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13679U - 教具 - Google Patents

教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13679U
CN202013679U CN2010206848967U CN201020684896U CN202013679U CN 202013679 U CN202013679 U CN 202013679U CN 2010206848967 U CN2010206848967 U CN 2010206848967U CN 201020684896 U CN201020684896 U CN 201020684896U CN 202013679 U CN202013679 U CN 202013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lock
unit
area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848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智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6848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13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13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136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教具,包含:一个第一单元、一个第二单元及一个第三单元。该第一单元具有一第一块板。该第二单元具有二面积相等且形状相对应的第二块板,且所述第二块板的对应边相接合后的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相同。该第三单元具有三面积相等且形状相对应的第三块板,且所述第三块板的对应边相接合后的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相同。借由第一~第三单元中的各个不同形状比例或面积比例关系的第一~第三块板,可以使儿童对于数学比例关系的理解能力提高,可轻易地了解分数间的大小或比例关系。

Description

教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教导数学的分数比例课程的教具。
背景技术
一般儿童的基础教育中,数学课程有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的部分是较难以让儿童了解的部分,因分数大小背后真正的意函通常不易在脑海中建立图像,所以也较不易理解其分数间比例大小的问题,致使教师或家长于教导数学时,常常不知从何讲起,也因此让儿童对于数学无法产生喜爱,更甚者或会增加恐惧而厌恶数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儿童对于数学的分数及比例概念的理解能力提高的教具。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教具,其特征在于:教具包含:一个第一单元、一个第二单元及一个第三单元。
该第一单元具有一块第一块板,该第一块板的背面上固接至少一个磁性件。该第二单元具有二块面积相等且形状相对应的第二块板,且所述第二块板的对应边相接合后的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相同,也就是每一第二块板的面积是第一块板的面积的二分之一,每一第二块板的背面上固接一个磁性件。该第三单元具有三块面积相等且形状相对应的第三块板,且所述第三块板的对应边相接合后的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相同,也就是每一第三块板的面积是第一块板的面积的三分之一,每一第三块板的背面上固接一个磁性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第一~第三单元中的各个不同形状比例或面积比例关系的第一~第三块板,运用于教学上,使儿童对于数学的分数及比例关系的理解能力提高,进而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教具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单元~第九单元的背面立体图,以说明各个块板底面嵌装磁性件的情形;
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第三块板与二个第六块板相互比较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教具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单元~第九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及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教具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单元~第九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教具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容装盒2,及安装于容装盒2中并依序并排的一第一单元31、一第二单元32、一第三单元33、一第四单元34、一第五单元35、一第六单元36、一第七单元37、一第八单元38与一第九单元39。
该容装盒2具有一容装该第一~九单元31~39的底盒部21,及一可开启地盖合于底盒部21上的透明盖部22。
该第一单元31具有一矩形板状第一块板311,且第一块板311的长度是一预设的标准长度。该第一块板311的背面上嵌设至少一磁性件312且第一块板311顶面标示数字“1”。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块板311的背面是嵌设二磁性件312。
该第二单元32具有二面积相等且呈也呈矩形板状的第二块板321,每一第二块板321的长度是该标准长度的二分之一,且其宽度是与第一块板311宽度相同,因此每一第二块板321的面积为第一块板311面积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块板321的短边相接合后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完全相同。此外每一第二块板321的背面上嵌设一磁性件322且每一第一块板311顶面标示分数“1/2”。
