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99034U - 儿童推车 - Google Patents

儿童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99034U
CN201999034U CN2011200050534U CN201120005053U CN201999034U CN 201999034 U CN201999034 U CN 201999034U CN 2011200050534 U CN2011200050534 U CN 2011200050534U CN 201120005053 U CN201120005053 U CN 201120005053U CN 201999034 U CN201999034 U CN 201999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ight sides
dead bolt
encloses
locke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050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福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050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99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99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9903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儿童推车,包括能够横向和纵向折叠的车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座兜,该座兜为能够随着所述车架一起横向和纵向折叠的座兜,该儿童推车可以带着座兜一起折叠,折叠方便。

Description

儿童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儿童推车,在加装座兜后,如果要将车架折叠,需要将座兜从车架上拆卸下来才行,这样导致推车折叠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座兜能够和车架一起横向和纵向折叠的儿童推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儿童推车,包括能够横向和纵向折叠的车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座兜,该座兜为能够随着所述车架一起横向和纵向折叠的座兜。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车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并能够前后纵向折叠收拢的侧支架、设置在左右两侧所述侧支架之间并能够左右横向折叠收拢的横架,所述座兜包括闭合的框架,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左右两侧侧支架上,所述框架为能够前后纵向和左右横向折叠的框架。
优选地,所述框架包括围绕呈闭合状的第一围框和第二围框,所述第一围框和第二围框均包括位于左右两侧并相转动设置以左右横向靠拢的框架杆,所述第一围框上的框架杆与所述第二围框上相对的框架杆均通过第一转动轴相转动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沿着所述框架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框架还包括用于使得所述框架杆在所述框架的横向和纵向方向上稳定地打开的锁定机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框架还包括用于使得所述框架杆在所述框架的纵向方向上相靠拢然后连动使得所述框架杆在所述框架的横向方向上靠拢的解锁机构。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框架杆包括侧杆、与所述侧杆通过第二转动轴相转动设置的横杆,分别在所述第一围框和所述第二围框上,左右两侧所述框架杆上的横杆之间通过第三转动轴相转动设置,所述第一围框上的侧杆端部与所述第二围框上相对的侧杆端部均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相转动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相平行设置,并均沿着所述框架的上下方向延伸。
接着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围框上相转动设置的侧杆端部其中一端部上的第一锁槽、滑动地设置在另一端部上用于插入所述第一锁槽中的第一锁舌、开设在所述横杆上的第二锁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侧杆上用于插入所述第二锁槽中的第二锁舌。
继续接着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解锁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锁舌脱离所述第一锁槽的拨块、开设在所述第二围框的侧杆端部上的第一插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框的相对应的侧杆端部上并与所述第一围框的第二锁舌相连接的第一插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框的侧杆与所述第一插块之间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插块一个弹性回复力使得所述第一插块插入所述第一插槽中并且所述第一围框的第二锁舌脱离所述第二锁槽的第一弹性件、开设在所述第一围框的侧杆端部上的第二插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框的相对应的侧杆端部上并与所述第二围框的第二锁舌相连接的第二插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框的侧杆与所述第二插块之间用于提供所述第二插块一个弹性回复力使得所述第二插块插入所述第二插槽中并且所述第二围框的第二锁舌脱离所述第二锁槽的第二弹性件。
