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10125U - 一种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 - Google Patents

一种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10125U
CN202510125U CN 201220048390 CN201220048390U CN202510125U CN 202510125 U CN202510125 U CN 202510125U CN 201220048390 CN201220048390 CN 201220048390 CN 201220048390 U CN201220048390 U CN 201220048390U CN 202510125 U CN202510125 U CN 202510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butterfly
access tunnel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4839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洪强
郑平
胡建华
杨君儿
余旭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drochina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drochina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drochina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Hydrochina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 20122004839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10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10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101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能够满足短距离大高差条件下布置交通洞的需要,大大降低了交通洞自身施作难度,做到布设灵活,节省投资,有利于主体工程的进度控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包括地下工程和洞室群及其下方短距离大高差的地面施工场地和道路,其特征在于:设置一条蝶形隧道,隧道一头衔接施工场地和道路,隧道另一头衔接地下工程和洞室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矿山、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地下工程与地面工程之间陡地形、短距离大高差时的交通衔接。

Description

一种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适用于矿山、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地下工程与地面工程之间陡地形、短距离大高差时的交通衔接。 
背景技术
在矿山、水电工程中涉及较多的地下工程设施,而地下工程的施工离不开地面的配套设施和交通衔接。对于地下与地面的交通衔接,一般在现场条件较好的时候,只需设置明线或普通的直连式交通洞即可,单从隧洞线形设计上讲,一般也尽量将隧洞设计成直线,对施工、通风、排水等方面均有利。
但水电工程往往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由于山区特有的地理条件,其地形、地质复杂多变,使得工程施工经常受到制约,这时单一隧洞线形布置有时就较难甚至无法实施。特别是在遇到平面距离较近,而地形陡峻,高差又很大时,短距离爬升高程的常规做法是:在山坡上迂回展线后再进洞,这样势必会给当地的环境带来破坏,如果遇到坡面陡峻或地质复杂的情况,展明线的方案很可能也行不通了,这时,通过隧洞绕线则是一个较可行的方法。
