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08196U -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08196U
CN201908196U CN2010206855496U CN201020685549U CN201908196U CN 201908196 U CN201908196 U CN 201908196U CN 2010206855496 U CN2010206855496 U CN 2010206855496U CN 201020685549 U CN201020685549 U CN 201020685549U CN 201908196 U CN201908196 U CN 201908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angle
motherboard
needle
needle selection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855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平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i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Ci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Ci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Ci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855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08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08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0819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包括与前后针床对应的前后两套编织三角系统,每套编织三角系统由一个编织系统、一个移圈系统和两个选针系统组成,它还包括三角母板和选针母板,三角母板和选针母板固定连接,三角母板的位置高于选针母板;三角母板上设有两只导向三角、两只回针三角、三只编织归位三角、三只复位三角和四只密度三角,每只导向三角正上方还各设有一翻针三角,固装在三角母板上,并通过翻针三角将编织归位三角一一隔开。本实用新型对几个三角装置的功能进行整合,由一个三角装置完成,不仅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还简化了设备的整体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便于安装或维修。

Description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
背景技术
针织横机是织针领域最普遍的机械,它一般包括针床机构、牵拉机构、编织机构、传动机构等,其中成圈三角座是针织横机的关键部件,传统针织横机有与前后针床对应的前后两套成圈三角座装置,每套成圈三角座由两个编织系统、两个移圈系统和四个选针系统所组成,每套成圈三角座以中心对称具有相同的平面结构,每个系统又包括安装在母板上的三角、压片、选针器等。
本发明人之前曾申请过若干有关编织三角系统的专利,其中专利号为2003201273658最接近本申请,其公开了包括与前后针床对应的前后两套编制三角系统,由两个编织系统、两个移圈系统和四个选针系统组成,每套编织三角系统包括一块三角母板和一块选针母板,三角母板和针织母板固定连接,三角母板的位置高于针织母板,三角母板上设有两只导向三角、两只起针三角、两只接圈三角、两只固定移圈压针三角、四只半复位三角、四只密度三角、两只活络移圈三角、两只固定移圈压针板、四只移圈压针板、两只吊目压板和四只二段度目压板,选针母板上设有四只选针器、四只选针活络三角,在上述各部件的协同作用下,针织横机的每一枚针在编织时都可以处于编织、吊目和不编织三种状态。
上述编织三角系统在编织衣片时,根据花型工艺的需要,编织三角和移圈三角需经常进行动作切换,同时相应的压片也要进行位置的改变。然而,不论是三角的动作还是压片位置的改变,都必须通过在电磁铁或其他类似电控装置的配合下才可以完成;这便导致了编织三角系统最终的整体设计会相当复杂,既增加了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也使用户不易安装。此外,编织三角系统在运行的时候,由于毛灰、油污、电控失灵或其它因素,也常会导致相应的三角在工作时出现不灵敏甚至卡死的现象,增加了故障率,造成大量织针的损坏,直接影响用户的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与电脑控制程序配合,能满足编织复杂花型和成形衣片的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结构复杂、工作效率低、系统不稳定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包括与前后针床对应的前后两套编织三角系统,每套编织三角系统由一个编织系统、一个移圈系统和两个选针系统组成,每套编织三角系统均左右对称,具有相同的平面结构;它还包括三角母板和选针母板,三角母板和选针母板固定连接,三角母板的位置高于选针母板;三角母板上设有两只导向三角、两只回针三角、三只编织归位三角、三只复位三角和四只密度三角,所述三只编织归位三角分左、中、右固装在三角母板的上方;三只复位三角分左、中、右固装在三角母板的下方,与三只编织归位三角相对称;两只回针三角分别通过轴位螺丝安装在左、右编织归位三角和左、右复位三角之间的三角母板上,从而形成支点,可上下摆动;两只导向三角固装在三角母板上,其两侧分别与一密度三角相邻,密度三角活嵌于三角母板上开有的斜向凹槽中,并可沿斜向凹槽平移;每只导向三角正下方各设有一吊目压板,枢装三角母板下方的凹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只导向三角正上方还各设有一翻针三角,固装在三角母板上,并通过翻针三角将编织归位三角一一隔开。
