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68066U - 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68066U CN202168066U CN2011202872980U CN201120287298U CN202168066U CN 202168066 U CN202168066 U CN 202168066U CN 2011202872980 U CN2011202872980 U CN 2011202872980U CN 201120287298 U CN201120287298 U CN 201120287298U CN 202168066 U CN202168066 U CN 2021680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mos pipe
- input
- coupling capacitor
- input end
- resis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包括主锁存器、重复利用流过主锁存器上的电流的从锁存器、和偏置电路,所述主锁存器和从锁存器接在偏置电路上,且从锁存器层叠在主锁存器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其从锁存器层叠在主锁存器上,使得流过主锁存器的电流可以被从锁存器重复利用,达到了降低二分频电路功耗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难度低、实用性强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
背景技术
二分频电路的主要作用是为输入差分信号产生正交输出信号,其输入信号频率是输出信号频率的2倍,并且输出可产生四路相位分别为0°、90°、180°和270°的信号;此外,二分频电路也可以仅仅用于降低输入信号的频率,以降低后级分频电路的工作速度,它是锁相环中的重要模块。
二分频电路有多种实现方式,可以采用静态CMOS逻辑电路、真单相钟控逻辑电路及源耦合逻辑电路实现。静态CMOS逻辑电路、真单相钟控逻辑电路的输出均为单端信号,因此用这两种逻辑电路实现的二分频电路不能产生四个相位依次相差90°的输出信号。此外,静态CMOS逻辑电路、真单相钟控逻辑电路的工作速度比源耦合逻辑电路要低很多,因此在需要高速二分频电路或者要求输出四相正交信号的情况下,源耦合逻辑电路实现的二分频电路得到广泛使用,如附图1所示。由于二分频电路工作在锁相环中的最高速度,通常消耗的功耗在锁相环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降低二分频电路的功耗意义重大。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功耗的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包括主锁存器、从锁存器、和偏置电路,所述主锁存器和从锁存器接在偏置电路上,且从锁存器层叠在主锁存器上,流过主锁存器的电流可以被从锁存器重复利用,达到减低二分频电路功耗的目的。
所述主锁存器包括NMOS管NM1、NMOS管NM2、NMOS管NM3、NMOS管NM4、NMOS管NM5和NMOS管NM6,负载电阻RM1和负载电阻RM2,自偏置电阻R1和自偏置电阻R2,交流耦合电容C1、交流耦合电容C2、交流耦合电容CC1和交流耦合电容CC2,用于隔离外加偏置电压vb1和分频输入信号(clk,clkn)的电阻Rb1和电阻Rb2。
从锁存器与主锁存器结构类似,从锁存器包括NMOS管NS1、NMOS管NS2、NMOS管NS3、NMOS管NS4、NMOS管NS5和NMOS管NS6,负载电阻RS1和负载电阻RS2,自偏置电阻R3和自偏置电阻R4,交流耦合电容C3、交流耦合电容C4、交流耦合电容CC3和交流耦合电容CC4,用于隔离外加偏置电压vb2和分频输入信号(clk,clkn)的电阻Rb3和电阻Rb4。
偏置电路包括为主锁存器和从锁存器提供偏置电流的电流源IC、滤除电压波动的旁路电容Cgnd、外加偏置电压vb1、外加偏置电压vb2和分频输入信号(clk,clkn)。
交流耦合电容CC1的第一输入端接分频输入信号的负端(clkn),交流耦合电容CC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b1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1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b1的第二输入端接外加偏置电压vb1,NMOS管NM1的源极分别与电流源IC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2的源极相连接,电流源IC的第二输入端接地,NMOS管NM1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NM3的源极、NMOS管NM4的源极相连接,NMOS管NM3的栅极分别与交流耦合电容C1的第一输入端、自偏置电阻R1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NMOS管NM3的漏极分别与自偏置电阻R1的第二输入端、负载电阻RM1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5的漏极、NMOS管NM6的栅极相连接,并输出第一负分频输出信号(IN),NMOS管NM4的栅极分别与交流耦合电容C2的第一输入端、自偏置电阻R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NMOS管NM4的漏极分别与自偏置电阻R2的第二输入端、负载电阻RM2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6的漏极、NMOS管NM5的栅极相连接,并输出第一正分频输出信号(I),NMOS管NM2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NM5的源极、NMOS管NM6的源极相连接,交流耦合电容CC2的第一输入端接分频输入信号的正端(clk),交流耦合电容CC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b2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2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b2的第二输入端接外加偏置电压vb1,负载电阻RM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负载电阻RM2的第二输入端、旁路电容Cgnd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1的源极、NMOS管NS2的源极相连接,旁路电容Cgnd的第二输入端接地。
