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29964U - 折叠车支架 - Google Patents

折叠车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29964U
CN202029964U CN2011200748118U CN201120074811U CN202029964U CN 202029964 U CN202029964 U CN 202029964U CN 2011200748118 U CN2011200748118 U CN 2011200748118U CN 201120074811 U CN201120074811 U CN 201120074811U CN 202029964 U CN202029964 U CN 202029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ed bicycle
support
upper boom
lower beam
bicycl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748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钊
Original Assignee
武济群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武济群 filed Critical 武济群
Priority to CN2011200748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29964U/zh
Priority to US13/233,848 priority patent/US8388006B2/en
Priority to EP11181966.0A priority patent/EP2502814A3/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29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299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叠车支架,所述折叠车支架包括第一上杆、第一下杆,第二上杆、第二下杆及枢接件,所述第一上杆及所述第二上杆的一端分别具有枢接头,所述枢接头分别枢接于所述枢接件的上侧两端,所述第一上杆及第二上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轮支架及后轮支架枢接,所述第一下杆及第二下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枢接件的下端两侧,所述第一下杆及第二下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轮支架及后轮支架枢接,所述枢接头均具有弧边,所述弧边上侧延伸出相对的凸块,所述车身主体水平时所述凸块相互抵触。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支架结构稳定,折叠非常方便,折叠后体积小,节省大量的存放空间,且出行携带极为方便。

Description

折叠车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方便,结构稳定,节省存放空间,携带方便的折叠车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时尚、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时尚又环保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自行车、电动车也从一种单纯的代步工具发展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也是身体力行的环保途径之一,而节省存放空间、方便携带的可折叠式自行车或电动车,其折叠后体积小且重量轻,提着它上下楼、上下电梯、乘公交车和地铁出行等都十分方便,而且折叠车外观靓丽,做工精美,绝对是时尚一族的顶好装备。
现有的可折叠的自行车或电动车,其折叠方式都较为简单,通常在前轮方向杆与车身支架之间设置一折叠机构,通过折叠机构将前轮方向杆与车身支架进行折叠,这种折叠方式非常简单,折叠后的体积仍然较大,原因在于其车身支架没有折叠,且没有一种较好的折叠机构可用。虽然现在出现了一种能对车身进行折叠的折叠机构,但是,该种折叠机构只是将车身的前后支架进行简单的枢接,由其构成的折叠车支架结构极不稳定,行车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这种对车身进行简单折叠的代步车,操作步骤繁琐,特别针对一些身体行动本就不方便的人士,要做如此复杂的折叠工作将会更加困难。
基于上述的不足,因此,需要一种折叠方便,结构稳定,节省存放空间,携带方便的折叠车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方便,结构稳定,节省存放空间,携带方便的折叠车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车支架,安装于折叠车前轮支架及后轮支架上构成车身主体,其中,所述折叠车支架包括第一上杆、第一下杆,第二上杆、第二下杆及枢接件,所述第一上杆及所述第二上杆的一端分别具有枢接头,所述枢接头分别枢接于所述枢接件的上侧两端,所述第一上杆及第二上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轮支架及后轮支架枢接,所述第一下杆及第二下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枢接件的下端两侧,所述第一下杆及第二下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轮支架及后轮支架枢接,所述第一下杆位于所述第一上杆下方,所述第二下杆位于所述第二上杆下方,所述枢接头均具有弧边,所述弧边上侧延伸出相对的凸块,所述车身主体水平时所述凸块相互抵触。
较佳地,所述枢接件呈T字型,所述枢接头分别枢接于所述枢接件的横边的两端,所述第一下杆及第二下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枢接件的竖边的末端。
