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05118U - 固定片 - Google Patents

固定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05118U
CN202005118U CN2011200895992U CN201120089599U CN202005118U CN 202005118 U CN202005118 U CN 202005118U CN 2011200895992 U CN2011200895992 U CN 2011200895992U CN 201120089599 U CN201120089599 U CN 201120089599U CN 202005118 U CN202005118 U CN 202005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substrates
sidewall
circuit board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8959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8959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05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05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0511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片,用于将一屏蔽壳固定至一电路板上,包括:至少二基板,位于所述屏蔽壳一侧壁的下方,所述基板具有一顶端以及一底端;至少一连接段,位于所述二基板之间并桥接所述二基板,至少二弹片,分别自所述二基板的顶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二弹片分别朝所述侧壁的两侧延伸,并交错排列于所述侧壁的两侧,所述二弹片上分别设有一夹持片,所述夹持片朝所述侧壁倾斜并夹持所述侧壁;至少二焊接部,分别自所述二基板的底端延伸形成,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片其加工步骤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固定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片,尤指一种用于固定一屏蔽壳至一电路板的固定片。
【背景技术】
通常,电子设备在运行时,容易朝周围发散出电磁波,电磁波会与电子元件(例如安装在电子设备内部的印刷电路板上的半导体器件)作用,产生干扰现象使得这些电子元件不能正常运作。因此,通常需要在电子元件的基体(即电路板)上覆盖一屏蔽壳,以切断被覆盖电子元件与外界的电磁波传输通道,消除电磁波的不利影响。
对于一些使用寿命不长或经常需要更换的电子元件,就要求屏蔽壳能从电路板上取出,以便于维修和更换,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在电路板与屏蔽壳之间设置一固定片的方式以将屏蔽壳固定至电路板,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屏蔽壳内的电子元件进行屏蔽免除外界干扰,另一方面,当需要维修或更换屏蔽壳内的电子元件时,只需将屏蔽壳从固定片内取出即可。
业界常见一种固定片,由板材冲压形成,包括多个基板和多个固定板,每一所述基板连接相邻二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用于将所述固定夹固定至所述电路板上,自每一所述基板的相对的两侧面分别竖直向上弯折延伸一侧板,每一所述侧板的顶面向上弯折形成一弹片,于同一所述基板延伸而成的二所述弹片相向弯折,且相对的所述二弹片之间形成一插设空间以供插设所述屏蔽壳。
这种结构的固定片,由于所述侧板均自所述基板相对两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侧板延展了所述基板的宽度,导致整个所述固定片展开后的宽度面积较大,而耗费材料较多,且由于所述基板向上弯折形成所述侧板后,所述侧板的顶面再向上弯折形成所述弹片以对所述屏蔽壳产生夹持力,其结构相对复杂,导致加工步骤繁琐,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的固定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固定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固定片,用于将一屏蔽壳固定至一电路板上,包括:至少二基板,位于所述屏蔽壳一侧壁的下方,所述基板具有一顶端以及一底端;至少一连接段,位于所述二基板之间并桥接所述二基板,至少二弹片,分别自所述二基板的顶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二弹片分别朝所述侧壁的两侧延伸,并交错排列于所述侧壁的两侧,所述二弹片上分别设有一夹持片,所述夹持片朝所述侧壁倾斜并夹持所述侧壁;至少二焊接部,分别自所述二基板的底端延伸形成,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二弹片均由所述二基板的顶端延伸形成,且交错排列于所述侧壁的两侧,因而整个固定片展开后占用条形板材的宽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用料,所述二焊接部均由所述二基板的底端延伸形成,因而所述二焊接部不占用条形板材的长度,因此可以合理设置所述连接段的长度,使得所述二弹片排列紧密,从而节省材料,同时使得所述夹持片对所述侧壁的夹持效果更加可靠,总之,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片加工步骤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固定片将屏蔽壳固定于电路板上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屏蔽壳装入固定片前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屏蔽壳装入固定片后的剖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固定片将屏蔽壳固定于电路板上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屏蔽壳装入固定片前的剖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屏蔽壳装入固定片后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固定片1
