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70862U - 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70862U
CN201970862U CN2011200662687U CN201120066268U CN201970862U CN 201970862 U CN201970862 U CN 201970862U CN 2011200662687 U CN2011200662687 U CN 2011200662687U CN 201120066268 U CN201120066268 U CN 201120066268U CN 201970862 U CN201970862 U CN 201970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box
auxiliary gear
drive axle
ho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662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基恒
万存才
田勇
王加存
常龙飞
韩欣欣
王玉刚
赵娜
霍裕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AN SPACEFLIGHT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AN SPACEFLIGHT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AN SPACEFLIGHT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AN SPACEFLIGHT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662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70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70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708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其特征是分动箱部分的主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连接壳体,前壳体和后连接壳体之间通过一圈螺栓紧固连接,还有一共同容纳贯通驱动桥内部的传动零部件的过渡壳体,过渡壳体的后端通过一圈螺栓与贯通驱动桥桥壳紧固连接,过渡壳体的前端与分动箱后连接壳体通过一圈螺栓紧固连接,最终实现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的壳体连接。

Description

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
背景技术
重型越野汽车的动力传递路线一般是发动机输出动力传递至变速箱,然后传递至分动箱的动力输入轴,分动箱作为独立的传动部件弹性地支承在车架上,并通过传动轴,实现动力往其前部和后部的驱动桥或贯通驱动桥的传递,此种传动方式,在某些特殊的应用条件下,分动箱前后方向的布置空间狭小,导致其往前或往后输出的动力无法经过传动轴来实现,为了节约空间、简化传动方案,现将分动箱和贯通驱动桥进行直连,并应用于独立悬挂系统越野汽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结合具体的设计实践,着重解决为满足传动要求的分动箱自身结构及将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进行直连的系列技术问题,如:整个直连结构的传动方案及其布置问题、直连结构的壳体连接问题、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动力衔接的连接结构问题、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接连接的壳体的结构问题、润滑油泵壳体与前壳体连接的问题,直连结构的润滑问题、取力功能问题等。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其特征是分动箱部分的主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连接壳体,前壳体和后连接壳体之间通过一圈螺栓紧固连接,还有一共同容纳贯通驱动桥内部的传动零部件的过渡壳体,过渡壳体的后端通过一圈螺栓与贯通驱动桥桥壳紧固连接,过渡壳体的前端与分动箱后连接壳体通过一圈螺栓紧固连接,最终实现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的壳体连接。
