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60862U - 流体流动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流动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60862U
CN202360862U CN2011203512766U CN201120351276U CN202360862U CN 202360862 U CN202360862 U CN 202360862U CN 2011203512766 U CN2011203512766 U CN 2011203512766U CN 201120351276 U CN201120351276 U CN 201120351276U CN 202360862 U CN202360862 U CN 202360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main body
internals
spool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512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K·洛弗尔
K·W·琼克
R·J·杰瓦劳斯科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Original Assignee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filed Critical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60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608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lif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 F15B13/0401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 F15B13/0405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for seat valves, i.e. poppe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 F15B13/04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 F15B13/043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with electrically-controlled pilot valves
    • F15B13/0433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with electrically-controlled pilot valves the pilot valves being pressure control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7169Supply and exhau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Lift Valve (AREA)
  • Supply Devices, Intensifiers, Converters, And Telemotor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流动控制装置,其优选包括可调节限流器,以使该装置的排放容量可被调节用于特定应用。该装置包括主体、供应通路、排放通路和限流器。所述供应通路提供流体供给,以增加致动器系统中致动器例如在打开方向上的冲程时间。所述排放通路例如在致动器系统在关闭方向上运转致动器时提供反压力减缓。所述限流器被布置在所述排放通路内,并在多个位置之间被选择性地操作以限定多个不同的排放容量,由此消除了改变整个增压器来获得不同排放容量的需求。

Description

流体流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流体流动控制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流体流动控制系统中的流体流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控制诸如压缩空气、天然气、石油、丙烷等流体的流动的系统在本领域中通常是已知的。这些系统通常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控制流体的各种流动参数的控制阀。典型的控制阀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流动路径内以控制流体的流动的控制元件,例如阀塞。如本领域中已知的,这种控制元件的位置能够经由气动致动器,诸如活塞致动器或基于隔膜的致动器通过定位器来控制。传统的定位器将气动信号传送至致动器,以例如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触发控制阀的控制元件。但是,标准定位器能够触发控制阀的速度部分地取决于致动器和控制阀的大小。例如,较大的致动器/控制阀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触发。 
因此,这种系统额外地使用一个或多个位于定位器与致动器之间的增压器(volume booster)。该增压器被用来增大定位器发出的气动信号量,由此增加致动器触发控制阀的控制元件的速度。传统的增压器具有不同的容量,使得特定增压器能够被安装到控制系统中以适合特定的应用。如果应用改变,增压器可转换成具有不同容量的不同增压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流动控制装置,其能够适用于具有不同操作要求的多种应用。 
根据本公开的原理构造的流体流动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包 括主体、供应通路、排放通路、供应端口、控制元件、隔膜组件和至少一个限流器。所述主体包括入口端口、共用端口和排出端口。所述供应通路在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延伸。所述排放通路在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延伸。所述供应端口沿着在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的供应通路布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控制元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供应通路,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分隔开以打开所述供应通路。所述隔膜组件限定了沿着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的排放通路布置的排放端口。所述隔膜组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排放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以打开所述排放通路。所述至少一个限流器布置在所述主体内,用于在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时限制流体沿着排放通路的流动。所述至少一个限流器相对于所述主体在多个位置之间可选择性地操作,以限定所述排放通路的多个不同的排放容量。 
由此,通过调节其排放通路的排放容量,该流体流动控制装置能够被简单地调整并用于具有不同操作要求的多种应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下述各“方面”。 
方面1:一种流体流动控制装置,其包括:主体,其包括入口端口、共用端口和排出端口;供应通路,其在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延伸;排放通路,其在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延伸;供应端口,其沿着在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的供应通路布置在所述主体内;控制元件,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供应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分隔开以打开所述供应通路;隔膜组件,其限定了沿着在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 间的排放通路布置的排放端口,所述隔膜组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排放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以打开所述排放通路;以及至少一个限流器,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用于在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时限制流体沿着所述排放通路的流动,所述至少一个限流器相对于所述主体在多个位置之间可选择性地操作,以限定所述排放通路的多个不同的排放容量。 
方面2:根据方面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隔膜组件包括歧管,所述歧管具有多个沿着所述排放通路布置的径向通道,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限流器包括至少一个阀塞,所述至少一个阀塞可移除地布置在所述歧管内的多个径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径向通道内。 
方面3:根据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限流器包括内件阀芯,所述内件阀芯沿着所述排放通路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能够在多个位置之间移动以限定多个不同的排放容量。 
