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40316U - 工程机械及其动力传递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及其动力传递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40316U
CN202040316U CN2011201664232U CN201120166423U CN202040316U CN 202040316 U CN202040316 U CN 202040316U CN 2011201664232 U CN2011201664232 U CN 2011201664232U CN 201120166423 U CN201120166423 U CN 201120166423U CN 202040316 U CN202040316 U CN 202040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transmission
power
comm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achin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664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泉旭
毕乾隆
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664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40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40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403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固定有拨叉(25)的活动杆(24),还包括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铁(22),第一磁铁(21)固定于活动杆(24),其两极的连线平行于活动杆(24)的轴线,第二磁铁(22)与第一磁铁(21)相距预定距离设置,且第二磁铁(22)与第一磁铁(21)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异。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取消了气压动力等装置,彻底避免了漏气故障的产生,采用电磁力实现滑移齿轮位置的改变,避免了中间状态的出现,保证切换到位,同时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工程机械。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及其动力传递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混凝土的工业化、专业化大生产的质量优势的显现,预拌混凝土已越来越被广大建筑商采用,混凝土泵车作为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主要工程机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混凝土在搅拌站经过预搅拌以后,装于混凝土泵车,并利用混凝土泵车运输至目标位置,然后泵送至施工位置,可见,混凝土泵车主要有两种工作状态:行驶状态和泵送状态,两种状态下,混凝土泵车的动力来源都是混凝土泵车的发动机,为满足不同状态下的动力需要,混凝土泵车上都设置有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利用上述切换装置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驱动轮,带动混凝土泵车移动,到达目的地以后,发动机的动力再切换至泵送油泵,使混凝土泵车进入泵送状态。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混凝土泵车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泵车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底盘气罐11、电磁换向阀12、气缸13、活塞杆14、拨叉15、滑移齿轮17、泵送齿轮16、内齿圈18,其中,底盘气罐11通过管路与电磁换向阀12连接,电磁换向阀12的两阀口通过两管路分别与气缸13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气缸13的活塞杆14上固定有拨叉15,拨叉15嵌入滑移齿轮17的凹槽,滑移齿轮17既能够与泵送齿轮16啮合,也可以与内齿圈18啮合。
工作过程中,当混凝土泵车需要行驶时,电磁换向阀12换向,使得底盘气罐11与气缸13的无杆腔导通,活塞杆14向左侧移动,带动拨叉15向左侧移动,拨叉15推动滑移齿轮17向左侧移动,与内齿圈18啮合,将发动机的动能通过滑移齿轮17和内齿圈18传递至混凝土泵车的驱动轴,实现混凝土泵车的行驶;当混凝土泵车行驶至目标位置需要进行泵送时,电磁换向阀换向,使底盘气罐11与气缸13的有杆腔导通,活塞杆14向右侧移动,带动拨叉15向右侧移动,拨叉15推动滑移齿轮17向右侧移动,与泵送齿轮16啮合,将发动机的动能通过滑移齿轮17和泵送齿轮16传递至混凝土泵车的油泵,实现混凝土泵车的泵送。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电磁阀、气缸等装置,长期使用很容易老化、磨损,进而导致漏气故障的产生,一旦漏气,就会造成底盘气罐的气压不足,对车辆的行驶、制动存在一定的危害;同时气缸的切换并非是非此即彼的方式,存在着中间状态,不能可靠的保证齿轮切换到位,特别是在气罐气压不足或者发生故障时极易造成分动箱齿轮切换不到位,而在切换不到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发生打坏齿轮等故障;进一步地,气缸等装置对气密性的要求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也高,加工难度大、成本高。
因此,如何在成本较低的基础上,避免漏气故障的产生,同时保证齿轮顺利切换到位,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切换装置,该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取消了气压动力等装置,彻底避免了漏气故障的产生,采用电磁力实现滑移齿轮位置的改变,避免了中间状态的出现,保证切换到位,同时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工程机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固定有拨叉的活动杆,还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固定于所述活动杆,其两极的连线平行于所述活动杆的轴线,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相距预定距离设置,且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异。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均为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固定于旋转轴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为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固定于旋转轴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为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为电磁铁。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均为电磁铁。
优选地,所述拨叉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活动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泵送设备、行驶设备和动力传递切换装置,所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
优选地,具体为混凝土泵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固定有拨叉的活动杆,还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固定于活动杆,其两极的连线平行于活动杆的轴线,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距预定距离设置,且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异。从而,在工作过程中,当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同时,二者之间产生排斥力,使活动杆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拨叉改变位置,向远离第二磁铁的方向移动,拨叉推动滑移齿轮滑动,使滑移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实现将发动机的动能传递至驱动轮,从而工程机械能够在发动机的动力作用下运动,进入行驶状态;而当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异时,二者之间就会产生吸引力,使活动杆带动拨叉向靠近第二磁铁的方向移动,拨叉推动滑移齿轮向相反的方向滑动,使滑移齿轮与泵送齿轮啮合,实现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油泵,从而使得工程机械能够在发动机的动力作用下泵送,进入泵送状态。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取消了底盘气罐、电磁换向阀以及气缸等装置,从根本上避免了漏气现象的发生,而将动力源更换为两个相互作用的磁铁,利用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产生的电磁力,实现拨叉以及滑移齿轮的位置的改变,满足了工程机械状态切换的需要,同时,受两磁铁之间的电磁力的作用,滑移齿轮只有两个确定的位置,从而保证了齿轮切换的可靠性,避免了齿轮切换不到位以及由于齿轮切换不到位而导致的一系列故障的发生,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混凝土泵车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切换装置,该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取消了气压动力等装置,彻底避免了漏气故障的产生,采用电磁力实现滑移齿轮位置的改变,避免了中间状态的出现,保证切换到位,同时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工程机械。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固定有拨叉25的活动杆24,在拨叉25的推动下改变位置的滑移齿轮27,能够与滑移齿轮27啮合的泵送齿轮26和内齿圈28,还包括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铁22,第一磁铁21固定于活动杆24,其两极的连线平行于活动杆24的轴线,第二磁铁22与第一磁铁21相距预定距离设置,且第二磁铁22与第一磁铁21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异。