所述翻针三角包括一左右对称的本体,本体上具有一呈直线的顶边,和一向内凹呈U型的底边;所述本体中部具有一M型凹槽,M型凹槽的两端分别向本体两侧延伸,与本体的两侧边相交,形成外扩的喇叭口,从而贯通本体;M型凹槽与底边之间的部分上还具有若干个斜面,斜面自内而外向下倾斜。
所述选针母板设有两块不织压片、三只选针归位三角和三只选针固定三角,以及四只选针器和四只选针活络三角;其中两块不织压片分别安装在两块吊目压板正下方的选针母板上,不织压片两端上方分别与一接针压片相固定;三只选针归位三角分左、中、右固装在选针母板上方,三只选针固定三角分左、中、右固装在选针母板下方,与三只选针归位三角相对称;四只选针活络三角活嵌于选针母板下方的凹槽内,通过推针三角座、轴销与连动杆相连,并由连动杆控制;四只选针器固装在选针母板上;所述选针母板下方还固装有两个选针归位导块,与选针器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每一枚织针在成圈时会处于编织(翻针) 、吊目(接针)和不编织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这三种工作状态是根据每一枚织针对应的弹簧针所处的位置(A、H、B),通过与接针压片、吊目压板、不织压片的位置配合而达到的。当处于A位置的弹簧针不受压时,相应的长针针脚受密度三角和导向三角与翻针三角的控制,进入编织或翻针的走针轨道,带动对应的织针参加工作形成编织或翻针。当处于H位的弹簧针受接针压片、吊目压板的控制时,相应的长针针脚受密度三角和导向三角的控制,如果吊目压板向下摆动压住处于H位中段的弹簧针,相应的长针针脚受密度三角和导向三角的控制,进入吊目的走针轨道,带动对应的织针参加工作形成吊目;反之,吊目压板向上摆动不压迫处于H位中段的弹簧针,相应的长针针脚受密度三角和导向三角的控制,进入接针的走针轨道,带动对应的织针参加工作形成接针。当处于B位的弹簧针受不织压片的控制时,不织压片将处于B位的弹簧针全部压回针槽,从而压迫长针针脚也全部进入针槽,使相应的织针不参加工作,即处于不编织状态。弹簧针处于A、H、B三个不同的位置,与接针压片、不织压片、导向三角、翻针三角,以及吊目压板、密度三角相配合,通过电脑程序的自动控制,可以编织各种复杂花型和成形衣片。
如何使弹簧针处于A、H、B三个不同的位置,这是完成同一横列中成圈状态的关键。其中,弹簧针到达A位需要经过两次选针才能完成,到达H位需要经过一次选针便可完成,B位不需要选针。当机头向左移动时,选针全部被选针归位导块抬起,选针下片踵露出针床表面,弹簧针处于B位;如不需选针,选针器的选针刀片不摆动处于初始状态,选针针脚处于选针刀片的片齿轨道上,此时选针针脚被压入针槽内,选针下片踵不露出针床表面;如需选针,选针器的选针刀片上摆,不与选针针脚接触,选针下片踵露出针床表面,开始进行第一次选针。被压入针槽的选针下片踵就不能沿选针固定三角上升,未被压入针槽的选针下片踵沿选针固定三角上升,从而把弹簧针从B位推至H位,使对应的织针完成吊目或接针;随后,处于H位的弹簧针被复位三角全部压回B位。当机头向右移动时,弹簧针都处在B位,经过第一次选起的选针,其选针下片踵露出针床表面,通过选针器进行第二次选针;如需选针,选针器的选针刀片上摆,不与选针针脚接触,选针下片踵仍露出针床表面,沿选针活络三角上升,选针将需要编织或翻针的织针所对应的弹簧针全部推至A位,不需要选的选针被选针刀片压回针槽,对应的织针也不工作。这样,使得弹簧针到达A、H、B三个不同的位置,在同一横列上达到编织(翻针)、吊目(接针)和不编织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机头向右运行时编织、吊目、翻针、接针的走针原理是相同的,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以往的需几个三角装置才可完成的功能进行有效的整合,由一个三角装置完成,从而能取消大量的电磁铁或其他类似电控装置,不仅提高了编织三角机构工作的稳定性,还大大简化了编织三角机构的整体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也便于安装或维修;而且,也能满足编织复杂花型和成形衣片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翻针三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编织轨迹示意图。
图4为吊目轨迹示意图。
图5为翻针轨迹示意图。
图6为接针轨迹示意图。
附图中带箭头的虚线为本实施例的走针轨迹。
附图中正下方的箭头指向表示机头的运行方向。
