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66815U - 一种辐热炉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辐热炉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66815U
CN201866815U CN2010206149337U CN201020614933U CN201866815U CN 201866815 U CN201866815 U CN 201866815U CN 2010206149337 U CN2010206149337 U CN 2010206149337U CN 201020614933 U CN201020614933 U CN 201020614933U CN 201866815 U CN201866815 U CN 201866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heat
insulation chassis
heat generating
gener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149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建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ILO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ILO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ILO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ILO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149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66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66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668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辐热炉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辐热炉盘,包括有外壳、隔热底盘及发热件,隔热底盘上设有至少两组发热件,发热件呈环状排布于隔热底盘上,处于隔热底盘外缘处的发热件相对于与隔热底盘连接一端的另一端高于处于隔热底盘中部发热件相对于与隔热底盘连接一端的另一端;电源连接装置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正极导电触脚,温控装置延伸至隔热底盘处的导电触极为负极导电触脚;各发热件分别包括有两个连接端,其中的一个连接端共同与温控装置的负极导电触脚电连接,另一个连接端独立的与电源连接装置的正极导电触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节约能源的辐热炉盘。

Description

一种辐热炉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辐热炉盘。
背景技术
辐热炉盘是一种依靠发热件发热,将其产生的热能对其它物进行烘烤,主要安装于电陶炉等厨具内。传统的辐热炉盘包括有外壳、隔热底盘,隔热底盘上设有发热件,发热件通常为电阻丝,呈环状电阻丝盘绕在炉盘本体上。其存在聚热时间较慢,耗费能源的缺点。
由于使用者在不同的烹饪过程中对辐热炉盘所发热量的要求不一样,如小炒时需要将大的外部热量,而煲汤时只需要中部较小的热量即可。目前的辐热炉盘中发热件为整体发热,对其热量的控制只能通过外部开关进行调节,而用于煲汤时炉盘中部的热量得到利用,而外沿处的热量则会白白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约能源的一种辐热炉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辐热炉盘,包括有外壳、隔热底盘及发热件,所述的隔热底盘置于外壳内,发热件排布于隔热底盘上,外壳外设有温控装置及电源连接装置,温控装置上设有延伸至隔热底盘处并处于发热件上方的感温探头及延伸至隔热底盘处并与发热件连接的导电触极,所述的电源连接装置上设有延伸至隔热底盘处并与发热件连接的导电触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底盘上设有至少两组发热件,发热件呈环状排布于隔热底盘上,其中处于隔热底盘外缘处的发热件相对于与隔热底盘连接一端的另一端高于处于隔热底盘中部发热件相对于与隔热底盘连接一端的另一端;所述的电源连接装置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正极导电触脚,温控装置延伸至隔热底盘处的导电触极为负极导电触脚;所述各发热件分别包括有两个连接端,其中的一个连接端共同与温控装置的负极导电触脚电连接,另一个连接端独立的与电源连接装置的正极导电触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隔热底盘的外缘及中部设置发热件,且位于外缘发热件放置到隔热底盘上后的顶部要高于处于中部发热件的顶部,并且各发热件通过独立的导电线路与外部电源导通,处于隔热底盘中部的发热件的发热强度低于处于外缘发热件的发热强度,当使用者需要使用高温烹饪时,则启动处于隔热底盘外缘的发热件即可,而需要使用低温烹饪时,则启动处于隔热底盘中部的发热件即可,有效的防止低温烹饪时,热量的浪费,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隔热底盘上设有两组发热件,发热件为带型、并呈“S”状的电阻带,该电阻带与隔热底盘接触的一端设有插脚,并呈垂直状插设于隔热底盘上,处于隔热底盘外缘的发热件为高温电阻带,处于隔热底盘中部的为低温电阻带,所述的电源连接装置上设有两个正极导电触脚;高温电阻带位于感温探头相对于与温控装置