还有一与前壳体通过连接螺栓紧固连接的润滑油泵壳体,连接螺栓所在的分度圆圆心在分动箱输入轴中心线上,此种设计可以保证润滑油泵壳体与分动箱前壳体有灵活的角度关系,以避让前壳体上的其他零部件。
此外还有一取力功能小壳体与润滑油泵壳体固定连接,并与润滑油泵壳体的固定共用紧固螺栓,简化设计。
分动箱后连接壳体与过渡壳体通过一圈螺栓紧固连接在一起的贴合面为一平面,这种设计的意义在于减少壳体铸造时的型芯数量,利于生产质量的控制。在分动箱后连接壳体该连接平面上,加工有数个前后方向的通孔,通孔的位置集中于分动箱后输出轴高度附近,同时在过渡壳体的该连接平面上对应加工有前后方向的通孔,保证两壳体装配后分动箱和贯通驱动桥通过所述的通孔连通,所述通孔是为了当处于高位的分动箱内部的油液液面高度达到这几个孔的高度时,油液溢出到贯通驱动桥内部,使分动箱内的润滑油液始终动态地维持在一合理的油位高度上,同时贯通驱动桥的润滑油液也不会因为润滑油泵的吸油而导致润滑油液的减少。
润滑油泵壳体与分动箱前壳体紧固连接。润滑油泵壳体,为一箱体结构,在与分动箱前壳体配合的凸台面(该面处于箱体的上部,箱体的后壁上,且向后凸出)上有数个非螺栓连接孔,处于同一分度圆上,分度圆中心为螺栓连接孔分度圆中心,也即分动箱输入轴中心,装配后与分动箱前壳体上的数个非螺栓连接孔对应连通,保证润滑油泵壳体内的润滑油向分动箱主箱体内的溢出以及两部分间的通气。润滑油泵壳体上前箱壁的底部有一润滑油泵安装凸台,供安装润滑油泵之用。润滑油泵壳体的顶部有通气塞安装接口,该处安装的通气塞作为直连结构分动箱及其润滑油泵壳体的通气塞使用。
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分动箱与贯通桥合理的动力衔接问题,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分动箱的后输出轴前端通过一个深沟球轴承一支承,该轴承位于力矩分配器大齿圈的后端,后输出轴内部中空,中空部位的前端用以支承前输出轴的后端,中空部位的后端为一内花键,并与贯通驱动桥的输入轴前端外花键连接,实现分动箱后输出轴动力传递到贯通驱动桥的输入轴,这就实现了动力衔接。贯通驱动桥的输入轴紧靠最前端连接花键的部位通过一个深沟球轴承二支承,深沟球轴承二的内圈由位于其前部的锁紧螺母和后部的轴肩定位。深沟球轴承一支承于分动箱后连接壳体上,深沟球轴承二由分动箱后连接壳体、过渡壳体上设置的轴承孔共同支承,以保证分动箱后输出轴和贯通驱动桥输入轴连接的同轴度问题,这就实现了动力的合理衔接。
分动箱结构部分位于贯通驱动桥部分的前部,为三轴式结构,三轴线不同轴。分动箱的输入轴也是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结构的动力输入轴。
分动箱输入轴的动力输入凸缘朝向车辆的后部,即动力是从车辆的后部向前传递的,解决重型越野汽车发动机后置,动力前输出的问题,并且分动箱设高低档,其输入轴与输出轴轴线位于同一铅垂平面内,输入轴上设高低档斜齿轮,并通过圆锥滚子轴承支承,此种支承方式,解决了滚针支承工艺性差、滚针容易烧坏的问题。输入轴的前端支承低档斜齿轮,后端支承高档斜齿轮,低档斜齿轮的后端、高档斜齿轮的前端均带内花键,高低档齿轮之间设换挡滑套,滑套前移,其上的外花键与低档斜齿轮后端的内花键啮合,实现低档传动,滑套后移,其上的外花键与高档斜齿轮前端的内花键啮合,实现高档传动。中间轴上设高低档斜齿轮,与输入轴上的对应啮合,且与中间轴固接。输出轴共分两段,前输出轴和后输出轴,前输出轴后端支承于后输出轴前端的内孔铜套中,前后输出轴之间设NGW型力矩分配器,力矩分配器的太阳轮与前输出轴固接,大齿圈与后输出轴固接,动力经力矩分配器后,以不同的扭矩或不同的转速分别往前后输出轴输出。前输出轴的前部通过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后端带外花键、前端带内花键的大斜齿轮,该齿轮与中间轴上的低档斜齿轮啮合,其后端的外花键与NGW型力矩分配器的行星架啮合,实现输入到分动箱的动力传递至力矩分配器,并最终输出到分动箱部分的前后输出轴。
