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51682U - 安全吊钩组件、使用安全吊钩组件的悬挂系统、用于释放安全吊钩组件的救生艇悬挂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安全吊钩组件、使用安全吊钩组件的悬挂系统、用于释放安全吊钩组件的救生艇悬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51682U
CN201951682U CN2009202717367U CN200920271736U CN201951682U CN 201951682 U CN201951682 U CN 201951682U CN 2009202717367 U CN2009202717367 U CN 2009202717367U CN 200920271736 U CN200920271736 U CN 200920271736U CN 201951682 U CN201951682 U CN 201951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suspension hook
axle
hook
hook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717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杰·诺加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saf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saf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saf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saf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51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516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吊钩组件、使用安全吊钩组件通过负载悬挂元件来悬挂负载的悬挂系统、救生艇悬挂系统、用于安全操作和重新设定安全吊钩组件的安全工具以及用于释放安全吊钩组件的方法。安全吊钩组件包括具有孔(Q)的吊钩(H),孔(Q)适合用于固定到吊钩架(1)的轴,轴是吊钩(H)的旋转轴。此组件还包括:第一旋转锁定轴(M);第二释放轴(N),其具有适合于与第一旋转锁定轴(M)接合的工具,且吊钩(H)在其下端具有适合于与释放轴(N)的互补表面接合的接触面(G)。

Description

安全吊钩组件、使用安全吊钩组件的悬挂系统、用于释放安全吊钩组件的救生艇悬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吊钩组件(safety hook assembly)、使用安全吊钩组件通过负载悬挂元件(load suspending element)来悬挂负载的悬挂系统、救生艇悬挂系统(lifeboat suspension system)以及用于释放安全吊钩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应用使用携带负载的吊钩,这种吊钩一般在从吊钩解除由负载所施加的力时被转换到能从它携带的负载释放的吊钩,而当负载仍然将力施加到吊钩上时转换到也能从它的负载释放的吊钩。
第一个原则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是危险的,因为为了安全起见,即使当负载在吊钩上施加力时,从负载释放吊钩可能是必要的。第二个原则,“当在有负载的情况下释放”的原则仍然有其他的安全措施要解决。
吊钩的应用领域的例子是近海和航运业。
对于水中的救生艇,如果保持救生艇悬挂的悬挂吊钩释放太早而艇仍然在水上,可能具有致命的后果。因此,似乎适宜具有除非艇已经漂浮,导致吊钩上实质上没有负载才允许打开吊钩的释放系统。因此,这种方式工作的吊钩被称为“卸载(OFF-LOAD)”吊钩。
然而,在紧急情况下会发生,艇在水上是安全的但是波浪力或牵引力或其他的环境在吊钩上加负载。不能从正在下沉的船释放艇,且船也将使救生艇下沉。在这种情形,可使用不同的释放机构来使艇自由,即允许释放艇而不管吊钩上的负载的机构。具有这种释放机构的吊钩被称为“有载(ON-LOAD)”吊钩。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所有的救生艇的吊钩还是卸载设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1986年改变了国际海运规则,声明需要有载设计。为了避免艇在水上完全漂浮之前太早释放,应有阻止操作吊钩的设施(水压调节器)。
其后,在水上漂浮之前就已经释放艇会有很多的事故,这些中的个别有致命结果。这些事故能在维护、测试和训练期间发生,并由吊钩机构的故障或由于释放动作期间人员失误引起。
常规训练海运船员和海岸人员使用救援设备,包括洒水救生艇。如果在这种训练期间释放了有载吊钩,那么根据现有技术来重新设定吊钩和它的附属悬挂系统是麻烦并且耗费时间的,因为用于有载功能的释放机构没有“逆向”模式。