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处设有呈“V”形的感温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热件为带型、并呈“S”状排布于隔热底盘上的电阻带,这样设置有效的提高了发热件的导热速度及聚热强度;而电阻带垂直插设于隔热底盘上则是由于垂直设置使其聚热更快,而且能够快速向上挥发,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而电阻带与隔热底盘接触的一端设有插脚,并呈垂直状插设于隔热底盘上,这样设置是为了方便将电阻带插设在隔热底盘上;高温电阻带上设置“V”形感温区是为了使其温度高于预期的高度时能够对感温探头进行驱动,使温控装置切断供电电源,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隔热底盘上设有凸台,该凸台上设有隔热圈,所述的隔热圈为与外壳贴设的凸块,所述隔热圈的高度略高于外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有微晶玻璃压设在辐射炉盘上,若微晶玻璃直接与外壳贴设,由于外壳本身材质的原因,微晶玻璃与外壳的贴合处不能很好的密封,导致电阻带产生的热能从中流失,而微晶玻璃与隔热圈贴合后便能很好的密封,保证了电阻带产生的热能不会从中流失。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外壳与隔热圈之间设有固定卡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卡块的设置能够使外壳与隔热圈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凑。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辐热炉盘轴心处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固定感温探头的固定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的设置起到固定感温探头的作用,防止感温探头脱离感温区而丧失保护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辐热炉盘,包括有外壳1、隔热底盘2及发热件3,隔热底盘3置于外壳1内,发热件3排布于隔热底盘2上,外壳1外设有温控装置4及电源连接装置5,温控装置4上设有延伸至隔热底盘2处并处于发热件3上方的感温探头41及延伸至隔热底盘2处并与发热件3连接的导电触极;电源连接装置5上设有延伸至隔热底盘2处并与发热件3连接的导电触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热件3为带型、并呈“S”状的电阻带,这样设置有效的提高了发热件3的导热速度及聚热强度;而电阻带3垂直插设于隔热底盘2上则是由于垂直设置使其聚热更快,而且能够快速向上挥发,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电阻带与隔热底盘2接触的一端设有插脚31,并呈垂直状插设于隔热底盘2上,这样设置是为了方便将电阻带插设在隔热底盘2上。隔热底盘2上设有两组发热件3,发热件3呈环状排布于隔热底盘2上。处于隔热底盘2外缘的发热件3为高温电阻带32,处于隔热底盘2中部的发热件3为低温电阻带33,其中,高温电阻带32相对于与隔热底盘2连接一端的另一端(顶部)高于低温电阻带33相对于与隔热底盘2连接一端的另一端(顶部),电源连接装置5上的导电触极点为两个正极导电触脚51,温控装置4上的导电触极为一个负极触脚42;高温电阻带32及低温电阻带33上分别设有两个连接端34,高温电阻带34及低温电阻带33的一个连接端34共同与温控装置4的负极导电触脚42连接,另一个连接端34则呈分开连接,分别与不同的正极导电触脚51连接,这样设置使得高温电阻带32及低温电阻带33同时具有不同的电路回路,使得高温电阻带32及低温电阻带33能够独立的发热,当然,也可同时发热。高温电阻带32位于感温探头41相对于与温控装置4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处设有呈“V”形的感温区411,该感温区411的设置是为了使其温度高于预期的高度时能够对感温探头41进行驱动,使温控装置4切断供电电源,起到保护作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隔热底盘2的外缘及中部设置发热件3,且位于高温电阻带32放置到隔热底盘2上后的顶部要高于低温电阻带33的顶部,并且高温电阻带32及低温电阻带33通过独立的导电线路与外部电源导通,低温电阻带33的发热件的发热强度低于高温电阻带32的发热强度,当使用者需要使用高温烹饪时,则启动高温电阻带32即可,而需要使用低温烹饪时,则启动低温电阻带33即可,有效的防止低温烹饪时,热量的浪费,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列举说明,若有需要,发热件3也可为三组、四组或五组,而电源连接装置5上的正极导电触脚51的个数与发热件的组件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热底盘2上设有凸台21,该凸台21上设有隔热圈22,所述的隔热圈22为与外壳1贴设的凸块,隔热圈22的高度略高于外壳1。这样设置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有微晶玻璃压设在辐射炉盘上,若微晶玻璃直接与外壳1贴设,由于外壳1本身材质的原因,微晶玻璃与外壳1的贴合处不能很好的密封,导致电阻带产生的热能从中流失,而微晶玻璃与隔热圈22贴合后便能很好的密封,保证了电阻带产生的热能不会从中流失。为了保证外壳1与隔热圈22之间连接的紧固性,外壳1与隔热圈22之间设有固定卡块11,该固定卡块11为外壳1上的朝向隔热圈22折弯的抵压块,当然,也可为隔热圈22上延伸出来并与外壳卡接的卡接块,也是可行的。为了使感温探头41的感温端(即相对于与温控装置连接一端的另一端)能够稳定的处于“V”形感温区411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辐热炉盘轴心处设有固定块6,固定块6上设有固定感温探头41的固定环61。

