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80740U - 电动车的驱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的驱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80740U
CN202180740U CN2011202757802U CN201120275780U CN202180740U CN 202180740 U CN202180740 U CN 202180740U CN 2011202757802 U CN2011202757802 U CN 2011202757802U CN 201120275780 U CN201120275780 U CN 201120275780U CN 202180740 U CN202180740 U CN 202180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drive
wheel hub
motor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757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国信
苏大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2757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80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80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8074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通过一离合器切换单元使外转子马达的外转子驱动转轴套,由转轴套带动直驱主动离合器驱动轮毂转动,或由转轴套驱动行星齿轮组及减速离合器而驱动轮毂,使轮毂得到减速的转动,在马达驱动之初是先使设于轮毂内的直驱主动离合器不受弹簧压迫而呈空转状态,同时马达的转动输出经行星齿轮组减速后,通过轮毂外的减速离合器与轮毂压合,而使轮毂得到一减速的驱动状态,当轮毂(车速)达到一定值时,将由控制电路依车速的数据启动一马达使离合器切换单元将减速离合器脱离,使行星齿轮组空转,同时压合设于轮毂内的直驱主动离合器使其受压迫产生驱动状态,进而使轮毂受马达外转子直接驱动,而得到所需的较高速度。

Description

电动车的驱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一种电动车的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机车传动结构如图15所示,其主要包括一马达9与一传动机构91。其传动机构91包括有一驱动盘组911、一传动盘组912、一传动带913及一输出轴914。马达9带动驱动盘组911并由传动带913带动另一传动盘组912,再由输出轴914带动一减速机构915,而带动轮毂916转动。
该传动盘组912包括一主传动盘9121及一滑动传动盘9122,其中并包括一离合器92,由离合器92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以控制该滑动传动盘9122位移,以改变传动带913的传动半径,而达传动及减速的目的。
但现有的设计,其通过马达9带动驱动盘组911,并由传动带913驱动传动盘组912,再经减速机构915传输至轮毂916,现有的设计以传动带913与驱动盘组911与传动盘组912间以摩擦方式作为传动动力的目的,其耗费相当大的动力效能,再者,无论其驱动盘组911与传动盘组912间如何产生无段变速,最后又因该减速机构915的减速而使车速降低,无法达到马达9转速的最佳效率,且相当耗费电力,而使行车距离缩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通过车速感知器感应车行速度,以作为两组由推力销相互连动的离合器相互切换的依据,而于马达驱动之初是先使直接驱动轮毂的直驱主动离合器不受弹簧压迫而呈空转状态,并使另一减速离合器受压迫而将该行星齿轮组减速后具有较高扭力的低转速传达至轮毂,使车辆起步之初得到较高扭力的驱动状态,使马达得到省力及节省电能的功效,当轮毂(车速)达到一定值时,将由控制电路依车速的数据启动一马达,使离合器切换单元将设于轮毂内的直驱主动离合器受压迫产生驱动状态,而使轮毂受马达外转子直接驱动,而得到所需的较高速度,以节省电能及增加行车距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包括:
一轮毂,其内形成有一容置空间;
一马达,设于该轮毂其中一侧,该马达的外转子是与轮毂转轴套锁组一体,马达定子中央的轴则穿过轮毂中央;
一转轴套,是设于马达定子的轴上,两端设有轴承与马达定子呈相对转动,在该转轴套端部设有一中心齿轮;
一驱动轮,固设于该转轴套上与该转轴套呈同步转动,外缘形成有多个沟槽;
一轮毂盖,锁组于轮毂另一侧,其近周缘设有多个轴向孔洞,在每一孔洞插组有一推力销,在该轮毂盖另一侧,形成有一驱动缘部,该驱动缘部具有多个沟槽;
一直驱主动离合器,设于轮毂的容置空间;
一第一离合器压板,设于直驱主动离合器一侧;
一切换推拉板,具有内孔以套组于轮毂盖的驱动缘部;
一减速离合器,组设于轮毂盖的驱动缘部上的切换推拉板一侧;
一第二离合器压板,是设于减速离合器一侧;
一行星齿轮座,组设于前述切换推拉板一侧,并使减速离合器被夹设于行星齿轮座与切换推拉板之间,在行星齿轮座外侧面上,设有多个行星齿轮,该多个行星齿轮是与转轴套端部所设中心齿轮相咬合;
一外盖,设于马达定子的轴端最外端,并于外盖的空间,设有一离合器切换单元,以切换减速离合器或直驱主动离合器驱动;及
一齿环,设于外盖内侧缘,该齿环具内齿,且该多个行星齿轮的外缘则与该齿环的内齿相咬合,由行星齿轮座而可产生减低转速与增加马达扭力输出。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轮毂及轮毂盖则分别以轴承组设于转轴套上,而呈相对的转动。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直驱主动离合器包括有多个呈交错插组的主动离合器片及从动离合器片,在每一主动离合器片的内孔及从动离合器片的外缘,均分别形成有多个凸部,每一主动离合器片内孔的每一凸部,则分别嵌组于驱动轮的沟槽,而受驱动轮驱动,且每一从动离合器片外缘的凸部,则分别嵌入设于轮毂内周缘的缺槽,而受轮毂驱动,在该直驱主动离合器的一侧所设受弹簧推动的第一离合器压板外缘所具多个凸部亦分别嵌入设于轮毂的缺槽。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速离合器包括有多个呈交错插组的主动离合器片及从动离合器片,在每一主动离合器片的内孔及从动离合器片的外缘,均分别形成有多个凸部,每一主动离合器片内孔的每一凸部,则分别嵌组于轮毂盖该驱动缘部的沟槽,而驱动轮毂盖,且每一从动离合器片及设于减速离合器一侧的第二离合器压板外缘的凸部,则分别嵌入行星齿轮座一侧所设的缺槽,而形成相互的驱动关系。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另包括有一外盖,是组设于马达定子中央的轴最外端,该外盖外侧形成有锁组于车架的锁组部,而使外盖不产生转动。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离合器切换单元包括一马达、一蜗杆齿轮组、一轴向驱动齿轮组、一限制件、一滑动内套、一轴向移动件及一推拉板,其中该滑动内套是固设于马达定子的轴上,其内外缘设有轴向沟槽,于滑动内套,组设有一内孔具轴向凸条而与滑动内套沟槽配合可呈轴向移动的轴向移动件,该轴向移动件外缘形成有螺纹,并在轴向移动件外套组有一具内螺纹的轴向驱动齿轮,该轴向驱动齿轮是设于一锁设于外盖内的限制件内受蜗杆齿轮组带动而仅呈原地转动,前述该推拉板是以轴承组设于该轴向移动件上,并于轴向移动件与第二离合器压板间设有多个弹簧,该多个弹簧是分别穿过行星齿轮座上所设的孔洞,在车辆起步、停止或低速时,均设定减速离合器受弹簧压迫,而直驱主动离合器呈松开状态,因此,当马达的外转子驱动转轴套转动时,因第一离合器压板受第二离合器压板及推力销的推动而放松直驱主动离合器,而使随马达外转子转动的转轴套驱动行星齿轮座及减速离合器,而使其上的行星齿轮以中心齿轮为中心于齿环的内齿内而与马达同方向旋转,进而使轮毂得减速的驱动以提高扭力,而使车辆起步时得到省力的功效,使马达以较小的扭力即可驱动车辆起步或爬坡与载重时需较大扭力的行进,当轮毂的转速达所设定的转速时,将由设于外盖上的马达,带动蜗杆齿轮组驱动该轴向驱动齿轮转动,进而使轴向移动件带动推拉板呈反向远离轮毂盖方向移动,而使减速离合器不受弹簧压力而松开,此时第一离合器压板受其一侧的弹簧的压力,而使直驱主动离合器被压合,进而使轮毂被马达直接驱动。