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83075U - 一种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83075U
CN201983075U CN2011200811997U CN201120081199U CN201983075U CN 201983075 U CN201983075 U CN 201983075U CN 2011200811997 U CN2011200811997 U CN 2011200811997U CN 201120081199 U CN201120081199 U CN 201120081199U CN 201983075 U CN201983075 U CN 201983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lamp
lamp bar
group
wire rod
ba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811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中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Chatan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Chatan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Chatan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811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83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83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830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LED灯条外形大致呈L形,并且其L形短端为该LED灯条的出线端。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LED灯条组、导光板、线材组和LED驱动板,LED灯条组由至少两个L形且L形短端临近并对称设置的LED灯条组成,LED灯条组布置在背板一侧并靠近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背板上与LED灯条组中两LED灯条的L形短端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开口;LED灯条的L形短端从开口伸出并通过线材组与背板背面的LED驱动板相连。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所带来的线材、缕线工时及固定胶带等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以及所需线材较长带来不必要的功率消耗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自身并不发光,为了可以清楚的看到LCD显示器的内容,需要一定的白光背光模组。背光模组是存在于液晶显示器内部的一个光学组件,由光源和必要的光学辅助部件构成。传统的LCD背光模组采用的是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色彩还原性差,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汞蒸汽。
新式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背光模组色彩还原性好、寿命长,并且不含汞,有利于环境保护。LED背光模组的色彩还原性可以达到(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NTSC)标准的105%甚至120%以上。而一般CCFL灯管,仅能提供NTSC标准的72%。
LED背光模组依据光源的位置不同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直接把LED光源安放在出光面下面,光源发出的光经过一段空间距离和扩散板的扩散和混合后,成为面光源发射出来;侧光式背光模组,光源放在背光模组的侧边,由光源(LED灯条)产生的白光透过反射板反射至由亚克力制成的导光板内。导光板主要功能是通过光散乱原理将入射的平行光转换成平面光,之后再经过扩散使导光板射出的光线扩散与偏向,最后再经由两片表面成连续锯齿沟槽状的聚光棱镜片,使光线在x、y方向聚集并调整光线发散角度。
现有技术中大尺寸侧光式背光模组无论采用长边上下侧入光还是长边单侧入光结构,每侧都采用至少两根LED灯条,LED灯条的出线端分别设置在侧光式LED背光模组长边的两侧,如果屏幕较大(其长边长度较大),而LED驱动板则在侧光式LED背光模组的中间位置,两者距离较远,所使用的线材长度必须延伸很长才能将LED灯条与驱动板连接,这样,为了缕线方便还需要将线材组的各条线粘在同一个水平面内,在侧光式LED背光模组组装时还需要缕线,然后用胶带固定,另外,如果LED灯条出线端与驱动板较远时,还需要在侧光式LED背光模组的背板上留出线材的凹槽,这样造成了线材、缕线工时及固定胶带等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并且线材长度越长,线材内阻越大,在输入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线材越长内阻引起的功率损耗就会越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用以解决现有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所带来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以及所需线材较长带来不必要的功率消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条,所述LED灯条101为L形,所述L形短端为所述LED灯条101的出线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301、LED灯条组302、线材组306和LED驱动板307,其中:所述LED灯条组302由两个L形且L形短端临近并对称设置的LED灯条3021组成,所述LED灯条组302布置在所述背板301一侧;所述背板301上与LED灯条组302中两LED灯条的L形短端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开口3011;所述LED灯条组302中两个LED灯条的L形短端从所述开口3011伸出并通过所述线材组306与所述背板背面的LED驱动板307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中,LED灯条采用L形结构,其中L形短端为出线端,并且在侧光式背光模组中,采用两个LED灯条组成的LED灯条组,该LED灯条组中LED灯条的L形短端即出线端临近且对称布置,并且在背板上与LED灯条组中LED灯条的L形短端对应位置设有开口,这样LED灯条可以通过该开口在背板背面通过线材组与LED驱动板相连,由于LED灯条组的两个LED灯条的出线端集中于整个背光模组的中线位置,这样使用较短的线材即可将LED灯条的出线端与位于中间位置的LED驱动板相连,与现有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相比,不仅结构更简单,并且大大减少了线材的长度,无需使用胶带固定线材,背板加工时在也不需要考虑线材的走线凹槽,同时节省了缕线工艺工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线材长度缩短,减少了线材内阻引起的功率损耗,在输入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条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条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A-A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LED灯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中B-B面剖视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LED灯条组与背板开口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背板背面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中B-B面剖视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条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条101为L形,并且其L形的短端为该LED灯条的出线端。
