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28869U - 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28869U
CN202528869U CN 201120485206 CN201120485206U CN202528869U CN 202528869 U CN202528869 U CN 202528869U CN 201120485206 CN201120485206 CN 201120485206 CN 201120485206 U CN201120485206 U CN 201120485206U CN 202528869 U CN202528869 U CN 202528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am
drive plate
eccentric wheel
drive
mo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4852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冲
黄兴
黄正坤
杜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HANG PRECISIVE MACHIN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HUBE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HANG PRECISIVE MACHIN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HUBEI filed Critical ZHONGHANG PRECISIVE MACHIN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HUBEI
Priority to CN 2011204852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28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28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2886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座椅,其包括带有内齿圈的内齿板、带有外齿圈的外齿板、楔形块、偏心轮及驱动部件,内齿板和外齿板齿轮啮合,内齿板的中部成型一轴肩,偏心轮套置于轴肩的外圆周面上;驱动部件包括驱动凸轮和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同驱动凸轮的中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贯穿偏心轮和轴肩并通过限位连接件将其轴向固定于内齿板的外侧端面上;驱动凸轮与所述偏心轮之间的相对面上设有用于传递力矩的阻力矩结构,作用于驱动凸轮上的驱动扭矩通过阻力矩结构传递给偏心轮,带动偏心轮同步旋转,进而实现对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的力矩传递;本实用新型能够消除靠背换向过程中出现的靠背响应时间滞后、调角器换向出现噪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调节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座椅调角器和包括该座椅调角器的座椅。 
背景技术
座椅调角器用于连接汽车座椅的椅座和椅背,以增强座椅的舒适性。乘客可以通过座椅调角器调节椅背的角度至最佳位置,获得最舒适和最习惯的乘坐角度。对于驾驶员来说,可以通过调节椅背的角度获得最好的视野,且易于操纵方向盘、踏板和变速杆等操纵件。 
目前,对于电动座椅调角器一般采用行星齿轮传动原理,由于零件不可避免的制造误差,因此,在此类调角器的内部具有一定的间隙,使用时,该间隙会造成座椅椅背相对于椅座前后方向的摆动较大且伴有噪音,进而影响座椅的舒适性,在调角器的内部通常设置有间隙消除机构。 
中国专利文献CN201468560U公开了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具有该调角器的座椅:包括具有内齿圈的内齿板、具有外齿圈的外齿板、偏心轮、楔形块和驱动凸轮,其中,所述内齿板用于与椅背固定连接,该内齿板的中部设置有轴肩;所述外齿板用于与椅座固定连接,该外齿板的中部设置有轴心孔;所述外齿圈与内齿圈相啮合且所述轴肩与轴心孔之间形成径向偏心区域;所述偏心轮置于所述径向偏心区域内,所述偏心轮、内齿板和外齿板构成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所述楔形块置于所述径向偏心区域内;且,偏心轮和楔形块在弹性件施加的周向力作用下消除所述偏心轮与内齿板的轴心孔之间的及啮合齿之间的间隙;所述驱动凸轮驱动偏心轮或者楔形块,以便于实现内齿板相对外齿板产生角度转动;所述偏心轮呈整体偏心环状,并填满内齿板的轴肩与外齿板的轴心孔之间形成的正向偏心区域;楔形块置于偏心轮的凹部。 
在上述方案中,为了适应楔块被弹性件在周向被楔紧以消除调角器内部间隙的目的及装配制造误差,因此楔形块必须有足够的周向安置空间,以保证其 能够始终处于楔紧的状态,因此,在驱动凸轮与楔形块之间必须有一定的操作空行程,如附图1-1和图1-2所示,角度a、b所描述的空间,调角器调节过程中,尤其是靠背换向调节过程中,驱动凸轮由驱动偏心轮换向驱动楔形块,必须先经过所预留的操作空行程,即角度a、b之和,再驱动楔形块转动,实现靠背角度换向调节,由于驱动凸轮必须经过一定的操作空行程,因此在座椅靠背换向调节过程中,使用者能够感觉到靠背调节动作存在比较明显的滞后,存在一定的等待时间,影响座椅的使用舒适性。 
另外,在靠背换向过程中,驱动凸轮在电机的驱动下,驱动凸轮先转动经过操作空行程再接触驱动楔形块/偏心轮实现角度调节,在此过程中由于电机没有负载,驱动凸轮是以较高的速度撞击在静止的楔形块/偏心轮上,因此,在靠背换向的过程中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噪音,同样影响座椅的舒适性。 
针对以上两种失效模式,在中国专利文献CN1149157C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靠背斜度可调式座椅且尤其是汽车座椅的调节组件,此文献中提供了一种新的用来提高座椅舒适度的解决方案,利用同步环驱动两个在弹性元件作用下向两侧楔紧以消除间隙的楔状物,如附图2所示,此方案虽然能够减小操作空行程,弱化换向噪音,经实用新型人反复试验发现其新的技术问题:由于在靠背调节过程中,其中一个楔状物是在同步环的摩擦力下驱动,由于此楔状物不能及时、有效的提供运动所需要的间隙,调角器的操作扭矩必然增大、扭矩值波动加剧,将会增加电机的负担,使电机出现工作时的噪音增大、容易过载、寿命减小、等问题,对调角器自身将会加速零件的磨损,调角器使用一段时间后,靠背间隙增大趋势明显,影响靠背调节过程的稳定性及使用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有效消除调角器靠背间隙的情况下,消除靠背换向过程中出现的靠背响应时间滞后、调角器换向出现噪音的问题,同时能够有效的控制调角器的操作扭矩,使调角器的操作扭矩又没有增加。 
