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78463U - 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78463U
CN201878463U CN2010205722779U CN201020572277U CN201878463U CN 201878463 U CN201878463 U CN 201878463U CN 2010205722779 U CN2010205722779 U CN 2010205722779U CN 201020572277 U CN201020572277 U CN 201020572277U CN 201878463 U CN201878463 U CN 201878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hermetically
hole
sealed construction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722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钟天
金载植
白承协
李旭镇
宋铉明
金津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78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784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该便携式终端具有一对壳体和柔性印刷电路板,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两端连接于所述一对壳体的内部,并且所述一对壳体上分别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通孔,分别形成在所述一对壳体上,通过该通孔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板连接;密封件,该密封件布置在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和/或所述通孔的内部,并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紧密贴合。据此,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能够提高便携式终端的防水性能。

Description

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尤其涉及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便携式终端是一种在用户和服务供应商之间提供电子通信的电子设备。
这种便携式终端根据外观可以分为直板式、折叠式、滑盖式等类型。
直板式便携终端具有一个壳体,其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均安装在一个壳体中。
折叠式便携终端和滑盖式便携终端均具有一对壳体,以此将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壳体中。这种便携式终端当用户不使用时,其一对壳体处于重叠状态。当用户使用时,通过将其中一个壳体相对于另一壳体旋转或滑动而打开这种便携式终端;用户不使用时,再将其中一个壳体相对于另一壳体旋转或滑动,由此闭合这种便携式终端,使其一对壳体重叠。
随着便携式终端的广泛普及,便携式终端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且随身携带的频率和时间也愈趋增加。因此,人们对便携式终端的防水性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直板式便携终端由一个壳体构成,因此除了需要在充电器接口、USB接口、耳机接口等对外接口处设置密封件之外,只需要在构成一个壳体的上、下部壳体的结合处、显示屏处等部位进行密封处理即可。
但是,对于折叠式便携终端和滑盖式便携终端来说,由于需要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连接分别设在两个壳体内的印刷电路板,因此还需要在这种柔性印刷电路板进入到壳体内部的通孔处设置密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来密封柔性印刷电路板进入到壳体内部的通孔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
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具有一对壳体的便携式终端的可靠性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该便携式终端具有一对壳体和柔性印刷电路板,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两端连接于所述一对壳体的内部,并且所述一对壳体上分别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通孔,分别形成在所述一对壳体上,通过该通孔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板连接;密封件,该密封件布置在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和/或所述通孔的内部,并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紧密贴合。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具有如下结构。
所述密封件包括以相面对的状态布置在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相面对的面紧贴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并且该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紧贴于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
此时,所述一对壳体的内壁分别形成有分隔壁,该分隔壁上形成有所述通孔。
所述一对壳体包括:从所述分隔壁向外侧形成的容置壁;由所述分隔壁与所述容置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的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形成在所述容置壁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与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一对壳体的夹具,当所述夹具固定在所述外壳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下面紧贴于所述外壳的内壁,而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上面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下面紧贴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并且所述第二密封件上面紧贴于所述夹具。
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壳体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具有如下结构。
所述密封件包括:布置在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并具有硬度的主体;从所述主体延长并具有弹性的密封部,用于插入到所述通孔;从所述主体贯通到所述密封部的狭缝,用于插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
此时,所述一对壳体的内壁分别形成有分隔壁,该分隔壁向一侧延长形成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被贯通而形成所述通孔。
