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05637U - 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05637U
CN201805637U CN2010205471323U CN201020547132U CN201805637U CN 201805637 U CN201805637 U CN 201805637U CN 2010205471323 U CN2010205471323 U CN 2010205471323U CN 201020547132 U CN201020547132 U CN 201020547132U CN 201805637 U CN201805637 U CN 201805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rush current
shoves
plate
immersion tank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471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品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UANGFE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UANGFE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UANGFE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UANGFE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471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05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05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056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装置,其包括:一沉浸槽,具有内部宽度为1~2cm的沉浸区;复数涌流管,具有复数沿着轴向排列的第一涌流孔,该涌流管设于沉浸槽的相对两侧,提供化学液体从该第一涌流孔流入该沉浸槽,该涌流管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夹角,且沉浸槽相对两侧之涌流管的第一涌流孔不互相对应;复数涌流板,具有复数第二涌流孔,该涌流板设于沉浸槽的相对两侧,每一侧的一涌流板设于两涌流管之间;一横移输送机,用以输送一板件以竖立状态在沉浸槽内的水平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可使薄板件在沉浸槽内维持稳定的竖立状态而行进,避免板件在沉浸槽内的输送过程变形或晃动,防止超薄板件因挠曲与沉浸槽内壁面干涉造成卡板,得以大幅提升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可在对超薄板进行化学加工处理制程中,令薄板上的线路完全不会被接触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或其它布设有电路的板件制程必须经过多道化学处理程序。早期的板件由于厚度较大,因此在化学处理制程中均采用水平方式进行输送。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以及电子产品薄型化与轻巧化的要求,若干印刷电路板或相关板件的厚度已愈来愈薄(约25μm~75μm),且线路愈来愈细(约15μm~50μm),以至于板件已成为超薄的软性板,因此,若采用传统的水平方式来输送软性板,板材将会因为自身的柔性与重力作用导致板件变形,容易在输送过程造成卡板,板件会因此损毁,甚至造成停机,或因线路与滚轮接触产生摩擦而造成断线,产品不良率相当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方法与装置,从而解决超薄软性板采用水平输送方式进行化学处理制程时,容易在输送过程造成卡板,板件损毁,甚至造成停机,或因线路受到碰触断线,产品不良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送装置包括:
一沉浸槽,具有内部宽度为1~2cm的沉浸区;
复数涌流管,具有复数沿着轴向排列的第一涌流孔,该涌流管设于沉浸槽的相对两侧,提供化学液体从该第一涌流孔流入该沉浸槽,该涌流管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夹角,且沉浸槽相对两侧之涌流管的第一涌流孔不互相对应;
复数涌流板,具有复数第二涌流孔,该涌流板设于沉浸槽的相对两侧,每一侧的一涌流板设于两涌流管之间;
一横移输送机,用以输送一板件以竖立状态在沉浸槽内的水平方向移动。
具体而言,所述夹角为70°~80°,且涌流管的上端比下端接近被输送而来的板件。
所述第二涌流孔呈复数排分布,每一排第二涌流孔平行于所述涌流管的轴向。
一种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采用一内部宽度为1~2cm的沉浸槽,并在沉浸槽内的相对两侧分别提供持续流入的化学液体,同时在沉浸槽内的底面提供为排出该化学液体而使沉浸槽内的化学液体产生往下的吸引力,一板件以竖立状态在该沉浸槽内的液体中被输送,藉由所述沉浸槽内相对两侧的化学液体提供对该板件支撑,避免板件与沉浸槽的内壁面接触。
进一步地讲,在所述沉浸槽的相对两侧设有复数具备第一涌流孔的涌流管与复数具备第二涌流孔的涌流板,该涌流管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夹角,且沉浸槽相对两侧的涌流管的第一涌流孔不互相对应,所述涌流管与涌流板持续地流出化学液体。
所述涌流管之轴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0°~80°,且涌流管的上端比下端靠近被输送而来的板件。
所述化学液体的流速为0.5~1m/s。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系利用横移输送机将薄板夹持与输送,使薄板以竖立状态维持在盛装化学液体的沉浸槽内水平方向输送;薄板在沉浸槽内水平移动的同时,提供化学液体在沉浸槽的内侧表面流动,利用液体做为薄板与沉浸槽内壁面的隔离介质,以防止和内壁面接触而可能擦伤或刮断线路,甚至造成卡板的问题。
