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53683U - 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及喷绘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及喷绘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53683U
CN202053683U CN2011201037433U CN201120103743U CN202053683U CN 202053683 U CN202053683 U CN 202053683U CN 2011201037433 U CN2011201037433 U CN 2011201037433U CN 201120103743 U CN201120103743 U CN 201120103743U CN 202053683 U CN202053683 U CN 202053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s
disc
ink
plate
negat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037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世华
江洪
李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ntianzhi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ntianzhi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ntianzhi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ntianzhi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037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53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53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536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包括:接墨盘、套接设置在所述接墨盘内侧的内罩以及连接固定在所述接墨盘外侧的外罩;所述接墨盘和所述内罩之间形成腔室;所述腔室的两侧分别阻隔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室分隔成接墨腔和负压集液腔;所述接墨腔与所述内罩设置连通,所述接墨腔的底部连通设置排墨管;所述负压集液腔与所述外罩设置连通,所述负压集液腔的底部连通设置导流构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喷绘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绘机及接墨装置,可以对喷绘机气体中的雾状颗粒进行分离收集,有效控制了喷墨机周围的空气流动,能够对少量被流动空气带入的雾状颗粒进行分离和回收,保护了周围的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健康。

Description

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及喷绘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绘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宽幅面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及该喷绘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宽幅面喷绘机的接墨盘主要由以下构件组成,参见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宽幅面喷绘机的接墨盘的结构示意图。接墨盘91装在装有打印喷头的打印小车98的下方,接墨盘91的底部连接设置排墨管92,同时,接墨盘91的底部开有排墨孔911与排墨管92连通。当需要对打印小车98的喷头进行维护、从打印小车98的喷头中压出墨水或清洁水等液体时,液体将沿着图1所示箭头Y的方向进入接墨盘91,沿着接墨盘91的底面流到排墨孔911,经排墨管92排出。
图1中箭头Q所指向的方向为实施上述接墨盘91进行接墨时接墨盘91内腔中空气的一种流动方向。由于排墨孔911的数量一般只有1个,并且截面积非常小,空气从排墨孔911排出的量也极少,而大部分的空气将随机地从接墨盘91上方的某一侧(端)流入,再随机地从另一侧(端)流出。