再继续接着更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插块插在所述第一插槽中时,所述第一插块与所述第一插槽相对的部位中至少一个部位上具有用于在打开第一和第二围框时引导所述第一插块脱离所述第一插槽的斜面,在所述第二插块插在所述第二插槽中时,所述第二插块与所述第二插槽相对的部位中至少一个部位上也具有用于在打开第一和第二围框时引导所述第二插块脱离所述第二插槽的斜面。
再继续接着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锁舌与所述侧杆之间设置有用于提供所述第二锁舌一个弹性回复力使得所述第二锁舌插在所述第二锁槽中的第三弹性件。
进一步再继续接着更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锁舌插在所述第二锁槽中时,所述第二锁舌与所述第二锁槽相对的部位中至少一个部位上具有用于在横向打开第一围框或第二围框时引导所述第二锁舌插入所述第二锁槽的斜面。
继续接着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锁舌与相对应的侧杆端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提供所述第一锁舌一个弹性回复力使得所述第一锁舌插在所述第一锁槽中的第四弹性件。
优选地,
每侧所述侧支架包括
推杆;
前支架,所述推杆与所述前支架相前后转动设置;
后支架,所述后支架与所述前支架相前后转动设置;
沿着所述后支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后支架上的滑动件;
所述横架包括
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左右转动设置的第一底撑杆和第二底撑杆,所述第一底撑杆和第二底撑杆的前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前支架相前后以及左右转动设置,所述第一底撑杆和第二底撑杆的后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滑动件相前后以及左右转动设置;
能够左右横向折叠的后撑架,所述后撑架与左右两侧所述后支架以及所述滑动件均相左右转动设置,或者所述后撑架与左右两侧所述后支架均相左右转动设置;
能够左右横向折叠的推把横杆,所述推把横杆的左右两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推杆相左右转动设置;
所述推把横杆与所述推杆之间以及所述推杆与所述前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车架在前后纵向和左右横向方向上稳定地打开的锁定机构,
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左右两侧所述前支架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推杆与所述前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该推杆与该前支架前后折叠收拢然后连动使得所述推把横杆左右折叠收拢的解锁机构。
继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推把横杆包括相左右转动设置的左右横杆,所述左右横杆还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推杆相左右转动设置,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相转动设置的所述推杆端部与所述前支架端部两个端部其中一个端部上的第三锁槽、滑动地设置在另一个端部上用于插入所述第三锁槽中的第三锁舌、开设在所述横杆上的第四锁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推杆上用于插入所述第四锁槽中的第四锁舌。
接着继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解锁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三锁舌脱离所述第三锁槽的拨块、开设在所述前支架端部上的第三插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推杆相对应的端部上并与所述推杆的第四锁舌相连接的第三插块、设置在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三插块之间用于提供所述第三插块一个弹性回复力使得所述第三插块插入所述第三插槽中并且所述第四锁舌脱离所述第四锁槽的第五弹性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撑杆和第二底撑杆的前端部分别与第一转动关节和第二转动关节相左右转动设置,所述第一转动关节和第二转动关节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前支架相前后转动设置,所述第一底撑杆和第二底撑杆的后端部分别与第三转动关节和第四转动关节相左右转动设置,所述第三转动关节和第四转动关节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滑动件相前后转动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后撑架包括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左右转动设置的第一后撑杆和第二后撑杆,所述第一后撑杆和第二后撑杆的上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滑动件相左右转动设置,所述第一后撑杆和第二后撑杆的下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后支架相左右转动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儿童推车可以带着座兜一起折叠,折叠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车架和座兜完全打开;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一,其中车架和座兜完全打开;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二,其中车架和座兜半折叠;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三,其中车架和座兜完全折叠;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其中车架和座兜完全折叠;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座兜的主视示意图,其中座兜完全打开;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座兜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座兜纵向折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参见图1-7所示,儿童推车,包括能够横向和纵向折叠的车架40、可拆卸地设置在车架40上的座兜,该座兜为能够随着车架40一起横向和纵向折叠的座兜,这样儿童推车可以带着座兜一起折叠,折叠方便。这里的横向指得是车架的左右方向,纵向指得是车架的前后方向。
