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11460U - 一种变速踏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踏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60U
CN202011460U CN 201120130949 CN201120130949U CN202011460U CN 202011460 U CN202011460 U CN 202011460U CN 201120130949 CN201120130949 CN 201120130949 CN 201120130949 U CN201120130949 U CN 201120130949U CN 202011460 U CN202011460 U CN 202011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ar
return
chain
eccentric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13094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2013094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11460U/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9217 priority patent/WO201214598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11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1146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3/00Bicycles
    • B62K3/002Bicycles without a seat, i.e. the rider operating the vehicle in a standing position, e.g. non-motorized scooters; non-motorized scooters with skis or run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 B62M1/24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reciprocating levers, e.g. foot levers
    • B62M1/28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reciprocating levers, e.g. foot le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flexible drive members, e.g. chain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踏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踏板车,该种变速踏板车,包括车身、前轮、后轮和驱动系统,车身包括动力杠杆和车身支架,车身支架设有上动力转轴、前动力转轴和后动力转轴,动力杠杆设置于上动力转轴,驱动系统包括动力系统和回位系统,动力系统包括偏心轮和齿轮传动系统,偏心轮设置于前动力转轴,前动力转轴通过齿轮传动系统驱动连接于后动力转轴,动力杠杆驱动连接于偏心轮,后轮设置于后动力转轴。通过偏心轮的使用,使得变速踏板车省力、变速过程简易、改变踩踏的的行程角度来实现不同的速度,满足上坡动力大,平地速度快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踏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踏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踏板车。
背景技术
踏板车可做为儿童、成人在休闲时的娱乐产品、人们近距离出行的代步工具、健身器材等等,它集娱乐、代步、健身于一体,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提携方便、速度快、简单易学、适合多层次领域和多年龄阶段的人使用等特点。
专利号为97230502.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介绍了一种脚踏滑行板,由翘板、支架、钢丝绳、飞轮、导向滑轮和前后轮等组成。翘板两端安装的钢丝绳通过导向滑轮与飞轮连接。翘板上下运动时,钢丝绳带动飞轮转动,并连动后轮向前滑行。
专利号为01237990.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介绍了一种利用人力来产生动力、可供游戏、健身、或代步的滑板车的驱动装置,主要包括车身架,车身架下方设有前轮和后轮两组车轮,脚踏板活动铰接在车身架上,在脚踏板与车轮之间设置有能驱动车轮转动的传动装置。