目前使用的接墨盘存在如下缺陷:从打印小车98的喷头中压墨水或清洁水时,由于液体颗粒非常小,部分将被周围的空气携带形成雾状颗粒。雾状颗粒随着空气的流动扩散到周围,对周围环境、人员和动植物造成污染和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喷绘机及其接墨装置,可以有效控制喷绘机打印小车和接墨盘周围的空气流动,使大部分的雾状颗粒按照指定的通道流动,聚集成液体后流到废液收集捅里。能够对少量进入空气通道的雾状颗粒进行分离和回收,保护了周围的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健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包括:接墨盘、套接设置在所述接墨盘内侧的内罩以及由所述接墨盘的侧板、端板延展围挡而成连接固定在所述接墨盘外侧的外罩;
所述内罩的端板延伸固定在接墨盘的底板上,所述接墨盘和所述内罩之间形成腔室;所述腔室的两侧分别阻隔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延伸至所述内罩的所述端板上将所述腔室分隔成接墨腔和负压集液腔;
所述接墨腔与所述内罩设置连通,所述接墨腔的底部连通设置排墨管;所述负压集液腔与所述外罩设置连通,所述负压集液腔的底部连通设置导流构件。
所述负压集液腔中设置气液分离部和导流部, 所述气液分离部主要由固定在所述负压集液腔的相对两腔壁上的多个狭长板体构成;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气液分离部的末端将所述负压集液腔和所述接墨腔相连通。 
所述气液分离部包括固定在所述内罩底板上的顶分离板和固定在所述接墨盘底板上的底分离板;
所述顶分离板和所述底分离板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内罩的端板或所述接墨盘的端板上;所述顶分离板和所述底分离板间隔交错设置。
所述导流部包括导流孔和导流管,所述导流孔开设在所述气液分离部板体的端部;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贯穿所述气液分离部的板体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部的末端,相对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腔室内的所述隔板连通至所述接墨腔。
置入所述接墨腔中的所述导流管的尾端连接设置一折弯的弯头,所述弯头从所述接墨腔的底部伸展至所述接墨腔的中部。
所述内罩的底板上开设多个与所述接墨腔相连通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尺寸小于所述排墨管的内部尺寸。
所述接墨盘是由底板、侧板和端板围挡形成的漏斗状结构;
所述外罩是围挡在所述接墨盘底部的中空结构,其与所述接墨盘共用端板以及部分侧板;
所述接墨腔底部连通设置的所述排墨管贯穿所述外罩的底部置于所述接墨装置的外部。
所述负压集液腔环绕设置在所述内罩开口的周围。
所述接墨盘的底板上开设与所述负压集液腔相连通的过气孔;
所述导流构件包括所述外罩底部开设的多个吸风孔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吸风孔处的吸风装置,所述导流构件可使所述负压集液腔和与其通过所述过气孔相连通的所述外罩间形成独立气体流通通路。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喷绘机,包括一具有喷头的打印小车和固定在所述打印小车下方的一接墨装置,所述接墨装置包括接墨盘、套接设置在所述接墨盘内侧的内罩以及连接固定在所述接墨盘外侧的外罩;所述接墨盘和所述内罩间形成的腔室被其中设置的隔板分隔成接墨腔和负压集液腔;
所述接墨装置还包括主要由所述内罩、所述接墨腔以及一排墨管连通而成的接墨通道和主要由所述负压集液腔、所述外罩以及一导流构件连通而成的负压集液气体通道;所述负压集液气体通道具有独立气体流通通路。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绘机及其接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内罩、接墨腔以及排墨管连通而成的接墨通道;负压集液腔、外罩以及导流构件连通而成负压集液气体通道,接墨通道可以对从内罩滴入的墨滴或清洗水进行收集,负压集液气体通道可以对喷绘机气体中的雾状颗粒进行分离收集,有效控制了喷墨机周围的空气流动,能够对少量被流动空气带入的雾状颗粒进行分离和回收,保护了周围的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健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图1是现有技术中宽幅面喷绘机的接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喷绘机接墨装置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喷绘机接墨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结合参照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包括:接墨盘1、套接设置在所述接墨盘1内侧的内罩2以及由所述接墨盘1的侧板12、端板13延展围挡而成连接固定在所述接墨盘1外侧的外罩3;
所述内罩2的端板21延伸固定在接墨盘1的底板11上,所述接墨盘1和所述内罩2之间形成腔室4;所述腔室4的两侧分别阻隔设置隔板40,所述隔板40延伸至所述内罩2的所述端板21上将所述腔室4分隔成接墨腔50和负压集液腔60;