基板11连接段12 弹片13焊接部14
转折部15 夹持片16让位孔17
屏蔽壳2
顶面20 侧壁21凸片22 凹槽23
电路板3
焊点30
电子元件4 让位空间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固定片1,用于将一屏蔽壳2定位至一电路板3上,以覆盖电子元件4并切断所述电子元件4与外界的电磁波传输通道,消除电磁波的不利影响。
参照图1,所述屏蔽壳2由镀锡钢板制成,所述屏蔽壳2具有一体成型的四侧壁21以及一顶面20,用以覆盖所述电子元件4;所述侧壁21可安装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固定片1内。所述屏蔽壳2通过所述固定片1安装于所述电路板3上,且所述屏蔽壳2可方便地从所述电路板3上分离。
所述固定片1由一条形板材经冲压、落料形成,其包括至少二基板11,当然,所述基板11的数量可以为三或者更多,参照图1、图2和图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 中的所述基板11个数为四。所述基板11的高度大于所述基板11的宽度,所述基板11呈竖直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上方、所述侧壁21下方,所述基板11具有一顶端以及一底端。每相邻所述二基板11之间通过一连接段12桥接,同样地,所述连接段12也为竖直设置,且高度大于宽度。所述连接段12经弯折后,与相邻所述二基板11之间分别形成有一夹角,使得相邻所述所述二基板11分别位于所述侧壁21在所述电路板3上垂直投影的两侧,且相邻所述二基板11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互平行。
自每一所述基板11的顶端延伸形成有一弹片13。所述弹片13先自所述顶端竖直向上延伸,然后朝远离所述侧壁21的方向弯折。相邻所述二弹片13交错排列于所述侧壁21的两侧,相邻所述二弹片13之间形成一让位空间5用于容纳所述侧壁21。其实,所述弹片13的数量可以为三或者以上,但是,为了达到最优的夹持效果,所述弹片13的数量最好是偶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片1具有四个所述弹片13。每一所述弹片13上经落料形成一夹持片16,所述夹持片16周围落料形成有一让位孔17,所述让位孔17贯穿至所述基板11的所述顶端。所述夹持片16且朝所述侧壁21弯折倾斜,且所述夹持片16的自由端进入所述让位空间5,用以夹持所述侧壁21。
自每一所述基板11的底端延伸形成有一焊接部14。所述焊接部14自所述底端延伸并朝水平方向弯折,且相邻二所述焊接部14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二焊接部14交错排列于所述固定片1纵向中轴线的两侧,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上。
所述电路板3位于所述固定片1以及所述屏蔽壳2的下方,所述电路板3上对应每一所述焊接部14的位置均布设有一焊点30,每一排所述焊点30恰位于所述屏蔽壳2的每一所述侧壁21的正下方。
参照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如下:先取四个所述固定片1,将每一所述固定片1的所述焊接部14对准所述电路板3上的所述焊点30放置,并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所述焊接部14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上;然后取所述屏蔽壳2,将所述屏蔽壳2的所述侧壁21对准所述四固定片1的所述让位空间5,并对所述屏蔽壳2施加一向下的力 量,使所述侧壁21进入所述让位空间5内,随着所述侧壁21逐渐向下运动,所述夹持片16的自由端受所述侧壁21的挤推会朝所述侧壁21的两侧张开,并进入所述让位孔17;继续施力,使所述侧壁21继续向下运动,直至所述侧壁21的底面贴靠于所述连接段12的顶面上,此时,所述夹持片16由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复力,因而可对所述侧壁21施加一夹持力并牢固夹持于所述侧壁21的两侧。
如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固定片1,用于将一所述屏蔽壳2定位至一所述电路板3上,以覆盖所述电子元件4并切断所述电子元件4与外界之间的电磁波传输通道,消除所述电磁波的不利影响。
参照图5、图6和图7,所述固定片1同样由一条形板材经冲压、落料形成,其包括四所述基板11,所述基板11的高度大于所述基板11的宽度,所述基板11呈竖直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上方、所述侧壁21下方,所述基板11具有一顶端以及一底端。每相邻二所述基板11之间通过一所述连接段12桥接,同样地,所述连接段12也为竖直设置,且高度大于宽度。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二基板11以及所述连接段12呈直线排列于所述侧壁21的正下方。
