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16931U -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16931U
CN202516931U CN2012200846030U CN201220084603U CN202516931U CN 202516931 U CN202516931 U CN 202516931U CN 2012200846030 U CN2012200846030 U CN 2012200846030U CN 201220084603 U CN201220084603 U CN 201220084603U CN 202516931 U CN202516931 U CN 202516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anging
plate
block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846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一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S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CITY SANJING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CITY SANJING PRECISION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CITY SANJING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846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16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16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169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冲压模具包括:第一模组、第二模组、第三模组;第一模组包括:用于从上表面加工素材的折弯冲头组,用于从下表面加工素材的折弯下模入块;第二模组包括:用于打斜的打斜冲头和与打斜冲头配合用于支撑的打斜下模入块;打斜下模入块设置在打斜冲头的下方;第三模组包括:用于最终折边的折边冲头组,设置在折边冲头组下方的第三下模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采用三个模组依次对素材进行加工,每次形变量有限,不会造成超薄的素材断裂等情况发生,还能降低扭曲度,提高加工精度。

Description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边的冲压模具,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器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高新技术,有许多的优点:薄型而轻巧、电压低、无X射线辐射、没有闪烁抖动、不产生静电、使用寿命长等,因而平板显示器在军事、民用领域都有极其广泛的用途。伴随着产品的轻薄化发展趋势,市场对平板显示器的薄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超薄型平板显示器应运而生。背板作为超薄型平板显示器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四周折边由于素材较薄,尺寸精度和扭曲度均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冲压模具很难控制尺寸精度和平面度,尤其是四周折边的零间隙,即折边两侧紧密接触,难以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折边尺寸精度、克服扭曲和实现折边零间隙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组、第二模组、第三模组;上述第一模组包括:用于从上表面加工素材的折弯冲头组,用于从下表面加工素材的折弯下模入块;上述折弯冲头组包括:用于压住素材板面的下压块、与上述下压块滑动连接的折弯块;上述折弯下模入块包括:位于上述下压块正下方的承压块,与上述承压块滑动连接的固定块,上述固定块上方设有位于上述折弯块下方的第一打杆;上述第二模组包括:用于打斜的打斜冲头和与上述打斜冲头配合用于支撑的打斜下模入块;上述打斜下模入块设置在上述打斜冲头的下方;上述第三模组包括:用于最终折边的折边冲头组,设置在上述折边冲头组下方的第三下模板,上述折边冲头组包括:折边上模入块,能与上述折边上模入块相对滑动的滑块,用于驱动上述滑块靠近上述折边上模入块的插刀冲头。
前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组还包括:用于安装上述折弯冲头组的第一上模板、用于安装上述折弯下模入块的第一下模板。
前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上述第一下模板下方的第一下垫板、第一下模座、第一下垫块、第一下托板;依次设置在上述第一上模板上方的第一上夹板、第一上模座、第一上垫块、第一上托板。
前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上垫块之间设有第一上弹簧板,上述第一上弹簧板与上述折弯冲头组之间设有第一弹簧,上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一上弹簧板与折弯块固定连接,上述第一上弹簧板固定连接有用于接触上述下压块的第二打杆;上述第一上夹板设有用于导向的第一内导柱。
前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下垫块之间设有第一下弹簧板,上述第一下弹簧板与上述第一下托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上述第一打杆的底端固定在上述第一下弹簧板表面。