所述密封部包括形成在其外周的至少一个带状的第一密封凸起,以用于当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通孔内时,该第一密封凸起紧贴于所述通孔的内壁。
所述密封部还包括形成在其内周的至少一个带状的第二密封凸起,以用于当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狭缝时,该第二密封凸起紧贴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
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分别从所述主体两端延长的结合片,该结合片结合在所述壳体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具有如下结构。
所述密封件包括:一对结合部,所述一对结合部以相面对的状态布置在所述通孔内;一对密封部,所述一对密封部分别附着在所述一对结合部相面对的面上;其中,当所述一对结合部以相面对的状态结合时,所述一对密封部紧贴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
此时,还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二密封件,该第二密封件设在所述通孔的内壁并紧密包围所述一对结合部。
所述一对结合部具有硬度,而所述一对密封部具有弹性。
所述一对结合部之一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凸起,另一个结合部两端分别形成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焊接而结合所述一对结合部。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具有如下结构。
所述密封件包括以相面对的状态布置在所述通孔内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相面对的面紧贴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并且该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紧贴于所述通孔的内壁。
此时,所述一对壳体的内壁分别形成有分隔壁,该分隔壁上形成有所述通孔,该通孔上部被开放并且两侧为一对容置壁。
所述一对容置壁分别凹入而形成结合槽。
所述第一密封件两端分别具有紧密结合于所述结合槽的突出部,所述第二密封件两端分别具有紧密结合于所述结合槽的突出部。
所述第一密封件为中空结构,而所述第二密封件下表面具有紧贴凸起,当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位于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时,该紧贴凸起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施加压力。
并且,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盖住所述通孔的连接板,该连接板下表面设有连接器,该连接器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板结合。
此时,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布置在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而紧贴于所述连接板。
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形成有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为双面胶,以使所述连接板紧密盖住所述通孔。
所述密封件为弹性体。
所述连接板上设置用于将所述连接板紧贴于所述密封件的结合部件。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具有如下结构。
所述密封件包括围绕所述连接器而紧密贴合于所述连接板下表面的第一密封件、套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周的第二密封件,当所述连接板盖住所述通孔时,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通孔,而第二密封件紧密夹在所述通孔内壁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外周之间。
此时,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形成有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连接板。
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形成有多个结合凸起,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多个结合凸起结合的多个结合孔,根据所述结合凸起和结合孔的结合来将所述第一密封件紧贴在所述连接板上。
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连接板下表面设置成一体。
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具有弹性的密封圈,所述连接板具有硬度。
所述第一密封件外周形成有固定槽,该固定槽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结合。
所述一对壳体的外侧面分别设有遮蔽面板,以用于遮蔽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
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相面对的面紧贴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并且该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紧贴于所述通孔的内壁。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所述第一机壳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分隔壁和从该第一分隔壁向外侧形成的第一密封壁,所述第二机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分隔壁对应的第二分隔壁和与第一密封壁对应的第二密封壁,并且所述第一分隔壁和第一密封壁上相对应地形成凹槽,当所述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相面对地装配成一体时,由所述凹槽形成所述通孔。
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形成一体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布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壁上,所述第二密封部布置在所述第一分隔壁上。
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侧面的两端分别突出而形成一对第一肋。
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另一侧面的中部突出而形成第二肋。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具有如上所述的密封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设置在用于使柔性印刷电路板进入到壳体内部的通孔的入口周围和/或通孔的内部,据此有效防止水分或湿气通过该通孔进入到便携式终端的壳体内部,从而提高便携式终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装配立体图;
图3a为沿着图2中的A线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图3b为沿着图2中的B线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密封件的剖视图;
图7为图4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装配立体图;
