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43675U - 一种冲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43675U
CN202343675U CN2011204142075U CN201120414207U CN202343675U CN 202343675 U CN202343675 U CN 202343675U CN 2011204142075 U CN2011204142075 U CN 2011204142075U CN 201120414207 U CN201120414207 U CN 201120414207U CN 202343675 U CN202343675 U CN 202343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feeding
seat
decompressor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142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正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Fangl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ANGLI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ANGLI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ANGLI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142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43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43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436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冲压装置,为了解决现有冲压装置仅涉及一个冲压工序,完成后,需要人工将冲压好的冲件放入下一个为完成不同冲压工序而专门设计的冲压装置中,效率低下,且冲压成本也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冲压机床、第二冲压机床、将冲件送至第一冲压机床冲压并在冲压后送出的送料部件、以及接收送料部件送出的冲件并将接收的冲件送入第二冲压机床的转移部件,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即可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冲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冲压装置,该冲压装置可以对那些需要进行多道冲压工序才能最终完成冲压的冲件进行冲压,特别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冲压装置主要列举了冲压工序为两道的情形。
背景技术
在对五金产品的加工中,冲压是一种常规的技术手段,冲压时,将待冲压的冲件放置在模具上,用冲头对冲件进行冲压。
冲压装置一般仅包括冲床,冲床运作时,采用人工向冲床递送冲件,效率低下,由于没法保证递送冲件的准确性,最终的冲压质量也不稳定。
针对工行各业对冲件的要求,部分冲压装置已经配备了辅助送料设备,初步实现了冲压的自动化,但大部分冲压装置自动化程度不高。
而在用于电子硬件产品的五金冲压领域,由于电子硬件技术对五金冲压的要求不断提高,相当的五金冲件需要经历多个冲压工序,方可装配到电子硬件上。
然而,目前为止,没有对用于电子硬件产品的五金冲件至少可实现多道冲压工序自动化冲压的冲压装置,现有这方面的冲压装置仅涉及一个冲压工序,完成后,需要人工将冲压好的冲件放入下一个为完成不同冲压工序而专门设计的冲压装置中,效率低下,且冲压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重点,本实用新型所述冲压装置应用于对用于电子硬件产品的五金冲件进行冲压,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冲压装置仅涉及一个冲压工序,完成后,需要人工将冲压好的冲件放入下一个为完成不同冲压工序而专门设计的冲压装置中,效率低下,且冲压成本也较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装置:
一种冲压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冲压机床以及第二冲压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
将冲件送至第一冲压机床冲压并在冲压后送出的送料部件;
以及接收送料部件送出的冲件并将接收的冲件送入第二冲压机床的转移部件。
送料部件及转移部件的加入可以将第一冲压工序(由第一冲压机床完成)及第二冲压工序(由第二冲压机床完成)整合在一起,在同一个装置中实现对冲件的多道冲压工序的冲压。
当然,该冲压装置仅是当冲压工序为两道时的一个特例,事实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以上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完成对冲件进行多道冲压工序冲压的冲压装置的设计,例如,设置更多的位于不同冲压机床之间的转移部件。
为解决其他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送料部件包括送料气缸以及移动送料气缸的送料移动机构,所述送料气缸为设有夹持端的夹持气缸;
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至少控制所述送料部件的控制系统,所述送料气缸及第一冲压机床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送料移动机构还包括横向移动送料气缸的x移动机构、纵向移动送料气缸的y移动机构以及垂直于横向及纵向方向移动送料气缸的z移动机构;