为了提高座椅在角度调节时的舒适度,避免靠背换向过程由于驱动凸轮对静止的楔形块/偏心轮的速度撞击而所产生的噪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调角器,其包括: 
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带有内齿圈的内齿板、带有外齿圈的外齿板、及带有楔形块的偏心轮,所述内齿板的内齿圈同所述外齿板的外齿圈相啮合,所述内齿板的中部成型一空心的轴肩,所述偏心轮可旋转地套置于所述轴肩的外圆周面上; 
驱动部件,包括驱动凸轮和中空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同所述驱动凸轮的中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偏心轮和轴肩并通过一限位连接件将其轴向固定于所述内齿板上,所述转动轴同所述轴肩间隙配合连接,所述驱动凸轮与所述偏心轮之间的相对面上设有用于传递力矩的阻力矩结构,驱动所述驱动凸轮时,作用于所述驱动凸轮上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阻力矩结构将其驱动扭矩传递给所述偏心轮,带动所述偏心轮同步旋转,进而实现对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的力矩传递。 
所述阻力矩结构包括用于增加所述偏心轮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摩擦力矩的弹簧,所述弹簧通过增加所述偏心轮同所述驱动凸轮结合面上的摩擦力矩实现二者之间力矩的传递。 
所述偏心轮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还设有一驱动板,其套置于所述偏心轮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的转动轴上,所述驱动板的板面上成型有贯穿的圆弧形孔,设置于所述驱动凸轮上的驱动臂穿过所述驱动板上的圆弧形孔同所述偏心轮可旋转地连接; 
驱动所述驱动凸轮旋转的驱动扭矩通过在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矩传递给所述驱动板。 
优选地,所述驱动凸轮与所述驱动板采用分体结构,所述弹簧所产生的预紧力作用于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凸轮的结合面上,使所述驱动板的一侧面与所述驱动凸轮的表面紧贴合,所述驱动板上设有同所述偏心轮上的凸起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驱动板上的定位孔与成型于所述偏心轮上的凸起配合连接实现二者的同步转动,所述驱动板在所述转动轴的轴向上有一定间隙适应其轴向误差。 
优选地,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其压缩套置于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内齿板间的转动轴上,其一端作用于所述驱动板的端面上,另一端作用于所述转动轴端部的限位连接件上,所述弹簧同所述内齿板的轴肩间隙配合连接; 
所述弹簧所产生的预紧力使所述驱动板同所述驱动凸轮紧贴合,通过所述 驱动板与驱动凸轮结合面形成的摩擦阻力矩驱动所述偏心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板同所述驱动凸轮之间的结合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二者摩擦系数的摩擦材料,所述摩擦材料固定于所述驱动板和/或驱动凸轮上。 
进一步优选地,为了能提高所设定的阻力矩值,所述驱动板与偏心轮之间还设置一活动的同步压板,所述同步压板套置于所述偏心轮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的转动轴上; 
所述同步压板上成型定位孔和弧形槽,所述同步压板上的定位孔同所述驱动凸轮上的两驱动臂相适配,所述同步压板同所述驱动凸轮配合后可周向同步转动,且所述同步压板可沿所述驱动臂轴向滑动,所述偏心轮上的凸起贯穿所述同步压板上的弧形槽同所述驱动板上的定位孔相插接; 
所述弹簧所产生的预紧力作用于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凸轮、同步压板之间的结合面上,使所述驱动板的两侧面分别同所述驱动凸轮和同步压板紧贴合。 
优选地,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其压缩套置于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内齿板间的转动轴上,其一端作用于所述同步压板的端面上,另一端作用于所述转动轴端部的限位连接件上,所述弹簧同所述内齿板的轴肩间隙配合连接; 
在所述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所述同步压板同所述驱动板的一端面紧贴合,所述驱动板的另一端面与所述驱动凸轮压紧,通过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凸轮结合面所形成的摩擦阻力矩、所述同步压板与所述驱动板结合面形成的摩擦阻力矩一起对所述驱动板施加扭矩,实现对所述偏心轮的驱动。 
优选地,所述弹簧为矩形截面的压缩弹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驱动板同所述驱动凸轮之间的结合面、同步压板与驱动板结合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系数的摩擦材料,所述摩擦材料固定于所述驱动板和/或驱动凸轮和/或同步压板上。 
另一优选地,所述驱动板的周边经折弯后成型一外翻的扣边,所述驱动凸轮的外周边被包覆于所述扣边内,所述扣边与包覆于所述扣边内的驱动凸轮的外周边之间形成一周向环隙,所述周向环隙内设有用于增加二者结合面处摩擦阻尼的弹性元件。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铰接的椅座和椅背以及置于椅座与椅背之间的上述座椅调角器,所述的外齿板和内齿板分别同椅座和椅背中的其一相连,所述齿轮传动机构旋转的齿轮驱动扭矩由驱动电机作用于所述转动轴上提 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最优选的座椅调角器中,所述阻力矩结构包括用于增加驱动板与驱动凸轮之间阻力矩的弹簧,弹簧提供的压力作用在驱动板上且其提供的力量被封闭在驱动凸轮与驱动板之间,没有传递到齿轮传动机构,弹簧始终将驱动板与驱动凸轮轴向贴合,压紧,当驱动凸轮带动驱动板周向转动时,驱动板与驱动凸轮的摩擦力将阻止其运动,通过这种方式,消除驱动凸轮与偏心轮的周向转动空行程;通过调整弹簧的力量可以实现在偏心轮和驱动凸轮之间设置恒定的阻力矩。 
