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00229U - 一种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900229U CN201900229U CN2010206792976U CN201020679297U CN201900229U CN 201900229 U CN201900229 U CN 201900229U CN 2010206792976 U CN2010206792976 U CN 2010206792976U CN 201020679297 U CN201020679297 U CN 201020679297U CN 201900229 U CN201900229 U CN 2019002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brating
- moulding
- jolt ramming
- sandbox
- disappearance mou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Abstract
一种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包括由车轮、轴承座、车轨、车架和车轴组成的底盘,在车架上设置举升系统,举升系统上面连接设置包括振动电机和振动台面的振动系统,在车架上设置可使振动系统移动的运行机构。振动电机安装在振动台面上,通过振动电机的振动来实现砂箱的振实。本实用新型依靠举升系统举起振动台面,顶在加砂装置底面上对砂箱进行振动,解决了加砂过程中的扬尘、振实时模型与振动台面产生共振引起的上下左右移动和久而久之对模具的损伤、振实度不均和硬度不够等问题。与以往相比,电机功率降低了20%左右,振动时间减少了30%左右,砂箱内的砂硬度比原来提高了12%左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造型和消失模砂箱振实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V法造型行业中,大都是制作一个振实台或振动台车,把已覆好膜的模型放在振动台面上,上面放上砂箱,往砂箱内添加砂子,然后再振实。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在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在添加砂子的过程中沙尘飞扬;2、模型与振动台面之间用定位销固定,间隙较大,振动时模型会跟着上下、左右移动,有时会产生共振,造成振实度不均,硬度不够;3、由于模型上下左右移动,造成模型一定程度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包括由车轮、轴承座、车轨、车架和车轴组成的底盘,在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举升系统,所述举升系统上面连接设置振动系统,在车架上设置有可使所述振动系统移动的运行机构。
其中,所述的举升系统为空气弹簧或液压油缸,通过空气弹簧或液压油缸的伸缩举升或放下振动系统。
所述的振动系统包括振动电机和振动台面,振动电机安装在振动台面上,通过振动电机的振动来实现砂箱的振实。所述的振动电机不少于1台,优选地,振动电机为2台或3台。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架与振动台面之间设置有安全极限装置。所述的安全极限装置为设置在车架上的台车定位销和与之相互对应的设置在振动台面上的台车定位套。所述的安全极限装置还可以是相互对应的光电感应元器件。
同时,还在所述的振动台面上设有定位部件。所述的定位部件是模具定位销或者光电感应元器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动台车,依靠举升系统举起振动台面,顶在加砂装置底面上对砂箱进行振动,解决了加砂过程中的扬尘、震实时模型与振动台面产生共振引起的上下左右移动和久而久之对模具的损伤、振实度不均和硬度不够等问题。在振动台车与台面之间安装了安全极限装置,使举升高度可调,不会压坏举升系统,即使升起或检修时起吊振动台面,也不会拉裂举升系统。将振动电机直接装在台面下,与以往相比,微振力有所提高,电机功率比原来降低了20%左右,振动时间减少了30%左右,砂箱内的砂硬度比原来提高了12%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由车轮5、轴承座6、车轨7、车架8和车轴10组成的底盘,在所述的车架8上设置了举升系统,该举升系统上面连接设置振动系统,以及可使所述振动系统移动的运行机构4。
所述的举升系统为空气弹簧3,通过空气弹簧3的伸缩来实现举升或放下其上的振动系统;所述的振动系统包括振动电机1和振动台面2,振动电机1安装在振动台面2上,通过振动电机1来实现上部砂箱的振实,所述振动电机1有2台。
在所述的车架8与振动台面2之间设置安全极限装置,该安全极限装置为设置在车架8上的台车定位销9和与之相互对应的设置在振动台面2上的台车定位套12,并在所述的振动台面2与砂箱之间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定位部件,该定位部件为模具定位销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a、在定位部件引导下,将模具砂箱放在振动台面上;
b、振动台面举起,在安全极限装置引导下,紧贴加砂装置砂箱进行加砂振动;
c、与加砂装置分离,砂箱运出;
d、振动台面回到原位,等待下一个模具砂箱到来。
重复以上操作过程,循环作业。
上述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将模具砂箱放在振动台面上,以台车定位销和台车定位套相配合固定模具,保证了定位可靠,不会出现振动时模具左右移动的问题。在加砂时,由压缩气体给空气弹簧充气,把振动台面举起紧贴住加砂装置底面进行加砂振动,形成加砂时沙尘不外泄的封闭型振动装置,有抽尘功能,所以沙尘不会飞扬。加砂装置顶住砂箱,所以模具不会产生颤动。振实后空气弹簧排气,把振动台面落下,靠安全极限装置把台车与台面固定在一起,不会压坏空气弹簧。台车运行时不会产生摇动,并且举升高度可调,就是在检修时吊起振动台面,也不会损坏空气弹簧。
Claims (10)