对于隧洞绕线爬坡的设计方法,公路隧道中已经有采用螺旋形隧道的范例,螺旋形隧道可以实现较大半径的线形,对于通风也比S形有利的多。但矿山、水电工程中的地下工程布置较为复杂,支洞、竖井较多,螺旋形隧道极易与地下工程洞室群产生干扰。如果需克服的高差到了百米以上,则交通洞本身就可能会变成特长隧道,对于交通洞的消防、通风和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要求也将大大提高,交通洞本身布置和施工的难度提高不仅使工程造价随之提高,也成了影响主体工程进度的一个制约因素,特别是对进度控制要求较高的水电工程,将会推迟电站的投运发电,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能够满足短距离大高差条件下布置交通洞的需要,大大降低了交通洞自身施作难度,做到布设灵活,节省投资,有利于主体工程的进度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包括地下工程和洞室群及其下方短距离大高差的地面施工场地和道路,其特征在于:设置一条蝶形隧道,隧道一头衔接施工场地和道路,隧道另一头衔接地下工程和洞室群;
所述蝶形隧道由右侧回头弯、左侧回头弯和隧洞腰身段构成蝶形,其中隧洞腰身段位于蝶形隧道的中部并在此段设开口点,开口点经支路或短支洞缓坡连接下方的混凝土上料平台,混凝土上料平台下方依次为混凝土系统和地面施工场地和道路。
所述右侧回头弯和左侧回头弯走向相反,两侧的回头弯半径相近。
所述支路或短支洞与开口点入口侧隧洞腰身段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开口点处的隧洞腰身段设置缓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蝶形隧道形式,在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有效解决地下工程与地面工程间短距离大高差情况下布置交通洞的需要,能够在小范围内及合适的纵坡控制条件下,通过拉长线路,克服了大高差爬坡的难题。
2)蝶形隧道形式可较容易的实现在隧道腰部开口,将交通洞分为两段,有效解决了单洞长度过长的问题,避免了长隧道本身的种种不利因素,大大节省了造价。通过腰部开口,增加了施工工作面,使得施做更加容易,并有利于解决隧道通风问题。此外,由于本身施作变得相对简单,工期也较易控制,不会对主体工程施工形成制约性的影响,有利于主体工程的进度控制。
3)蝶形隧道形式比螺旋形隧道在布置上更加机动灵活,可非常方便的通过摆动蝶形的双翅以避开与地下工程洞室群之间的干扰。
4)蝶形隧道形式与在山坡上多次迂回展明线爬坡后再进洞有着明显的环保优势,对当地的环境和水土保持影响较小。
5)通过在隧洞腰身段开口,可方便的与混凝土系统布置结合,将混凝土系统上料平台与腰部开口衔接,无需架设皮带机,利用重力作用为混凝土系统供料,经济且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具有地下工程和洞室群12以及其下方短距离、大高差的地面施工场地和道路1,在地下工程和洞室群12与施工场地和道路1之间布置一条蝶形隧道。
所述蝶形隧道由右侧回头弯3、左侧回头弯9和隧洞腰身段13构成双翅朝上的蝶形,其中右侧回头弯3的头部衔接施工场地和道路1,左侧回头弯9的末端与地下工程和洞室群12衔接,双翅之间为隧洞腰身段13,该处隧洞腰身段应设置缓坡度,坡度不大于3%。在隧洞腰身段13上选择合适位置作为开口点4,从开口点经支路或短支洞6连接下方的混凝土上料平台7,混凝土上料平台7往下依次衔接混凝土系统8和地面施工场地和道路1。为了便于物料从隧道运到支路或短支洞6,支路或短支洞6与开口点4段的隧道的夹角设置成钝角,而支路或短支洞6的坡度一般为坡度较小的顺坡,以利于施工排水。所述混凝土系统上料平台7与下方混凝土系统8在高程上需形成合适的高差,以便于利用重力为混凝土系统8供料。
所述右侧回头弯3和左侧回头弯9走向相反,两侧的回头弯半径一致或相近,使洞内行车条件不产生大的变化。
所述开口点4需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条件选择,选择的关键在于:一、要控制将蝶形隧道分成两段的长度基本相近,避免出现单洞过长的情况;二、要控制开口位置便于作为施工工作面使用,以便于多开一个工作面加快隧道施工进度;三、如果要结合混凝土系统利用重力上料,还需控制该开口点的高程,做到与混凝土系统上料平台7合理衔接。 