差速锁止滑套I装配于前输出轴大斜齿轮前端,差速锁止滑套I后移与大斜齿轮前端的内花键啮合,实现前后输出轴的刚接,即差速锁止。
贯通驱动桥其主减速器为圆柱一圆锥齿轮式双级主减速器形式,其输入轴通过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机构与贯通轴同轴,且与位于贯通驱动桥下部的主减速器输入轴轴线处于同一铅垂平面内,即直连结构的动力输入轴轴线与分动箱部分的输出轴轴线、贯通桥部分的动力输入轴轴线、贯通驱动桥部分的主减速输入轴轴线处于同一铅垂平面内,此种布置有效地减小了直连结构的横向尺寸,使结构更加紧凑。
贯通驱动桥输入轴后端与差速机构十字轴通过花键连接,并用位于十字轴后端、差速器内部的锁紧螺母锁紧。十字轴的前端为差速机构的前端大锥齿轮,该锥齿轮套合在圆柱齿轮内部并与圆柱齿轮通过键连接,其内部安装铜套,装配于贯通驱动桥的输入轴上,其前端带端面齿,差速锁止滑套II后移,实现与端面齿之间的啮合,贯通驱动桥的输入轴即与贯通轴刚接,差速锁止。贯通轴其前端通过花键支承连接于差速机构的后端大锥齿轮的后端内孔中,其后端通过轴承支承于贯通驱动桥桥壳上,通过连接凸缘实现动力的后输出。
作为车用的独立部件,分动箱的润滑一般采用飞溅润滑和内置润滑泵主动润滑相结合的润滑方式,贯通驱动桥主要采用飞溅润滑的方式。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以后,如果仍然采用相互独立的润滑方式,一旦分动箱后输出轴油封损坏,在短暂的时间内,我们并不能发现该问题,但是处于高位的分动箱的油液会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地流到贯通驱动桥部分,久之导致分动箱部分的润滑油量不足,分动箱的零部件烧坏,同时贯通驱动桥部分的油量过多,通过可能的途径溢出贯通驱动桥,其内油液温升也高。
为避免上述直连后仍采用各自润滑带来的问题,作为直连结构的润滑方案(由前所述可知,分动箱处高位),我们采用下述方案,分动箱的润滑仍采用主动润滑与飞溅润滑相结合的方式,贯通驱动桥仍采用飞溅润滑的方式,我们设置分动箱外置润滑油泵,使其吸取贯通驱动桥部分(处低位)的润滑油,泵送至分动箱部分,润滑完分动箱的传动零部件后,这部分润滑油再经过分动箱后连接壳体和过渡壳体上的对应通孔流回到贯通驱动桥部分,保证分动箱和贯通驱动桥内的润滑油液始终处于一个合理的油位上。
为了避免贯通驱动桥传动齿轮运转时剧烈搅油导致润滑油泵吸油不畅的问题,我们设置一外挂油池,外挂油池与贯通驱动桥底部连通,通过吸取外挂油池内的油,也即吸取贯通驱动桥内的润滑油,实现主动润滑的吸油功能,同时为解决吸油不畅的问题,在过渡壳体上设置两条筋,且两条筋中间位置,恰为与外挂油池连通的孔的所在。主动润滑的压油端连通到分动箱输入轴,油液从输入轴的非动力输入端约轴承处压入输入轴的内部盲孔内,输入轴高低档斜齿轮的支撑轴承中间部位开径向的小孔,压入到输入轴的油液经该小孔润滑高低档齿轮的支承轴承,输入轴输入端支承轴承靠近花键处开径向小孔,压入到输入轴的油液润滑经过该小孔润滑该处轴承,压入到输入轴的油液向输入轴的非动力输入端流动,经过输入轴非动力输入端内孔中的滚针间隙,注油至润滑油泵壳体内,直到液面达到润滑油泵壳体和前壳体上前后连通的数个通油孔高度,油液溢出到分动箱主箱体内,润滑油泵壳体中的润滑油润滑润滑油泵所需动力传递零部件,同时润滑取力功能相关零部件。润滑油泵直接安装在润滑油泵壳体上,壳体内部为润滑油泵的动力传递齿轮等,其动力输入齿轮与分动箱的输入轴通过花键连接,即分动箱工作时,润滑油泵即工作。润滑油泵外置可有效降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制造难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取力功能,其实现的结构特征是:取力功能输出轴动力输出端支承于取力功能小壳体内的轴承中,非动力输出端通过滚针支承于分动箱动力输入轴的非动力输入端内孔中,取力功能半轴上设置有锁止滑套(带啮合外花键),气控操纵锁止滑套向后移动,使得滑套与润滑油泵输入齿轮制成一体的啮合套啮合(带啮合内花键),实现取力功能输出轴与分动箱输入轴的刚接,即可实现取力功能。设置取力功能的意义在于在需要的情况下提供其他装置使用发动机动力。
附图说明
图1直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连接处结构图;
