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89877U - 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89877U
CN201889877U CN2010206264316U CN201020626431U CN201889877U CN 201889877 U CN201889877 U CN 201889877U CN 2010206264316 U CN2010206264316 U CN 2010206264316U CN 201020626431 U CN201020626431 U CN 201020626431U CN 201889877 U CN201889877 U CN 201889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cutter
injection
mold decoration
injection mou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264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敏
朱熹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JIANG YOUXIN POLYMER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JIANG YOUXIN POLYMER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JIANG YOUXIN POLYMER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JIANG YOUXIN POLYMER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264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89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89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898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包括动模、定模、薄膜输送机、冲切装置、薄膜真空抽吸装置以及注塑机,所述冲切装置包括刀具以及刀具驱动装置,所述刀具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刀具连接,所述定模与注塑机的注塑喷嘴贯通连接,所述薄膜真空抽吸装置的真空吸孔与动模贯通连接,所述塑料薄膜通过薄膜输送机置于动模和定模之间。因此,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工件注塑,与模内装饰(IMD)相比,避免了单张薄膜印刷的繁琐,同时省去了热成型和冲切的工艺,减少了人力和设备的投入。与模内转印(IMR)相比,实现了图案在薄膜内的目的,达到了防刮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效地结合了模内装饰与模内转印的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塑料的一种主要成型工艺,注塑制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由于注塑工艺自身的色彩局限性,常常需要对注塑制品进行装饰,包括印刷文字或图案,达到外观绚丽多彩。对注塑制件进行装饰的最常用的方法是二次加工,即在已经成型的注塑制件上进行印刷、喷涂等工序,最终形成具有文字或图案的塑料制品。二次加工的方法工序繁琐、生产周期长,在喷涂时有大量的涂料被浪费,同时大量的有害物质挥发物(VOC)散发到空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不利。
为了减少VOC的排放,在电子消费品(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MP3等等)制造过程中,一种所谓的模内镶嵌成型(In-Mold Decoration,IMD)正在日益兴起。其过程是:首先将预先设计好的图案用丝网印刷的工艺复制到一片塑料薄膜上;其次将已经印刷好的塑料薄膜进行热压成型得到一定的形状;然后将热压成型后的薄膜进行冲切;最后将冲切好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塑料薄膜放置在注塑机的模具型腔中,并进行注塑,最终得到具有预先设计好的图案的注塑制件。塑料薄膜作为外壳留在了制件上。IMD避免了喷涂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挥发,同时可以得到鲜艳的色彩,此外塑料薄膜赋予了耐磨抗刮的性能。IMD的缺点是生产工序复杂,不能实现连续生产、生产效率低,良率差。
另外一种与IMD并驾齐驱的方法是模内转印(In-Mold Release,IMR),也能达到减少有害挥发物排放的目的。具体过程是:首先将预先设计好的图案利用连续印刷的方法印刷在转印薄膜的卷材上;然后将预先印好图文的转印薄膜通过薄膜输送机输送到注塑模具的型腔中;最后注塑模具合模、注塑,转印薄膜上的图案被热转印到注塑制件上。与IMD相比,IMR的工序少、可连续生产,其生产效率要高;但由于IMR在加工过程中,最后转印薄膜脱落,图案裸露在制件的外面,不能受到保护,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图案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成型装置,该装置实现了在注塑模具内冲切的过程,从而有效地结合了模内镶嵌成型(IMD)和模内转印(IMR)的优点。
