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16579U - 全自动捆扎机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捆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16579U
CN202016579U CN2011200703600U CN201120070360U CN202016579U CN 202016579 U CN202016579 U CN 202016579U CN 2011200703600 U CN2011200703600 U CN 2011200703600U CN 201120070360 U CN201120070360 U CN 201120070360U CN 202016579 U CN202016579 U CN 202016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storage
plectrum
storage ban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703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平
方明华
卢建胜
邓怀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ROTHER JIANGSU PACK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ROTHER JIANGSU PACK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ROTHER JIANGSU PACK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ROTHER JIANGSU PACK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703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16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16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165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一种全自动捆扎机。主要解决了现有的捆扎机穿带过程繁琐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结构不紧凑及不能进行二次送带和无带检测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储带胶轮(8)的出口端机架(1)上铰接有储带拨片(13),机架(1)上固定有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与储带拨片(13)相铰接并能够带动储带拨片(13)转动,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能够控制储带拨片(13)与送带导轨(12)或储带箱(4)相连通。该全自动捆扎机具有穿带方便、结构紧凑及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全自动捆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物品捆扎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捆扎机。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包装工业的发展,自动捆扎机在食品、医药、电子机械等行业得到了普遍应用,且量大面广。捆扎机是使用捆扎带缠绕产品或包装件,然后收紧并将捆扎带接头通过热效应熔融连接的机器,避免产品或包装件在运输、贮存中散落。
现有的捆扎机以塑料(聚丙烯)作为捆扎材料,接头采用热熔接来实现,主要由机架、机芯、带盘及储带箱组成,所述的机芯包括安装于机座上的凸轮组、蜗轮蜗杆机构和送退带机构,将机械凸轮程序控制和单片微机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该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在穿捆扎带时,需要分2步进行,捆扎带穿入储带箱后,再打开机箱把储带箱中的带子拉出,穿入到机芯内的送退带机构并由其传入到捆扎框架,而每次换带或者故障停机后,均需重新穿带才可使用,穿带过程繁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尤其在自动化生产线中使用时,输送需要包装物品的辊轮架刚好设置在设备的中间,挡住机芯外罩,每次换带或者故障停机后重新穿带需要打开机芯外罩使穿带更加不方便。2、现有的捆扎机的带盘采用外置式结构,结构不紧凑,使整套设备的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在使用时,占地空间大,也易造成捆扎带扭曲、碰撞、受潮等变形或是捆扎带绕到硬物上等可能性,出现送带故障。自动化生产线上使用时,难以与其他设备在外形尺寸上相匹配。3、现有的捆扎机不能进行二次送带和无带检测等全程自检测的PLC控制,难以满足高效率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传统的半自动捆扎机,生产效率低,打包过程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强度大,打包效果不一,影响包装美观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捆扎机,该全自动捆扎机主要解决了现有的捆扎机穿带过程繁琐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结构不紧凑及不能进行二次送带和无带检测的问题,具有穿带方便、结构紧凑及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全自动捆扎机包括机架、机芯、带盘及储带箱,所述的机芯包括安装于机座上的凸轮组、蜗轮蜗杆机构和送退带机构,送带、退带张紧和捆扎三轴平行设置并通过电磁离合器传动,机架上安装有滚轮支架槽及储带胶轮,带盘上装有导带滚轮,储带胶轮由储带电机驱动,机芯上连接有送带导轨,储带胶轮的出口端机架上铰接有储带拨片,机架上固定有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与储带拨片相铰接并能够带动储带拨片转动,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能够控制储带拨片与送带导轨或储带箱相连通。