图3图2中的B-B视图(只显示后连接壳体3);
图4图2中的C-C视图(只显示过渡壳体34);
图5润滑油泵壳体上与前壳体配合的面的正视图;
图6前壳体上与润滑油泵壳体配合的面的正视图;
图7图5中的A-A展开视图;
图8图2中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阐述本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分动箱结构部分位于贯通驱动桥部分的前部,为三轴式结构,输入轴1、中间轴15、输出轴17和23,且输出轴17和23同轴,分别称为前输出轴和后输出轴,前输出轴17前端通过深沟球轴承支承于前壳体6,后端支承于后输出轴23的内孔铜套中,三轴线不同轴。输入轴的动力输入凸缘36朝向车辆的后部,即动力是从车辆的后部向前传递的,解决重型越野汽车发动机后置,动力前输出的问题,并且分动箱的输入轴也是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结构的动力输入轴。分动箱设高低档,其输入轴1与输出轴17、23轴线位于同一铅垂平面内,输入轴上设高低档斜齿轮2和5,并通过一对圆锥滚子轴承支承,此种支承方式,解决了滚针支承工艺性差、滚针容易烧坏的问题。输入轴的前端支承低档斜齿轮5,后端支承高档斜齿轮2,低档斜齿轮5的后端、高档斜齿轮2的前端均带内花键,高低档齿轮之间设换挡滑套4,滑套前移,其上的外花键与低档斜齿轮5后端的内花键啮合,实现低档传动,滑套后移,其上的外花键与高档斜齿轮2前端的内花键啮合,实现高档传动。中间轴上设高低档斜齿轮14和13,与输入轴上的2和5对应啮合,且与中间轴15固接。前后输出轴17和23之间设NGW型力矩分配器,力矩分配器的太阳轮21与前输出轴17固接,大齿圈22与后输出轴23固接,动力经力矩分配器后,以不同的扭矩或不同的转速分别往前后输出轴17和23输出。前输出轴的前部通过一对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后端带外花键、前端带内花键的大斜齿轮19,该齿轮与中间轴上的低档斜齿轮13啮合,其后端的外花键与NGW型力矩分配器的行星架20啮合,实现输入到分动箱的动力传递至力矩分配器,并最终输出到分动箱部分的前后输出轴17和23。差速锁止滑套I18装配于前输出轴大斜齿轮19前端,差速锁止滑套I后移与大斜齿轮19前端的内花键啮合,实现前后输出轴17和23的刚接,即差速锁止。上述实施方案保证了分动箱的高低档功能、力矩分配功能和差速锁止功能等。
贯通驱动桥部分的输入轴24通过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机构与贯通轴27同轴,且与位于贯通驱动桥下部的主减速器输入轴25的轴线处于同一铅垂平面内,即直连结构的动力输入轴1的轴线与分动箱部分的输出轴17和23的轴线、贯通驱动桥部分的动力输入轴24的轴线、贯通驱动桥部分的主减速输入轴25的轴线处于同一铅垂平面内,此种布置有效地减小了直连结构的横向尺寸,使结构更加紧凑。输入轴24后端与差速机构十字轴30通过花键连接,并用位于十字轴30后端、差速器内部的锁紧螺母锁紧。十字轴30的前端为差速机构的前端大锥齿轮31,该锥齿轮套合在圆柱齿轮32内部并与圆柱齿轮通过键连接,31内部安装铜套,装配于贯通驱动桥的输入轴24上,31前端带端面齿,差速锁止滑套II 33后移,实现与端面齿之间的啮合,贯通驱动桥的输入轴24即与贯通轴27刚接,差速锁止。贯通轴27前端通过花键支承连接于差速机构的后端大锥齿轮29的后端内孔中,27后端通过轴承28支承于贯通驱动桥桥壳35上,通过连接凸缘26实现动力的后输出。
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其分动箱部分的主壳体由两大部分构成,前壳体6和后连接壳体3,前后壳体之间通过一圈螺栓紧固连接,此外还有一与前壳体6通过螺栓紧固连接的润滑油泵壳体7,润滑油泵壳体与前壳体的连接螺栓所在的分度圆,其圆心在分动箱输入轴1中心线上,此种设计,可以保证润滑油泵壳体与分动箱前壳体有灵活的角度关系,以避让前壳体上的其他零部件,此外还有一取力功能小壳体9与润滑油泵壳体7固定连接,并与润滑油泵壳体7的固定共用紧固螺栓,简化设计;直连结构,还有一过渡壳体34,过渡壳体的后端通过一圈螺栓与贯通驱动桥桥壳35紧固连接,共同容纳贯通驱动桥内部的传动零部件,前端与分动箱后连接壳体3通过一圈螺栓紧固连接,最终实现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的壳体连接。