所述接墨腔50与所述内罩2设置连通,所述接墨腔50的底部连通设置排墨管53;所述负压集液腔60与所述外罩3设置连通,所述负压集液腔60的底部连通设置导流构件64。
接墨盘1是由底板11、侧板12和端板13围挡形成的漏斗状承接结构,以便于滴在其上的液体的集中流动,接墨盘1的底部所述底板11上开设一个或多个接墨孔111,接墨孔111连接设置排墨管53。滴入接墨盘1中的墨滴可沿该具有一定坡度的底板11流动到接墨孔111附近,并由与接墨孔111相连接的排墨管53流出。该接墨盘1的结构与现有的接墨装置结构大致相同,其原理是利用接墨盘1底板11的坡度将滴入其中的墨滴进行集中收集。
内罩2套接设置在所述接墨盘1的内侧,具体的说,是固定在接墨盘1内腔的底板11上方并置于接墨盘1的内腔中,其形状与接墨盘1的形状大致相同,但尺寸略小,可以全部置于接墨盘1中,其与接墨盘1是通过如下方式固定的,内罩2前后两端的端板21同向延展出一定距离并无缝连接在接墨盘1的底板11上,如焊接。内罩2的端板21与接墨盘1的底板11相接,接墨盘1和所述内罩2之间形成了开口端41的腔室4,如图2所示的接墨盘1的侧板12和内罩2的侧板22围挡的区域既为开口端41,从该开口端41(任意方向)进入的气体都可以进入腔室4中。
外罩3由所述接墨盘1的侧板12、端板13延展围挡而成,其连接固定在所述接墨盘1的外侧(如图所示的底部),本实施例中,外罩3与接墨盘1共用端板以及部分侧板,其是围挡在接墨盘1底部的中空结构。本实施例子中,其呈碗状,接墨盘1的底板11将该外罩3的开口封闭。前述接墨腔50底部连通设置的排墨管53贯穿外罩3的底部置于外罩3的外部。
腔室4是由接墨盘1和内罩2的相对应的各板面(底板、侧板以及端板)围挡形成,腔室4中阻隔设置将腔室分隔的隔板40,其两侧分别与接墨盘1的底板11、内罩2的底板23无缝连接,其前后两端部分别无缝连接在内罩2的前后两端的端板21上,本实施例中,两块隔板40分别位于腔室4的两侧,这样,接墨盘1的底板11、内罩2的底板23与两侧两块隔板40以及内罩2的前后两端板21围挡形成一腔体,该腔体既是接墨腔50;与接墨腔50设置相邻的、隔板40的另一侧的腔体既是负压集液腔60,该负压集液腔60具有与腔室4共用的开口端41,由该开口端41任意方向进入的气体或液体可以进入负压集液腔60(腔室4)中。
接墨腔50与内罩2设置连通,所述接墨腔50的底部连通设置排墨管53。具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的,内罩2的底板23上开设多个与接墨腔50相连通的过滤孔51,该多个过滤孔51集中设置在内罩2底板23的中部位置,从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过滤孔51被设置为多排多列,它们的开设的位置都位于两隔板40之间的内罩2的底板23上。
滴入内罩2中的墨滴沿内罩2的底板23流入过滤孔51中,由于接墨腔50与内罩2通过过滤孔51设置连通,从过滤孔51滴入接墨盘1中的墨滴沿底板11流动到接墨孔111附近,并由与接墨孔111相连接的排墨管53排出。
优选的,过滤孔51的孔径尺寸略小于接墨孔111和排墨管53的内部尺寸,其作用是过滤滴入内罩2中颗粒较大的杂物,防止大颗粒杂物堵塞接墨孔111或排墨管53。
可以理解的是,过滤孔51开设的数量以及具体位置并不限定,其可以根据接墨腔50的位置进行调整,只要满足其可以将接墨腔50与内罩2设置连通即可。
负压集液腔60与外罩3设置连通,所述外罩3的底部连接设置导流构件64,具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的,接墨盘1的底板11上开设与负压集液腔60相连通的过气孔63(如图2所示隔板40的邻侧),该过气孔63将腔室4的负压集液腔60与外罩3的腔室相连通,而外罩3的底部设置多个可以使周围空气发生定向流动的导流构件64。当导流构件64运转时,其周围的空气产生定向流动,这样,就使外罩3的腔室以及与其相连通的负压集液腔60产生一定的负压,进而在负压集液腔60(腔室4)的开口端41的周围形成风幕。
优选的,负压集液腔60中设置气液分离部61和导流部62,所述导流部62位于所述气液分离部61的尾端并将所述负压集液腔60和所述接墨腔50相连通,由所述腔室4开口端吸入的雾滴经所述负压集液腔60中的气液分离部61的分离后,气体可进入所述外罩3中,液体可由所述导流部62输送至所述接墨腔50中。
进一步的,气液分离部61由固定在负压集液腔60相对两腔壁上交错设置的分离板构成,其包括固定在内罩2底板23上的顶分离板612和固定在接墨盘1底板11上的底分离板614,顶分离板612和底分离板614的两端分别抵顶在内罩2的端板21或接墨盘1的端板13上,如图2所示的负压集液腔60的两侧分别设置了两块顶分离板612和两块底分离板614,进入负压集液腔60的雾滴需要依次绕过由顶分离板612和底分离板614构成的蜿蜒通路通过尾端设置的过气孔63进入外罩3的腔体中;
优选的,顶分离板612和底分离板614分别与内罩2底板23表面、接墨盘1底板11表面相垂直。
