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95623U - 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95623U
CN202195623U CN2011203022413U CN201120302241U CN202195623U CN 202195623 U CN202195623 U CN 202195623U CN 2011203022413 U CN2011203022413 U CN 2011203022413U CN 201120302241 U CN201120302241 U CN 201120302241U CN 202195623 U CN202195623 U CN 202195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temperature
water tank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022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越增
汪志强
邓军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IC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IC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IC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IC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022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95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95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956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所述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应用于相对封闭的高温高湿工作环境,包括热回收机组和热利用设备,所述热回收机组包括设置在工作环境中的蒸发器,与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相连的冷凝器,以及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通过管道相连的压缩机;所述热利用设备包括与所述冷凝器通过循环管道相连的水箱,以及连接在所述水箱的出水管路中的水输送设备;其中,所述水箱上还设置有可连接自来水管路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该系统可以有效收集在酒店洗衣房、印染厂等工作环境中排放的废湿热空气,并回收其中的全热来对自来水进行加热,进而提供热水给洗涤流程中使用,起到节能降耗和对工作场所空气降温除湿的作用。

Description

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全热回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酒店洗衣房、印染厂等环境的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酒店洗衣房、印染厂等处,因为工作的需要,经常需要用大量的热蒸汽来进行衣物、纺织物等的烘干,而且为了便于保证纺织物卫生,常常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其通风、散热的条件都不理想。热蒸汽烘干衣物、纺织物的过程,使得上述工作环境容易产生不利于工作人员的高温、高湿状况,需用空调机组制冷来进行降温、除湿。此外,在这些工作环境中,还需要大量使用热水来洗涤衣物、纺织物等,又会单独造成相当大的能量消耗。
因此,希望出现一种既可以对废湿热气体进行回收,消除工作环境的高温、高湿,又可以利用废热的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可以有效收集在酒店洗衣房、印染厂等工作环境中排放的废湿热空气中的热能,并将其全回收来对自来水进行加热,进而提供给洗涤流程中使用,起到节能降耗并对工作场所空气降温、除湿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应用于相对封闭的高温高湿工作环境,包括热回收机组和热利用设备,所述热回收机组包括设置在工作环境中的蒸发器,与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相连的冷凝器,以及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通过管道相连的压缩机;所述热利用设备包括与所述冷凝器通过循环管道相连的水箱,以及连接在所述水箱的出水管路中的水输送设备;其中,所述水箱上还设置有可连接自来水管路的进水管和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热回收机组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蒸发器附近的循环风机,以及与该循环风机的出风口相连的送风管道。该蒸发器用于使环境中的废湿热空气和该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因此,需要根据场地的实际条件来确定其安装位置。所述循环风机是为了使经过和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被输送到送风管道中,因此,该循环风机的安装需要根据场地上的安装条件、气流走向、风机的规格以及送风管道的位置等实际条件来确定一个在所述蒸发器附近的合适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热利用设备还包括作为热使用设备的洗衣机,洗衣机本身具有水加热并保持水温功能,该热使用设备连接在所述水输送设备的下游。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循环管道中设置有冷却热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水输送设备包括连接在所述水箱的出水管路中的恒压水泵,检测所述水箱的出水管路中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水箱的出水管路中水温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所述恒压水泵动作的变频器。