方面4:根据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内件阀芯能够在多个位置之间旋转以限定多个不同的排放容量。 
方面5:根据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内件阀芯包括与所述主体所支撑的多个具有不同尺寸的排放输送通道流体连通的多个具有不同尺寸的排放入口通道,从而所述内件阀芯的每个位置上的排放容量取决于所述内件阀芯内的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与所述主体所支撑的多个排放输送通道的特定对准。 
方面6:根据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内件阀芯内的每个排放入口通道包括圆柱形孔。 
方面7:根据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内件阀芯内的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中的一半具有第一直径,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中的另一半具有不同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方面8:根据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主体所支撑的多个排放输送通道中的一半具有第三直径,多个排放输送通道中的 另一半具有不同于第三直径的第四直径。 
方面9:根据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限流器的位置的指示器。 
方面10:一种流体流动控制装置,其包括:主体,其包括入口端口、共用端口和排出端口;供应通路,其在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延伸;排放通路,其在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延伸;供应端口,其沿着在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的供应通路布置在所述主体内;控制元件,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供应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分隔开以打开所述供应通路;以及内件阀芯,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限定多个排放入口通道,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用于在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时引导流体沿着所述排放通路的流动,所述内件阀芯能够在所述主体内的多个位置之间旋转,以限定所述排放通路的多个不同的排放容量。 
方面11:根据方面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内件阀芯内的每个排放入口通道包括圆柱形孔。 
方面12:根据方面10到11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内件阀芯内的多个排放入口通道具有不同的尺寸。 
方面13:根据方面10到12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尺寸的排放输送通道,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与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流体连通,从而所述内件阀芯的每个位置上的排放容量取决于所述内件阀芯内的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与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的特定对准。 
方面14:根据方面10到13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中的一半具有第一直径,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中的另一半具有不同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方面15:根据方面10到14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 排放输送通道中的一半具有第三直径,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中的另一半具有不同于第三直径的第四直径。 
方面16:根据方面10到15中任一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内件阀芯在所述主体内的位置的指示器。 
方面17:根据方面10到16中任一所述的装置,还包括隔膜组件,其限定了沿着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的排放通路布置的排放端口,所述隔膜组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排放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以打开所述排放通路。 
方面18:一种流体流动控制装置,其包括:主体,其包括入口端口、共用端口和排出端口;多个排放输送通道,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提供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放端口之间的流体连通;供应通路,其在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延伸;排放通路,其在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沿着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延伸;以及内件阀芯,其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限定多个排放通道,所述内件阀芯内的每一个排放通道与一个排放输送通道流体连通,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和排放入口通道具有不同的尺寸,从而通过相对于所述主体在多个位置之间旋转所述内件阀芯来在多个不同的排放容量之间调节排放流动通路的排放容量。 
方面19:根据方面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和排放入口通道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圆柱形孔。 
方面20:根据方面18到19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内件阀芯内的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中的一半具有第一直径,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中的另一半具有不同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方面21:根据方面18到20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内的多个排放输送通道中的一半具有第三直径,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中的另一半具有不同于第三直径的第四直径。 
方面22:根据方面18到21中任一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指 示所述内件阀芯相对于所述主体的位置的指示器。 
方面23:根据方面18到22中任一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供应端口,其沿着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的供应通路布置在所述主体内;以及控制元件,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供应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分隔开以打开所述供应通路。 
方面24:根据方面18到23中任一所述的装置,还包括隔膜组件,其限定了沿着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的排放通路布置的排放端口,所述隔膜组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排放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以打开所述排放通路。 
方面25:一种流体流动控制装置,其包括:主体,其包括入口端口、共用端口和排出端口;供应通路,其在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延伸;排放通路,其在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延伸;供应端口,其沿着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的供应通路布置在所述主体内;控制元件,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供应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分隔开以打开所述供应通路;隔膜组件,其包括歧管和隔膜,所述歧管具有多个径向通道和沿着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的排放通路布置的排放端口,所述歧管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排放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排放通路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以打开所述排放通路;以及至少一个阀塞,其适于可选择性移除地布置在所述歧管内的多个径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径向通道内,以减少所述排放通路的流体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单作用弹簧和隔膜致动器组件的示意性视图,其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原理构造的增压器;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构造的增压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构造的增压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4A-4B是图3中的增压器的排放控制环和内件阀芯(trim cartridge)的透视图; 