自每一所述基板11的顶端延伸形成有一所述弹片13。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弹片13先自所述顶端朝远离所述侧壁21所在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转折部15,且相邻所述二弹片13的所述转折部15其弯折方向不同,然后自所述转折部15再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通过相邻所述二弹片13的相对弯折来形成一所述让位空间5用于容纳所述侧壁21。当然,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所述转折部15的上端部分朝远离所述侧壁21的方向再弯折一次以增加自身的弹性。每一所述弹片13上经落料形成一所述夹持片16,所述夹持片16周围落料形成有一所述让位孔17,所述让位孔17贯穿至所述基板11的所述顶端。所述夹持片16朝所述侧壁21倾斜,且所述夹持片16的自由端进入所述让位空间5,用以夹持所述侧壁21。
自每一所述基板11的底端延伸形成有所述二焊接部14。所述二焊接部14自所述底端 延伸并水平方向弯折,且所述二焊接部14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二焊接部14交错排列于同一所述基板11在所述电路板3上垂直投影的两侧,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上。
所述电路板3位于所述固定片1以及所述屏蔽壳2的下方,所述电路板3上对应每一所述焊接部14的位置均布设有一所述焊点30,每一排所述焊点30恰位于所述屏蔽壳2每一所述侧壁21的正下方。
参照图5,同样地,所述屏蔽壳2由镀锡钢板制成,所述屏蔽壳2具有一体成型的四所述侧壁21以及一顶面20,用以覆盖所述电子元件4。所述侧壁21上对应所述固定片1的位置设有四凸片22,每一所述凸片22两侧设有一凹槽23。每一所述凸片22与每一所述夹持片16相对应,且所述凸片22的底面进入所述让位孔17内并相应抵靠于所述基板11的所述顶端。所述凹槽23用于让位并容纳对应所述弹片13上的所述转折部15。
参照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如下:先取四个所述固定片1,将每一所述固定片1的所述焊接部14对准所述电路板3上的所述焊点30放置,并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所述焊接部14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上;然后取所述屏蔽壳2,将所述屏蔽壳2的所述凸片22对准所述四固定片1的所述让位空间5,并对所述屏蔽壳2施加一向下的力量,使所述凸片22进入所述让位空间5内,随着所述侧壁21逐渐向下运动,所述夹持片16的自由端受所述凸片22的挤推会朝所述侧壁21的两侧张开,并进入所述让位孔17;继续施力,使所述侧壁21继续向下运动,直至所述凸片22的底面贴靠至所述基板11的顶端部分上,此时,所述夹持片16由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复力,因而可对所述凸片22施加一夹持力,相邻二所述夹持片16对所述凸片22施加的夹持力方向相对,以此方式,所述二夹持片16牢固夹持于所述侧壁21的两侧。所述二弹片13由于其下端弯折部分所形成的空间宽度有限,因而可阻挡所述侧壁21继续向下运动,使之牢固定位于所述固定片1内。
本实用新型固定片1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所述弹片13均自所述基板11的顶端延伸形成,且交错排列于所述侧壁21的 两侧,整个所述固定片1展开后,所述弹片13均位于条形板材的同一侧,相邻所述二弹片13之间的排列紧密,与现有技术中从板材相对两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弹片13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固定片1占用条形板材的宽度较小,能够对材料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2.由于所述焊接部14均由所述基板11的底端延伸形成,因而所述焊接部14不会占用条形板材的长度,因此可以合理设置所述连接段12的长度,使得相邻所述二弹片13排列更加紧密,同时使得所述夹持片16对所述侧壁21的夹持效果更加可靠,并进一步节省材料。
3.由于所述弹片13以及所述焊接部14分别自所述基板11的顶端和底端通过简单的延伸和弯折形成,其加工步骤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4.当所述屏蔽壳2的所述侧壁21插入所述固定片1时,所述夹持片16受到向下的插入力并自所述弹片13传递至所述基板11,进而传递给所述焊接部14,最终转移至所述电路板3上。由于相邻所述二焊接部14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二焊接部14交错排列于所述固定片1纵向中轴线的两侧,因而可以将所述基板11受到的力量向两侧分散传递,降低所述基板11产生变形的风险,延长所述固定片1的使用寿命。
5.由于同一所述基板11的底端延伸有二所述焊接部14,且所述二焊接部14分别位于同一所述基板11在所述电路板3上垂直投影的两侧,因而可以从两侧对所述基板11乃至整个固定片1产生定位和支撑作用,使得所述固定片1在所述电路板3上的定位更加牢固,而且所述屏蔽壳2不容易在垂直于所述侧壁21方向上晃动。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简化加工步骤、有效节约材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固定片,用于将一屏蔽壳固定至一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二基板,位于所述屏蔽壳一侧壁的下方,所述基板具有一顶端以及一底端;
至少一连接段,位于所述二基板之间并桥接所述二基板,
至少二弹片,分别自所述二基板的顶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二弹片分别朝所述侧壁的两侧延伸,并交错排列于所述侧壁的两侧,所述二弹片上分别设有一夹持片,所述夹持片朝所述侧壁倾斜并夹持所述侧壁;