前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模组还包括:用于安装上述打斜冲头的第二上脱板、用于安装上述打斜下模块的第二下模板,依次设置在上述第二下模板下方的第二下垫板、第二下模座、第二下垫块、第二下托板;依次设置在上述第二上脱板上方的第二止挡板、第二上夹板、第二上垫板、第二上模座、第二上垫块、第二上托板。
前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模组还包括:用于安装上述折边冲头组的第三上脱板、依次设置在上述第三上脱板上方的第三止挡板、第三上夹板、第三上模座、第三上垫块、第三上托板,依次设置在上述第三下模板下方的第三下垫板、第三下模座、第三下垫块、第三下托板。
前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上模座和上述第三止挡板之间设有第三弹簧,上述插刀冲头穿过上述第三止挡板和第三上脱板并且其的顶端固定在上述第三上模座上,其底端形成接触斜面,上述滑块设有与之对应的滑块斜面。
前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折弯冲头组、折弯下模入块、打斜冲头、打斜入块、折边冲头组采用PG光学研磨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设计了三个模组,采用三个模组依次对素材进行加工,每次形变量有限,不会造成超薄的素材断裂等情况发生,还能降低扭曲度,另外,第三模组采用滑块的方式使在闭模时,可以通过调节滑块与折边上模入块之间的间隙实现折边的零间隙,并且滑块水平方向的移动与接触不会对扭曲度造成较大的影响;相应的成形块采用PG光学研磨加工,能够保证加工的精度及光洁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中第一模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模组的部分结构合模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中第二模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第二模组的部分结构合模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中第三模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第三模组的部分结构合模时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下压块   2-折弯块   3-承压块   4-固定块   5-第一打杆   6-打斜冲头   7-打斜下模入块   8-第三下模板   9-折边上模入块   10-滑块   11-插刀冲头   12-第一上模板   13-第一下模板   14-第一下垫板   15-第一下模座   16-第一下垫块   17-第一下托板   18-第一上夹板   19-第一上模座   20-第一上垫块   21-第一上托板   22-第一上弹簧板   23-第一弹簧   24-第二打杆   25-第一内导柱    26-第一下弹簧板   27-第二弹簧   28-第二上脱板   29-第二下模板   30-第二下垫板   31-第二下模座   32-第二下垫块   33-第二下托板   34-第二上夹板   35-第二上垫板   36-第二上模座   37-第二上垫块   38-第二上托板   39-第三上脱板   40-第三止挡板   41-第三上夹板   42-第三上模座   43-第三上垫块   44-第三上托板   45-第三下垫板   46-第三下模座   47-第三下垫块   48-第三下托板   49-第三弹簧   50-第二止挡板   A-素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包括:第一模组、第二模组、第三模组。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模组包括:用于从上表面加工素材A的折弯冲头组,用于从下表面加工素材A的折弯下模入块;折弯冲头组包括:用于压住素材A板面的下压块1、与下压块1滑动连接的折弯块2;折弯下模入块包括:位于下压块1正下方的承压块3,与承压块3滑动连接的固定块4,固定块4上方设有位于折弯块2下方的第一打杆5。
参照图1和图2,我们可知,在第一模组合模时,随着折弯冲头组向下移动,折弯块2会被第一打杆5顶住不能再向下移动,而下压块1则继续向下移动与固定块4配合,将素材A进行第一次弯折,形成竖直的部分,当下压块1向下的形成结束时,其反向运动时,承压块3也一起向上运动,在第二弹簧27作用下,下压块1和承压块3仍夹紧素材A水平的部分,由于第一弹簧23的作用,下压块1与折弯块2相对滑动,折弯块2的位置不变,此时移动上来的素材A被折成竖直的部分与折弯块2接触,使竖直的部分再次弯折出一段水平的部分,使素材A整体弯折成“Z”字型的三部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折弯块2形成有用于与素材A接触的接触凸起,接触凸起的底端低于第一打杆5的顶端。
参照图1所示,第一模组还包括:用于安装折弯冲头组的第一上模板12、用于安装折弯下模入块的第一下模板13、依次设置在第一下模板13下方的第一下垫板14、第一下模座15、第一下垫块16、第一下托板17;依次设置在第一上模板12上方的第一上夹板18、第一上模座19、第一上垫块20、第一上托板21。
第一上垫块20之间设有第一上弹簧板22,第一上弹簧板22与折弯冲头组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3,第一弹簧23两端分别与第一上弹簧板22与折弯块2固定连接,第一上弹簧板22固定连接有用于接触下压块1的第二打杆24;第一上夹板18设有用于导向的第一内导柱25。第一下垫块16之间设有第一下弹簧板26,第一下弹簧板26与第一下托板17之间设有第二弹簧27,第一打杆5的底端固定在第一下弹簧板26表面。
参照图3和图4,第二模组包括:用于打斜的打斜冲头6和与打斜冲头6配合用于支撑的打斜下模入块7;打斜下模入块7设置在打斜冲头6的下方。