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际测量可以确定中国专利文献CN201468560U中所述的调角器的操作扭矩,在此为方便称之为齿轮驱动扭矩,对调角器所施加的操作扭矩必须大于或等于齿轮驱动扭矩,才能驱动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转动,实现靠背角度调节。 
弹簧套在驱动凸轮转动轴上且设置在内齿板轴肩的中心孔内,在挡圈的限制作用下,弹簧具体形式为矩形截面的压缩弹簧,其一端始终对与偏心轮同步的驱动板施加压力,驱动板与驱动凸轮之间压力产生的摩擦力将阻止驱动板与驱动凸轮相对转动,通过调整弹簧的力量可以设计由摩擦力产生、相对驱动凸轮转动中心的阻力矩的力矩值,由于弹簧提供的压力作用在驱动板上且其提供的力量被封闭在驱动凸轮与驱动板之间,没有传递到齿轮传动机构,因此将不会增加调角器的齿轮传动扭矩。根据座椅的使用要求,需要调整阻力矩同齿轮驱动扭矩之间的比值。 
当驱动方向是驱动偏心轮侧时,就可以直接利用阻力矩直接驱动与驱动板同步、带有间隙消除结构的偏心轮转动,而不是由驱动凸轮上的驱动臂先经过为楔形块消除间隙所设置的空行程再驱动偏心轮转动,完成了动作传递路径的更改,从而消除驱动凸轮与偏心轮的空行程造成的靠背调节响应滞后现象,消除驱动凸轮上的驱动臂直接撞击在偏心轮上而产生的噪音。 
当驱动方向是从间隙消除结构楔形块侧时,在阻力矩作用下,驱动板将先带动偏心轮转动,于此同时,楔形块处于无驱动状态,因此整个调角器所需的操作扭矩将增加,当调角器实际所需的操作扭矩始终小于预先设定的阻力矩时,将直接驱动偏心轮运动,实现调角器转动,此状态下,楔形快6处于被动的拖动状态,驱动凸轮5上的驱动臂51'无法碰上楔形块6的小端,故碰撞噪声将 不会产生。 
当所需的操作扭矩超过阻力矩时,驱动凸轮将相对驱动板转动直至驱动凸轮上的驱动臂碰上触上楔形块的小端,在此过程中,调角器的操作扭矩将不再继续增加,当驱动臂与楔形块接触后,将由驱动凸轮上的驱动臂直接驱动楔形块的小端,再由楔形块的大端驱动偏心轮转动,此过程中,由于偏心轮都是在缓慢运动过程中,靠背始终处于调节的状态,因此,靠背的响应将没有明显的停滞时间,到此阶段,驱动凸轮与驱动板之间将没有相对运动,因此,驱动板将消失,故整个调角器所需的操作力矩将仍等于齿轮驱动扭矩,随后阶段将保持此状态,直到调节到合适的角度。 
由于可控的阻力矩的存在,带动驱动凸轮转动的电机都始终处于基本相同的负载工况下,可以理解,与电机同步运动的驱动凸轮的转速始终处于平稳状态,不会出现专利文献CN201468560U所述技术方案的情况:驱动凸轮先经历一个空行程再驱动间隙消除结构楔形块或偏心轮的过程,电机的负载由很小到大,转动速度由高到由于负载增加而被动快速降低的过程。 
由于可控的阻力矩的存在,驱动凸轮上的驱动臂将不直接与偏心轮接触;由于可控的阻力矩的存在,驱动臂向楔形块方向转动时,与驱动板同步的偏心轮都处于缓慢运动过程中;由于可控的阻力矩的存在,带动驱动凸轮转动的电机都因始终处于基本相同且与调角器转动操作相当的负载工况下,电机同步运动的驱动凸轮的转速始终处于平稳状态,故,当驱动凸轮上的驱动臂与间隙消除结构楔形块接触时,二者的相对运动速度被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故二者碰撞产生的噪音将被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角器的操作扭矩与没有增加阻力矩驱动系统的调角器相比:整体的操作扭矩没有明显的变化,成功解决专利文献CN1149157C技术方案所面临的问题;为适应间隙消除机构及装配制造误差所必须的操作空行程带来的靠背调节响应的延迟现象亦被解决;靠背调节换向过程中的噪音被控制在一个相当低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调角器适合批量生产,具有制造工艺性好,制造成本较低的特点。适用于各种需要调节椅背角度的座椅,特别适用于汽车座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1是中国专利文献CN201468560U所述技术方案的剖视图; 
图1-2是中国专利文献CN201468560U所述技术方案的剖视图 
图2是中国专利文献CN1149157C中技术方案的楔块、同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提供的座椅调角器的装配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所提供的座椅调角器的装配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对图4采用另一角度提供的座椅调角器装配爆炸图; 
图6是少齿差、单级行星齿轮传动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得阻力矩结构、偏心轮、楔形块、楔紧扭簧和齿轮传动系统之间的装配爆炸图; 
图8-1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调角器剖视图; 
图8-2是图8-1中的座椅调角器的A-A向截面视图; 
图9-1是本实用新型中阻力矩结构与驱动凸轮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2是图9-1中的装配结构示意图的B-B向剖视图; 
图10a-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板上表明设置摩擦材料的示意图; 
图10a-2是图10a-1的截面剖视图; 
图10b-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板上表明设置摩擦材料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b-2图10b-1的截面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所提供的座椅调角器的装配爆炸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对图11采用另一角度提供的座椅调角器装配爆炸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阻力矩结构、驱动板、凸轮、楔紧扭簧和齿轮传动系统之间的装配爆炸图; 
图14-1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1所提供的座椅调角器装配示意图; 
图14-2是图14-1的D-D向截面剖视图; 
图14-3是是图14-1的E-E向截面剖视图; 
