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83248U - 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及其热交换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及其热交换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83248U
CN202083248U CN2011200708500U CN201120070850U CN202083248U CN 202083248 U CN202083248 U CN 202083248U CN 2011200708500 U CN2011200708500 U CN 2011200708500U CN 201120070850 U CN201120070850 U CN 201120070850U CN 202083248 U CN202083248 U CN 202083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heat
shaped body
heat exchange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708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连拓邦
王弋青
林志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H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H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H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H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708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83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83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832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及其热交换设备,热交换器包括扁状管体、鳍片组及隔板组:扁状管体被制作成具有弯折段及连接段,其内部容置有工作流体且设有多个通道,鳍片组连接于连接段之间以增加扁状管体的热交换面积,隔板组穿接扁状管体外并将扁状管体分隔成位于下半部的吸热区及位于上半部的放热区;吸热区内的工作流体经吸热后汽化而沿着通道流入放热区内,在放热区内经放热冷凝后利用重力而沿着该多个通道下降回到该吸热区内;借此结构,本实用新型易于组装维修并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且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与热交换效率。

Description

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及其热交换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热交换器及其热交换设备,尤指一种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及其热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空气对空气热交换器(Air-to-Air Heat Exchanger)中,其组装方式如下:(1)提供多个铜管、及由多数鳍片所构成的一鳍片组;(2)在每一鳍片上开设供该多个铜管穿接的通孔;(3)将多个铜管分别穿过该多个通孔而串接该鳍片组;(4)将铜管与通孔之间的空隙焊接起来,以确保多个铜管穿接并固定于鳍片组上;以及(5)将穿出鳍片组的相邻二铜管以一铜制弯管焊接起来,以形成一个连续蜿蜒状的热交换器。 
然而,上述结构具有下列缺点:由于在现有热交换器中,必须将铜管与通孔之间的空隙焊接起来,且必须以一铜制的弯管将穿出鳍片组的相邻二铜管焊接起来,所以可以想象整个热交换器的焊接部位相当多(甚至高达上百个部位),如此一来,势必增加焊接及组装工时与成本。另外,由于铜管与通孔之间存在有空隙,倘若有些空隙没有完全密封焊接起来的话,则会严重影响热交换器的防水与防尘效果。 
承上,由于焊接部位很多,只要任一个焊接部位破裂而使热交换器内的工作流体外漏,就会使热交换器失去效能;另一方面,维修时还要仔细找出破裂处并重新焊接好才行,故现有的热交换器制程良率低且可靠性差。 
另外,现有的热交换器因为铜管与鳍片之间的热接触面积为曲面而非平面,且内部的工作流体只能够与铜管内壁进行热交换,所以,现有热交换器的外部与内部的接触面积均较小,因而限制其热交换效率。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其易于组装并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且具有增进的制程良率与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其外部与内部均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与热交换效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包括: 
一扁状管体,该扁状管体被制作成具有多个弯折段及连接该二弯折段的多个连接段,该扁状管体的内部容置有一工作流体且设有相互隔开并供该工作流体通过的多个通道; 
一鳍片组,连接于该多个连接段之间以增加该扁状管体的热交换面积;以及 
一隔板组,穿接该扁状管体外并将该扁状管体分隔成位于下半部的一吸热区及位于上半部的一放热区,所述隔板组设置于所述吸热区与所述放热区之间; 
其中该吸热区内的该工作流体经吸热后汽化而沿着该多个通道流入该放热区内,在该放热区内经放热冷凝后利用重力而沿着该多个通道下降回到该吸热区内。 
优选地,上述扁状管体是由导热性金属材料制成,且在该扁状管体的内部一体成型出多个分隔壁,该多个通道形成于该扁状管体的内壁与该分隔壁之间以及相邻二分隔壁之间。 