进一步地,所述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检测工作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多个温湿度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多个温湿度传感器通讯连接的控制单元;并且,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讯连接,与所述冷却热水泵和所述变频器均电连接,根据所述多个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冷却热水泵的动作,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变频器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是具有触摸屏的人机交互式PLC控制器、单片机控制器或其它电脑控制系统中的一种。
一种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开机,系统各状态寄存器初始化;
2)采样水箱水位、水箱温度,以及工作环境空调的温度和湿度,系统各设备状态寄存器置位;
3)判断水箱的水位是否达到设定的最低水位,若低于最低水位则起动补水操作将水位补充至设定水位;
4)环境温度、湿度达到请求降温、除湿所设定值时顺序启动冷却热水泵、循环风机、压缩机;
5)分别判断水箱温度与供水设定温度的关系,包括:
5.1)判断水箱温度与供水设定水温的关系,若小于设定的水温,则根据热使用设备是否发出用水请求和热回收机组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同时还检测热使用设备是否有强制用水请求,若热回收机组处于工作状态,同时无强制用水请求,则等待水温至设定温度再行供水,若有强制供水请求则立即供水;若热回收机组不处于工作状态,则立即或经延迟时间后供水;
5.2)若水箱的水温在设定范围内出现用水请求,则立即供水;
5.3)若水箱的水温高于设定温度,并且无强制用水请求,则延迟供水,同时自来水管进水将水箱水温降至设定温度后供水,如在进水降温过程中水位达到水位上限而温度未降到设定温度时,则立即供水;如果存在强制供水请求则不管处于什么温度都立即供水;
6)判断水箱出水管的水压,若小于设定的压力则变频器升频控制恒压水泵将压力提升至设定值,若大于设定的供水压力则变频器降频控制恒压水泵将压力降至设定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蒸发器可以使工作场地中的废湿热空气和蒸发器内的制冷剂进行有效地热交换,从而使高温、高湿空气在降温和除湿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全热被制冷剂所吸收,达到给工作场地降温、除湿的同时还可以回收热量的效果。
2、制冷剂经过压缩机的压缩后进入冷凝器中,释放其从蒸发器处吸收的热量;而冷凝器与水箱通过循环管道相连,可以方便地利用制冷剂释放的热量对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废热利用的效果。
3、循环风机和送风管道可以将经过降温除湿处理后的空气送入到工作场所内部的指定位置,有效地实现对工作环境降温除湿的效果。
4、冷却热水泵可以使水箱中的水充分地供应到冷凝器处,从而在有效实现对水的加热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冷凝器中的热量不能及时被传递出去而造成过热。
5、恒压水泵在变频器的控制下可以实现对水箱出水管道中水压的控制,根据使用的要求预先设定标准水压,当水箱出水压力低于该设定水压时,变频器可以升频以控制恒压水泵提高出水压力至设定水压;当水箱出水压力高于该设定水压时,变频器降频以控制恒压水泵降低出水压力至设定水压,从而保证水箱向热使用设备供应的热水压力恒定。
6、采用PLC、单片机或者电脑作为控制单元,可以实现对多个传感器数据的及时采样和判断处理,其采样频率高、控制精确,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转平稳,同时还可以通过预先编制的程序来方便地对水温、水压等数值进行设定和调整,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对不同工作环境和要求的适应性,确保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
7、设置在水箱上的排污口平时关闭,需要清污时打开,可以便于水箱的清洗和检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流程框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蒸汽烘干机,2-洗衣机,3-热回收机组,31-蒸发器,32-冷凝器,33-压缩机,34-循环风机,4-水箱,41-冷却热水泵,42-水输送设备,421-恒压水泵,422-压力传感器,423-温度传感器,43-进水管,44-出水管,45-排污口,5-送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一种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应用于相对封闭的高温高湿工作环境,如图1所示,包括热回收机组3和热利用设备。所述热回收机组3包括设置在工作环境中的蒸发器31,与所述蒸发器31通过管道相连的冷凝器32,以及与所述蒸发器31和冷凝器32通过管道相连的压缩机33。在蒸发器31、冷凝器32和压缩机33中使用制冷剂,例如常见的氟利昂、氨、丙烷、乙烯等物质,作为冷媒。所述热回收机组3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蒸发器31附近的循环风机34,以及与该循环风机34的出风口相连的给工作环境降温除湿的空调送风管道5,该送风管道5上设置有多个向工作环境内送风的出风口,图1中示意性地画出了三个。蒸发器31用于使环境中的废湿热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因此,需要根据场地的实际条件来确定其安装位置,选择既有利于热交换,又不会影响其他设备的安置和操作的位置。所述循环风机34是为了使和蒸发器31换热后的空气被输送到送风管道5中,因此,该循环风机34的安装需要根据场地上的安装条件、气流走向、风机的规格以及送风管道5的位置等实际条件来确定一个在所述蒸发器31附近的合适位置,以便获得良好的排风效果。