该LED灯条L形的长端上分布有多个LED发光元件,该LED灯条包括LED发光元件以及用于承载并提供电连接的电路板,该电路板是传统的硬质印刷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
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条101的L形短端即出线端可以有两种具体结构,一种结构如图1所示,该出线端采用端子焊接方式,焊接有母端1011。
另一种如图2所示的出线端,该出线端类似一个USB接口,包括多条平行相隔的条状金属触线1012,图2所示的出线端包括4条条状金属触线,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金属触线的数量并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LED灯条的侧光式背光模组,该侧光式背光模组,至少包括下述部件:背板、LED灯条组、线材组和LED驱动板,其中:LED灯条组由两个L形且L形短端临近并对称设置的LED灯条组成,LED灯条组布置在背板的一侧;背板上与LED灯条组中两LED灯条的L形短端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开口;LED灯条组中两个LED灯条的L形短端从该背板上的开口伸出并通过线材组与背板背面的LED驱动板相连。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下面以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该实施例一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如图3所示,包括:背板301、LED灯条组302、线材组(图3为正视图未示意出)和LED驱动板(图3为正视图未示意出),以及散热片303、底反射片304和导光板305,本实施例一主要对于背板301、LED灯条组302、线材组和LED驱动板的具体结构进行的改进。
图4为图3所示的侧光式背光模组中A-A面剖视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背板301是整个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支撑件,散热片303固定在背板301上并与之相接触,同时LED灯条组302固定在散热片303的长边侧(同时也是背板的长边侧)并与散热片303相接触。
较佳地,散热片303采用易于散热的金属材料如金属铝等,与LED灯条组302以及背板301表面相接触,以便及时将LED灯条发光时产生的热量导出,使得LED发光单元的工作温度较低,进一步实现延长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
底反射片304放置于散热片303上并与之相接触,导光板305放置于底反射片304的上方,导光板305可采用经过印刷的亚克力(PMMA)导光板或者挤压成型的聚苯乙烯(PS)导光板,其作用在于使LED发光单元发出的光有效混合后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底反射片304的作用是将光源摄入射的光进行有效反射。
如图5所示,LED灯条组302由两个L形的LED灯条3021组成,在该LED灯条组中,两个LED灯条的L形短端即出线端临近且对称布置。
LED灯条组302分布在背板301的长边侧,本实施例一中,在背板301长边的两侧都布置有LED灯条组302。
LED灯条组302中的两个LED灯条3021的出线端采用端子焊接,图6为图3所示的侧光式背光模组中B-B面剖视图,从图6可以看出,LED灯条3021的出线端焊接有母端3022,同时背板301上与LED灯条组302中两个LED灯条3021的出线端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一个开口3011(如果是单侧布置,则背板上只有一个开口,如果是双侧布置,则背板上有两个开口),线材组306由公端3061和与之连接的线材3062组成,当公端3061插入到通过背板301上的开口3011伸出的母端3022中,即可实现LED灯条组302在背板301的背面与线材组306以及LED驱动板相连。
如图7所示的剖面图,背板301上的开口3011用来放置LED灯条组302中两个LED灯条3021的出线端,出线端可以从该开口中伸出。以便在背板背面与线材组和LED驱动板相连。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一中,图8是背板301的背面连接示意图,背板301中部两个开口3011中伸出的LED灯条的出线端通过线材3062与背板301中心的LED驱动板307相连,可以实现较短的线材就可以连接LED灯条组和LED驱动板。该两个开口3011的设计,主要是应用采用双侧背光的使用,当背光模组在两对称的两侧各设置一LED灯条组,设置于一侧的LED灯条组的两个LED灯条的出线端共同设置于一个开口3011内。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与实施例一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LED灯条组中的两个LED灯条的L形短端(即出线端)采用如图2所示的类似USB接口的结构,也就是包括多条平行相隔的条状金属触线,线材组306则由一个类似USB的方形接口3063(包含与条状金属线对应的金属接触线)和所连接的线材3064组成,LED灯条组中的LED灯条的出线端可以插入到上述类似USB的方形接口中,如图9为图3所示的侧光式背光模组中B-B面剖视图的另一种情况,从图9中可以看出,从背板301上开口3011伸出的LED灯条的出线端通过插入到线材组306的方形接口3063中实现与线材组306相连。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中,与实施例一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线材组采用柔性线路板。其他部分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中,与实施例一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LED灯条组仅在背板的长边侧的单侧布置,这样,LED驱动板可以短距离地靠近LED灯条,使得两者之间连接的线材的长度较双侧布置可进一步缩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几种侧光式背光模组适用于液晶显示屏,在具体实施时,可以设置在所属液晶显示屏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中,LED灯条采用L形结构,其中L形短端为出线端,并且在侧光式背光模组中,采用两个LED灯条组成的LED灯条组,该LED灯条组中LED灯条的L形短端即出线端临近并对称布置,并且在背板上与LED灯条组中LED灯条的L形短端对应位置设有开口,这样LED灯条可以通过该开口在背板背面通过线材组与LED驱动板相连,由于LED灯条组的两个LED灯条的出线端集中于整个背光模组的中线位置,这样使用较短的线材即可将LED灯条的出线端与位于中间位置的LED驱动板相连,与现有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相比,不仅结构更简单,并且大大减少了线材的长度,无需使用胶带固定线材,背板加工时在也不需要考虑线材的走线凹槽,同时节省了缕线工艺工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线材长度缩短,还可以减少线材内阻引起的功率损耗,在输入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使用效率。