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滑动内套是固设于马达定子的轴上,其外缘设有轴向构槽,另在外盖的轴孔设有多个凹凸的沟槽,利用滑动内套该轴向沟槽与外盖轴孔部所设具凹凸的沟槽咬合,而定位不转动。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另包括一速度感知器及控制电路,通过所设的速度感知器感测车辆的速度,并将所测得的车速的讯号传回设于车辆的控制电路,以控制启动马达,通过蜗杆齿轮组带动该轴向驱动齿轮转动,进而使轴向移动件带动推拉板呈轴向移动以。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在作为动力输出部的轮毂外缘形成一可供皮带套组传动的皮带轮型式,将电动车的驱动结构设于车架上,以皮带将输出部的皮带轮与车架上所设差速器的输入皮带轮连接,而驱动差速器由其传动轴输出动力。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在作为动力输出部的轮毂外缘形成一可供皮带套组传动的皮带轮型式,并在原所装设马达外转子位置的转轴套端部,组设一供动力输入的皮带轮,并以一马达以皮带驱动该供动力输入的皮带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提供使车辆起步时得到省力的功效,使马达以较小的扭力即可驱动车辆行进而可减少电力的消耗并增加行车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将部份组件先行组合后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马达外转子驱动轮毂转动使随轮毂转动的轮毂盖驱动减速离合器及行星齿轮座使行星齿轮旋使轮毂得到不同的减速比及扭力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离合器压板受其一侧的弹簧的压力而使直驱主动离合器被压合而使轮毂被马达直接驱动时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马达以齿轮组驱动该轴向驱动齿轮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际组设于车辆上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际组设于车辆上另一视角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断面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驱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局部分解剖示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驱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实际应用于车辆时的实施例局部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驱动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局部分解剖示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驱动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实际应用于车辆时的实施例局部立体图;
图15是现有电动机车传动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毂;11-轮毂盖;12、452-孔洞;121-推力销;13-驱动缘部;131、241、57、71、73-沟槽;14、451-缺槽;15-轮框;16、462-轴承;17、27、262-皮带轮;171、271-皮带;2、9-马达;21-外转子;22-定子;221-轴;23-转轴套;231-中心齿轮;24-驱动轮;25、5-外盖;26-车架;261-差速器;263-传动轴;28-8-马达;3-直驱主动离合器;31、41-主动离合器片;311、321、331、411、421、431、441-凸部;32、42-从动离合器片;33-第一离合器压板;34、751-弹簧;4-减速离合器;43-切换推拉板;44-第二离合器压板;45-行星齿轮座;