导流部62位于所述气液分离部61的尾端并将所述负压集液腔60和所述接墨腔50相连通,其包括导流孔622和导流管624,导流孔622贯通设置在上述底分离板614的端部(靠近接墨盘1底板11的位置)上,其作用是保证进入负压集液腔60的雾滴经气液分离部61分离后分离出的液体能够顺利的进行导流,不至于将分离出的液体累积在分离板的附近,影响气体通路;导流管624是分别贯通分离板614和隔板40的中空管体,其一端贯穿底分离板614,相对的另一端贯穿腔室4内的隔板40将负压集液腔60和接墨腔50相连通,导流管624的尾端连接设置一折弯的弯头626,弯头626从接墨腔50的底部伸展到接墨腔50的中部,其作用是使导流部62具有储存一定量的液体的空间以使其在工作前能够形成液封。当雾滴通过气液分离部61的顶分离板612和底分离板614的过程中,雾滴碰撞顶、底分离板聚集成较大的液滴不在随空气流动,聚集在底分离板614底部的液滴通过导流孔622积存在导流管624中,当存储的液体达到能够存储的最大容量时,液体由导流管624末端的弯头626排至接墨腔50。
可以理解的是,气液分离部61的形式并不限定上述采用交错设置顶、底分离板的形式,其可以是能够增加气体通过的路径(用以增强气液分离的效果)的其他组成方式。
导流构件64开设在外罩3的底部,外罩3的底板上开设一个或多个吸风孔30,本实施例中开设两个,而导流构件64刚好设置在该吸风孔30处,其作用是使接墨盘1与外罩3连接的空腔内形成负压。具体实施时,可以在吸风孔30处分别设置吸风装置641,吸风装置641可以是各种形成负压的装置或设备,图2中用一排风扇表示。当吸风装置641向接墨装置的外部抽风,实现由开口端41进气、与负压集液腔60相连通的外罩3的内部形成负压。
以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接墨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本实用新型的接墨装置位于打印小车8的下方。当喷绘机工作或维修对喷头进行压墨水操作时,启动接墨装置,位于外罩3底板吸风孔30处的吸风装置641向外抽风。此过程中,负压集液腔60、外罩3各自具有开口(开口端41、吸风孔30),负压集液腔60和与其通过过气孔63相连通的外罩3成为独立的气体流通通路,负压集液腔60产生负压,排墨装置内罩2上方以及周围的空气从开口端41(内罩2四周与外罩3壁面间的间隙)进入负压集液腔60,由于内罩2四周空气不断的涌入开口端41,使打印小车8与内罩2间隙的四周形成了风幕,亦既打印小车8和内罩2围挡形成的空间与周围空间相隔离,随打印小车8的喷头压出的墨滴或其他液体将大部分滴入内罩2中,挥发或被气流带动产生的小部分雾状颗粒将随风幕由开口端41进入负压集液腔60。
进入负压集液腔60中的雾滴经其中的气液分离部61分离后,将会分离出液体。具体的,雾滴通过气液分离部61的顶分离板612和底分离板614的过程中,雾滴碰撞交替设置的顶、底分离板逐渐聚集成较大的液滴,进而不在随气流流动,聚集在底分离板614的底部。分离出的液滴通过负压集液腔60中的导流部62将被导流至接墨腔50中,具体的,由于导流孔622贯通设置在底分离板614的端部(靠近接墨盘1底板11的位置)上;导流管624是分别贯通分离板614和隔板40的中空管体,其一端贯穿底分离板614,相对的另一端贯穿腔室4内的隔板40将负压集液腔60和接墨腔50相连通,聚集在底分离板614底部的液体通过导流孔622逐渐积存在导流管624中,当导流管624存储的液体达到能够存储的最大容量时,其中的液体由导流管624末端设置的弯头626排至接墨腔50。
此外,随打印小车8的喷头压出的墨滴或其他液体,如清洗液滴入内罩2中将通过接墨腔50被收集。具体的,滴入内罩2中的墨滴沿内罩2的底板23向低处流淌或直接落到设置有过滤孔51的内罩2的底板23上,由于过滤孔51连通至接墨腔50,液体通过过滤孔51后滴入接墨腔50,滴入的墨滴(含上述负压集液腔60分离并导流进的液体)将继续沿接墨盘1底板11流动到接墨孔111附近,并由与接墨孔111相连接的排墨管53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接墨装置启动之前,需要在负压集液腔60的导流部62导流管624中注入少许废液,其作用是在导流部62弯头626处形成液封,保证打印小车8与内罩6间形成的雾状颗粒不会通过导流部62被吸入负压集液腔60中。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喷绘机,包括一具有喷头的打印小车8和固定在所述打印小车8下方的一接墨装置,所述接墨装置包括接墨盘1、套接设置在所述接墨盘1内侧的内罩2以及连接固定在所述接墨盘1外侧的外罩3;所述接墨盘1和所述内罩2间形成的腔室4被其中设置的隔板40分隔成接墨腔50和负压集液腔60;
所述接墨装置还包括主要由所述内罩2、所述接墨腔50以及一排墨管53连通而成的接墨通道Y和主要由所述负压集液腔60、所述外罩3以及一导流构件64连通而成的负压集液气体通道Q。
本实用新型的喷绘机的实施方式与上述接墨装置的实施方式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绘机及其接墨装置,内罩、接墨腔以及排墨管连通而成的接墨通道;负压集液腔、外罩以及导流构件连通而成负压集液气体通道,接墨通道可以对从内罩滴入的墨滴或清洗水进行收集,负压集液气体通道可以对气体中的雾状颗粒进行分离收集,有效控制了喷墨机周围的空气流动,能够对少量被流动空气带起的雾状颗粒进行分离和回收,保护了周围的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健康。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包括:接墨盘、套接设置在所述接墨盘内侧的内罩以及由所述接墨盘的侧板、端板延展围挡而成连接固定在所述接墨盘外侧的外罩;
所述内罩的端板延伸固定在接墨盘的底板上,所述接墨盘和所述内罩之间形成腔室;所述腔室的两侧分别阻隔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延伸至所述内罩的所述端板上将所述腔室分隔成接墨腔和负压集液腔;