较佳地,所述折叠车支架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枢接头的同一侧,所述传动件开设有轮齿,所述轮齿相互啮合。通过在所述第一上杆及第二上杆的枢接头上设置相互啮合的所述传动件,使所述第一上杆及第二上杆能同时折叠或打开,从而实现联动。
具体地,所述折叠车支架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孔及锁定销,所述锁定孔开设于所述传动件上,所述枢接件的横边的两端开设有开口,所述锁定销穿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锁定孔内。所述锁定销插入所述锁定孔,使所述折叠车支架在打开时处于固定的状态,防止所述折叠车支架使用时车架的折叠处松动或意外地收折。
较佳地,所述折叠车支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杆的枢接头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杆的枢接头枢接。由于所述第一上杆及第二上杆在完全打开时所述凸块相互抵触而受力,所述枢接件也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因此,所述连接件可有效增加枢接处的强度,使之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量。
较佳地,所述折叠车支架还包括扣合机构,所述扣合机构包括扣合扳手及弹性元件,所述第一下杆与所述前轮支架通过前枢接轴枢接,所述第二下杆与所述后轮支架通过后枢接轴枢接,所述扣合扳手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端向下弯折延伸出扣合部,所述连接部下端向上弯折延伸出扳手,所述连接部套接于所述所述后枢接轴上,所述扣合部可与所述前枢接轴扣合,所述扳手抵触于所述后轮支架的后轮轴上,所述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后轮支架固定。具体地,所述扣合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凹槽可与所述前枢接轴扣合。所述扣合部的前端开设有朝向下的斜面。所述弹性元件为拉伸弹簧。所述折叠车支架收折时,所述前枢接轴压迫所述斜面推开所述扣合部,当到达所述凹槽上后,由于所述拉伸弹簧的弹性作用,使所述扣合部自动向下扣合,从而使所述折叠车支架收折后实现自动锁定,避免意外打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第一上杆、第一下杆的两端枢接在所述前轮支架及枢接件上,且将所述第二上杆及第二下杆的两端枢接在所述枢接件及后轮支架上,从而形成由两平行四边形支架构成的折叠车支架,只需要向上拉动中部的枢接处,两侧的支架受到重力的作用便可自动向下转动,从而实现折叠,并且,在所述第一上杆及第二上杆一端的枢接头上设置所述凸块,当所述折叠车支架完全打开时,所述凸块相互抵触,在所述凸块及所述枢接件的相互作用下,使由两个平行四边形支架构成的所述折叠车支架在承载重量时处于稳定的状态,因此,所述折叠车支架能形成稳定的结构;整个折叠车支架结构稳定,折叠非常方便,折叠后体积小,节省大量的存放空间,且出行携带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支架完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支架的中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支架的中扣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支架折叠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支架安装于车子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支架100安装于折叠车前轮支架201及后轮支架202上构成车身主体,所述折叠车支架100包括第一上杆1、第一下杆2,第二上杆3、第二下杆4、枢接件5、传动件6、锁定机构7、连接件8及扣合机构9,所述枢接件5呈T字型,所述第一上杆1及所述第二上杆3的一端具有枢接头10,所述枢接头10分别与所述枢接件5的横边的两端枢接,所述第一上杆1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轮支架201枢接,所述第二上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轮支架202枢接,所述第一下杆2及第二下杆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枢接件5的竖边的末端枢接,所述第一下杆2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轮支架201枢接,所述第二下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轮支架202枢接,所述第一下杆2位于所述第一上杆1下方,所述第二下杆4位于所述第二上杆3下方,所述枢接头10具有弧边10a,所述弧边10a上侧延伸出凸块10b,所述凸块10b相互抵触。
所述传动件6分别固定于所述枢接头10的同一侧,所述传动件6具有弧形边,弧形边上开设有轮齿6a,所述轮齿6a相互啮合。通过在所述第一上杆1及第二上杆3的枢接头10上设置相互啮合的所述传动件6,使所述第一上杆1及第二上杆3能同时折叠或打开,从而实现联动。
所述锁定机构7包括锁定孔7a及锁定销(图中未示),所述锁定孔7a开设于所述传动件6上,所述枢接件5的横边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锁定孔7a相对应的开口5a,所述锁定销穿过所述开口5a插入所述锁定孔内。所述锁定销插入所述锁定孔7a使所述折叠车支架100在打开时处于固定的状态,防止所述折叠车支架100使用时折叠处松动或意外地收折。
所述连接件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杆1的枢接头10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杆3的枢接头10枢接。由于所述第一上杆1及第二上杆3在完全打开时所述凸块10b相互抵触而受力,所述枢接件5也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因此,所述连接件8可有效增加枢接处的强度,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量。