专利号为200920078968.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踏板车的往复式变速踏板结构,它具有可活动连接在踏板车车支架上的动力压杆,它还具有可使动力压杆向上挠的动力压杆回位机构,动力压杆的上端通过轴活动连接有活动踏板并使该活动踏板分为活动踏板限位端与活动踏板省力端两部分,在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部与车支架之间设有能限制活动踏板活动范围的活动连接构件。
但是已公开的几种反复式踩踏运动的踩板车,有起步重(或踩行程大,造成运动角度大),运动中踩踏力量大,人的脚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酸,疲劳,且无结构上的省力与变速效果,使其上坡困难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变速踏板车,此种变速踏板车省力、变速过程简易、力道由轻到重,速度随力道的增加也随之加快。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来实现的:一种变速踏板车,包括车身、前轮、后轮和驱动系统,所述车身包括动力杠杆和车身支架,车身支架设有上动力转轴、前动力转轴和后动力转轴,所述动力杠杆设置于上动力转轴,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偏心轮和齿轮传动系统,所述偏心轮设置于所述前动力转轴,所述前动力转轴通过所述齿轮传动系统驱动连接于所述后动力转轴,所述动力杠杆驱动连接于所述偏心轮,所述后轮设置于所述后动力转轴。
所述驱动系统的数目为一个,所述动力杠杆的数目为一个,所述驱动系统设置于所述车身支架的左侧或右侧,一个所述驱动系统连接于一个所述动力杠杆,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回位系统。
或者是,所述驱动系统的数目为两个,所述动力杠杆的数目为一个,两个所述驱动系统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支架的左侧和右侧,两个所述驱动系统连接于一个所述动力杠杆,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回位系统。
或者是,所述驱动系统的数目为两个,所述动力杠杆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系统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支架的左侧和右侧,左侧的驱动系统连接于一动力杠杆,右侧的驱动系统连接于另一动力杠杆。
其中,所述动力杠杆固定有链齿片,所述链齿片设有齿片链条,所述齿片链条驱动连接于所述偏心轮。
优选的,所述偏心轮设有链条避位端。
优选的,所述偏心轮设有偏心轮挂钩,所述齿片链条的一末端钩设于所述偏心轮挂钩,所述链齿片设有链齿片挂钩,所述齿片链条的另一末端钩设于所述链齿片挂钩。
其中,所述齿轮传动系统包括前动力齿轮、单向飞轮、后动力齿轮和动力链条,所述前动力齿轮设置于单向飞轮,所述单向飞轮设置于所述前动力转轴,所述后动力齿轮设置于所述后动力转轴,所述前动力齿轮通过所述动力链条驱动连接于所述后动力齿轮。
或者是,所述回位系统包括回位齿轮、回位链条、回位导轮和回位固定柱,所述回位齿轮设置于所述前动力转轴,所述回位固定柱设置于所述动力杠杆,所述回位齿轮通过回位链条连接于所述回位固定柱,所述回位导轮固定于所述车身支架。
所述回位系统包括回位齿轮和回位弹簧,所述回位齿轮设置于所述前动力转轴,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身支架,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回位链条连接于所述回位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种变速踏板车,包括车身、前轮、后轮和驱动系统,所述车身包括动力杠杆和车身支架,车身支架设有上动力转轴、前动力转轴和后动力转轴,所述动力杠杆设置于上动力转轴,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动力系统和回位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偏心轮和齿轮传动系统,所述偏心轮设置于所述前动力转轴,所述前动力转轴通过所述齿轮传动系统驱动连接于所述后动力转轴,所述动力杠杆驱动连接于所述偏心轮,所述后轮设置于所述后动力转轴。动力输出时,动力杠杆驱动偏心轮逆时针转动,偏心轮带动前动力转轴逆时针转动,前动力转轴通过齿轮传动系统驱动后动力转轴逆时针转动,后动力转轴带动后轮逆时针转动,达到动力输出的目的。