图5A-5D是图3和图4A-4B中的排放控制环和内件阀芯的四个不同操作结构的示意性平面视图;以及 
图6是双作用活塞致动器组件的示意性视图,其包括两个根据本公开构造的增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所述的示例即实施方式并不意在穷尽或将本公开的范围限制在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精确的形式中。相反,下述的说明被选择用于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或多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示例。 
图1提供了根据本公开的原理构造的单作用弹簧和隔膜致动器组件10的示意图。具体地,致动器组件10包括致动器12、定位器14、增压器44、调节器18和控制器20。致动器12适于可操作地连接至控制阀(未示出),该控制阀装配了可移动的控制元件,用于例如控制通过诸如流体分配装置或其它流体处理系统等系统的流体的流动。 
增压器44包括入口端口108、共用端口110、控制端口130和排出端口146。定位器14包括入口38和出口40。致动器12包括增压器连通端口42。致动器12、定位器14、增压器44和调节器18 通过多个流体线彼此连通。具体地,调节器18通过供应线L1与定位器14和增压器44流体连通,供应线L1可分为第一供应线L1′和第二供应线L1″。定位器14的出口40通过输出信号线L2与增压器44的控制端口130流体连通。增压器44的共用端口110通过控制线L3与致动器12的增压器连通端口42流体连通。 
如将要更详细描述的,第一供应线L1′适合于将供应压强输送至定位器14的入口38,第二供应线L1″适合于将供应压强输送至增压器44的入口端口108。供应压强能够经由调节器18从诸如压缩机等压强源提供至供应线L1。另外,定位器14适合于将气动控制信号经由输出信号线L2输送至增压器44,用于控制致动器12的操作。 
例如,根据从控制器20经由电连接件E1接收到的电信号,定位器14将气动信号经由输出信号线L2传输至增压器44的控制端口130。气动信号经过增压器44,以指示致动器12来启动控制阀(未图示)。典型地,定位器14适合于产生相对适中压强的气动信号。因此,根据致动器12的尺寸和/或致动器12触发控制阀的预期速度,增压器44可被启动以通过来源于供应线L1的另外的流体来增补气动信号,如下所述。 
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致动器12包括故障致动器(fail-up actuator),其包括容纳在隔膜壳体26内的隔膜22和弹簧24。隔膜22将壳体26分成上腔室26a和下腔室26b。弹簧24被设置在壳体26的下腔室26b中,并且朝上偏置隔膜22。因此,当定位器14经由输出信号线L2将气动信号发送至增压器44时,气体压强通过增压器连通端口42被引入至致动器12的上腔室26a中,由此朝下移动隔膜22。随后,如本领域中所理解的,该朝下的移动被转换为相关联的控制阀(未示出)的控制元件的相应的移动。 
优选地,壳体26包括一个或多个排放口28,以便当隔膜22朝下移动时,容纳在下腔室26b内的流体排出壳体26。该排出便于隔膜22在向下方向上移动。为了朝上触发致动器12,定位器14停止发送气动信号或减小气动信号的压强,以使弹簧24朝上移动隔膜 22。当隔膜22朝上移动时,累积在壳体26的上腔室26a中的压强经由控制线L3排放到增压器44,并排出于排出端口148到大气。排出到大气便于隔膜22在向上方向上移动。 
现在参见图2,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的增压器44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增压器44可以被设置成2005年4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1/107,073,名称为“用于阀致动器的不对称增压器配置(Asymmetric Volume Booster Arrangement for Valve Actuators)”中描述的一个增压器的改进形式,这里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然而,为了完整性这里将描述具体细节。 
增压器44通常包括主体100,其具有通过供应端口106彼此连通的入口腔室102和共用腔室104。入口腔室102包括入口端口108,其在一端敞开到主体100的外部。入口腔室102在其内端与供应端口106相连通。共用腔室104与供应端口106相连通,并在共用端口110处敞开到主体100的外部。入口腔室102和入口端口108经由第二供应线L1″与图1实施例中的调节器18相连通。共用腔室104通过控制线L3与致动器12相连通。 
旁路限流通道112与共用腔室104相连通,并具有旁路调节螺栓114。旁路调节螺栓114可被调节来允许小容积的流体从定位器14经由增压器44流至致动器12,同时避免执行增压器44的增压功能。增压器44上的较大压强差将会启动增压器44,这将在下面描述。 
供给阀116邻近供应端口106被布置在入口腔室102内。供给阀116在本实施例中一体地,即,作为一个部件被支撑在杆118的一部分上,并通过弹簧122被相对紧固地偏置到抵接供应端口106的阀座120的一关闭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腔室124被设置在主体内入口腔室102、共用腔室104和供应端口106的上方。排放通道126被设置在主体100内来实现腔室124的排放腔室部分128和共用腔室104之间的流体流通。增压器44的控制端口130提供了在来自定位器14的输出信号线L2(图1中所示)和腔室124的上端信号腔室部分132之间的流 体流通。 
旁路端口133提供了旁路通道112和控制端口130之间的流体流通。因此,当定位器14经由控制端口130输送加压流体到增压器44来移动致动器12时,流体流动到上端信号腔室132内,并经过旁路端口133。如果流体的压强不足够高来启动增压器44,如本文将要描述的,流体仅仅通过旁路端口133和旁路限流通道112流入共用腔室104。流体从那里流到致动器12。当然,由于增压器44还没有被启动,移动致动器12可能花费相对长的时间。 
为了启动增压器44,增压器44包括浮动隔膜组件134,其布置在腔室124内并将腔室124分隔成排放腔室128和信号腔室132。隔膜组件134包括位于一对隔膜138和140之间的浮动歧管136。浮动歧管136包括中心孔142和从中心孔142向外径向延伸的多个径向通道144。在公开的实施方式中,设有8个径向通道144,图2的横截面视图中仅示出了其中5个。径向通道144与围绕在隔膜138和140之间的歧管136延伸的环形通道146流体连通。环形通道146还与排出端口148流体连通,该排出端口148通向主体100外侧的大气。 
排放阀150相反于供给阀116被支撑在阀杆118上。排放端口152被设置在歧管136的底部上,并提供腔室124的排放腔室部分128和歧管136的中心孔142之间的连通。排放阀150抵接阀座154以关闭排放端口152。弹簧腔室156设置在隔膜组件134上方并容纳弹簧158,弹簧158向下偏置浮动隔膜组件134抵接排放阀150来关闭排放端口152。当排放阀150被关闭时,腔室124的排放腔室部分128没有与排出端口148连通。当打开时,增压器44的共用腔室104通过排放腔室部分128和隔膜歧管136与排出端口148流体连通,由此限定增压器44的“排放通路”。 
除了前述以外,增压器44包括一个或多个限流器161,其以假想的方式被示出在图2中。限流器161被布置在隔膜组件134的歧管136的一个或多个径向通道144中。限流器161包括多个阀塞, 例如1/8”NPT管塞,其完全密封相应的径向通道144并阻止流体从其中流过。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限流器161包括密封两个径向通道144的两个限流器161。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如下所述,任何数量的径向通道144可被填塞有限流器161,以在排放过程中获得流经歧管136的不同容量。 
在操作中,为了在向下方向上启动致动器12,定位器14发送气动信号到增压器44。根据气动信号的压强的大小,信号独自启动致动器12(如上所述),或者信号启动增压器44并且经由增压器44的入口端口108通过来自调节器18的流体压强来增补信号。 
例如,当加压信号启动致动器12时,其也被提供到信号腔室132。为了便于说明,增压器44上的压强差被限定为隔膜组件134上形成的压强差,即在信号腔室132和腔室124的排放腔室部分128之间的差强差。由于排放腔室部分128与主体100的共用腔室104(经由排放通道126)连续流体连通,也可以说增压器44上的压强差被限定为在信号腔室132和共用腔室104之间形成的压强差。 
如果增压器44上的压强差非常小(insubstantial),则供给阀116和排放阀150保持在关闭位置上,如图2中所示。即,供给阀116密封接合供应端口106的阀座120,排放阀150密封接合排放端口152的阀座154。通过这样设置,隔膜组件134保持在静止无载位置上。还通过弹簧122偏置供给阀116与供应端口106接合,并且弹簧158偏置隔膜组件134与排放阀150接合来协助该位置。在该情形下,如上所述的,通过增压器44发送的气动信号独自启动致动器12。 
相反地,增压器44上的较大的压强差是足够大的,以相对于图2中所示出的增压器44的方向或朝上或朝下移动隔膜组件134。 
在操作中,当信号腔室132内的压强充分大于腔室124的排放腔室部分128内的压强时,例如,当定位器14发送高压强信号到控制端口130时,获得正的压强差条件。例如,这可能发生在控制器20指示定位器14沿向下方向触发致动器12时。高压强信号向下推 动浮动隔膜组件124,这就向下移动供给阀116和排放阀150,由此保持排放口152抵接排放阀150,并移动供给阀116离开供应端口106的阀座120。由此,增压器44打开“供应通路”,这提供了从调节器18经由增压器44流入致动器12的流体的增压。具体地,由于供应端口106是打开的,来自调节器18的流体经由供应端口106和共用腔室104流入入口腔室102,并经由共用端口110流入致动器12。此外,由于共用腔室104还经由排放通道126与腔室124的排放腔室部分128持续流体连通,共用腔室104内的压强还反映在隔膜组件134的下隔膜140上。 