所述y移动机构包括送料座、用于固定送料气缸的送料气缸座以及连接送料座与送料气缸座的y气缸,所述y气缸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x移动机构包括送料滑轨、送料滑座以及固定在送料滑座上的送料座,所述送料滑轨设有丝杆以及与丝杆连接的丝杆电机,所述送料滑座上设有供丝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送料座设有用于固定送料气缸的送料气缸座,所述丝杆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z移动机构包括送料座、与送料座连接的z气缸以及用于固定送料气缸的送料气缸座,所述送料气缸座与z气缸活塞连接,所述z气缸与控制系统连接;
或者
所述z移动机构包括送料座、与送料座连接的设有滑轨的滑轨座、滑块、设有连接块的传送带以及用于固定送料气缸的送料气缸座,所述传送带一端与设置在滑轨座上的传送电机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滑轨座上的滑轮连接,所述传送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滑块设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连接块与送料气缸座均与滑块连接;
所述送料部件还包括供送料气缸夹持端取料的取料座,所述取料座包括料槽以及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端位于料槽上方,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转移部件包括转移气缸以及移动转移气缸的转移移动机构,所述转移气缸为设有夹持端的夹持气缸;
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至少控制所述转移部件的控制系统,所述转移气缸及第二冲压机床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转移移动机构包括至少由固定座以及连接转移气缸的转移座组成的单向转移移动机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转移滑轨、第一转移电机以及与第一转移电机连接的第一丝杆,所述转移座设有与第一转移滑轨相匹配的第一转移滑槽以及供第一丝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转移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转移座包括转移座本体以及连接转移气缸的转移气缸座,所述供第一丝杆穿过的螺纹孔设置在转移座本体上,所述转移气缸座设有第二转移电机以及与第二转移电机连接的第二丝杆,所述转移座本体上固定有供第二丝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第二转移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转移部件还包括转动转移气缸的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转移座还包括设置在转移气缸座上的推动气缸,所述转移气缸座通过推动气缸的活塞与转移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气缸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位于送料部件及转移部件之间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包括检测器以及将经第二冲压机床冲压后的冲件送入检测器检测的送检机构,所述送检机构包括送检气缸以及移动送检气缸的送检移动部件,所述送检气缸为设有夹持端的夹持气缸;
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控制检测部件的控制系统,所述送检气缸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送检移动部件包括至少由送检滑轨以及送检滑座组成的横向送检移动机构,所述送料滑轨设有丝杆以及与丝杆连接的丝杆电机,所述送检滑座设有供丝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送检气缸与送检滑座连接,所述丝杆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送检滑座包括送检滑座本体以及纵向送检气缸,所述纵向送检气缸活塞与送检气缸连接,所述纵向送检气缸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检测器包括影像比对装置,所述影像比对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放料部件,所述放料部件包括吸附经检测器检测后冲件或经第二冲压机床冲压后冲件的冲件吸附机构以及移动冲件吸附机构的移动部件;
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至少控制放料部件的控制系统;
移动部件包括至少由支撑冲件吸附机构的支撑座及第一移动轴座组成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轴座包括第一移动滑轨、第一移动电机、第一移动滑轮以及连接第一移动电机和第一移动滑轮的第一移动传送带,所述第一移动传送带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支撑座设有与第一移动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移动部件还包括至少由第二移动轴座组成的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轴包括第二移动滑轨、第二移动电机、第二移动滑轮以及连接第二移动电机和第二移动滑轮的第二移动传送带,所述第二移动传送带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移动轴座设有与第二移动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一移动轴座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冲件吸附机构包括设有吸附面的电磁吸附端,所述电磁吸附端与控制系统连接;