同样,经验显示,有载情况的负载的不必要释放可能由关于锁定机构的位置的不确定性引起,锁定机构适合于锁上和打开吊钩。因此,需要读取这样的锁定机构的状态的安全和可视的方式。
图1a显示了基于现有技术吊钩的悬挂系统的原理,该系统只能通过克服力来释放,负载L加在吊钩上。一般地,重力g(但是原则上为试图从悬挂元件E拉负载的任何其他力)在负载L上作用力,负载L通过枢轴P连接到吊钩H。吊钩H接合到旨在携带负载L的悬挂元件E。
只要角α比90°小,其中0°相应于与g平行,由负载L产生的力就抵抗能够枢轴转动吊钩H并因此使其从悬挂元件E脱离的力而需要升高负载。像这个只能通过克服由负载自身引起的力(一般地实质上是大的)来释放的吊钩被称为“卸载”吊钩-当负载“卸下”(例如救生艇已经变得在水上漂浮)时,其容易释放;或至少:负载越低,越容易释放。因此,对于许多应用,对于无意识的释放,吊钩可自我保护。当卸下负载时,使吊钩枢轴转动可通过机械线或液压、电气或其他工具完成。然而,这种卸载释放机构的安全方面是基于与负载自身引起的把吊钩保持在适当位置的力相比,线、液压或其他工具作用的力要小的事实。如果使用任何杠杆布置或液压放大器,自我保护的卸载机构的安全方面有风险。然而,这方面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
吊钩释放过程是熟知的。人们应认识到,必须减小(距离b)负载L和悬挂元件E之间的距离(图1a和图1b中的距离a),也就是,负载必须反抗力g而升高,使得吊钩自我保护:必须升高救生艇来释放负载-对于在仍然悬挂的艇上的人员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任务。
图2a显示了当引起吊钩H上的力的负载L挂在吊钩上时,可容易释放的悬挂系统的原理。主要差异是使用了不同位置的枢轴Q(相应于图1a的枢轴P),并引入了闭锁元件X。角β大于90°,且从施加在悬挂元件E上的力S到枢轴Q的方向不再与来自负载的力的方向成直线。这意味着力在吊钩H上作用试图枢轴转动吊钩H的冲力,然而,其由挡器X约束。
图2b显示了如果功能地移除挡器X发生的情况(在这个例子中:绕枢轴Z远离吊钩H枢轴转动):然后,吊钩H绕Q枢轴转动,直到从悬挂元件到枢轴Q的方向与负载L引起的力g的方向成直线,并且吊钩从悬挂元件E释放-由负载力自身产生动力。吊钩H让悬挂元件E行进到右边。吊钩甚至旋转更多,直到角β接近180°(未显示)-负载不再悬挂而是离开吊钩。当“有”负载时-所谓的“有载”吊钩,容易释放;甚至是:负载越高,释放越快/越容易。然而,一般地,仅在特别的情况(至少有救生艇)需要吊钩的这种行为,所以采取措施来禁止挡器X的无意识移除(在这个例子中绕枢轴Z枢轴转动)。
技术人员已知只有以上描述的卸载或有载特性的商用吊钩。
另一现有技术的吊钩是图3所示的卸载吊钩。这里的负载力的方向通过枢轴点,总是(在合理的限制内)保持吊钩处于悬挂位置。为了释放负载,吊钩必须由必须克服稳定力的释放力移出这个位置。这样使得在不首先使负载脱离吊钩的情况下实际上不可能释放携带救生艇的重量的一部分的这个吊钩,因此为卸载吊钩。
多年来,已经设计了用于救生艇的许多悬挂安全吊钩,其既提供有载特性又提供卸载特性。现有技术由下面的文件公开:
荷兰专利NL-1,011,514公开了一种具有两个主锁定组件和第三悬挂组件的吊钩机构。该机构具有两个释放机构设置,一个在最小负载,比如, 当艇在漂浮时,而一个在过载,比如,当艇被拖到下面时。美国专利4,610,474公开了一种用于当吊钩处于无载或负载时断开线环或缆环的装置。断开之后,吊钩自己返回到它的原始位置并可以立即重新锁上。可以提供附加的安全机构。美国专利4,587,922公开了一种用于悬挂和释放救生艇的装置,并包括保持构件(holding member),保持构件使用一对夹紧辊子(gripping roller)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支撑件中以用于连接到艇,夹紧辊子枢轴转动地安装以用于在悬挂线的末端与球形悬挂构件接合。保持构件成形为维持辊子处于依赖于力的自锁接合。
通过把卸载原理和有载原理组合到一个单元里,在所有训练和测试期间将可能通过卸载来安全操作,但是如果在危急情况需要,仍然有有载动作的可能性。(危急情况期间下水的发生与训练情况相比大约是1o/oo)。
从以上叙述的似乎明显需要一种改进的简化安全吊钩,其能避免以上提到的缺点:卸载释放机构在需要之前约束释放的负载,并且同时如果一些未预知的环境导致吊钩上连续的负载,有载释放机构释放负载,即使负载由一些其他工具悬挂。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帮助重新设定有载吊钩以及实现吊钩状态的安全读取。
