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10419U - 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19U
CN201810419U CN2010205667057U CN201020566705U CN201810419U CN 201810419 U CN201810419 U CN 201810419U CN 2010205667057 U CN2010205667057 U CN 2010205667057U CN 201020566705 U CN201020566705 U CN 201020566705U CN 201810419 U CN201810419 U CN 201810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engine
cooling jacket
exhaust heat
conne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667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金成
石超
田园
田瑞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5667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10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10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104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系统包括发动机气缸体以及设置在发动机气缸体外的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上设置多个喷头,各喷头通过水泵连接水箱,冷却水套上设有蒸汽出口,蒸汽出口连接蒸汽驱动装置,蒸汽驱动装置连接发电机,发电机连接蓄电池。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油电混合动力的汽车,将冷却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蒸汽动能不断动态地转化为电能,从而一直向汽车蓄电池充电,可免除混合动力汽车专用充电站的建设,可大大节省资源投入,有利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快速发展,符合节能减排的国际发展趋势。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尤其是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该系统集冷却、余热回用、节能为一体。适用于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在于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燃烧室燃烧的温度可高达1973~2773K(1700~2500℃),直接与高温气体接触的机件(譬如,汽缸壁、缸盖、气门、活塞等)如不采取适当的冷却措施,则过高的温度将使金属材料的强度显著下降,运动件将可能因热膨胀而破坏正常的配合间隙,润滑油也将因高温烧损变质或黏度下降,使发动机零件之间不能保持正常的油膜而导致零件卡死或加剧磨损。因此,对发动机必须加以适度冷却。
 如图1、图2,目前使用的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通常由百叶窗1、散热器2、、散热器盖、风扇4、水泵5、节温器6、冷却水套7、水温表8、机体水套9、分水管和放水阀11组成。 冷却水套是发动机气缸体和气缸盖内的通道,这些通道把气缸、阀门、各种出入口包围起来,冷却液流到发动机需要冷却的地方,来防止缸体局部过热,最后变热的冷却液流出发动机。风扇通常在气缸体前方,由曲轴前部的皮带轮驱动,一条软管把水泵和散热器的底部连在一起,散热器底部是存储冷却液的地方,变热的冷却液进入水泵中心,转子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把液体向外甩出,冷却液通过出口流入冷却水套,进行强制循环冷却。上述冷却方式通过冷却液散热器将发动机的余热排放到空气中,这些热量极其可观的的余热并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严重的浪费,同时,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例如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等。
 根据国家节能环保的需要,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而目前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需要为蓄电池单独充电,一是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建立大量的专用充电站,即占用土地资源,又要投入大量资金,还要挤占电网电能消耗,二是充电时间太长,不利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该方法及系统可有效利用发动机燃烧室产生的余热,将热量转换成为电能储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喷头将水箱水以喷淋方式自上而下直接喷洒在发动机气缸体上进行热交换,由于气缸体表面温度高达数千度,则水箱水喷至气缸体上时瞬间汽化,利用水汽化吸收热量的原理,达到使发动机冷却的目的,与此同时,膨胀产生的大量高压水蒸汽通过蒸汽出口集中排出,通过蒸汽驱动装置带动发电机工作,发电机产生的电流给蓄电池供电,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蒸汽驱动装置可以为风叶,蒸汽出口排出的水蒸汽直接对准风叶,风叶带动发电机发电。
风叶发电机可采用普通发电机,在其转轴上安装风叶叶片,进而向蓄电池动态充电。
    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发动机气缸体以及设置在发动机气缸体外的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上设置多个喷头,各喷头通过水泵连接水箱,冷却水套上设有蒸汽出口,蒸汽出口连接蒸汽驱动装置,蒸汽驱动装置连接发电机,发电机连接蓄电池。
所述蒸汽驱动装置为涡轮机,涡轮机的叶轮连接发电机转轴。
所述蒸汽驱动装置为风叶轮,风叶轮连接发电机转轴, 风叶轮外设有集中蒸汽的壳体。
所述喷头设置在冷却水套上方,使得喷出的水自上而下喷淋到发动机气缸体外表面。
    所述喷头设置在冷却水套侧部。
    所述蒸汽出口设置在冷却水套的侧下方或下方。便于冷凝水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省去冷却液和相应的冷却液循环部件,有利于减小发动机系统的整体体积。本实用新型真正做到余热的充分利用,将大量余热通过蒸汽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可观的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尤其适用于油电混合动力的汽车,将冷却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蒸汽动能不断动态地转化为电能向汽车蓄电池充电,可免除混合动力汽车专用充电站的建设,从而可以大大节省资源投入,有利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快速发展,符合节能减排的国际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强制循环水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强制循环水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之一的结构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之二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中:1为百叶窗、2为散热器、3为散热器盖、4为风扇、5为水泵、6为节温器、7为气缸盖水套、8为水温表、9为冷却水套、10为分水管、11为放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3、图4,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发动机气缸体以及设置在发动机气缸体外的冷却水套,冷却水套上设置多个喷头,各喷头通过水泵连接水箱,水箱可以是发动机原有的水箱,也可以是另加的水箱,冷却水套上设有蒸汽出口,蒸汽出口连接蒸汽驱动装置,蒸汽驱动装置连接发电机,发电机连接蓄电池。
    蒸汽驱动装置可以为涡轮机,涡轮机的叶轮连接发电机转轴。蒸汽沿轴向吹向涡轮机的叶轮。
    蒸汽驱动装置也可以为风叶轮,风叶轮连接发电机转轴, 风叶轮外设有集中蒸汽的壳体。蒸汽沿径向吹向风叶轮。可以类似于离心式水泵的结构。
    喷头可以设置在冷却水套上方,使得喷出的水自上而下喷淋到发动机气缸体外表面。喷头也可以设置在冷却水套侧部。蒸汽出口设置在冷却水套的侧下方或下方,便于冷凝水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余热利用方法,它采用喷淋方式对发动机冷却水套内的气缸进行冷却,所产生的蒸汽从发动机冷却水套送出,通过蒸汽驱动装置发电,向蓄电池供电,在实现对发动机气缸冷却的同时,将产生的蒸汽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该电能可以用于带动电动机驱动汽车行驶,特别适用于油电混合动力的汽车。这样,由于冷却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蒸汽动能不断动态地转化为电能,从而一直向汽车蓄电池充电,可免除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专用充电站的建设,可大大节省资源投入,有利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快速发展。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6)

