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49213U - 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49213U
CN202349213U CN2011204872010U CN201120487201U CN202349213U CN 202349213 U CN202349213 U CN 202349213U CN 2011204872010 U CN2011204872010 U CN 2011204872010U CN 201120487201 U CN201120487201 U CN 201120487201U CN 202349213 U CN202349213 U CN 202349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cover
sealed chamber
bearing
oil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872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敏
李学明
田川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rzhong Deyang Heav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872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49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49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492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以防止润滑油泄漏到箱体外侧。该结构包括套接在转轴上并封装于箱体外壁的密封盖,此密封盖的内侧为由外向内依次套接在转轴上的定距套、轴承以及套接在该轴承与箱体之间的轴承套,密封盖中由内向外依次设有至少两级基本上相互隔离的密封腔室,这些密封腔室分别经各自的回油通道与对应设置在箱体上的箱体回油孔导通。该轴承密封结构能够对润滑油进行分层密封并经各回油通道进行分级回油,防漏效果将明显好于现有的密封结构。

Description

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箱,尤其涉及齿轮箱的轴承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风电增速机齿轮箱高速轴的轴承工作负荷大、温度高,因此必须给予足够润滑,由此带来轴承密封问题。原有的轴承密封结构包括套接在高速轴上并封装于箱体外壁的密封盖,此密封盖的内侧为由外向内依次套接在高速轴上的定距套、轴承以及套接在该轴承与箱体之间的轴承套,在该密封盖与轴承之间形成一个整体的密封腔室,该密封腔室通过1~2个回油孔与箱体内部导通。该密封结构的缺点在于,当轴承高速旋转时,大量润滑油将充满整个密封腔室,而这些回油孔起不到足够的回油作用,导致部分润滑油泄漏到箱体外侧。对此,通常想到解决办法,一是增加回油孔的大小和数量,二是在密封盖与高速轴之间加装接触式密封件。前一种办法并不能完全解决漏油问题;而后一种办法涉及到密封件与高速轴的磨损失效问题,并不是理想的解决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以防止润滑油泄漏到箱体外侧。
该结构包括套接在转轴上并封装于箱体外壁的密封盖,此密封盖的内侧为由外向内依次套接在转轴上的定距套、轴承以及套接在该轴承与箱体之间的轴承套,密封盖中由内向外依次设有至少两级基本上相互隔离的密封腔室,这些密封腔室分别经各自的回油通道与对应设置在箱体上的箱体回油孔导通。
为了形成至少两级密封腔室,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比如,可以在定距套与密封盖之间安装有一块甚至几块套接在转轴上并与其间隙配合的挡油板,各挡油板的内外侧即分别形成一个独立的密封腔室。当然,也可以考虑在密封盖的与转轴配合的面上开设一个或几个回油槽(可能需增加密封盖厚度),从而以回油槽来作为各密封腔室。总之,设计人员总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设立至少两级密封腔室。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各级密封腔室之间基本上是隔离的,是指它们之间仅通过必要的机械配合间隙作为润滑油可能渗过的通道。在此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相比于原有仅设一个密封腔室的结构而言,能够对润滑油进行分层密封并经各回油通道进行分级回油,因此本申请的防漏效果将明显好于现有的密封结构。
考虑到对现有密封结构改造上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优先采用了以下形式:
首先,在定距套与密封盖之间安装一块套接在转轴上并与其间隙配合的挡油板,该挡油板的内外侧分别为第一级密封腔室和第二级密封腔室,与第一级密封腔室导通的第一级回油通道由分别开在定距套和轴承套上的第一回油孔构成,该轴承套带有安装后被固定在箱体外壁与密封盖之间的凸缘结构,与第二级密封腔室导通的第二级回油通道由分别开在密封盖和该凸缘结构上的第二回油孔构成。上述结构可通过挡油板先将大量润滑油挡住,使大部分润滑油通过第一级回油通道回油,此后,从挡油板与转轴的配合间隙处渗漏至第二级密封腔室的少量润滑油再通过位于密封盖内侧面上的入口进入第二级回油通道回油,因此润滑油从密封盖渗漏的几率大为降低。