交流耦合电容CC3的第一输入端接分频输入信号的正端(clk),交流耦合电容CC3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b3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1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b3的第二输入端接外加偏置电压vb2,NMOS管NS1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NS3的源极、NMOS管NS4的源极相连接,NMOS管NS3的栅极分别与交流耦合电容C3的第一输入端、自偏置电阻R3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NMOS管NS3的漏极分别与自偏置电阻R3的第二输入端、负载电阻RS1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6的漏极、NMOS管NS5的栅极相连接,并输出第二正分频输出信号(Q),NMOS管NS4的栅极分别与交流耦合电容C4的第一输入端、自偏置电阻R4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NMOS管NS4的漏极分别与自偏置电阻R4的第二输入端、负载电阻RS2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5的漏极、NMOS管NS6的栅极相连接,并输出第二负分频输出信号(QN),NMOS管NS2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NS5的源极、NMOS管NS6的源极相连接,交流耦合电容CC4的第一输入端接分频输入信号的负端(clkn),交流耦合电容CC4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b4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2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b4的第二输入端接外加偏置电压vb2,负载电阻RS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负载电阻RS2的第二输入端、电源vdd相连接;交流耦合电容C1的第二输入端接第二负分频输出信号(QN),交流耦合电容C2的第二输入端接第二正分频输出信号(Q),交流耦合电容C3的第二输入端接第一负分频输出信号(IN),交流耦合电容C4的第二输入端接第一正分频输出信号(I)。
所述NMOS管即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其从锁存器层叠在主锁存器上,使得流过主锁存器的电流可以被从锁存器重复利用,达到了降低二分频电路功耗的目的,具有具有结构简单、设计难度低、实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二分频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分频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二分频电路工作在5GHz时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为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包括主锁存器、从锁存器、和偏置电路,所述主锁存器和从锁存器接在偏置电路上,且从锁存器层叠在主锁存器上,流过主锁存器的电流可以被从锁存器重复利用,达到减低二分频电路功耗的目的。
所述主锁存器包括NMOS管NM1、NMOS管NM2、NMOS管NM3、NMOS管NM4、NMOS管NM5和NMOS管NM6,负载电阻RM1和负载电阻RM2,自偏置电阻R1和自偏置电阻R2,交流耦合电容C1、交流耦合电容C2、交流耦合电容CC1和交流耦合电容CC2,用于隔离外加偏置电压vb1和分频输入信号(clk,clkn)的电阻Rb1和电阻Rb2。
从锁存器与主锁存器结构类似,从锁存器包括NMOS管NS1、NMOS管NS2、NMOS管NS3、NMOS管NS4、NMOS管NS5和NMOS管NS6,负载电阻RS1和负载电阻RS2,自偏置电阻R3和自偏置电阻R4,交流耦合电容C3、交流耦合电容C4、交流耦合电容CC3和交流耦合电容CC4,用于隔离外加偏置电压vb2和分频输入信号(clk,clkn)的电阻Rb3和电阻Rb4。
偏置电路包括为主锁存器和从锁存器提供偏置电流的电流源IC、滤除电压波动的旁路电容Cgnd、外加偏置电压vb1、外加偏置电压vb2和分频输入信号(clk,clkn)。
交流耦合电容CC1的第一输入端接分频输入信号的负端(clkn),交流耦合电容CC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b1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1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b1的第二输入端接外加偏置电压vb1,NMOS管NM1的源极分别与电流源IC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2的源极相连接,电流源IC的第二输入端接地,NMOS管NM1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NM3的源极、NMOS管NM4的源极相连接,NMOS管NM3的栅极分别与交流耦合电容C1的第一输入端、自偏置电阻R1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NMOS管NM3的漏极分别与自偏置电阻R1的第二输入端、负载电阻RM1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5的漏极、NMOS管NM6的栅极相连接,并输出第一负分频输出信号(IN),NMOS管NM4的栅极分别与交流耦合电容C2的第一输入端、自偏置电阻R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NMOS管NM4的漏极分别与自偏置电阻R2的第二输入端、负载电阻RM2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6的漏极、NMOS管NM5的栅极相连接,并输出第一正分频输出信号(I),NMOS管NM2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NM5的源极、NMOS管NM6的源极相连接,交流耦合电容CC2的第一输入端接分频输入信号的正端(clk),交流耦合电容CC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b2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2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b2的第二输入端接外加偏置电压vb1,负载电阻RM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负载电阻RM2的第二输入端、旁路电容Cgnd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1的源极、NMOS管NS2的源极相连接,旁路电容Cgnd的第二输入端接地。