附图中下方的虚线表示弹簧针所处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包括与前后针床对应的前后两套编织三角系统,每套编织三角系统由一个编织系统、一个移圈系统和两个选针系统组成,每套编织三角系统均左右对称,具有相同的平面结构;它还包括三角母板1和选针母板12,三角母板1和选针母板12固定连接,三角母板1的位置高于选针母板12;三角母板1上设有两只导向三角4、两只回针三角10、三只编织归位三角11、三只复位三角9和四只密度三角2,所述三只编织归位三角11分左、中、右固装在三角母板1的上方,三只复位三角9分左、中、右固装在三角母板1的下方,与三只编织归位三角11相对称;两只回针三角10分别通过轴位螺丝安装在左、右编织归位三角和左、右复位三角之间的三角母板1上,从而形成支点,可上下摆动;两只导向三角4固装在三角母板1上,其两侧分别与一密度三角2相邻,密度三角2活嵌于三角母板1上开有的斜向凹槽中,并可沿斜向凹槽平移;每只导向三角4正下方各设有一吊目压板7,枢装三角母板1下方的凹槽中;每只导向三角4正上方各设有一翻针三角5,固装在三角母板1上,并通过翻针三角5将编织归位三角11一一隔开。
所述翻针三角5包括一左右对称的本体30,本体30上具有一呈直线的顶边,和一向内凹呈U型的底边;所述本体30中部具有一M型凹槽31,M型凹槽31的两端分别向本体30两侧延伸,与本体30的两侧边相交,形成外扩的左喇叭口x和右喇叭口r,从而贯通本体;M型凹槽31与底边之间的部分上还具有若干个斜面,斜面自内而外向下倾斜。
所述选针母板12设有两块不织压片8、三只选针归位三角17和三只选针固定三角16,以及四只选针器13和四只选针活络三角15;其中两块不织压片8分别安装在两块吊目压板7正下方的选针母板2上,不织压片8两端上方分别与一接针压片6相固定;三只选针归位三角17分左、中、右固装在选针母板12上方,三只选针固定三角16分左、中、右固装在选针母板12下方,与三只选针归位三角16相对称;四只选针活络三角15活嵌于选针母板12下方的凹槽内,通过推针三角座、轴销与连动杆相连,并由连动杆控制;四只选针器13固装在选针母板12上,每只选针器13内各装有八档选针刀片18,;所述选针母板12下方还固装有两个选针归位导块14,与选针器13相配合。
参见图3。本实施例在进行编织时,机头沿箭头方向向左运行,此时,位于导向三角4左侧的密度三角受马达控制处于斜向凹槽最上端,其第一轨道出口e恰好与导向三角4的编织轨道入口f相对;吊目压板7受电磁铁控制,向上摆动离开H位;而选针在经过选针器13两次选针后,由选针活络三角15推动选针下片踵上升,选针推动弹簧针至A位,使弹簧针不受压,从而令相应的长针上浮处于工作状态;未被选针器13选起的选针对应的弹簧针处于B位,被不织压片8压入针槽内,相应的织针不工作。随着机头的继续运行,弹簧针在A位不受压,长针的针脚露出针床表面,长针下段针脚从第一轨道入口c进入左侧的密度三角的第一轨道N中,第一轨道入口c处具有两个落差的平面p、q,平面p、q由一向上的轨道口斜面s相连接,从而能使长针下段针脚更好的进入第一轨道N中,沿编织轨迹运行;随后,长针下端针脚从第一轨道出口e移出,顺利由编织轨道入口f进入导向三角4的编织轨道P中,沿编织轨迹运行;随着机头继续运行,长针下段针脚进入位于导向三角4右侧的密度三角的第二轨道M中,沿编织轨迹继续运行,从第二轨道出口d处滑出,从而使长针带动相应的织针出 3/4针位完成编织动作。
参见图4。本实施例在进行吊目时,机头沿箭头方向向左运行,此时,位于导向三角4左侧的密度三角受马达控制处于斜向凹槽最上端,其第一轨道出口e恰好与导向三角4的编织轨道入口f相对;吊目压板7受电磁铁控制,向上摆动离开H位;而选针在经过选针器13一次选针后,由选针固定三角16推动选针下片踵上升,选针推动弹簧针至H位;未被选针器13选起的选针对应的弹簧针处于B位,被不织压片8压入针槽内,相应的织针不工作。随着机头的继续运行,长针下段针脚在进入第一轨道N前虽然受到H位上左接针压片6-1压迫,但由于左侧接针压片6-1略低于不织压片8,长针下段针脚不会沿左侧的密度三角的表面滑出,仍可以保证长针下段针脚顺利进入第一轨道N中,沿吊目轨迹运行;随后,长针下段针脚从第一轨道出口e移出,长针下段针脚继续沿吊目轨迹运行;这时,弹簧针进入吊目压板7的工作范围,弹簧针受压,长针下段针脚沉入针槽内不被导向三角4接走,沿吊目轨迹在导向三角4的表面运行;当弹簧针离开吊目压板7不受压时,长针下段针脚会重新浮起进入位于导向三角4右侧的密度三角的第二轨道M中,此时,弹簧针在右接针压片6-2的压迫下顺利的沿吊目轨迹运行,从第二轨道出口d处滑出,从而使长针带动相应的织针出2/4针位完成吊目动作。
参见图5。本实施例在进行翻针时,机头沿箭头方向向左运行,此时,位于导向三角4左侧的密度三角受马达控制处于斜向凹槽最底端,使长针下段针脚可沿第三轨道K运行,吊目压板7受电磁铁控制,向上摆动离开H位;而选针在经过选针器13两次选针后,由选针活络三角15推动选针下片踵上升,选针推动弹簧针至A位,使弹簧针不受压,从而使长针上浮处于工作状态;未被选针器选起的选针对应的弹簧针处于B位,被不织压片8压入针槽内,相应的织针不工作。随着机头的继续运行,弹簧针在A位不受压,长针针脚露出针床表面,长针下段针脚从第三轨道入口w处进入第三轨道K中,第三轨道入口w处具有两个落差的平面p、q,平面p、q由一向上的轨道口斜面s相连接,从而能使长针下段针脚更好的进入第三轨道K中,沿翻针轨迹运行;在第三轨道K的出口处还具有一向上的出口斜面v,从而使长针下段针脚可由此处进入翻针区域,而不可由此处退出;当长针下段针脚运行至第三轨道K的出口时,其上段针脚恰好处于翻针三角5的左喇叭口x处,之后,长针下段针脚不受控制;随着机头的继续运行,长针上段针脚进入M型凹槽31沿翻针轨迹从左喇叭口x处运行至右喇叭口r处后,长针上段针脚不再受控制,而长针下段针脚在位于导向三角4右侧的密度三角的作用下沿翻针轨迹运行,进入第二轨道M中,继续沿翻针轨迹运行,从第二出口d处滑出,从而使长针带动相应的织针出4/4针位完成翻针动作。