更进一步,安全吊钩普遍通过由释放杠杆臂或任何其他释放机构致动的释放线来释放,其将力施加到安全吊钩上的释放机构或防止使吊钩枢轴转动的闭锁机构上。在安全吊钩用作救生艇安全吊钩的情况下,将有许多这样的吊钩,且每个安全吊钩必须同时或实质上同时释放,这对于救生艇的有载释放明显十分重要。此外,现有技术的释放机构易受到经由悬挂元件从力S转移的力的影响。转移到释放机构,例如杠杆臂等上的这些力可能会破坏或损坏释放线,且释放机构上也将需要坚固的锁定机构。因此,具有不将力引到释放机构上的安全吊钩机构将是有利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与先前现有技术没有公开的有利的安全特征的组合,其克服了以上指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吊钩组件、悬挂系统、使用所述悬挂系统的救生艇悬挂系统、用于安全操作和重新设定安全吊钩组件的安全工具以及用于释放避免了以上描述的缺点的安全吊钩组件的方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吊钩设计成以便不将释放线中的任何或可忽略的张力从船内释放机构转移到安全转轴或致动把手。此外,其被设计为以便确保训练后安全且可重复的重新设定安全吊钩。更进一步,其被设计有能极大地有利于安全吊钩机构的位置或模式的可视检测的“容易发现(easy to spot)”机构。这个“容易发现”机构也帮助并确保安全吊钩的正确保护或重新设定,因为操作员将具有指示安全吊钩的锁定机构依照预期位置是否正确定位的视觉指示。更进一步,其设计为以便不在安全吊钩的活动元件(active element)上引起磨损和撕裂,且当在有载模式时释放吊钩所需的释放力应是合理的。在安全吊钩的重新设定期间可能损坏释放线也是一个普遍问题;这个问题由本实用新型克服。
此目的由包括具有孔的吊钩的吊钩组件来满足,孔适合用于固定到吊钩架(hook housing)的轴,且其中,轴是吊钩的旋转轴。此组件还包括:第一旋转锁定轴、具有适合于与第一旋转锁定轴接合的工具的第二释放轴,且吊钩在其下端具有适合于与释放轴的互补表面接合的接触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吊钩组件还被详述,因为第二释放轴包括盘,其中,盘具有适合于与第一旋转锁定轴接合的凹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锁定轴进一步通过第一旋转锁定轴的一端至少包括具有凹槽的末端部分来指定,凹槽使盘能够旋转并因此还使释放轴旋转,因为盘的厚度实质上比凹槽的宽度小,而凹槽的深度实质上比盘的外边缘的贯入深度要深,以便赋予释放轴打开功能。
更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锁定轴还至少包括在其一端或两端固定到锁定轴的致动把手,其突出到吊钩架的外面。
应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锁定轴还至少包括:在锁定轴的末端显示挂锁弓(padlock bow)的一部分的符号。
挂锁符号的其余部分在吊钩架的外面上显现,靠近锁定轴的末端上显 现的相应挂锁弓。
进一步的目标由使用吊钩通过负载悬挂元件来悬挂负载的悬挂系统满足,其中,负载在所述吊钩上引起牵引力。悬挂系统还包括:
a)释放功能,其在负载被悬挂元件悬挂时能实现释放负载。当断开用于锁定释放轴和锁定轴之间的接合的工具并旋转释放轴时,激活释放功能,使得解除经由吊钩的尾部和释放轴上的接触表面引起的力,致使吊钩处于释放/打开位置,使吊钩能够绕它的旋转轴旋转。
b)锁定轴还包括至少一个致动把手,致动把手通过其操作来帮助锁定轴旋转。
c)最后,悬挂系统也至少包括吊钩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的悬挂系统通过设置机械工具、液压工具和电气工具中的至少一个致动所述致动把手而进一步指定。设置为致动所述致动把手的工具可以由连接到把手的至少一个线的作用外力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救生艇悬挂系统,其至少包括两个根据以上描述的悬挂系统的悬挂系统,其中,每个吊钩架的基座固定到救生艇,以便在救生艇下降期间把救生艇平衡在实质上水平位置。
更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还提供了用于安全操作和重新设定安全吊钩组件的安全工具,其中,该安全吊钩组件至少包括吊钩、第一旋转锁定轴和第二释放轴,这两个轴都枢轴转动地固定到吊钩架,其中,安全工具构成靠近锁定轴的末端的至少一个雕刻的或涂饰的挂锁,其突出通过架,且其中,挂锁弓被雕刻或涂饰到锁定轴的末端上。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用于从吊钩组件释放吊钩的方法。在这个释放方法中,假设安全吊钩组件初始地处于锁定和安全状态。该方法包括至少以下步骤:
a)通过将力施加到臂上致动杠杆臂,然后使锁定轴旋转并断开释放轴,直到一个或更多个挂锁显示处于打开状态;
b)由于吊钩的尾部引起的施加的力的结果而使释放轴旋转;以及
c)使吊钩绕它的旋转轴旋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钩组件,其包括具有孔(Q)的吊钩(H),所述孔(Q)适合于固定到吊钩架(1)的轴,所述轴是所述吊钩(H)的旋转轴,所述吊钩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吊钩组件还包括:
a)第一旋转锁定轴(M);以及
b)第二释放轴(N),其具有适合于与所述第一旋转锁定轴(M)接合的工具;
其中,所述吊钩(H)在其下端具有适合于与所述释放轴(N)的互补表面接合的接触面(G)。
第二释放轴(N)可包括盘(C),其中,所述盘(C)可具有适合于与第一旋转锁定轴(M)接合的凹进(D)。
第一旋转锁定轴(M)的一端可至少包括具有凹槽(R)的末端部分,盘(C)的厚度可比所述凹槽(R)的宽度小,且所述凹槽(R)的深度可比盘(C)的外缘的贯入深度要深。
