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0851A - 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60851A CN106760851A CN201611255088.7A CN201611255088A CN106760851A CN 106760851 A CN106760851 A CN 106760851A CN 201611255088 A CN201611255088 A CN 201611255088A CN 106760851 A CN106760851 A CN 1067608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isolation
- isolation layer
- seismic isolation
- concre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7—Preventive constructional measures against earthquake damage in existing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设隔震层部位定位放线;室内外土方开挖,对预设隔震层部位以下的墙体进行清理;对预设隔震层部位以下的墙体进行加固;对预设隔震层部位的墙体进行静力切割开洞,在墙体开洞处安装临时钢支撑;临时钢支撑间的墙体分段拆除;在经加固的墙体上绑扎下托梁钢筋、支设下托梁侧模、固定下预埋板,浇筑混凝土形成下托梁砼;在下托梁砼上安装橡胶隔震垫;在橡胶隔震垫上支设上托梁模板、绑扎上托梁钢筋、安装上预埋板,浇筑混凝土形成上托梁砼;待上下托梁砼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值后,切割除去临时钢支撑,隔震层施工完成。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方便快捷,工程量少,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加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汶川大地震的震害表明,砌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差,延性低,易发生脆性破坏,易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早期的多层砌体结构存在结构型式复杂,结构体系不合理、抗震能力和抗震措施差等问题,大多不符合现阶段抗震设防的要求,需对既有的砌体结构房屋进行抗震加固。传统的抗震加固方法主要包括:砖砌体的混凝土板墙加固法、新增圈梁构造柱加固方法、增设抗震墙加固法、增设支撑加固法、设置外部框架加固法等,这些方法在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的同时其层剪力和弯矩等也会增加,且当房屋需较高的加固目标时,很难有效地降低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和建筑结构内物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此外,上述方法一般成本高,工程量大,施工工期较长,而且施工影响的范围大,后期装修恢复工程量大。
隔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耐震形式,通过在隔震层设置隔震垫,阻止地震作用向上传递,地震产生的能量在向上部结构传递的过程中,大部分被柔性隔震层所吸收,仅有少部分传到上部结构,从而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提高结构的安全性。目前国内对既有建筑结构采用隔震技术的很少,尤其是能指导在既有砖混结构建筑上安全有效的实施隔震技术的方法很少,现有隔震技术大都是通过设置上下支墩和双托梁加销键的结构形成隔震层,在隔震构件施工完成后进行墙体破除,这种隔震结构不仅相对较为复杂,工程量大,而且施工方法较为不便,安全性也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施工方法工序较为复杂、工程量大,安全性差和整体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预设隔震层部位定位放线;
b、室内外土方开挖,对预设隔震层部位以下的墙体进行清理;
c、对预设隔震层部位以下的墙体进行加固;
d、对加固墙体以上部位进行静力切割开洞,在墙体开洞处安装临时钢支撑;
e、临时钢支撑间的墙体分段静力拆除;
f、在经加固的墙体上绑扎下托梁钢筋,支设下托梁侧模,固定下预埋板,浇筑混凝土,形成下托梁砼;
g、在下托梁砼上安装橡胶隔震垫;
h、在橡胶隔震垫上支设上托梁模板,绑扎上托梁钢筋,安装上预埋板,浇筑混凝土,形成上托梁砼;
i、待上托梁砼与下托梁砼的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值后,切割除去临时钢支撑,隔震层施工完成。
步骤c中,预设隔震层部位以下的墙体采用浇筑板墙来加固。
步骤d中,采用静力切割设备将预安装临时钢支撑部位的墙体开洞,洞口宽度为300mm~500mm,洞口高度与预设隔震层的高度相同,为500mm~1500mm,相邻洞口间距为1000mm~1200mm。
步骤d中,所述临时钢支撑由上钢座、下钢座和中部支撑型钢焊接而成,所述上钢座和下钢座与原砖混结构墙体宽度一致,且与洞口的两侧墙体距离50mm~100mm,上钢座和下钢座与洞口上、下墙体间接触平整紧密,其缝隙用钢楔填充密实。
步骤e中,墙体拆除时从跨中向两端分段逐步拆除,先用静力切割设备将墙体与原砖混结构的上、下连接处切断,再拆除墙体。