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折叠的车架40为双向车架,双向车架40通常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支架41、设置在左右两侧所述侧支架之间的横架42,侧支架41能够前后折叠收拢,故实现了车架40的纵向折叠,横架42能够左右折叠收拢,故实现了车架40的横向折叠。本实施例中,座兜包括闭合的框架30,框架30的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左右两侧侧支架41上,框架30为能够前后纵向和左右横向折叠的框架,这样框架30随着侧支架41一起能够纵向折叠,并且随着横架42一起能够横向折叠。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座兜也可包括前部敞开的框架,前部敞开的框架同样可以装在推车的左右两侧侧支架上,随着车架一起横向和纵向折叠。
下面先介绍一下本实施例中座兜的横向和纵向折叠原理。在图1中,框架30包括围绕呈闭合状的第一围框31和第二围框32,第一围框31包括位于左右两侧并相转动设置的框架杆33,通过框架杆33的转动实现了左右两侧框架杆33的横向靠拢或打开,第二围框32也包括位于左右两侧并相转动设置的框架杆34,通过框架杆34的转动也实现了左右两侧框架杆34的横向靠拢或打开,本实施例中,框架杆33包括侧杆2、与侧杆2相转动设置的横杆1,框架杆34也包括侧杆7、与侧杆7转动设置的横杆9。在图1中,第一围框31上的框架杆33与第二围框32上相对的框架杆34均通过第一转动轴相转动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围框31上的侧杆2端部与第二围框32上相对的侧杆7端部均通过该第一转动轴相转动设置,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沿着框架的横向方向延伸,这样实现了框架30上第一围框31与第二围框32的纵向折叠靠拢。为了使得框架30在横向和纵向方向上稳定地打开,也就是说,为了使得框架杆33和34在框架30的横向和纵向方向上稳定地打开,框架30还包括锁定机构35和36和37。框架30在从打开向折叠转换时,锁定机构35和36和37需要通过解锁机构38来解锁,解锁机构38首先可使得框架杆33和34在框架30的纵向方向上相靠拢然后连动使得框架杆33和34在框架30的横向方向上相靠拢,从而完成框架30在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的折叠。连动解锁可以方便框架的折叠。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围框的框架杆为一根固定的杆件,通过锁定机构和解锁机构同样可以实现框架的纵向折叠后再横向折叠。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围框31上,每侧框架杆33包括一根侧杆2、一端部与一根侧杆2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转动轴相转动设置的横杆1,左右两侧框架杆33上的横杆1的另一端部之间通过第三转动轴相转动设置,同样在第二围框32上,框架杆34包括一根侧杆7、一端部与一根侧杆7通过第二转动轴相转动设置的横杆9,左右两侧框架杆34上的横杆9的另一端部之间通过第三转动轴相转动设置,第一围框31上侧杆2的另一端部与相应侧的第二围框32上侧杆7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设置,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相平行设置,并均沿着框架30的上下方向延伸,在图1中,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均沿着垂直于框架30所在平面的上下方向延伸。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围框的框架杆包括侧杆、与侧杆相转动设置的横杆,侧杆有多根,多根侧杆依次转动排布,或者横杆有多根,多根横杆依次转动排布,第一和第二围框中相应侧的侧杆相转动设置,第一围框或第二围框中,左右两侧框架杆中横杆之间也相转动设置,框架杆中设置多根侧杆或横杆,这样也能实现框架的纵向和横向折叠。
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框架包括围绕呈闭合状的第一围框、第二围框、连接杆,连接杆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围框、第二围框相对的一端部之间,即第一围框、第二围框相对的一端部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转动设置,第一围框、第二围框相对的另一端部之间直接相转动设置,第一围框、第二围框分别包括位于左右两侧并相左右转动设置的框架杆,这样第一围框、第二围框也能实现纵向折叠后再横向折叠,当然,这种折叠方式没有本实施例中的座兜的折叠方式好。
可加装座兜的双向车架的结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实现的方式有很多种,本实施例所显示的是一种新的双向车架,在图1-4中,每侧的侧支架41包括推杆46、与推杆46的前端相转动设置的前支架47、与前支架47相转动设置的后支架48,左右两侧前支架47上分别装有前轮组件56,左右两侧后支架48上分别装有后轮组件57,前支架47与推杆46是通过圆的转动关节进行转动,圆的转动关节可以被认为是前支架47或推杆46的端部的一部分,前支架47上固定有连杆59,后支架48与连杆59相转动设置,推杆46与前支架47、前支架47与后支架48之间的转动轴心线均沿着车架40的左右方向延伸,从而实现了推杆46与前支架47、前支架47与后支架48之间的前后转动,后支架48上套设有滑动件53,滑动件53可沿着后支架48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当然,滑动件也可以设置成滑块,在后支架