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48958U - 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48958U
CN202248958U CN2011204030864U CN201120403086U CN202248958U CN 202248958 U CN202248958 U CN 202248958U CN 2011204030864 U CN2011204030864 U CN 2011204030864U CN 201120403086 U CN201120403086 U CN 201120403086U CN 202248958 U CN202248958 U CN 202248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wall
concrete
brick
wall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030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赟
王国佐
钱云飞
邱全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ife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ER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ER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ER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030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48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48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4895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所述砖混结构建筑物包括钢筋砼板墙,所述板墙的至少一侧设有竖向钢筋网和沟槽,所述竖向钢筋网的下方通过角钢与板墙固定连接,所述竖向钢筋网和沟槽内均填充有混凝土;所述沟槽的外侧自地面结构标高依次设有水平钢筋网和道渣层,所述水平钢筋网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板墙与预制楼板的衔接处设有复数个角形支撑架,每一所述角形支撑架的两翼缘分别与所述板墙和预制楼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加固板墙时,采用角钢复合基础施工,不需要进行井点降水和基坑围护施工,处理难度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且施工周期短、可以节约井点降水和基坑围护所需的大量费用。

Description

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从2009年开始,国家决定用三年的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
中小学校舍的安全工程为重大的民生、民心工程,校舍的加固、重建以及避险迁移工作不容懈怠。
目前,上述地区的中小学校舍多为砖混结构,须预防的灾害主要有:墙体倒塌、预制楼板掉落、楼梯间拔出、窗间墙不足、构造柱缺失、非结构构件的连接等。为避免上述灾害的发生,现今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在现有校舍的板墙侧方新增向下延伸至原基础顶面的加固板墙。
由于大部分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基础埋深较深(可达3~4m),地下水位较高,如果新增加固板墙要施工到原基础顶面,必须进行井点降水和基坑围护,而许多校安工程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复杂,不具备井点降水条件和基坑围护空间,安全隐患非常大;且进行井点降水和基坑围护的费用较高、工期较长,不利于校安工程抗震加固计划的实施。
为解决上述技术、成本及时间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施工安全、成本低、施工工期短的抗震加固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通过本结构的使用,施工安全、成本低、施工工期短,且抗震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所述砖混结构建筑物包括钢筋砼板墙,所述板墙的至少一侧的墙根处设有沿所述板墙宽度方向的沟槽,所述沟槽的底部低于地面结构标高800~1100mm;
所述板墙的侧方还设有复数个角钢和下端伸入所述沟槽内的竖向钢筋网,所述角钢的竖向翼缘压紧且固定于所述板墙墙面上,所述角钢的水平翼缘距所述沟槽底部的距离为80~100mm,所述竖向钢筋网的竖向钢筋的下端与所述角钢的竖向翼缘固定连接;
所述竖向钢筋网和所述沟槽内均填充有混凝土;
所述沟槽顶部的与所述板墙相对的一侧设有水平钢筋网,所述水平钢筋网低于地面结构标高50~150mm,所述水平钢筋网内填充有混凝土;
所述水平钢筋网的下方、所述沟槽的与所述板墙相对的一侧设有道渣层。