隔震层施工完成后,对墙体进行复原性的施工,所述隔震层与原砖混结构最终成为一体。
整个施工过程都要对建筑的沉降、倾斜、裂缝进行实时监控,以便有异常现场发生时可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本发明所提供的施工方法方便快捷,施工工期短,安全性高。施工完成后隔震层部位较原结构基本没变化,不影响空间尺寸;临时钢支撑制作、安装简便,成本低,安装后稳定性好,托换受力直接,保证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上下托梁砼的施工也很简便,钢筋工程施工如同新建结构,连接可靠、有效;上下托梁砼受力转换直接,有效保证上下传力,结构安全。同时此技术还减少了对上下托梁砼的后续处理,工序简单,整体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隔震层的具体施工步骤图。
图2是本发明中隔震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墙体洞口和临时钢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基础,2、加固墙体,3、下托梁砼,4、隔震垫,5、上托梁砼,6、一层地面,7、一层圈梁,8、上钢座,9、下钢座,10、支撑型钢,11、静力切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说明施工步骤:
(a)、预设隔震层部位定位放线:隔震施工要严格控制施工测量,隔震层一般设置在砖混结构地下部分,施工前,需编写详细的标高轴线控制方案并进行水准测量,保证隔震层的标高统一及轴线的准确,这样才能发挥隔震加固的效果。
(b)、室内外土方开挖,对预设隔震层部位以下的墙体进行清理。
(c)、对预设隔震层部位以下的墙体进行加固:预设隔震层部位以下的墙体采用浇筑板墙来加固,这样使得隔震层完成后保持了建筑的一体性,更加美观,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加固处理。
(d)、对加固墙体以上部位进行静力切割开洞,在墙体开洞处安装临时钢支撑:采用静力切割设备将预安装临时钢支撑部位的墙体开洞,洞口宽度为460mm,洞口高度与预设隔震层的高度相同,即上下托梁砼和隔震垫的总高度,也即为原砖混结构一层圈梁至加固墙体上端,距离为945mm;相邻洞口间距需严格根据结构计算定位放线,本实施例为1100mm。
由于砖混结构自身的荷载较大,而且隔震层待拆除的墙体又是主要的承重构件,因此需采用临时支撑结构传递载荷,所述临时钢支撑由上钢座、下钢座和中部支撑型钢焊接而成,施工时,可在现场加工临时钢支撑,上钢座与下钢座采用Q235B型号钢材,尺寸为-360*360*20,所述上钢座和下钢座与原砖混结构墙体宽度一致,且与洞口的两侧墙体距离50mm,以便于临时钢支撑结构的安装,上钢座和下钢座与洞口上下墙体间接触平整紧密,其缝隙用钢楔填充密实,以保证临时钢支撑的稳定性;中部支撑型钢可采用尺寸为ф60*6的钢管;该临时钢支撑起到墙体拆除后,新的上下托梁未形成前的传力作用,临时钢支撑安装于一层圈梁底部与加固墙体之间,加固墙体可有效承接临时钢支撑的冲切力,保证了支撑的安全性。
(e)、临时钢支撑间的墙体分段静力拆除:墙体拆除时从跨中向两端拆除,先用静力切割设备将墙体与原砖混结构上下连接处切断,再进行墙体的拆除,以减少对原结构的扰动;为了避免临时钢支撑瞬间受荷,还应控制拆墙速度,分批次逐步完成拆除工作。
(f)、在经加固的墙体上绑扎下托梁钢筋、安装下预埋板、支设下托梁侧模、校正并固定下预埋板,浇筑混凝土形成下托梁砼,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所用钢筋板材进行严格检验,每步施工要进行验收,保证施工质量。
(g)、在下托梁砼上安装橡胶隔震垫,安装隔震垫上部连接板。
(h)、在橡胶隔震垫上支设上托梁底模、绑扎上托梁钢筋、安装上预埋板、支设上托梁侧模,浇筑混凝土形成上托梁砼,施工时,保证每步验收合格。
(i)、待上下托梁砼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值后,切割除去临时钢支撑,隔震层施工完成。
上述隔震加固施工所采用的混凝土的和易性要好,便于浇筑,否则易造成蜂窝麻面,应采用自流密细石混凝土,水泥应采用早期强度发展较快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以便使混凝土能较早地达到设计强度,混凝土中可掺加适当膨胀剂并加强振捣。
既有砖混结构隔震加固施工最主要的难点在于支撑托换,所以在支撑托换体系的选择及施工上均要谨慎小心,整个施工过程都要对建筑的沉降、倾斜、裂缝进行严密的监控,监控遵循以下三点:第一设置沉降观测点,每天早晚两次观测;第二使用经纬仪对建筑物的倾斜进行观测;第三全天不间断对建筑物是否出现裂缝进行观测。
隔震层施工完成后,对墙体进行复原性施工,主要是进行最外层涂料的修复,隔震层与原砖混结构最终成为一个整体,砖混结构的上部荷载通过隔震垫传至原基础。为使隔震层与原砖混结构更好地形成一个整体,可采取一些构造措施对新旧构件的连接部位进行处理,如新旧混凝土面作凿毛处理,设置预埋件、拉结短钢筋及严格控制植筋施工等,以使隔震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Claims (6)
1.一种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预设隔震层部位定位放线;
b、室内外土方开挖,对预设隔震层部位以下的墙体进行清理;
c、对预设隔震层部位以下的墙体进行加固;
d、对加固墙体以上部位进行静力切割开洞,在墙体开洞处安装临时钢支撑;
e、临时钢支撑间的墙体分段静力拆除;
f、在经加固的墙体上绑扎下托梁钢筋,支设下托梁侧模,固定下预埋板,浇筑混凝土,形成下托梁砼;
g、在下托梁砼上安装橡胶隔震垫;