或者所述冲件吸附机构包括抽气部件以及与抽气部件连接的吸附面,所述吸附面至少设有吸附孔,所述抽气部件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第一冲压机床为打凸冲压机床,第二冲压机床为弯折冲压机床;
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至少由送料报警感应器及报警器组成的送料报警系统,所述送料报警感应器设置在送料气缸送料至第一冲压机床的必经之路上,所述送料报警感应器及报警器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至少由报警器组成的放料报警系统,所述报警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所述一种冲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所述一种冲压装置中送料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所述一种冲压装置中送料部件z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所述一种冲压装置中送料部件送料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所述一种冲压装置中转移部件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所述一种冲压装置中转移部件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所述一种冲压装置中转移部件与部分检测部件的结构示意组图;
图8是实施例所述一种冲压装置中送料部件、转移部件以及检测部件在传送冲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所述一种冲压装置中放料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是对实用新型内容的详述。
一种冲压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冲压机床、第二冲压机床、将冲件送至第一冲压机床冲压并在冲压后送出的送料部件以及接收送料部件送出的冲件并将接收的冲件送入第二冲压机床的转移部件。
在以上基础上,本具体实施方式主要有四个设计方向:第一个设计方向是实现送料部件及转移部件的自动化;第二个设计方向是使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冲压装置具备自动检测经冲压后的冲件的功能;第三个设计方向是使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冲压装置具备将不同经冲压后的冲件进行系统分类的功能;第四个设计方向是实现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冲压装置的智能化。
一、关于送料部件及转移部件的自动化设计
A、送料部件的自动化设计
送料部件包括依靠夹持端夹住冲件的送料气缸以及将送料气缸移动以使位于送料气缸夹持端的冲件放入第一冲压机床的送料移动机构,处于送料范围的考虑,所述送料移动机构需要实现三维送料,也即所述送料移动机构包括横向移动送料气缸的x移动机构、纵向移动送料气缸的y移动机构以及垂直于横向及纵向方向移动送料气缸的z移动机构。
所述x、y、z是构成三维的三个方向,应当指出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得到的任何能够用于推动物体移动的结构均可以用于x移动机构、y移动机构以及z移动机构,本具体实施方式在此分别为x移动机构、y移动机构以及z移动机构设计了较为合适的机械结构使得它们能够顺利的实现各自的功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x移动机构包括送料滑轨、送料滑座以及固定在送料滑座上的送料座,所述送料滑轨设有丝杆以及与丝杆连接的丝杆电机,所述送料滑座上设有供丝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送料座设有用于固定送料气缸的送料气缸座,这样,通过丝杆电机的运转,丝杆即可带动送料座在送料滑座上移动,从而实现位于送料座上的送料气缸的移动。
而y移动机构包括送料座、用于固定送料气缸的送料气缸座以及连接送料座与送料气缸座的y气缸,从而送料气缸可以由y气缸推动而产生y方向的移动。
所述z移动机构可以与y移动机构具有类似的机械结构,以实现相同的移动功能,也即所述z移动机构包括送料座、与送料座连接的z气缸以及用于固定送料气缸的送料气缸座,所述送料气缸座与z气缸活塞连接。
当然所述z移动机构也可以采用利用传送带的带动而发生移动的机械结构,在此情况下,所述z移动机构包括送料座、与送料座连接的设有滑轨的滑轨座、滑块、设有连接块的传送带以及用于固定送料气缸的送料气缸座,所述传送带一端与设置在滑轨座上的传送电机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滑轨座上的滑轮连接,所述传送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滑块设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连接块与送料气缸座均与滑块连接。
B、转移部件的自动化设计
所述转移部件包括依靠夹持端夹持住经第一冲压机床冲压后的转移气缸以及将转移气缸移动以使位于转移气缸夹持端的冲件放入第二冲压机床的转移移动机构。
与A部分中的送料移动机构一样,本部分所述转移移动机构也应当尽可能的实现对转移气缸的多方向的移动,以扩大冲料的转移范围。
例如,所述转移移动机构包括至少由固定座以及连接转移气缸的转移座组成的单向转移移动机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转移滑轨、第一转移电机以及与第一转移电机连接的第一丝杆,所述转移座设有与第一转移滑轨相匹配的第一转移滑槽以及供第一丝杆穿过的螺纹孔。
在以上基础上,所述转移座包括转移座本体、转移气缸座以及设置在转移气缸座上的推动气缸,所述供第一丝杆穿过的螺纹孔设置在转移座本体上,所述转移气缸座设有第二转移电机以及与第二转移电机连接的第二丝杆,所述转移座本体上固定有供第二丝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转移气缸座通过推动气缸的活塞与转移气缸连接。