参见附图6。本实施例在进行接针时,机头沿箭头方向向左运行,此时,位于导向三角4左侧的密度三角受马达控制处于斜向凹槽最底端,使得长针下段针脚能沿第三轨道入口w进入接针轨迹,吊目压板7受电磁铁控制,向上摆动离开H位;而选针经过选针器13一次选针后,由选针固定三角16推动选针下片踵上升,选针推动弹簧针至H位;未被选针器13选起的选针对应的弹簧针处于B位,被不织压片7压入针槽内,相应的织针不工作。随着机头的继续运行,长针下段针脚进入第三轨道入口w,此时,处于H位的弹簧针完全受到左接针压片6-1的压迫,由于左接针压片6-1略低于不织压片8,使得长针不能完全沉入针槽内,由于左侧的密度三角的第三轨道K与第二轨道N间具有一向上的接针斜面z,该接针斜面z分别于低接针平面u和高接针平面t相连,从而有助于长针下段针脚沿接针轨迹运行;随着机头的继续运行,弹簧针脱离左接针压片6-1的压迫,由于吊目压板7不在工作区,长针针脚随之浮出针槽,长针下段针脚进入导向三角4的接针轨道y中,沿接针轨迹继续运行;当长针下段针脚走出导向三角4的接针轨道y,在进入位于导向三角4右侧的密度三角的第二轨道M之前,受右侧的密度三角上附加斜面j的作用,使长针下段针脚完全进入第二轨道M中,不会出现撞针的情况;此时,弹簧针又受到右接针压片6-2的压迫,由于右接针压片6-2略低于不织压片8,使得长针下段针脚不能从右侧的密度三角表面滑出,于是,长针下段针脚仍处于右侧的密度三角的轨道M中,继续沿接针轨迹运行,从第二出口d处滑出,从而使长针带动相应的织针出1/4针位完成接针动作。
本实施例的机头向右运行时编织、吊目、翻针、接针的走针原理是相同的,不再赘述。

Claims (3)

1.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包括与前后针床对应的前后两套编织三角系统,每套编织三角系统由一个编织系统、一个移圈系统和两个选针系统组成,每套编织三角系统均左右对称,具有相同的平面结构;它还包括三角母板和选针母板,三角母板和选针母板固定连接,三角母板的位置高于选针母板;三角母板上设有两只导向三角、两只回针三角、三只编织归位三角、三只复位三角和四只密度三角,所述三只编织归位三角分左、中、右固装在三角母板的上方;三只复位三角分左、中、右固装在三角母板的下方,与三只编织归位三角相对称;两只回针三角分别通过轴位螺丝安装在左、右编织归位三角和左、右复位三角之间的三角母板上,从而形成支点,可上下摆动;两只导向三角固装在三角母板上,其两侧分别与一密度三角相邻,密度三角活嵌于三角母板上开有的斜向凹槽中,并可沿斜向凹槽平移;每只导向三角正下方各设有一吊目压板,枢装三角母板下方的凹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只导向三角正上方还各设有一翻针三角,固装在三角母板上,并通过翻针三角将编织归位三角一一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针三角包括一左右对称的本体,本体上具有一呈直线的顶边,和一向内凹呈U型的底边;所述本体中部具有一M型凹槽,M型凹槽的两端分别向本体两侧延伸,与本体的两侧边相交,形成外扩的喇叭口,从而贯通本体;M型凹槽与底边之间的部分上还具有若干个斜面,斜面自内而外向下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针母板设有两块不织压片、三只选针归位三角和三只选针固定三角,以及四只选针器和四只选针活络三角;其中两块不织压片分别安装在两块吊目压板正下方的选针母板上,不织压片两端上方分别与一接针压片相固定;三只选针归位三角分左、中、右固装在选针母板上方,三只选针固定三角分左、中、右固装在选针母板下方,与三只选针归位三角相对称;四只选针活络三角活嵌于选针母板下方的凹槽内,通过推针三角座、轴销与连动杆相连,并由连动杆控制;四只选针器固装在选针母板上;所述选针母板下方还固装有两个选针归位导块,与选针器相配合。
CN2010206855496U 2010-12-29 2010-12-29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08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55496U CN201908196U (zh) 2010-12-29 2010-12-29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55496U CN201908196U (zh) 2010-12-29 2010-12-29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08196U true CN201908196U (zh) 2011-07-27

Family

ID=44300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85549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08196U (zh) 2010-12-29 2010-12-29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08196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1734A (zh) * 2010-12-29 2011-04-20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
CN102321947A (zh) * 2011-09-08 2012-01-18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上护山
CN102787439A (zh) * 2012-09-04 2012-11-21 东莞市金贝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及其织针装置