46-行星齿轮;461-轴杆;51-锁组部;52-齿环;53-内齿;54-车架;55-控制电路;56-速度感知器;6-轴向驱动齿轮;61-内螺纹;62-限制件;7-滑动内套;72-轴向移动件;74-外螺纹;741-离合器推拉轴承;75-推拉板;81-蜗杆齿轮组;91-传动机构;911-驱动盘组;912-传动盘组;913-传动带;914-输出轴;915-减速机构;916-轮毂;9121-主传动盘;9122-滑动传动盘;92-离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包括一轮毂1、一轮毂盖11、一马达2、一设于轮毂1内的直驱主动离合器3、一第一离合器压板33、一设于轮毂盖11外的减速离合器4、一设于该减速离合器4与轮毂盖11间的切换推拉板43、一组行星齿轮46、一组设于马达2定子22轴221上供组设前述构件的转轴套23及一离合器切换单元等构件,通过该马达2外盖25内的外转子21驱动轮毂1转动,于马达2驱动之初是先使直驱主动离合器3不受弹簧34压迫而呈空转状态,并使另一减速离合器4受弹簧751压迫而传达经该组行星齿轮46减速后的转速,而使轮毂1得到一减速的驱动状态,使马达2得到省力及节省电能的功效,当轮毂1(车速)达到一定值时,将由速度感知器56感测车辆的速度,使控制电路55依车速的数据启动一马达8由离合器切换单元拉开减速离合器4,同时使设于轮毂1内的直驱主动离合器3受弹簧34压迫产生驱动状态,而使轮毂1受马达2外转子21直接驱动,而得到所需的较高速度。
其中该轮毂1内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在其一侧设有一马达2,该马达2的外转子21是与转轴套23锁组一体,该转轴套23内设有一对轴承,马达2定子22中央的轴221则穿过转轴套23内的两轴承,而使马达2的外转子21与转轴套23枢设于轴221上,轮毂1及锁设于一侧的轮毂盖11则分别以轴承16组设于转轴套23上,而可相互的转动,在轮毂1内的该转轴套23上,固设一与转轴套23呈同步转动且外缘形成有多个沟槽241的驱动轮24,前述该直驱主动离合器3的主动离合器片31内孔对应驱动轮24的每一凸部321,则分别嵌组于驱动轮24的沟槽241,在每一主动离合器片31间则交错的插组有外缘具多个凸部311的从动离合器片32,且每一从动离合器片32的凸部311则分别嵌入设于轮毂1内周缘的缺槽14,而驱动轮毂1,在该直驱主动离合器3的一侧,设有受弹簧34推动的第一离合器压板33,第一离合器压板33外缘所具多个凸部331亦分别嵌入设于轮毂1的缺槽14,在轮毂盖11另一侧,形成有一具多个沟槽131的驱动缘部13,在轮毂盖11的该驱动缘部13处,依序组设有一切换推拉板43、一减速离合器4、一第二离合器压板44、行星齿轮座45及推拉板75,其中该切换推拉板43及减速离合器4中的每一从动离合器片42与切换推拉板43内孔的每凸部431、421,均分别嵌组于轮毂盖11驱动缘部13的沟槽131内,而将扭力传导至轮毂盖11并驱动轮毂1,而减速离合器4中每一主动离合器片41及第二离合器压板44外缘设多个凸部411、441,则嵌组于行星齿轮座45所设的缺槽451而形成相互的驱动关系,在前述行星齿轮座45外侧面上,设有多个行星齿轮46,该些行星齿轮46以轴承462分别枢设于该些轴杆461上,而该些轴杆461的两端分别锁于行星齿轮座45与推拉板75间,使推拉板75与行星齿轮座45固锁为一体,该些行星齿轮46的中央,是与前述转轴套23端部所设中心齿轮231相咬合,在马达2定子22的轴221端最外端,组设有一外盖5,该外盖5外侧端形成有锁组于车架54的锁组部51,而使外盖5不产生转动,并于外盖5内侧缘,组设有一具内齿53的齿环52,且该些行星齿轮46的外缘则与该齿环52的内齿53相咬合,由行星齿轮组而可产生减低马达2转速及提高扭力输出的效果,此外,于外盖5内的空间,设有一离合器切换单元,该离合器切换单元包括一马达8、一蜗杆齿轮组81、一限制件62、一滑动内套7、一轴向移动件72及一推拉板75,其中该滑动内套7是固设于马达2定子22的轴221上,其外缘设有轴向沟槽71,其端部利用该轴向沟槽71与外盖5同心部所设具凹凸的沟槽57咬合,滑动内套7外,组设有一内孔具轴向沟槽73而可与滑动内套7沟槽71配合可呈轴向移动的轴向移动件72,该轴向移动件72外缘形成有外螺纹74,并在轴向移动件72外套组有一具内螺纹61的轴向驱动齿轮6,该轴向驱动齿轮6是设于一锁设于外盖5内的限制件62内,而仅呈原地转动,前述该推拉板75是以一离合器推拉轴承741及限制扣件组设于该轴向移动件72上,推拉板75与第二离合器压板44间设有多个弹簧751,该些弹簧751