优选地,上述隔板组是由二隔板所组成,每一隔板具有多个缺槽形成一梳齿状结构,每一缺槽的宽度等于所述扁状管体的厚度,以允许该扁状管体插入该缺槽内,该二隔板相互对接叠置并使所述扁状管体穿接夹掣于所述缺槽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扁状管体的至少一端分别成型有一储存部,该储存部用以使上述多个通道彼此相通而平衡每一该通道内的压力,该储存部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一填充注入头以供该工作流体注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热交换设备,其易于组装并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具有增进的制程良率与可靠度,且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与热交换效率。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设备,用以对一操作空 间进行热交换,该热交换设备包括: 
一壳体,设有一第一进气口、一第一排气口、一第二进气口及一第二排气口;以及 
一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装设于该壳体内部,包括: 
一扁状管体,该扁状管体被制作成具有多个弯折段及连接该二弯折段的多个连接段,该扁状管体的内部容置有一工作流体且设有相互隔开并供该工作流体通过的多个通道; 
一鳍片组,连接于该多个连接段之间以增加该扁状管体的热交换面积;以及 
一隔板组,穿接该扁状管体外并将该扁状管体及该壳体内部分隔成位于下半部的一吸热区及位于上半部的一放热区,所述隔板组设置于所述吸热区与所述放热区之间; 
其中该吸热区内的该工作流体吸收从所述操作空间内部流入该第一进气口内的一热空气之热量后汽化而沿着该多个通道流入该放热区内,以使该热空气变成一凉空气而从该第一排气口排出;在该放热区内的该气态工作流体经放热冷凝后利用重力而沿着该多个通道下降回到该吸热区内,并使从所述操作空间外部流入该第二进气口内的一冷空气变成温暖空气而从该第二排气口排出。 
优选地,上述壳体是由一盖板及一壳座所组成,该第一进气口及该第一排气口设置于该盖板上,该第二进气口及该第二排气口设置于该壳座上。 
进一步地,上述热交换设备,更包含一第一风扇及一第二风扇,该第一风扇安装于该壳座内且对应于该第一排气口,该第二风扇安装于该壳座内且对应于该第二进气口。 
进一步地,上述热交换设备,更包含二安装板,每一该安装板设有供该隔板组相互嵌固的一插槽,该二安装板分别锁固于该壳体的二侧内壁,该热交换器以该隔板组嵌入该插槽内而组装于该二安装板之间。 
上述操作空间为一电气主机壳,该热交换设备系装设在所述电气主机壳的外部,所述电气主机壳具有一热风出口及一冷风入口,所述电气主机壳内的热空气从该热风出口引导至该热交换设备的第一进气口内并经过热交换之后变成一凉空气,该凉空气从该第一排气口流回所述电气主机壳内。 
上述操作空间为一建筑物,该热交换设备装设于所述建筑物内部,该第一进气口装设有一第一进气风扇,该第一排气口连接有通往所述建筑物室外的一排气管,该排气管邻近室外的一端装设有一第一排气风扇,该第二进气口连接 有通往室外的一进气管,该进气管邻近室外的一端装设有一第二进气风扇,该第二排气口设有一第二排气风扇,所述建筑物室内的热空气从该第一进气口吸入该热交换设备内进行热交换而变成一凉空气,该凉空气经由该第一排气口排出室外,室外的冷空气从该第二进气口进入该热交换设备进行热交换而变成一温暖空气,该温暖空气从该第二排气口送入室内。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 
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一扁状管体,将其制作成具有多个弯折段及连接该二弯折段的多个连接段,且使鳍片组连接于二连接段之间,而非如现有技术中必须将铜管与通孔之间的间隙以及铜制弯管与相邻二铜管之间的部位逐一焊接起来,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大幅缩减焊接与组装工时,进而降低零件总数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焊接部位比现有技术少很多,所以较不易发生内部工作流体外漏的问题,且制程良率提高,故可大幅提升耐用度与可靠性。 
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一扁状管体且连接有鳍片组,所以扁状管体与鳍片组的接触面为平面,具有较大的外部接触面积;而且,扁状管体内部具有多个彼此间隔的通道,这些通道的间隔设置更大幅增加工作流体与扁状管体的内壁之间的内部热交换面积,所以能大幅提升整个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扁状管体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尚未装有鳍片组的组合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装有鳍片组的组合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的组合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的组合剖面图。 
图8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的一应用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 
图9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的另一应用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热交换器 
10扁状管体 
11弯折段 
12连接段 
13通道 
14分隔壁 
15储存部 
20鳍片组 
21鳍片 
30隔板组 
31隔板 
311缺槽 
W工作流体 
S1吸热区 
S2放热区 
100热交换设备 
110壳体 
111盖板 
1111第一进气口 
1112第一排气口 
112壳座 
1121第二进气口 
1122第二排气口 
120第一风扇 
130第二风扇 
140安装板 
141插槽 
200电气主机壳 
210热风出口 
220冷风入口 
Z1第一区域 
Z2第二区域 
100’热交换设备 
110’壳体 
111’第一进气口 
112’第一排气口 
113’第二进气口 
114’第二排气口 
120’第一进气风扇 
130’排气管 
131’第一排气风扇 
140’进气管 
141’第二进气风扇 
150’第二排气风扇 
200’建筑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以下简称为「热交换器1」),其包括:一扁状管体10、一鳍片组20、及一隔板组30。 