图8为沿着图7中的C线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装配立体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密封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装配状态的剖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5为具有图14所示的密封结构的便携式终端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壳体相折叠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7和图18分别为图16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放大图;
图19为图16所示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20至图21分别为图19所示的密封结构的变形实例的示意图;
图2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3为图22所示的密封结构的密封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4为图23所示的密封结构的密封件的装配立体图;
图25为图22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部分密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另一部分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密封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具有一对壳体,而密封结构分别设置在该一对壳体中。由于分别设置在一对壳体中的密封结构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因此下面主要对其中的一个密封结构进行说明。
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100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b所示,便携式终端(未图示)包括壳体101。壳体101内部空间119设置各种电路板,例如控制电路板、通信电路板等。并且,壳体101内侧面设有用于形成内部空间119的分隔壁111和从所述分隔壁111向外侧形成的容置壁112。在所述分隔壁111与容置壁112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容置后述的密封件103的容置槽113。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还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102。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102一端连接于壳体101内部的电路板(未图示),而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壳体内部的电路板(未图示),据此连接分别设置在一对壳体内的电路板。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100包括通孔115、密封件103。
通孔115设置在形成内部空间119的分隔壁111上。据此,柔性印刷电路板102通过所述通孔115进入到壳体101的内部空间119。
并且,在容置壁112的与所述通孔115对应的位置上形成贯通到外部的贯通孔117。据此,柔性印刷电路板102依次通过贯通孔117、容置槽113、通孔115而进入到壳体101的内部。
所述密封件103容纳在所述容置槽113内,并包括第一、第二密封件131a、131b。所述第一、第二密封件131a、131b可以由硅胶或聚氨酯橡胶(UrethaneRubber)等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均容纳在容置槽113内。第一、第二密封件131a、131b容纳在容置槽113内部时,以相面对的状态分别紧贴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02的上下面。优选地,第一、第二密封件131a、131b的大小相比于容置槽113的大小略大。据此,当第一、第二密封件131a、131b被容纳在容置槽113内时,被压缩的同时其外周紧贴于容置槽113的内壁与柔性印刷电路板102的上下面,由此能够提高密封性能。具体来讲,第一、第二密封件131a、131b装配到容置槽113时,相面对的面分别紧贴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02的上下面,并且所述第一、第二密封件131a、131b又同时紧贴在通孔115的入口周围。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件103还包括夹具123,该夹具123通过螺钉等结合部件125结合到所述壳体101上。如图2所示,当密封件103装配到容置槽113内时,将夹具123放置在第二密封件131b上,然后用结合部件125紧固夹具123,以使夹具123向第二密封件131b施加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装配步骤如下。首先,将第一密封件131a放入到容直槽113内,其次将柔性印刷电路板102依次通过贯通孔117、容置槽113、通孔115而插入到壳体101的内部,然后将第二密封件131b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02上面后用夹具123进行固定。据此,第一、第二密封件131a、131b相面对的面分别紧贴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02的上下面,并且所述第一、第二密封件131a、131b又同时紧贴在通孔115的入口周围,从而能够得到可靠的密封效果。
另外,所述第一密封件131a也可以通过二次注塑成型而直接形成在壳体101上,此时所述第一密封件131a附着在容置槽113的底面及所述通孔115的部分入口周围。
参照图4至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密封结构200与第一实施例的密封结构100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密封件203没有布置在通孔周围,而是插入到通孔215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未图示)包括壳体201。壳体201内侧面设有分隔壁211,以形成用于设置电路板的内部空间219,并且该分隔壁211具有从其外侧面向外延长的突出部213。该突出部213也可以从分隔壁211内侧面向内侧延伸而形成。
突出部213的中部形成有从外侧贯通到内部空间219的通孔215,据此柔性印刷电路板202从外侧通过通孔215而进入到壳体201的内部。
第二实施例的密封件203具有主体231和密封部235。所述密封部235从所述主体231向一侧延伸而形成。当密封件203装配到突出部213时,所述主体231位于突出部213的外侧面,而所述密封部235插入于突出部213的通孔215内。
主体231具有一定硬度,并且可以由平板形状的合成树脂制成。而密封部235可以由硅胶或聚氨酯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
并且,所述密封件203还具有从主体231贯通到密封部235的狭缝233,用以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202。并且如图4及图6所示,所述密封部235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第二密封凸起239a、239b,当密封件203装配到突出部213时,所述第二密封凸起239b紧贴于柔性印刷电路板202上下面,而第一密封凸起239a紧贴于通孔215内壁,据此达到密封效果。虽然本实施例的附图中图示的是具有3对带状的密封凸起的密封部235,但是也可以根据密封要求以及密封部235的长度等因素而增减密封凸起的数量。