从而可以实现转移气缸在第一丝杆、第二丝杆以及推动气缸活塞方向上的移动。作为一种多方向移动冲件的补充,所述转移部件还包括转动转移气缸的转动电机。
二、冲压装置检测部件的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之前,所公开的冲压装置一般不具备对冲件的自动检测功能,使技术人员无法及时的掌握冲压的质量,并对冲压装置进行及时的调整。向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冲压装置增设相应的检测部件的主要设计动因即在于实现使技术人员实时掌握冲压的质量。
为了与经第二冲压机床冲压步骤衔接,所述检测部件应当包括检测器以及将经第二冲压机床冲压后的冲件送入检测器检测的送检机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冲件的检测项目,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检测器,例如对于用于笔记本电池连接片的镍片而言,所使用的检测器可以包括影像比对装置,所述影像比对装置可以与装有相应图片自动对比软件的处理器连接,以完成摄影图片的对比,并由此判断冲件的质量。
所述送检机构包括依靠夹持端夹持住经第二冲压机床冲压后的送检气缸以及移动送检气缸的送检移动部件。同理,为了实现送检气缸的多方向移动,所述送检移动部件包括至少由送检滑轨以及送检滑座组成的横向送检移动机构,所述送料滑轨设有丝杆以及与丝杆连接的丝杆电机,所述送检滑座设有供丝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送检气缸与送检滑座连接,从而可实现送检气缸沿送检滑轨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送检滑座包括送检滑座本体以及纵向送检气缸,所述纵向送检气缸活塞与送检气缸连接,从而可实现送检气缸沿纵向气缸活塞方向的移动。
三、冲压装置放料部件的设计
本部分的设计一般是在第二部分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即根据检测质量的优劣,本部分所述放料部件能够分别将具备不同质量的冲件分开放置,以示区别。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也即不同的区分标准,例如以上以质量优劣作区分)使本部分所述放料部件直接对经第二冲压机床冲压后的冲件进行分开放置。
为方便说明,在本部分中,所述放料部件仅是对经检测后的冲件按要求进行分开放置。由此所述放料部件应当包括吸附经检测器检测后冲件的冲件吸附机构以及移动冲件吸附机构的移动部件。
冲件吸附机构所吸附的冲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具有铁磁性的冲件,例如铁片、镍片等;另一类为不具有铁磁性的冲件,例如铜片等。
为了完成对不同冲件的吸附,本部分所述冲件吸附机构至少能够对上述两类冲件进行吸附。
对于第一类冲件,所述冲件吸附机构包括设有吸附面的电磁吸附端,只需开启电磁吸附端,即可将第一类冲件吸附,而关闭电磁吸附端,第一类冲件即可通过自身重力自动落下。
对于第二类冲件,所述冲件吸附机构包括抽气部件以及与抽气部件连接的吸附面,所述吸附面至少设有吸附孔,只需开启抽气部件,第二类冲件即可吸附至吸附孔附近,而关闭抽气部件,第二类冲件即可通过自身重力自动落下。
而作为放料部件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所述移动部件包括至少由支撑冲件吸附机构的支撑座及第一移动轴座组成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轴座包括第一移动滑轨、第一移动电机、第一移动滑轮以及连接第一移动电机和第一移动滑轮的第一移动传送带,所述第一移动传送带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支撑座设有与第一移动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支撑座连接,从而可以将冲件吸附机构移动至一条直线上的任何一点。
应当看到,上述移动机构已经能够完成将冲件吸附机构移至不同地方(也即在一条直线的不同位置),相应的,通过冲件吸附机构可以将冲件放置在不同地方,以示区别。
但在一条直线上可放置冲件的质量等级是有限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那么多的空间用于摆放不同质量等级的冲件,因此,可以进一步的扩大冲件吸附机构的移动区域,以下方案有助于所述移动区域的扩大:
移动部件还进一步包括至少由第二移动轴座组成的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轴包括第二移动滑轨、第二移动电机、第二移动滑轮以及连接第二移动电机和第二移动滑轮的第二移动传送带,所述第二移动传送带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移动轴座设有与第二移动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一移动轴座连接。
四、冲压装置的自动化设计
现有冲压装置的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各个冲压工序无法协同,往往是一个冲压工序结束后,后续工序没有及时开启,为此,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冲压装置至少设置了控制系统。
在第二部分已经提到,为了实现对摄像图片的对比,应当设置装有图片自动对比软件的处理器,该处理器即为控制系统的一种,为方便说明,在本部分均以控制系统代替处理器等具有控制功能的电子器件。
实现自动化的方式之一是对冲压装置的各个部件的完全控制,具体的,从第一至第三部分看,这三部分所涉及的部件均是通过相应的移动机构及气缸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因此,送料部件中的送料气缸、丝杆电机、y气缸、z气缸或传送电机;转移部件中的转移气缸、第一转移电机、第二转移电机、转动电机、推动气缸;检测部件中的送检气缸、丝杆电机、纵向送检气缸、影像比对装置;放料部件中的第一移动电机、第二移动电机、电磁吸附端、抽气部件;第一冲压机床;第二冲压机床;所述这些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实现自动化的方式之二是在每道冲压工序之间设置传感器,以便在一个工序完成后,通过感应部件迅速开启下一个工序,本具体实施方式设置了二个感应部件。