如图1所示,扁状管体10被制作成具有多个弯折段11及连接该二弯折段11的多个连接段12,如图1A所示,该扁状管体10的内部容置有一工作流体W且设有相互隔开并供该工作流体W通过的多个通道13;更明确地说,扁状管体10是由铜或铝等高导热性金属材料制成,且在扁状管体10的内部一体成型出多个分隔壁14,多个通道13形成于扁状管体10的内壁与分隔壁14之间以及相邻二分隔壁14之间。因此,分隔壁14的形成可以大幅增加工作流体W与扁状管体10的内部热接触面积,而增加热交换效率。虽然图1A中显示分隔壁14为平面而形成矩形的通道13,但分隔壁14及通道13的剖面形状仍可以有所变化,例如,分隔壁14的二表面均为凹面,则通道13将呈圆形。 
如图4所示,鳍片组20连接于多个连接段12之间以增加该扁状管体10的热交换面积;更明确地说,有别于先前技术将每一鳍片钻设多个通孔,然后 使铜管穿过鳍片的通孔并予以焊接才完成组接,本实用新型乃是将每一鳍片21弯折挤压夹掣于相邻的连接段12之间,借此节省鳍片21与扁状管体10的组装时间,进而缩减整个热交换器1的组装时间。 
如图2所示,隔板组30穿接扁状管体10外并将该扁状管体10分隔成位于下半部的一吸热区S1及位于上半部的一放热区S2,换句话说,隔板组30设置于吸热区S1与放热区S2之间;更明确地说,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隔板组30是由二隔板31所组成,每一隔板31具有多个缺槽311以形成一梳齿状结构,每一缺槽311的宽度大致等于扁状管体10的厚度,以允许扁状管体10插入缺槽311内。如图2及图3所示,二隔板31相互对接叠置并使该扁状管体10穿接夹掣于缺槽311之间。 
另外,在扁状管体10的至少一端(在本实用新型为二端)分别成型有一储存部15,该储存部15的主要功能在于使扁状管体10内的多个通道13彼此相通而使各通道13内的压力平均,借此使每一通道13内的工作流体W在大致相同的压力与速率下产生气液相变化;另外,储存部15也能够有助于将扁状管体10的末端封闭起来,且储存部15的内部空间提供扁状管体10内部的工作流体W在气液相变化时产生体积差异时的弹性储存空间。每一储存部15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一填充注入头151,工作流体W经由此填充注入头151而注入到储存部15内。另外,储存部15的形状仅为范例而非局限于圆筒状,也可以将储存部15设置成一中空矩形块体,而仍旧达成使各通道13之间的压力平衡的效果。 
参考图4可想而知,假如热空气流过位于下半部的吸热区S 1的话,下半部的扁状管体10及鳍片组20会吸收热空气的热量;然后,这些吸收到的热量会使该吸热区S1内的工作流体W产生汽化而沿着扁状管体10内部的通道13流入放热区S2内,这就是所谓的「热虹吸原理」。在放热区S2内经放热冷凝后,液态的工作流体W利用重力而沿着通道13下降回到该吸热区S1内,借此产生气液相回圈。由于在放热区S2放出热量,所以能够使流过放热区S2的空气温度升高,借此使吸热区S1与放热区S2二处的空气之间产生热交换。 
以下,将说明运用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1所构成的热交换设备100的范例性结构及其应用方式。 
参考图5至图8,本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100,用以对一操作空间进行热交换,包括:一壳体110及一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1。 
壳体110是由一盖板111及一壳座112所组成,盖板111设有一第一进气口1111及一第一排气口1112,壳座112设有一第二进气口1121及一第二排气口1122。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1则装设于壳体10内部,且包括上述的扁状管体10、鳍片组20及隔板组30。 
为了增加气流的对流效果,本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100更包含一第一风扇120及一第二风扇130,第一风扇120安装于壳座112内且对应于第一排气口1112,用以将凉空气从第一排气口1112排出;第二风扇130安装于壳座112内且对应于第二进气口1121,用以将外界冷空气吸入壳体110内。 
为了使热交换器1能够安装于壳体110内部,设置有二安装板140,每一安装板140设有供隔板组30相互嵌固的一插槽141;当二安装板140分别锁固于壳体100的二侧内壁上时,热交换器1以其隔板组30嵌入插槽141内而组装于二安装板140之间,然后,再将安装板140以螺丝锁固于壳体110内壁即可,这样的安装方式相当简便。 
从图7可以清楚看出,当热交换器1安装于壳体110内部之后,隔板组30可以将壳体100内部分隔成二个区域,位于壳体110下半部的一第一区域Z1及位于壳体110上半部的一第二区域Z2,第一区域Z1中具有第一进气口1111、第一排气口1112及第一风扇120,第二区域Z2中具有第二进气口1121、第二排气口1122及第二风扇130。 
以下,图8,说明本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100的操作原理,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空间为一电气主机壳200,因此,热交换设备100是用以对所述电气主机壳200进行热交换。 
首先,将热交换设备100的壳体110安装于所述电气主机壳200的外部,此电气主机壳200具有一热风出口210及一冷风入口220;当第一风扇120转动时,第一风扇120所产生的气流很自然地会将电气主机壳200内的热空气从热风出口210吸出而流入热交换器1的第一进气口1111内,然后与热交换器1的下半部(吸热区S1)进行热交换;因此,电气主机壳200内的热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之后,位于吸热区S 1内的一部分扁状管体10及鳍片组20吸收该热空气的热量,使该热空气变成一凉空气,该凉空气被第一风扇120吹入电气主机壳200的冷风入口220,以降低电气主机壳200内部的空气温度,进而降低电气主机壳200内部的电子零件的工作温度。 
当位于第一区域Z1内的一部分热交换器1(亦即:吸热区S1)吸收了电气主 机壳200内部的热空气的热量以后,此热量被传导至位于第二区域Z2内的另一部分热交换器1(亦即:放热区S2);此时,第二风扇130的运转将外界的冷空气从第二进气口1121吸入壳体110内,外界的冷空气便与第二区域Z2内的该另一部分热交换器1(亦即:放热区S2)进行热交换而带走其热量,成为温暖空气从第二排气口1122排出壳体110外。 
从图8可以清楚看出,电气主机壳200内的热空气在第一区域Z1内冷却成凉空气之后,又被送回电气主机壳200内;外界的冷空气则是在第二区域Z2内流动并带走热交换器1的放热区S2所放出的热量,而从第二排气口1122排出壳体110外。因此,第一区域Z1内的空气与第二区域Z2内的空气被隔板组30相互隔开而不会混合,借此防止外界空气中所夹杂的灰尘与水气进入电气主机壳200内,而达到防尘与防潮的效果,并可延长电气主机壳200内的电子装置与配线电路的寿命。 