并且如图8所示,突出部213的内壁可以形成对应密封部235的第一密封凸起239a的凹槽,以此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并且,本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密封部235的密封凸起,而将密封部235的大小设置成大于通孔215的大小,据此密封部235插入到通孔215内部时,根据弹性变形紧贴于通孔215的内壁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202的上下面,从而同样也能实现密封。
另外,密封件203还可包括从主体231向两侧延伸的结合片237,该结合片237通过螺钉等结合部件结合到壳体201的内侧面上,据此将所述密封件203固定到所述壳体201上。
图9至图11中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300。第三实施例也是通过将密封件插入到通孔315内部来实现密封效果。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省略了如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分隔壁,而在壳体301的自身的壁上直接形成用于布置柔性印刷电路板302的通孔315。但是毋庸置疑,也可以设置如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分隔壁,并且在分隔壁上设置通孔。
并且如图9所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密封件包括一对结合部331和一对密封部333。所述一对结合部331的相结合的面分别凹入而形成凹槽,在该凹槽中分别设置所述一对密封部333。此时,所述结合部331具有一定硬度,并且可以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等合成树脂制成,而所述密封部333可以由硅胶或聚氨酯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
如图11所示,所述一对结合部331中的一个结合部33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凸起335,而另一结合部33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凹槽337。当所述一对结合部331相结合时,所述凸起335位于凹槽337中。
并且,所述一对结合部331相结合时,设置在一对结合部331上的一对密封部333的中部形成狭缝,据此柔性印刷电路板302通过该狭缝而插入到壳体301的内部。
并且,所述一对结合部331将柔性印刷电路板302置于密封部333的狭缝中的状态下,通过超声波焊接而固定结合,此时所述凸起335位于凹槽337中,并且柔性印刷电路板302紧贴于一对密封部333,据此所述一对结合部331和一对密封部333固定于柔性印刷电路板302上。
另外,由于所述结合部331具有一定硬度,因此将所述结合部331插入到通孔315时会影响密封性能。为了防止降低通孔315与结合部331之间的密封性能,在通孔315中设置第二密封件313。并且优选地,该第二密封件313也可以由硅胶或聚氨酯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据此,能够通过第二密封件313提高结合部331与通孔315内壁之间的密封性能,并且通过密封部333提高柔性印刷电路板302与结合部331之间的密封性能。
图12和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400的示意图。该密封结构400与第一实施例的密封结构100相似。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包括壳体401,在壳体401内壁形成有分隔壁411。并且,分隔壁411中一部分被开放而形成通孔415。该通孔415上部被开放,并且两侧为一对容置壁413。所述一对容置壁413上分别凹入而形成有结合槽419,该结合槽419用于固定将要后述的密封件。
本实施例的密封件由第一密封件431a和第二密封件431b构成。该第一、二密封件431a、431b两端分别形成有突出部433,用于与结合槽419结合。并且,所述密封件431由硅胶或聚氨酯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突出部433大小相比于结合槽419更大,据此能够将突出部433更加牢固地固定在结合槽519中。
并且如图13所示,第一密封件431a的中部为中空结构435,而第二密封件431b下表面具有紧贴凸起439。据此,将第一密封件431a插入到通孔415,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402放置在第一密封件421a上,并且将第二密封件421b插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402上面时,通过第二密封件421b的紧贴凸起429将柔性印刷电路板402紧贴在第一密封件421a上,从而实现柔性印刷电路板402周围的密封。
图14至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50的密封结构500的示意图。
参照图14,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50的密封结构500尤其适用于折叠式便携终端。
壳体510包括相面对地设置的第一、二机壳510a、510b。所述第一机壳510a内部空间519容纳设有连接器插槽(connector socket)517的印刷电路板513,所述连接器插槽517与柔性印刷电路板502结合。所述第二机壳510b上设有贯通该第二机壳510b的上下面的通孔515,所述通孔515是柔性印刷电路板502与壳体510内部的连接器插槽517结合的结合孔。在所述通孔515的入口周围设置密封件503。为了避免在通孔515上设置所述密封件503时,所述密封件503突出于所述第二机壳510b表面,通孔515的入口周围向下凹入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密封件503的容置槽511。据此,当柔性印刷电路板502与印刷电路板513的连接器插槽517结合时,所述密封件503位于形成在通孔515的入口周围的容置槽511。
所述密封件503可以是双面胶,并且还可以是由硅胶或聚氨酯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部件。如果所述密封件503为弹性部件,则还需要用结合部件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固定在密封件503上。
图15至图18为设有上述密封件503的折叠式便携终端50。所述折叠式便携终端50包括一对壳体510、520,并且壳体510设有显示屏55,而壳体520设有键盘525。所述一对壳体510、520通过铰链结构53而连接。据此,通过将其中一个壳体相对于另一个壳体旋转而打开折叠式便携终端50。
与所述显示屏55连接的印刷电路板513上设有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502结合的连接器插槽517,而所述键盘525设有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502结合的连接器插槽527。并且,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502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521,该连接板521的下表面设有结合于连接器插槽517、527的连接器523。所述连接器523具有从连接板521突出的形状。当连接器523分别与连接器插槽517、527结合时,连接板521盖住通孔515的同时紧贴于密封件503,据此密封通孔515。
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502一端的连接器523结合于连接器插槽517的状态下,另一端沿着壳体510的表面延伸,并经过铰链结构53与壳体520内部的连接器插槽527结合,据此连接壳体510与壳体520。并且,为了遮蔽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502,所述壳体510与壳体520的外侧分别设有遮蔽面板59。该遮蔽面板59还能起到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502施加压力的作用,据此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如上所述,所述密封件503可以是双面胶,或者也可以是由硅胶或聚氨酯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部件。图19中的密封件为双面胶,此时不需要其他结合部件,能够直接将柔性印刷电路板502的连接板521紧贴在通孔515的入口周围。