图15-1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1提供的座椅调角器中阻力矩结构、驱动板、 凸轮、楔紧扭簧、挡圈等的装配示意图; 
图15-2是图15-1的F-F向截面剖视图; 
图16-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设置阻力矩扭矩的结构方案示意图; 
图16-2是图16-1的C-C向截面剖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的外形图。 
图中: 
座椅调角器100、护套1、内齿板2、内齿圈21、轴肩22、中心孔23、外齿板3、外齿圈31、轴心孔32、偏心轮4、凹部41、凸起42、凸起43、第一容纳区域44、第二容纳区域44'、驱动凸轮5、第一驱动臂51、第二驱动臂51'、转动轴52、卡槽53、下表面54、楔形块6、楔紧扭簧7、轴向支脚71、轴向支脚71′、驱动板8、摩擦材料8′、弧形槽81、定位孔82、定位孔83、内孔84、圆弧形孔85、圆弧形孔85'、底面86、扣边87、同步压板8a、弧形槽8a1、弧形槽8a 2、上表面8a 3、内孔8a4、定位孔8a 5、定位孔8a 5'、凸包底面8a6、驱动板8b、定位孔8b1、弧形槽8b2、圆弧形孔8b 3、定位孔8b4、内孔8b5、圆弧形孔8b6、侧面8b7、侧面8b8、弹簧9、弹性元件9’、挡圈10、周向环隙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文中所述内侧、外侧等方位词,是以座椅调角器的轴心线为基准定义的,也就是说,接近该轴心线侧为内侧,远离该轴心线侧为外侧,应当理解,前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当局限本专利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此外,本文中正向偏心方向指偏心区域内径向空间尺寸最大的方向,在正向偏心方向上的区域称为正向偏心区域。 
实施例1 
参见图3为一种座椅调角器的装配爆炸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调角器主要包括齿轮传动机构、驱动部件和阻力矩结构。 
齿轮传动机构 
其采用少齿差、单级行星齿轮传动。其中,具有内齿圈21的内齿板2用于 与椅背固定连接,具有外齿圈31的外齿板3用于与椅座固定连接。外齿板3和内齿板均置于护套1中,护套1的收口与外齿板3固联在一起,组装后,外齿板3的外齿圈31与内齿板2的内齿圈21啮合,内齿板2中部的轴肩22插装在外齿板3中部的轴心孔32中,轴肩22相对于轴心孔32偏心设置且两者之间构成径向偏心区域。作为偏心结构的偏心轮4置于该径向偏心区域内,其与内齿圈21和外齿圈31构成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的传动原理图如图5所示。当操作扭矩作用于驱动凸轮5时,通过偏心轮4、外齿圈31带动内齿圈21转动,从而使得外齿板3相对于内齿板2转动,实现调节椅背角度的目的。 
在楔紧扭簧7的作用下,楔紧扭簧7的预压产生的弹性变形能作用在间隙消除结构楔形块6和偏心轮4上,使二者分别向偏心区域的小径段周向转动直至楔紧状态,消除内、外齿板的啮合间隙。 
驱动部件,包括驱动凸轮和中空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同所述驱动凸轮的中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偏心轮和轴肩并通过一限位连接件将其轴向固定于所述内齿板的外侧端面上,所述转动轴同所述轴肩间隙配合连接, 
所述驱动部件上设有用于传递力矩的阻力矩结构,驱动所述驱动凸轮时,作用于所述驱动凸轮上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阻力矩结构将其驱动扭矩传递给所述偏心轮,带动所述偏心轮同步旋转,进而实现对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的力矩传递。 
具体的结构如下所述: 
包括驱动凸轮5、转动轴52及2个驱动臂51、51'三个特征构成一个整体,驱动凸轮5的转动轴52依次经楔紧扭簧7的内孔、内齿板2的中心孔23、护套1穿出后,弹性挡圈10卡装在转动轴52伸出端的卡槽53内,挡圈的侧面贴在内齿板2的中心孔23的端面24上,防止驱动凸轮轴向脱落,形成整体。驱动凸轮5轴向伸出有第一驱动臂51和第二驱动臂51',偏心轮4上具有第一容纳区域44和第二容纳区域44',且沿周向第二容纳区域44'的上部与楔形块6的小端部重叠,如图3爆炸图所示;第一驱动臂51置于偏心轮4的第一容纳区域44内;第二驱动臂51'置于楔形块6的小端的第二容纳区域44'。 
所述驱动部件上设有用于传递力矩的阻力矩结构,此阻力矩结构为一压缩 弹簧,弹簧的一端作用于偏心轮上,其另一端作用于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限位连接件上,即作用于转动轴卡槽内的挡圈上,所述弹簧所产生的预紧力作用于所述偏心轮与所述驱动凸轮的结合面上,驱动所述驱动凸轮时,作用于所述驱动凸轮上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阻力矩结构将其驱动扭矩传递给所述偏心轮,带动所述偏心轮同步旋转,进而实现对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的力矩传递。 
阻力矩结构 
所述阻力矩结构设置于所述驱动凸轮与所述偏心轮之间,其包括用于施加所述偏心轮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阻力矩的弹簧,弹簧直接在所述偏心轮上施加轴向压力,利用偏心轮同所述驱动凸轮结合面上的摩擦力实现二者力矩的传递。 
优选地,所述偏心轮同所述驱动凸轮之间的结合面上设有用于增加二者摩擦系数的摩擦材料,所述摩擦材料固定于所述偏心轮和/或驱动凸轮上。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偏心轮与驱动凸轮之间设有一驱动板,其套置于所述偏心轮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的转动轴上,所述驱动板的板面上成型有贯穿的圆弧形孔,设置于所述驱动凸轮上的驱动臂穿过所述驱动板上的圆弧形孔同所述偏心轮可旋转地连接,驱动所述驱动凸轮旋转的驱动扭矩通过在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所产生的阻力矩传递给所述驱动板。驱动板的增加使偏心轮的结构变的简单。 
驱动凸轮5的转动轴52依次经楔紧扭簧7的内孔、驱动板8的内孔84、内齿板2的中心孔23、护套1穿出后,弹性挡圈10卡装在转动轴52伸出端的卡槽53内,挡圈的侧面贴在内齿板2的中心孔23的端面24上,防止驱动凸轮轴向脱落,形成整体;第一驱动臂51经驱动板8上的圆弧形孔85穿出后置于偏心轮4的第一容纳区域44内;第二驱动臂51'经驱动板8上的圆弧形孔85'穿出后置于楔形块6的小端的第二容纳区域44'。 
