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35494U - 立式双级油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立式双级油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35494U
CN201935494U CN2011200119900U CN201120011990U CN201935494U CN 201935494 U CN201935494 U CN 201935494U CN 2011200119900 U CN2011200119900 U CN 2011200119900U CN 201120011990 U CN201120011990 U CN 201120011990U CN 201935494 U CN201935494 U CN 201935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rceolus
filter cylinder
inner core
roof
tw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119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秀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rk Wuxi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rk Wuxi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rk Wuxi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rk Wuxi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119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35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35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354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双级油分离器,其包括顶盖、底盖以及夹持于顶盖和底盖之间的筒体,其中筒体包括外筒、内筒以及滤筒,沿外筒筒壁切向贯穿外筒筒壁形成有进气管,气体从进气管进入外筒和内筒之间旋转流动实现第一级分离,经第一级分离后的气体进入内筒内的滤筒内,经过滤筒时实现第二级分离,经过两级分离能够提高油分离效率。

Description

立式双级油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关于空调系统中改进的油分离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高温排气中溶有大量润滑油,系统中一般会设置一个油分离器来将高温排气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送回压缩机,以防止压缩机失油。高效的油分离器还起着降低换热器中油含量,提高换热效率的作用。
现有的油分离器,例如中国专利第200510126902.0号也公布了一种油分离器,但这种油分离器,进入油分离器的气体只经过一次分离即排出油分离器,排出的气体中可能还残留有油,分离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分离气体中的油的油分离器。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级油分离器,其包括外筒、与外筒的内部空间相通的进气管和第一回油管、至少部分位于外筒的内部空间内的内筒、至少部分位于内筒的内部空间内的滤筒、与滤筒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排气管和第二回油管,其中,所述内筒的筒壁上具有连通内筒的内部空间和外筒的内部空间的气流通道,所述滤筒的至少部分筒壁为透气性的。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外筒的圆柱筒体相切,气流通过进气管进入外筒内,之后经由内筒的筒壁上的气流通道进入内筒内,再穿过滤筒的透气性筒壁进入滤筒内,最后经由排气管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内筒及滤筒均包括顶壁、底壁及位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圆柱筒体,所述外筒、内筒和滤筒的圆柱筒体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内筒及滤筒共用同一个顶壁。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与滤筒共用同一个顶壁而与外筒的顶壁间隔一定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与滤筒共用一个底壁,而与外筒的底壁间隔一定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筒壁上的气流通道形成于内筒的底壁,所述气流通道为间隔的锯齿形。
进一步地,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位于外筒内部内筒下方的油槽封板,所述油槽封板为矩形板,四角与外筒内壁固定,油槽封板与外筒底壁之间形成储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滤筒的顶壁形成有以顶壁中心为圆心的间隔扇形开口,所述排气管的进口穿过滤筒的顶壁位于滤筒顶壁和外筒顶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油管的进口靠近外筒内的底壁,所述第二回油管的进口位于滤筒内的底壁。
本实用新型的油分离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先在外筒和内筒之间旋转流动,制冷剂气体中的油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出来,完成一级分离。被分离出来的油滴沿外筒的内壁流入油槽,通过下回油管回到压缩机。一级分离后的制冷剂气体从内筒与下盖板之间的气流通道进入滤筒,制冷剂气体中的油滴,在经过滤筒时被分离出来,通过上回油管回到压缩机,从而实现二级分离。这样经过两级分离,能够充分高效地分离气体中的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油分离器的外部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外筒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油分离器的筒体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油分离器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油分离器的剖视图的正视图,图中箭头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的分离过程。