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滑块设置在滑槽中,也能沿后支架48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横架42包括能够左右横向折叠靠拢的底撑架和后撑架以及推把横杆,底撑架采用十字撑,底撑架包括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设置的第一底撑杆49和第二底撑杆50,第一底撑杆49和第二底撑杆50的转动轴心线是沿着车架40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底撑杆49和第二底撑杆50的前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前支架47相前后以及左右转动设置,第一底撑杆49和第二底撑杆50的后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滑动件53相前后以及左右转动设置,实现前后以及左右转动设置可以采用球面配合,或者采用转动关节来配合,在图1中,第一底撑杆49和第二底撑杆50的前端部分别与第一转动关节54和第二转动关节相左右转动设置,该转动的轴心线沿着车架40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一转动关节54和第二转动关节分别与左右两侧前支架47相前后转动设置,该转动的轴心线沿着车架40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一底撑杆49和第二底撑杆50的后端部分别与第三转动关节55和第四转动关节相左右转动设置,该转动的轴心线沿着车架40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三转动关节55和第四转动关节分别与左右两侧滑动件53相前后转动设置,该转动的轴心线沿着车架40的左右方向延伸。后撑架43可以采用十字撑,或者采用父字撑,以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其他能实现横向折叠靠拢的撑架,图1中示出了后撑架43采用十字撑结构,后撑架43包括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左右转动设置的第一后撑杆51和第二后撑杆52,第一后撑杆51和第二后撑杆52的左右转动轴心线沿着车架40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后撑杆51和第二后撑杆52的上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滑动件53相左右转动设置,该转动的轴心线沿着车架40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后撑杆51和第二后撑杆52的下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后支架48相左右转动设置,该转动的轴心线也沿着车架40的前后方向延伸。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后撑架可以采用父字撑,此时后撑架转动地设置在左右两侧后支架之间,具体来说,后撑架包括竖杆、分别设置在竖杆两边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沿竖向方向滑动地设置在竖杆上的滑块,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的一端部均与竖杆的上端部相左右转动设置,第三横杆、第四横杆的一端部均与竖杆的下端部相左右转动设置,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的另一端部均与左右两侧后支架相左右转动设置,第三横杆、第四横杆的另一端部也均与左右两侧后支架相左右转动设置,第一斜杆、第二斜杆的一端均与滑块相左右转动设置,第一斜杆、第二斜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横杆、第四横杆相左右转动设置。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后撑架可以采用双十字撑,后撑架转动地设置在左右两侧后支架和滑动件之间,即后撑架包括两组后撑杆,每组后撑杆包括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左右转动设置的第一后撑杆和第二后撑杆,第一组后撑杆中第一后撑杆的下端部与第二组后撑杆中第二后撑杆的下端部相左右转动连接,第一组中第二后撑杆的上端部与第二组中第一后撑杆的上端部相左右转动连接,第一组中第一后撑杆的上端部、第二组中第二后撑杆的上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滑动件相左右转动设置,第一组中第二后撑杆的下端部、第二组中第一后撑杆的下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后支架相左右转动设置,
在图1中,推把横杆44包括相左右转动设置的一根左横杆45和一根右横杆45,左右横杆45还分别与左右两侧推杆46相左右转动设置,左右横杆45、左右两侧推杆46通过左右转动实现了推把横杆44的左右横向折叠,在别的实施方式中,推把横杆也可以包括相左右转动设置的二根左横杆和二根右横杆,二根左横杆或二根右横杆之间也左右转动设置,左右横杆与左右两侧推杆也相左右转动设置,这样也实现了推把横杆的横向折叠。
推把横杆44与推杆46之间以及推杆46与前支架47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用于将车架40在前后纵向和左右横向方向上锁定在稳定的打开状态,当需要折叠车架40时,需要解锁机构,该解锁机构设置在推杆46与前支架47之间,用于使得推杆46与前支架47前后折叠收拢,然后连动使得推把横杆44左右折叠收拢,从而实现了整个车架40的横向和纵向折叠。车架40上的锁定和解锁机构的原理和座兜上的锁定机构35和36和37、解锁机构38的原理是相同的,下面将具体阐述座兜上的锁定和解锁机构。