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包括动模、定模、用于输送印刷有预制图案塑料薄膜的薄膜输送机、冲切装置、薄膜真空抽吸装置以及注塑机,所述冲切装置包括刀具以及刀具驱动装置,所述刀具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刀具连接,所述刀具通过刀具驱动装置的动力驱动在动模和定模形成的注塑型腔内做往复移动,所述定模与注塑机的注塑喷嘴贯通连接,所述薄膜真空抽吸装置的真空吸孔与动模贯通连接,所述塑料薄膜通过薄膜输送机置于动模和定模之间,且塑料薄膜上印刷的预制图案面向定模放置。
所述刀具环形分布在动模或者定模的内型面。
所述塑料薄膜上等间距地印刷光标,而薄膜输送机上则安装光标感应器。
所述刀具驱动装置为液压气缸或者直线电机。
根据以上的技术目的,将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塑成型装置进行工件注塑,与模内装饰(IMD)相比,避免了单张薄膜印刷的繁琐,同时省去了热成型和冲切的工艺,减少了人力和设备的投入。与模内转印(IMR)相比,实现了图案在薄膜内的目的,达到了防刮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效地结合了模内装饰(IMD)与模内转印(IMR)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成型装置安装塑料薄膜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成型装置合模过程中进行薄膜冲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成型装置注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成型装置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动模1  定模2  薄膜输送机3  塑料薄膜4  刀具5  注塑机喷嘴6。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包括动模、定模、用于输送印刷有预制图案塑料薄膜的薄膜输送机、冲切装置、薄膜真空抽吸装置以及注塑机,所述冲切装置包括刀具以及刀具驱动装置,所述刀具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刀具连接,所述刀具通过刀具驱动装置的动力驱动在动模和定模形成的注塑型腔内做往复移动,所述定模与注塑机的注塑喷嘴贯通连接,所述薄膜真空抽吸装置的真空吸孔与动模贯通连接,所述塑料薄膜通过薄膜输送机置于动模和定模之间,且塑料薄膜上印刷的预制图案面向定模放置。所述刀具环形分布在动模或者定模的内型面。所述塑料薄膜上等间距地印刷光标,而薄膜输送机上则安装光标感应器。所述刀具驱动装置为液压气缸或者直线电机。
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印刷有预制图案的塑料薄膜通过薄膜输送机安置在由定模和动模形成的注塑型腔内;然后在动模向定模移动过程中,采用冲切装置对前述印刷有预制图案的塑料薄膜进行冲切,同时采用真空抽吸的方式将该印刷有预制图案的塑料薄膜吸附在动模的内腔面;最后采用注塑机注塑塑料得到制件。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塑料薄膜,通常是热塑性塑料薄膜,加热后薄膜的模量下降,加热到玻璃化转变点(Tg)或熔点(Tm)后,薄膜将熔融。这种薄膜包括聚碳酸酯(PC)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薄膜,聚酰胺(PA)薄膜,聚丙烯(PP)薄膜等等。这些薄膜可以通过吹塑或熔体流延的方法制得,可以是全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的。薄膜的厚度范围在0.025毫米至0.5毫米,通常在0.05毫米至0.2毫米。
本实用新型在塑料薄膜上印刷预制图案时,采用的是卷对卷印刷方法,避免了IMD过程中单张薄膜印刷造成的低效和低良率。卷对卷印刷方法可以是连续凹版或微凹版印刷,也可以是连续的丝网印刷。凹版印刷的上胶量低于微凹版和丝网印刷。采用凹版和微凹版印刷可以赋予图案设计更大的空间。根据制件的尺寸大小和浇口设计的位置,印刷油墨的厚度可以从1微米到20微米变化不等 。油墨越厚,在注塑过程中,越耐冲击,从而避免冲墨现象的发生。通常制件尺寸越大,需要印刷的油墨越厚。在油墨印完预制图案之后,通常需要一层粘接层,以提高塑料薄膜和注塑树脂之间的粘接。
薄膜输送机是专门输送印刷有预制图案的成卷塑料薄膜的,它可以在注塑机的上方或侧面。薄膜输送机的另一作用是将在定模和动模所形成型腔内被冲切过的塑料薄膜卷起来。薄膜输送机的关键是定位准确,以确保制件之间图案的一致性。为此,在对塑料薄膜印刷预制图案时,可将光标等间距地印刷在薄膜上,同时在薄膜输送机上安装一个光标感应器,光标感应器可以感应到薄膜上的光标而停止输送,因此,光标之间的距离,也是薄膜输送机每次输送薄膜的距离。此外,薄膜输送机还配有自动调偏的功能,可以准确调节薄膜输送机上下两个辊筒左右的位置,以保证薄膜左右也准确定位。
冲切装置可以与动模同侧安装,也可以与定模同侧安装。但因为定模侧通常和注塑机的注塑喷嘴相连,可用的空间不足,所以最好将冲切装置安在动模侧。具体做法是:在动模内嵌一圈刀具,刀具的移动由液压气缸或直线电机单独控制。刀具尽可能地接近模具的内腔边缘,在合模时通过液压或直线电机向定模方向位移,实现对塑料薄膜的冲切,冲切的方向是从塑料薄膜到油墨。合模结束时刀具会由控制开关控制,自行退回。控制开关可以由刀具的行程控制,也可以由电流控制。采用电流控制时,可使用干电池提供电源,当两模具合模时,刀具冲切薄膜后,两模具能有电流导通,刀具就自动停止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注塑成型,和一般注塑机的注塑是一样的。注塑过程是和注塑温度、压力和注塑速度相关的。

Claims (5)