交流耦合电容CC3的第一输入端接分频输入信号的正端(clk),交流耦合电容CC3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b3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1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b3的第二输入端接外加偏置电压vb2,NMOS管NS1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NS3的源极、NMOS管NS4的源极相连接,NMOS管NS3的栅极分别与交流耦合电容C3的第一输入端、自偏置电阻R3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NMOS管NS3的漏极分别与自偏置电阻R3的第二输入端、负载电阻RS1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6的漏极、NMOS管NS5的栅极相连接,并输出第二正分频输出信号(Q),NMOS管NS4的栅极分别与交流耦合电容C4的第一输入端、自偏置电阻R4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NMOS管NS4的漏极分别与自偏置电阻R4的第二输入端、负载电阻RS2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5的漏极、NMOS管NS6的栅极相连接,并输出第二负分频输出信号(QN),NMOS管NS2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NS5的源极、NMOS管NS6的源极相连接,交流耦合电容CC4的第一输入端接分频输入信号的负端(clkn),交流耦合电容CC4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b4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2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b4的第二输入端接外加偏置电压vb2,负载电阻RS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负载电阻RS2的第二输入端、电源vdd相连接;交流耦合电容C1的第二输入端接第二负分频输出信号(QN),交流耦合电容C2的第二输入端接第二正分频输出信号(Q),交流耦合电容C3的第二输入端接第一负分频输出信号(IN),交流耦合电容C4的第二输入端接第一正分频输出信号(I)。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能够正确实现二分频功能,并且产生四路相位输出信号(I,Q,IN,QN),由于流过主锁存器的电流被从锁存器重复利用,其消耗电流是传统二分频电路的一半,可见所实用新型的二分频电路极大的降低了功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主锁存器、重复利用流过主锁存器上的电流的从锁存器、和偏置电路,所述主锁存器和从锁存器接在偏置电路上,且从锁存器层叠在主锁存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锁存器包括NMOS管NM1、NMOS管NM2、NMOS管NM3、NMOS管NM4、NMOS管NM5和NMOS管NM6,负载电阻RM1和负载电阻RM2,自偏置电阻R1和自偏置电阻R2,交流耦合电容C1、交流耦合电容C2、交流耦合电容CC1和交流耦合电容CC2,用于隔离外加偏置电压vb1和分频输入信号(clk,clkn)的电阻Rb1和电阻Rb2;
从锁存器包括NMOS管NS1、NMOS管NS2、NMOS管NS3、NMOS管NS4、NMOS管NS5和NMOS管NS6,负载电阻RS1和负载电阻RS2,自偏置电阻R3和自偏置电阻R4,交流耦合电容C3、交流耦合电容C4、交流耦合电容CC3和交流耦合电容CC4,用于隔离外加偏置电压vb2和分频输入信号(clk,clkn)的电阻Rb3和电阻Rb4;
偏置电路包括为主锁存器和从锁存器提供偏置电流的电流源IC、滤除电压波动的旁路电容Cgnd、外加偏置电压vb1、外加偏置电压vb2和分频输入信号(clk,clkn);
交流耦合电容CC1的第一输入端接分频输入信号的负端(clkn),交流耦合电容CC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b1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1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b1的第二输入端接外加偏置电压vb1,NMOS管NM1的源极分别与电流源IC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2的源极相连接,电流源IC的第二输入端接地,NMOS管NM1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NM3的源极、NMOS管NM4的源极相连接,NMOS管NM3的栅极分别与交流耦合电容C1的第一输入端、自偏置电阻R1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NMOS管NM3的漏极分别与自偏置电阻R1的第二输入端、负载电阻RM1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5的漏极、NMOS管NM6的栅极相连接,并输出第一负分频输出信号(IN),NMOS管NM4的栅极分别与交流耦合电容C2的第一输入端、自偏置电阻R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NMOS管NM4的漏极分别与自偏置电阻R2的第二输入端、负载电阻RM2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6的漏极、NMOS管NM5的栅极相连接,并输出第一正分频输出信号(I),NMOS管NM2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NM5的源极、NMOS管NM6的源极相连接,交流耦合电容CC2的第一输入端接分频输入信号的正端(clk),交流耦合电容CC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b2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M2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b2的第二输入端接外加偏置电压vb1,负载电阻RM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负载电阻RM2的第二输入端、旁路电容Cgnd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1的源极、NMOS管NS2的源极相连接,旁路电容Cgnd的第二输入端接地;