1.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发动机气缸体以及设置在发动机气缸体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是所述冷却水套上设置多个喷头,各喷头通过水泵连接水箱,冷却水套上设有蒸汽出口,蒸汽出口连接蒸汽驱动装置,蒸汽驱动装置连接发电机,发电机连接蓄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驱动装置为涡轮机,涡轮机的叶轮连接发电机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驱动装置为风叶轮,风叶轮连接发电机转轴, 风叶轮外设有集中蒸汽的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设置在冷却水套上方,使得喷出的水自上而下喷淋到发动机气缸体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设置在冷却水套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设置在冷却水套的侧下方或下方。
CN2010205667057U 2010-10-18 2010-10-18 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10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667057U CN201810419U (zh) 2010-10-18 2010-10-18 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667057U CN201810419U (zh) 2010-10-18 2010-10-18 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10419U true CN201810419U (zh) 2011-04-27

Family

ID=43893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6670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10419U (zh) 2010-10-18 2010-10-18 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1041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9861A (zh) * 2010-10-18 2011-02-23 石金成 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02230419A (zh) * 2011-05-12 2011-11-02 刘宏 适合车、船的混合动力和驱动装置
CN102797833A (zh) * 2012-08-31 2012-11-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生热构件用冷却节能装置
CN103978905A (zh) * 2014-04-29 2014-08-13 李士明 双储双推喝水的电动汽车
CN109551569A (zh) * 2018-12-20 2019-04-02 象山谢海家具有限公司 家具制作用木材加工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9861A (zh) * 2010-10-18 2011-02-23 石金成 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02230419A (zh) * 2011-05-12 2011-11-02 刘宏 适合车、船的混合动力和驱动装置
CN102797833A (zh) * 2012-08-31 2012-11-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生热构件用冷却节能装置
CN103978905A (zh) * 2014-04-29 2014-08-13 李士明 双储双推喝水的电动汽车
CN109551569A (zh) * 2018-12-20 2019-04-02 象山谢海家具有限公司 家具制作用木材加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9861A (zh) 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方法及系统
CN201810419U (zh) 一种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
CN103233819B (zh) 耦合式燃气轮机‑变频发电机热电联供系统及联供方法
CN104786858B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
CN102538500B (zh) 降低发电厂空冷机组排汽压力的节能冷却方法及系统
CN113162299A (zh) 一种具有液体驱动旋转喷淋结构的油冷电机
CN206211738U (zh) 增程器发电机油冷系统
CN208753989U (zh) 一种基于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CN103410573B (zh) 汽车尾气综合利用节能系统
CN201241748Y (zh) 发动机水箱冷却装置
CN108131186B (zh) 一种利用汽车尾气进行发电的方法
CN105034844A (zh) 一种以液态空气为动力储存介质的电动汽车
CN204586535U (zh) 一种具有涡轴发动机的增程式电动汽车
CN106703994A (zh) 一种燃气轮机集成郎肯循环的动力总成系统
CN201827275U (zh) 一种自循环冷却的汽车制动鼓装置
CN101386271A (zh) 油电风混合动力汽车
CN110203080A (zh) 一种多相可增程蓄能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和能源基站
CN109861441A (zh) 一种具有高效油水换热冷却系统的扁平结构电机
CN112502838B (zh) 一种燃气轮机储能系统及峰谷发电方式
WO2014121655A1 (zh) 子母式双轮转子汽动力机
CN2458224Y (zh) 节能型风能电动摩托车
CN103754127B (zh) 燃电式电动车辆
CN201065808Y (zh) 车用卧式风力发电装置
CN214028230U (zh) 一种采用燃料电池的集成式抑尘车
CN210881695U (zh) 一种电动循环自动充电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