图20及图21分别表示图19所示的密封结构的变形实例。当所述密封件503为弹性部件时,如图20所示,利用螺钉等结合部件531将柔性印刷电路板502的连接板521结合到壳体,据此将连接板521紧靠到通孔515的周围。并且,如图21所示,还可以利用卡接部件533将所述连接板521紧靠在通孔515的周围。该卡接部件533具有弯曲部,当卡接部件533插入于容置槽511的内壁与密封件503及柔性印刷电路板502的连接板521的侧面之间时,该弯曲部卡接在所述连接板521的外表面,据此达到密封效果。
图22至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600的示意图。
如同第五实施例的密封结构500,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600也适用于折叠式便携终端。
图22为第六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3为密封结构600的密封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4为密封结构600的密封件的装配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一对壳体通过铰链结构645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22中只示出了便携式终端的一对壳体中的一个壳体601。
如图22至24所示,该便携式终端具有柔性印刷电路板602,以用于连接分别设置在壳体601和另一壳体(未图示)中的印刷电路板613。一对壳体的一侧面分别形成有通孔615,该柔性印刷电路板602的一端通过通孔615进入到壳体601的内部,并与设置在壳体601内的印刷电路板613连接,而柔性印刷电路板602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并依次通过铰链结构645及另一壳体(未图示)的通孔615进入到另一壳体的内部,并与该壳体内部的印刷电路板613连接。
该柔性印刷电路板602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621,该连接板621具有一定硬度,并呈平板形状。所述连接板621的下表面设有向下突出的连接器623。而壳体内部的印刷电路板613上设有连接器插槽617。据此,柔性印刷电路板602一端的连接器623与连接器插槽617结合,而另一端的连接器623经过铰链结构645与另一壳体内部的连接器插槽617结合。
壳体的通孔615的入口周围向下凹入而形成容置槽611,当柔性印刷电路板602的连接器623与壳体内部的印刷电路板613的连接器插槽617相结合时,连接板621容置于容置槽611。
图23和图24分别示出柔性印刷电路板602及设置到柔性印刷电路板602的连接板621上的密封件603的设置结构。
密封件603包括第一密封件631a和第二密封件631b。第一密封件631a围绕连接器623而紧密贴合在连接板621。为了将第一密封件631a紧密贴合在连接板621上,所述连接板621上形成有多个结合孔,而第一密封件631a形成有多个结合凸起,用以与所述结合孔结合。但是,也可以通过夹物模压(insert molding)成型工艺形成第一密封件631a的同时将第一密封件631a固定于连接板621一表面。如果通过所述夹物模压成型工艺将第一密封件631a与连接板621形成一体,则不需要专门的装配工序,而且还能提高第一密封件631a与连接板621之间的密封效果。
第二密封件631b为具有弹性的一种密封圈,由聚氨酯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密封件631a的外周形成有固定槽633,用于将所述第二密封件631b套入到该固定槽633内来套住第一密封件631a。并且,第二密封件631b的厚度比固定槽633凹入的深度要宽,据此,当第二密封件631b套入到该固定槽633时,第二密封件631b一部分露出到外部。优选地,该第二密封件631b的横向剖面的形状对应第一密封件631a的横向剖面的形状,但是,第二密封件631b只要能够套住第一密封件631a,则可以使用其他任何形状的第二密封件631b。
根据如上所述的密封结构600,当柔性印刷电路板602的连接器623通过通孔615与连接器插槽617结合时,柔性印刷电路板602的连接板621容纳在容置槽611内并盖住通孔615,而第一密封件631a位于通孔内。此时,套在该第一密封件631a的第二密封件631b弹性变形而位于通孔615内壁与第一密封件631a之间,并且第二密封件631b紧贴在通孔615的内壁和第一密封件631a的外周面,据此密封所述通孔615,从而达到密封效果。
另外,为了遮蔽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602,壳体601外侧设有遮蔽面板643。该遮蔽面板643还起到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602的连接板621施加压力的作用,据此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图26至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700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700尤其适用于折叠式便携终端。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一对壳体通过铰链结构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26至图28中只示出了便携式终端的一对壳体中设置键盘的主体。
如图26和图27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包括主体,该主体又包括第一机壳710a和第二机壳710b。
第一机壳710a上可设置键盘,而第二机壳710b形成便携式终端的底部。
第一机壳710a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形成内部空间719的第一分隔壁711,该第一分隔壁711呈闭合曲线形状,该内部空间719设置各种电路板。并且,第一机壳710a的外侧壁形成布线孔717,通过该布线孔717柔性印刷电路板702进入到壳体的内部。
第一分割壁711的与布线孔717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凹槽715,并且从第一分割壁711向布线孔717形成围绕凹槽715的第一密封壁712,该第一密封壁712与第一分割壁711成一体。第一密封壁712的与布线孔717对应的部分也形成凹槽714。据此,柔性印刷电路板702依次通过布线孔717、凹槽714、凹槽715进入壳体的内部空间719,并与内部空间719的电路板连接。由于柔性印刷电路板702通过的凹槽714和凹槽715上均布置密封件,因此起到双重密封作用。为此,第一分隔壁711和第一密封壁712的上表面形成容置槽713,用于容纳后述的第一密封件731a。
第二机壳710b的内侧壁上也形成与第一机壳710a上的第一分隔壁711相对应的第二分隔壁721以及与第一密封壁712相对应的第二密封壁722,该第二分隔壁721和第二密封壁722上不需要形成容置槽以及凹槽。
根据上述结构,当第一机壳710a与第二机壳710b装配成一体时,第一机壳710a上的第一分隔壁711与第二机壳710b的第二分隔壁721相配合,形成内部空间719;并且,凹槽714和凹槽715形成通孔,通过该通孔柔性印刷电路板702进入壳体的内部空间719,并与内部空间719的电路板连接。
本实施例的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731a和第二密封件731b,该第一密封件731a和第二密封件731b相面对的面紧贴于柔性印刷电路板702,并且第一密封件731a与第二密封件731b又分别紧贴于通孔的内壁。
第一密封件731a包括形成一体的第一密封部735和第二密封部739。该第一密封部735的形状与第一密封壁712相对应,并布置于第一密封壁712的容置槽713内;而第二密封部739的形状与第一分割壁711相对应,并布置于第一分隔壁711的容置槽713内,并且在第一分隔壁711与第二分隔壁721之间。