是分别穿过行星齿轮座45上所设的孔洞452,在车辆起步时,均设定使轴向移动件72向轮毂盖11方向推出到底,进而使推拉板75带动行星齿轮46、行星齿轮座45与弹簧751压迫减速离合器4与轮毂盖11结合,而使轮毂1呈减速驱动的状态,在此减速驱动的状态下,当马达2的外转子21驱动转轴套23转动时,借着转轴套23端部形成的中心齿轮231与行星齿轮46咬合,该些行星齿轮46再与齿环52的内齿53咬合,而形成该些行星齿轮46以相同方向绕行于齿环52与中心齿轮231之间,进而使轮毂1得到减速的目的以提高车辆起步时需求的扭力(如图5所示),而使车辆起步时得到省力的功效,使马达2以较小的扭力即可驱动车辆行进而可减少电力的消耗,在减速驱动的状态下,贯穿轮毂盖11所设孔洞12的多个推力销121因受到切换推拉板43的推挤,而通过直接驱动第一离合器压板33压缩弹簧34而使直驱主动离合器3呈松开状态而空转,当轮毂1的转速(即车辆的速度)达所设定的转速时,将通过所设的速度感知器56感测车辆的速度,并将所测得的车速的讯号传回设于车辆的控制电路55,以控制启动设于外盖5上的马达8,通过蜗杆齿轮组81带动该轴向驱动齿轮6转动,进而使轴向移动件72带动推拉板75呈反向往外盖5方向移动,而使减速离合器4不受弹簧751压力而松开,此时第一离合器压板33受其一侧的弹簧34的压力,而使直驱主动离合器3被压合,进而使轮毂1与轮框15被马达2直接驱动,以产生较快的转速(速度者)(如图6及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在车辆起步、停止或低速时,将通过所设的速度感知器56感测车辆的速度,并将所测得的车速的讯号传回设于车辆的控制电路55,以控制离合器切换单元切换至由减速离合器4及行星齿轮座45驱动的状态(如图8及图9所示),进而使轮毂1得到减速及扭力(如图5所示),而使车辆起步或爬坡与载重时得到省力的功效,并使车辆于一般巡航速度或需要高速时,则切换到马达2直接驱动轮毂1,此时马达2可以较小的扭力即可驱动车辆行进而可减少电能的消耗。
次请参阅图11及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驱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其是将本驱动结构的输出部的轮毂1外缘形成一皮带轮17的型式,可将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驱动结构设于车架26上,以皮带171将驱动结构的输出部的皮带轮17与车架26上所设差速器261的输入皮带轮262连接,而可驱动差速器261由其传动轴263输出动力,以达驱动车辆并使车辆起步或爬坡与载重时得到省力的功效及可减少电能的消耗。
最后请参阅图13及图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驱动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其除保留如图11及图12所示于本驱动结构的输出部的原轮毂1外缘形成一皮带轮17的型式外,将马达2构件取消,于该位置的转轴套23端部,组设一供动力输入的皮带轮27,可将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驱动结构设于车架26上,由一马达28以皮带271驱动该供动力输入的皮带轮27,并以皮带171将驱动结构的输出部的皮带轮17与车架26上所设差速器261的输入皮带轮262连接,而可驱动差速器261由其传动轴263输出动力,以达驱动车辆并使车辆起步或爬坡与载重时得到省力的功效及可减少电能的消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提供使车辆起步时得到省力的功效,使马达以较小的扭力即可驱动车辆行进而可减少电力的消耗并增加行车距离。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轮毂,其内形成有一容置空间;
一马达,设于该轮毂其中一侧,该马达的外转子是与轮毂转轴套锁组一体,马达定子中央的轴则穿过轮毂中央;
一转轴套,是设于马达定子的轴上,两端设有轴承与马达定子呈相对转动,在该转轴套端部设有一中心齿轮;
一驱动轮,固设于该转轴套上与该转轴套呈同步转动,外缘形成有多个沟槽;
一轮毂盖,锁组于轮毂另一侧,其近周缘设有多个轴向孔洞,在每一孔洞插组有一推力销,在该轮毂盖另一侧,形成有一驱动缘部,该驱动缘部具有多个沟槽;
一直驱主动离合器,设于轮毂的容置空间;
一第一离合器压板,设于直驱主动离合器一侧;