与第一旋转锁定轴(M)的凹槽(R)对齐的旋塞(U)可适合于与盘(C)的凹进(D)接合,致使释放轴(N)处于锁定位置。
锁定轴(M)还可包括用于在锁定轴(M)的两端与吊钩架(1)旋转接合的工具。
锁定轴(M)还可包括位于锁定轴(M)的凹槽(R)部分和吊钩架(1)内壁之间的部分(T),其直径可小于锁定轴(M)的末端部分的直径。
锁定轴(M)还可至少包括在其一端或两端固定到锁定轴(M)的致动把手(F),锁定轴(M)可突出到吊钩架(1)的外面。
锁定轴(M)还可至少包括:在锁定轴(M)的末端显示的挂锁符号(A、B)中的挂锁弓的一部分。
挂锁符号(A、B)的其余部分可在吊钩架(1)的外面上显现,靠近锁定轴(M)的末端上显现的挂锁弓的一部分。
释放轴(N)还可包括凸轮形式的有槽部分(J),其中,所述有槽部 分(J)可适合于构成所述有槽部分(J)和吊钩(H)的尾部(G)之间的接触表面。
吊钩(H)的尾部(G)可适合于紧靠释放轴(N)的有槽部分(J),并与释放轴(N)的有槽部分(J)接合。
释放轴(N)可绕其旋转轴旋转,释放轴(N)的有槽部分(J)可适合于与吊钩(H)的尾部(G)分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系统包括:
a)如以上所述的吊钩组件;
b)至少一个致动把手(F),其在所述锁定轴(M)的一端或两端固定到所述锁定轴(M);以及
c)吊钩架(1),所述吊钩组件固定到所述吊钩架(1);
所述悬挂系统使用所述吊钩(H)通过负载悬挂元件(E)悬挂负载(L)。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挂系统,可设置了机械工具、液压工具和电气工具中的至少一个,以致动致动把手(F)。
至少一个致动把手(F)可由连接到其的至少一个线作用的外力致动。
负载(L)可以是救生艇,且负载悬挂元件(E)可以是救生艇吊艇柱线。
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了一种救生艇悬挂系统,其至少包括以上所述的两个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吊钩架(1)的基座固定到救生艇,以便在救生艇下降期间将救生艇平衡在水平位置。
所述救生艇悬挂系统还可包括同步致动每个致动把手(F)的工具。
工具可以是连接到把手(F)中的每一个的眼孔(K)的线,且所述线可同步操作。
通过随附权利要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利实施方式、方面和细节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容易理解,接下来的讨论将参考附图,其中:
图1a概略显示了处于悬挂状态的现有技术卸载吊钩/释放机构,
图1b以简化快照形式示出释放过程期间根据图1a的吊钩,
图2a概略显示了处于悬挂状态的现有技术有载吊钩/释放机构,
图2b以简化快照形式示出释放过程期间根据图2a的吊钩,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带有吊钩组件的吊钩架,
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处于锁定位置的吊钩和它的共同操作的锁定轴,也就是键控轴(keyed shaft)和释放凸轮轴,
图5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处于锁定位置的吊钩和它的共同操作的锁定和释放轴,从对比图4的另一透视图看包括致动把手,
图6显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5吊钩和它的共同操作的锁定轴以及释放凸轮轴,
图7a显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吊钩和它的共同操作的锁定轴以及处于非释放状态的释放凸轮轴,
图7b显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吊钩和它的共同操作的锁定轴以及处于释放状态的释放凸轮轴,
图7c显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吊钩和它的共同操作的锁定轴以及处于释放状态的释放凸轮轴,且吊钩被释放并绕它的旋转轴枢轴转动,
图8a显示了释放轴上的具有凹进的盘,凹进适合于在打开和释放状态与锁定轴的接收部分接合,
图8b显示了释放轴上的具有凹进的盘,凹进适合于在锁定和释放之间的中间状态与锁定轴的接收部分接合,
图9a显示了处于非释放状态的凸轮轴和吊钩的尾部之间的接触表面的细节,以及
图9b显示了处于释放状态的凸轮轴和吊钩的尾部之间的接触表面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将通过描述优选实施方式以及通过参考附图来讨论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他的应用和更改在所附独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里。
在下面,互换地使用措词锁定轴M和键控轴M。贯穿描述互换地使用名称凸轮轴N和释放轴N。