该第三单元33具有三矩形板状的第三块板331,每一第三块板331的长度是该标准长度的三分之一,且其宽度是与第一块板311宽度相同,因此每一第三块板331的面积为第一块板311面积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三块板331的短边逐一相接合后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完全相同。此外,每一第三块板331的背面上嵌设一磁性件332且每一第三块板331顶面标示分数“1/3”。
该第四单元34具有四矩形板状的第四块板341,每一第四块板341的长度是该标准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其宽度是与第一块板311宽度相同,所述第四块板341的短边逐一相接合后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完全相同。每一第四块板341的背面上嵌设一磁性件342且每一第四块板341顶面标示分数“1/4”。
该第五单元35具有五矩形板状的第五块板351,每一第五块板351的长度是该标准长度的五分之一,且其宽度是与第一块板311宽度相同,所述第五块板351的短边逐一相接合后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完全相同。每一第五块板351的背面上嵌设一磁性件352且每一第五块板351顶面标示分数“1/5”。
该第六单元36具有六矩形板状的第六块板361,每一第六块板361的长度是该标准长度的六分之一,且其宽度是与第一块板311宽度相同,所述第六块板361逐一相接合后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完全相同。每一第六块板361的背面上嵌设一磁性件362且每一第六块板361顶面标示分数“1/6”。
该第七单元37具有八矩形板状的第七块板371,每一第七块板371的长度 是该标准长度的八分之一,且其宽度是与第一块板311宽度相同,所述第七块板371逐一相接合后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完全相同。每一第七块板371的背面上嵌设一磁性件372且每一第七块板371顶面标示分数“1/8”。
该第八单元38具有十矩形板状的第八块板381,每一第八块板381的长度是该标准长度的十分之一,且其宽度是与第一块板311宽度相同,所述第八块板381逐一相接合后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完全相同。每一第八块板381的背面上嵌设一磁性件382且每一第八块板381顶面标示分数“1/10”。
该第九单元39具有十二块矩形板状的第九块板391,每一第九块板391的长度是该标准长度的十二分之一,且其宽度是与第一块板311宽度相同,所述第九块板391逐一相接合后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完全相同。每一第九块板391的背面上嵌设一磁性件392且每一第九块板391顶面标示分数“1/12”。
该第一~九单元31~39是由前往后依序并合排列于容装盒2的底盒部21中,也就是,该第一块板311是左右延伸排列于前侧,所述第二块板321是左右延伸并以一短边相接且前侧的长边排靠于第一块板311后侧的长边,所述第三块板331是左右延伸并依序以一短边相接且前侧的长边排靠于所述第二块板321后侧的长边。以下依序依此类推,致使第一~九单元都容装于该容装盒2中。
且由于该容装盒2的透明盖部22盖合于该底盒部21上时,经由透明盖部22可清楚完整地看到1、1/2...1/6、1/8、1/10与1/12等各块板的长度区别,可使儿童轻易了解各分数实际代表的大小含意与不同分数间的关系比较。本实施例是以不具有1/7、1/9与1/11的块板为例做说明,但是实际实施时可依需求设计出具有依序分数的块板,或依据需求设计出特殊比例关系的块板,在标示上也可以百分数、小数的型态表示,因此实施范围不以分数范围为限。
此外,如需个别比较块板大小时,可将容装盒2的透明盖部22开启,将需要了解的分数块板取出,例如需要了解1/3与1/6的大小与关系时,就可取出第三单元33的第三块板331与第六单元36的第六块板361,并可以其背面的磁性件332、362吸附于金属白板或其他金属板面上比较,方便于白板上说明,且可如图4所示地取出两块第六块板361与一块第三块板331并列比较,就可轻易使儿童了解两个1/6的标准长度就是标准长度的三分之一,借此而可轻易了解各分数间的大小关系与比例关系,使儿童可轻易地了解数学的分数。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块板311的背面上是嵌设二磁性件312,其余块板321~391的背面上是嵌设一磁性件322~392,实际实施时可依据各块板311~391的大小与磁性件312~392的磁吸力适度调整设计磁性件312~392的数量,因此实施范围不以上述的磁性件312~392数量为限。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教具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运用原理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第一单元31的第一板块311是呈方形,第二单元32的所述第二板块321长度与第一板块311的一边长相等,且所述第二板块321的长边相靠合后也是呈正方形,且面积与第一板块311面积相等。第三单元33~第九单元39也都是以面积比例渐小的第三块板331~第九块板391组合成正方形,且组合后的形状及面积都与第一块板311相同,以借由第一单元31~第九单元39由上往下依序叠合排列,与不同形状及面积比例的第一块板311~第九块板391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教学上可易于使儿童了解各分数间的大小与比例关系。
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教具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运用原理与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该第一单元31的第一板块311是呈圆形,第二单元32的每一第二板块321是呈半圆形,且直径与第一板块311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板块321的直边相靠合后是呈圆形,且面积与第一板块311面积相等。第三单元33~第九单元39的第三块板331~第九块板391也都是以面积比例渐小的扇形组合成面积等同于第一块板311的圆形,以借由第一单元31~第九单元39由上往下依序叠合排列,与不同面积比例的第一块板311~第九块板391,教学上可易于使儿童了解各分数间的大小与比例关系。
综观上述,本实用新型教具借由第一~第九单元31~39中的各个不同形状比例或面积比例关系的第一~第九块板311~391,可以提供教学上使儿童对 于数学分数及比例关系的理解能力提高,所以的确非常实用与进步。