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的合理的动力衔接问题,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如图2所示:分动箱的后输出轴23前端通过深沟球轴承一41支承,该轴承位于力矩分配器大齿圈22的后端,后输出轴内部中空,中空部位的前端置铜套43用以支承前输出轴的后端,中空部位的后端为一内花键,用以与贯通驱动桥的输入轴24前端外花键连接,实现分动箱后输出轴23的动力传递到贯通驱动桥的输入轴24,这就实现了动力衔接。贯通驱动桥的输入轴紧靠最前端连接花键的部位通过深沟球轴承二42支承,深沟球轴承二42的内圈由位于其前部的锁紧螺母44和贯通驱动桥输入轴24的轴肩定位。深沟球轴承一41装配于分动箱后连接壳体3上,深沟球轴承二42由分动箱后连接壳体3上设置的轴承孔105、过渡壳体34上设置的轴承孔106共同支承,以保证分动箱后输出轴23和贯通驱动桥输入轴24连接的同轴度问题,这就实现了动力的合理衔接。
如图2所示,分动箱后连接壳体3与过渡壳体34通过一圈螺栓47紧固连接,接合面为图中的53。如图3所示:在分动箱后连接壳体3的接合面53上,加工有数个前后方向的通孔,孔III63、孔IV64、孔V65、孔VI66,该通孔的位置集中于分动箱后输出轴高度附近,即图中轴承孔105中心线高度附近。如图4所示,在过渡壳体34的接合面53上对应加工有前后方向的通孔,孔III’73、孔IV’74、孔V’75、孔VI’76,分动箱后连接壳体3与过渡壳体34装配后,孔III63、孔IV64、孔V65、孔VI66与孔III’73、孔IV’74、孔V’75、孔VI’76对应连通,孔III63、孔IV64、孔V65、孔VI66、孔III’73、孔IV’74、孔V’75、孔VI’76是为了当处于高位的分动箱内部的油液液面高度达到孔III63、孔IV64、孔V65、孔VI66的高度时,油液经过孔III’73、孔IV’74、孔V’75、孔VI’76溢出到贯通驱动桥内部,使分动箱内的润滑油液始终动态地维持在一合理的油位高度上,同时贯通驱动桥的润滑油液也不会因为润滑油泵的吸油而导致润滑油液的减少,如图2中所示润滑油55(分动箱内的润滑油)和润滑油56(贯通驱动桥内的润滑油)。
润滑油泵壳体7与分动箱前壳体6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润滑油泵壳体,为一箱体结构,如图7所示,在与前箱盖配合的凸台面58上有数个非螺栓连接孔,如图5所示,孔VII81、孔VIII82、孔IX83、孔X84、孔XI85、孔XII86,所述孔处于同一分度圆上,分度圆中心为螺栓连接孔分度圆中心,装配后与分动箱前壳体上的数个非螺栓连接孔孔VII’87、孔VIII’88、孔IX’89、孔X’90、孔XI’91、孔XII’92对应连通,如图6所示,保证润滑油泵壳体内的润滑油向分动箱主箱体内的溢出以及两箱体间的通气,孔VII81、孔VIII82、孔VII’87、孔VIII’88为通气孔,孔IX83、孔X84、孔XI85、孔XII86、孔IX’89、孔X’90、孔XI’91、孔XII’92为通油孔。如图7所示,前箱壁的底部有一润滑油泵安装凸台111,凸台上有润滑油泵安装止口96,供安装润滑油泵之用,壳体的顶部有通气塞安装接口97,该处安装的通气塞作为直连结构分动箱部分的通气塞使用(贯通驱动桥部分的通气塞单独设置)。
作为直连结构的主动润滑,润滑油泵16安装于壳体7上的润滑油泵安装凸台111(图7),并通过润滑油泵安装止口96定位,润滑油泵的吸油端通过管路连通到与过渡壳体34通过螺栓48紧固连接的的外挂油池46(图2),外挂油池46内的油液与贯通驱动桥油液连通。为保证吸油顺畅,又在过渡壳体34上设置两条筋筋XIV101和筋XV102(图2),使得过渡壳体上与外挂油池连通的孔孔XIII103恰处于筋XIV101和筋XV102中间部位(图8)。润滑油泵外置可有效降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制造难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润滑油泵压油端连通到输入轴1,油液从输入轴的非动力输入端(即与图1中件36所在位置相反的一侧)轴承51小端处压入输入轴的内部盲孔内,输入轴高低档斜齿轮的支撑轴承中间部位开径向的小孔,压入到输入轴的油液经该小孔润滑高低档齿轮的支承轴承,输入轴输入端支承轴承50小端靠近花键处开径向小孔,压入到输入轴的油液经过该小孔润滑该处轴承50,压入到输入轴的油液向输入轴的非动力输入端流动,经过输入轴非动力输入端内孔中的滚针间隙,注油至润滑油泵壳体内,直到液面达到润滑油泵壳体和前壳体上前后连通的数个通油孔孔IX83、孔X84、孔XI85、孔XII86、孔IX’89、孔X’90、孔XI’91、孔XII’92高度,油液溢出到分动箱主箱体内,润滑油泵壳体中处于该液面高度的润滑油润滑润滑油泵所需动力传递零部件,同时润滑取力功能相关零部件。