热回收机组3的工作原理如下:压缩机33将低压蒸汽状态下的制冷剂压缩为高压蒸汽,高压蒸汽排至冷凝器32中,冷凝器32的外部散热表面与水箱4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即冷凝器32中的高压蒸汽放热后凝结成高压液体,同时水箱4中的自来水吸热形成供热利用设备使用的热水);冷凝器32中的高压液体进一步进入蒸发器31,此时蒸发器31与来自工作环境中的废湿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即进入蒸发器31中的前述高压液体在蒸发器31内的低压状态下蒸发吸热,同时流经蒸发器31表面的废湿热空气被降温、除湿后再经循环风机34的作用进入送风管道5,最后回流至工作环境)。整个系统将废湿热空气在蒸发器31的表面降温、凝结成水、再将整个降温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供热利用系统的水加热使用,有效地实现了能量的回收利用,同时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均有明显下降。通过合理选择各个设备的规格,并在现场调试的基础上优化控制方法和参数设置,可以使上述工作环境中的空气温度控制在26~28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5%~65%。
所述热利用设备包括与所述冷凝器32通过循环管道相连的水箱4,以及连接在所述水箱4的出水管路中的水输送设备42;其中,所述水箱的容积满足每班全热吸收并且无用水请求的状态,水箱4上还设置有可连接自来水管路的进水管43、出水管44以及排污口45。本例中的外部用水设备为洗衣机2,洗衣机2本身具有水加热并保持水温功能,连接在所述水输送设备42的下游。所述循环管道包括一根从冷凝器32向水箱4输水的管道和一根从水箱4向冷凝器32输水的管道,在从水箱4向冷凝器32输水的管道中设置有冷却热水泵41。当该冷却热水泵41工作时,可以保证水箱4向冷凝器32的供水量。所述水输送设备42包括连接在所述水箱4的出水管路中的恒压水泵421,检测所述水箱4的出水管路中压力的压力传感器422,检测所述水箱4的出水管路中水温的温度传感器423,以及控制所述恒压水泵421动作的变频器(未图示)。该变频器可以控制所述恒压水泵421的输出压力,变频器根据压力传感器422的数值变化情况调整频率使得出水管路中恒压水泵421的下游水压保持恒定,该恒压水泵421的下游管道与所述洗衣机2连接。压力传感器422的数值与最佳水箱水位、变频器设定的最佳频率相对应,当洗衣机2向水箱4请求供水时,水箱4的水位变化时压力传感器422同时检测相应的变化。变频器根据压力传感器422的数值变化控制频率的输出,当水压低于设定值时变频器升频,当出水管路中的水压高于恒压水泵421的设定工作压力时变频器降频,以控制恒压水泵421输出的水压恒定。
所述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检测工作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未图示),以及与所述多个温湿度传感器通讯连接的控制单元(未图示);并且,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压力传感器422和所述温度传感器423通讯连接,与所述冷却热水泵41和所述变频器均电连接,根据所述多个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423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冷却热水泵41的动作,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423和所述压力传感器422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变频器的动作。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是具有触摸屏的人机交互式PLC控制器、单片机控制器或其它电脑控制系统中的一种。
图2中用流程框图的形式给出了本例中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的优化操作方法,即一种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工作环境的除湿降温和向洗衣机2供应恒压热水的目的,包括如下步骤:
1)开机,系统各状态寄存器初始化;
2)采样水箱水位、水箱温度,以及工作环境空调的温度和湿度,系统各设备状态寄存器置位;
3)判断水箱的水位是否达到设定的最低水位,若低于最低水位则起动补水操作将水位补充至设定水位;
4)环境温度、湿度达到请求降温、除湿所设定值时顺序启动冷却热水泵、循环风机、压缩机,并且冷却热水泵、循环风机状态寄存器置位开机状态;
5)分别判断水箱温度与供水设定温度的关系,包括:
5.1)判断水箱温度与供水设定水温的关系,若小于设定的水温,则根据热使用设备是否发出用水请求和热回收机组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同时还检测热使用设备是否有强制用水请求,若热回收机组处于工作状态,同时无强制用水请求,则等待水温至设定温度再行供水,若有强制供水请求则立即供水;若热回收机组不处于工作状态,则立即或经延迟时间(图中未示出)后供水;
5.2)若水箱的水温在设定范围内出现用水请求,则立即供水;
5.3)若水箱的水温高于设定的输出温度,并且无强制用水请求,则延迟供水,同时自来水管进水将水箱水温降至设定温度后供水,如在进水降温过程中水位达到水位上限而温度未降到设定温度时,则立即供水;如果存在强制供水请求则不管处于什么温度都立即供水;