参照图3和图4,打斜冲头6和打斜下模入块7的形状是相互配合的,具体而言,打斜冲头6向上凹陷,凹陷的部分分为倾斜的直线和与之相切的圆弧以及水平的直线部分,打斜下模入块7则向上凸出,凸出的部分分为倾斜的直线、与之相切的圆弧以及竖直的直线部分,凹陷的部分的倾斜的直线平行于凸出的部分的倾斜的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应该大于素材A的料厚,并且凹陷的部分的圆弧与凸出的部分的圆弧半径相同,凹陷部分圆弧的圆心与凸出部分圆弧的圆心在同一竖直直线上,只是凹陷部分圆弧的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直线较高的位置上。这样一来,凹陷部分的倾斜直线和圆弧能够对第一模组中再次弯折出的水平部分进行压迫使其弯曲,而凸出部分则能起到限位和支撑作用,保证折边部分不被过度折弯,并且保证未折弯的素材A板面不受影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打斜下模入块7凸出的部分的倾斜的直线与水平面所成夹角为45度。
参照图3,第二模组还包括:用于安装打斜冲头6的第二上脱板28、用于安装打斜下模块的第二下模板29,依次设置在第二下模板29下方的第二下垫板30、第二下模座31、第二下垫块32、第二下托板33;依次设置在第二上脱板上方的第二止挡板50、第二上夹板34、第二上垫板35、第二上模座36、第二上垫块37、第二上托板38。
参照图5、图6所示,第三模组包括:用于最终折边的折边冲头组,设置在折边冲头组下方的第三下模板8,折边冲头组包括:折边上模入块9,能与折边上模入块9相对滑动的滑块10,用于驱动滑块10靠近折边上模入块9的插刀冲头11。
参照图5、图6所示,折边冲头组在向下移动时,折边上模入块9首先压住素材A水平板面,然后插刀冲头11向下移动并接触到滑块10,使滑块10水平的向折边上模入块9靠近,在靠近的同时滑块10接触到素材A刚才打斜的部分,并迫使该部分继续向下弯折,直到滑块10靠近折边上模入块9的行程结束,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折边上模入块9形成有用于容纳素材A竖直部分的容纳缺口,该容纳缺口分为竖直部分、圆弧部分和水平部分,而滑块10靠近折边上模入块9一侧为竖直的平面,这样一来控制滑块10行程结束时,其靠近折边上模入块9一侧的竖直的平面与容纳缺口的竖直部分的距离等于或小于两倍素材A料厚,即可实现折边的零间隙,即原来打斜的部分变为竖直折叠在原来竖直部分处,并且两者紧密接触,另外由于合模时,折边上模入块9首先压住素材A水平板面,所以折边对扭曲度影响不大。在开模时,滑块10和折边上模入块9之间首先释放,然后才是释放折边上模入块9与第三下模板8,所以也不会对素材A板面造成扭曲。
参照图5、图6所示,第三模组还包括:用于安装折边冲头组的第三上脱板39、依次设置在第三上脱板39上方的第三止挡板40、第三上夹板41、第三上模座42、第三上垫块43、第三上托板44,依次设置在第三下模板8下方的第三下垫板45、第三下模座46、第三下垫块47、第三下托板48。第三上模座42和止挡板之间设有第三弹簧49,插刀冲头11穿过第三止挡板40和第三上脱板39并且其的顶端固定在第三上模座42上,其底端形成接触斜面,滑块10设有与之对应的滑块斜面。
为了保证精度,折弯冲头组、折弯下模入块、打斜冲头6、打斜入块、折边冲头组可以采用PG光学研磨加工。其他部分可以采用日本沙迪克线割,割一刀修二刀,以保证加工精度。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组、第二模组、第三模组;
上述第一模组包括:用于从上表面加工素材的折弯冲头组,用于从下表面加工素材的折弯下模入块;
上述折弯冲头组包括:用于压住素材板面的下压块、与上述下压块滑动连接的折弯块;
上述折弯下模入块包括:位于上述下压块正下方的承压块,与上述承压块滑动连接的固定块,上述固定块上方设有位于上述折弯块下方的第一打杆;
上述第二模组包括:用于打斜的打斜冲头和与上述打斜冲头配合用于支撑的打斜下模入块;上述打斜下模入块设置在上述打斜冲头的下方;
上述第三模组包括:用于最终折边的折边冲头组,设置在上述折边冲头组下方的第三下模板,
上述折边冲头组包括:折边上模入块,能与上述折边上模入块相对滑动的滑块,用于驱动上述滑块靠近上述折边上模入块的插刀冲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组还包括:用于安装上述折弯冲头组的第一上模板、用于安装上述折弯下模入块的第一下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上述第一下模板下方的第一下垫板、第一下模座、第一下垫块、第一下托板;依次设置在上述第一上模板上方的第一上夹板、第一上模座、第一上垫块、第一上托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上垫块之间设有第一上弹簧板,上述第一上弹簧板与上述折弯冲头组之间设有第一弹簧,上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一上弹簧板与折弯块固定连接,上述第一上弹簧板固定连接有用于接触上述下压块的第二打杆;上述第一上夹板设有用于导向的第一内导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下垫块之间设有第一下弹簧板,上述第一下弹簧板与上述第一下托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上述第一打杆的底端固定在上述第一下弹簧板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模组还包括:用于安装上述打斜冲头的第二上脱板、用于安装上述打斜下模块的第二下模板,依次设置在上述第二下模板下方的第二下垫板、第二下模座、第二下垫块、第二下托板;依次设置在上述第二上脱板上方的第二止挡板、第二上夹板、第二上垫板、第二上模座、第二上垫块、第二上托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模组还包括:用于安装上述折边冲头组的第三上脱板、依次设置在上述第三上脱板上方的第三止挡板、第三上夹板、第三上模座、第三上垫块、第三上托板,依次设置在上述第三下模板下方的第三下垫板、第三下模座、第三下垫块、第三下托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上模座和上述第三止挡板之间设有第三弹簧,上述插刀冲头穿过上述第三止挡板和第三上脱板并且其的顶端固定在上述第三上模座上,其底端形成接触斜面,上述滑块设有与之对应的滑块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折弯冲头组、折弯下模入块、打斜冲头、打斜入块、折边冲头组采用PG光学研磨加工。