在图6和7中,通过锁定机构35和36和37实现框架30的稳定打开,通过解锁机构38实现框架30的连动折叠。锁定机构35锁定了第一围框31上一侧的侧杆2与横杆1,左右两侧的侧杆2与横杆1均使用了相同的锁定机构35,故这里只介绍一侧的锁定机构35,锁定机构36锁定了第二围框32上一侧的侧杆7与横杆9,锁定机构37锁定了一侧的侧杆2与侧杆7,具体来说,锁定机构37包括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上相转动设置的侧杆2与侧杆7的两端部其中一端部上的第一锁槽、滑动地设置在另一端部上的第一锁舌15,在图6中,第一锁槽开设在侧杆7的端部上,第一锁舌15滑动地设置在侧杆2的端部中,通过第一锁舌15插入第一锁槽,实现侧杆2与侧杆7的锁定,此时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相对稳定地打开,第一锁舌15脱离第一锁槽后,侧杆2与侧杆7相对转动靠拢,完成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的纵向折叠收拢,纵向折叠后的框架30如图7所示。在图6和7中,侧杆2与侧杆7通过端部的转动关节进行转动的,第一锁槽是开设在转动关节上的,转动关节被认为是侧杆2与侧杆7的一个部分。在图6中,锁定机构35包括开设在第一围框31的横杆1上的第二锁槽23、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围框31的侧杆2上的第二锁舌22,通过第二锁舌22插入第二锁槽23中,实现侧杆2与横杆1的稳定打开,通过左右两侧的锁定机构35,左右两侧的侧杆2与横杆1均稳定地打开,即第一围框31稳定地打开,第二锁舌22脱离第二锁槽23后,左右两侧的侧杆2与横杆1相对转动,左右两侧的横杆1之间相对转动,完成第一围框31的横向收拢折叠。锁定机构36与锁定机构35的结构是类似的,在图6中,锁定机构36包括开设在第二围框32的横杆9上的第二锁槽24、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围框32的侧杆7上的第二锁舌10,通过第二锁舌10插入第二锁槽24中,实现侧杆7与横杆9的稳定打开,通过左右两侧的锁定机构36,左右两侧的侧杆7与横杆9均稳定地打开,即第二围框32稳定地打开,第二锁舌10脱离第二锁槽24后,左右两侧的侧杆7与横杆9相对转动,左右两侧的横杆9之间相对转动,完成第二围框32的横向收拢折叠。纵向和横向折叠好的框架30如图5所示。
车架40上的锁定机构与锁定机构35和37的结构是相同的,故没有用附图表示出,这里只是简单描述,车架40上的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相转动设置的推杆46端部与前支架47端部两个端部其中一个端部上的第三锁槽、滑动地设置在另一个端部上用于插入第三锁槽中的第三锁舌、开设在横杆45上的第四锁槽、滑动地设置在推杆46上用于插入第四锁槽中的第四锁舌,通过第三锁舌与第三锁槽的配合,推杆46与前支架47相转动折叠或打开,如图1和2所示,通过第四锁舌与第四锁槽的配合,横杆45与推杆46也相转动折叠或打开,如图1和5所示。
在图6和7的座兜上,解锁机构38包括用于带动第一锁舌15脱离第一锁槽的活动拨块4、开设在第二围框32的侧杆7端部上的第一插槽、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围框31的相对应的侧杆2端部上并与第一围框31的第二锁舌22相连接的第一插块18、设置在第一围框31的侧杆2与第一插块18之间的第一弹性件19、开设在第一围框31的侧杆2端部上的第二插槽、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围框32的相对应的侧杆7端部上并与第二围框32的第二锁舌10相连接的第二插块14、设置在第二围框32的侧杆7与第二插块14之间的第二弹性件13。在图6和7中,活动拨块4通过牵引件17与第一锁舌15相连接,第一锁舌15与第一围框31的侧杆2之间设置有第四弹性件16,第四弹性件16采用弹簧,活动拨块4在侧杆2内滑动,侧杆2的外面有与活动拨块4相固定设置的操作拨块3,通过滑动操作拨块3,使得活动拨块4通过牵引件17带着第一锁舌15移动,第一锁舌15克服第四弹性件16的弹性阻力脱离第一锁槽,则锁定机构37解锁,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相对转动靠拢,则框架30纵向折叠,如图7所示。在需要打开框架30时,转动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转动到合适位置时,第一锁舌15对着第一锁槽,则在第四弹性件16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第一锁舌15插入第一锁槽,完成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的锁定打开。
纵向折叠框架30中,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相对转动靠拢后,通过解锁机构38连动解锁锁定机构35和36。在解锁机构38中,第一插块18通过牵引件20与第二锁舌22相连接,第一弹性件19采用弹簧,用于提供第一插块18一个弹性回复力,第二插块14通过牵引件12与第二锁舌10相连接,第二弹性件13也采用弹簧,用于提供第二插块14一个弹性回复力。在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上的侧杆2和7相对转动靠拢后,靠拢到合适的位置,使得侧杆2上的第一插块18对着侧杆7上的第一插槽,侧杆7上的第二插块14对着侧杆2上的第二插槽,则分别在第一弹性件19和第二弹性件13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第一插块18插入第一插槽中,第一插块18的移动带着第一围框31的第二锁舌22的移动,使得第一围框31的第二锁舌22脱离第二锁槽23,第二插块14插入第二插槽中,通过第二插块14的移动带着第二围框32的第二锁舌10脱离第二锁槽24,此时可以进行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的横向收拢折叠。
车架40的解锁机构与座兜的解锁机构38的结构是相似的,车架40的解锁机构,包括用于带动第三锁舌脱离第三锁槽的拨块58、开设在前支架47端部上的第三插槽、滑动地设置在推杆46相对应的端部上并与推杆46的第四锁舌相连接的第三插块、设置在推杆46与第三插块之间用于提供第三插块一个弹性回复力使得第三插块插入第三插槽中并且第四锁舌脱离第四锁槽的第五弹性件。在拨块58带着第三锁舌脱离第三锁槽,从而推杆46与前支架47可以转动靠拢后,如图3所示,在靠拢到合适的位置时,第三插块正好对着第三插槽,第三插块在第五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插入第三插槽中,第三插块带着第四锁舌移动,使得第四锁舌脱离第四锁槽,则横杆45与推杆46之间转动折叠,推把横杆44在横向折叠的过程中,后撑架43通过第一后撑杆51和第二后撑杆52的左右转动实现了横向折叠收拢,滑动件53沿着后支架48向上滑动,此时,底撑架中的第一底撑杆49和第二底撑杆50相左右转动收拢,并且前支架47和后支架48相转动靠拢,折叠好的状态如图4和5所示。