1.一种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包括由车轮、轴承座、车轨、车架和车轴组成的底盘,其特征是在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举升系统,所述举升系统上面连接设置振动系统,在车架上设置有可使所述振动系统移动的运行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举升系统为空气弹簧或液压油缸,通过空气弹簧或液压油缸的伸缩举升或放下振动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振动系统包括振动电机和振动台面,振动电机安装在振动台面上,所述振动电机不少于1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振动电机为2台或3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车架与振动台面之间设置有安全极限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安全极限装置为设置在车架上的台车定位销和与之相互对应的设置在振动台面上的台车定位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安全极限装置是相互对应的光电感应元器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振动台面上设有定位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部件为模具定位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部件是光电感应元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792976U CN201900229U (zh) | 2010-12-24 | 2010-12-24 | 一种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792976U CN201900229U (zh) | 2010-12-24 | 2010-12-24 | 一种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900229U true CN201900229U (zh) | 2011-07-20 |
Family
ID=44270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7929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00229U (zh) | 2010-12-24 | 2010-12-24 | 一种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90022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0780A (zh) * | 2010-12-24 | 2011-04-06 | 山西华德冶铸有限公司 | 一种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 |
CN104588581A (zh) * | 2015-01-20 | 2015-05-06 | 江西弘旺汽车制动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制动鼓制造方法 |
CN106955977A (zh) * | 2016-01-12 | 2017-07-18 | 苏州苏铸成套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可控加砂多角度振实台 |
-
2010
- 2010-12-24 CN CN2010206792976U patent/CN20190022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0780A (zh) * | 2010-12-24 | 2011-04-06 | 山西华德冶铸有限公司 | 一种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 |
CN104588581A (zh) * | 2015-01-20 | 2015-05-06 | 江西弘旺汽车制动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制动鼓制造方法 |
CN106955977A (zh) * | 2016-01-12 | 2017-07-18 | 苏州苏铸成套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可控加砂多角度振实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77007U (zh) | 脱箱铸型造型装置 | |
CN101862814A (zh) | 同时铸型造型方法和脱箱铸型造型装置 | |
CN204413052U (zh) | 消失模铸造生产系统 | |
CN201900229U (zh) | 一种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 | |
CN102000780A (zh) | 一种v法造型和消失模振实装置 | |
CN101912959A (zh) | 一种振击除芯机及其振机除芯处理方法 | |
RU2014109396A (ru) | Формование пресс-формы для стального литья | |
CN205798358U (zh) | 一种铸造用全自动造型机 | |
CN203320425U (zh) | 现浇箱梁侧模滑移施工装置 | |
CN101053891A (zh) | 一种摇枕、侧架的整体芯生产方法 | |
CN105964953B (zh) | 一种呋喃自硬树脂砂铸造自动造型线 | |
CN204413068U (zh) | 消失模砂箱振动台 | |
CN205341916U (zh) | 一种v法铸造用生产线 | |
CN205380260U (zh) | 龙门翻箱机 | |
CN104923743A (zh) | 铸造造型用振实台 | |
CN201817775U (zh) | 可纵移式外模组件 | |
CN202212539U (zh) | 一种真空密封造型在线翻箱机 | |
CN204159822U (zh) | 一种移动的三维震实台 | |
CN204366016U (zh) | 一种低压铸造机 | |
CN207240428U (zh) | 一种混凝土轨道板振捣装置 | |
CN217018576U (zh) | 壳型线浇注工位多箱微振系统 | |
CN206047033U (zh) | 一种震实小车 | |
CN113210574A (zh) | 一种消失模砂箱三维振实台 | |
CN201214137Y (zh) | 曲轴砂箱振实台 | |
CN205270770U (zh) | 型砂铸造用造型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