通过偏心轮的使用,使得变速踏板车省力、变速过程简易、改变踩踏的的行程角度来实现不同的速度,满足上坡动力大,平地速度快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偏心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偏心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偏心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偏心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偏心轮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踩踏时偏心轮的第一参考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踩踏时偏心轮的第二参考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踩踏时偏心轮的第三参考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低速踏法时动力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低速踏法时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速踏法时动力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速踏法时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高速踏法时动力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高速踏法时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带有动力导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右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左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右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左侧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2中包括:
1——前轮
2——后轮
3——动力杠杆
4——主支架
5——动力固定片
6——链齿片
7——偏心轮
8——单向飞轮
9——前动力齿轮
10——后动力齿轮
11——齿片链条
12——动力链条
13——上动力转轴
14——前动力转轴
15——后动力转轴
16——链条避位端
17——前端踩踏点
18——后端踩踏点
19——A点
20——B点
21——C点
22——光滑靠轮
23——动力导轮
24——回位齿轮
25——回位固定柱
26——回位链条
27——回位导轮
28——回位弹簧
29——后导轮
30——偏心轮挂钩
31——链齿片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见图1和图2,一种变速踏板车,包括车身、前轮1、后轮2和驱动系统,车身包括动力杠杆3和车身支架,车身支架包括主支架4和动力固定片5,动力固定片5设有上动力转轴13、前动力转轴14和后动力转轴15,动力杠杆3设置于上动力转轴13。本实施例为单动力输出结构,驱动系统的数目为一个,动力杠杆3的数目为一个,驱动系统设置于车身支架的右侧,驱动系统连接于动力杠杆3,动力杠杆3从张开到闭合,有动力输出;动力杠杆3从闭合到张开为回位,无动力输出。
驱动系统包括动力系统和回位系统,动力系统包括偏心轮7和齿轮传动系统,偏心轮7设置于前动力转轴14,前动力转轴14通过齿轮传动系统驱动连接于后动力转轴15,动力杠杆3驱动连接于偏心轮7,后轮2设置于后动力转轴15。动力输出时,动力杠杆3驱动偏心轮7逆时针转动,偏心轮7带动前动力转轴14逆时针转动,前动力转轴14通过齿轮传动系统驱动后动力转轴15逆时针转动,后动力转轴15带动后轮2逆时针转动,达到动力输出的目的。
如图2,动力杠杆3固定有链齿片6,链齿片6设有齿片链条11,齿片链条11驱动连接于偏心轮7,当然动力杠杆3也可通过其它方式驱动偏心轮7。
偏心轮7的主要作用是给前动力转轴14施加扭力,是动力输出的中间扭带,也是使本实用新型能到达低、中、高等任意变速的核心技术。偏心轮7设计成如图3所示的设有链条避位端16的偏心齿轮,这样能使偏心轮7的传动行程超过360度,而不使链条重叠,进而能保证在单次传动过程中前动力转轴14能转动更多的行程角度,而具有更大的变速。当然,偏心轮7可设计为如图4所示的偏心椭圆齿轮。偏心轮7同样也可不带有齿,而直接设计成如图5所示的设有链条避位端16的偏心轮7或如图6所示的偏心椭圆轮,通过与钢条这样的传动介质配合使用,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如图7所示,偏心轮7还可进一步设有偏心轮挂钩30,齿片链条11的末端钩设于偏心轮挂钩30,链齿片6设有链齿片挂钩31,如图2所示,齿片链条11的另一末端钩设于链齿片挂钩31,挂钩的方式较传统的销钉式更加方便,稳固。