另外,第二密封件731b仅布置在第二分隔壁721和第二密封壁722上的对应凹槽714和凹槽715的位置即可。从而,与第一密封件731a一同起到密封通孔与柔性印刷电路板702的作用。
在此,第一密封件731a与第二密封件731b相面对地布置在通孔周围,密封通孔与柔性印刷电路板702。此时优选地,第一密封件731a上形成与凹槽714、715对应的布线槽737,用于使柔性印刷电路板702通过。
并且参照图28及图29,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731a的一侧面的两端向上突出而形成一对第一肋732。该一对第一肋732可以更好地密封柔性印刷电路板702与通孔以及第一分隔壁711与第二分隔壁721。
第一密封件731a的另一侧面的中部还可以形成突出的第二肋733,以使第一密封件731a更好地紧贴于第一分隔壁711。
另外,第一密封件731a可以是由硅胶、聚氨酯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件731b可以由海面(sponge)、橡胶、硅胶以及聚氨酯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
综上所述,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例和附图中示出的结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不是完全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所以应该认识到依据本申请可能存在可以代替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例和附图中示出的结构的各种变形例和等同物。

Claims (39)

1.一种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该便携式终端具有一对壳体和柔性印刷电路板,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两端连接于所述一对壳体的内部,并且所述一对壳体上分别设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通孔,分别形成在所述一对壳体上,通过该通孔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板连接;
密封件,该密封件布置在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和/或所述通孔的内部,并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紧密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以相面对的状态布置在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相面对的面紧贴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并且该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紧贴于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壳体的内壁上分别形成有分隔壁,该分隔壁上形成有所述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壳体包括:
从所述分隔壁向外侧形成的容置壁;
由所述分隔壁与所述容置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的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
形成在所述容置壁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与所述通孔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一对壳体的夹具,当所述夹具固定在所述外壳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下面紧贴于所述外壳的内壁,而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上面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下面紧贴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并且所述第二密封件上面紧贴于所述夹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壳体成一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
布置在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并具有硬度的主体;
从所述主体延长并具有弹性的密封部,用于插入到所述通孔;
从所述主体贯通到所述密封部的狭缝,用于插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壳体的内壁分别形成有分隔壁,该分隔壁向一侧延长形成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被贯通而形成所述通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包括形成在其外周的至少一个带状的第一密封凸起,以用于当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通孔内时,该第一密封凸起紧贴于所述通孔的内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还包括形成在其内周的至少一个带状的第二密封凸起,以用于当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狭缝时,该第二密封凸起紧贴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分别从所述主体两端延长的结合片,该结合片结合在所述壳体的内壁。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
一对结合部,所述一对结合部以相面对的状态布置在所述通孔内;
一对密封部,所述一对密封部分别附着在所述一对结合部相面对的面上;
其中,当所述一对结合部以相面对的状态结合时,所述一对密封部紧贴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二密封件,该第二密封件设在所述通孔的内壁并紧密包围所述一对结合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结合部具有硬度,而所述一对密封部具有弹性。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结合部之一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凸起,另一个结合部两端分别形成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焊接而结合所述一对结合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以相面对的状态布置在所述通孔内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相面对的面紧贴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并且该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紧贴于所述通孔的内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壳体的内壁分别形成有分隔壁,该分隔壁上形成有所述通孔,该通孔上部被开放并且两侧为一对容置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容置壁分别凹入而形成结合槽。