再者,本实用新型系在沉浸槽内的相对两侧对板件提供由上而下渐进式作用力的化学液体,以及在沉浸槽内的底部产生往下的吸引力,使上方被夹持于横移输送机的薄板件在沉浸槽内得以维持稳定的竖立状态输送行进。
其次,本实用新型系在沉浸槽两侧提供往不对称方向分别喷冲的化学液体,使化学液体能以高交换率通过板件的孔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系提供一内部宽度仅为1~2cm的沉浸槽,沉浸槽内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用来涌流出化学液体的复数涌流管与复数涌流板,涌流管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倾斜一夹角,使涌流管的上端比下端接近被输送而来的板件,藉以分散薄板件瞬间接触涌流管喷流的冲击力。涌流管设有复数第一涌流孔,沉浸槽相对两侧之涌流管的第一涌流孔系不互相对应,藉以在不对称方向喷冲出化学液体,使化学液体能以高交换率通过板件的孔壁;沉浸槽每一侧的涌流板设于两涌流管之间;沉浸槽底面设有复数沿着沉浸槽长度方向布设的回流孔,回流孔用以排出沉浸槽内的化学液体进行过滤,再经由泵浦驱动配送至涌流管与涌流板流出,其排出液体时可在沉浸槽内产生向下的吸引力。本实用新型利用横移输送机夹持板件上端,使板件以竖立状态在沉浸槽内朝水平方向被输送,从涌流管与涌流板涌流而出的化学液体提供板件与沉浸槽内壁面之间的隔离介质;从涌流管喷冲而出的化学液体作用于板件两侧时,其作用力可以由上往下逐渐地分散,避免板件承受过大作用力而变形或晃动,再配合回流孔排出化学液体时产生的吸引力,可以使板件获得往下拉伸的力量,以维持超薄板件平稳的输送。再者,利用沉浸槽两侧的涌流管分别往不对称方向分别喷冲化学液体,则能使化学液体以高交换率通过冲洗板件的孔壁。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倾斜设置的涌流管,其轴向与水平面之间的最佳夹角为70°~80°,本实用新型设于涌流板的涌流孔,系分布有复数排,每一排系平行于所述涌流管的轴向倾斜角度。
另一较佳的选择是,本实用新型从涌流管与涌流板涌流而出的液体流速为0.5~1m/sec。
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与装置,对于薄板以竖立状态在沉浸槽内水平输送时,利用化学液体在沉浸槽的内侧表面流动做为薄板与沉浸槽内壁面的隔离介质,可以避免薄板和沉浸槽内壁面接触,以及利用倾斜一夹角涌流而出的液体,配合沉浸槽底面之回流孔排出化学液体产生的往下吸引力,得以避免超薄板件两侧受到过度集中的化学液体作用力,从而避免板件在沉浸槽内的输送过程变形或晃动,防止超薄板件因挠曲与沉浸槽内壁面干涉造成卡板,得以大幅提升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薄板处理制程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图1之1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薄板处理制程输送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A为图2之2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涌流管与涌流板组合成沉浸槽之实施例局部立体图;
图3A为图3之3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涌流管与涌流板组合成沉浸槽之单侧结构之实施例局部立体图;
图4A为图4之4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沉浸槽放板区域结构之实施例局部立体图;
以上各图中所示组件及其符号分别为:
1……沉浸槽、10……沉浸区、11……回流孔、12……导板、2……涌流管、21……第一涌流孔、3……涌流板、31……第二涌流孔、4……第一输送管、41……第二输送管、5……横移输送机、51……夹持器、6……板件、7……液体、W……沉浸槽宽度、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图1、图1A、图2及图2A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薄板处理制程输送装置,其包含有一沉浸槽1,沉浸槽1相对两侧壁之间构成用来盛装化学液体的沉浸区10,沉浸区10之间的最佳宽度W范围为1~2cm。沉浸槽1的上方设置包含升降取板机的横移输送机5,以及可沿着横移输送机5移动的夹持器51,夹持器51系用来夹持薄形板件6,再藉由横移输送机5输送板件6在沉浸区10内水平移动;板件6在沉浸区10的始端与末端时,则藉由升降取板机输送分别将板件浸入或取出沉浸区。其中,沉浸区10的始端上方两侧设有倾斜的导板12(如图2及图5所示),以辅助板件6顺利地放入狭窄的沉浸槽内;沉浸槽的底面则设有复数沿着沉浸槽之长度方向分布的回流孔11,其中,沉浸区始端对应板件放入区域的回流孔11分布较其它区域密集,回流孔11则连通至一容器(图中未显示),该容器再以管路连接至一过滤设备与泵浦(图中未显示)。
沉浸槽1内的相对两侧分别倾斜地设置复数涌流管2与复数涌流板3;涌流管2设有沿着涌流管之轴向排成至少一排的复数第一涌流孔21;涌流板3的一侧面设有复数第二涌流孔31;涌流管2与涌流板3分别连通第一输送管4与第二输送管41,第一输送管4与第二输送管41则连接至前述的泵浦,化学液体7藉由泵浦经由第一输送管4被输送至涌流管2,以及经由第二输送管41被输送至涌流板3,进而由第一涌流孔21与第二涌流孔31流入沉浸区10;泵浦同时将沉浸区内的化学液体经由回流孔11排出进入过滤设备滤除杂质后再循环从涌流管2之第一涌流孔21及涌流板3之第二涌流孔31流出;回流孔11在排出化学液体7时,会因为流体的对流而使沉浸区10内产生往下的吸引力。所述化学液体7的最佳流速范围为0.5~1m/s,以避免对超薄板件造成过高作用力而变形或晃动。涌流管2的倾斜角度,系其轴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夹角θ,该夹角θ的最佳范围为70°~80°,藉由该夹角θ,使得倾斜的涌流管2上端比下端接近被输送而来的板件6。沉浸槽1相对两侧之涌流管2所设的第一涌流孔21并非设在对称位置,而是相互错开一适当距离(参图3、图3A、图4及图4A所示)。涌流板3上的第二涌流孔31系分布为复数排,其较佳实施例系使每一排第二涌流孔31平行于涌流管2的轴向倾斜角度;沉浸槽1内每一侧的涌流板3系设于两涌流管2之间。