上文中,所述水平钢筋网的远离所述板墙的一端距板墙的距离不小于3000mm;所述道渣层的厚度为300mm,所述竖向钢筋网与填充于其内的混凝土构成竖向钢筋砼层,所述竖向钢筋砼层的厚度为60~100mm;所述道渣层的上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为50~150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板墙的两侧均设有上述各结构,且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两侧的两角钢通过一贯穿所述板墙的螺栓构成固定连接,板墙上开设的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内填充乳胶水泥。
优选的,所述沟槽底部宽度为200mm。设于室内的所述沟槽的底部距室内地面结构标高的距离为1100mm,设于室外的所述沟槽的底部距室外地面结构标高的距离为800mm。所述竖向钢筋网和水平钢筋网为φ8200双向钢筋网。
为实现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效果,还可以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所述砖混结构建筑物包括钢筋砼板墙和预制楼板,所述板墙与预制楼板的衔接处设有复数个角形支撑架,每一所述角形支撑架的两翼缘分别与所述板墙和预制楼板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角形支撑架为角钢,所述角形支撑架设于两相邻预制楼板的接缝处;所述角形支撑架的竖向翼缘与所述板墙之间设有乳胶水泥;所述角形支撑架的水平翼缘与所述预制楼板之间设有乳胶水泥。
优选的,所述角形支撑架为角钢。
根据板墙在建筑物中的位置,板墙与预制楼板之间具有不同的相对位置,则抗震加固结构具有如下几种情况:
(1)所述钢筋砼板墙为外墙,所述板墙与预制楼板构成型结构,所述预制楼板的上、下两侧与所述板墙内墙面的衔接处均设有与所述预制楼板等量的角钢,所述板墙的外侧设有与所述预制楼板等量的钢板,所述钢板的上端通过贯穿所述板墙的螺栓与位于所述预制楼板上侧的角钢的竖向翼缘构成固定连接;所述钢板的下端通过贯穿所述板墙的螺栓与位于所述预制楼板下侧的角钢的竖向翼缘构成固定连接;所述钢板与所述板墙之间设有乳胶水泥。板墙上开设的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内填充乳胶水泥。
(2)所述钢筋砼板墙为楼道处侧墙,所述板墙的一侧设有预制楼板,其另一侧为现浇混凝土楼面,所述预制楼板下方、与所述板墙衔接处设有角钢,所述角钢的水平翼缘与所述预制楼板构成固定连接,所述角钢的竖向翼缘通过贯穿所述板墙的螺栓与所述板墙构成固定连接。板墙上开设的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内填充乳胶水泥。
(3)所述钢筋砼板墙为相邻两房间的共用墙,且房间不是顶层房间,所述板墙与位于板墙两侧的预制楼板构成
Figure BSA00000595752500032
型结构,所述板墙两侧的预制楼板的上、下两侧与所述板墙的衔接处均设有与所述预制楼板等量的角钢,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两侧的角钢的竖向翼缘通过贯穿所述板墙的螺栓构成固定连接,对应地设于所述预制楼板上、下两侧的角钢的水平翼缘通过贯穿所述预制楼板的螺栓构成固定连接。板墙和预制楼板上开设的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内填充乳胶水泥
(4)所述钢筋砼板墙为相邻两房间的共用墙,且房间为顶层房间(支撑梁与预制楼板衔接与之类似),所述板墙与位于板墙两侧的预制楼板构成
Figure BSA00000595752500033
型结构,所述板墙两侧的预制楼板的下侧与所述板墙的衔接处均设有与所述预制楼板等量的角钢,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两侧的角钢的竖向翼缘通过贯穿所述板墙的螺栓构成固定连接;板墙上开设的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内填充乳胶水泥;
所述预制楼板的上方设有钢板,所述钢板的数量为所述预制楼板数量的1/2,所述钢板的左端与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左侧的角钢的水平翼缘通过贯穿位于所述板墙左侧的预制楼板的螺栓构成固定连接,所述钢板的右端与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右侧的角钢的水平翼缘通过贯穿位于所述板墙右侧的预制楼板的螺栓构成固定连接。所述钢板与预制楼板顶面、板墙顶面之间均设有乳胶水泥。
为实现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效果,还可以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所述砖混结构建筑物包括钢筋砼板墙,所述板墙的侧方固连有板墙钢筋网,所述板墙钢筋网内填充有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板墙钢筋网与填充于其内的混凝土构成的钢筋混凝土层的厚度为60~7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板墙上设有门洞,所述板墙上设有门洞,所述板墙的两侧墙面上各设有与所述门洞的3条边框平行的3根钢筋,任一所述钢筋在板墙墙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均有一段落入所述门洞在该平面上的投影内,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两侧墙面同位置的两钢筋通过复数个第一U形箍筋构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形箍筋的两侧边与对应的所述门洞的边框垂直,且所述第一U形箍筋的两侧边分别位于所述板墙的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板墙上设有窗口,所述板墙的两侧墙面上各设有与所述窗口的4侧边框平行的4根钢筋,任一所述钢筋在板墙墙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均有一段落入所述窗口在该平面上的投影内,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两侧墙面同位置的两钢筋通过复数个第二U形箍筋构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形箍筋的两侧边与对应的所述窗口的边框垂直,且所述第二U形箍筋的两侧边分别位于所述板墙的两侧。
