缸,上袋装置与制袋机的传送机构相适应,下袋装置与灌封机的传送机构相适应,在整机的一个循环内,制袋机循环两次,通过转移机构分别将制出的两个空袋转移给灌封机,灌封机循环一次,输出两个成品袋;如此循环。通过制袋机速度的提升,制袋机两次循环时间与原有设备的一次循环时间相当,产能相当;而设备的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外形尺寸大为减小、模具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占地空间小,适应范围广、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位运行示意图;
其中:1、制袋机  2、灌封机  3、转移机构  4、传递无杆气缸  5、上袋装置  6、下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制袋机1和灌封机2之间通过转移机构3串接,制袋机1的传送机构每组设置两个夹具,灌封机2的传送机构每组设置四个夹具,制袋机循环两次,灌封机2循环一次,转移机构3包括上袋装置5、下袋装置6和传递无杆气缸4,上袋装置5与制袋机1的传送机构相适应,下袋装置6与灌封机2的传送机构相适应。
制袋机1的制袋模具为单腔。制袋机1的传送机构每组设置数量为偶数。每组夹具头数可以进行扩展。
制袋机1的上接口工位采用两套软管供给装置,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软管的输送速度,降低故障率。焊接工位的气缸行程缩短,可以降低制袋机的循环时间。转移机构3的结构可以有效缩短制袋机与灌封机的传递时间。制袋模具为单腔,尺寸小,稳定性高。两组夹具之间的距离小,拉膜距离短,环形带运行速度高。
本实用新型中灌封机2和制袋机1的控制系统为普通现有技术,其设置和使用为本行业技术人员所掌握。
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
如图3所述,制袋机1的传送机构每组有两个夹具,每循环可以制作一个袋子,灌封机2的传送机构每组有四个夹具,每循环可以制作两个袋子。转移机构将制袋机做出的空袋通过转移装置传递到灌封机的夹具上。
在整机的一个循环内,制袋机1循环两次,通过转移机构3分别将制出的两个空袋传递给灌封机2,灌封机2循环一次,输出两个成品袋;如此循环。

Claims (3)

1.一种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包括制袋机(1)和灌封机(2),制袋机(1)和灌封机(2)之间通过转移机构(3)串接,其特征在于:制袋机(1)的传送机构每组设置两个夹具,灌封机(2)的传送机构每组设置四个夹具,制袋机(1)循环两次,灌封机(2)循环一次,转移机构(3)包括上袋装置(5)、下袋装置(6)和传递无杆气缸(4),上袋装置(5)与制袋机(1)的传送机构相适应,下袋装置(6)与灌封机(2)的传送机构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袋机(1)的制袋模具为单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袋机(1)的传送机构每组设置夹具数量为偶数。
CN2012202121647U 2012-05-07 2012-05-07 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56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121647U CN202556784U (zh) 2012-05-07 2012-05-07 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121647U CN202556784U (zh) 2012-05-07 2012-05-07 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56784U true CN202556784U (zh) 2012-11-28

Family

ID=47206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12164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56784U (zh) 2012-05-07 2012-05-07 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56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56784U (zh) 新型大容量高效软袋生产线
CN102991749A (zh) 智能型真空充气包装机
CN203032980U (zh) 活塞式注料管及全自动酱料包装机
CN205203442U (zh) 百合枇杷花茶生产加工包装机
CN204642295U (zh) 一种自封袋开口封口装置
CN202429370U (zh) 高效软袋生产线
CN204342400U (zh) 智能灌装机
CN206900684U (zh) 一种粉末灌装机
CN203854880U (zh) 烟垛横立转换装置
CN203488461U (zh) 一种液压系统连续供料设备
CN203638162U (zh) 一种灌装分流生产线
CN203581411U (zh) 一种立式连续制袋三边封口包装机
CN203199251U (zh) 全自动包装袋灌装封装装置
CN203450384U (zh) 袋装产品包装封口系统
CN107748728A (zh) 一种串口通讯分配装置及其通讯方法
CN205131719U (zh) 一种容积式无菌灌装机
CN104260916A (zh) 一种包装机
CN102424133A (zh) 一种套袋式管材包装自动控制系统
CN204534110U (zh) 液压式加气子站
CN202898318U (zh) 一种硅酮密封胶自动生产的装置
CN206484848U (zh) 一种精密产品快速冷却装置
CN207613131U (zh) 一种冷冻饮品注料装置
CN202735049U (zh) 一种全自动检漏装置
CN202557810U (zh) 一种能同时灌装多种液体的灌装装置
CN105438567A (zh) 一种分包装置及适用于该分包装置的袋装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