所述接墨腔与所述内罩设置连通,所述接墨腔的底部连通设置排墨管;所述负压集液腔与所述外罩设置连通,所述负压集液腔的底部连通设置导流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集液腔中设置气液分离部和导流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包括固定在所述内罩底板上的顶分离板和固定在所述接墨盘底板上的底分离板;
所述顶分离板和所述底分离板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内罩的端板或所述接墨盘的端板上;所述顶分离板和所述底分离板间隔交错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包括导流孔和导流管,所述导流孔开设在所述气液分离部板体的端部;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贯穿所述气液分离部的板体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部的末端,相对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腔室内的所述隔板连通至所述接墨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其特征在于,置入所述接墨腔中的所述导流管的尾端连接设置一折弯的弯头,所述弯头从所述接墨腔的底部伸展至所述接墨腔的中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的底板上开设多个与所述接墨腔相连通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尺寸小于所述排墨管的内部尺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墨盘是由底板、侧板和端板围挡形成的漏斗状结构;
所述外罩是围挡在所述接墨盘底部的中空结构,其与所述接墨盘共用端板以及部分侧板;
所述接墨腔底部连通设置的所述排墨管贯穿所述外罩的底部置于所述接墨装置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集液腔设置在所述内罩开口的周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墨盘的底板上开设与所述负压集液腔相连通的过气孔;
所述导流构件包括所述外罩底部开设的多个吸风孔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吸风孔处的吸风装置,所述导流构件可使所述负压集液腔和与其通过所述过气孔相连通的所述外罩间形成独立气体流通通路。
10.一种喷绘机,包括一具有喷头的打印小车和固定在所述打印小车下方的一接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墨装置包括接墨盘、套接设置在所述接墨盘内侧的内罩以及连接固定在所述接墨盘外侧的外罩;所述接墨盘和所述内罩间形成的腔室被其中设置的隔板分隔成接墨腔和负压集液腔;
所述接墨装置还包括主要由所述内罩、所述接墨腔以及一排墨管连通而成的接墨通道和主要由所述负压集液腔、所述外罩以及一导流构件连通而成的负压集液气体通道;所述负压集液气体通道具有独立气体流通通路。
CN2011201037433U 2011-04-11 2011-04-11 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及喷绘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53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037433U CN202053683U (zh) 2011-04-11 2011-04-11 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及喷绘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037433U CN202053683U (zh) 2011-04-11 2011-04-11 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及喷绘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53683U true CN202053683U (zh) 2011-11-30

Family

ID=45013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0374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53683U (zh) 2011-04-11 2011-04-11 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及喷绘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5368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8931A (zh) * 2011-04-11 2011-10-19 深圳市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及喷绘机