如图5所示,所述扣合机构9包括扣合扳手91及拉伸弹簧92,所述第一下杆2与所述前轮支架201通过前枢接轴201a枢接,所述第二下杆4与所述后轮支架202通过后枢接轴202a枢接,所述扣合扳手91具有连接部911,所述连接部911上端向下弯折延伸出扣合部912,所述连接部911下端向上弯折延伸出扳手913,所述连接部911套接于所述后枢接轴202a上,所述扣合部912可与所述前枢接轴201a扣合,所述扳手913抵触于所述后轮支架202的后轮轴202b上,所述拉伸弹簧92一端与所述连接部911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后轮支架202固定。具体地,所述扣合部912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912a,所述凹槽912a可与所述前枢接轴201a扣合。所述扣合部912的前端开设有朝向下的斜面912b。所述折叠车支架100收折时,所述前枢接轴201a压迫所述斜面912b而推开所述扣合部912,当到达所述凹槽912a上后,由于所述拉伸弹簧92的弹性作用,使所述扣合部912自动向下扣合,从而使所述折叠车支架100收折后实现自动锁定,避免意外打开。
综合上述并结合图6及图7所示,下面对所述折叠车支架100的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所述折叠车支架100完全打开并承载重量时,所述第一上杆1及第二上杆3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枢接头10的所述凸块10b相互抵触,此时,所述第一上杆1及第二上杆3受力,并作用于所述枢接件5上,作用力在所述枢接件5上相互抵消,同时,所述第一下杆1及第二下杆3受力并向上拉紧所述枢接件5,使由两个平行四边形支架构成的所述折叠车支架100在承载重量时处于稳定的状态,所述锁定销插入所述锁定孔7a对所述传动件6进行锁定。当折叠时,使所述锁定销退出所述锁定孔7a,然后向上拉动所述枢接件5,所述第一上杆1、第一下杆2、第二上杆3及第二下杆4在重力的作用下绕所述枢接件5的枢接处向下转动,同时所述传动件6的轮齿6a相互带动,使两个平行四边形支架相互靠近,从而将所述折叠车支架100向上收折,当所述前枢接轴201a移动靠近到所述扣合扳手91的斜面处时,所述前枢接轴201a迫使所述所述扣合部912向上转动且带动所述连接部911向下转动并拉伸所述拉伸弹簧92,当所述前枢接轴201a移动到所述凹槽912a上时,由于所述拉伸弹簧92的弹性作用拉动所述连接部911向上转动,并带动所述扣合部912向下转动,此时所述凹槽912a与所述前枢接轴201a扣合且所述扳手913抵触于所述后轮支架202的后轮轴202b上,整个折叠车支架100完全折叠并锁定;当展开时,向下推动所述扳手913,使所述扳手913通过所述连接部911带动所述扣合部912向下转动,所述凹槽912a离开所述前枢接轴201a,此时,即可向下推动所述枢接件5,所述第一上杆1、第一下杆2、第二上杆3及第二下杆4绕所述枢接件5的枢接处转动,直到所述枢接头10的所述凸块10b相互抵触,所述第一上杆1及第二上杆3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最后使所述锁定销插入所述锁定孔7a对所述传动件6进行锁定即可完全打开所述折叠车支架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第一上杆1、第一下杆2的两端枢接在所述前轮支架201及枢接件5上,且将所述第二上杆3及第二下杆4的两端枢接在所述枢接件5及后轮支架202上,通过所述传动件6的相互啮合,从而形成由两联动的平行四边形支架构成的折叠车支架100,只需要向上拉动中部枢接处,两侧的支架受到重力的作用便可自动向下转动,从而实现折叠,并且,在所述第一上杆1及第二上杆3一端的枢接头10上设置所述凸块10b,当所述折叠车支架100完全打开时,所述凸块10b相互抵触,所述第一上杆1及第二上杆3受力,并作用于所述枢接件5上,作用力在所述枢接件5上相互抵消,同时,所述第一下杆2及第二下杆4受力并向上拉紧所述枢接件5,使由两个平行四边形支架构成的所述折叠车支架100在承载重量时处于稳定的状态,因此,所述折叠车支架100能形成稳定的结构;另外,通过在所述后枢接轴202a上设置所述扣合扳手91,利用所述扣合扳手91及拉伸弹簧92的弹力作用对所述折叠车支架100的折叠状态进行锁定,可防止所述折叠车支架100收折后意外打开,打开时只需按下所述扳手913即可,使用方便;整个折叠车支架100结构稳定,折叠非常方便,折叠后体积小,节省大量的存放空间,且出行携带极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支架100所涉及到的每一根杆的尺寸大小及安装方法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折叠车支架,安装于折叠车前轮支架及后轮支架上构成车身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支架包括第一上杆、第一下杆,第二上杆、第二下杆及枢接件,所述第一上杆及所述第二上杆的一端分别具有枢接头,所述枢接头分别枢接于所述枢接件的上侧两端,所述第一上杆及第二上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轮支架及后轮支架枢接,所述第一下杆及第二下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枢接件的下端两侧,所述第一下杆及第二下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轮支架及后轮支架枢接,所述第一下杆位于所述第一上杆下方,所述第二下杆位于所述第二上杆下方,所述枢接头均具有弧边,所述弧边上侧延伸出相对的凸块,所述车身主体水平时所述凸块相互抵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件呈T字型,所述枢接头分别枢接于所述枢接件的横边的两端,所述第一下杆及第二下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枢接件的竖边的末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支架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枢接头的同一侧,所述传动