CN105386227A (zh) * 2015-12-25 2016-03-09 桐庐永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针织提花翻针的针控方法
CN105420904A (zh) * 2015-12-25 2016-03-23 桐庐永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编织和挑孔的针控方法
CN106435987A (zh) * 2015-08-05 2017-02-22 H.斯托尔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和横机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1734A (zh) * 2010-12-29 2011-04-20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
CN102321947A (zh) * 2011-09-08 2012-01-18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上护山
CN102787439A (zh) * 2012-09-04 2012-11-21 东莞市金贝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及其织针装置
CN102787439B (zh) * 2012-09-04 2014-04-09 东莞市金贝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
CN106435987A (zh) * 2015-08-05 2017-02-22 H.斯托尔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和横机
CN106435987B (zh) * 2015-08-05 2019-06-04 H.斯托尔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和横机
CN105386227A (zh) * 2015-12-25 2016-03-09 桐庐永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针织提花翻针的针控方法
CN105420904A (zh) * 2015-12-25 2016-03-23 桐庐永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编织和挑孔的针控方法
CN105420904B (zh) * 2015-12-25 2017-08-22 桐庐永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编织和挑孔的针控方法
CN105386227B (zh) * 2015-12-25 2018-09-07 桐庐永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针织提花翻针的针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1734B (zh)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
CN201908196U (zh)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
CN207210650U (zh) 一种电脑针织横机双系统编织机构
CN102758303A (zh) 13g全自动电脑毛圈手套编织机
CN201089829Y (zh) 一种编织三角机构
CN204550951U (zh) 一种提花机
CN205152524U (zh) 一种经济型电脑横编织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CN2673900Y (zh) 针织横机
CN202175803U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和织针组件
CN201501969U (zh) 电脑横编织机的走针控制机构
CN206089974U (zh) 一种平纹电脑提花机
CN103409925A (zh) 一种全自动电脑多功能横机三角底板
CN102383255A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CN101122061B (zh) 编织三角系统
CN203256436U (zh) 在同一行内编织、集圈的单系统电脑横机
CN201713649U (zh) 电脑横机的度目三角
CN207109240U (zh) 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编织机构
CN203513947U (zh) 一种应用于纬编针织小圆机中的新型下盘提花编织机构
CN206616328U (zh) 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
CN2900571Y (zh) 电脑提花横机的提花三角机构
CN202913183U (zh) 一种针织大圆机的提花选针三角
CN201158741Y (zh) 编织横机织针控制机构
CN102534988B (zh) 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
CN202809165U (zh) 针织横机的成圈三角座
CN221480235U (zh) 电脑针织横机三角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