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06798U - 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06798U
CN202006798U CN201120064113XU CN201120064113U CN202006798U CN 202006798 U CN202006798 U CN 202006798U CN 201120064113X U CN201120064113X U CN 201120064113XU CN 201120064113 U CN201120064113 U CN 201120064113U CN 202006798 U CN202006798 U CN 202006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screen
condensation
support
preve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641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作琪
王明岩
梁君海
孙召进
李莉
林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Co Ltd
Transport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Railway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Co Ltd, Transport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Railways filed Critical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641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06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06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067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在送风口处固定一大致呈“U”型的支座,所述支座的两侧各具有一翻边,所述翻边与车体骨架固定连接,所述支座上开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送风口连通的第一出风口,由所述支座的两侧边围成送风风道;在所述送风风道的出口处设置一个条形栅板,所述条形栅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条形栅板将送风风道分隔成两个第二出风口;在所述栅板的背面设有一隔离腔,在所述隔离腔内填充隔热材料;在所述支座、支架、栅板及隔离腔的迎风面涂有一层防结露漆。该装置可以有效防止出风口处结露,而且可以实现送风功能与车厢装饰板的一体化设计效果,简洁美观大方。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风口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轨道车辆上的具有防冷凝水产生的送风口。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以往的送风口,在空调系统进行制冷的时候,冷空气由格栅之间的空隙吹入车厢内,当车厢内温度高,送风温差较大时,当冷空气吹在格栅上时,会在格栅上形成冷凝水。
为了防止在格栅上形成冷凝水,目前普通采用的是在格栅的背面涂一层防结露漆,或者在格栅的背面粘贴一层毛毡等防寒材料,这种结构虽然简单,但也有不足之处,因为送风口的格栅一般是并排平行设置多个,冷空气从格栅之间的空隙吹出,所以冷空气也会接触格栅的正面,使得格栅正面产生冷凝水。在一些建筑物内的中央空调系统中,也有采用在送风口设置发热元件的形式,但其需要增加相应的电器元件,易损易坏,而且结构也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冷凝水产生的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在送风口处固定一大致呈“U”型的支座,所述支座的两侧各具有一翻边,所述翻边与车体骨架固定连接,所述支座上开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送风口连通的第一出风口,由所述支座的两侧边围成送风风道;在所述送风风道的出口处设置一个条形栅板,所述条形栅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条形栅板将送风风道分隔成两个第二出风口;在所述栅板的背面设有一隔离腔,在所述隔离腔内填充隔热材料;在所述支座、支架、栅板及隔离腔的迎风面涂有一层防结露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座、支架及栅板均为铝型材。
所述支座的翻边与车体骨架之间通过快速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栅板与其周围车厢装饰板的形状一致,或为平面,或为弧面。
所述隔离腔的断面大致呈“V”形,其迎风面部分为内凹的弧面。
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栅板背面的两侧,沿所述栅板方向呈长条形,在所述支架上设置多个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为长圆孔。
所述支座与支架之间通过铆钉连接。
所述隔热材料为发泡剂。
在所述栅板的背面粘贴一层防寒材。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在栅板的背面设置填充隔热材料的隔离腔,涂防结露漆等措施,防止送风口处结露,而且在送风口只采用一个条形栅板,从栅板的两侧出风,冷热空气不会吹向栅板的正面,进一步防止产生冷凝水。
2、通过在送风口处设置支座,利用支座的两个侧边形成送风风道,在送风风道口设置栅板,送风口的安装位置不会限制过于严格,可以根据需要安装于车厢内的任何一个位置,栅板可以与周围车厢内的装饰板形成一体的效果,实现送风功能与装饰一体化设计,简洁美观大方。
3、在栅板的背面设置V形隔离腔,可以将送风风道均匀地分隔成两路,避免在出风口处形成紊流等现象。
4、此送风口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空调系统的出风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剖视图;
图3是图1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栅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向视图;
图7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8所示,送风口1,支座2,翻边3,车体骨架4,第一出风口5,送风风道6,栅板7,支架8,第二出风口9,隔离腔10,隔热材料11,防结露漆12,快速螺母13,迎风面14,第三出风口15,铆钉16,防寒材17,车厢装饰板18,送风风管19,螺栓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设置在车辆顶部的两侧,用于从车厢顶部的两侧向车厢内送风,空调系统中的送风风管19设置在车顶内部,送风风管19端部的送风口1也位于车辆顶部装饰板18的内部,从车厢内不能直接看到该送风口1,在车厢装饰板18上留有供出风的风口。