至少二焊接部,分别自所述二基板的底端延伸形成,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弹片分别自所述二基板的顶端朝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弯折,所述二弹片的弯折方向相反,以形成一让位空间用于容纳所述侧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基板以及所述连接段呈直线排列于所述侧壁的正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二基板之间分别形成一夹角,所述侧壁的底面贴靠于所述连接段的顶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在所述电路板上具有一垂直投影,所述二基板分别位于所述垂直投影的两侧,所述二弹片之间形成一让位空间以容纳所述侧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基板位于二个相互平行的竖直平面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焊接部自所述二基板底端朝水平向弯折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焊接部的弯折方向相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片,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基板的底端延伸形成有二所述焊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的固定片,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基板下的所述二焊接部分别朝所述基板于所述电路板上垂直投影的两侧延伸。
CN2011200895992U 2011-03-29 2011-03-29 固定片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05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895992U CN202005118U (zh) 2011-03-29 2011-03-29 固定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895992U CN202005118U (zh) 2011-03-29 2011-03-29 固定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05118U true CN202005118U (zh) 2011-10-05

Family

ID=4470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89599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05118U (zh) 2011-03-29 2011-03-29 固定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051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3254A (zh) * 2016-11-29 2018-06-05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家用器具装置
CN109922646A (zh) * 2019-03-18 2019-06-21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屏蔽簧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3254A (zh) * 2016-11-29 2018-06-05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家用器具装置
CN109922646A (zh) * 2019-03-18 2019-06-21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屏蔽簧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00520Y (zh) 电连接器
CN201360060Y (zh) 电连接器
CN201115185Y (zh) 散热器模组
CN201355711Y (zh) 电连接器
CN201937059U (zh) 电连接器
CN20287205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0452543C (zh) 端子连接结构、电接线盒和用于组装该电接线盒的方法
CN103124484A (zh) 电子设备
CN202005118U (zh) 固定片
CN202503130U (zh) 电连接器
CN202427865U (zh) 电子元件引脚弯折装置
CN202068712U (zh) 固定片
CN202855980U (zh) 电连接器
CN202104001U (zh) 固定夹
CN202135443U (zh) 屏蔽组件
CN202526931U (zh) 一种插入式连接塔盘板
CN202076453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4994084U (zh) 一种pcb板连接固定装置
CN202373799U (zh) 电连接器
CN202817378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2034521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5790716U (zh) 电连接器
CN201374895Y (zh) 电路板用屏蔽盖固定座
CN202183480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02067920U (zh) 电连接装置及芯片模块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