利用杠杆臂F来释放吊钩H,贯穿描述互换地使用措词杠杆臂;转轴F或把手F。应注意,把手F是扭矩臂,其设计为以便将动量施加到旋转锁定轴M,把手F的设计由与连接到K的释放线的规格结合的所述锁定轴M的旋转所需的力控制。即,把手越长,旋转键控轴M所需的扭矩越小。
现返回,应理解,吊钩主体H将力直接引到闭锁机构X上,试图使X绕枢轴Z旋转,这个力由释放线控制,因此,只要有张力S工作在悬挂元件E上,就在释放线上施加连续的张力。这个连续张力导致释放线磨损和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在安全吊钩的释放线和释放机构之间使用间接联接器,这个方案确保没有或可以忽略从吊钩H的尾部G转移到释放转轴F或把手F上的旋转力,因此释放线上没有施加张力。通过使用第一旋转键控轴M、锁定轴来实现这个原理,在这个键控轴的一端或两端具有帮助第一键控轴M旋转的释放臂、转轴或杠杆臂F。进一步,键控轴M设置成与第二凸轮轴N,也就是释放轴接合,以便锁上或释放这个第二凸轮轴N的旋转。吊钩H的尾部G紧靠第二凸轮轴N的凸轮部分J(图5)。吊钩H的尾部G引起第二凸轮轴N上的旋转力。旋转力的大小依赖于尾 部G关于第二凸轮轴N的旋转轴的工作点。静摩擦做功抵抗这个引起的旋转力。当键控轴与一个或两个挂锁A、B位于锁定位置时,来自键控轴M的所述接合机构锁住来自第二凸轮轴N的旋转力,而当一个或两个挂锁A和B处于打开位置时,凸轮轴N能够旋转。
注意以上,由双轴系统促进的这个间接释放和锁上功能克服了涉及释放线上引起的张力的所有缺陷。此外,将理解,挂锁A、B的功能克服了关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吊钩的安全操作和重新设定的安全措施。本实用新型的要素可追溯到下面四个元件,也就是锁定轴M、释放轴N、吊钩H的尾部G和一个或两个挂锁A、B,其中,两个轴设计为彼此相接合,且其中,锁定轴M设计为以便锁上和打开释放轴N。如上所述,锁定和释放位置由挂锁A、B检测。
现将以根据附图支持下的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安全吊钩的原理和安全功能。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具有吊钩组件的吊钩架1。可以看到吊钩H从架1突出。还可以看到两个轴,也就是凸轮轴N和键控轴M。在图的上面部分指示枢轴转动轴Q。图中的撞击元件(striking element)是挂锁A,挂锁处于闭合位置,致使安全吊钩H处于相应的安全位置。在这个图上,杠杆臂或转轴F在吊钩架1的背面。然而,原则上,释放转轴F可以在架的任一侧或甚至是在架的两侧上。
在图4,公开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吊钩组件的核心元件,这些都是吊钩H的操作的关键元件。在吊钩H的上面部分具有孔Q,当悬挂元件将力引到吊钩上时,孔Q是旋转轴。在吊钩的下端,吊钩的尾部G是具有凹槽的接触面,这个凹槽的面适合于紧靠凸轮轴N的凹进J或凸轮。当悬挂元件(参考图1-2的E)在吊钩H上施加力时,吊钩将试图在它的旋转轴Q(参考图3)上旋转,因此将力引到凸轮轴N上。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尾部G的冲击点将在凸轮轴N的旋转轴之上。由于冲击点在旋转轴之上,根据图4,凸轮轴将试图在逆时针方向旋转。在这个图中的凸轮轴在这个图中它的一端具有盘C。此盘C设计成以便与键控轴M上的接合元件接合。应理解,键控轴M和凸轮轴N之间的接合原理可以用其他方式获得。例如,一个可具有关于垂直于两个轴的旋转轴的轴对称并经过两个轴的旋转轴的轴结构,因此在轴之间给出两个盘和两个接合工具。同样,使用凸轮轴N上的一个或两个盘不是必要条件,因为如果键控轴的外部末端具有直径大于键控轴的中间部分的盘或部分,因而有利于两个轴之间的接合,就可以获得两个轴之间的接合。在键控轴M的外部末端具有盘的情况下,凸轮轴的两端或其中一端必须设置有可以在键控轴M的盘与共有和互补形状的部分相接合的凹进或之类。思路很简单,这两个旋转两个轴,以及在具体位置在轴之间将有锁住凸轮轴N的接合应是可能的。在根据图4的实施方式中,键控轴M能够逆时针方向旋转,以释放凸轮轴N,并因此释放吊钩H。在键控轴M的末端,描述了挂锁A和B。挂锁A、B是键控轴M的锁定功能的重要特征,因为它们为操作员显示键控轴M是在锁定位置还是在打开位置。从这个图中容易看出,键控轴M处于锁定位置。逆时针方向转动此轴将致使挂锁A、B打开,指示凸轮轴没有被键控轴M锁上。在这个图中,还可以看出,在盘C上有凹进D,如以上指示的,这是用于获得轴M和N之间的锁住和释放接合的许多可能的解决方案之一。当盘C的凹进D与键控轴M上的互补部分接合时,于是安全吊钩组件处于锁定位置,如指示的,这样相应于两个指示的挂锁A和B锁住的位置。
现参考图5,这幅图显示了从另一侧看处于锁定状态的图4安全吊钩组件。清楚指示了接合部分、具有凹进D的盘C和键控轴M的一部分。从这个透视图可以容易看出,把手F固定到键控轴M,也清楚指示了当挂锁B显示处于锁定位置时,把手F处于锁定位置。容易理解,如果向上拉杠杆臂F,键控轴顺时针方向旋转,这在图6显示。注意,与图4指示的这些相比,描述的旋转方向将是相反的方向。现在挂锁B清楚指示锁定轴M处于打开状态,因此致使凸轮轴N自由旋转。
图6的操作状态在图7a显示,这容易通过挂锁A的打开状态检验。现转向图7b,可以看出,从尾部G引到凸轮轴N上的力逆时针方向旋转凸轮轴。图7b显示几乎释放了吊钩H而凸轮轴N仍然旋转的中间状态。图7C显示凸轮轴处于打开或释放状态,且吊钩H绕其旋转轴Q枢轴转动。