在送风口1处固定一大致呈“U”型的支座2,支座2的两侧各具有一翻边3,翻边3与车体骨架4固定连接,两者之间可以通过螺栓20固定连接,为了简化安装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翻边3与车体骨架4也可以通过快速螺母13固定连接。为了减轻重量,便于安装,支座2采用铝型材材料。
如图4所示,在支座2上,与送风口1相对应的位置,开有第一出风口5,送风风管19内的冷热空气从送风口1和第一出风口5处向外吹出,为了增加出风量,第一出风口5采用长圆孔,可以只开一个与送风口1面积差不多的的第一出风口5,这种结构,虽然出风面积大,但相应地会减弱支座2的整体刚度,所以,为了在保证出风量的同时,增加支座2的整体刚度,在支座2上开设多个具有长圆孔形状的第一出风口5,这样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出风口5之间的连接部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
如图2的图3所示,支座2的两侧边将送风口1与车厢装饰板18之间的空隙封堵住,进而围成送风风道6,冷热空气从送风口1及第一出风口5吹出后,经由该送风风道6吹向车厢内。因为该送风口1设置在车顶部的两侧,为了配合送风口1处车厢装饰板18的形状,支座2的两侧边的宽度不一致。
在送风风道6的出口处设置一个条形栅板7,条形栅板7将送风风道6分隔成两个第二出风口9,冷热空气分成二路,分别从两个第二出风口9吹出,不但对空气起着缓冲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调整冷热空气的出风方向,使冷热空气不会直接吹向乘客的头部。栅板7只设置一个,冷热空气从栅板7两侧的第二出风口9吹出后,不会经过栅板7的正面,所以可以有效避免在栅板7处形成冷凝水。
因为栅板7只设置一个,所以很容易将栅板7的形状做的与其周围的车厢装饰板18的形状相同,即具有相同弧度的弧面,栅板7与车厢装饰板18做同样的表面处理,这样,乘客从车厢内看,栅板7与装饰板18基本成一体的设计,简洁美观大方。
栅板7通过支架8固定在支座2上,栅板7和支架8为一体式结构,采用铝型材材料,支架8可以只设置在栅板7的两个端部,栅板7与支座2之间可以全部做为出风的风道,这样虽然出风量大,但是栅板7的中间部分没有支撑,其整体刚度较差,随着车体运行时的振动,栅板7会颤动,可能产生噪音。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将支架8在栅板7背面的两侧设置两个,同栅板7一样,沿栅板7方向设计为长条形,在每个支架8上设置多个第三出风口15,第三出风口也采用通风面积较大的长圆孔。支架8起着加强筋的作用,提高了栅板7的刚度。
支架8与支座2固定连接,其连接处可以与支座2与送风口1之间的连接处相同,通过铆钉16同时将支架8、支座2与送风口1固定连接在一起。
为了防止在栅板7上形成冷凝水,在栅板7的背面设有一隔离腔10,隔离腔10是一个断面大致呈“V”形的空腔,在隔离腔10内填充隔热材料11,避免冷热空气直接吹至栅板7的背面,而且阻挡冷热空气的温度传递至栅板7。隔热材料11选用发泡剂,将整个隔离腔10全部充满发泡剂,保证效果。隔离腔10与支架8和栅板7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隔离腔10的断面呈“V”形,可以将从第一出风口5吹出的空气分隔成两路,隔离腔10的迎风面部分采用内凹的弧面,使空气流过时更加平稳,不会在此处产生紊流等现象,也有利于均匀分配两路的出风量。
为了更进一步保证不会产生冷凝水,在支座2、支架8及隔离腔10的所有与冷热空气接触的面上都涂上一层防结露漆12。
在栅板7的背面,支架8的外侧,有一部分栅板7背面无隔离腔10和隔热材料11,所以,在这部分栅板7的背面,先涂上一层防结露漆12,然后再粘贴一层防寒材17,防寒材17采用福乐斯防寒材。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一种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设置在车辆顶棚上,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车顶部分的装饰板18为一平面,所以栅板7的形状也为一个与装饰板18平行的平面,支座2也呈“U”型,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这里不再另外详细描述。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其特征在于:
在送风口(1)处固定一大致呈“U”型的支座(2),所述支座(2)的两侧各具有一翻边(3),所述翻边(3)与车体骨架(4)固定连接,所述支座(2)上开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送风口(1)连通的第一出风口(5),由所述支座(2)的两侧边围成送风风道(6);
在所述送风风道(6)的出口处设置一个条形栅板(7),所述条形栅板(7)通过支架(8)固定在所述支座(2)上,所述条形栅板(7)将送风风道(6)分隔成两个第二出风口(9);
在所述栅板(7)的背面设有一隔离腔(10),在所述隔离腔(10)内填充隔热材料(11);
在所述支座(2)、支架(8)、栅板(7)及隔离腔(10)的迎风面涂有一层防结露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支架(8)及栅板(7)均为铝型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的翻边(3)与车体骨架(4)之间通过快速螺母(1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板(7)与其周围车厢装饰板(18)的形状一致,或为平面,或为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腔(4)的断面大致呈“V”形,其迎风面(14)部分为内凹的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8)设置于所述栅板(7)背面的两侧,沿所述栅板(7)方向呈长条形,在所述支架(8)上设置多个第三出风口(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5)和第三出风口(15)为长圆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与支架(8)之间通过铆钉(1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11)为发泡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栅板(7)的背面粘贴一层防寒材(17)。
CN201120064113XU 2011-03-11 2011-03-11 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06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64113XU CN202006798U (zh) 2011-03-11 2011-03-11 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64113XU CN202006798U (zh) 2011-03-11 2011-03-11 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06798U true CN202006798U (zh) 2011-10-12