为实现最优的抗震加固效果,本实用新型将上述三种技术方案结合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所述:
(1)原墙面抹灰层凿除:
a)按要求对墙面进行弹线,间距500×500mm,使用手动切割机,割缝深度为抹灰层厚度的9/10,如墙面抹灰层较难铲除时可加密切割的距离,从上至下进行凿除;
b)凿除原墙面抹灰层,同时将灰缝剔除至深5~10mm,用钢丝刷刷净残灰,吹净表面粉灰,洒水湿润;
c)墙体存在裂缝时,应先对裂缝进行压力灌浆处理;(可选)
(2)板墙基础处理:
a)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进行弹线;
b)沿线使用切割机将原地面切割、凿除,然后开挖土方,开挖的深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开挖后对基槽进行夯实;
c)分别在角钢和钢筋砼板墙上钻孔,并利用螺栓将板墙两侧的角钢安装固定至板墙上;
d)按照设计要求铺设道渣层;
e)在道渣层上方铺设水平钢筋网;
(3)板墙钢筋网安装:
a)将每层的水平线(50线)弹在每道钢筋砼板墙的两侧,再根据设计的板墙钢筋网的钢筋间距弹出水平钢筋的位置线;
b)按设计间距结合墙面的实际尺寸弹出板墙钢筋网的竖向钢筋的位置线,使同一板墙两侧的板墙钢筋网的交叉点在同一个位置上;
c)将板墙钢筋网安装到位,除锈处理,然后将板墙钢筋网绑扎固定至板墙上;
d)按设计要求的间距以及S拉墙筋的孔径在钢筋砼板墙上钻孔,孔要尽量垂直于墙面,钻孔后对孔洞进行清理,冲洗;
e)按每平方米不少于3个保护层垫块的要求布设S拉墙筋,且S拉结筋每侧的弯钩锚固长度要大于75mm;
f)安装门窗处的钢筋,且每根钢筋超出门窗内框长度不小于500mm,然后使用U型箍筋进行对门窗边墙面的钢筋进行连接,U型箍筋超出墙面长度不小于500mm;
g)将板墙钢筋网的竖向钢筋与步骤(2)中的角钢的竖向翼缘焊接,并将焊缝清理干净;
(4)组合角钢结构施工:
a)按照设计要求明确各螺栓锚固位置、螺栓孔径及锚固深度,然后完成钻孔工作;
b)按照设计图纸加工角钢,并在角钢上钻出螺栓过孔;
c)冲洗钢筋砼板墙和预制楼板上角钢的安装位;
d)在角钢与楼板、墙体之间涂抹乳胶水泥,然后利用螺栓将角钢的竖向翼缘与板墙固定连接,将角钢的水平翼缘与预制楼板固定连接;
e)将角钢的竖向翼缘与步骤(3)中的板墙钢筋网的竖向钢筋焊接,并将焊缝清理干净;
(5)现场喷射砼;
a)完成混凝土的配比;
b)支设边框模架;
c)对受喷表面进行喷水湿润;
d)按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分片、分段地向步骤(1)中的水平钢筋网、沟槽、步骤(2)中的板墙钢筋网内喷射混凝土;
f)喷射砼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刮抹修平混凝土表面;
(6)养护
a)最后一层喷射砼终凝2h后,进行淋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b)抗震加固工程施工完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加固板墙时,采用角钢复合基础施工,不需要进行井点降水和基坑围护施工,处理难度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且施工周期短、可以节约井点降水和基坑围护所需的大量费用。
2.本实用新型在板墙与预制楼板的衔接处采用组合角钢结构,与传统的预制楼板加固采用板面整浇层相比,不会出现被动加固的情况,结构加固后荷载小,施工破坏面少,不需二次加固,节约加固费用。
3.本实用新型采用现场喷射砼施工,可避免产生蜂窝、孔洞、露筋等砼质量通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角钢复合基础施工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外墙与预制楼板处的组合角钢结构施工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楼梯处板墙与预制楼板处的组合角钢结构施工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中间各层房间共用的板墙与预制楼板处的组合角钢结构施工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顶层两相邻房间共用的板墙与预制楼板处的组合角钢结构施工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门洞处钢筋安装主视图;
图7是图6中沿线A-A的剖视图;
图8是图6中沿线B-B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一中窗口处钢筋安装主视图;
图10是实施例一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其中:1、钢筋砼板墙;2、沟槽;3、角钢;4、竖向钢筋网;5、水平钢筋网;6、道渣层;7、钢筋砼板墙;8、预制楼板;9、角形支撑架;10、钢筋砼板墙;11、门洞;12、钢筋;13、第一U形箍筋;14、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所述砖混结构建筑物包括钢筋砼板墙,所述板墙1的至少一侧的墙根处开设有沿所述板墙1宽度方向的沟槽2,所述沟槽2的底部低于地面结构标高800~1100mm。