取力功能,其实现的结构特征是:如图1所示,取力功能输出轴11动力输出端支承于取力功能小壳体9内的轴承12中,非动力输出端通过滚针支承于动力输入轴1的非动力输入端内孔中,取力功能半轴上设置有锁止滑套10(带啮合外花键),气控操纵锁止滑套10向后移动,使得滑套与润滑油泵输入齿轮制成一体的啮合套8啮合(带啮合内花键),实现取力功能输出轴11与分动箱输入轴1的刚接,即可实现取力功能。设置取力功能的意义在于在需要的情况下提供其他装置使用发动机动力。

Claims (9)

1.一种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其特征是分动箱部分的主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连接壳体,前壳体和后连接壳体之间通过一圈螺栓紧固连接,还有一共同容纳贯通驱动桥内部的传动零部件的过渡壳体,过渡壳体的后端通过一圈螺栓与贯通驱动桥桥壳紧固连接,过渡壳体的前端与分动箱后连接壳体通过一圈螺栓紧固连接,最终实现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的壳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分动箱的后输出轴前端通过深沟球轴承一支承,该轴承位于力矩分配器大齿圈的后端,后输出轴内部中空,中空部位的前端用以支承前输出轴的后端,中空部位的后端为一内花键,并与贯通驱动桥的输入轴前端外花键连接,实现分动箱后输出轴动力传递到贯通驱动桥的输入轴;
贯通驱动桥的输入轴紧靠最前端连接花键的部位通过深沟球轴承二支承,深沟球轴承一支承于分动箱后连接壳体上,深沟球轴承二由分动箱后连接壳体、过渡壳体上设置的轴承孔共同支承,以保证分动箱后输出轴和贯通驱动桥输入轴连接的同轴度问题,实现动力的合理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其特征是在分动箱后连接壳体该连接平面上,加工有数个前后方向的通孔,通孔的位置集中于分动箱后输出轴高度附近,同时在过渡壳体的该连接平面上对应加工有前后方向的通孔,保证两壳体装配后分动箱和贯通驱动桥通过所述的通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其特征是设置分动箱外置润滑油泵,使其吸取贯通驱动桥部分处于低位的润滑油,泵送至分动箱部分,再经过分动箱后连接壳体和过渡壳体上的对应通孔流回到贯通驱动桥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其特征是设置一外挂油池,外挂油池与贯通驱动桥底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其特征是还有一与前壳体通过连接螺栓紧固连接的润滑油泵壳体,连接螺栓所在的分度圆圆心在分动箱输入轴中心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润滑油泵壳体为一箱体结构,在与分动箱前壳体配合的凸台面,该凸台面处于箱体的上部的后壁上且向后凸出,凸台面上有数个处于同一分度圆上的非螺栓连接孔,分度圆中心为螺栓连接孔分度圆中心,也即分动箱输入轴中心,装配后与分动箱前壳体上的数个非螺栓连接孔对应连通;润滑油泵壳体上前箱壁的底部有一润滑油泵安装凸台;润滑油泵壳体的顶部有通气塞安装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其特征是此外还有一取力功能小壳体与润滑油泵壳体固定连接,并与润滑油泵壳体的固定共用紧固螺栓;分动箱后连接壳体与过渡壳体通过一圈螺栓紧固连接在一起的贴合面为一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其特征是还设置有取力机构,取力机构输出轴动力输出端支承于取力功能小壳体内的轴承中,非动力输出端通过滚针支承于分动箱动力输入轴的非动力输入端内孔中,取力机构半轴上设置有带啮合外花键的锁止滑套,气控操纵锁止滑套向后移动,使得滑套与润滑油泵输入齿轮制成一体的带啮合内花键的啮合套啮合,实现取力功能输出轴与分动箱输入轴的刚接。