图6是本实用新型油分离器排气管位于顶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油分离器包括圆盘形顶盖3、圆盘形底盖4以及夹持在顶盖3和底盖4之间的圆柱形筒体2,其中沿圆柱形筒体2外壁切线方向贯穿入筒体2内部形成有一个进气管1。贯穿筒体2外壁向外延伸出有上回油管6和下回油管7。贯穿底盖4形成有一个排气管5。顶盖3及底盖4将筒体2上下封闭。空调系统的压缩机(未图示)排出的带有油分的高温气体经过进气管1进入筒体2内,分离出来的油经过上回油管6和下回油管7送回压缩机,分离出油后的气体经过排气管5排出。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分离器的筒体2包括直径最大中空圆柱形的外筒20、直径比外筒20略小的中空圆柱形的内筒21以及直径最小的中空圆柱形的滤筒211、圆片形上盖板22、圆片形下盖板212以及矩形油槽封板23。其中外筒20的长度大于内筒21和滤筒211的长度,内筒21的长度大于滤筒211的长度,上盖板22的中心形成有以上盖板22的圆心为圆心,间隔排列的扇形开口状气流通道221。下盖板212的四周为锯齿形边缘2121。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分离器组装时,顶盖3密封于外筒20的顶部。外筒20、内筒21、滤筒211三者以圆筒的圆心为轴线同心排列。内筒21和滤筒211的顶部平齐而距离外筒20的顶部一段距离,上盖板22的直径与外筒20的内壁直径相当,上盖板22通过焊接与外筒20内壁、内筒21和滤筒211的顶部相密封连接。由于内筒21和滤筒211的顶部距离外筒20顶部有一段距离,因此在顶盖3与上盖板22之间形成有一个间隔空间(未标号)。
下盖板212的直径与内筒21的内壁直径相当,下盖板212通过焊接与内筒21的内壁以及滤筒211的底部相密封连接,由于下盖板212的边缘2121为锯齿形,因此在下盖板212与内筒21内壁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未标号)。
油槽封板23为矩形板,其位于内筒21的下方,其四角与外筒20的内壁相焊接,由于油槽封板23为矩形,而外筒20为圆柱形,油槽封板23为圆柱形外形外筒20的内接四边形,因此在油槽封板23的四边与外筒20的内壁之间也形成有间隙(未标号),可供油从该间隙流下。底盖4焊接于外筒20的底部,这样在油槽封板23和底盖4之间形成一个储油槽(未标号)。
上回油管6贯穿下盖板212,一端开口位于滤筒211与下盖板212形成的空间的底部,另一端穿出筒体2的外筒20连接至压缩机。下回油管7的一端开口位于储油槽内,另一端穿出筒体2的外筒20连接至压缩机。
进气管1沿外筒20外壁的切线方向贯穿外筒20,开口位于外筒20和内筒21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气管5贯穿上盖板22、下盖板212以及底盖4,其一端开口位于上盖板22与顶盖3之间的空间内,另一端开口延伸出底盖4底部。
请参阅图5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气体的油分离过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从进气管1进入的带有油分的高温制冷剂气体,首先在外筒20和内筒21之间旋转流动,制冷剂气体中的油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出来,完成一级分离。被分离出来的油滴沿外筒20的内壁通过油槽封板23与外筒20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储油槽内,然后通过下回油管7回到压缩机。
一级分离后的制冷剂气体从内筒21底部内筒21与下盖板212之间的气流通道进入内筒21,然后穿过滤筒211的筒壁进入滤筒211,然后由滤筒211顶部的上盖板22上的气流通道221进入上盖板22与顶盖3之间的空间,然后由出气管5排出。滤筒的筒壁为透气性的,制冷剂气体中的油滴,在经过滤筒211时被分离出来,通过上回油管6回到压缩机,从而实现二级分离。
在前述实施例中,排气管5的一端位于上盖板22与顶盖3之间,进入滤筒211的气体通过上盖板22的气流通道221进入排气管5,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需要上盖板22,而内筒和滤筒的顶部与外筒的顶部共同焊接于顶盖上,排气管5的一端可以直接位于滤筒211内,另一端穿出底盖4,则进入滤筒211的气体可以直接进入排气管5排出。或者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排气管5的一端位于滤筒211内,而另一端穿出油分离器的顶盖3,这样可用于出气口向上的机组。
前述图示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具体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前述顶盖和底盖可以视为外筒的顶壁和底壁,前述顶盖、底盖和外筒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的外筒。而前述上盖板可以视为内筒和滤筒共用同一个顶壁,该共用的顶壁距离外筒的顶壁(顶盖)一定距离。而前述下盖板可以视为内筒和滤筒共用一个底壁,该共用的底壁距离外筒底壁一定距离。前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以及内筒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的内筒,前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以及滤筒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的滤筒。在其他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筒和滤筒可以分别形成不同的顶壁和底壁,而且内筒和滤筒的顶壁和底壁可以存在一定的高度差,而不局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图1-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内筒和滤筒顶部由上盖板共同封闭,而内筒和滤筒底部由下盖板共同封闭的实施方式。而且内筒和滤筒的顶部可以略为突出外筒的顶部,而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内筒和滤筒相平齐而且位于外筒内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油分离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经过两级分离,能够充分高效地分离气体中的油分。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双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筒、与外筒的内部空间相通的进气管和第一回油管、至少部分位于外筒的内部空间内的内筒、至少部分位于内筒的内部空间内的滤筒、与滤筒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排气管和第二回油管,其中,所述内筒的筒壁上具有连通内筒的内部空间和外筒的内部空间的气流通道,所述滤筒的至少部分筒壁为透气性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外筒的圆柱筒体相切,气流通过进气管进入外筒内,之后经由内筒的筒壁上的气流通道进入内筒内,再穿过滤筒的透气性筒壁进入滤筒内,最后经由排气管排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内筒及滤筒均包括顶壁、底壁及位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圆柱筒体,所述外筒、内筒和滤筒的圆柱筒体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内筒及滤筒共用同一个顶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与滤筒共用同一个顶壁而与外筒的顶壁间隔一定距离。