当然,泵送齿轮26可以通过中间的传输装置将动能传输至油泵,从而可以实现工程机械的泵送;内齿圈28与工程机械的驱动轴连接,从而可以将发动机的动力传输至驱动轮,实现工程机械的行驶;第一磁铁21的两极的连线平行于活动杆24的轴线是指在第一磁铁21与第二磁铁22之间产生作用力时,作用力的方向平行于活动杆24的轴线,从而可以使活动杆24沿其轴线方向移动;本文所述的第二磁铁22与第一磁铁21相距预定距离设置是指第二磁铁22与第一磁铁21之间的距离足以保证二者之间产生的电磁力足够大,能够使拨叉25带动滑移齿轮27移动,顺利地与内齿圈28或者泵送齿轮26啮合。
另外,如图中所示,拨叉25具体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活动杆24。此种连接方式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拨叉25与活动杆24的固定连接。
在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工程机械行驶时,调整第二磁铁22,使第二磁铁22与第一磁铁21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二者之间产生排斥力,使活动杆24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拨叉25改变位置,向远离第二磁铁22的方向移动,拨叉25推动滑移齿轮27滑动,使滑移齿轮27与内齿圈28啮合,实现将发动机的动能传递至驱动轮,从而工程机械能够在发动机的动力作用下运动,进入行驶状态;而当需要工程机械进行泵送时,调整第二磁铁22,使第二磁铁22与第一磁铁21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异,二者之间就会产生吸引力,使活动杆24带动拨叉25向靠近第二磁铁22的方向移动,拨叉25推动滑移齿轮27向相反的方向滑动,使滑移齿轮27与泵送齿轮26啮合,实现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油泵,从而使得工程机械能够在发动机的动力作用下泵送,进入泵送状态。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取消了底盘气罐、电磁换向阀以及气缸等装置,从根本上避免了漏气现象的发生,而将动力源更换为两个相互作用的磁铁,利用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产生的电磁力,实现拨叉25以及滑移齿轮27的位置的改变,满足了工程机械动力传递状态切换的需要,同时,受两磁铁之间的电磁力的作用,滑移齿轮27只有两个确定的位置,从而保证了齿轮切换的可靠性,避免了齿轮切换不到位以及由于齿轮切换不到位而导致的一系列故障的发生,降低了使用成本。
如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铁22均可以为永磁铁,第二磁铁22固定于旋转轴23的端部。
永磁铁是指不需要电流来保持其磁场,具有宽磁滞回线、高矫顽力、高剩磁,一经磁化即能保持恒定磁性的材料。由于永磁铁具有上述特点,因此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工作可靠性很高。
工作过程中,当需要进行动力传递切换时,旋转轴旋转,带动第二磁铁22旋转,从而改变与第一磁铁21接近的磁极的极性,使得两磁铁之间的作用力的方向改变,在上述作用力的作用下,第一磁铁21带动活动杆24以及与其固定连接的拨叉25移动,从而使滑移齿轮27改变位置,与不同的装置(内齿圈28或者泵送齿轮26)啮合,实现动力传递的切换。
当然,上述第一磁铁21也可以为电磁铁,此时第二磁铁22为永磁铁,第二磁铁固定于旋转轴23的端部。电磁铁是指内部带有铁芯的、利用通有电流的线圈使其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的装置,通常制成条形或蹄形,铁芯要用容易磁化,又容易消失磁性的软铁或硅钢来制作,这样的电磁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就随之消失。
在此种情况下,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铁22相互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同还是相反既可以通过旋转轴23带动第二磁铁22旋转实现,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一磁铁21中的电流的方向实现,具体地调节方式可以考虑所需成本的高低以及结构是否简单等因素作决定。
具体地,旋转轴23旋转的动力源可以是与其连接的电机的输出轴,从而在需要进行动力的切换时,开启电机,使电机带动旋转轴23旋转即可;当然,旋转轴23也可以通过手动旋转。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第一磁铁21可以为永磁铁,第二磁铁22可以为电磁铁,电磁铁的内部线圈通有交流电,通过改变第一磁铁21内部线圈中的电流的方向实现电磁铁的极性的改变。
当然,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铁22也可以均为电磁铁,从而,就可以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线圈内的电流的方向改变两磁铁的极性,实现动力传递的切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泵送设备、行驶设备和动力传递切换装置,所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
除了上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泵送设备、行驶设备和动力传递切换装置,该动力传递切换装置为以上所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该工程机械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具体地,上述工程机械可以为混凝土泵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机械及其动力传递切换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固定有拨叉(25)的活动杆(2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铁(22),所述第一磁铁(21)固定于所述活动杆(24),其两极的连线平行于所述活动杆(24)的轴线,所述第二磁铁(22)与所述第一磁铁(21)相距预定距离设置,且所述第二磁铁(22)与所述第一磁铁(21)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21)和所述第二磁铁(22)均为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22)固定于旋转轴(23)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21)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铁(22)为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22)固定于旋转轴(23)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23)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21)为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22)为电磁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21)和所述第二磁铁(22)均为电磁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25)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活动杆(24)。
8.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泵送设备、行驶设备和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具体为混凝土泵车。
CN2011201664232U 2011-05-23 2011-05-23 工程机械及其动力传递切换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40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64232U CN202040316U (zh) 2011-05-23 2011-05-23 工程机械及其动力传递切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64232U CN202040316U (zh) 2011-05-23 2011-05-23 工程机械及其动力传递切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40316U true CN202040316U (zh) 2011-11-16