其次,所述密封盖与转轴间隙配合并且在密封盖的配合面上开设有作为第三级密封腔室的回油槽,与该回油槽导通的第三级回油通道由分别开在密封盖和凸缘结构上的第三回油孔构成。设计第三级密封腔室是考虑到可能还会有极微量的润滑油从密封盖与转轴的配合间隙渗漏,为此直接在密封盖的配合面上开设回油槽,当转轴高速旋转时可将润滑油甩入回油槽内,最终通过第三级回油通道回油。
通过上述第一级密封腔室、第二级密封腔室、第三级密封腔室及各自的回油通道和与这些回油通道对应的箱体回油孔,本实用新型能够最终实现三级回油。并且,在凸缘结构上开设第二回油孔和第三回油孔的形式是设法在现有密封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第二级回油通道和第三级回油通道的较佳办法。
另外,本申请还建议在转轴上位于第二级密封腔室的区域及位于第三级密封腔室的区域分别设有甩油结构,这些甩油结构具有将转轴上的润滑油进行集中并向外甩出的作用,从而促进润滑油进入到相应的密封腔室内,以便更好的通过回油通道进行回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对润滑油进行分层密封并经各回油通道进行分级回油,防漏效果将明显好于现有的密封结构。试验发现,本申请采用的上述三级回油形式能够完全避免齿轮箱内部的油渗漏到外部,并能够防止外界灰尘进人齿轮箱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轴承密封结构中第一级密封腔室的回油路线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轴承密封结构中第二级密封腔室的回油路线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轴承密封结构中第三级密封腔室的回油路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轴承密封结构侧视图。
图1~3分别为图4中A-A向、B-B向及C-C向剖视图。
图1~3中虚线表示回油路线。
图中标记为:箱体1、轴承套2、凸缘结构201、密封盖3、轴承4、定距套5、挡油板6、转轴7、第一级密封腔室801、第一级密封腔室802、第一级密封腔室803、第一回油孔901、第二回油孔902、第三回油孔903、箱体回油孔a1、箱体回油孔a2、箱体回油孔a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密封盖3套接在转轴7上并封装于箱体1外壁,密封盖3的内侧为由外向内依次套接在转轴7上的定距套5、轴承4以及套接在该轴承4与箱体1之间的轴承套2,该轴承套2带有安装后被固定在箱体1外壁与密封盖3之间的凸缘结构201,位于密封盖3上的一圈螺钉将密封盖3、凸缘结构201以及箱体1固联为一体,轴承4的外圈通过轴承套2和定距套5进行轴向固定,内圈则通过转轴7的轴肩和螺母进行轴向固定。
为了在密封盖3中形成由内向外的至少两级密封腔室,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比如,可在定距套5与密封盖3之间安装一块或几块套接在转轴7上并与其间隙配合的挡油板6,各挡油板6的内外侧即分别形成一个独立的密封腔室。当然,也可以考虑在密封盖3的与转轴7的配合面上开设一个回油槽,或者,在可能需要增加密封盖3厚度的情况下开设几个回油槽,从而以这些回油槽来作为各密封腔室。
在设计出密封腔室后,还必须考虑在定距套5、轴承套2以及密封盖3上加工出与这些密封腔室相通的回油通道,并在箱体1上加工出与各回油通道导通的箱体回油孔,以使各个密封腔室能够与箱体1内部导通。这样,就能够对润滑油进行分层密封并经各回油通道进行分级回油,因此防漏效果将明显好于现有的密封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在定距套5与密封盖3之间安装有一块套接在转轴7上并与其间隙配合的挡油板6,该挡油板6的内外侧分别为第一级密封腔室801和第二级密封腔室802,与第一级密封腔室801导通的第一级回油通道由分别开在定距套5和轴承套2上的第一回油孔901构成,与第二级密封腔室802导通的第二级回油通道由分别开在密封盖3和该凸缘结构2上的第二回油孔902构成。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上开有与第一回油孔901导通的箱体回油孔a1和与第二回油孔902导通的箱体回油孔a2。上述结构可通过挡油板6先将大量润滑油挡住,使大部分润滑油通过第一级回油通道并经箱体回油孔a1回油,此后,从挡油板6与转轴7的配合间隙处渗漏至第二级密封腔室的少量润滑油再通过位于密封盖3内侧面上的入口进入第二级回油通道并经箱体回油孔a2回油,因此润滑油从密封盖3渗漏的几率大为降低。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密封盖3与转轴7间隙配合并且在密封盖3的配合面上开设有作为第三级密封腔室803的回油槽,与该回油槽导通的第三级回油通道由分别开在密封盖3和凸缘结构201上的第三回油孔903构成。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上开有与第三回油孔903导通的箱体回油孔a3。设计第三级密封腔室是考虑到可能还会有极微量的润滑油从密封盖3与转轴7的配合间隙渗漏,为此直接在密封盖3的配合面上开设回油槽,当转轴高速旋转时可将润滑油甩入回油槽内,最终通过第三级回油通道并经箱体回油孔a3回油。回油槽最好设计为环形槽。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转轴7上位于第二级密封腔室802的区域及位于第三级密封腔室803的区域分别设有甩油结构,比如分别开有甩油槽10、11。这些甩油槽10、11具有将转轴7上的润滑油进行集中并向外甩出的作用,从而促进润滑油进入到相应的密封腔室内,以便更好的通过回油通道进行回油。甩油槽最好设计为环形槽。除此以外,甩油结构也可以采用甩油环。