利用前述的输送方法与装置,本实用新型藉以进行薄板处理制程时,系在薄板竖立地进入沉浸槽1内之前,即从沉浸槽1两侧的涌流管2各第一涌流孔12与涌流板3的各第二涌流孔31持续涌出化学液体7流入沉浸区10;藉由化学液体在沉浸槽1相对两内侧表面的流动而形成一层介质,然后由横移输送机5上的夹持器51夹持板件6进入沉浸槽1,在板件6进入沉浸槽1时,藉由倾斜的导板12予以导引,并配合回流孔11排放化学液体7产生的吸引力,可以让板件6顺利地进入沉浸区10内,然后由横移输送机5驱动沿着水平方向输送,在输送过程中,板件6相对两侧受到化学液体7的支承作用而与沉浸槽1的内壁面产生隔离,避免超薄板件6和刚性的内壁面接触,从而防止可能造成的擦伤板面及卡板等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涌流管2呈倾斜一夹角θ的设计,可以在板件6水平输送通过涌流管2时,让板件6两侧由上而下渐进地承受从第一涌流孔21喷冲而出的液体作用力,并配合回流孔11排出化学液体产生的吸引力,得以避免超薄板件6受到过度集中的作用力而变形或晃动,进而因挠曲与沉浸槽内壁面干涉造成卡板,得以大幅提升产品良率。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之范畴。

Claims (3)

1.一种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送装置包括:
一沉浸槽,具有内部宽度为1~2cm的沉浸区;
复数涌流管,具有复数沿着轴向排列的第一涌流孔,该涌流管设于沉浸槽的相对两侧,该涌流管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夹角,且沉浸槽相对两侧之涌流管的第一涌流孔不互相对应;
复数涌流板,具有复数第二涌流孔,该涌流板设于沉浸槽的相对两侧,每一侧的一涌流板设于两涌流管之间;
一横移输送机,用以输送一板件以竖立状态在沉浸槽内的水平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70°~80°,且涌流管的上端比下端接近被输送而来的板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涌流孔呈复数排分布,每一排第二涌流孔平行于所述涌流管的轴向。
CN2010205471323U 2010-09-29 2010-09-29 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05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471323U CN201805637U (zh) 2010-09-29 2010-09-29 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471323U CN201805637U (zh) 2010-09-29 2010-09-29 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05637U true CN201805637U (zh) 2011-04-20

Family

ID=43875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47132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05637U (zh) 2010-09-29 2010-09-29 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056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9744A (zh) * 2010-09-29 2011-02-09 苏州创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方法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9744A (zh) * 2010-09-29 2011-02-09 苏州创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方法与装置
CN101969744B (zh) * 2010-09-29 2012-11-21 苏州创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方法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22983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TW434668B (en) Wafer rinse apparatus and rinse method of the same
CN102011162B (zh) 电镀薄板的方法与装置
JP4589216B2 (ja) 機械部品等のワーク洗浄装置
CN201805637U (zh) 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装置
CN101969744B (zh) 薄板处理制程的输送方法与装置
CN201381279Y (zh) 蚀刻设备
CN105297014A (zh) 湿制程系统
CN201801621U (zh) 电镀薄板的装置
CN102659321A (zh) 一种单面多片式的玻璃薄化设备及方法
JP3173836U (ja) 板状被処理物に付着する酸素ガス泡の除去手段を備えた水平電解メッキ装置
CN110257805B (zh) 一种药水反应装置及pth生产线
CN103993339A (zh) 一种电镀薄板的装置及系统
CN210420158U (zh) 一种药水反应装置及pth生产线
CN101815407B (zh) 薄板沉浸处理方法与装置
TWI437936B (zh) 濕式蝕刻設備及其供應裝置
EP3329034B1 (en) Web transport system including scavenger blade
CN204769666U (zh) 一种硅片清洗单元
TWI603421B (zh) 溼式製程設備
CN211538750U (zh) 铬板清洗装置
US9771655B2 (en) Web transport system including fluid shield
TWI748922B (zh) 化學處理槽設備
CN203007131U (zh) 一种使用可控流体场的玻璃蚀刻设备
CN103008282A (zh) 清洗兆声波换能器的装置
CN213558685U (zh) 一种水洗结构及剥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227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