图8显示键控轴M和凸轮轴N之间的接合机构的示例性实现。图8a显示处于释放状态的凸轮轴,可以看出,凹进D不与键控轴M上的互补部分U接合。
在这个例子中,键控轴M具有适合于接收盘C的凹槽R。凹槽的宽度为相应于盘C的厚度的至少厚度,而凹槽的深度大到足以允许盘C自由旋转。现转向图8b,可以看出,转轴F已经顺时针旋转了,因此把键控轴M的旋塞(tap)U引入凹进D内,以便致使凸轮轴处于半锁定位置。通过充分旋转杠杆臂F,旋塞U将完全与凹进D接合,并且因此凸轮轴将处于锁定状态。锁定状态将由挂锁A和B清楚显示,因为这些挂锁将指示锁定状态。当吊钩H在已经处于打开状态之后要重新设定时,只需要使H绕它的轴Q旋转,并且随后当尾部G处于适当位置时使旋塞U与凹进D接合。
图9a和9b显示了凸轮轴功能的示意性细节。图9a显示处于锁定状态的安全吊钩组件,并可以看出,接触表面G紧靠凸轮轴N上的接收部分J。与凸轮轴的凹进D接合的旋塞U锁住由尾部G引到J和因此凸轮轴N上的旋转力。图9b显示了处于释放状态的凸轮轴N,因为凸轮轴的部分J不再接触尾部G,因此使吊钩H绕它的旋转轴自由旋转。该图还显示了键控轴或锁定轴M的设计的一个例子。
以上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安全吊钩组件的释放和锁定,组件的重新设定是易懂的,且本质上是释放操作的逆操作。应注意,几乎不可能错误地重新设定组件。挂锁A和B清楚地指示吊钩H何时处于锁定状态,并容易理解,不可能显示挂锁A和B处于锁定状态并同时把吊钩旋转到锁定位置。重新设定包括步骤:
-确保挂锁处于如图9b的打开位置,
-顺时针方向旋转盘C(图9b),
-直到可能移动转轴F,以便具有U和D之间的接合,这由处于闭合状态的挂锁指示。
注意,U和D只有当接触表面G紧靠凸轮轴的J时才能接合。这可以通过挂锁的状态视觉上观察。
现将逐步描述吊钩组件的释放功能,假设安全吊钩组件初始地处于锁定和安全状态:
1、操作员通过将力施加到臂上来接合杠杆臂F,直到显示挂锁处于打开状态。这可以通过连接到K(图5和图6)的线实现,于是键控轴M顺时针旋转(图5和图6),而一个或两个挂锁A、B进入打开状态。
2、凸轮轴N从锁定轴M解除。
3、吊钩H的尾部G引起的所施加的力的结果是凸轮轴N逆时针旋转(图7a、b、c)。
4、只要尾部G不接触接触表面J,吊钩H就绕它的旋转轴Q顺时针旋转(图7a、b、c)。
在以上,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吊钩组件的要素。应理解,对于用作救生艇的安全吊钩组件,操作和所用材料满足由海事机关提出的标准和要求。这包括使用坚固的结构和海上环境条件的抗腐蚀材料,并且也不会由于使用许多年而磨损。
救生艇通常装备有船内释放机构,例如具体为具有连接到其的线的杠杆臂,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线将在它的“吊钩”末端连接到转轴F,例如连接到K指示的眼孔。在救生艇上通常有两个安全吊钩就足够了,一个在前而一个在后,必须同时操作这两个吊钩。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吊钩的设计帮助并保护此要求,因为在锁定状态下,释放线上没有张力或可忽略的张力。因此,当吊钩H处于锁定状态时,线将不会伸展。此外,旋转键控轴M所需的释放力是适度的,这也使船内释放机构松弛。
同样,将理解,除了释放救生艇以外,安全吊钩系统还可适合于用在岸上和其他应用中。在多种应用中,需要安全和可靠的安全吊钩组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吊钩组件的材料和规格可适合于这些应用。

Claims (19)

1.一种吊钩组件,其包括具有孔(Q)的吊钩(H),所述孔(Q)适合于固定到吊钩架(1)的轴,所述轴是所述吊钩(H)的旋转轴,所述吊钩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吊钩组件还包括:
a)第一旋转锁定轴(M);以及
b)第二释放轴(N),其具有适合于与所述第一旋转锁定轴(M)接合的工具;
其中,所述吊钩(H)在其下端具有适合于与所述释放轴(N)的互补表面接合的接触面(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释放轴(N)包括盘(C),其中,所述盘(C)具有适合于与所述第一旋转锁定轴(M)接合的凹进(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锁定轴(M)的一端至少包括具有凹槽(R)的末端部分,所述盘(C)的厚度比所述凹槽(R)的宽度小,且所述凹槽(R)的深度比所述盘(C)的外缘的贯入深度要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钩组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旋转锁定轴(M)的所述凹槽(R)对齐的旋塞(U)适合于与所述盘(C)的凹进(D)接合,致使所述释放轴(N)处于锁定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轴(M)还包括用于在所述锁定轴(M)的两端与所述吊钩架(1)旋转接合的工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轴(M)还包括位于所述锁定轴(M)的凹槽(R)部分和吊钩架(1)内壁之间的部分(T),其直径小于所述锁定轴(M)的末端部分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轴(M)还至少包括在其一端或两端固定到所述锁定轴(M)的致动把手(F),所 