从折叠状态重新打开车架的原理与从折叠状态重新打开座兜的原理是相似的,在图6的座兜中,第一围框31的第二锁舌22与侧杆2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21,第二围框32的第二锁舌10与侧杆7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11,第一弹性件19的弹性回复力大于第三弹性件21的弹性阻力,这样第一插块18能够带着第二锁舌22脱离第二锁槽23,同理,第二弹性件13的弹性回复力大于第三弹性件11的弹性阻力,这样第二插块14能够带着第二锁舌10脱离第二锁槽24。在第一插块18插在第一插槽中时,第一插块18与第一插槽相对的部位中至少一个部位上具有斜面,该斜面使得在打开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上的侧杆2和7时,引导第一插块18克服第一弹性件19的弹性阻力脱离第一插槽,此时,在第三弹性件21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第二锁舌22移动,继续在纵向方向打开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并同时横向打开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在横向打开到位时,在第二锁舌22与第二锁槽23的斜面配合作用,以及第三弹性件21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第二锁舌22稳定插入第二锁槽23,同理,第二插块14插在第二插槽中时,第二插块14与第二插槽相对的部位中至少一个部位上也具有斜面,该斜面使得在打开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的侧杆2和7时,引导第二插块14克服第二弹性件13的弹性阻力脱离第二插槽,此时,在第三弹性件11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第二锁舌10移动,在横向将第二围框32打开到位时,在第二锁舌10与第二锁槽24的斜面配合作用,以及第三弹性件11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第二锁舌10稳定插入第二锁槽24中,完成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的横向锁定,在纵向方向打开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到位时,上面提到,第一锁舌15插入第一锁槽,实现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的纵向稳定打开,如图1和2所示。参考座兜的重新打开的原理,车架40上相应的部件上也设置相应的结构即可,故在此不赘述。
第二围框32上左右侧侧杆7之间设置有能够左右横向折叠的座杆5,座杆5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侧侧杆7上的固定件6、一端部分别与左右侧固定件6相转动设置的左支杆8与右支杆8,左支杆8与右支杆8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设置,左支杆8与右支杆8上均设置有座板25,设置座杆5和座板25,用于方便固定座位,供小孩子乘坐。在横向折叠第一和第二围框31和32时,左支杆8与右支杆8也通过转动进行横向收拢折叠,如图5所示。
在图5中,座兜框架30的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左右两侧前支架47上,具体来说,座兜框架30上的第二围框32的转动关节可拆卸地设置在前支架47的转动关节上,第二围框32与前支架47可拆卸的设置方式有多种,譬如说,采用插块与插槽的配合。带着座兜的车架在折叠时,先使得前支架47与推杆46相转动靠拢,相应地,座兜上的第一围框31和第二围框32也相转动靠拢,如图3所示,在前支架47与推杆46转动靠拢到位,并且第一围框31和第二围框32也转动靠拢到位后,推把横杆44左右横向折叠,带着后撑架43和底撑架也相横向折叠,滑动件53相上滑动,前支架47和后支架48相转动靠拢,此时,座兜上的第一围框31和第二围框32也相转动收拢折叠,带着座兜的车架完全折叠好的状态如图4和5所示,带兜折叠的推车使用方便。

Claims (17)

1.儿童推车,包括能够横向和纵向折叠的车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座兜,其特征在于:该座兜为能够随着所述车架一起横向和纵向折叠的座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并能够前后纵向折叠收拢的侧支架、设置在左右两侧所述侧支架之间并能够左右横向折叠收拢的横架,所述座兜包括闭合的框架,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左右两侧侧支架上,所述框架为能够前后纵向和左右横向折叠的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围绕呈闭合状的第一围框和第二围框,所述第一围框和第二围框均包括位于左右两侧并相转动设置以左右横向靠拢的框架杆,所述第一围框上的框架杆与所述第二围框上相对的框架杆均通过第一转动轴相转动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沿着所述框架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框架还包括用于使得所述框架杆在所述框架的横向和纵向方向上稳定地打开的锁定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用于使得所述框架杆在所述框架的纵向方向上相靠拢然后连动使得所述框架杆在所述框架的横向方向上靠拢的解锁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杆包括侧杆、与所述侧杆通过第二转动轴相转动设置的横杆,分别在所述第一围框和所述第二围框上,左右两侧所述框架杆上的横杆之间通过第三转动轴相转动设置,所述第一围框上的侧杆端部与所述第二围框上相对的侧杆端部均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相转动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相平行设置,并均沿着所述框架的上下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围框上相转动设置的侧杆端部其中一端部上的第一锁槽、滑动地设置在另一端部上用于插入所述第一锁槽中的第一锁舌、开设在所述横杆上的第二锁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侧杆上用于插入所述第二锁槽中的第二锁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