当控制器20指示定位器14向上后退触发致动器12时,定位器14可减小传输到增压器44的气动信号的压强。这使信号腔室132内的压强减小并与共用腔室104内的压强相等。隔膜组件134开始上升,弹簧122向上后退偏置通过杆118固定在一起的供给阀116和排放阀150,使得供给阀116复位抵接供应端口106的阀座102,由此关闭“供应通路”。 
一旦“供应通路”被关闭,供给阀116和排放阀150就不能再向上移动,但是从共用腔室104返回的压强反抗弹簧158的力进一步向上移动隔膜组件134。这就使得由隔膜组件134支撑的阀座154移动离开排放阀150,并打开排放端口152。通过打开排放端口152,增压器44限定了共用腔室104和排出端口148之间的“排放通路”。也就是说,共用腔室104内的加压流体在主体100内经由排放通道126流到腔室124的排放腔室部分128,然后经过歧管136的中心孔142,流经径向通道144,并流出排出端口148到大气中。一旦共用腔室104内的压强等于弹簧158的力,隔膜组件134向下后移,阀座154复位抵接排放阀150来关闭“排放通路”。 
如上所述,旁路调节螺栓114可被调节,以使得来自定位器14的不同压强会启动增压器44(如上述)。例如,如果旁路调节螺栓114几乎完全阻塞控制端口130和旁路限流通道112之间到共用腔室104的连通,来自定位器14的较小压强能够启动增压器44。这是因 为几乎所有通过定位器14输送的压强将会进入信号腔室132并推压上隔膜138,由此向下推动隔膜组件134和供给阀116、排放阀150,以通过打开供应端口106来打开“供应通路”。相反地,如果旁路调节螺栓114允许大容积流体流经旁路限流通道112,并流到共用腔室104,较小流体压强将推压隔膜组件134的上隔膜138,并且增压器44将仅在来自定位器14的相对较高的压强下启动。 
这种类型的增压器可大体上被定义为具有排放容量和供应容量。排放容量可被描述为能够沿着“排放通路”流动(即,当排放端口152打开时,从共用腔室104流动到排出端口148)的流体的最大容积。供应容量可被描述为能够沿着“供应通路”流动(即,当供应端口106打开时,从入口腔室102流动到共用腔室104)的流体的最大容积。 
图2中所示的增压器44的排放容量至少部分取决于“排放通路”例如主体100内的排放通道126和歧管136内的径向通道144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也就是说,“排放通路”的形状和尺寸影响“排放通路”的流体流动阻力,这转而影响容量。 
例如,歧管136内的径向通道144的尺寸和数量有利于“排放通路”的流体流动阻力,这直接影响“排放通路”的容量,即排放容量。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增压器44被描述为包括具有8个径向通道144的歧管136,其中2个径向通道通过限流器161即阀塞密封。这些限流器161阻止沿着“排放通路”流动的流体流动通过这2个径向通道144。因此,流体仅仅流动经过8个潜在的径向通道144中的6个。为了增加排放容量并减小歧管136的流体流动阻力,并因而减小“排放通路”的流体流动阻力,一个或两个限流器161可从各个径向通道144移除。相反地,为了减少排放容量并增加歧管136的流体流动阻力,并因而增加“排放通路”的流体流动阻力,两个以上的径向通道144可通过更多个限流器161密封。每个限流器161对“排放通路”的排放容量和流体流动阻力的影响基本相同。 
因此,应该理解的是,这里描述的增压器44的“排放通路”的 排放容量和流体流动阻力可根据特定应用的要求来增加或减小。这些分离调节可通过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多个限流器161来递增地进行。这有利地使得增压器44可被简单地调整并用于具有不同操作要求的多种应用。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的可替换的增压器244,其具有分离的排放容量调节。图3中所示的增压器244的基本功能与上面结合图2所述的增压器相同,因此相同的细节内容将不再重复。但是,该结构稍有不同,下面的描述将强调这些区别。 
增压器244包括主体300,主体300具有通过供应端口306彼此相连通的入口腔室302和共用腔室304。入口腔室302包括入口端口308,其在一端敞开到主体300的外部。入口腔室302在其内端与供应端口306相连通。共用腔室304与供应端口306相连通,并在共用端口310处敞开到主体300的外部。增压器244适用于例如上面结合图1所述的致动器系统中,因此,入口腔室302和入口端口308适合于通过第二供应线L1″与调节器18流体连通。此外,共用腔室304适合于通过图1中所示的控制线L3与致动器12流体连接。 
如图3中所示,增压器244的入口端口308和共用端口310相互成近似90°布置。通过这样设置,增压器244的主体300可被称作直角型主体。这种类型的主体能够带来一些封装优点,但是在其它方面基本不会影响增压器244的性能或功能。 
仍参见图3,主体300还限定了与共用腔室304和控制端口330流体连通的旁路限流通道312。旁路限流通道312包括旁路调节螺栓314。旁路调节螺栓314可被调节来允许不同容积的流体从定位器14(图1中所示)经由增压器244流入致动器12,并启动或不启动增压器244,这与上面关于图2中增压器44的描述相类似。 
腔室324被设置在主体内入口腔室302、共用腔室304和供应端口306的上方。与上面所述的增压器44相似,图3中的增压器244的腔室324包括信号腔室332和排放腔室部分328。在本实施方式的增压器224中,设有多个排放通道326,其连续地流体连通在腔室 324的排放腔室部分328和共用腔室304之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个定位通道(registration passage)329,其连续地流体连通在腔室324的排放腔室部分328和共用腔室304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排放通道326包括第一到第六排放通道326a-326f,多个定位通道329包括从第一到第六定位通道329a-329f,这将在下面描述。 
旁路端口333提供了旁路通道312和控制端口330之间的流体流通。因此,当定位器14经由控制端口330输送加压流体到增压器244来移动致动器12时,流体流动到上端信号腔室332内,并经过旁路端口333。如果流体的压强不足够高来启动增压器244,流体仅仅通过旁路端口333和旁路限流通道312流入共用腔室304。流体从那里流到致动器12。当然,由于增压器244还没有被启动,移动致动器12可能花费相对长的时间。 
供给阀316邻近供应端口306被布置在入口腔室302内。供给阀316在本实施例中一体地,即,作为一个部件被支撑在杆318的一部分上,并通过弹簧322被相对紧固地偏置到抵接供应端口306的阀座320的一关闭位置。排放阀350相反于供给阀316被支撑在杆318上。在本实施例中,弹簧322直接接合排放阀350以安装供给阀316。 
为了启动增压器244,增压器244还包括浮动隔膜组件334,该浮动隔膜组件334与上面结合图2中所述的增压器44所描述的浮动隔膜组件134大体相同。 
但是,一个区别在于图3中所示的增压器244包括配备有阀座环360的排放端口352。阀座环360包括内圆柱形部件362、外圆柱形部件364以及在内圆柱形部件362和外圆柱形部件364之间延伸的径向部件366。内圆柱形部件362和外圆柱形部件364彼此轴向偏斜。如图3中所示,径向部件366限定了用于被排放阀350接合的阀座354。内圆柱形部件362被固定在隔膜组件334的歧管336的中心孔342内,使得当排放阀350抵接阀座354以关闭排放端口352 时,外圆柱形部件364围绕排放阀350延伸离开歧管336,如图3中所示。这种结构提供了一些功能性优点,这将在下面描述。 
仍参见图3,弹簧腔室356设置在隔膜组件334上方并容纳弹簧358,弹簧358向下偏置浮动隔膜组件334抵接排放阀350来关闭排放端口352。当排放阀350被关闭时,排放腔室328没有与排出端口348连通。当打开时,以与上述结合图2中所示的增压器44大体上相同的方式,增压器244的共用腔室304通过排放腔室328和隔膜歧管336与排出端口348流体连通。 
但是,与上面结合图2所述的增压器44不同,图3中所示的增压器244的主体300还包括内件阀芯368和排放控制环370。图4A-4B示出了从增压器244移除的内件阀芯368和排放控制环37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内件阀芯368包括大体盘状的部件,其适于支撑在增压器244的主体300内。更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增压器244的主体300包括由法兰部374围绕的搁板部372。搁板部372围绕共用腔室304并包括相对于图3中所示增压器244的定向大致平坦的环状水平表面。此外,多个螺纹孔376被设置在搁板部372上,用于接收螺纹紧固件378,以便于如图3中所示将增压器244的各个组件可调节地紧固在一起。由于是横截面视图,图3仅示出了1个螺纹孔376和1个螺纹紧固件378。但是,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增压器244包括6个螺纹孔376和6个螺纹紧固件378。 
仍参见图3,内件阀芯368被支撑在增压器244的主体300的搁板部372上。如图4B中所示,如上所述,内件阀芯368是大致盘状的,并包括中间部380和外周部382。外周部382接合主体300的搁板部372。此外,外周部382限定了穿过其中延伸的多个螺栓孔384(如图3和图4B中所示),用于接收紧固件378。外周部382还包括限定内件阀芯368边界并从其向上延伸的法兰部386。 
如图3中所示,内件阀芯的中间部380包括从其向下轴向延伸的外壳部392和布置在外壳部392上方的弹簧座396。弹簧座396 包括形成在内件阀芯368上的环形凹部,用于收容弹簧322。弹簧322将供给阀316、杆318和排放阀350偏置到如图3中所示的位置,也就是使得供给阀316抵接供应端口306的阀座320。外壳部392包括大体圆柱形的部件,其限定了多个窗口394和供应端口306的阀座320。外壳部392上的窗口394适于允许在供应端口306打开时,通过主体300的流体沿着“供应通路”从入口腔室302流入共用腔室304。该“供应通路”与上面所述的增压器44的“供应通路”相似。也就是说,在供应端口306打开时,该“供应通路”从入口端口308延伸,经过入口腔室302,经过供应端口306,经过共用腔室304,并延伸到共用端口310以外。 
现在参见图3和图4B,内件阀芯368的中间部380限定了多个排放入口通道388和多个定位入口通道(registration entry passage)390。每个排放入口通道388和对准入口通道390都包括延伸穿过内件阀芯368的圆柱形孔。在公开的实施方式中,设有围成一圈等距离分隔开的6个排放入口通道388,以及围绕排放入口通道388并围成一圈等距离分隔开的6个定位入口通道390。每个定位入口通道390具有相同的直径。 