Claims (5)

1.一种辐热炉盘,包括有外壳、隔热底盘及发热件,所述的隔热底盘置于外壳内,发热件排布于隔热底盘上,外壳外设有温控装置及电源连接装置,温控装置上设有延伸至隔热底盘处并处于发热件上方的感温探头及延伸至隔热底盘处并与发热件连接的导电触极,所述的电源连接装置上设有延伸至隔热底盘处并与发热件连接的导电触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底盘上设有至少两组发热件,发热件呈环状排布于隔热底盘上,其中处于隔热底盘外缘处的发热件相对于与隔热底盘连接一端的另一端高于处于隔热底盘中部发热件相对于与隔热底盘连接一端的另一端;所述的电源连接装置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正极导电触脚,温控装置延伸至隔热底盘处的导电触极为负极导电触脚;所述各发热件分别包括有两个连接端,其中的一个连接端共同与温控装置的负极导电触脚电连接,另一个连接端独立的与电源连接装置的正极导电触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热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底盘上设有两组发热件,发热件为带型、并呈“S”状的电阻带,该电阻带与隔热底盘接触的一端设有插脚,并呈垂直状插设于隔热底盘上,处于隔热底盘外缘的发热件为高温电阻带,处于隔热底盘中部的为低温电阻带,所述的电源连接装置上设有两个正极导电触脚;高温电阻带位于感温探头相对于与温控装置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处设有呈“V”形的感温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辐热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底盘上设有凸台,该凸台上设有隔热圈,所述的隔热圈为与外壳贴设的凸块,所述隔热圈的高度略高于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辐热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与隔热圈之间设有固定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辐热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热炉盘轴心处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固定感温探头的固定环。
CN2010206149337U 2010-11-19 2010-11-19 一种辐热炉盘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66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149337U CN201866815U (zh) 2010-11-19 2010-11-19 一种辐热炉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149337U CN201866815U (zh) 2010-11-19 2010-11-19 一种辐热炉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66815U true CN201866815U (zh) 2011-06-15

Family

ID=44137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14933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66815U (zh) 2010-11-19 2010-11-19 一种辐热炉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668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7551A (zh) * 2015-12-09 2016-03-16 浦北县金洋电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导热快的发热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7551A (zh) * 2015-12-09 2016-03-16 浦北县金洋电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导热快的发热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66815U (zh) 一种辐热炉盘
CN202184598U (zh) 一种新型加热器具
CN202153981U (zh) 一种豆浆机用杯体
CN209121865U (zh) 一种分体式电热锅
CN204445321U (zh) 一种加热锅体结构和电炒锅
CN201384326Y (zh) 一种具有耦合器的茶盘
CN208211917U (zh) 一种发热管电极结构
CN208222579U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定时的电陶炉
CN201418654Y (zh) 节能电压力锅
CN214501345U (zh) 一种基于气体热胀冷缩的电磁炉溢水保护装置
CN218484358U (zh) 一种具有多位单独加热功能的热菜板
CN201365817Y (zh) 一种新型电饭煲
CN220852234U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04617956U (zh) 保温盖及具有该保温盖的电压力锅
CN214510749U (zh) 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火锅
CN203555529U (zh) 一种多功能微型电饭煲
CN215127557U (zh) 一种烧烤火锅两用的烹饪设备
CN211270168U (zh) 智能加热的电炊具
CN204693532U (zh) 一种电阻炉
CN217792599U (zh) 一种通用型电加热装置
CN203657010U (zh) 一种家用电炉
CN216494933U (zh) 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07065655U (zh) 一种电热炉
CN202515468U (zh) 静电煮面机
CN201939149U (zh) 一种锅体加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