如图2,齿轮传动系统包括前动力齿轮9、单向飞轮8、后动力齿轮10和动力链条12,前动力齿轮9通过螺丝对锁于单向飞轮8,本实施例的单向飞轮8设置于前动力转轴14,当然本实施例的单向飞轮8也可设置于后动力转轴15,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后动力齿轮10设置于后动力转轴15,前动力齿轮9通过动力链条12驱动连接于后动力齿轮10。单向飞轮8的结构采用现有技术,单向飞轮8顺时针转动时不能带动前动力转轴14转动,无动力输出,单向飞轮8逆时针转动时可带动前动力转轴14转动,有动力输出。
考虑到人在踩踏时的舒适状态,依照人在自然爬楼梯中前后脚落差高度在160mm左右,通常会将动力杠杆3的转动角度固定,使得动力杠杆3前端踩踏点17的行程范围在与后端踩踏点18成水平的前提下前后脚的落差为160mm左右,这样就能使得人在踩踏时更加自然与舒适,长时间踏行不容易使脚酸。但是这样的设计就会使动力杠杆3的行程减小,使得动力输出减少,为使动力输出不变,将偏心轮7和后动力齿轮10的外径设计得比前动力齿轮9的外径小,如图2所示,这样偏心轮7转动一圈所需的链条行程也会减小,再加上偏心轮7的链条避位结构的设计使得偏心轮7能在动力杠杆3较小的转动行程带动下转动一周甚至更大的角度,而不会使齿片链条11重叠,这样就能使前动力齿轮9也能转动与偏心轮7同样的行程角度,前动力齿轮9的外径大,转动角度大,使得连接前动力齿轮9与后动力齿轮10之间的动力链条12行程也大,后动力齿轮10外径上动力链条12的行程也就越大,而使后轮2转动圈数增加,这样就使得在动力杠杆3小的行程下也能输出较大的动力。
当踏板车动力杠杆3处于如图2所示的张开状态时,人的前脚踏于前端踩踏点17,此时前脚高于后脚成一定的高度,这时重心在后脚上,踩踏力量主要靠人自身使力来踩动,此时人所给的外加力要求最大。从图8可看出,由于偏心的作用,在此状态下偏心轮7给齿片链条11施加拉力的A点19离前动力转轴14的轴心最远,这样由同样力道下齿片链条11给偏心轮7施加的拉力转化为轴的扭距就会变得越大,从而大大降低了在单次踏动时人所要给的最大力,而达到省力的目的。随着动力杠杆3的往下运动,后脚慢慢抬高,重心移至前脚,此时,人自身所要给的力越来越小,到一定程度可完全靠重心下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偏心轮7的外径也在减小,由图8的A点19减少至图9的B点20,再由图9的B点20最终减少至图10的C点21,由于外径的减小,在链齿片6的同样行程下,偏心轮7转动的角度也越大,这样的行程角度通过前动力转轴14传递给单向飞轮8,使其在单次行程时角度转动更多,动力输出的行程也就越多,从而达到几倍的变速效果。
虽然在动力杠杆3由张开到闭合这一过程中,由于偏心轮7外径减小,速度变快力道加大,但由于整个踩踏方式可通过调节前后脚的不同高度,使重心前后移,使得后面力道加大时,可完全依靠自身的重力势能提供,可形成了低、中、高三级变速。
如图11、图13、图15,可看到动力杠杆3分别在低速、中速、高速踏法中偏心轮7的行程位置;如图12、图14和图16所示,可看到偏心轮7分别在低速、中速、高速踏法中偏心轮7的行程位置。
低速踏法中,链齿片6通过齿片链条11带动偏心轮7在如图12中的行程中来回转动,通过快速的踩踏,齿片链条11与偏心轮7的受力点往复在偏心轮7外径的A点19到B点20之间移动,而在A点19、B点20之前的受力点均离转前动力转轴14较远,根据力学原理,这样在后轮2受同样的前进阻力下,齿片链条11通过偏心轮7转动前动力转轴14所需要的扭力也就会越小,从而大大降低人自身所需要提供的力,而达到省力。但由于这一过程中,偏心轮7作用点处于较大的外径上,这样会使得输出的速度就会少,因此低速踏法在同等力道下,能使车在慢速下输出更大的动力,适合爬坡用。
中速踏法中,偏心轮7受力点在整个齿的外围即在A点19到C点21之间移动,见图14,单次踩踏时,起步力道轻,速度慢,越到后面速度会加快。在整个过程中, 人能很明显感觉到力量与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平稳,速度处于适中状态。
高速踏法中,见图16,偏心轮7的受力点往复在B点20与C点21之前移动,受力点离前动力转轴14的轴心近,偏心轮7作用点处在的外径小,输出的速度会明显增加,虽然后轮2受同样的前进阻力下,齿片链条11通过偏心轮7转动前动力转轴14所需要的扭力也就会大,但这样的力道我们可以靠自身重力加踩踏力来提供,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能使车达到最佳的速度。
车身支架的动力固定片5设有光滑靠轮22,光滑靠轮22邻近后动力齿轮10。如图2所示,光滑靠轮22可紧靠设置于后动力齿轮10处的动力链条12,使动力链条12在传动中不会产生跳链现象。
车身支架的动力固定片5设有动力导轮23,动力导轮23位于链齿片6和偏心轮7之间并与链齿片6和偏心轮7之间成一定角度,如图17所示,通过在链齿片6和偏心轮7之间增加动力导轮23,从而增加齿片链条11的行程。