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两端分别具有紧密结合于所述结合槽的突出部,所述第二密封件两端分别具有紧密结合于所述结合槽的突出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为中空结构,而所述第二密封件下表面具有紧贴凸起,当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位于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时,该紧贴凸起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施加压力。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盖住所述通孔的连接板,该连接板下表面设有连接器,该连接器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板结合。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布置在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而紧贴于所述连接板。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形成有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密封件。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双面胶,以使所述连接板紧密盖住所述通孔。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弹性体。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置用于将所述连接板紧贴于所述密封件的结合部件。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围绕所述连接器而紧密贴合于所述连接板下表面的第一密封件、套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周的第二密封件,当所述连接板盖住所述通孔时,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通孔,而第二密封件紧密夹在所述通孔内壁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外周之间。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入口周围形成有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连接板。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形成有多个结合凸起,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多个结合凸起结合的多个结合孔,根据所述结合凸起和结合孔的结合来将所述第一密封件紧贴在所述连接板上。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连接板下表面设置成一体。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具有弹性的密封圈,所述连接板具有硬度。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外周形成有固定槽,该固定槽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结合。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壳体的外侧面分别设有遮蔽面板,用于遮蔽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相面对的面紧贴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并且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紧贴于所述通孔的内壁。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所述第一机壳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分隔壁和从该第一分隔壁向外侧形成的第一密封壁,所述第二机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分隔壁对应的第二分隔壁和与所述第一密封壁对应的第二密封壁,并且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一密封壁上相对应地分别形成凹槽,当所述第一机壳和所述第二机壳相面对地装配成一体时,由所述凹槽形成所述通孔。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形成一体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布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壁上,所述第二密封部布置在所述第一分隔壁上。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侧面的两端分别突出而形成一对第一肋。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另一侧面的中部突出而形成第二肋。
39.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结构的便携式终端。
CN2010205722779U 2009-10-15 2010-10-15 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784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98146 2009-10-15
KR20090098146 2009-10-15
KR10-2010-0007163 2010-01-26
KR1020100007163A KR20110041384A (ko) 2009-10-15 2010-01-26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방수 구조
KR1020100044351A KR101662322B1 (ko) 2009-10-15 2010-05-12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방수 구조
KR10-2010-0044351 2010-05-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78463U true CN201878463U (zh) 2011-06-22

Family

ID=44047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72277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78463U (zh) 2009-10-15 2010-10-15 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2) KR20110041384A (zh)
CN (1) CN201878463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4926A (zh) * 2011-06-30 2013-01-02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坞站
CN105101716A (zh) * 2014-04-24 2015-11-25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防水构件、防水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5323946A (zh) * 2014-08-04 2016-02-10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及电子机构