CN103158353A (zh) * 2011-12-09 2013-06-19 施乐公司 具有有分离作用的颗粒循环的打印头
CN107972364A (zh) * 2017-12-28 2018-05-01 韦丹梅 便于出墨的打印机墨盒
CN110962452B (zh) * 2019-10-25 2021-08-27 佛山市顺德区嘉越纸类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彩盒自动烘干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8931A (zh) * 2011-04-11 2011-10-19 深圳市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及喷绘机
CN102218931B (zh) * 2011-04-11 2014-04-02 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及喷绘机
CN103158353A (zh) * 2011-12-09 2013-06-19 施乐公司 具有有分离作用的颗粒循环的打印头
CN103158353B (zh) * 2011-12-09 2015-12-02 施乐公司 相变墨斗和打印头
CN107972364A (zh) * 2017-12-28 2018-05-01 韦丹梅 便于出墨的打印机墨盒
CN110962452B (zh) * 2019-10-25 2021-08-27 佛山市顺德区嘉越纸类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彩盒自动烘干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8931B (zh) 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及喷绘机
CN202053683U (zh) 一种喷绘机的接墨装置及喷绘机
CN101024136B (zh) 湿式除尘器
US5041146A (en) Filter apparatus
CN110154541B (zh) 一种气液分离箱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陶瓷喷墨打印机
CN100512925C (zh) 一种粉尘过滤工作台
PT2258485E (pt) Dispositivo para a separação de pulverização excessiva de tinta líquida
JP2009539579A (ja) 湿式静電集塵装置
KR20170135743A (ko) 프린트 장치
JPH09253440A (ja) 多室湿式集塵装置
CN111298634A (zh) 一种热电烟气脱硫除尘设备
JP6401810B2 (ja) 集塵装置の泡液供給機構
CN213670075U (zh) 循环溢流式喷漆台水帘柜
CN109821351A (zh) 一种喷漆用水帘式废气处理设备
CN117398794A (zh) 基于脉冲驱动的布袋除尘器
HUT76176A (en) Fabric filter
CN111318108A (zh) 用于空气净化的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器
CN211837244U (zh) 一种热电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109028288B (zh) 空气净化器和空气净化方法
CN114143975A (zh) 电路板补偿蚀刻装置及补偿蚀刻方法
CN209534481U (zh) 打印装置
CN213891797U (zh) 一种四色印刷机
CN211937564U (zh) 一种基于塑料制品加工的喷涂室水幕帘循环装置
JP3615577B2 (ja) ウォーターカーテン式塗装ブース装置
CN220736929U (zh) 一种风选机的废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ENZHEN RUNTIANZHI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RUNTIANZHI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CIT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lan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ntianzhi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lan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Runtianzhi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City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