第一个传感器设置在送料部件供送料气缸夹持端取料的取料座上,所述取料座包括料槽以及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的感应端位于料槽上方,在取料时,即可使冲压装置进行工作状态。
第二传感器位于送料部件及转移部件之间,具体的,应当至少位于送料部件将冲件送至转移部件的必经之路上,这样,在将冲件送给转移部件时即可开启转移部件,使得不同工序之间能够顺利协同。
当然,所述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五、冲压部件的智能化设计
冲压装置在工作时,有时会出现故障,例如对于第一冲压机床而言,当送料气缸将冲件送入第一冲压机床冲压后,冲件偶尔会粘附在第一冲压机床的模具上,使得送料气缸不能通过夹持端及时地将冲压完的冲件取出,从而形成故障。
本部分所述的智能化设计的目的就在于及时的检测类似上段文字所记载的故障,所述智能化设计的设计思路就是在冲压装置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设置故障感应器,以便在故障发生时及时的通知技术人员。按照上述设计思路,本部分将提供两种针对冲压装置易出现故障部位而具体设计两款报警系统。
第一款为送料报警系统,该系统至少包括送料报警感应器以及报警器,所述送料报警感应器可以根据安装方便方面的考虑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但至少应当设置在送料气缸送料至第一冲压机床的必经之路上,这样,如果出现冲件粘附在第一冲压机床模具上的情形,则送料报警感应器不能够从送料气缸从第一冲压机床取回冲件的过程中,检测到位于送料气缸夹持端的冲件。
当然,送料报警感应器及报警器均与控制系统连接,以实现发现故障及时报警的技术效果。
第二款为放料报警系统,该系统至少包括报警器,放料报警系统的故障感应部分可以就是检测器(例如影像比对装置),报警器和检测器均与控制系统连接。该款放料报警系统可以这样开展它的工作,例如连续两个冲件经检测器检测不合格时,报警器就报警。
实施例
见图1,一种冲压装置,用于对用于制作笔记本电视连接片的镍片进行打凸和弯折,包括打凸冲压机2(以下以第一冲压机床代替)、位于打凸冲压机床2一端的弯折冲压机床3(以下以第二冲压机床代替)、将冲件送至第一冲压机床2冲压并在冲压后送出的送料部件、接收送料部件送出的冲件并将接收的冲件送入第二冲压机床3的转移部件、检测部件、放料部件以及固定第一冲压机床2和第二冲压机床3的支撑平台1。
见图2,所述送料部件包括位于第一冲压机床2一侧的送料滑轨10、送料滑座110、固定在送料滑座110上的送料座111、位于送料滑轨10一端的取料座11、设有夹持端的两个对称的送料气缸12(另一个图2未示)、用于固定送料气缸12的两个送料气缸座18、两个y气缸112以及支撑两个y气缸的两个支撑板14。
送料座111两端分别固有有两个固定支座120,y气缸112活塞端固定在固定支座120上,y气缸112气缸本体端固定在支撑板14上,从而y气缸112可以使支撑板1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见图3,所述支撑板14上设有滑轨15、传送电机13、滑轮16以及连接传送电机13和滑轮16的传送带17,传送带17上设有连接块117,连接块117上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设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滑块与送料气缸座18固定连接(本段文字描述的也即附图说明图3所述的z移动机构部分)。
见图4,送料滑轨10设有丝杆115以及与丝杆115连接的丝杆电机114,送料滑座110底部设有供丝杆115穿过的螺纹孔。
见图2,取料座11包括料槽121、调节料槽121高度的底座122以及第一传感器19,所述第一传感器19及底座122均固定在支撑平台1上,第一传感器19的感应端位于料槽121上方。
之所以设置两个送料气缸12,是为了提高冲压的效率。当位于送料滑座110一端的送料气缸12在进行取料时,位于送料滑座110另一端的送料气缸12已经将料送入第一冲压机床2,随后进行取料的送料气缸12到达第一冲压机床2进行冲压时,先前将料送入第一冲压机床2的送料气缸12正好将料送入转移部件,相比于仅设置单个送料气缸的送料部件,第一冲压机床2没有为了传料而出现较大时间段的间歇,也即第一冲压机床2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
见图5,所述转移部件包括固定在支撑平台1(图5未示出)上的固定座20、转移座26以及设有夹持端的转移气缸211(见图7),所述固定座20上设有第一转移滑轨25、第一转移电机21、与第一转移电机21连接的第一丝杆(图5未示出)以及支撑第一丝杆的第一丝杆座,所述转移座设有与第一转移滑轨25相匹配的第一转移滑槽以及供第一丝杆穿过的螺纹孔。
转移座包括转移座本体26、转移气缸座27(见图6及图7)以及设置在转移气缸座上的推动气缸210(见图7)。
所述供第一丝杆穿过的螺纹孔设置在转移座本体26上,所述转移气缸座27设有第二转移电机22、与第二转移电机22连接的第二丝杆24以及第二转移滑轨,转移座本体26上固定有供第二丝杆24穿过的螺纹孔23以及与第二转移滑轨相匹配的第二转移滑槽。见图7,所述转移气缸座27通过推动气缸210的活塞29与转动电机28连接,所述转动电机28与转移气缸211连接。
见图1,所述检测部件包括固定在第二冲压机床3上的带有摄影和图片比较功能的摄像机6(以下以摄像机代替)、设有夹持端的两个送检气缸34(见图8,其中一个未示)、送检滑轨31、支撑送检滑轨31的固定在支撑平台1上的送检支架30以及送检滑座32,所述送检滑轨31设有丝杆以及与丝杆连接的丝杆电机,其内部结构与送料滑轨10一致。
送检滑座32包括送检滑座本体以及两个纵向送检气缸33,所述两个纵向送检气缸33分别与两个送检气缸34连接,送检滑座本体设有供丝杆穿过的螺纹孔。
见图9,所述放料部件包括冲件吸附机构、支撑冲件吸附机构的支撑座412、第一移动轴座41、第二移动轴座40、拥有9个隔槽的放料槽42以及支撑放料槽42的放料槽座45,所述第一移动轴座41包括第一移动滑轨410、分别设置在第一移动滑轨410两端的第一移动电机44和第一移动滑轮48以及连接第一移动电机44和第一移动滑轮48的第一移动传送带47。所述第一移动传送带47设有第一连接块(图9未示),支撑座412设有与第一移动滑轨410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支撑座412连接。