为了便于说明,多个排放入口通道388被分成相继分隔开的第一到第三排放入口通道388a-388c和相继分隔开的第四到第六排放入口通道388d-388f。在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到第三排放入口通道388a-388c具有相同的直径,而第四到第六排放入口通道388d-388f具有相同的直径。如图4B中所示,第四到第六排放入口通道388d-388f的直径大于第一到第三排放入口通道388a-388c的直径。 
仍参见图3和图4A,如所述,排放控制环370也包括具有中间部400和外周部402的大致盘状部件。外周部402限定了多个适于接收紧固件328的螺栓孔412,用于将增压器244的多个组件固定在一起。此外,外周部402包括通向旁路孔416的旁路开口414。旁路孔416限定了上面结合图3所述的增压器244的本实施方式的旁路通道312。更具体地,旁路孔416包括在排放控制环370的中间部 400上从旁路开口414延伸到6个对准出口通道408中的一个的弯管(elbowed conduit),这在下面将会描述。通过这样设置,用作增压器244的旁路通道312的旁路孔416在控制端口330和共用端口304之间连通。 
中间部400限定了中心孔404、多个排放出口通道406和对准出口通道408。中心孔404由内圆柱形表面410限定。 
如图4A中所示,排放出口通道406包括水平部406a和大致垂直于水平部406a延伸的垂直部406b,由此限定了大致L形的排放出口通道406。通过这样设置,排放出口通道406的水平部406a通过中心孔404的内圆柱形表面410离开内件阀芯368。 
与上面所述的内件阀芯368中的排放入口通道388和定位入口通道390相似,本实施方式中的排放控制环370包括围成一圈等距离分隔开的6个排放出口通道406,以及围绕排放出口通道406并围成一圈等距离分隔开的6个对准出口通道408。每个对准出口通道408具有相同的直径,该直径与内件阀芯368中的定位入口通道390的直径大致相等。 
为了便于说明,多个排放出口通道406被分成相继分隔开的第一到第三排放出口通道406a-406c和相继分隔开的第四到第六排放出口通道406d-406f。在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到第三排放出口通道406a-406c具有相同的直径,而第四到第六排放出口通道406d-406f具有相同的直径。如图4A中所示,第四到第六排放出口通道406d-406f的直径大于第一到第三排放出口通道406a-406c的直径。此外,第一到第三排放出口通道406a-406c的直径与第一到第三排放入口通道388a-388c的直径大致相等,而第四到第六排放出口通道406d-406f的直径与第四到第六排放入口通道388d-388f的直径大致相等。 
如图3中所示,当内件阀芯368和排放控制环370被组装到增压器244上时,排放控制环370叠放在内件阀芯368的上部。排放控制环370必须布置在增压器244内,以使旁路开口414与旁路调 节螺栓314相对准。但是,如将要描述的,内件阀芯368可被布置在增压器244内排放控制环370以下多个转动位置的任一个位置上,其中每个转动位置限定了内件阀芯368中的排放入口通道388和排放控制环370中的排放出口通道406之间的不同关系。一个排放入口通道388和一个排放出口通道406的组合限定一个排放通道326。这样,可通过调节内件阀芯368相对于排放控制环370的位置来调节通过排放通道326a-326f的流体的流动。 
例如,如图5A-5D中示意性所示,内件阀芯368可相对于排放控制环370被布置在至少4个不同位置上。在5A-5D中,第一到第六排放入口通道388a-388f以虚线示意性表示,而第一到第六排放出口通道406a-406f以实线示意性地表示。在如上所述的实际增压器244中,第一到第六排放出口通道406a-406f被示出为固定在图5A-5D中的位置上。 
在图5A中,第一到第三排放入口通道388a-388c与第一到第三排放出口通道406a-406c相对准,而第四到第六排放入口通道388d-388f与第四到第六排放出口通道406d-406f相对准。通过这样设置,该配置提供了沿着“排放通路”流动经过内件阀芯368和排放控制环370的流体的最大容积。例如,为了便于说明,可以说每个第一到第三排放入口通道388a-388c和第一到第三排放出口通道406a-406c具有0.5的流量,即,较窄的通道,而第四到第六排放入口通道388d-388f和第四到第六排放出口通道406d-406f具有2.0的流量,即,较宽的通道。此外,应该理解的是,组成排放入口通道388和排放出口通道406的第一到第六排放通道326a-326f中的每一个的容量通过相应的排放入口通道388和排放出口通道406的较小容量来确定。 
因此,通过如图5A所示布置的内件阀芯368,由第一到第三排放入口通道388a-388c和第一到第三排放出口通道406a-406c形成的第一到第三排放通道326a-326c中的每一个具有0.5的容量,由第四到第六排放入口388d-388f和第四到第六排放出口通道406d-406f形 成的第四到第六排放通道326d-326f中的每一个具有2.0的容量。因此,图5A中所示的特定配置具有7.5的总排放容量,这是第一到第六排放通道326a-326f中的每一个的容量的总和。 
在图5B中,内件阀芯368已经被旋转,以使第一排放入口通道388a与第二排放出口通道406b相对准;第二排放入口通道388b与第三排放出口通道406c相对准;第三排放入口通道388c与第四排放出口通道406d相对准;第四排放入口通道388d与第五排放出口通道406e相对准;第五排放入口通道388e与第六排放出口通道406f相对准;以及第六排放入口通道388f与第一排放出口通道406a相对准。通过这样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到第四排放通道326a-326d具有0.5的流量,而第五到第六排放通道326e、326f具有2.0的容量。因此,该配置的总流量为6.0。 
在图5C中,内件阀芯368已经被进一步旋转,以使第一排放入口通道388a与第三排放出口通道406c相对准;第二排放入口通道388b与第四排放出口通道406d相对准;第三排放入口通道388c与第五排放出口通道406e相对准;第四排放入口通道388d与第六排放出口通道406f相对准;第五排放入口通道388e与第一排放出口通道406a相对准;以及第六排放入口通道388f与第二排放出口通道406b相对准。通过这样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到第五排放通道326a-326e具有0.5的流量,而仅第六排放通道326f具有2.0的容量。因此,该配置的总流量为4.5。 
在图5D中,内件阀芯368已经被更进一步旋转,以使第一排放入口通道388a与第四排放出口通道406d相对准;第二排放入口通道388b与第五排放出口通道406e相对准;第三排放入口通道388c与第六排放出口通道406f相对准;第四排放入口通道388d与第一排放出口通道406a相对准;第五排放入口通道388e与第二排放出口通道406b相对准;以及第六排放入口通道388f与第三排放出口通道406c相对准。以另一种方式来说,第一到第三排放入口通道388a-388c与第四到第六排放出口通道406d-406f相对准,而第四到 第六排放入口通道388d-388f与第一到第三排放出口通道406a-406c相对准。通过这样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到第六排放通道326a-326f中的每一个具有0.5的流量。因此,该配置的总流量为3。因此,该配置提供了沿着“排放通路”流动经过内件阀芯368和排放控制环370的流体的最小容积。 
公开的该实施方式的内件阀芯368相对于排放控制环370的进一步旋转不会提供任何其它不同的流量,而是仅会产生与所述四个流量中的一个相同的流量。 
如图3中所示,如上所述,内件阀芯368和排放控制环370通过多个紧固件378固定在增压器244内。因此,为了在不同的位置之间旋转内件阀芯368以产生不同的流量,紧固件378必须首先被松开并移除,至少到它们不再干涉内件阀芯368的自由旋转的程度。由于如上所述的,内件阀芯368仅包括6个螺栓孔384,只有这些螺栓孔384与排放控制环370的螺栓孔408相对准,紧固件378才能够再被固定。 
在增压器244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内件阀芯368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指示器,其在图4B中用附图标记418表示,排放控制环370可包括标线(target),其在图4A中用附图标记420表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内件阀芯368能够有效地在6个不同位置之间旋转以限定4个不同流量,内件阀芯368可包括6个指示器418,图4B提供的视图中仅可见其中3个。指示器418被固定到内件阀芯368上,以使一个指示器418在6个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上与排放控制环370上的标线420对准,由此将内件阀芯368所处位置指示给使用者或技术人员。指示器418还可包括信息,其将内件阀芯368的特定位置提供的精确流量指示给使用者或技术人员。这有利地允许通过相对于标线402观察指示器418来将内件阀芯368从一个位置简单地调整到另一个位置。 
尽管这里已经描述的内件阀芯36和排放控制环370被设置成使得内件阀芯368能够在6个不同位置之间调整来限定4个不同的流 量,但是增压器244的可替换实施例可有利地被设计成具有能够在基本上任何数目的位置之间调整来限定基本上任何数目的不同流量的内件阀芯368。 
如上所述,图3中所示的增压器244的一个区别特征是由隔膜组件334支撑的阀座环360,其有利地提高了增压器244的稳定性。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当隔膜组件334抵接排放阀350时,阀座环360的外圆柱形部件364被布置到排放控制环370的中心孔内。这有效地将腔室324的排放腔室部分328分成排放局部328a和对准局部328b。排放局部328a围绕排放阀350布置在阀座环360的内部,而对准局部328b布置在阀座环360的外部。通过这样设置,对准局部328b基本上仅仅与定位通道329流体连通,而排放局部328a基本上仅仅与排放通道326流体连通。因此,隔膜组件334的下隔膜340与从排放通道326流出的排放流体隔离,该排放流体可能引起高速度下的涡流并导致增压器244的操作不稳定。因此,阀座环360的设计增强了增压器244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尽管本申请的增压器44、244已经被描述为与单作用隔膜致动器结合使用,但是应该理解为它们也可以用于如图6中所示的双作用活塞致动器系统500。 