所述板墙1的侧方还设有复数个角钢3和下端伸入所述沟槽2内的竖向钢筋网4,所述角钢3的竖向翼缘压紧且固定于所述板墙墙面上,所述角钢3的水平翼缘距所述沟槽底部的距离为80~100mm,所述竖向钢筋网4的竖向钢筋的下端与所述角钢3的竖向翼缘固定连接。
所述竖向钢筋网4和所述沟槽2内均填充有混凝土。
所述沟槽2的与所述板墙1相对的一侧设有水平钢筋网5,所述水平钢筋网5低于地面结构标高50~150mm,所述水平钢筋网5内填充有混凝土。
所述水平钢筋网5的下方、所述沟槽2的与所述板墙相对的一侧设有道渣层6。
上文中,所述水平钢筋网5的远离所述板墙1的一端距板墙1的距离不小于3000mm;所述道渣层6的厚度为300mm,所述竖向钢筋网4与填充于其内的混凝土构成竖向钢筋砼网,所述竖向钢筋砼网的厚度为60~100mm;所述道渣曾的上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为50~150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板墙的两侧均设有上述各结构,且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两侧的两角钢3通过一贯穿所述板墙的螺栓构成固定连接。板墙上开设的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内填充乳胶水泥
优选的,所述沟槽底部宽度为200mm。设于室内的所述沟槽的底部距室内结构标高(室内地面)的距离为1100mm,设于室外的所述沟槽的底部距室外结构标高(室外地面)的距离为800mm。所述竖向钢筋网和水平钢筋网为8200双向钢筋网。
如图2~图5所示,所述砖混结构建筑物的钢筋砼板墙7和预制楼板8的衔接处设有复数个角形支撑架9,每一所述角形支撑架9的两翼缘分别与所述板墙7和预制楼板8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角形支撑架9为角钢。所述角形支撑架9设于两相邻预制楼板的接缝处;所述角形支撑架9的竖向翼缘与所述板墙7之间设有乳胶水泥,用于将角钢与板墙粘结固定;所述角形支撑架9的水平翼缘与所述预制楼板8之间设有乳胶水泥,用于将角钢与预制楼板粘结固定。
根据板墙在建筑物中的位置,板墙与预制楼板之间具有不同的相对位置,则抗震加固结构具有如下几种情况:
(1)所述钢筋砼板墙为外墙,所述板墙与预制楼板构成
Figure BSA00000595752500081
型结构,所述预制楼板的上、下两侧与所述板墙内墙面的衔接处均设有与所述预制楼板等量的角钢,所述板墙的外侧设有与所述预制楼板等量的钢板,所述钢板的上端通过贯穿所述板墙的螺栓与位于所述预制楼板上侧的角钢的竖向翼缘构成固定连接;所述钢板的下端通过贯穿所述板墙的螺栓与位于所述预制楼板下侧的角钢的竖向翼缘构成固定连接;所述钢板与所述板墙之间设有乳胶水泥。板墙上开设的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内填充乳胶水泥
(2)所述钢筋砼板墙为楼道处侧墙,所述板墙的一侧设有预制楼板,其另一侧为现浇混凝土楼面,所述预制楼板下方、与所述板墙衔接处设有角钢,所述角钢的水平翼缘与所述预制楼板构成固定连接,所述角钢的竖向翼缘通过贯穿所述板墙的螺栓与所述板墙构成固定连接。板墙上开设的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内填充乳胶水泥。
(3)所述钢筋砼板墙为相邻两房间的共用墙,且房间不是顶层房间,所述板墙与位于板墙两侧的预制楼板构成
Figure BSA00000595752500091
型结构,所述板墙两侧的预制楼板的上、下两侧与所述板墙的衔接处均设有与所述预制楼板等量的角钢,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两侧的角钢的竖向翼缘通过贯穿所述板墙的螺栓构成固定连接,对应地设于所述预制楼板上、下两侧的角钢的水平翼缘通过贯穿所述预制楼板的螺栓构成固定连接。板墙和预制楼板上开设的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内填充乳胶水泥
(4)所述钢筋砼板墙为相邻两房间的共用墙,且房间为顶层房间(支撑梁与预制楼板衔接与之类似),所述板墙与位于板墙两侧的预制楼板构成
Figure BSA00000595752500092
型结构,所述板墙两侧的预制楼板的下侧与所述板墙的衔接处均设有与所述预制楼板等量的角钢,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两侧的角钢的竖向翼缘通过贯穿所述板墙的螺栓构成固定连接;板墙上开设的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内填充乳胶水泥;
所述预制楼板的上方设有钢板,所述钢板的数量为所述预制楼板数量的1/2,所述钢板的左端与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左侧的角钢的水平翼缘通过贯穿位于所述板墙左侧的预制楼板的螺栓构成固定连接,所述钢板的右端与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右侧的角钢的水平翼缘通过贯穿位于所述板墙右侧的预制楼板的螺栓构成固定连接。所述钢板与预制楼板顶面、板墙顶面之间均设有乳胶水泥。
如图6~图8所示,所述砖混结构建筑物的钢筋砼板墙10的侧方固连有板墙钢筋网,所述板墙钢筋网内填充有混凝土。
所述板墙钢筋网与填充于其内的混凝土构成的钢筋砼层的厚度为60~70mm。
