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00839U - 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 - Google Patents
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00839U CN201800839U CN2010202634954U CN201020263495U CN201800839U CN 201800839 U CN201800839 U CN 201800839U CN 2010202634954 U CN2010202634954 U CN 2010202634954U CN 201020263495 U CN201020263495 U CN 201020263495U CN 201800839 U CN201800839 U CN 2018008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girder
- vehicle frame
- folding
- fixed 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一种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包括设置有车轮的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制动系统和动力系统,其车架由前车架和后车架构成,前车架可竖直折立在后车架的上方;制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动力系统包括电动驱动装置或/和人力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在停靠时,可把前车架竖直折立,使其减小约一半的占地面积;通过设置驻车制动机构,使其折立后不会四处移动,增强了可靠性;设置多个人力驱动装置,可供最多三人同时蹬车,必要时还可增加电动驱动装置;该结构能广泛应用在载货、载客的三轮车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力运输机械,具体是一种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到的载货用或载客用的三轮车设计较为传统,因此其停放时占地面积较大。市场上也有一些可使车身宽度变小便于其存放的折叠式三轮车。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87211756于1988年5月11日公开了一种折叠式三轮车,有一个可使两个在同一轴线上的车轮向中间靠拢的折叠车架,该车架可以采用四连杆机构,并有可两半对折的货板,当三轮车为斗式时,装有可两半对折的前、后挡板,该车架也可以采用由折叠式轮椅、连杆、驱动车架组成的机构,轮椅与车架采用凸轮快速拆卸、锁紧机构,在进行打开、折叠、组合、分解时均有操作简单、动作迅速、折叠后体积小便于存放的优点,当三轮车采用前轮驱动时,由驱动轴、中间轴等零件组成的链传动前轮增速机构。纵观该结构,其只适用于一般较为小型的载货三轮车上,而且其折叠步骤较多,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折立步骤简单、折立后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的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包括设置有车轮的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制动系统和动力系统,其结构特征是车架由前车架和后车架构成,前车架可竖直折立在后车架的上方;制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动力系统包括电动驱动装置或/和人力驱动装置。
所述前车架包括位于车架下方且一端与后车架转动连接的连接梁,其另外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有曲梁;曲梁末端的上部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前龙头组件,下部设置有前叉,前叉上部设置有减震总成,下部连接有车轮;曲梁上延伸出可调节高度的前座椅。
所述后车架平行设置有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第一主梁位于第二主梁的下方,两者的首尾两端通过支撑柱连接;第一主梁一端与连接梁转动连接,两者的连接处设置有脚踩式支撑脚,另外一端连接有第一轮轴;第二主梁对应第一轮轴的一端设置有与之平行的第二轮轴,第一轮轴位于第二轮轴前下方,两者间的左右两端均形成轮架,轮架两端分别连接有车轮,轮架与车轮之间设置有减震总成,两个车轮之间连接有传动轴,第二轮轴与轮架的上部设置有后座排椅或后排货架,后排座椅上对应竖直折立在后车架上方后的前车架设置有固定扣,后排座椅上还设置有可拆式遮阳棚。
所述第一主梁的左右两端均向前延伸出座椅架,座椅架的末端均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后座椅,两个后座椅与前座椅之间呈品字形布局,后座椅的下端设置有折位装置,前座椅的后侧对应两个后座椅延伸出一体式的后龙头组件。
所述曲梁与第二主梁之间设置有车架伸展固定装置,其包括与曲梁转动连接的前固定杆和与第二主梁转动连接的后固定杆;前固定杆和后固定杆通过勾扣装置固定连接,其包括设置在前固定杆或后固定杆上的扣位机构和设置在后固定杆或前固定杆上的挂扣机构,前固定杆与后固定杆扣合固定后与连接梁、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平行。
所述扣位机构为扣位柱或呈凹字形的扣位块,挂扣机构为扣勾或双螺母扣;双螺母扣由螺杆和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构成,螺杆末端设置有限位卡圈、限位凸台或限位头,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垫圈,第二螺母上还套接有法兰盘。
所述行车制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轮上的碟刹总成,其通过刹制线与前龙头组件上的手刹连接;驻车制动装置包括液压设置在传动轴中部的液压碟刹总成和设置在曲梁中部的制动脚踏,曲梁与连接梁连接处的底部设置有呈U形的变向调节件,其开口端与曲梁摆动连接,并通过第一连接杆与制动脚踏连接,连接梁上靠近第一主梁一端的侧部设置有呈∧形的制动调节件,其转角处与第一主梁的侧部转动连接,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与与变向调节件连接,另外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杆与液压碟刹总成连接,第三连接杆与制动调节件之间或液压碟刹之间还连接有弹簧。