所述的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为电磁铁、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中的一种,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中的活动杆件的端部铰接在储带拨片上偏离其回转中心的位置。
所述的机架上安装有活动架,所述的活动架能够相对机架滑动,所述的带盘固定在活动架上。
所述的活动架由平行的拉杆组成,机架上固定有导套,拉杆穿过导套并能够沿导套拉出或推入。
所述的储带箱的底部安装有平衡杆,平衡杆的一端与微动开关LS5相对应,平衡杆的另一端设有储带调整拉簧。
所述的全自动捆扎机,还包括有二次进带、无带检测系统,该系统包含有:
用于检测捆扎带是否到位的接近开关LS4,该开关安装于机芯的隔离板上;
用于检测带盘是否有捆扎带的接近开关LS6,该开关安装于滚轮支架槽内;
以及用于判断捆扎带是否到达接近开关LS4位置,若是则发出送带停止信号的装置;
用于判断捆扎带是否到达接近开关LS4位置,若否则再判断带盘是否有带,若有带,则送退带机构停止延时T秒再反转退带S秒,然后发出指令使送退带机构正转二次送带的装置;
用于判断捆扎带是否到达接近开关LS4位置,若否则再判断带盘和储带箱是否有带,若没带,则发出指令使储带电机反转退出带子的装置。
所述的送退带机构在二次进带时设定停止延时1.5秒再反转退带0.5秒。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设置了储带拨片,储带拨片将捆扎机芯、储带箱及带盘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了自动流水线包装中可在带盘一侧的机架外穿带,达到一键自动送带到位。在其他正常情况下,也可通过退带或进带按钮寸动功能调整捆扎带位置来完成自动送带过程,操作简便、可靠、快捷,提高了捆包效率,减轻了操作者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机芯2的立体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键送带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二次送带及无带检测的控制流程图。
图中1-机架,2-机芯,3-带盘,4-储带箱,5-凸轮组,6-送退带机构,7-滚轮支架槽,8-储带胶轮,9-导带滚轮,10-储带电机,11-滚轮扳手,12-送带导轨,13-储带拨片,14-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5-活动架,16.1-接近开关LS1,16.2-接近开关LS2,16.3-接近开关LS3,16.4-接近开关LS4,16.5-接近开关LS5,16.6-接近开关LS6,17-平衡杆,18-储带调整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结合图2-图5所示,该全自动捆扎机包括机架1、机芯2、带盘3及储带箱4,所述的机芯2包括安装于机座上的凸轮组5、蜗轮蜗杆机构和送退带机构6,送带、退带张紧和捆扎三轴平行设置并通过电磁离合器传动,此结构在中国专利ZL200910096070.0中已有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机架1上安装有滚轮支架槽7及储带胶轮8,带盘3上装有导带滚轮9,储带胶轮8由储带电机10驱动,储带胶轮8由滚轮扳手11控制并能够分开,机芯2上连接有送带导轨12,储带胶轮8的出口端机架1上铰接有储带拨片13,机架1上固定有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与储带拨片13相铰接并能够带动储带拨片13转动,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能够控制储带拨片13与送带导轨12或储带箱4相连通。由于设置了储带拨片13,储带拨片13将捆扎机芯2、储带箱4及带盘3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了自动流水线包装中可在带盘3一侧的机架1外穿带,达到一键自动送带到位。在其他正常情况下,也可通过退带或进带按钮寸动功能调整捆扎带位置来完成自动送带过程,操作简便、可靠、快捷,提高了捆包效率,减轻了操作者劳动强度。通过PLC程序控制,在机架1外扳开滚轮扳钮11,把带子依次通过接近开关LS6(16.6)和滚轮支架槽7后,插入并让储带胶轮8压住,然后按启动键,这时储带电磁铁14吸附,拉动储带拨片13上翘,储带拨片13与送带导轨12相连接,形成完整的送带轨道,带子由储带胶轮8、送退带机构6、机芯2及龙门框架到达机芯2的隔离板上的接近开关LS4,触动接近开关LS4(16.4),储带电磁铁14断电,储带拨片13下放,此刻送退带机构6停转,储带胶轮8继续转动,带子被送进储带箱4,直到带子足够压住平衡杆17,触动微动开关LS5(16.5),完成一键自动装带,储带箱4内的捆扎带预备下次捆扎使用,如果储带箱4内的捆扎带的重量不能压住平衡杆17,则微动开关LS5(16.5)动作,储带电机10启动,储带胶轮8转动向储带箱4内进行储带。
由图1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为电磁铁、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中的一种,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中的活动杆件的端部铰接在储带拨片13上偏离其回转中心的位置。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动作可以使储带拨片13转动,使储带拨片13处于与送带导轨12连通的位置,或使储带拨片13处于与储带箱4相连通的位置。