现有技术中采用多种结构的回位系统,本实施例采用了如图2和图17所示的回位系统,回位系统包括回位齿轮24、回位链条26、回位导轮27和回位固定柱25,回位齿轮24套设于前动力转轴14,回位固定柱25设置于动力杠杆3,回位固定柱25通过回位链条26连接于回位齿轮24,回位导轮27固定于动力固定片5并与回位固定柱25和回位齿轮24成一定角度,从而增加回位链条26的行程。在向下踩踏动力杠杆3的后端踩踏点18时,动力杠杆3上的回位固定柱25可通过回位链条26带回位齿轮24顺时针转动,前动力转轴14顺时针转动,由于偏心轮7和前动力齿轮9也固定在前动力转轴14,所以偏心轮7、单向飞轮8和前动力齿轮9也随其顺时针转动,动力系统回位,单向飞轮8顺时针转动,无动力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输出充分利用杠杆原理,踩踏方式仿照人在走路时重心与前后脚成一直线的习惯而设计,使在踩踏时感觉更加接近人在行走时的轻松与自如。如图2所示,人在踩踏时前后脚分别放于前端踩踏点17、后端踩踏点18,动力杠杆3绕上动力转轴13随着人的重心在前后脚的交替转移下转来回转动,从而使固定在动力杠杆3上的链齿片6和回位固定柱25也随之成固定角度来回转动,具体如下:链齿片6通过齿片链条11带动偏心轮7,回位固定柱25通过回位链条26经回位导轮27带动回位齿轮24,且偏心轮7和回位齿轮24同时固定在前动力转轴14,从而在动力杠杆3的转动下,带动链齿片6—偏心轮7,回位固定柱25—回位齿轮24这两系统交替来回,使前动力转轴14也成固定角度来回转动,这就使得设置于前动力转轴14的前动力齿轮9将动力通过动力链条12传给后动力齿轮,从而带动后轮2运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采用了另一种结构的回位系统,回位系统包括回位齿轮24和回位弹簧28,回位齿轮24套设于前动力转轴14,回位弹簧28的一端固定于主支架4,回位弹簧28的另一端通过回位链条26连接于回位齿轮24。如图18所示,当动力杠杆3处于张开状态时,回位弹簧28处于预拉状态,在向下踩踏动力杠杆3的前端踩踏点17时,链齿片6向上运动,通过齿片链条11拉动偏心轮7成逆时针转动,由于偏心轮7和回位齿轮24都固定前动力转轴14,所以回位齿轮24也随其逆时针转动,从而拉动回位链条26,使回位弹簧28拉开处于紧拉状态,这样在向下踩踏动力杠杆3的后端踩踏点18时,由于回位弹簧28的复位作用,回位链条26拉动回位齿轮24顺时针转动,前动力转轴14顺时针转动,由于偏心轮7和前动力齿轮9固定在前动力转轴14,所以偏心轮7、单向飞轮8和前动力齿轮9也随其顺时针转动,就使得整个动力系统回位,单向飞轮8顺时针转动,无动力输出。
实施例3。
如图19和图20,此结构为双动力输出的其中一种结构,本实施例驱动系统的数目为两个,动力杠杆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驱动系统分别设置于车身支架的左侧和右侧,左侧的驱动系统连接于左侧的动力杠杆3,右侧的驱动系统连接于右侧的动力杠杆3。本实施例左侧的动力杠杆3和右侧的动力杠杆3同时绕上动力转轴13交替转动,只需将两只脚分别放置于左侧的的动力杠杆3的前端踩踏点17上和右侧的动力杠杆3的前端踩踏点17上进行踩踏即可,通过左侧的动力杠杆3和右侧的动力杠杆3一上一下的交叉运动,使左右两个动力系统分别在回位与动力输出两个状态下交替进行。
本实施例不设有回位系统,本实施例右侧的动力系统与实施例1的相同,如图19所示。左侧的动力系统如图20所示,左侧的偏心轮7与右侧的偏心轮7同时固定在前动力转轴14上,并使左侧的链条避位端16和右侧的链条避位端16的开口朝向相反,左侧的动力系统的单向飞轮8与右侧的动力系统单向飞轮8同时固定于前动力转轴14,但是左侧的单向飞轮8逆时针转时为空转,顺时针转时为动力输出。左侧的动力系统增设有后导轮29,左侧的前动力齿轮9通过左侧的动力链条12驱动连接于左侧的后导轮29,左侧的后动力齿轮10位于左侧的动力链条12的所形成的回路外并紧邻左侧的动力链条12,通过左侧的动力链条12的运动带动左侧的后动力齿轮10转动,左侧的后导轮29起到变向轮的作用,使左侧的后动力齿轮10与左侧的前动力齿轮9转动方向相反。
在向下踩踏右侧的动力杠杆3的前端踩踏点17时,右侧的齿片链条11带动右侧的偏心轮7逆时针转动,右侧的偏心轮7带动前动力转轴14逆时针转动,前动力转轴14逆时针转动时,左侧的单向飞轮8逆时针转动为空转,无动力输出,左侧的偏心轮7也会随前动力转轴14逆时针转动,左侧的偏心轮7逆时针转动时使左侧的齿片链条11卷起,以至拉动左侧的动力杠杆3上升回位。右侧的单向飞轮8逆时针转动为动力输出,右侧的单向飞轮8带动右侧的前动力齿轮9逆时针转动,右侧的前动力齿轮9通过右侧的动力链条12带动右侧的后动力齿轮10逆时针转动,进而使后动力转轴15也逆时针转动,后轮2逆时针转动,构成右侧的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
类似的原理,当在向下踩踏左侧的动力杠杆3的前端踩踏点17时,左侧的动力系统输出动力,右侧的动力系统进行回位。
当然,本实施例的左侧和右侧也可分别采用独立的回位系统,即如实施例2的回位系统,采用回位弹簧28进行回位。
实施例4。
如图21和图22,此结构为双动力输出的另一种结构,驱动系统的数目为两个,动力杠杆3的数目为一个,两个驱动系统分别设置于车身支架的左侧和右侧,两个驱动系统连接于一个动力杠杆3,即唯一的动力杠杆3不论是从闭合到张开,还是从张开到闭合,这两个运动过程均有动力输出。
本实施例左侧的回位系统和右侧的回位系统分别与实施例1的回位系统相同。本实施例右侧的动力系统与实施例1的相同,如图21所示。如图22所示为左侧的动力系统,左侧的动力系统的单向飞轮8与右侧的动力系统单向飞轮8同时固定于前动力转轴14,但是左侧的单向飞轮8逆时针转时为空转,顺时针转时为动力输出。左侧的动力系统增设有后导轮29,左侧的前动力齿轮9通过左侧的动力链条12驱动连接于左侧的后导轮29,左侧的后动力齿轮10位于左侧的动力链条12的所形成的回路外并紧邻左侧的动力链条12,通过左侧的动力链条12的运动带动左侧的后动力齿轮10转动,左侧的后导轮29起到变向轮的作用,使左侧的后动力齿轮10与左侧的前动力齿轮9转动方向相反。