双作用活塞致动器系统500包括基于活塞的致动器512、定位器514、第一增压器516a和第二增压器516b、调节器518和控制器520。多个组件通过多个流体线连接在一起。例如,调节器518经由供应线L1提供加压供给到定位器514和增压器516a、516b。基于从控制器520接收的电信号,定位器514经由第一输出信号线L2′和第二输出信号线L2″传送气动信号到各个增压器516a、516b。最后,增压器516a、516b经由两条控制线L3′、L3″传送控制压强到致动器512。 
致动器512包括容纳活塞515的外壳513。活塞515基于从增压器516a、516b接收到的压强可在外壳513内移动。例如,当第一增压器516a引入外壳513内的压强大于第二增压器516b引入的压 强时,活塞515向下移动。随着活塞向下移动,外壳513内活塞515下方存储的流体通过第二增压器516b排出。当流体通过增压器516b排出时,流体沿着上面结合图2中所示的增压器44描述的“排放通路”流动。不论是将图2中所示的增压器44还是将图3中所示的第二种增压器244用于第二增压器516b,排放过程是相同的。 
同样,当第二增压器516b引入外壳513内的压强大于第一增压器516a引入的压强时,活塞515向上移动。因此,随着活塞向上移动,外壳513内活塞515上方存储的流体通过第一增压器516a排出。流体以与其通过第二增压器516b相同的方式通过第一增压器516a排出。而且,不论将是图2中所示的增压器44还是将图3中所示的增压器244用于第一增压器516a,排放过程是相同的。 
当增压器516a、516b的供应容量稍微大于排放容量时(这也意味着排放阻力稍微大于供应阻力),这种双作用致动器组件500最佳地运转。这是因为致动器512的外壳513优选保持在恒定的正压强下,这就保持了活塞515“刚性”。通过保护活塞515免受外部因素例如来自相应的控制阀的反馈等的影响,“刚性”活塞515将致动器512的稳定性最优化。当供应容量和排放容量被设置得彼此太接近时,致动器512的外壳内的压强将在活塞515的每一个冲程中略微衰减。因此,减小的排放容量抵消了该衰减。 
因此,在增压器516a、516b的每一个都包括图2中所示增压器44的情形下,一个或多个径向通道144可通过阀塞161密封。在增压器516a、516b的每一个都包括图3中所示增压器244的情形下,内件阀芯368可被调整到适当位置,以将排放容量减小到供应容量以下。 
因此,还应该理解的是,这里描述的增压器44、244有利地允许相同的增压器用于单作用致动器组件10(图1)或双作用致动器组件500(图6),不论是图2中所示的增压器44还是图3中所示的增压器244,都不会有损性能。通过操作增压器44内的限流器161(例如增加或移除一个或多个限流器161)或操作(例如调整)增压 器244的内件阀芯368可以简单地进行不同应用之间的调整。 
根据前面所述,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描述的增压器16、116仅仅是包含本公开的原理的流体控制装置的示例。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和实用新型内容中所描述的各“方面”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其它流体控制装置也可从本公开的结构和/或优点获益。 

Claims (25)

1.一种流体流动控制装置,其包括:
主体,其包括入口端口、共用端口和排出端口;
供应通路,其在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延伸;
排放通路,其在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延伸;
供应端口,其沿着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的所述供应通路布置在所述主体内;
控制元件,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供应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分隔开以打开所述供应通路;
隔膜组件,其限定了沿着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的所述排放通路布置的排放端口,所述隔膜组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排放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以打开所述排放通路;以及
至少一个限流器,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用于在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时限制流体沿着所述排放通路的流动,所述至少一个限流器相对于所述主体在多个位置之间可选择性地操作,以限定所述排放通路的多个不同的排放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组件包括歧管,所述歧管具有多个沿着所述排放通路布置的径向通道,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限流器包括至少一个阀塞,所述至少一个阀塞可移除地布置在所述歧管内的多个径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径向通道内。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限流器包括内件阀芯,所述内件阀芯沿着所述排放通路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在多个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以限定所述多个不同的排放容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件阀芯在多个位置之间是可旋转的以限定所述多个不同的排放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件阀芯包括与由所述主体所支撑的多个具有不同尺寸的排放输送通道流体连通的多个具有不同尺寸的排放入口通道,从而所述内件阀芯的所述多个位置中的每一个上的排放容量取决于所述内件阀芯内的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与由所述主体所支撑的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的特定对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件阀芯内的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中的每一个包括圆柱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件阀芯内的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中的一半具有第一直径,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中的另一半具有不同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所支撑的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中的一半具有第三直径,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中的另一半具有不同于第三直径的第四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限流器的位置的指示器。
10.一种流体流动控制装置,其包括:
主体,其包括入口端口、共用端口和排出端口;
供应通路,其在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延伸;
排放通路,其在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延伸;
供应端口,其沿着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的供应通路布置在所述主体内;
控制元件,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供应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分隔开以打开所述供应通路;以及
内件阀芯,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限定多个排放入口通道,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用于在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时引导流体沿着所述排放通路的流动,所述内件阀芯在所述主体内的多个位置之间是可旋转的,以限定所述排放通路的多个不同的排放容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件阀芯内的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的每一个包括圆柱形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件阀芯内的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具有不同的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尺寸的排放输送通道,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与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流体连通,从而所述内件阀芯的所述多个位置中的每一个上的排放容量取决于所述内件阀芯内的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与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的特定对准。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中的一半具有第一直径,所述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中的另一半具有不同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中的一半具有第三直径,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中的另一半具有不同于第三直径的第四直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内件阀芯在所述主体内的位置的指示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膜组件,其限定了沿着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的所述排放通路布置的排放端口,所述隔膜组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排放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以打开所述排放通路。