h、在橡胶隔震垫上支设上托梁模板,绑扎上托梁钢筋,安装上预埋板,浇筑混凝土,形成上托梁砼;
i、待上托梁砼与下托梁砼的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值后,切割除去临时钢支撑,隔震层施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c中,预设隔震层部位以下的墙体采用浇筑板墙来加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d中,采用静力切割设备将预安装临时钢支撑部位的墙体开洞,洞口宽度为300mm~500mm,洞口高度与预设隔震层的高度相同,为500mm~1500mm,相邻洞口间距为1000mm~1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d中,所述临时钢支撑由上钢座、下钢座和中部支撑型钢焊接而成,所述上钢座和下钢座与原砖混结构墙体宽度一致,且与洞口的两侧墙体距离50mm~100mm,上钢座和下钢座与洞口上、下墙体间接触平整紧密,其缝隙用钢楔填充密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e中,墙体拆除时从跨中向两端分段逐步拆除,先用静力切割设备将墙体与原砖混结构的上、下连接处切断,再拆除墙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隔震层施工完成后,对墙体进行复原性的施工,所述隔震层与原砖混结构最终成为一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55088.7A CN106760851A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55088.7A CN106760851A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60851A true CN106760851A (zh) | 2017-05-31 |
Family
ID=58954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55088.7A Pending CN106760851A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760851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65996A (zh) * | 2017-12-28 | 2018-07-10 | 浙江核力建筑特种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砌体结构破墙开洞预顶恢复施工工法 |
CN108412225A (zh) * | 2018-05-17 | 2018-08-17 | 南京赛力克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已有建筑的地下加层施工方法 |
CN109930854A (zh) * | 2019-03-12 | 2019-06-25 | 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既有框架结构采用隔震托换的韧性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WO2020103624A1 (zh) * | 2018-11-19 | 2020-05-28 | 沙洲职业工学院 | 一种民宅快速翻建的环保施工方法 |
CN111980439A (zh) * | 2020-07-21 | 2020-11-24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墙体的承托置换装置及墙体承托置换的施工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462037A (en) * | 2007-05-31 | 2010-01-27 | Univ Napier | Acoustic isolator for building connections |
CN201649679U (zh) * | 2010-01-25 | 2010-11-24 |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 | 一种砌体结构中墙体的钢圈梁加固结构 |
CN202248958U (zh) * | 2011-10-21 | 2012-05-30 | 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 |
CN105715068A (zh) * | 2016-03-11 | 2016-06-29 | 江苏鼎达建筑新技术有限公司 | 既有砖混结构隔震支座托换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2016
- 2016-12-30 CN CN201611255088.7A patent/CN10676085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462037A (en) * | 2007-05-31 | 2010-01-27 | Univ Napier | Acoustic isolator for building connections |
CN201649679U (zh) * | 2010-01-25 | 2010-11-24 |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 | 一种砌体结构中墙体的钢圈梁加固结构 |