6)判断水箱出水管的水压,若小于设定的压力则变频器升频控制恒压水泵将压力提升至设定值,若大于设定的供水压力则变频器降频控制恒压水泵将压力降至设定值。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2)中的采样水箱水位,是指水位传感器自动测量。在步骤3)中的操作是通过自动控制的电阀门来实现的。在步骤4)中,如果需要单独进行除湿,则可以在启动压缩机33后对压缩机33进行间歇性启停控制,以使蒸发器31表面的热交换间歇性地进行,这样可以使空气中的一部分蒸汽凝结为液态水,降低空气湿度,同时还可以避免温度降低幅度过大。压缩机33间歇性启动的时间间隔越长,则温度降低越不明显,但是除湿效果也相应地变差;时间间隔越短,则降温效果和除湿效果都会提高。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现场的空气湿度和对除湿的要求来调试压缩机33的启停间隔,以得到一个合适的除湿效果。如果是需要降温或降温和除湿同时进行,则直接使压缩机33一直保持运转既可,直至达到合适的温度为止。在步骤5.1)中,所述延迟时间要根据水箱4中的水被加热的速度来确定,加热速度越快,则延时时间越短,反之延时时间越长。由于环境中的废湿热空气的温湿度、蒸发器31和冷凝器32的热交换效率、压缩机33的性能、水箱4中的水位和水量、自来水的水温、出水管44的管径等参数均对水箱4中的水的加热速度有影响,因此,该延时时间需要在场地上调试后才能确定最佳数值。
需要理解的是,在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对温度、湿度和压力的判断步骤在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是随时都在进行的,而不是一次判断之后就停止。这样持续性的判断,其好处是可以及时检测到系统运行中的各个参数变化,并使控制单元及时作出响应,从而使水箱4输出的水能够保持水温、水压近似恒定。采用PLC控制器、单片机控制器或电脑控制系统中的任一种作为控制单元都可以通过编制程序来满足这种随时进行参数判断的技术要求。
经测算,本实施例的系统和方法结合使用有如下效果:上述热回收机组3工作所需的动力能耗约为蒸发器31所吸收的热能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优化工作点约在蒸发器吸收热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所述的废湿热空气源为蒸汽烘干机1,其排放的废湿热气体的温度范围在70~90摄氏度,热回收机组3的热可回收范围涵盖此温度范围,优化工作点对应于80摄氏度的湿热空气。洗衣机2所使用的热水范围大约在30~60摄氏度,最佳温度在55摄氏度,加热前的自来水温度一般低于室温,常见的为10~25摄氏度,经过冷凝器32加热后的最高温度则会升高到60摄氏度以上。根据实际的热水用量,通过选择控制系统的设定温度和压缩机33的规格等参数就可以方便地使供水水温保持在最佳的55摄氏度。有关的能量交换的参考数据如下:每千克饱和蒸汽的比汽化焓:2675.71kJ/kg;水的比热容:4.186kJ/(kg.℃);1000千克饱和的蒸汽相变为100摄氏度的液态水后再降温至80摄氏度所释放的能量为766.48kW。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优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应用于相对封闭的高温高湿工作环境,包括热回收机组和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机组包括设置在工作环境中的蒸发器,与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相连的冷凝器,以及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通过管道相连的压缩机;
所述热利用设备包括与所述冷凝器通过循环管道相连的水箱,以及连接在所述水箱的出水管路中的水输送设备;其中,
所述水箱上还设置有可连接自来水管路的进水管和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机组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蒸发器附近的循环风机,以及与该循环风机的出风口相连的送风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利用设备还包括作为热使用设备的洗衣机,洗衣机本身具有水加热并保持水温功能,该热使用设备连接在所述水输送设备的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循环管道中设置有冷却热水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输送设备包括连接在所述水箱的出水管路中的恒压水泵,检测所述水箱的出水管路中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水箱的出水管路中水温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所述恒压水泵动作的变频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工作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多个温湿度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多个温湿度传感器通讯连接的控制单元;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讯连接,与所述冷却热水泵和所述变频器均电连接,根据所述多个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冷却热水泵的动作,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变频器的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是具有触摸屏的人机交互式PLC控制器、单片机控制器或其它电脑控制系统中的一种。
CN2011203022413U 2011-08-18 2011-08-18 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195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022413U CN202195623U (zh) 2011-08-18 2011-08-18 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022413U CN202195623U (zh) 2011-08-18 2011-08-18 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95623U true CN202195623U (zh) 2012-04-18