驱动凸轮与所述驱动板通过焊接或铆接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驱动凸轮与所述驱动板采用分体结构,所述驱动板的两侧面分别同所述驱动凸轮的表面和偏心轮的表面相贴合,其上的定位孔与成型于所述偏心轮上的凸起配合连接实现二者的同步转动,所述驱动板在所述转动轴的轴向上有一定自由度适应其轴向误差,如图8-1和图8-2所示。 
阻力矩结构包括用于增加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阻力矩的弹簧, 所述弹簧通过增加所述驱动板同所述驱动凸轮结合面上的阻力矩实现二者力矩的传递。 
优选地,驱动板同所述驱动凸轮之间的结合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二者摩擦系数的摩擦材料,所述摩擦材料固定于所述驱动板和/或驱动凸轮上。 
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其压缩套置于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内齿板间的转动轴上,其一端作用于所述驱动板的端面上,另一端作用于所述转动轴端部的限位连接件上,所述弹簧同所述内齿板的轴肩间隙配合连接。 
阻力矩结构包括弹簧9和设置于驱动板8与驱动凸轮的结合面上的摩擦材料,配合驱动凸轮5共同起作用,在偏心轮4的上表面设置两个凸起42、43,驱动板8上设置两孔82、83,与偏心轮上的凸起42、43孔轴滑配,驱动板8上还设有弧形槽81,楔紧扭簧7的两个轴向支脚71、71'插入弧形槽81内,驱动板的的表面贴在偏心轮的上表面上,驱动板与偏心轮能够同步周向转动且在轴向有一定的活动间隙。 
弹簧9在本方案优选为矩形截面的压缩弹簧,其受压后,间隙配合套在驱动凸轮5的转动轴52上,置于内齿板2的中心孔23中,弹簧的外径与内齿板2的中心孔23间隙配合;一端作用在驱动板的上,具体在驱动板中心孔84所在的凸包底面86上,中心孔84所在的凸包置于楔紧扭簧7的内径内,弹簧的另一端顶在卡装在转动轴52伸出端的卡槽53内的挡圈10上,如图7所示。 
弹簧9提供的力量作用在驱动板8上,且其提供的力量被封闭在驱动凸轮5的转动轴52的端部与驱动板8之间,没有传递到齿轮传动机构中,弹簧9始终将驱动板8的表面与驱动凸轮5的凸轮下表面54轴向贴合,压紧,如结构简图图9-1和图9-2所示。 
当驱动凸轮5相对驱动板8周向转动时,驱动板8与驱动凸轮5的凸轮下表面54之间的摩擦力将阻止其运动。通过调整弹簧9的力量可以在驱动板8和驱动凸轮5的下表面54之间设置恒定的阻力矩。 
通过调整弹簧9的力量可以设计由摩擦力产生、相对驱动凸轮5转动轴52中心的阻力矩的力矩值,根据座椅的使用要求,需要调整阻力矩与齿轮驱动扭矩之间的比值。弹簧9提供的压力作用在驱动板8上且其提供的力量被封闭在驱动凸轮5与驱动板8之间,没有传递到齿轮传动机构,因此将不会增加调角器的齿轮传动扭矩。 
操作驱动凸轮5,当驱动方向是从间隙消除结构楔形块6方向时,在驱动板作用下,驱动板8将先带动偏心轮4转动,于此同时,楔形块6处于无驱动状态,因此整个调角器所需的操作扭矩将略为增加,当调角器实际所需的操作扭矩始终小于预先设定的阻力矩的值时,将直接驱动偏心轮运动,实现调角器转动,此状态下,楔形快6处于被动的拖动状态,驱动凸轮5上的驱动臂51'无法碰上楔形块6的小端,故碰撞噪声将不会产生亦没有操作空行程而产生靠背调节响应延迟的现象。 
当所需的操作扭矩超过驱动板时,驱动凸轮5将相对驱动板8转动直至驱动凸轮5上的驱动臂51'碰上触上楔形块6的小端,在此过程中,调角器的操作扭矩将不再继续增加,当驱动臂51'与楔形块6小端部接触后,将由驱动凸轮5上的驱动臂51'直接驱动楔形块6,再由楔形块的大端驱动偏心轮4转动,此过程中,由于偏心轮4都是在缓慢运动过程中,靠背始终处于调节的状态,因此,靠背的响应将没有明显的停滞时间,到此阶段,驱动凸轮5与驱动板8之间周向将没有相对运动,因此,驱动板将消失,故整个调角器所需的操作力矩将仍等于齿轮驱动扭矩,随后阶段将保持此状态,直到调节到合适的角度。 
操作驱动凸轮5,当驱动方向是驱动偏心轮4侧时,驱动板将直接驱动与驱动板8同步、带有间隙消除结构的偏心轮4转动,而不是由驱动凸轮5上的驱动臂51先经过为楔形块6消除间隙所设置的空行程再驱动驱动板8转动,将不存在靠背响应延迟的现象,驱动凸轮5上的驱动臂51将不直接与偏心轮4的第一容纳区域44的端面接触,故没有碰撞声音,驱动臂51只是在非正常操作的情况下起保护作用。 
驱动臂51'向楔形块6方向转动时,与驱动板8同步的偏心轮4也处于缓慢运动过程中,带动驱动凸轮5转动的电机因始终处于基本相同且与调角器转动操作相当的阻力矩值的负载下,与电机同步运动的驱动凸轮5的转速始终处于平稳状态,故,当驱动凸轮上的驱动臂51'与间隙消除结构楔形块6接触时,二者的相对运动速度被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将二者碰撞产生的噪音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为了设置合适的阻力矩驱动力矩,可以在驱动板8的上表面和驱动凸轮5的凸轮下表面54之间设置增加摩擦的摩擦材料8',具体可以整面或数块的形式固定在驱动板8的表面上,如附图10a-1、图10a-2、图10b-1、图10b-2所示, 应当理解,摩擦材料同样可以固定在驱动凸轮5凸轮表面54上,或同时在以上两个零件上设置。 
实施例3 
如图11、图12、图14-1、图14-2、图14-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在偏心轮与驱动凸轮之间,在驱动板8b的下表面与偏心轮的上表面之间设置一活动的同步压板8a,同步压板8a及驱动板8b同样套置于所述偏心轮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的转动轴上; 
所述驱动板8b的板面上成型有贯穿的圆弧形孔8b3、8b6,在同步压板8a上设置定位孔8a5'、8a 5,设置于所述驱动凸轮5上的两驱动臂在分别穿过驱动板8b上的大圆弧形孔8b 3、8b6后继续从同步压板8a上的定位孔8a 5'、8a 5间隙配合穿过,到达偏心轮的容纳区域44及楔形块6的小端的第二容纳区域44'内; 
通过同步压板8a上的定位孔8a 5'、8a5与两驱动臂的配合,驱动凸轮5与同步压板8a能够周向同步转动且同步压板能够沿着驱动臂轴向滑动,在弹簧9的作用下,同步压板8a能够压在驱动板8b的表面8b7上; 
所述驱动板8b的定位孔8b1、8b4与偏心轮4的上表面的两个凸起42、43分别装配,使驱动板8b与偏心轮4能够同步周向转动且在轴向能够滑动,驱动臂在驱动板8b上的大圆弧形孔8b 3、8b6具有足够的周向活动空间,以适应楔形块6与偏心轮4在楔紧扭簧的作用向两侧楔紧的动作需求。 
在同步压板8a上同样设置大的弧形槽8a1、8a2,分别让驱动板8b上定位孔8b1、8b4所在的凸台穿过。 
楔紧扭簧7的两个轴向支脚71、71'穿过驱动板8b的弧形槽8b2,穿过同步压板8a的弧形槽8a 1,分别作用偏心轮4和楔形块6上,向两侧楔紧消除间隙。 
驱动凸轮5的转动轴52依次经楔紧扭簧7的内孔、驱动板8b的内孔8b5,同步压板8a的内孔8a4、内齿板2的中心孔23、护套1穿出后,弹性挡圈10卡装在转动轴52伸出端的卡槽53内,挡圈的侧面贴在内齿板2的中心孔23的端面24上,防止驱动凸轮轴向脱落,形成整体。 