所述第二移动轴座40包括固定在支撑平台1上的第二移动滑轨、分别设置在第二移动滑轨两端的第二移动电机43和第二移动滑轮419以及连接第二移动电机43和第二移动滑轮419的第二移动传送带49,所述第二移动传送带49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移动轴座41设有与第二移动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二连接块(图9未示)与第一移动轴座41固定连接。
所述冲件吸附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座412上吸附端以及设有抽气管413的抽气泵411,所述吸附端包括电磁铁(图9未放电磁铁)以及支撑电磁铁的开有槽孔的电磁铁槽46,对电磁铁槽46进行封闭处理,然后使电磁铁槽46与抽气泵411连接,即可吸附冲件。
见图7,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位于送料部件及转移部件之间的第二传感器以及固定在支撑平台1上的第二传感器支撑台5,第二传感器的位置正好位于送料气缸12将冲件送入转移部件的必经之路上。
见图2,本实施例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送料报警感应器113、报警器,所述送料报警感应器113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支撑板14上。
为了使本实施例所述冲压装置自动运行,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送料部件中的两个送料气缸12、丝杆电机114、y气缸112、传送电机13;转移部件中的转移气缸211、第一转移电机21、第二转移电机22、推动气缸210、转动电机28;检测部件中的两个送检气缸34、丝杆电机、纵向送检气缸33、摄像机6;放料部件中的第一移动电机44、第二移动电机43、电磁铁、抽气泵411;第一冲压机床2;第二冲压机床3;送料报警感应器113;所述这些均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冲压装置通过以下方式运行:
将冲件放入取料座11中的料槽中,开启冲压装置,送料气缸12即夹取冲件,并由第一传感器19记录以便使第一冲压机床2及时开启,然后通过丝杆电机114、y气缸112及传送电机13提供的送料动力,将送料气缸12移至第一冲压机床2冲压处,送料气缸12的夹持端放开冲件,使第一冲压机床2对冲件进行打凸冲压,送料报警感应器113此时也在第一冲压机床2冲压处,监视冲压过程,一旦发生故障将及时通过控制器停止整个冲压装置的运行。
打凸冲压完成后,由送料气缸12夹持端夹持住经打凸冲压后的冲件,再次通过丝杆电机114、y气缸112及传送电机13提供的送料动力,通过第二传感器送入转移部件,第二传感器记录冲压已送出信号,使得控制器能够及时的开启后续运作的各种部件(如转移部件、第二冲压机床3等)。
接收来自送料气缸12夹持端上的冲件,通常由转移气缸211完成,控制使转移气缸211三个方向上(也即三维空间)移动的第一转移电机21、第二转移电机22、推动气缸210以及使转移气缸211转动的转动电机28使转移气缸211夹持端顺利的接收来自送料气缸12夹持端上的冲件。
当然,也可以用送检气缸34接收来自送料气缸12夹持端上的冲件,这只要控制检测部件中控制送检气缸34移动的丝杆电机及纵向送检气缸33即可实现,然后,送检气缸34夹持端再将冲件送到转移气缸211的夹持端上。
经第二冲压机床3弯折冲压后的冲件先由转移气缸211取出,然后再由送检气缸34接收,通过送检部件中的丝杆电机及纵向送检气缸33,可将送检气缸34夹持端中的冲件送入固定在第二冲压机床3上的摄像机6下端(也即检测端)。
完成检测后,开启放料部件中的第一移动电机44以及第二移动电机43,使得冲件吸附机构中的电磁铁槽46移至摄像机6下端,打开电磁铁或者如果已对电磁铁槽46进行封闭处理,打开抽气泵411,即可将冲件吸附在电磁铁槽46的槽孔上。
然后,再次开启放料部件中的第一移动电机44以及第二移动电机43,将冲件吸附机构中的电磁铁槽46移至放料槽42中合适的隔槽上,最后关闭电磁铁或者抽气泵411,冲件即可由自身重力落入相应的隔槽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28)

1.一种冲压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冲压机床以及第二冲压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
将冲件送至第一冲压机床冲压并在冲压后送出的送料部件;
以及接收送料部件送出的冲件并将接收的冲件送入第二冲压机床的转移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部件包括送料气缸以及移动送料气缸的送料移动机构,所述送料气缸为设有夹持端的夹持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至少控制所述送料部件的控制系统,所述送料气缸及第一冲压机床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移动机构还包括横向移动送料气缸的x移动机构、纵向移动送料气缸的y移动机构以及垂直于横向及纵向方向移动送料气缸的z移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移动机构包括送料座、用于固定送料气缸的送料气缸座以及连接送料座与送料气缸座的y气缸,所述y气缸与控制系统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移动机构包括送料滑轨、送料滑座以及固定在送料滑座上的送料座,所述送料滑轨设有丝杆以及与丝杆连接的丝杆电机,所述送料滑座上设有供丝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送料座设有用于固定送料气缸的送料气缸座,所述丝杆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移动机构包括送料座、与送料座连接的z气缸以及用于固定送料气缸的送料气缸座,所述送料气缸座与z气缸活塞连接,所述z气缸与控制系统连接;或者