CN2011200662687U 2011-03-15 2011-03-15 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70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662687U CN201970862U (zh) 2011-03-15 2011-03-15 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662687U CN201970862U (zh) 2011-03-15 2011-03-15 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70862U true CN201970862U (zh) 2011-09-14

Family

ID=44575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66268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70862U (zh) 2011-03-15 2011-03-15 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708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3570A (zh) * 2018-09-11 2018-12-07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洗扫车用驱动桥主减速器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3570A (zh) * 2018-09-11 2018-12-07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洗扫车用驱动桥主减速器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07332B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冷却系统
CN210196418U (zh) 一种新型重型多挡变速器强制润滑系统
CN205064744U (zh) 一种新型车辆分动箱
CN201472161U (zh) 具有锁止差速器的汽车分动箱
CN115635838A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机构总成、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和车辆
CN206571931U (zh) 一种轻型车用液力变速器
CN201970862U (zh) 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
CN202001592U (zh) 传动器
CN103016697B (zh) 一种改进的差速器润滑装置
CN205859128U (zh) 一种减速器壳体油道结构
CN116985628A (zh) 一种拖拉机后驱动桥总成及拖拉机
CN105564227B (zh) 夹心式机械液压复合传动箱、道路养护车动力控制方法
CN205736947U (zh) 短轴距分时全驱汽车的分动箱组合装置
CN202032045U (zh) 一种增速分动箱
CN210799912U (zh) 一种新型的四驱变速箱
CN202091489U (zh) 导油器润滑结构
CN203946233U (zh) 三轮摩托车的前置三挡变速器
CN112303217A (zh) 一种混动机车用中间齿轮箱
CN213808789U (zh) 一种拖拉机变速箱用的过渡连接装置
CN218408359U (zh) 一种马达动力换挡变速箱
CN206159433U (zh) 变速箱箱体的前箱
CN204878651U (zh) 一种风机增速箱及其太阳轮和行星架花键副联接结构
CN219529765U (zh) 一种车轴齿轮箱及车辆
CN216742765U (zh) 一种拖拉机传动器系统用轴承润滑系统
CN205207626U (zh) 带贯通轴取力器的变速器润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