同实施例2一样,弹簧9在本方案优选为矩形截面的压缩弹簧,其受压后,间隙配合套在驱动凸轮5的转动轴52上,置于内齿板2的中心孔23中,弹簧的外径与内齿板2的中心孔23间隙配合;一端作用在同步压板8a上,具体为 设置在同步压板8a的内孔8a4所在的凸包底面8a6上,内孔8a4所在的凸包置于楔紧扭簧7的内径内,置于驱动板8b的内孔8b5中,弹簧的另一端顶在卡装在转动轴52伸出端的卡槽53所设置的挡圈上,为了有效提供限位及弹簧9周向运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弹簧9的端部与挡圈10之间,设置一垫片,如图15-1、图15-2。 
弹簧9提供的力量作用在同步压板8a上,将同步压板8a、驱动板8b、驱动凸轮5的凸轮压在一起,在驱动板8b的两侧面组成两个摩擦副,当对驱动凸轮5施加驱动扭矩时,驱动凸轮5的凸轮下表面54与驱动板8b的侧面8b8之间的摩擦力形成的相对转动轴52中心的摩擦阻力矩将带动驱动板8b转动,同时,与驱动凸轮5同步转动的同步压板8a上表面8a3与驱动板8b的侧面8b7之间的摩擦力同样会形成相对转动轴52中心的摩擦阻力矩,此力矩同样会带动驱动板8b转动,驱动板8b在这两个摩擦阻力矩的驱动下,将运动传递给偏心轮4,实现调角器的角度调节。 
因此,在同一个弹簧9的轴向作用力下,将产生相对实施例2两倍的摩擦阻力矩效果,驱动效果将更有利。 
根据需要,同步压板8a与驱动板8b、驱动板8b与驱动凸轮5的凸轮之间的结合面上可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系数的摩擦材料,所述摩擦材料固定于所述同步压板8a和/或驱动板8b和/或凸轮上,或驱动板8b直接就使用摩擦材料制造。 
与实施例2相同,操作驱动凸轮5,当驱动方向是从间隙消除结构楔形块6方向时,在两摩擦阻力矩作用下,驱动板8b同样将先带动偏心轮4转动,于此同时,楔形块6处于无驱动状态,因此整个调角器所需的操作扭矩将略为增加,当调角器实际所需的操作扭矩始终小于预先设定的阻力矩的值时,将直接驱动偏心轮运动,实现调角器转动,此状态下,楔形快6处于被动的拖动状态,驱动凸轮5上的驱动臂51'无法碰上楔形块6的小端,故碰撞噪声将不会产生。 
当操作扭矩因靠背载荷的原因超过预先设定的阻力矩的值时,驱动凸轮5将相对驱动板8b将以明显降低的速度转动直至驱动凸轮5上的驱动臂51'碰上触上楔形块6的小端,在此过程中,输入到调角器的操作扭矩将不再继续增加,当驱动臂51'与楔形块6小端部接触后,将由驱动凸轮5上的驱动臂51'直接驱动楔形块6,再由楔形块的大端驱动偏心轮4转动,此过程中,偏心轮4都是 在缓慢运动过程中,靠背始终处于调节的状态,因此,靠背的响应将没有明显的停滞时间及碰撞声音,到此阶段,驱动凸轮5与驱动板8b之间周向将没有相对运动,因此,摩擦力所提供的阻力矩将基本不起作用,故调角器所需的操作力矩将仍等于齿轮驱动扭矩,随后阶段将保持此状态,直到调节到合适的角度。 
操作驱动凸轮5,当驱动方向是驱动偏心轮4侧时,阻力矩直接驱动与驱动板8b同步、带有间隙消除结构的偏心轮4转动,而不是由驱动凸轮5上的驱动臂51先经过为楔形块6消除间隙所设置的空行程再带动驱动板8b转动,将不存在靠背响应延迟的现象,驱动凸轮5上的驱动臂51将不直接与偏心轮4的第一容纳区域44的端面接触,故没有碰撞声音,驱动臂51只是在非正常操作的情况下起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角器的操作扭矩与没有增加阻力矩驱动系统的调角器相比:整体的操作扭矩没有明显的变化,成功解决专利文献CN1149157C技术方案所面临的问题;为适应间隙消除机构及装配制造误差所必须的操作空行程带来的靠背调节响应的延迟现象亦被解决;靠背调节换向过程中的噪音被控制在一个相当低的状态。 
实施例4 
同实施例2、3的区别在于阻力矩结构的设置形式和驱动板的结构不同,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板结构是在其周边形成一外翻的扣边,驱动凸轮的外周边被包裹在扣边内部,扣边与驱动凸轮的外周边之间形成一周向环隙,在周向环隙内设有用于增加二者结合面处阻力矩的阻力矩结构,这里的阻力矩结构为弹性元件,仅仅利用弹性元件提供的压力同样可以在驱动凸轮5及驱动板8之间设置特定的摩擦阻力矩。 
另外,在上述周向环隙内设置弹性元件的同时,再利用其它实施例中的弹簧的作用,使驱动凸轮和驱动板之间的阻力矩达到所需的数值,从而使座椅的调节更加稳定,提高了座椅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实现实用新型目的。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座椅调角器,其包括:
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带有内齿圈的内齿板、带有外齿圈的外齿板、及带有楔形块的偏心轮,所述内齿板的内齿圈同所述外齿板的外齿圈相啮合,所述内齿板的中部成型一空心的轴肩,所述偏心轮可旋转地套置于所述轴肩的外圆周面上;
驱动部件,包括驱动凸轮和中空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同所述驱动凸轮的中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偏心轮和轴肩并通过一限位连接件将其轴向固定于所述内齿板上,所述转动轴同所述轴肩间隙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凸轮与所述偏心轮之间的相对面上设有用于传递力矩的阻力矩结构,驱动所述驱动凸轮时,作用于所述驱动凸轮上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阻力矩结构将其驱动扭矩传递给所述偏心轮,带动所述偏心轮同步旋转,进而实现对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的力矩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力矩结构包括用于增加所述偏心轮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摩擦力矩的弹簧,所述弹簧通过增加所述偏心轮同所述驱动凸轮结合面上的摩擦力矩实现二者之间力矩的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心轮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还设有一驱动板,其套置于所述偏心轮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的转动轴上,所述驱动板的板面上成型有贯穿的圆弧形孔,设置于所述驱动凸轮上的驱动臂穿过所述驱动板上的圆弧形孔同所述偏心轮可旋转地连接;