所述z移动机构包括送料座、与送料座连接的设有滑轨的滑轨座、滑块、设有连接块的传送带以及用于固定送料气缸的送料气缸座,所述传送带一端与设置在滑轨座上的传送电机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滑轨座上的滑轮连接,所述传送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滑块设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连接块与送料气缸座均与滑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部件还包括供送料气缸夹持端取料的取料座,所述取料座包括料槽以及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端位于料槽上方,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部件包括转移气缸以及移动转移气缸的转移移动机构,所述转移气缸为设有夹持端的夹持气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至少控制所述转移部件的控制系统,所述转移气缸及第二冲压机床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移动机构包括至少由固定座以及连接转移气缸的转移座组成的单向转移移动机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转移滑轨、第一转移电机以及与第一转移电机连接的第一丝杆,所述转移座设有与第一转移滑轨相匹配的第一转移滑槽以及供第一丝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转移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座包括转移座本体以及连接转移气缸的转移气缸座,所述供第一丝杆穿过的螺纹孔设置在转移座本体上,所述转移气缸座设有第二转移电机以及与第二转移电机连接的第二丝杆,所述转移座本体上固定有供第二丝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第二转移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部件还包括转动转移气缸的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座还包括设置在转移气缸座上的推动气缸,所述转移气缸座通过推动气缸的活塞与转移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气缸与控制系统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或12或13或14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位于送料部件及转移部件之间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包括检测器以及将经第二冲压机床冲压后的冲件送入检测器检测的送检机构,所述送检机构包括送检气缸以及移动送检气缸的送检移动部件,所述送检气缸为设有夹持端的夹持气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控制检测部件的控制系统,所述送检气缸与控制系统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检移动部件包括至少由送检滑轨以及送检滑座组成的横向送检移动机构,所述送料滑轨设有丝杆以及与丝杆连接的丝杆电机,所述送检滑座设有供丝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送检气缸与送检滑座连接,所述丝杆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检滑座包括送检滑座本体以及纵向送检气缸,所述纵向送检气缸活塞与送检气缸连接,所述纵向送检气缸与控制系统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或19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包括影像比对装置,所述影像比对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放料部件,所述放料部件包括吸附经检测器检测后冲件或经第二冲压机床冲压后冲件的冲件吸附机构以及移动冲件吸附机构的移动部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至少控制放料部件的控制系统。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部件包括至少由支撑冲件吸附机构的支撑座及第一移动轴座组成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轴座包括第一移动滑轨、第一移动电机、第一移动滑轮以及连接第一移动电机和第一移动滑轮的第一移动传送带,所述第一移动传送带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支撑座设有与第一移动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部件还包括至少由第二移动轴座组成的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轴包括第二移动滑轨、第二移动电机、第二移动滑轮以及连接第二移动电机和第二移动滑轮的第二移动传送带,所述第二移动传送带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移动轴座设有与第二移动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一移动轴座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或24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件吸附机构包括设有吸附面的电磁吸附端,所述电磁吸附端与控制系统连接;
或者所述冲件吸附机构包括抽气部件以及与抽气部件连接的吸附面,所述吸附面至少设有吸附孔,所述抽气部件与控制系统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机床为打凸冲压机床,第二冲压机床为弯折冲压机床。