Family

ID=44967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66423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40316U (zh) 2011-05-23 2011-05-23 工程机械及其动力传递切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403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2720A1 (en) * 2017-02-23 2018-08-30 Hamli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Transmission fork position sensor arrangement
CN112915867A (zh) * 2021-01-25 2021-06-08 丽水腾信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过分稀释的水溶性涂料均匀化自动调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2720A1 (en) * 2017-02-23 2018-08-30 Hamli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Transmission fork position sensor arrangement
CN112915867A (zh) * 2021-01-25 2021-06-08 丽水腾信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过分稀释的水溶性涂料均匀化自动调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05968B2 (en) Magnetic transmission
CN102203884B (zh) 阀门致动器
CN201956868U (zh) 三极永磁往复电机
CN101416257A (zh) 电磁驱动器
CN202040316U (zh) 工程机械及其动力传递切换装置
CN103253122A (zh) 一种汽车动力系统
CN107554555A (zh) 一种用于磁悬浮系统的电磁道岔
CN105655087A (zh) 高性能电磁执行器
CN105655086A (zh) 高性能双边法向电磁执行器
CN101826402B (zh) 分、合闸工作气隙双侧分散励磁的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
CN201388146Y (zh) 一种新型直线电机
CN205723050U (zh) 一种高性能电磁执行器、制动器和压缩机
CN204442203U (zh) 一种磁力驱动装置
CN204578333U (zh) 一种磁电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201332348Y (zh) 快速直线永磁操动机构
CN103489718A (zh) 一种接触器的双稳态永磁电磁系统
CN203445746U (zh) 电磁磁牵引电动机
CN105696430A (zh) 一种电磁道岔
CN104260631A (zh) 一种双驱磁电混合动力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
CN204205912U (zh) 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
CN210633698U (zh) 一种双电磁驱动的平行夹持装置
CN204103738U (zh) 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
CN202160014U (zh) 具有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圆盘式磁力电机
CN205003530U (zh) 精密位移驱动进给机构及其组合、刀具
CN205354963U (zh) 单线圈全封闭电磁操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5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08

Address after: 410100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City, the 31 industrial city

Patentee after: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City, the 31 industrial city

Patentee before: San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