锁舌脱离所述第一锁槽的拨块、开设在所述第二围框的侧杆端部上的第一插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框的相对应的侧杆端部上并与所述第一围框的第二锁舌相连接的第一插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框的侧杆与所述第一插块之间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插块一个弹性回复力使得所述第一插块插入所述第一插槽中并且所述第一围框的第二锁舌脱离所述第二锁槽的第一弹性件、开设在所述第一围框的侧杆端部上的第二插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框的相对应的侧杆端部上并与所述第二围框的第二锁舌相连接的第二插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框的侧杆与所述第二插块之间用于提供所述第二插块一个弹性回复力使得所述第二插块插入所述第二插槽中并且所述第二围框的第二锁舌脱离所述第二锁槽的第二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插块插在所述第一插槽中时,所述第一插块与所述第一插槽相对的部位中至少一个部位上具有用于在打开第一和第二围框时引导所述第一插块脱离所述第一插槽的斜面,在所述第二插块插在所述第二插槽中时,所述第二插块与所述第二插槽相对的部位中至少一个部位上也具有用于在打开第一和第二围框时引导所述第二插块脱离所述第二插槽的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舌与所述侧杆之间设置有用于提供所述第二锁舌一个弹性回复力使得所述第二锁舌插在所述第二锁槽中的第三弹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锁舌插在所述第二锁槽中时,所述第二锁舌与所述第二锁槽相对的部位中至少一个部位上具有用于在横向打开第一围框或第二围框时引导所述第二锁舌插入所述第二锁槽的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舌与相对应的侧杆端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提供所述第一锁舌一个弹性回复力使得所述第一锁舌插在所述第一锁槽中的第四弹性件。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
每侧所述侧支架包括
推杆;
前支架,所述推杆与所述前支架相前后转动设置;
后支架,所述后支架与所述前支架相前后转动设置;
沿着所述后支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后支架上的滑动件;
所述横架包括
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左右转动设置的第一底撑杆和第二底撑杆,所述第一底撑杆和第二底撑杆的前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前支架相前后以及左右转动设置,所述第一底撑杆和第二底撑杆的后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滑动件相前后以及左右转动设置;
能够左右横向折叠的后撑架,所述后撑架与左右两侧所述后支架以及所述滑动件均相左右转动设置,或者所述后撑架与左右两侧所述后支架均相左右转动设置;
能够左右横向折叠的推把横杆,所述推把横杆的左右两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推杆相左右转动设置;
所述推把横杆与所述推杆之间以及所述推杆与所述前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车架在前后纵向和左右横向方向上稳定地打开的锁定机构,
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左右两侧所述前支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与所述前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该推杆与该前支架前后折叠收拢然后连动使得所述推把横杆左右折叠收拢的解锁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横杆包括相左右转动设置的左右横杆,所述左右横杆还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推杆相左右转动设置,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相转动设置的所述推杆端部与所述前支架端部两个端部其中一个端部上的第三锁槽、滑动地设置在另一个端部上用于插入所述第三锁槽中的第三锁舌、开设在所述横杆上的第四锁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推杆上用于插入所述第四锁槽中的第四锁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三锁舌脱离所述第三锁槽的拨块、开设在所述前支架端部上的第三插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推杆相对应的端部上并与所述推杆的第四锁舌相连接的第三插块、设置在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三插块之间用于提供所述第三插块一个弹性回复力使得所述第三插块插入所述第三插槽中并且所述第四锁舌脱离所述第四锁槽的第五弹性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撑杆和第二底撑杆的前端部分别与第一转动关节和第二转动关节相左右转动设置,所述第一转动关节和第二转动关节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前支架相前后转动设置,所述第一底撑杆和第二底撑杆的后端部分别与第三转动关节和第四转动关节相左右转动设置,所述第三转动关节和第四转动关节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滑动件相前后转动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撑架包括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左右转动设置的第一后撑杆和第二后撑杆,所述第一后撑杆和第二后撑杆的上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滑动件相左右转动设置,所述第一后撑杆和第二后撑杆的下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后支架相左右转动设置。