18.一种流体流动控制装置,其包括:
主体,其包括入口端口、共用端口和排出端口;
多个排放输送通道,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提供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放端口之间的流体连通;
供应通路,其在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延伸;
排放通路,其在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沿着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延伸;以及
内件阀芯,其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限定多个排放通道,所述内件阀芯内的所述多个排放通道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中的一个流体连通,
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和排放入口通道具有不同的尺寸,从而通过相对于所述主体在多个位置之间旋转所述内件阀芯来在多个不同的排放容量之间调节所述排放流动通路的排放容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和排放入口通道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圆柱形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8到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件阀芯内的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中的一半具有第一直径,多个排放入口通道中的另一半具有不同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的多个排放输送通道中的一半具有第三直径,所述多个排放输送通道中的另一半具有不同于第三直径的第四直径。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内件阀芯相对于所述主体的位置的指示器。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应端口,其沿着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的供应通路布置在所述主体内;以及
控制元件,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供应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分隔开以打开所述供应通路。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膜组件,其限定了沿着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的排放通路布置的排放端口,所述隔膜组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排放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以打开所述排放通路。
25.一种流体流动控制装置,其包括:
主体,其包括入口端口、共用端口和排出端口;
供应通路,其在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延伸;
排放通路,其在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延伸;
供应端口,其沿着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共用端口之间的供应通路布置在所述主体内;
控制元件,其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供应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应端口分隔开以打开所述供应通路;
隔膜组件,其包括歧管和隔膜,所述歧管具有多个径向通道和沿着所述共用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的排放通路布置的排放端口,所述歧管适于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控制元件密封接合以关闭所述排放通路,而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排放通路与所述控制元件分隔开以打开所述排放通路;以及
至少一个阀塞,其适于选择性地并可移除地布置在所述歧管内的所述多个径向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径向通道内,以减少所述排放通路的流体流量。
CN2011203512766U 2010-09-15 2011-09-09 流体流动控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6086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8304810P 2010-09-15 2010-09-15
US61/383,048 2010-09-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60862U true CN202360862U (zh) 2012-08-01

Family

ID=446545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4730.7A Active CN102434705B (zh) 2010-09-15 2011-09-09 具有离散的容量调节的增压器
CN201120351276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60862U (zh) 2010-09-15 2011-09-09 流体流动控制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4730.7A Active CN102434705B (zh) 2010-09-15 2011-09-09 具有离散的容量调节的增压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074695B2 (zh)
EP (1) EP2616719B1 (zh)
JP (1) JP5908480B2 (zh)
CN (2) CN102434705B (zh)
AR (1) AR082975A1 (zh)
BR (1) BR112013006001A2 (zh)
CA (1) CA2812022C (zh)
MX (1) MX336546B (zh)
RU (1) RU2586798C2 (zh)
WO (1) WO201203714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4705A (zh) * 2010-09-15 2012-05-02 费希尔控制国际公司 具有离散的容量调节的增压器
CN109307096A (zh) * 2017-07-28 2019-02-05 德莱赛有限责任公司 生成两个气动信号以操作阀组件上的致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6941B2 (ja) * 2013-02-28 2016-09-06 Kyb株式会社 レベリングバルブ
FR3036508B1 (fr) * 2015-05-19 2017-06-23 Exel Ind Dispositif de regulation de debit et systeme de melang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DE112016006172T5 (de) * 2016-01-08 2018-09-20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Unterdrucktyp-Aktuator und Motorabgasvorrichtung, welche mit dem Unterdrucktyp-Aktuator ausgestattet ist
US20180216745A1 (en) * 2017-02-02 2018-08-02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Modular valve trim assemblies for control valves
US10458555B2 (en) * 2017-04-19 2019-10-29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Control valve with high performance valve cage
US11828380B2 (en) 2021-07-23 2023-11-28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Valve bodi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3392A (en) 1919-08-13 1920-11-11 William James Shinner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valves or taps and other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s
US3529628A (en) * 1968-05-10 1970-09-22 Samuel A Cummins Variable fluid restrictor
US3692054A (en) 1970-02-09 1972-09-19 Fisher Controls Co Pneumatic relay