驱动所述驱动凸轮旋转的驱动扭矩通过在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矩传递给所述驱动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凸轮与所述驱动板采用分体结构,所述弹簧所产生的预紧力作用于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凸轮的结合面上,使所述驱动板的一端面与所述驱动凸轮的表面紧贴合;
所述驱动板上设有同所述偏心轮上的凸起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驱动板上 的定位孔与成型于所述偏心轮上的凸起配合连接实现二者的同步转动,所述驱动板在所述转动轴的轴向上有一定间隙适应其轴向误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其压缩套置于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内齿板间的转动轴上,其一端作用于所述驱动板的端面上,另一端作用于所述转动轴端部的限位连接件上,所述弹簧同所述内齿板的轴肩间隙配合连接;
所述弹簧所产生的预紧力使所述驱动板同所述驱动凸轮紧贴合,通过所述驱动板与驱动凸轮结合面形成的摩擦阻力矩驱动所述偏心轮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板同所述驱动凸轮之间的结合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二者摩擦系数的摩擦材料,所述摩擦材料固定于所述驱动板和/或驱动凸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板与偏心轮之间还设置一活动的同步压板,所述同步压板套置于所述偏心轮与所述驱动凸轮之间的转动轴上;
所述同步压板上成型定位孔和弧形槽,所述同步压板上的定位孔同所述驱动凸轮上的两驱动臂相适配,所述同步压板同所述驱动凸轮配合后可周向同步转动,且所述同步压板可沿所述驱动臂轴向滑动,所述偏心轮上的凸起贯穿所述同步压板上的弧形槽同所述驱动板上的定位孔相插接;
所述弹簧所产生的预紧力作用于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凸轮、同步压板之间的结合面上,使所述驱动板的两侧面分别同所述驱动凸轮和同步压板紧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其压缩套置于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内齿板间的转动轴上,其一端作用于所述同步压板的端面上,另一端作用于所述转动轴端部的限位连接件上,所述弹簧同所述内齿板的轴肩间隙配合连接;
在所述弹簧弹力作用下,所述同步压板同所述驱动板的一端面紧贴合,所述驱动板的另一端面与所述驱动凸轮压紧,通过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凸轮结合面所形成的摩擦阻力矩、所述同步压板与所述驱动板结合面形成的摩擦阻力矩一起对所述驱动板施加扭矩,实现对所述偏心轮的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为矩形截面的压缩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板同所述驱动凸轮之间的结合面、同步压板与驱动板结合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系数的摩擦材料,所述摩擦材料固定于所述驱动板和/或驱动凸轮和/或同步压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板的周边经折弯后成型一外翻的扣边,所述驱动凸轮的外周边被包覆于所述扣边内,所述扣边与包覆于所述扣边内的驱动凸轮的外周边之间形成一周向环隙,所述周向环隙内设有用于增加二者结合面处摩擦阻尼的弹性元件。
12.一种座椅,包括铰接的椅座和椅背以及置于椅座与椅背之间的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调角器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角器,所述的外齿板和内齿板分别同椅座和椅背中的其一相连,所述齿轮传动机构旋转的齿轮驱动扭矩由驱动电机作用于所述转动轴上提供。 
CN 201120485206 2011-11-25 2011-11-29 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28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485206 CN202528869U (zh) 2011-11-25 2011-11-29 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1621.5 2011-11-25
CN201110381621 2011-11-25
CN 201120485206 CN202528869U (zh) 2011-11-25 2011-11-29 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28869U true CN202528869U (zh) 2012-11-14

Family

ID=47130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485206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28869U (zh) 2011-11-25 2011-11-29 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2886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5619A1 (zh) * 2011-11-25 2013-05-30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
CN103273859A (zh) * 2013-06-17 2013-09-04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角器以及集油元件
CN103395381A (zh) * 2013-08-21 2013-11-20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角器以及锥度元件
US9475409B2 (en) 2013-06-17 2016-10-25 Hubei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Seat recliner and oil collecting element
CN111660887A (zh) * 2019-03-08 2020-09-1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升降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5619A1 (zh) * 2011-11-25 2013-05-30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
