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输送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流领域的升降输送机。
背景技术
在物流领域、以及航空货物处理领域,将货物从货物处理工艺设备向移动车辆输送、或移动车辆向工艺设备传输,通常是采用货物处理工艺设备的装卸站台或者汽车调平台。装卸站台和汽车调平台虽然都具有在竖直位置上升降功能,可以适应车辆的不同高度,但是当车辆与工艺设备对接停泊,当停泊的位置与工艺设备的接口不对正时,需要车辆反复调整,造成交接货物时间延长,效率降低。特别是当车辆与工艺设备在横向位置上没有准确对接而对货物进行强行传输时,货物会对车辆产生刮蹭,甚至冲击,造成货物、设备或者车辆的损坏,对设备、车辆和货物产生了不安全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升降输送机,能同时调节其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以实现其与对接车辆的完全对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升降输送机,包括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上方;传输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上方;升降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以及横移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横移装置具有:第一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之上;第二安装座,设置于地面之上;以及横移动力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输送机还包括有行走装置,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有:行走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底部;第三安装座,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四个角部的下方;导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座之上;以及用于限位的挡板,设置在所述导轨的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具有:剪叉机构,设置在第二框架的下方;以及升降动力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剪叉机构包括有分别对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前、后端部之上的两个剪叉单元,其中每一所述剪叉单元包括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左、右侧部之上的第一叉架和第二叉架。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叉架包括有呈交叉布置且中部相铰接的左叉架和右叉架,其中所述左叉架和右叉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框架相连,所述左叉架和右叉架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的预定位置处还开设有滑槽,所述左叉架或右叉架的上端与所述滑槽可滑动地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有:支撑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左、右两侧的中部;以及支撑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之上,并位于所述升降动力元件的两侧;其中,所述升降动力元件的个数为两个,每一所述升降动力元件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装置具有: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之上;用于输送货物的多个辊筒,分别以预定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多个辊筒的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两个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送机,通过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设置升降装置来实现在竖直位置上的升降运动,通过在第一框架与地面之间设置横移装置来实现横向位置上的水平运动,故可同时调节其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来满足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送机与对接车辆的完全对接,降低了操作的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对货物进行了保护,保证了货物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升降输送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升降输送机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升降输送机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例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中。
结合图1和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升降输送机100,包括有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3、传输装置、升降装置4以及横移装置。其中,第一框架10支撑在地面之上;第二框架3设置在第一框架10的上方;传输装置设置在第二框架3之上,用于实现对货物传输;升降装置4设置在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之间,用于实现升降输送机100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横移装置设置在第一框架10的下方,可选地,如横移装置可安装在第一框架10的前、后端处,用于实现升降输送机100的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值得指出的是,为了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运输送机100的水平移动,结合图3所示,所述横移装置包括有第一安装座15、第二安装座14以及横移动力元件9。优选地是,第一安装座15分别设置于第一框架10的前、后两个端部上,第二安装座14相对应地设置在地面之上,横移动力元件9连接在第一安装座15和第二安装座14之间。
较佳的是,所述升降输送机100还包括有行走装置,其中行走装置包括有行走轮51a、52a,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0的四个角部的下方的第三安装座11、导轨51b、52b以及分别用于限位的挡板51c。如图1所示,可选地,行走轮51a、52a分别设置在第一框架10的底部的四个角部;导轨51b、52b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座11之上,分别用于与行走轮51a、52a相配合,较佳地是,为了防止在水平移动时行走轮51a、52a从导轨51b、52b中滑出,在导轨51b、52b的远离第一框架10的一端处还设置有挡板51c,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送机10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的可靠性。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送机100在竖直方向上能够平稳的升降,所述升降装置4还包括有剪叉机构、以及升降动力元件5。其中剪叉机构设置在第二框架3的下方,升降动力元件5连接在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之间。
为了保证在升降过程中第一框架的整体结构上的可靠性,较佳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4还包括有支撑板12、以及支撑件6。其中,支撑板12分别设置在第一框架10的左、右两侧的中部。优选地是,支撑板12的个数为四个,第一框架10的每一侧部的中部均布置有两个。升降动力元件5的个数优选地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框架10的左、右侧部上。较佳地是,每一所述升降动力元件5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以便于驱动第二框架升降运动,支撑件6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2之上,并分别位于每一所述升降动力元件5的两侧,当第二框架3降低到一定位置时,支撑件6能够对第二框架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较佳地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升降输送机移动的灵活性,第一框架10的中间部分的下方也设置有行走轮53a,相类似地,所述支撑板12之上也设置有用于配合所述行走轮53a行走的导轨53b,所述导轨53b的一端也具有用于限位的挡板。
较佳地是,剪叉机构设置在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3之间,包括有分别对置在第一框架10的前、后端部的两个剪叉单元,其中每一所述剪叉单元包括有分别位于第一框架10的左、右侧部之上的第一叉架和第二叉架。每一所述叉架包括有左叉架41和右叉架42,其中左叉架41和右叉架42呈交叉布置,中间位置铰接连接在一起,左叉架41和右叉架42的上端41a、42a、41d、42d分别与第二框架3相连,左叉架41和右叉架42的下端41c、42c、41b、42b分别与第一框架10相连。优选地是,为了便于剪叉机构升降运动,第二框架3的底部的预定位置处还设置有滑槽41d’和42d’,左叉架41或右叉架42的上端41d和42d与所述滑槽41d’、42d’可滑动地相连。
为了便于货物的传输,所述传输装置包括有设置在第二框架3之上的安装架13、用于输送货物的多个辊筒1、以及用于驱动多个辊筒1滚动的动力装置2,其中多个辊筒1分别以预定间隔设置于第二框架3,较佳地是,多个辊筒1分别沿所述安装架的纵向平行布置,以便于货物在纵向方向上的传输,为了驱动多个辊筒1的运动,将动力装置2设置在安装架13的两个端部上。
下面将结合附图,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送机100的工作过程,首先货物被输送到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送机100上,接车车辆(未示出)进入接车位置,等待与升降输送机100进行对接,升降输送机100根据接车车辆的高度和停泊位置,通过控制升降动力元件5的升降运动来带动剪叉机构动作,第二框架3的高度随之产生变化,最后使得位于安装架13上的由多个滚筒1构成的传输面与接车车辆的输送面高度达到一致;与此同时,进一步控制横移动力元件9,随着第一框架10在横向位置上的动作,带动整个升降输送机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最后使得升降输送机100与接车车辆完全对接,实现货物的传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送机,能较好地实现其与车辆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的完全对接,降低了操作的难度,提供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货物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应当指出,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