SU499434A1 (ru) * 1972-12-28 1976-01-15 Москов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завод им.И.А.Лихачева Клапан
US3899001A (en) * 1974-06-06 1975-08-12 Bendix Corp Multi-path valve structure
US4183375A (en) * 1974-11-29 1980-01-15 The Bendix Corporation Multi-path valve structure having extended life
DE2555752C2 (de) 1975-12-11 1977-12-01 Gestra-Ksb-Vertriebsgesellschaft Mbh & Co Kg, 2800 Bremen Drosselventil
DE2641761A1 (de) 1976-03-15 1977-09-22 Crane Co Geraeuscharmes stroemungsregulierventil
US4249574A (en) * 1978-03-09 1981-02-10 Copes-Vulcan Orifice trim and backpressure plate for high pressure valves
DE3140318A1 (de) 1981-10-10 1983-04-28 Deutsche Babcock Werke AG, 4200 Oberhausen Reduzierventil
JPS58142457U (ja) * 1982-03-19 1983-09-26 鈴木 朋司 ガスバ−ナにおける燃焼ガスの流量の微細調整構造
US4554948A (en) * 1984-06-22 1985-11-26 American Standard Inc. Straight-way valve
JPS61116107A (ja) 1984-11-09 1986-06-03 Hitachi Ltd アクチユエ−タの制御装置
US4757884A (en) * 1985-03-29 1988-07-1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ydraulic damper for vehicle suspension with wide range of two-stage damper curves
US5067519A (en) * 1990-11-26 1991-11-26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Safety valve for fluid systems
DK171285B1 (da) 1993-10-28 1996-08-19 Flowcon International I S Blende- eller gliderventil, især til styring af væskestrømning i et anlæg for centralvarme
US5778918A (en) 1996-10-18 1998-07-14 Varco Shaffer, Inc. Pilot valve with improved cage
US5901749A (en) 1997-03-19 1999-05-11 Gilmore Valve Company, Inc. Three-way poppet valve
US6050172A (en) 1997-04-04 2000-04-18 Emhart Glass S.A. Pneumatically operated mechanism
JPH11173454A (ja) * 1997-12-11 1999-06-29 Hitachi Ltd 調節弁
US6003428A (en) 1998-07-24 1999-12-21 Smc Pneumatics, Inc. Electro-pneumatic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for welding and like apparatus
US6517006B1 (en) * 1999-05-07 2003-02-11 Masco Corporation Thermostatic mixing faucet having improved stability
RU2175735C1 (ru) * 2001-01-25 2001-11-10 Немытко Виктор Ефимович Кран
US7694693B1 (en) * 2002-10-08 2010-04-13 Vitalwear, Inc. Mixing valve for a contrast therapy system
US7143786B2 (en) * 2003-12-11 2006-12-05 Newfrey Llc Two-handle flow-through valve
CN1942675B (zh) 2004-04-16 2012-10-24 费希尔控制产品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阀门致动器的非对称流量增压器装置
US8171958B2 (en) * 2007-08-01 2012-05-08 Fmc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plug/choke valve
US8631826B2 (en) * 2010-09-15 2014-01-21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Volume booster with stabilized trim
US9074695B2 (en) * 2010-09-15 2015-07-07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Volume booster with discrete capacity adjustment
US8689832B2 (en) * 2010-09-15 2014-04-08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Volume booster with reduced noise trim
US10276663B2 (en) 2016-07-18 2019-04-30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Tunneling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4705A (zh) * 2010-09-15 2012-05-02 费希尔控制国际公司 具有离散的容量调节的增压器
CN102434705B (zh) * 2010-09-15 2016-03-16 费希尔控制国际公司 具有离散的容量调节的增压器
CN109307096A (zh) * 2017-07-28 2019-02-05 德莱赛有限责任公司 生成两个气动信号以操作阀组件上的致动器
CN109307096B (zh) * 2017-07-28 2022-09-20 德莱赛有限责任公司 生成两个气动信号以操作阀组件上的致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4705A (zh) 2012-05-02
WO2012037142A1 (en) 2012-03-22
US20120060952A1 (en) 2012-03-15
AR082975A1 (es) 2013-01-23
MX2013003040A (es) 2013-05-22
RU2013115344A (ru) 2014-10-20
US9074695B2 (en) 2015-07-07
MX336546B (es) 2016-01-22
RU2586798C2 (ru) 2016-06-10
JP5908480B2 (ja) 2016-04-26
BR112013006001A2 (pt) 2020-11-10
CA2812022A1 (en) 2012-03-22
EP2616719A1 (en) 2013-07-24
JP2013537294A (ja) 2013-09-30
CA2812022C (en) 2018-11-27
CN102434705B (zh) 2016-03-16
EP2616719B1 (en)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60862U (zh) 流体流动控制装置
CN203162270U (zh) 流体流动控制装置及流体过程控制系统
CN202360861U (zh) 流体流动控制装置及致动器组件
US10539130B2 (en) Pressure-maintaining valve arrangement for a purge circuit of a closed hydraulic circuit
US20150053287A1 (en) Gas regulating unit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and gas regulating valve
CN103195933B (zh) 一种用于风洞的液压驱动调压阀
NO20131327A1 (no) Seteventilenhet for kontroll av en pneumatisk aktuator
EP1803980B1 (en) Hollow piston valve
KR102054167B1 (ko) 서보 밸브
KR101599821B1 (ko) 조립식 3방 유량제어밸브
CN202493525U (zh) 控制阀组件以及用于阀致动器的旁通装置
RU2586421C2 (ru) Объемный бустер с переменной асимметрией
US11339806B2 (en) Flow controller and driv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4348160A (en) Metering syringe
US7225719B2 (en) Speed governor and distributing valve for hydraulic turbines
CN102239336B (zh) 控制流体流量的装置
CN217603839U (zh) 加压式电磁给油器
CN102072330B (zh) 高压气动阀
JP2008069860A (ja) 水圧駆動式流路切替バルブ
CN115234538A (zh) 一种先导式液压比例执行机构及液压泵
RU237253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гулирующее
CN114857105A (zh) 伺服系统、燃气轮机和导叶调整方法
CN115676153A (zh) 一种基于下料流量控制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