Family

ID=44748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64113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06798U (zh) 2011-03-11 2011-03-11 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067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9520A (zh) * 2011-03-11 2012-09-19 铁道部运输局 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
CN109539531A (zh) * 2018-11-26 2019-03-29 南安昊捷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紊流防凝结、积灰的空调出风口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9520A (zh) * 2011-03-11 2012-09-19 铁道部运输局 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
CN102679520B (zh) * 2011-03-11 2015-04-22 中国铁路总公司 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
CN109539531A (zh) * 2018-11-26 2019-03-29 南安昊捷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紊流防凝结、积灰的空调出风口装置
CN109539531B (zh) * 2018-11-26 2020-07-03 马鞍山瑞美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紊流防凝结、积灰的空调出风口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7679B (zh) 轨道车辆中顶模块化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01850774A (zh) 高速卧铺列车空调风道系统
CN202006798U (zh) 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
CN204355058U (zh) 轨道车辆侧顶安装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01400185Y (zh) 高速卧铺列车空调风道系统
CN206288016U (zh)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一体式风道结构
CN103241252B (zh) 轨道车辆拼接式空调风道及其拼装方法
CN102679520B (zh) 轨道车辆防冷凝送风口
CN202463823U (zh) 轨道车辆拼接式空调风道
CN204415402U (zh) 轨道车辆中顶送风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04355057U (zh) 轨道车辆中顶模块化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04384660U (zh) 一种电梯轿厢吊顶
CN106740904A (zh) 一种用于机车车顶通风的进风装置
CN207369490U (zh) 一种预制式冷通道气流遏制系统
CN105841064A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送风与照明集成灯具
CN105024294B (zh) 一种新型户外型景观式厢式变电站的厢体
CN202186389U (zh) 铁路特种车辆会议室送风道
CN104554309B (zh) 轨道车辆中顶送风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01516854U (zh) 铁路车辆客室电加热装置
CN208886932U (zh) 一种改良的空调室外机电控盒
CN208615844U (zh) 一种全景式风道及客车
CN106413344B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顶部设备的散热结构
CN202508099U (zh) 一种侧部静压送风道
CN219651181U (zh) 一种地铁车辆新型通风格栅结构
CN207351039U (zh) 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RAILWAY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RANSPORT BUREAU OF RAILWAY DEPARTMENT

Effective date: 201409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24

Address after: 100844 Fux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No. 10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844 Fux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No. 10

Patentee before: Transport Bureau of Railway Department

Patentee before: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