一切换推拉板,具有内孔以套组于轮毂盖的驱动缘部;
一减速离合器,组设于轮毂盖的驱动缘部上的切换推拉板一侧;
一第二离合器压板,是设于减速离合器一侧;
一行星齿轮座,组设于前述切换推拉板一侧,并使减速离合器被夹设于行星齿轮座与切换推拉板之间,在行星齿轮座外侧面上,设有多个行星齿轮,该多个行星齿轮是与转轴套端部所设中心齿轮相咬合;
一外盖,设于马达定子的轴端最外端,并于外盖的空间,设有一离合器切换单元,以切换减速离合器或直驱主动离合器驱动;及
一齿环,设于外盖内侧缘,该齿环具内齿,且该多个行星齿轮的外缘则与该齿环的内齿相咬合,由行星齿轮座而可产生减低转速与增加马达扭力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及轮毂盖则分别以轴承组设于转轴套上,而呈相对的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主动离合器包括有多个呈交错插组的主动离合器片及从动离合器片,在每一主动离合器片的内孔及从动离合器片的外缘,均分别形成有多个凸部,每一主动离合器片内孔的每一凸部,则分别嵌组于驱动轮的沟槽,而受驱动轮驱动,且每一从动离合器片外缘的凸部,则分别嵌入设于轮毂内周缘的缺槽,而受轮毂驱动,在该直驱主动离合器的一侧所设受弹簧推动的第一离合器压板外缘所具多个凸部亦分别嵌入设于轮毂的缺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离合器包括有多个呈交错插组的主动离合器片及从动离合器片,在每一主动离合器片的内孔及从动离合器片的外缘,均分别形成有多个凸部,每一主动离合器片内孔的每一凸部,则分别嵌组于轮毂盖该驱动缘部的沟槽,而驱动轮毂盖,且每一从动离合器片及设于减速离合器一侧的第二离合器压板外缘的凸部,则分别嵌入行星齿轮座一侧所设的缺槽,而形成相互的驱动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另包括有一外盖,是组设于马达定子中央的轴最外端,该外盖外侧形成有锁组于车架的锁组部,而使外盖不产生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离合器切换单元包括一马达、一蜗杆齿轮组、一轴向驱动齿轮组、一限制件、一滑动内套、一轴向移动件及一推拉板,其中该滑动内套是固设于马达定子的轴上,其内外缘设有轴向沟槽,于滑动内套,组设有一内孔具轴向凸条而与滑动内套沟槽配合可呈轴向移动的轴向移动件,该轴向移动件外缘形成有螺纹,并在轴向移动件外套组有一具内螺纹的轴向驱动齿轮,该轴向驱动齿轮是设于一锁设于外盖内的限制件内受蜗杆齿轮组带动而仅呈原地转动,前述该推拉板是以轴承组设于该轴向移动件上,并于轴向移动件与第二离合器压板间设有多个弹簧,该多个弹簧是分别穿过行星齿轮座上所设的孔洞,在车辆起步、停止或低速时,均设定减速离合器受弹簧压迫,而直驱主动离合器呈松开状态,因此,当马达的外转子驱动转轴套转动时,因第一离合器压板受第二离合器压板及推力销的推动而放松直驱主动离合器,而使随马达外转子转动的转轴套驱动行星齿轮座及减速离合器,而使其上的行星齿轮以中心齿轮为中心于齿环的内齿内而与马达同方向旋转,进而使轮毂得减速的驱动以提高扭力,而使车辆起步时得到省力的功效,使马达以较小的扭力即可驱动车辆起步或爬坡与载重时需较大扭力的行进,当轮毂的转速达所设定的转速时,将由设于外盖上的马达,带动蜗杆齿轮组驱动该轴向驱动齿轮转动,进而使轴向移动件带动推拉板呈反向远离轮毂盖方向移动,而使减速离合器不受弹簧压力而松开,此时第一离合器压板受其一侧的弹簧的压力,而使直驱主动离合器被压合,进而使轮毂被马达直接驱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内套是固设于马达定子的轴上,其外缘设有轴向构槽,另在外盖的轴孔设有多个凹凸的沟槽,利用滑动内套该轴向沟槽与外盖轴孔部所设具凹凸的沟槽咬合,而定位不转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另包括一速度感知器及控制电路,通过所设的速度感知器感测车辆的速度,并将所测得的车速的讯号传回设于车辆的控制电路,以控制启动马达,通过蜗杆齿轮组带动该轴向驱动齿轮转动,进而使轴向移动件带动推拉板呈轴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作为动力输出部的轮毂外缘形成一可供皮带套组传动的皮带轮型式,将电动车的驱动结构设于车架上,以皮带将输出部的皮带轮与车架上所设差速器的输入皮带轮连接,而驱动差速器由其传动轴输出动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作为动力输出部的轮毂外缘形成一可供皮带套组传动的皮带轮型式,并在原所装设马达外转子位置的转轴套端部,组设一供动力输入的皮带轮,并以一马达以皮带驱动该供动力输入的皮带轮。