由图1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机架1上安装有活动架15,所述的活动架15能够相对机架1滑动,所述的带盘3固定在活动架15上。在装带时打开带盘3外部的门,将带盘3拉出,装好捆扎带后再将带盘3推进到机架1内,关上门。结构紧凑,整套设备的体积减小,便于运输。在使用时,占地空间小,占地面积只有原设备的3/4,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捆扎带扭曲、碰撞、受潮等变形或是捆扎带绕到硬物上等可能性,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使用时,能够与其他设备在外形尺寸上相匹配。
由图2所示,所述的活动架15由平行的拉杆组成,机架1上固定有导套,拉杆穿过导套并能够沿导套拉出或推入。本实施例只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储带箱4的底部安装有平衡杆17,平衡杆17的一端与微动开关LS5(16.5)相对应,平衡杆17的另一端设有储带调整拉簧18。微动开关LS5(16.5)用于检测储带箱4是否有捆扎带,储带调整拉簧18用于调整微动开关LS5(16.5)的灵敏度。
由图1结合图4、图5所示,所述的全自动捆扎机,还包括有二次进带、无带检测系统,该系统包含有:
用于检测捆扎带是否到位的接近开关LS4(16.4),该开关安装于机芯2的隔离板上;
用于检测带盘3是否有捆扎带的接近开关LS6(16.6),该开关安装于滚轮支架槽7内;
以及用于判断捆扎带是否到达接近开关LS4(16.4)位置,若是则发出送带停止信号的装置;
用于判断捆扎带是否到达接近开关LS4(16.4)位置,若否则再判断带盘3是否有带,若有带,则送退带机构6停止延时T秒再反转退带S秒,本实施例中设定送退带机构6停止延时1.5秒再反转退带0.5秒,然后发出指令使送退带机构6正转二次送带的装置;
用于判断捆扎带是否到达接近开关LS4(16.4)位置,若否则再判断带盘3和储带箱4是否有带,若没带,则发出指令使储带电机10反转退出带子的装置。
所述的二次进带、无带检测系统的逻辑控制过程如下:接近开关LS4(16.4)检测到捆扎带,进入正常捆扎模式。接近开关LS4(16.4)未检测到捆扎带,微动开关LS5(16.5)未检测到储带箱4内有捆扎带,将捆扎带穿过接近开关LS6(16.6),进入自动送带模式,直到接近开关LS4(16.4)检测到捆扎带同时微动开关LS5(16.5)检测到储带箱4内有捆扎带,自动送带结束,进入正常捆扎模式;微动开关LS5(16.5)检测到储带箱4内有捆扎带,接近开关LS6(16.6)检测到捆扎带,送退带机构6停止延时1.5秒后反转退带0.5秒,然后再使送退带机构6正转2次送带,接近开关LS4(16.4)检测到捆扎带后进入正常捆扎模式;微动开关LS5(16.5)检测到储带箱4内无捆扎带,接近开关LS6(16.6)未检测到捆扎带,储带电机10反转退带,更换新捆扎带。
本实用新型采用PLC控制,所述的PLC主要由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电源组成,机芯2上的凸轮组5的两侧分别设有接近开关LS1(16.1)及接近开关LS2(16.2),送退带机构6的送带出口处接近开关LS3(16.3),输入模块通过接近开关LS1(16.1)、接近开关LS2(16.2)、接近开关LS3(16.3)、接近开关LS4(16.6)、微动开关LS5(16.5)及接近开关LS6(16.6)采集信号,使PLC对送带、退带张紧和捆扎过程实现顺序逻辑控制、对各个检测开关信号进行闭环控制及对信号的处理功能显示,实现一键自动装带、二次送带及无带检测全程自检测功能;操作指令通过程序写进PLC中,通过PLC的控制软件对指令进行处理,控制捆扎机按工艺要求运行。使用时,各种检测信号通过相应的检测开关传送到PLC的信号输入端,转换为数字量后,由PLC控制捆扎机进行下步操作,并由面板指示灯将实时状态显示出来,便于操作者发现和解决问题。由PLC控制实现了设备的全自动安全高效捆包作业,如退带张紧时,当PLC检测到退带胶轮速度变慢出现打滑现象时,PLC即可控制转为张紧机构的张紧臂张紧,直到自行设定的张紧力要求。具有外形美观、稳定高效(可达1.8秒/道)、全自动、操作简单方便、能耗小(0.5KWh)及成本低等特点,克服了传统捆扎设备的缺陷,能满足各种不同的自动化配套需求。

Claims (5)

1.一种全自动捆扎机,包括机架(1)、机芯(2)、带盘(3)及储带箱(4),所述的机芯(2)包括安装于机座上的凸轮组(5)、蜗轮蜗杆机构和送退带机构(6),送带、退带张紧和捆扎三轴平行设置并通过电磁离合器传动,机架(1)上安装有滚轮支架槽(7)及储带胶轮(8),带盘(3)上装有导带滚轮(9),储带胶轮(8)由储带电机(10)驱动,机芯(2)上连接有送带导轨(12),其特征在于:储带胶轮(8)的出口端机架(1)上铰接有储带拨片(13),机架(1)上固定有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与储带拨片(13)相铰接并能够带动储带拨片(13)转动,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能够控制储带拨片(13)与送带导轨(12)或储带箱(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为电磁铁、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中的一种,驱动储带拨片转动的装置(14)中的活动杆件的端部铰接在储带拨片(13)上偏离其回转中心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上安装有活动架(15),所述的活动架(15)能够相对机架(1)滑动,所述的带盘(3)固定在活动架(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架(15)由平行的拉杆组成,机架(1)上固定有导套,拉杆穿过导套并能够沿导套拉出或推入。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全自动捆扎机,其特征在于:储带箱(4)的底部安装有平衡杆(17),平衡杆(17)的一端与微动开关LS5(16.5)相对应,平衡杆(17)的另一端设有储带调整拉簧(18)。 