Claims (5)

1.一种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包括地下工程和洞室群(12)及其下方短距离大高差的地面施工场地和道路(1),其特征在于:设置一条蝶形隧道,隧道一头衔接施工场地和道路(1),隧道另一头衔接地下工程和洞室群(12);
所述蝶形隧道由右侧回头弯(3)、左侧回头弯(9)和隧洞腰身段(13)构成蝶形,其中隧洞腰身段(13)位于蝶形隧道的中部并在此段设开口点(4),开口点经支路或短支洞(6)连接下方的混凝土上料平台(7),混凝土上料平台下方依次为混凝土系统(8)和地面施工场地和道路(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回头弯(3)和左侧回头弯(9)走向相反,两侧的回头弯半径相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或短支洞(6)与开口点(4)入口侧的隧洞腰身段(13)的夹角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点(4)处的隧洞腰身段(13)设置缓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点(4)处的隧洞腰身段(13)设置缓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
CN 201220048390 2012-02-15 2012-02-15 一种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10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48390 CN202510125U (zh) 2012-02-15 2012-02-15 一种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48390 CN202510125U (zh) 2012-02-15 2012-02-15 一种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10125U true CN202510125U (zh) 2012-10-31

Family

ID=47062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48390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10125U (zh) 2012-02-15 2012-02-15 一种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10125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7448A (zh) * 2014-06-13 2014-09-1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核电站核岛洞室群呈环形结构的施工布置
CN104060858A (zh) * 2014-06-13 2014-09-24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核电站组合洞室群沿山体纵深方向的施工布置
CN104060859A (zh) * 2014-06-13 2014-09-24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核电站核岛厂房地下洞室群垂直于山体纵深方向的施工布置
WO2015188695A1 (zh) * 2014-06-13 2015-12-1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核电站组合洞室群沿山体纵深方向的施工布置
CN110607798A (zh) * 2019-10-10 2019-12-24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tmb施工的地下厂房排水廊道
CN112195883A (zh) * 2020-07-02 2021-01-08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适于tbm施工的压力管道与排水廊道的布置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538845A (zh) * 2020-11-27 2021-03-23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抽水蓄能地下厂房进厂交通洞结构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7448A (zh) * 2014-06-13 2014-09-1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核电站核岛洞室群呈环形结构的施工布置
CN104060858A (zh) * 2014-06-13 2014-09-24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核电站组合洞室群沿山体纵深方向的施工布置
CN104060859A (zh) * 2014-06-13 2014-09-24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核电站核岛厂房地下洞室群垂直于山体纵深方向的施工布置
CN104047448B (zh) * 2014-06-13 2015-03-1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核电站核岛洞室群呈环形结构的施工布置
CN104060859B (zh) * 2014-06-13 2015-05-06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核电站核岛厂房地下洞室群垂直于山体纵深方向的施工布置
WO2015188695A1 (zh) * 2014-06-13 2015-12-1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核电站组合洞室群沿山体纵深方向的施工布置
CN110607798A (zh) * 2019-10-10 2019-12-24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tmb施工的地下厂房排水廊道
CN110607798B (zh) * 2019-10-10 2024-03-22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tbm施工的地下厂房排水廊道
CN112195883A (zh) * 2020-07-02 2021-01-08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适于tbm施工的压力管道与排水廊道的布置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538845A (zh) * 2020-11-27 2021-03-23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抽水蓄能地下厂房进厂交通洞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10125U (zh) 一种蝶形地下工程交通洞
CN102678174A (zh) 穿越多年冻土区与非冻土区的隧道排水系统及其设置方法
CN106968671B (zh) 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回撤通道充填回撤方法
CN104863597A (zh) 一种浅埋暗挖大型地下空间施工的横向洞盖法
CN102287207B (zh) 一种有关小断面隧洞严重塌方的拼装顶进法
CN202690131U (zh) 一种穿越多年冻土区与非冻土区的隧道排水系统
CN110195597A (zh) 一种适于tbm施工的抽水蓄能硐室及施工方法
CN104005571A (zh) 一种与内支撑体系结合的斜向施工栈桥
CN106171831A (zh) 农业机械化节水喷灌系统
CN108691553A (zh) 一种联络通道施工用类矩形顶管机
CN202370536U (zh) 高速铁路桥隧相连隧道结构
CN102979532B (zh) 一种辅助斜坡道配合胶带斜井运输的开拓方法
CN202731927U (zh) 隧道施工装置
CN105421458A (zh) 一种混凝土布料机浇筑系统
CN100554643C (zh) 飞机滑行道下顶进长大箱涵施工工艺
CN206111211U (zh) 一种用于防止侧开口圆形隧道变形的正多边形预应力支架
CN205154250U (zh) 一种适用于进路充填多点下料的输送管道
CN205224046U (zh) 一种混凝土布料机浇筑系统
JP6280291B2 (ja) 山の縦方向への地下原子力発電所結合空洞群の建設レイアウト
CN204851296U (zh) 一种基于狭小地下通道侧向扩建大跨洞室的施工结构
CN203755319U (zh) 破碎岩带边坡开挖准备结构
CN207761645U (zh) 盾构管廊系统
CN208167791U (zh) 一种管廊现浇模具自动移动装置
CN106065660A (zh) 一种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方法
CN106194199B (zh) 一种冲击式地下管廊隧道开挖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