Family

ID=45950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02241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195623U (zh) 2011-08-18 2011-08-18 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956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4606A (zh) * 2011-08-18 2012-03-21 宁波惠康实业有限公司 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2944647A (zh) * 2012-11-02 2013-02-27 熊周喻 一种用于发酵室环境空气品质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4606A (zh) * 2011-08-18 2012-03-21 宁波惠康实业有限公司 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WO2013023459A1 (zh) * 2011-08-18 2013-02-21 宁波惠康实业有限公司 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2384606B (zh) * 2011-08-18 2014-08-13 宁波惠康实业有限公司 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2944647A (zh) * 2012-11-02 2013-02-27 熊周喻 一种用于发酵室环境空气品质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2944647B (zh) * 2012-11-02 2015-05-06 熊周喻 一种用于发酵室环境空气品质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4606B (zh) 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2679547B (zh) 空气能干衣热水器
CN105021013B (zh) 一种带显热回收和多效除湿功能的热泵干燥系统
CN102778012B (zh) 能量综合利用系统
CN102002843B (zh) 一种热泵式干衣机
CN202675604U (zh) 一种空气能干衣热水器
CN201864982U (zh) 一种热泵式干衣机
CN207317335U (zh) 家用空调冷凝器的压力控制装置
CN101775736B (zh) 节水型洗衣机实现衣干即停的烘干控制方法
CN203785130U (zh) 一种循环水湿膜加湿系统
CN102517861A (zh) 干衣温度检测控制方法及干衣机
CN104047154A (zh) 热泵干衣机干衣判断方法及控制方法和干衣机
CN104805661A (zh) 智能空气能除湿干衣装置
CN202195623U (zh) 废湿热空气全热回收系统
CN106521905A (zh) 一种热泵式干衣柜
CN215893308U (zh) 一种定型机的余热回收系统
CN203550480U (zh) 一种热泵烘干机的控制装置
CN205718267U (zh) 一种充分利用湿热量的热泵干燥设备
CN204629876U (zh) 内置循环水盘管的水环热泵系统
CN207035561U (zh) 一种热量回用系统
KR101294677B1 (ko) 세탁기 건조시스템
CN207582113U (zh) 定型机余热回收装置
CN205979971U (zh) 应用于高大厂房工业余热回收中的射流送风系统
CN115870185B (zh) 一种用于无纺布浸胶后烘干设备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18296835U (zh) 一种定型机的余热利用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Yuezeng

Inventor after: Wang Liming

Inventor after: Wang Zhiqiang

Inventor after: Deng Junqi

Inventor before: Chen Yuez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Zhiqiang

Inventor before: Deng Junq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CHEN YUEZENG WANG ZHIQIANG DENG JUNQI TO: CHEN YUEZENG WANG LIMING WANG ZHIQIANG DENG JUNQI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813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