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与滤筒共用一个底壁,而与外筒的底壁间隔一定距离。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筒壁上的气流通道形成于内筒的底壁,所述气流通道为间隔的锯齿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位于外筒内部内筒下方的油槽封板,所述油槽封板为矩形板,四角与外筒内壁固定,油槽封板与外筒底壁之间形成储油槽。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的顶壁形成有以顶壁中心为圆心的间隔扇形开口,所述排气管的进口穿过滤筒的顶壁位于滤筒顶壁和外筒顶壁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管的进口靠近外筒内的底壁,所述第二回油管的进口位于滤筒内的底壁。
CN2011200119900U 2011-01-14 2011-01-14 立式双级油分离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5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119900U CN201935494U (zh) 2011-01-14 2011-01-14 立式双级油分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119900U CN201935494U (zh) 2011-01-14 2011-01-14 立式双级油分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35494U true CN201935494U (zh) 2011-08-17

Family

ID=44447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1199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5494U (zh) 2011-01-14 2011-01-14 立式双级油分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3549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7713A (zh) * 2013-12-31 2014-04-16 天津大学 一种泡沫金属过滤螺旋式油分离器
CN103851846A (zh) * 2014-03-19 2014-06-11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油分离器及包含其的空调系统
CN106196775A (zh) * 2016-07-29 2016-12-07 青岛开拓隆海制冷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高效油分离器及其分离方法
CN107923674A (zh) * 2015-06-23 2018-04-17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09236658A (zh) * 2018-10-26 2019-01-18 南京晨光森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分离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7713A (zh) * 2013-12-31 2014-04-16 天津大学 一种泡沫金属过滤螺旋式油分离器
CN103727713B (zh) * 2013-12-31 2015-11-04 天津大学 一种泡沫金属过滤螺旋式油分离器
CN103851846A (zh) * 2014-03-19 2014-06-11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油分离器及包含其的空调系统
CN103851846B (zh) * 2014-03-19 2016-09-07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油分离器及包含其的空调系统
CN107923674A (zh) * 2015-06-23 2018-04-17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06196775A (zh) * 2016-07-29 2016-12-07 青岛开拓隆海制冷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高效油分离器及其分离方法
CN106196775B (zh) * 2016-07-29 2019-06-28 青岛开拓隆海制冷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及其分离方法
CN109236658A (zh) * 2018-10-26 2019-01-18 南京晨光森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分离器
CN109236658B (zh) * 2018-10-26 2024-02-09 南京晨光森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分离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35494U (zh) 立式双级油分离器
CN202947392U (zh) 立式油分离器
CN203024518U (zh) 油分离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01436520U (zh) 一种油分离器
CN104729166B (zh) 立式油分离器及空调系统
CN201748726U (zh) 空调机的油分离器结构
CN103604258A (zh) 一种排液型气液分离器
CN107388655B (zh) 油分离器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02878735B (zh) 高效油气分离器及其分离方法
CN103638749A (zh) 一种具有储液和排液功能的气液分离器
CN103134249B (zh) 高效油分离器
CN204630193U (zh) 一种新的气液分离器装置
CN102463006A (zh) 油气分离器
CN201840936U (zh) 油气分离器
CN103868293A (zh) 立式油分离器
CN105038888A (zh) 天然气二级气液分离器
CN205115411U (zh) 天然气二级气液分离器
CN103591741A (zh) 油分离器
CN205279550U (zh) 一种油分离器
CN203980746U (zh) 一种油分离器
CN203375773U (zh) 油分离器和空调器
CN216557798U (zh) 用于冷凝器的油气分离装置、冷凝器及制冷设备
CN215336260U (zh) 一种锅炉汽水分离器
CN202885380U (zh) 螺旋式油分离器
CN103398519A (zh) 一种立式油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