CN2011200050534U 2011-01-10 2011-01-10 儿童推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99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50534U CN201999034U (zh) 2011-01-10 2011-01-10 儿童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50534U CN201999034U (zh) 2011-01-10 2011-01-10 儿童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99034U true CN201999034U (zh) 2011-10-05

Family

ID=44701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0505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99034U (zh) 2011-01-10 2011-01-10 儿童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99034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96225A (en) * 2011-11-07 2013-05-08 Unique Product & Design Co Ltd A stroller with a folding and rotatable seat
WO2014015671A1 (zh) * 2012-07-24 2014-01-30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座兜与儿童推车
CN106428177A (zh) * 2016-09-19 2017-02-22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推车
WO2017210929A1 (zh) * 2016-06-06 2017-12-14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推车
CN107685758A (zh) * 2015-04-10 2018-02-13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推车
US9902417B2 (en) 2013-07-04 2018-02-27 Dorel Juvenile Group, Inc. Stroller
WO2019170933A1 (es) * 2018-03-09 2019-09-12 Lil Ones S.L. Mecanismo de plegado para carritos de bebé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96225A (en) * 2011-11-07 2013-05-08 Unique Product & Design Co Ltd A stroller with a folding and rotatable seat
WO2014015671A1 (zh) * 2012-07-24 2014-01-30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座兜与儿童推车
US9902417B2 (en) 2013-07-04 2018-02-27 Dorel Juvenile Group, Inc. Stroller
CN107685758A (zh) * 2015-04-10 2018-02-13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推车
CN107685758B (zh) * 2015-04-10 2020-01-03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推车
WO2017210929A1 (zh) * 2016-06-06 2017-12-14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推车
CN106428177A (zh) * 2016-09-19 2017-02-22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推车
WO2019170933A1 (es) * 2018-03-09 2019-09-12 Lil Ones S.L. Mecanismo de plegado para carritos de beb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99034U (zh) 儿童推车
CN103386999B (zh) 儿童推车
CN201077471Y (zh) 一种双向折叠车
CN203111256U (zh) 儿童推车
CN101830245A (zh) 一种幼儿推车
CN201999036U (zh) 婴儿手推车
CN102078106B (zh) 座兜
CN201996056U (zh) 座兜
CN104691677A (zh) 脚踏滑板车
CN202806830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2911783U (zh) 幼儿推车
CN201769852U (zh) 幼儿车
CN110155149B (zh) 一种童车
CN101890974A (zh) 幼儿车
CN210122133U (zh) 一种童车
CN201626451U (zh) 婴儿推车
CN204775395U (zh) 可折叠的童车
CN207403854U (zh) 一种折叠三轮车
CN102416973B (zh) 一种童车
CN201136541Y (zh)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CN203111252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1951524U (zh) 一种婴儿手推车
CN201685854U (zh) 一种幼儿推车
CN201362286Y (zh)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CN201951520U (zh) 一种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