Claims (10)

1.一种教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第一单元,具有一块第一块板,该第一块板的背面上固接至少
一个磁性件;
一个第二单元,具有二块面积相等且形状相对应的第二块板,且所述第二块板的对应边相接合后的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相同,也就是每一第二块板的面积是第一块板的面积的二分之一,每一第二块板的背面上固接一个磁性件;及
一个第三单元,具有三块面积相等且形状相对应的第三块板,且所述第三块板的对应边相接合后的形状及面积是与该第一块板的形状及面积相同,也就是每一第三块板的面积是第一块板的面积的三分之一,每一第三块板的背面上固接一个磁性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单元的第一块板为矩形,该第二单元的每一第二块板也为矩形,且每一第二块板的长度是该第一块板长度的二分之一,该第三单元的每一第三块板是矩形,且每一第三块板长度是该第一块板长度的三分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单元的第一块板为圆形,该第二单元的每一第二块板为半圆形,该第三单元的每一第三块板是扇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单元的第一块板为正方形,该第二单元的每一第二块板为长方形,该第三单元的每一第三块板是长方形。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教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块板背面固接二磁性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及第三单元是由前往后依序并合排列,该第一块板是左右水平延伸排列于前侧, 所述第二块板是左右延伸并以短边相接且前侧的长边排靠于第一块板后侧的长边,所述第三块板是左右延伸并依序以短边相接且前侧的长边排靠于所述第二块板后侧的长边。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教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及第三单元是由上往下依序叠合排列。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教具,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个容装该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及第三单元的容装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教具,其特征在于:该容装盒具有一个容装该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及第三单元的底盒部,及一个可开启地盖合于底盒部上的透明盖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是分别嵌设于该第一块板、每一第二块板及第三块板的背面上。 
CN2010206848967U 2010-12-23 2010-12-23 教具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13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48967U CN202013679U (zh) 2010-12-23 2010-12-23 教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48967U CN202013679U (zh) 2010-12-23 2010-12-23 教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13679U true CN202013679U (zh) 2011-10-19

Family

ID=44784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84896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13679U (zh) 2010-12-23 2010-12-23 教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13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48987U (zh) 一种带有投影功能的空间几何演示器
CN203706508U (zh) 一种高中数学用投影关系演示器
CN204499907U (zh) 教育培训学生课桌
CN202013679U (zh) 教具
CN204423743U (zh) 卡扣式经济学教学展示架单元
CN202795828U (zh) 一种高等数学专用的函数极限演示教具
CN205318639U (zh) 会计专业教学使用的多功能组合教具
CN205705874U (zh) 一种教学尺
CN203490863U (zh) 数学教学坐标演示板
CN203013049U (zh) 体积微元教学演示仪
CN201075257Y (zh) 几何数学教具
CN201035781Y (zh) 立体图形演示器
CN202282103U (zh) 一种中国政区拼接图
CN202650393U (zh) 三视图投影演示模具
CN201673619U (zh) 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
CN203232608U (zh) 一种带有公式演示功能的函数极限演示教具
CN205040962U (zh) 公共管理教学使用的多功能辅导桌
CN201188277Y (zh) 组合式立体几何教学模型
CN203490864U (zh) 一种函数图像演示仪
CN203149936U (zh) 一种平面图形演示器
CN202013688U (zh) 等高线演示器
CN203276715U (zh) 地理教学用地图
CN202650287U (zh) 带有放置台和投影设备的教学写字板
CN201732494U (zh) 小学数学教学演示器
CN201829085U (zh) 体积演示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