CN2012200846030U 2012-03-08 2012-03-08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16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46030U CN202516931U (zh) 2012-03-08 2012-03-08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46030U CN202516931U (zh) 2012-03-08 2012-03-08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16931U true CN202516931U (zh) 2012-11-07

Family

ID=47099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84603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16931U (zh) 2012-03-08 2012-03-08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169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1135A (zh) * 2012-03-08 2012-07-18 昆山市三景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及冲压方法
CN104826928A (zh) * 2015-04-29 2015-08-12 昆山电子羽电业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斜向上折边模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1135A (zh) * 2012-03-08 2012-07-18 昆山市三景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及冲压方法
CN102581135B (zh) * 2012-03-08 2014-01-22 昆山三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及冲压方法
CN104826928A (zh) * 2015-04-29 2015-08-12 昆山电子羽电业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斜向上折边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1135A (zh)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及冲压方法
CN2912859Y (zh) 一种翻边模具
CN207343606U (zh) 折弯成型模具
CN200992002Y (zh) 开式双点压力机双气垫装置
CN202516931U (zh)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
CN204209016U (zh) 一种用于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定位机构
CN103551460B (zh) 一种冲压件整形模具
CN201776791U (zh) 一种大角度冲切装置
CN109530543A (zh) 向上翻边机构、冲压模具及冲压设备
CN104934075A (zh) 大行程三维纳米柔性运动平台
CN202212473U (zh) 一种u型件弯曲模具
CN103691839B (zh) 一种汽车梁类零件的成型方法
CN203508738U (zh) 一种冲孔机构及模具
CN203002954U (zh) 一种铰链座冲压模具
CN206794542U (zh) 斜楔机构及模具
CN107321858B (zh) 一种冲压模装置
CN203076432U (zh) 一种弯曲复合模
CN209520255U (zh) 向上翻边机构、冲压模具及冲压设备
CN205043875U (zh) 汽车挡风条冲模
CN208628239U (zh) 双孔冲孔机构
CN103736851B (zh) 一种用于侧整型的成型模具
CN204052612U (zh) 销合链弯链板成形装置
CN203900226U (zh) 冲孔模具
CN203578565U (zh) 冲压模具
JP2017013137A (ja) カウンタカ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35 No. three lane 423,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S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335 No. three lane 423,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City Sanjing Precision Mould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35 No. 158 Ruike Road, Kunshan High-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S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335 No. three lane 423,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S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