在向下踩踏动力杠杆3的后端踩踏点18时,左侧的回位固定柱25通过左侧的回位链条26带动前动力转轴14顺时针转动,同时右侧的回位固定柱25通过右侧的回位链条26带动前动力转轴14顺时针转动,前动力转轴14顺时针转动时,右侧的单向飞轮8顺时针转动为空转,进而使右侧的动力系统无动力输出,而左侧的单向飞轮8顺时针转动为动力输出,左侧的单向飞轮8带动前动力齿轮9转动,从而将动力通过左侧的动力链条12传递到左侧的后导轮29,因为左侧的前动力齿轮9与左侧的后导轮29处于左侧的动力链条12的内侧,转动时为同方向顺时针转动,而后动力转轴15上的左侧的后动力齿轮10处于左侧的动力链条12的外侧,转动时为与左侧的前动力齿轮9与左侧的后导轮29转动方向相反的逆时针转动,带动后轮2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左侧的动力系统有动力输出,所以说本结构在回位时也能有正向动力输出。
在向下踩踏动力杠杆3的前端踩踏点17时,右侧的链齿片6通过右侧的齿片链条11带动右侧的偏心轮7和前动力转轴14逆时针转动,同时左侧的链齿片6通过左侧的齿片链条11带动左侧的偏心轮7和前动力转轴14逆时针转动,前动力转轴14逆时针转动时,左侧的单向飞轮8逆时针转动为空转,进而使左侧的动力系统无动力输出,而右侧的单向飞轮8逆时针转动为动力输出,从而使右侧的动力系统有动力输出。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变速踏板车,包括车身、前轮、后轮和驱动系统,所述车身包括动力杠杆和车身支架,车身支架设有上动力转轴、前动力转轴和后动力转轴,所述动力杠杆设置于上动力转轴,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偏心轮和齿轮传动系统,所述偏心轮设置于所述前动力转轴,所述前动力转轴通过所述齿轮传动系统驱动连接于所述后动力转轴,所述动力杠杆驱动连接于所述偏心轮,所述后轮设置于所述后动力转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的数目为一个,所述动力杠杆的数目为一个,所述驱动系统设置于所述车身支架的左侧或右侧,一个所述驱动系统连接于一个所述动力杠杆,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回位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的数目为两个,所述动力杠杆的数目为一个,两个所述驱动系统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支架的左侧和右侧,两个所述驱动系统连接于一个所述动力杠杆,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回位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的数目为两个,所述动力杠杆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系统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支架的左侧和右侧,左侧的驱动系统连接于一动力杠杆,右侧的驱动系统连接于另一动力杠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杠杆固定有链齿片,所述链齿片设有齿片链条,所述齿片链条驱动连接于所述偏心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设有链条避位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设有偏心轮挂钩,所述齿片链条的一末端钩设于所述偏心轮挂钩,所述链齿片设有链齿片挂钩,所述齿片链条的另一末端钩设于所述链齿片挂钩。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系统包括前动力齿轮、单向飞轮、后动力齿轮和动力链条,所述前动力齿轮设置于单向飞轮,所述单向飞轮设置于所述前动力转轴,所述后动力齿轮设置于所述后动力转轴,所述前动力齿轮通过所述动力链条驱动连接于所述后动力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系统包括回位齿轮、回位链条、回位导轮和回位固定柱,所述回位齿轮设置于所述前动力转轴,所述回位固定柱设置于所述动力杠杆,所述回位齿轮通过回位链条连接于所述回位固定柱,所述回位导轮固定于所述车身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系统包括回位齿轮和回位弹簧,所述回位齿轮设置于所述前动力转轴,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身支架,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回位链条连接于所述回位齿轮。