CN2011200703600U 2011-03-16 2011-03-16 全自动捆扎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16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703600U CN202016579U (zh) 2011-03-16 2011-03-16 全自动捆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703600U CN202016579U (zh) 2011-03-16 2011-03-16 全自动捆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16579U true CN202016579U (zh) 2011-10-26

Family

ID=44810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70360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16579U (zh) 2011-03-16 2011-03-16 全自动捆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1657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1539A (zh) * 2011-03-16 2011-06-22 浙江兄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捆扎机
CN103158896A (zh) * 2011-12-12 2013-06-19 常州远量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打包机械设备
CN105730738A (zh) * 2014-12-09 2016-07-06 上海烨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打包带高速打包机
CN113002891A (zh) * 2021-02-25 2021-06-22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细长杆件分拣捆扎收集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1539A (zh) * 2011-03-16 2011-06-22 浙江兄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捆扎机
CN102101539B (zh) * 2011-03-16 2012-05-30 浙江兄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捆扎机
CN103158896A (zh) * 2011-12-12 2013-06-19 常州远量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打包机械设备
CN103158896B (zh) * 2011-12-12 2015-04-01 常州远量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打包机械设备
CN105730738A (zh) * 2014-12-09 2016-07-06 上海烨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打包带高速打包机
CN105730738B (zh) * 2014-12-09 2017-12-19 上海烨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打包带高速打包机
CN113002891A (zh) * 2021-02-25 2021-06-22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细长杆件分拣捆扎收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1539B (zh) 全自动捆扎机
CN202016579U (zh) 全自动捆扎机
CN105564748B (zh) 一种全自动塑封包装机及其封包方法
CA2679051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a strap around a bundle of objects
WO2013091262A1 (zh) 一种打包机
CN207467067U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打包机
CN200974619Y (zh) 一种新型卧式液压打包机
CN106184903B (zh) 一种用于多规格快递箱的全自动捆扎机及工作方法
CN105383715A (zh) 全自动数控理料包装线
CN107719725A (zh) 容积式自动定量包装机及其所用容量调节装置
CN106956795A (zh) 红酒‑气柱袋自动包装机
CN110406727A (zh) 一种进料机构及缠绕包装装盒机
CN103387070B (zh) 一种蓄电池自动放隔挡纸装置
CN210822918U (zh) 打包机
CN201999239U (zh) 全自动捆扎机二次送带、无带检测装置
CN204822263U (zh) 一种用于装袋设备的翻袋口装置
CN202358325U (zh) 一种打包机的自动穿带装置
CN207078351U (zh) 一种沥青防水卷材包装设备
CN209410412U (zh) 一种基于手持式气动打包机的双机头全自动打包装置
CN112158376A (zh) 一种包装用的带扣式捆带捆扎机头
CN206634251U (zh) 红酒‑气柱袋自动包装机
CN206766423U (zh) 一种移动式万能无托盘打包系统的穿带装置
CN201980436U (zh) 全自动捆扎机内置式带盘装置
CN208360561U (zh) 一种水泥瓦生产用自动打包装置
CN213921645U (zh) 一种包装用的带扣式捆带捆扎机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