2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至少由送料报警感应器及报警器组成的送料报警系统,所述送料报警感应器设置在送料气缸送料至第一冲压机床的必经之路上,所述送料报警感应器及报警器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或19所述的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至少由报警器组成的放料报警系统,所述报警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CN2011204142075U 2011-10-26 2011-10-26 一种冲压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43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142075U CN202343675U (zh) 2011-10-26 2011-10-26 一种冲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142075U CN202343675U (zh) 2011-10-26 2011-10-26 一种冲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43675U true CN202343675U (zh) 2012-07-25

Family

ID=46532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14207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43675U (zh) 2011-10-26 2011-10-26 一种冲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436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7445A (zh) * 2016-02-29 2016-05-04 长江大学 一种自动连续冲压全程自动化设备
CN111531005A (zh) * 2020-05-09 2020-08-14 常州市御马精密冲压件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压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7445A (zh) * 2016-02-29 2016-05-04 长江大学 一种自动连续冲压全程自动化设备
CN105537445B (zh) * 2016-02-29 2017-12-12 长江大学 一种自动连续冲压全程自动化设备
CN111531005A (zh) * 2020-05-09 2020-08-14 常州市御马精密冲压件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压机
CN111531005B (zh) * 2020-05-09 2022-04-12 御马精密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9641B (zh) 多功能翻转装置及翻转方法
CN103240597B (zh) 汽车制动轮缸皮碗装配线
CN104785656B (zh) 一种多工位物料传送系统
CN104876023A (zh) 保持架的钢珠检测安装装置
CN105515291B (zh) 定子铁芯自动叠压检测装箱流水线
CN110280997A (zh) 一种开口销自动压装装置
CN105914559A (zh) 天线端子自动压合机
CN106672608A (zh) 一种双工位移料自动化设备
CN105345585A (zh) 基于视觉的发动机缸体的机器人搬运夹具及搬运系统
CN107322264A (zh) 一种自动供料组装设备及其方法
CN202343675U (zh) 一种冲压装置
CN104551676B (zh) 一种合筒焊接一体机
CN104384117A (zh) 一种错料回收装置
CN205732651U (zh) 双料仓自动上料机
CN105149900A (zh) 一种用于方向盘助力转向系统中侦测齿轮的充磁组装装置
CN203900743U (zh) 一种电路板打孔机
CN105619155B (zh) 一种气动、电气配合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06218801U (zh) 一种双工位移料自动化设备
CN108680501A (zh) 一种电路板视觉检测装置
CN102152304A (zh) 一种适用于单表位工装板的电能表搬运机械手
CN202189022U (zh) 一种全自动三次光检机的光检装置
CN205201178U (zh) 基于视觉的发动机缸体的机器人搬运夹具及搬运系统
CN108627459A (zh) 一种电路板视觉检测系统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12924454A (zh) 全自动识别及检测流水线
CN202447825U (zh) 充油炉散热片圆周点焊机自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UZHOU FANGLIN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UZHOU FANGLIN TECHNOLOGY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51 Suzhou high tech Zone Xuguan District new Pavilion Road No. 9

Patentee after: Suzhou Fangl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151 Suzhou, Jiangsu high tech Zone, the new Ting Road, No. 9

Patentee before: Suzhou Fangli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