CN 201120130949 2011-04-28 2011-04-28 一种变速踏板车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11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130949 CN202011460U (zh) 2011-04-28 2011-04-28 一种变速踏板车
PCT/CN2011/079217 WO2012145984A1 (zh) 2011-04-28 2011-08-31 一种变速踏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130949 CN202011460U (zh) 2011-04-28 2011-04-28 一种变速踏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11460U true CN202011460U (zh) 2011-10-19

Family

ID=44782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130949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11460U (zh) 2011-04-28 2011-04-28 一种变速踏板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11460U (zh)
WO (1) WO201214598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0221A (zh) * 2011-04-28 2011-09-14 李建和 一种变速踏板车
CN102358386A (zh) * 2011-08-22 2012-02-22 李建和 一种省力踏板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0102B1 (en) * 1999-10-18 2001-08-07 Ronnie Chee Keung Fan Drive mechanism for scooter
CN2478914Y (zh) * 2001-05-11 2002-02-27 于雷 偏心轴健身娱乐滑行踏板车
CN2745842Y (zh) * 2004-10-01 2005-12-14 林智勇 跳跳车
WO2011001732A1 (ja) * 2009-06-29 2011-01-06 Togami Katsumi ペダル踏み込み型駆動力伝達機構を備えた自転車
CN102180221B (zh) * 2011-04-28 2012-11-07 李建和 一种变速踏板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0221A (zh) * 2011-04-28 2011-09-14 李建和 一种变速踏板车
CN102180221B (zh) * 2011-04-28 2012-11-07 李建和 一种变速踏板车
CN102358386A (zh) * 2011-08-22 2012-02-22 李建和 一种省力踏板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45984A1 (zh) 201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27644Y (zh) 一种带驱动装置的滑板车
CN102180221B (zh) 一种变速踏板车
CN202011460U (zh) 一种变速踏板车
CN102358387B (zh) 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CN200995743Y (zh) 娱乐健身车
CN101125572A (zh) 陆上赛艇健身车
CN2910769Y (zh) 跷板驱动式滑板车
CN206704441U (zh) 一种发条自行车
CN202071958U (zh) 后轮摆动驱动式自行车
CN101100211A (zh) 跷板驱动式滑板车
CN100343112C (zh) 自行式滑板车
CN202670034U (zh) 一种可骑行与行走的木马
CN2754991Y (zh) 自行式滑板车
CN201082344Y (zh) 陆地赛艇训练机
CN201447007U (zh) 不等轮径双导轨簧式自行车
CN101590890B (zh) 不等轮径双导轨簧式自行车
CN2608393Y (zh) 健身与代步三轮车
CN2552802Y (zh) 一种齿轮传动变速踏板车
CN201136575Y (zh) 一种踏板车
CN102627136B (zh) 一种可骑行与行走的木马
CN200981615Y (zh) 跷板车
CN2920797Y (zh) 用钢丝绳输出动力的人力车
CN201784777U (zh) 站踏自行车
CN2157910Y (zh) 儿童两用三轮车
CN2079152U (zh) 三轮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30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