件开设有轮齿,所述轮齿相互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支架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孔及锁定销,所述锁定孔开设于所述传动件上,所述枢接件的横边的两端开设有开口,所述锁定销穿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锁定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支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杆的枢接头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杆的枢接头枢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支架还包括扣合机构,所述扣合机构包括扣合扳手及弹性元件,所述第一下杆与所述前轮支架通过前枢接轴枢接,所述第二下杆与所述后轮支架通过后枢接轴枢接,所述扣合扳手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端向下弯折延伸出扣合部,所述连接部下端向上弯折延伸出扳手,所述连接部套接于所述所述后枢接轴上,所述扣合部可与所述前枢接轴扣合,所述扳手抵触于所述后轮支架的后轮轴上,所述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后轮支架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凹槽可与所述前枢接轴扣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的前端开设有朝向下的斜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拉伸弹簧。
CN2011200748118U 2011-03-21 2011-03-21 折叠车支架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29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748118U CN202029964U (zh) 2011-03-21 2011-03-21 折叠车支架
US13/233,848 US8388006B2 (en) 2011-03-21 2011-09-15 Motorized vehicle with foldable frame and locking mechanism
EP11181966.0A EP2502814A3 (en) 2011-03-21 2011-09-20 Motorized vehicle with foldable frame and locking mechanis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748118U CN202029964U (zh) 2011-03-21 2011-03-21 折叠车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29964U true CN202029964U (zh) 2011-11-09

Family

ID=44892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74811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29964U (zh) 2011-03-21 2011-03-21 折叠车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299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2830A (zh) * 2011-03-21 2011-08-17 武济群 折叠车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2830A (zh) * 2011-03-21 2011-08-17 武济群 折叠车架
CN102152830B (zh) * 2011-03-21 2013-01-02 武济群 折叠车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8006B2 (en) Motorized vehicle with foldable frame and locking mechanism
CN202782932U (zh) 折叠式登车踏板梯
CN102152830B (zh) 折叠车架
CN102765449B (zh) 折叠车架
CN202219809U (zh) 座椅支架
CN203032741U (zh) 可换向的折叠儿童推车
CN202029964U (zh) 折叠车支架
CN104691683A (zh) 折叠车的折叠驱动结构
CN202806577U (zh) 车门联动翻转踏板
CN105539682B (zh) 一种折叠式滑板车
CN203064002U (zh) 一种三向折叠童车
CN210310158U (zh) 车用多功能踏板装置的加强型折叠驱动机构
CN202029963U (zh) 车架主体锁定机构
CN205439929U (zh) 一种汽车遮阳伞支撑架及汽车遮阳伞
CN201347113Y (zh) 带座兜或睡篮折叠的儿童推车
EP2502814A2 (en) Motorized vehicle with foldable frame and locking mechanism
CN201257980Y (zh) 一种可收脚轮的平板车
CN112693548A (zh) 可折叠式自行车
CN202357914U (zh) 座椅折叠支架
CN205499324U (zh) 一种新型舷梯踏板折叠机构
CN202360533U (zh) 连接机构
CN202806830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0852763U (zh) 可折叠式自行车
CN205468820U (zh) 一种适用于敞篷客车的可伸缩活动踏步
CN202029932U (zh) 防翻车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227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