参考图9,本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100’也可以应用于一建筑物200’的室内外的空气热交换,亦即,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操作空间为一建筑物200′,因此,本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100′用以对建筑物200′进行热交换。类似地,本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100’具有一壳体110’,壳体110’具有一第一进气口111’、一第一排气口112’、一第二进气口113’及一第二排气口114’。热交换器1设置于壳体110’内部并利用隔板组30将壳体110’内部的空间分隔成位于下半部的一第一区域Z1及位于上半部的一第二区域Z2。 
在第一进气口111’装设有一第一进气风扇120’,第一排气口112’连接有通往室外的一排气管130’,在排气管130’邻近室外的一端装设有一第一排气风扇131’;第二进气口113’连接有通往室外的一进气管140’,在进气管140’邻近室外的一端装设有一第二进气风扇141’,在第二排气口114’设有一第二排气风扇150’。 
室内污浊的热空气因温度较高导致密度较小而上升,且被第一进气风扇120’从第一进气口111’吸入壳体110’的第一区域Z1内,然后此室内污浊的热空气与热交换器1进行热交换之后,会释放其热量而降温成一污浊凉空气,此污浊凉空气受到第一排气风扇131’的吸引,而从第一排气口112’经由排气管130’排放到室外。 
热交换器1的吸热区S1内的工作流体吸收到室内污浊热空气的热量之后,便汽化而沿着扁状管体10内部的通道流向放热区S2,在放热区S2释放热量; 此时,来自室外的新鲜冷空气受到第二进气风扇141’的吸引而从进气管140’流入第二进气口113’内,室外的新鲜冷空气吸收放热区S2所释放的热量之后,便成为新鲜的温暖空气而从第二排气口114’排放到室内;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100’能够够充分将室内的污浊热空气与室外的新鲜冷空气之间的热能进行交换与回收,亦即在室内外换气的过程中,将室内的污浊热空气的热量回收转移至从室外引进的新鲜冷空气中,不仅能够将室外的新鲜空气持续引进到室内达到换气效果,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室内污浊空气中所含有的热能,达到能源回收的节能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100’可以广泛应用于住宅、学校教室、及医院等建筑物内。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 
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一扁状管体10,将其制作成具有多个弯折段11及连接该二弯折段11的多个连接段12,而非利用焊接方式将直管部位与弯折部位相互接合,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大幅缩减组装与制造工时,进而降低零件总数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焊接部位比现有技术少很多,所以较不易发生内部工作流体外漏的问题,且制程良率提高,故可大幅提升耐用度与可靠性。 
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一扁状管体10且连接有鳍片组20,所以扁状管体10与鳍片组20的接触面为平面,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而且,扁状管体10内部具有多个彼此间隔的通道13,这些通道13的间隔设置更大幅增加工作流体W与扁状管体10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所以能大幅提升整个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效率。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1中具有二隔板31,每一该隔板31具有多个缺槽311以形成一梳齿状结构,该二隔板311相互对接叠置并使该扁状管体10穿接夹掣于缺槽311之间,最后将二隔板31的重叠部位焊接固定即可;所以利用二个梳齿状隔板31相互对接叠置以夹掣扁状管体10,安装时相当方便,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一样在隔板31上钻设穿孔,将铜管逐一穿过各穿孔并弯折成型,最后再将穿孔周围与铜管焊接起来。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组30的特殊结构设计能够使整个热交换器1的组装更为快速方便。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组30不需要预设穿孔供铜管穿接,且没有铜管与穿孔之间空隙焊接密封不完全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组能有效隔开外界的水气与灰尘,而产生较佳的防水与防尘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二个具有缺槽的梳齿状隔板31来对接叠置 夹掣扁状管体10,且二隔板31之间的重叠部位可以依照扁状管体10的外径大小而对应改变,其组装自由度较大,如此有利于大量制造而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扁状管体,所述扁状管体具有多个弯折段及连接二弯折段的多个连接段,所述扁状管体的内部容置有一工作流体且设有相互隔开并供所述工作流体通过的多个通道;
一鳍片组,连接于所述多个连接段之间;以及
一隔板组,穿接所述扁状管体外并将所述扁状管体分隔成位于下半部的一吸热区及位于上半部的一放热区,所述隔板组设置于所述吸热区与所述放热区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状管体是由导热性金属材料制成,且在所述扁状管体的内部一体成型出多个分隔壁,所述多个通道形成于所述扁状管体的内壁与所述分隔壁之间以及相邻二分隔壁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是由二隔板所组成,每一隔板具有多个缺槽形成一梳齿状结构,每一缺槽的宽度等于所述扁状管体的厚度,所述二隔板相互对接叠置并使所述扁状管体穿接夹掣于所述缺槽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状管体的至少一端分别成型有一储存部,所述储存部使所述多个通道彼此相通,所述储存部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一填充注入头。