对于采用背光模组的显示器,特别是液晶显示器,多为矩形结构,显示器内部的光源设置在该矩形结构的一侧或者两侧。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在背光模组的一侧或者两侧设置光源,如果在两侧设置光源,则多以在相互对称的两侧设置光源。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技术领域所属技术润,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和范围内,可做些许变动及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仅用于对权利要求进行解释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101)为L形,所述L形短端为所述LED灯条(101)的出线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端焊接有母端(10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端包括多条平行相隔的条状金属触线(1012)。
4.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301)、LED灯条组(302)、线材组(306)和LED驱动板(307),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组(302)由至少两个L形且L形短端临近并对称设置的LED灯条(3021)组成,所述LED灯条组(302)布置在所述背板(301)一侧;所述背板(301)上与LED灯条组(302)中两LED灯条的L形短端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开口(3011);所述LED灯条组(302)中两个LED灯条的L形短端从所述开口(3011)伸出并通过所述线材组(306)与所述背板(301)背面的LED驱动板(307)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组(302)的两个LED灯条(3021)的L形短端焊接有母端(3022),所述线材组(306)包括公端(3061)和与所述公端(3061)相连的线材(3062),所述LED灯条(3021)的L形短端通过所述公端(3061)插入母端(3022)与所述线材组(306)相连。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组(302)的两个LED灯条(3021)的L形短端包括多条平行相隔的条状金属触线,所述线材组(306)包括方形接口(3063)和与所述方形接口(3063)相连的线材(3064),所述L形短端通过插入所述方形接口(3063)与所述线材组(306)相连。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组(306)为柔性线路板。
8.如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组(302)布置在所述背板(301)长边的单侧或者双侧。
9.如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组(302)与所述背板(301)之间设置有散热片(303);所述LED灯条组(302)固定于所述散热片(303)的长边侧并与所述散热片(303)接触;所述散热片(303)固定于所述背板(301)上并与所述背板(301)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底反射片(304)和导光板(305),所述底反射片(304)放置于所述散热片(303)上,所述导光板(305)设置于所述底反射片(304)上方。
CN2011200811997U 2011-03-24 2011-03-24 一种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83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811997U CN201983075U (zh) 2011-03-24 2011-03-24 一种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811997U CN201983075U (zh) 2011-03-24 2011-03-24 一种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83075U true CN201983075U (zh) 2011-09-21

Family

ID=44610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81199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83075U (zh) 2011-03-24 2011-03-24 一种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830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6948A (zh) * 2012-02-28 2012-07-25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61543A (zh) * 2012-04-27 2012-09-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110615A (zh) * 2012-02-28 2014-10-22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6948A (zh) * 2012-02-28 2012-07-25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06948B (zh) * 2012-02-28 2014-08-27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4110615A (zh) * 2012-02-28 2014-10-22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4110615B (zh) * 2012-02-28 2016-09-07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61543A (zh) * 2012-04-27 2012-09-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8389C (zh)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CN101956936B (zh) 侧光式背光模块与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CN101101350A (zh) 光导部件、包含光导部件的背光单元及制造光导部件和背光单元的方法
CN101832517B (zh) 背光模组
CN106019709A (zh)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KR20110020010A (ko) 측면 조광형 백라이트 장치의 도광판
CN101694285A (zh) 导光板以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US9028128B2 (en) Side-edge backlight module
CN101556000A (zh) Led线光源及背光源装置
CN101660719A (zh) 背光源模块
TWI413818B (zh) 平板式導光板(lgp)結構及使用該導光板結構的背光模組
CN103672537B (zh) 一种led灯条、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1983075U (zh) 一种led灯条和侧光式背光模组
KR20150076124A (ko) 도광판
CN102954397A (zh)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照明系统
KR101066755B1 (ko) 측면 조광형 백라이트 장치
EP2280299A1 (en)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for light guiding film
CN201054057Y (zh) 直下式高亮背光源
CN102182968A (zh) 新型led背光源模组
CN103423610B (zh) 发光装置
CN100376966C (zh) 导光板
CN2588411Y (zh) 面光源装置
CN201035281Y (zh) 具有混光效果的背光模块
CN100405154C (zh) 背光模组
CN101382697B (zh) 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