所述板墙10上设有门洞11,所述板墙10的两侧墙面上各设有与所述门洞11的3条边框平行的3根φ12钢筋12,任一所述钢筋12在板墙墙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均有一段落入所述门洞在该平面上的投影内,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10两侧墙面同位置的两钢筋12通过复数个第一U形箍筋13构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形箍筋13的两侧边与对应的所述门洞11的边框垂直,且所述第一U形箍筋13的两侧边分别位于所述板墙10的两侧。
如图9所示,所述板墙10上设有窗口14,所述板墙10的两侧墙面上各设有与所述窗口14的4侧边框平行的4根φ12钢筋,任一所述钢筋在板墙墙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均有一段落入所述窗口在该平面上的投影内,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10两侧墙面同位置的两钢筋通过复数个第二U形箍筋构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形箍筋的两侧边与对应的所述窗口的边框垂直,且所述第二U形箍筋的两侧边分别位于所述板墙的两侧。
为实现最优的抗震加固效果,本实用新型将上述三种技术方案结合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10所示,具体施工步骤如下所述:
(1)原墙面抹灰层凿除:
a)按要求对墙面进行弹线,间距500×500mm,使用手动切割机,割缝深度为抹灰层厚度的9/10,如墙面抹灰层较难铲除时可加密切割的距离,从上至下进行凿除;
b)凿除原墙面抹灰层,同时将灰缝剔除至深5~10mm,用钢丝刷刷净残灰,吹净表面粉灰,洒水湿润;
c)墙体存在裂缝时,应先对裂缝进行压力灌浆处理;(可选)
(2)板墙基础处理:
a)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进行弹线;
b)沿线使用切割机将原地面切割、凿除,然后开挖土方,开挖的深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开挖后对基槽进行夯实;
c)分别在角钢和钢筋砼板墙上钻孔,并利用螺栓将板墙两侧的角钢安装固定至板墙上;
d)按照设计要求铺设道渣层;
e)在道渣层上方铺设水平钢筋网;
(3)板墙钢筋网安装:
a)将每层的水平线(50线)弹在每道钢筋砼板墙的两侧,再根据设计的板墙钢筋网的钢筋间距弹出水平钢筋的位置线;
b)按设计间距结合墙面的实际尺寸弹出板墙钢筋网的竖向钢筋的位置线,使同一板墙两侧的板墙钢筋网的交叉点在同一个位置上;
c)将板墙钢筋网安装到位,除锈处理,然后将板墙钢筋网绑扎固定至板墙上;
d)按设计要求的间距以及S拉墙筋的孔径在钢筋砼板墙上钻孔,孔要尽量垂直于墙面,钻孔后对孔洞进行清理,冲洗;
e)按每平方米不少于3个保护层垫块的要求布设S拉墙筋,且S拉结筋每侧的弯钩锚固长度要大于75mm;
f)安装门窗处的钢筋,且每根钢筋超出门窗内框长度不小于500mm,然后使用U型箍筋进行对门窗边墙面的钢筋进行连接,U型箍筋超出墙面长度不小于500mm;
g)将板墙钢筋网的竖向钢筋与步骤(2)中的角钢的竖向翼缘焊接,并将焊缝清理干净;
(4)组合角钢结构施工:
a)按照设计要求明确各螺栓锚固位置、螺栓孔径及锚固深度,然后完成钻孔工作;
b)按照设计图纸加工角钢,并在角钢上钻出螺栓过孔;
c)冲洗钢筋砼板墙和预制楼板上角钢的安装位;
d)在角钢与楼板、墙体之间涂抹乳胶水泥,然后利用螺栓将角钢的竖向翼缘与板墙固定连接,将角钢的水平翼缘与预制楼板固定连接;
e)将角钢的竖向翼缘与步骤(3)中的板墙钢筋网的竖向钢筋焊接,并将焊缝清理干净;
(5)现场喷射砼;
a)完成混凝土的配比;
b)支设边框模架;
c)对受喷表面进行喷水湿润;
d)按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分片、分段地向步骤(1)中的水平钢筋网、沟槽、步骤(2)中的板墙钢筋网内喷射混凝土;
f)喷射砼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刮抹修平混凝土表面;
(6)养护
a)最后一层喷射砼终凝2h后,进行淋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b)抗震加固工程施工完成。

Claims (8)

1.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所述砖混结构建筑物包括钢筋砼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墙(1)的至少一侧的墙根处设有沿所述板墙(1)宽度方向的沟槽(2),所述沟槽(2)的底部低于地面结构标高800~1100mm;
所述板墙(1)的侧方还设有复数个角钢(3)和下端伸入所述沟槽(2)内的竖向钢筋网(4),所述角钢(3)的竖向翼缘压紧且固定于所述板墙墙面上,所述角钢(3)的水平翼缘距所述沟槽底部的距离为80~100mm,所述竖向钢筋网(4)的竖向钢筋的下端与所述角钢(3)的竖向翼缘固定连接;
所述竖向钢筋网(4)和所述沟槽(2)内均填充有混凝土;
所述沟槽(2)的与所述板墙(1)相对的一侧设有水平钢筋网(5),所述水平钢筋网(5)低于地面结构标高50~150mm,所述水平钢筋网(5)内填充有混凝土;
所述水平钢筋网(5)的下方、所述沟槽(2)的与所述板墙相对的一侧设有道渣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钢筋网(5)的远离所述板墙的一端距板墙的距离不小于3000mm;所述道渣层(6)的厚度为300mm,所述竖向钢筋网(4)与填充于其内的混凝土构成竖向钢筋砼层,所述竖向钢筋砼层的厚度为60~100mm。
3.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所述砖混结构建筑物包括钢筋砼板墙(7)和预制楼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墙(7)与预制楼板(8)的衔接处设有复数个角形支撑架(9),每一所述角形支撑架(9)的两翼缘分别与所述板墙(7)和预制楼板(8)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形支撑架(9)为角钢,所述角形支撑架(9)设于两相邻预制楼板的接缝处;所述角形支撑架(9)的竖向翼缘与所述板墙(7)之间设有乳胶水泥;所述角形支撑架(9)的水平翼缘与所述预制楼板(8)之间设有乳胶水泥。