1.一种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定模、用于输送印刷有预制图案塑料薄膜的薄膜输送机、冲切装置、薄膜真空抽吸装置以及注塑机,所述冲切装置包括刀具以及刀具驱动装置,所述刀具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刀具连接,所述刀具通过刀具驱动装置的动力驱动在动模和定模形成的注塑型腔内做往复移动,所述定模与注塑机的注塑喷嘴贯通连接,所述薄膜真空抽吸装置的真空吸孔与动模贯通连接,所述塑料薄膜通过薄膜输送机置于动模和定模之间,且塑料薄膜上印刷的预制图案面向定模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环形分布在动模或者定模的内型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上等间距地印刷光标,而薄膜输送机上则安装光标感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刀具驱动装置为液压气缸或者直线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切装置与动模同侧安装。
CN2010206264316U 2010-11-26 2010-11-26 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89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264316U CN201889877U (zh) 2010-11-26 2010-11-26 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264316U CN201889877U (zh) 2010-11-26 2010-11-26 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89877U true CN201889877U (zh) 2011-07-06

Family

ID=44219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2643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89877U (zh) 2010-11-26 2010-11-26 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898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3495A (zh) * 2022-04-14 2022-08-30 进顺汽车零部件如皋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饰件整体式的覆膜电镀工艺
CN114953337A (zh) * 2021-12-31 2022-08-30 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及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3337A (zh) * 2021-12-31 2022-08-30 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内装饰注塑模具及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
CN114953495A (zh) * 2022-04-14 2022-08-30 进顺汽车零部件如皋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饰件整体式的覆膜电镀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96134U (zh) 一种注塑冲切一体化模具
CN102672892B (zh) 一种模内注塑成型方法及模内注塑成型模具
JP6097418B1 (ja) 射出成形機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表面加飾金型
CN101797789B (zh) 一种形状自适应模内装饰的方法
WO2007000930A1 (ja) 射出圧縮成形用金型
CN103373103A (zh) 转印膜的制作方法
CN104999664A (zh) 一种注塑件真空覆膜装饰成型结构和方法
CN201889877U (zh) 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
US2015002852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oduct with decorative patterns
CN202241789U (zh) 改进的用于模内装饰的注塑成型装置
CN101844390A (zh) 连续进行二次注塑并能同时进行模内转印的组合模具注塑机
CN203680647U (zh) 一种塑件制品的成型装置及其制造的空调面板
CN201579940U (zh) 一种模内装饰注塑模具
TWI625217B (zh) 射出成形方法及由該方法製造的成形品
CN205112402U (zh) 一种注塑件真空覆膜装饰成型结构
CN106273214A (zh) 一种模内转印及触控结合的方法
CN101474848A (zh) 一种注塑产品模内印刷成型设备
CN202480306U (zh) 一种立式注塑机
CN202934753U (zh) 一种免喷涂的表面装饰工艺设备
CN202183915U (zh) 一种塑胶壳及其具有五金拉丝手感和外观效果的塑胶结构
CN201776873U (zh) 连续进行二次注塑并能同时进行模内转印的组合模具注塑机
CN201296014Y (zh) 模内装饰的成型装置
CN101474849A (zh) 一种注塑产品模内印刷的成型方法
CN104924533B (zh) 一种用于注塑产品的模内贴标装置
JP5705807B2 (ja) 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