CN2011202757802U 2011-08-01 2011-08-01 电动车的驱动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80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757802U CN202180740U (zh) 2011-08-01 2011-08-01 电动车的驱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757802U CN202180740U (zh) 2011-08-01 2011-08-01 电动车的驱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80740U true CN202180740U (zh) 2012-04-04

Family

ID=46173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7578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80740U (zh) 2011-08-01 2011-08-01 电动车的驱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807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1382A (zh) * 2016-01-28 2017-08-11 迪尔公司 紧凑型多速行星驱动器组件
CN108407602A (zh) * 2018-04-16 2018-08-17 杭州辚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1382A (zh) * 2016-01-28 2017-08-11 迪尔公司 紧凑型多速行星驱动器组件
CN107031382B (zh) * 2016-01-28 2022-05-03 迪尔公司 紧凑型多速行星驱动器组件
CN108407602A (zh) * 2018-04-16 2018-08-17 杭州辚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34723Y (zh) 外转子无齿啮合行星减速电动轮毂
CN101090221B (zh) 无刷双转子电机
US8723379B2 (en) Geared generator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CN102403833B (zh) 电动车自动变速轮毂电机
CN202180740U (zh) 电动车的驱动结构
CN202147581U (zh) 简易式轮毂电机
KR20140006377A (ko) 인휠 구동장치
CN202022289U (zh) 电动车的驱动结构
CN2839103Y (zh) 电动自行车减速机构
CN101989779B (zh) 一种具扭力侦测的轮圈马达
CN212231263U (zh) 一种与太阳轮共轴的电机直驱的齿轮机构
CN201660097U (zh) 电动车变档驱动轮毂的变速箱
CN206908460U (zh) 减速轮毂电机及轮毂驱动机构
CN201360201Y (zh) 带有行星齿轮的发电机
CN201450400U (zh) 具扭力侦测的轮圈马达
CN201601566U (zh) 轮毂式马达结构改良
CN201881891U (zh) 电动车传动装置
CN201268382Y (zh) 电动自行车的驱动装置
CN208522597U (zh) 一种内置变速箱轮毂电机
CN201118352Y (zh) 电动车专用变速轴承减速轮毂电机
CN202475134U (zh) 一种具有差速功能的车用驱动电机
CN103219826A (zh) 直流变速电机自动离合装置
CN202872560U (zh) Aft变矩轮毂电机
CN201506899U (zh) 针织机的机架传动机构
CN102529718B (zh) 内燃机新型取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