Claims (4)

1.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它包括套接在转轴(7)上并封装于箱体(1)外壁的密封盖(3),此密封盖(3)的内侧为由外向内依次套接在转轴(7)上的定距套(5)、轴承(4)以及套接在该轴承(4)与箱体(1)之间的轴承套(2),其特征在于:密封盖(3)中由内向外依次设有至少两级基本上相互隔离的密封腔室,这些密封腔室分别经各自的回油通道与对应设置在箱体(1)上的箱体回油孔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定距套(5)与密封盖(3)之间安装有一块套接在转轴(7)上并与其间隙配合的挡油板(6),该挡油板(6)的内外侧分别为第一级密封腔室(801)和第二级密封腔室(802),与第一级密封腔室(801)导通的第一级回油通道由分别开在定距套(5)和轴承套(2)上的第一回油孔(901)构成,该轴承套(2)带有安装后被固定在箱体(1)外壁与密封盖(3)之间的凸缘结构(201),与第二级密封腔室(802)导通的第二级回油通道由分别开在密封盖(3)和该凸缘结构(2)上的第二回油孔(902)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与转轴(7)间隙配合并且在密封盖(3)的配合面上开设有作为第三级密封腔室(803)的回油槽,与该回油槽导通的第三级回油通道由分别开在密封盖(3)和凸缘结构(201)上的第三回油孔(903)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7)上位于第二级密封腔室(802)的区域及位于第三级密封腔室(803)的区域分别设有甩油结构。
CN2011204872010U 2011-11-30 2011-11-30 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49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872010U CN202349213U (zh) 2011-11-30 2011-11-30 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872010U CN202349213U (zh) 2011-11-30 2011-11-30 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49213U true CN202349213U (zh) 2012-07-25

Family

ID=46538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87201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49213U (zh) 2011-11-30 2011-11-30 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492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8176A (zh) * 2013-07-26 2013-11-20 苏州天华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轴封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8176A (zh) * 2013-07-26 2013-11-20 苏州天华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轴封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4194B (zh) 轨道车辆走行齿轮箱密封结构
CN202992139U (zh) 用于驱动桥用差速器的润滑结构
CN108429384A (zh) 电机轴伸端的密封结构
CN104048022A (zh) 地铁齿轮箱箱体
CN106555868B (zh) 多功能车车轴齿轮箱密封结构
CN103867691A (zh) 齿轮箱轴端密封回油结构
CN202215736U (zh) 一种轨道车辆走行齿轮箱密封结构
CN203453473U (zh) 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
CN107795692A (zh) 一种稀油润滑的电涡流测功机轴承密封结构
CN202349213U (zh) 分级回油的轴承密封结构
CN207111896U (zh) 多功能车车轴齿轮箱密封结构
CN202746562U (zh) 齿轮箱轴向进油结构
CN202195011U (zh) 磨地机行星减速器
CN201593603U (zh) 减速机轴端密封结构
CN209349960U (zh) 一种车床主轴箱主轴带轮密封结构
CN104300724B (zh) 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
CN217108167U (zh) 一种齿轮箱的油密封结构
CN208078786U (zh) 电机轴伸端的密封结构
CN103552827A (zh) 一种托辊的三唇组合密封装置
CN213332232U (zh) 烘缸齿轮箱轴承集中润滑结构
CN203926485U (zh) 一种离合器壳体
CN106594250B (zh) 风电齿轮箱中行星轮系支撑轴承的润滑机构
CN207661111U (zh) 一种减速机轴端密封结构
CN205745214U (zh) 一种油电通用的变速器箱体后盖
CN100408402C (zh) 高速列车动力车驱动齿轮箱的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28

Address after: 618013 Deyang Pearl River West Road, Sichuan, No. 460

Patentee after: Double (Deyang) heavy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8013 Deyang Pearl River West Road, Sichuan, No. 460

Patentee before: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Equipment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