述锁定轴(M)突出到所述吊钩架(1)的外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轴(M)还至少包括:在所述锁定轴(M)的末端显示的挂锁符号(A、B)中的挂锁弓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锁符号(A、B)的其余部分在所述吊钩架(1)的外面上显现,靠近所述锁定轴(M)的末端上显现的所述挂锁弓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轴(N)还包括凸轮形式的有槽部分(J),其中,所述有槽部分(J)适合于构成所述有槽部分(J)和所述吊钩(H)的尾部(G)之间的接触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吊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H)的尾部(G)适合于紧靠所述释放轴(N)的有槽部分(J),并与所述释放轴(N)的有槽部分(J)接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吊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轴(N)可绕其旋转轴旋转,所述释放轴(N)的有槽部分(J)适合于与所述吊钩(H)的尾部(G)分开。
13.一种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系统包括:
a)如权利要求1-6和8-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钩组件;
b)至少一个致动把手(F),其在所述锁定轴(M)的一端或两端固定到所述锁定轴(M);以及
c)吊钩架(1),所述吊钩组件固定到所述吊钩架(1);
所述悬挂系统使用所述吊钩(H)通过负载悬挂元件(E)悬挂负载(L)。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了机械工具、液压工具和电气工具中的至少一个,以致动所述致动把手(F)。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致动把手(F)由连接到其的至少一个线作用的外力致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L)是救生艇,且
所述负载悬挂元件(E)是救生艇吊艇柱线。
17.一种救生艇悬挂系统,其至少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两个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吊钩架(1)的基座固定到救生艇,以便在救生艇下降期间将救生艇平衡在水平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救生艇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艇悬挂系统还包括同步致动每个致动把手(F)的工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救生艇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是连接到所述把手(F)中的每一个的眼孔(K)的线,且所述线同步操作。 
CN2009202717367U 2009-09-01 2009-11-18 安全吊钩组件、使用安全吊钩组件的悬挂系统、用于释放安全吊钩组件的救生艇悬挂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16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O20092928A NO332011B1 (no) 2009-09-01 2009-09-01 Sikkerhetskrok for livbatoppheng
NO20092928 2009-09-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51682U true CN201951682U (zh) 2011-08-31

Family

ID=43799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71736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1682U (zh) 2009-09-01 2009-11-18 安全吊钩组件、使用安全吊钩组件的悬挂系统、用于释放安全吊钩组件的救生艇悬挂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51682U (zh)