CN202248958U (zh) * | 2011-10-21 | 2012-05-30 | 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结构 |
CN105715068A (zh) * | 2016-03-11 | 2016-06-29 | 江苏鼎达建筑新技术有限公司 | 既有砖混结构隔震支座托换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65996A (zh) * | 2017-12-28 | 2018-07-10 | 浙江核力建筑特种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砌体结构破墙开洞预顶恢复施工工法 |
CN108265996B (zh) * | 2017-12-28 | 2020-08-04 | 浙江核力建筑特种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砌体结构破墙开洞预顶恢复施工工法 |
CN108412225A (zh) * | 2018-05-17 | 2018-08-17 | 南京赛力克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已有建筑的地下加层施工方法 |
WO2020103624A1 (zh) * | 2018-11-19 | 2020-05-28 | 沙洲职业工学院 | 一种民宅快速翻建的环保施工方法 |
CN109930854A (zh) * | 2019-03-12 | 2019-06-25 | 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既有框架结构采用隔震托换的韧性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11980439A (zh) * | 2020-07-21 | 2020-11-24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墙体的承托置换装置及墙体承托置换的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23085B (zh) | 一种深基坑分坑施工肋墙换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760851A (zh) | 既有砖混结构新增隔震层的施工方法 | |
CN103556749A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填充墙悬挂式柔性连接 | |
CN103953114B (zh) | 钢框架-配筋砌体剪力墙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4983662U (zh) | 一种对拉螺杆与钢管排架组合单侧支模装置 | |
JP6166560B2 (ja) | 免震建物の増築構造 | |
CN104295003A (zh) | 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 | |
KR20190022132A (ko) | 각형강관과 합성된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기둥을 활용한 pc 탑다운공법 | |
CN104975614B (zh) | 型钢组合式单侧支模加固施工工法 | |
CN110130670A (zh) | 钢筋混凝土上下牛腿式临时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673377B (zh) | 历史建筑外墙保留、内部掏空重制施工方法 | |
KR101187170B1 (ko) | 마이크로파일로 전달하는 경사기둥과 기초부 연장 기둥을 라멘골조로 이용한 수직하향증축 시공방법 | |
JPH1060817A (ja) | 添設構造体の構築方法 | |
JP2018131812A (ja) | 建物の補強方法および耐震補強部材 | |
CN104895221B (zh) | 装配式型钢约束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 |
JP2001349065A (ja) | 既存建物の地下免震化工法 | |
JP2005105531A (ja) | 建物の基礎構造とその構築方法 | |
KR102190480B1 (ko) | 건축기초시스템에 있어 임플란트식 파일압입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임플란트식 파일링공법 | |
CN108775086A (zh) | 附加闭合连接钢筋的装配整体式梁柱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 |
KR20110052360A (ko) | 띠장을 설치하지 않고 슬래브의 강막작용을 이용하여 지하외벽의 연속시공이 가능하도록 한 지하구조물 하향 시공방법 | |
KR100912574B1 (ko) | 조립식 버팀보를 이용한 흙막이 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터파기 방법 | |
JP2014001550A (ja) | 連結用スラブ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 |
KR101415867B1 (ko) | 건축물의 지하구조물 역공사 pc공법 | |
JP4228308B2 (ja) | 既存床の補強工法および既存建物の免震化工法 | |
JP3641227B2 (ja) | 地下構造躯体の施工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