5.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所述砖混结构建筑物包括钢筋砼板墙(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墙(10)的侧方固连有板墙钢筋网,所述板墙钢筋网内填充有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墙钢筋网与填充于其内的混凝土构成的钢筋砼层的厚度为60~7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墙(10)上设有门洞(11),所述板墙(10)的两侧墙面上各设有与所述门洞(11)的3条边框平行的3根钢筋(12),任一所述钢筋(12)在板墙墙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均有一段落入所述门洞在该平面上的投影内,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10)两侧墙面同位置的两钢筋(12)通过复数个第一U形箍筋(13)构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形箍筋(13)的两侧边与对应的所述门洞(11)的边框垂直,且所述第一U形箍筋(13)的两侧边分别位于所述板墙(10)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墙(10)上设有窗口(14),所述板墙(10)的两侧墙面上各设有与所述窗口(14)的4侧边框平行的4根钢筋,任一所述钢筋在板墙墙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均有一段落入所述窗口在该平面上的投影内,对应地设于所述板墙(10)两侧墙面同位置的两钢筋通过复数个第二U形箍筋构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形箍筋的两侧边与对应的所述窗口的边框垂直,且所述第二U形箍筋的两侧边分别位于所述板墙的两侧。
CN2011204030864U 2011-10-21 2011-10-21 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48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030864U CN202248958U (zh) 2011-10-21 2011-10-21 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030864U CN202248958U (zh) 2011-10-21 2011-10-21 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48958U true CN202248958U (zh) 2012-05-30

Family

ID=46110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03086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48958U (zh) 2011-10-21 2011-10-21 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4895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7731A (zh) * 2012-08-25 2012-11-21 南京工业大学 单跨框架结构教室组合墙板式快速加固方法
CN106760851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河北华研卓筑加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
CN112726917A (zh) * 2020-12-29 2021-04-30 江苏德丰建设集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预制板与开间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854795A (zh) * 2019-11-28 2021-05-28 杭州固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在砖混结构承重墙预制板加固节点的施工方案
CN114517595A (zh) * 2022-03-10 2022-05-20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加固既有砌体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7731A (zh) * 2012-08-25 2012-11-21 南京工业大学 单跨框架结构教室组合墙板式快速加固方法
CN102787731B (zh) * 2012-08-25 2015-06-03 南京工业大学 单跨框架结构教室组合墙板式快速加固方法
CN106760851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河北华研卓筑加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
CN112854795A (zh) * 2019-11-28 2021-05-28 杭州固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在砖混结构承重墙预制板加固节点的施工方案