交流耦合电容CC3的第一输入端接分频输入信号的正端(clk),交流耦合电容CC3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b3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1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b3的第二输入端接外加偏置电压vb2,NMOS管NS1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NS3的源极、NMOS管NS4的源极相连接,NMOS管NS3的栅极分别与交流耦合电容C3的第一输入端、自偏置电阻R3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NMOS管NS3的漏极分别与自偏置电阻R3的第二输入端、负载电阻RS1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6的漏极、NMOS管NS5的栅极相连接,并输出第二正分频输出信号(Q),NMOS管NS4的栅极分别与交流耦合电容C4的第一输入端、自偏置电阻R4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NMOS管NS4的漏极分别与自偏置电阻R4的第二输入端、负载电阻RS2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5的漏极、NMOS管NS6的栅极相连接,并输出第二负分频输出信号(QN),NMOS管NS2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NS5的源极、NMOS管NS6的源极相连接,交流耦合电容CC4的第一输入端接分频输入信号的负端(clkn),交流耦合电容CC4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b4的第一输入端、NMOS管NS2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b4的第二输入端接外加偏置电压vb2,负载电阻RS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负载电阻RS2的第二输入端、电源vdd相连接;交流耦合电容C1的第二输入端接第二负分频输出信号(QN),交流耦合电容C2的第二输入端接第二正分频输出信号(Q),交流耦合电容C3的第二输入端接第一负分频输出信号(IN),交流耦合电容C4的第二输入端接第一正分频输出信号(I)。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872980U CN202168066U (zh) | 2011-08-09 | 2011-08-09 | 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872980U CN202168066U (zh) | 2011-08-09 | 2011-08-09 | 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68066U true CN202168066U (zh) | 2012-03-14 |
Family
ID=45803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287298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168066U (zh) | 2011-08-09 | 2011-08-09 | 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6806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5260A (zh) * | 2011-08-09 | 2012-02-15 | 东南大学 | 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 |
-
2011
- 2011-08-09 CN CN2011202872980U patent/CN20216806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5260A (zh) * | 2011-08-09 | 2012-02-15 | 东南大学 | 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 |
CN102355260B (zh) * | 2011-08-09 | 2013-10-30 | 东南大学 | 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24460B (zh) | 一种可抑制噪声的电平移位电路 | |
CN207147640U (zh) | 一种用于单光子探测的窄脉冲生成电路 | |
CN100576706C (zh) | 一种负电压输出电荷泵 | |
CN202168066U (zh) | 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 | |
CN203747754U (zh) | 基于电流镜开关逻辑的除二分频器电路及分频器 | |
CN102355260B (zh) | 一种电流复用二分频电路 | |
CN105375916A (zh) | 一种改进的异或门逻辑单元电路 | |
CN102957415B (zh) | 一种电平转换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6603041A (zh) | 一种基于igbt闩锁效应的触发器 | |
Zhang et al. | A novel CML latch for ultra high speed applications | |
CN103825610B (zh) | 基于电流镜开关逻辑的除二分频器电路 | |
TWI230506B (en) | Level shifter | |
CN101977050B (zh) | 一种新型绝热逻辑门电路 | |
Lee et al. | A PVT variation-tolerant static single-phase clocked dual-edge triggered flip-flop for aggressive voltage scaling | |
CN207251472U (zh) | 电荷泵电路及电荷泵 | |
CN103916117B (zh) | 一种磁耦合隔离驱动电路 | |
CN209151132U (zh) | 一种时钟信号丢失检测电路 | |
Jeong et al. | 0.37 mW/Gb/s low power SLVS transmitter for battery powered applications | |
CN205212816U (zh) | 一种改进的异或门逻辑单元电路 | |
CN106209088B (zh) | 一种高能效高精度正交二分频器 | |
CN107508597A (zh) | 双环路滤波的锁相环电路 | |
CN201146193Y (zh) | 一种芯片衬底电位隔离电路 | |
CN205022172U (zh) | 一种印刷机电源检测电路 | |
Chen et al. | A 0.8 V CMOS TSPC adiabatic DCVS logic circuit with the bootstrap technique for low-power VLSI | |
Fang et al. | A New Approach to Increase the Operating Frequency and the Duty-Cycle Range of High-Speed Level Shifter in 600V Gate Driv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1030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