CN108156782A (zh) * 2018-01-15 2018-06-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孔密封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1776187A (zh) * 2020-07-20 2020-10-16 龙海特尔福汽车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动力总成
CN113015948A (zh) * 2018-11-16 2021-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防水结构的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90688B1 (ko) 2011-06-10 2016-02-01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휴대형 전자 기기 및 방수 커버
KR102258639B1 (ko) 2014-10-06 2021-05-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키 방수 구조를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및 키 방수 방법
KR200482264Y1 (ko) * 2015-07-20 2017-01-06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실링장치를 구비한 안테나 장치
KR102561091B1 (ko) * 2021-02-10 2023-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수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AU2022220455A1 (en) 2021-02-10 2023-08-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KR20220126576A (ko) * 2021-03-09 2022-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실링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0570A (ja) * 2001-05-23 2002-12-04 Casio Comput Co Ltd 腕時計
JP4258295B2 (ja) * 2003-07-07 2009-04-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型携帯端末
JP2005348341A (ja) * 2004-06-07 2005-12-15 Casio Comput Co Ltd 携帯用電子機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4926A (zh) * 2011-06-30 2013-01-02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坞站
CN105101716A (zh) * 2014-04-24 2015-11-25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防水构件、防水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01716B (zh) * 2014-04-24 2018-06-05 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构件、防水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5323946A (zh) * 2014-08-04 2016-02-10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及电子机构
CN105323946B (zh) * 2014-08-04 2018-07-06 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及电子机构
CN108156782A (zh) * 2018-01-15 2018-06-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孔密封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8156782B (zh) * 2018-01-15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孔密封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3015948A (zh) * 2018-11-16 2021-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防水结构的电子设备
US11930127B2 (en) 2018-11-16 2024-03-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CN111776187A (zh) * 2020-07-20 2020-10-16 龙海特尔福汽车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动力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41384A (ko) 2011-04-21
KR20110041390A (ko) 2011-04-21
KR101662322B1 (ko)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78463U (zh) 便携式终端的密封结构
US9912138B2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portable terminal
US1193012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CN1838833B (zh) 电声变换器的安装结构
JP5003762B2 (ja) 密封構造、電子機器及びガス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US8112129B2 (en) Seal structur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ealing method
CN102439951A (zh) 移动终端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19796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ternal speaker
CN110365827B (zh) 电子设备
JP2011071876A (ja)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筐体防水構造
CN103156369B (zh) 保护套
CN20796891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46941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792582A (zh) 一种防水结构及电子装置
CN204103128U (zh) 耳机连接器和手机
JP2006287313A (ja) 電子機器の防水構造
CN20733995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302662A (zh) 一种密封结构及终端
CN208522926U (zh) 麦克风组件与壳体的防水装配结构、语音翻译机和手机
CN207251709U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TWI465116B (zh) 具有一揚聲器之電子裝置
TWI407883B (zh) 防水塞及應用該防水塞之電子裝置
KR100640721B1 (ko) 방수구조를 갖는 휴대용 전자제품 및 그 방수방법
CN209806065U (zh) 一种便携式运动蓝牙音箱
JP2014045295A (ja) 携帯端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