CN112726917A (zh) * 2020-12-29 2021-04-30 江苏德丰建设集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预制板与开间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517595A (zh) * 2022-03-10 2022-05-20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加固既有砌体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4517595B (zh) * 2022-03-10 2023-12-08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加固既有砌体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5499B (zh) 一种明挖地下建筑结构装配式施工方法
CN106639045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1769008B (zh) 利用预制构造柱圈梁建造抗震砌体房屋的方法
CN104763080A (zh) 新型装配整体式空心剪力墙结构体系
CN202248958U (zh) 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
CN109457568B (zh) 一种双边叠合梁预制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施工工艺
US20050155297A1 (en) Massive construction system using rock masonry
CN111379354A (zh) 一种轻质钢网墙体及其建造的建筑房体
CN105672479B (zh) 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及安装施工工艺
CN115030556B (zh) 一种清水砖外墙老建筑修缮加固方法
CN219386745U (zh) 短肢装配式轻钢组合钢丝网架砂浆-珍珠岩-聚苯围护墙
CN218346208U (zh) 基于钢筋混凝土桩的永久边坡支护结构
CN207376945U (zh) 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墙板及结构体系
CN112696087A (zh) 一种新型第四代建筑房屋结构体系
CN210117724U (zh) 一种车库基础结构
CN207109622U (zh) 一种钢制自由框拼装式铁路疏散救援站台
Bothara et al. Protection of educational buildings against earthquakes: a manual for designers and builders
CN220725391U (zh) 一种钢结构外墙与基础连接结构
CN214498580U (zh) 一种新型第四代建筑房屋结构体系
CN210262558U (zh) 轻质土道路侧墙结构
Mosoarca et al. Modern consolidation solutions for buildings with historical value, part II: masonry structures
CN210369020U (zh) 一种花瓶高墩围护盘扣支架的操作平台
JP7473695B1 (ja) 鉄骨構造建物外殻の構造
CN202850561U (zh) 一种组合式房屋
US1593180A (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UZHOU ZHONGG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Suzhou Er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320010020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ti-seismic reinforcing structure of brick-concrete structural building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318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UZHOU ZHONGG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Suzhou Er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320010020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60108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08, No. 380 Tong Jing North Road, Suzhou District,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ZHONGYIFE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131 Xiangcheng District, Jiangsu Province, Yang Cheng Road, No. 88, No.

Patentee before: Suzhou Er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