5.一种对一操作空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包括:
一壳体,设有一第一进气口、一第一排气口、一第二进气口及一第二排气口;以及
一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装设于所述壳体内部,包括:
一扁状管体,所述扁状管体具有多个弯折段及连接二弯折段的多个连接段,所述扁状管体的内部容置有一工作流体且设有相互隔开并供所述工作流体通过的多个通道;
一鳍片组,连接于所述多个连接段之间;以及
一隔板组,穿接所述扁状管体外并将所述扁状管体及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位于下半部的一吸热区及位于上半部的一放热区,所述隔板组设置于所述吸热区与所述放热区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由一盖板及一壳座所组成,所述第一进气口及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第二进气口及所述第二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壳座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风扇及一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安装于所述壳座内且对应于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风扇安装于所述壳座内且对应于所述第二进气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二安装板,每一安装板设有供所述隔板组相互嵌固的一插槽,所述二安装板分别锁固于所述壳体的二侧内壁,所述热交换器以所述隔板组嵌入所述插槽内而组装于所述二安装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空间为一电气主机壳,所述热交换设备装设在所述电气主机壳的外部,所述电气主机壳具有一热风出口及一冷风入口。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空间为一建筑物,所述热交换设备装设于所述建筑物内部,所述第一进气口装设有一第一进气风扇,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有通往所述建筑物室外的一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邻近室外的一端装设有一第一排气风扇,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有通往室外的一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邻近室外的一端装设有一第二进气风扇,所述第二排气口设有一第二排气风扇。
CN2011200708500U 2011-03-17 2011-03-17 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及其热交换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83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708500U CN202083248U (zh) 2011-03-17 2011-03-17 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及其热交换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708500U CN202083248U (zh) 2011-03-17 2011-03-17 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及其热交换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83248U true CN202083248U (zh) 2011-12-21

Family

ID=45343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7085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83248U (zh) 2011-03-17 2011-03-17 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及其热交换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83248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2844A (zh) * 2013-06-27 2013-09-25 高禹丰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107110521A (zh) * 2014-10-27 2017-08-2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装配体和冷冻装置的室外单元
CN107664366A (zh) * 2016-07-27 2018-02-06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制冷系统
CN107883786A (zh) * 2017-12-06 2018-04-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辐射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108139089A (zh) * 2015-10-28 2018-06-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及室内机
CN108767368A (zh) * 2018-06-20 2018-11-06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扁管及电池模组
CN109668450A (zh) * 2018-11-29 2019-04-23 金阿益 一种石油炼制用翅片式板式交叉组合换热器装置