CN103129418A (zh) * 2011-11-25 2013-06-05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
CN103129418B (zh) * 2011-11-25 2015-03-25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
CN103273859A (zh) * 2013-06-17 2013-09-04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角器以及集油元件
CN103273859B (zh) * 2013-06-17 2015-05-06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角器以及集油元件
US9475409B2 (en) 2013-06-17 2016-10-25 Hubei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Seat recliner and oil collecting element
CN103395381A (zh) * 2013-08-21 2013-11-20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角器以及锥度元件
CN103395381B (zh) * 2013-08-21 2015-08-19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角器以及锥度元件
CN111660887A (zh) * 2019-03-08 2020-09-1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升降装置
CN111660887B (zh) * 2019-03-08 2022-02-2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升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9418A (zh) 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
CN202528869U (zh) 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座椅
CN101941389B (zh) 座椅调角器及具有该调角器的座椅
CN101855469B (zh) 双质量飞轮
WO2007131394A1 (fr) Structure d'ajustement de type à variation continue pour angle de siège
CN101670792A (zh) 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
JP2001074102A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KR20130109297A (ko) 엔진의 플라이휠
CN102085818B (zh) 座椅调角器及具有该调角器的座椅
KR102215294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펌핑디바이스
CN211283552U (zh) 一种制动机构、工程电机及电梯
CN201068115Y (zh) 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和翻转装置
EP2160525A1 (fr)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d'oscillation de torsion notamment pour embrayage a friction, par exempl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N115107597B (zh) 一种小型连续型调角器
JPH01238768A (ja) 変速装置用ダンパ装置
KR101107985B1 (ko) 차량용 시트 리클라이닝 장치
WO2015119172A1 (ja) 車両用ダンパ装置のヒステリシス機構
CN108263260B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腰托控制装置
CN110254311A (zh) 角度调节机构及包含其的汽车座椅扶手
CN101407238B (zh) 带蜗轮蜗杆调节轴距的电动代步车后悬架系统
CN215059019U (zh) 增大减震器扭转角度的结构
JP2021502304A (ja) 電動シート及びその角度調節装置
CN211539375U (zh) 一种用于冷镦机的凸轮离合器式送料机构
JPH0620915Y2 (ja) ト−ショナルダンパ付フライホイ−ル
CN108357401B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腰托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UBEI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ONGHANG PRECISIVE MACHIN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HUBEI

Effective date: 201306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08

Address after: 441003 Hubei city of Xiangyang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Road No. 8

Patentee after: Hubei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41003 Hubei Province, Hubei city of Xiangyang provinc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Zhonghang Precisive Machin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Hubei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325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