NO (1) NO332011B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1512A (zh) * 2014-05-12 2014-08-20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救生艇安全吊钩
CN103991513A (zh) * 2014-05-12 2014-08-20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救生艇安全吊钩的传动结构
CN104002928A (zh) * 2014-05-12 2014-08-27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救生艇齿轮式安全吊钩的传动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1512A (zh) * 2014-05-12 2014-08-20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救生艇安全吊钩
CN103991513A (zh) * 2014-05-12 2014-08-20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救生艇安全吊钩的传动结构
CN104002928A (zh) * 2014-05-12 2014-08-27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救生艇齿轮式安全吊钩的传动结构
CN103991512B (zh) * 2014-05-12 2016-05-18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救生艇安全吊钩
CN104002928B (zh) * 2014-05-12 2016-06-29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救生艇齿轮式安全吊钩的传动结构
CN103991513B (zh) * 2014-05-12 2016-08-17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救生艇安全吊钩的传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O332011B1 (no) 2012-05-21
NO20092928A1 (no) 201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42577B2 (ja) 救命ボート吊り下げシステム
EP0081844B1 (en) Automatic locking and ejecting hook assembly
CN201951682U (zh) 安全吊钩组件、使用安全吊钩组件的悬挂系统、用于释放安全吊钩组件的救生艇悬挂系统
EP0613439A1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FIXING A LOADING BUOY TO A VESSEL.
CN201473924U (zh) 快速脱缆钩
KR20150020179A (ko) 인라인 기계식 분리 장치
CA2730961C (en) A mooring arrangement
NO324823B1 (no) Undervannsdokkesystem for elektroniske moduler i undervannsinstallasjoner
US4281867A (en) Disengaging apparatus
CN103723613B (zh) 一种用于吊放水下航行器的远程脱钩装置
EP2338784B1 (en) Lifeboat hoisting and lower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fall preventing device
US10392080B2 (en) Biased fairlead clump weight
CN216765760U (zh) 一种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
CN201442640U (zh) 重力式救生艇释放机构
JP4798346B2 (ja) 係船管理支援システム
CN213065036U (zh) 适用于船用装卸臂的紧急脱离装置
NO802553L (no) Krokutloeser-innretning.
JP4705453B2 (ja) 救命艇の回収方法
CN101700807A (zh) 一种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释放结构
KR100812574B1 (ko) 중량물 투하분리용 후크장치
CN209259495U (zh) 一种海上施工吊装多吊点同步自动脱钩装置
JP2007131266A (ja) フック装置及び揚艇装置
KR100369977B1 (ko) 중량물 이탈장치
CN201587523U (zh) 一种改进型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释放结构
CN111649183B (zh) 一种紧急脱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