CN110762850A (zh) * 2019-10-21 2020-02-07 安徽金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百叶窗式自动调温器
CN113454415A (zh) * 2019-02-20 2021-09-28 卡特彼勒公司 用于管道式热交换器的缓冲夹具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2844B (zh) * 2013-06-27 2015-01-21 高禹丰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103322844A (zh) * 2013-06-27 2013-09-25 高禹丰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107110521B (zh) * 2014-10-27 2020-08-2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装配体和冷冻装置的室外单元
CN107110521A (zh) * 2014-10-27 2017-08-2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装配体和冷冻装置的室外单元
US10782035B2 (en) 2014-10-27 2020-09-22 Daikin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nd outdoor unit of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CN108139089A (zh) * 2015-10-28 2018-06-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及室内机
CN108139089B (zh) * 2015-10-28 2021-01-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及室内机
CN107664366A (zh) * 2016-07-27 2018-02-06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制冷系统
CN107883786A (zh) * 2017-12-06 2018-04-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辐射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108767368A (zh) * 2018-06-20 2018-11-06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扁管及电池模组
CN108767368B (zh) * 2018-06-20 2024-02-09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扁管及电池模组
CN109668450A (zh) * 2018-11-29 2019-04-23 金阿益 一种石油炼制用翅片式板式交叉组合换热器装置
CN109668450B (zh) * 2018-11-29 2020-10-30 浙江天旭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炼制用翅片式板式交叉组合换热器装置
CN113454415A (zh) * 2019-02-20 2021-09-28 卡特彼勒公司 用于管道式热交换器的缓冲夹具
CN113454415B (zh) * 2019-02-20 2024-05-31 卡特彼勒公司 用于管道式热交换器的缓冲夹具
CN110762850A (zh) * 2019-10-21 2020-02-07 安徽金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百叶窗式自动调温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83248U (zh) 多通道式扁状蛇盘管热交换器及其热交换设备
CN102016432B (zh) 空调机
CN104247011B (zh) 制冷装置
CN103988026A (zh) 加热器以及具备该加热器的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
CN104812217A (zh) 机柜和散热系统
CN103363818A (zh) 用于牵引变流器的热交换器
CN102331046B (zh) 一种组合式气-水双热源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CN102331048B (zh) 一种复合式气-水双热源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BRPI0904073A2 (pt) dispositivo de absorção ou dissipação de calor com fluidos de diferença de temperatura transportados reversamente por múltiplos canais
CN105180388B (zh) 垂直式双季用热管热回收机组
WO2013139151A1 (zh) 一种模块化数据中心
CN104913674A (zh) 一种恒温差热管式气-液逆流换热装置
CN202338974U (zh) 一种复合式气-水双热源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CN101839529A (zh) 热回收热泵型新风空调机组
CN202350214U (zh) 一种组合式气-水双热源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CN108668508A (zh) 机柜的冷却装置及机柜
CN215676106U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烘干系统
TWM625973U (zh) 以熱電製冷晶片致冷之冷氣機
JP2005133966A (ja) 熱交換器
CN208624030U (zh) 机柜的冷却装置及机柜
CN206330325U (zh) 一种蒸发器
CN217685493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1829075A (zh) 一种薄型空调室内换热系统
CN103837026A (zh) 一种微阵列热管气-液换热装置
CN216080319U (zh) 一种水冷空调用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