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后车架上的直流电机和充电式电池组,直流电机的油门控制开关设置在前龙头组件的把手上,直流电机与传动轴之间通过皮带传动、齿轮传动或链条传动连接。
所述人力驱动装置分为主驱动装置和次驱动装置;主驱动装置包括对应前座椅的位置设置在连接梁上的主脚踏轮,设置在连接梁与第一主梁的连接处的双飞轮组和设置在传动轴上的主飞轮,三者处在同一平面上,主脚踏轮通过链条与双飞轮组上的第一飞轮连接,主飞轮通过链条与双飞轮组上的第二飞轮连接;次驱动装置包括对应两个后座椅的位置分别设置在连个座椅架上的次脚踏轮,和对应两个次脚踏轮的位置设置在传动轴左右两端上的次飞轮,次脚踏轮通过链条与次飞轮连接。
所述主脚踏轮设置在主套筒上,主套筒套接在连接梁与曲梁连接的一端,并设置有连接头与曲梁转动连接,主套筒上横向设置有调节螺钉,纵向设置有紧固螺钉;主飞轮与双飞轮组连接的链条上设置有卡紧机构,由卡紧轮,与卡紧轮铰接的调节扳手组成,并通过固定架设置在第一主梁上;次脚踏轮设置在次套筒上,次套筒的顶部连接有座椅并套接在座椅架的末端,次套筒上横向设置有调节螺钉,纵向设置有紧固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在停靠时,可把前车架竖直折立,使其减小约一半的占地面积;通过设置驻车制动机构,使其折立后不会四处移动,增强了可靠性;设置多个人力驱动装置,可供最多三人同时蹬车,必要时还可增加电动驱动装置;该结构能广泛应用在载货、载客的三轮车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折立步骤简单、安全性高、应用广泛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伸展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折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前车架与后车架连接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4为图3中车架伸展固定装置打开后的结构是以图。
图5为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6为次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7为卡紧轮与链条松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卡紧轮与链条卡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8,本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包括设置有车轮3的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制动系统和动力系统,其车架由前车架1和后车架2构成,前车架1可竖直折立在后车架2的上方;制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动力系统包括多个人力驱动装置。
参见图1,前车架1包括位于车架下方且一端与后车架2转动连接的连接梁11,其另外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有曲梁12;曲梁12末端的上部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前龙头组件13,下部设置有前叉14,前叉14上部设置有减震总成9,下部连接有车轮3;曲梁12上延伸出可调节高度的前座椅15。
参见图1-图2,后车架2平行设置有第一主梁21和第二主梁22,第一主梁21位于第二主梁22的下方,两者的首尾两端通过支撑柱连接;第一主梁21一端与连接梁11转动连接,两者的连接处设置有脚踩式支撑脚20,另外一端连接有第一轮轴23;第二主梁22对应第一轮轴23的一端设置有与之平行的第二轮轴24,第一轮轴23位于第二轮轴24前下方,两者间的左右两端均形成轮架25,轮架两端分别连接有车轮3,轮架25与车轮之间设置有减震总成9,两个车轮之间连接有传动轴26,如图5所示;第二轮轴24与轮架25的上部设置有后座排椅27,后排座椅27上对应竖直折立在后车架2上方后的前车架1设置有固定前车架1用的固定扣18,如图2所示。第一主梁21的左右两端均向前延伸出座椅架28,两个座椅架28的末端均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后座椅29,两个后座椅29与前座椅15之间呈品字形布局,后座椅的下端设置有折位装置,前座椅15的后侧对应两个后座椅29延伸出一体式的后龙头组件16。
参见图3-图4,曲梁12与第二主梁22之间设置有车架伸展固定装置,其包括与曲梁转动连接的前固定杆4和与第二主梁转动连接的后固定杆5;前固定杆4和后固定杆5通过勾扣装置固定连接,其包括设置在前固定杆4上的扣位机构和设置在后固定杆5上的挂扣机构,前固定杆4与后固定杆5扣合固定后与连接梁11、第一主梁21和第二主梁22平行。扣位机构为呈凹字形的扣位块41,挂扣机构为双螺母扣42;双螺母扣由螺杆51和第一螺母52和第二螺母构成,螺杆51末端设置有限位凸台54,防止第一螺母意外掉出,第一螺母52和第二螺母之间设置有一个垫圈55,第二螺母上还套接有法兰盘56。
参见图1-图2,行车制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轮3上的碟刹总成6,其通过刹制线与前龙头组件13上的手刹17连接;参见图1-图5,驻车制动装置包括液压设置在传动轴26中部的液压碟刹总成7和设置在曲梁12中部的制动脚踏8,曲梁12与连接梁11连接处的底部设置有呈U形的变向调节件81,其开口端与曲梁12摆动连接,并通过第一连接杆82与制动脚踏8连接(参见图1),连接梁11上靠近第一主梁21一端的侧部设置有呈∧形的制动调节件83(参见图3、图4),其转角处与第一主梁21的侧部转动连接,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84与与变向调节件81连接(参见图2),其另外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杆85与液压碟刹总成7连接,第三连接杆85与制动调节件83之间还连接有弹簧86。
参见图1-图6,人力驱动装置分为主驱动装置和次驱动装置;主驱动装置包括对应前座椅15的位置设置在连接梁11上的主脚踏轮90,设置在连接梁11与第一主梁21的连接处的双飞轮组91和设置在传动轴26上的主飞轮92,三者处在同一平面上,主脚踏轮90通过链条与双飞轮组91上的第一飞轮连接,主飞轮92通过链条与双飞轮组91上的第二飞轮连接(参见图1和图5);次驱动装置包括对应两个后座椅29的位置分别设置在连个座椅架28上的次脚踏轮93,和对应两个次脚踏轮93的位置设置在传动轴26左右两端上的次飞轮94,次脚踏轮93通过链条与次飞轮94连接(参见图1)。
参见图3,主脚踏轮90设置在主套筒95上,主套筒套接在连接梁11与曲梁12连接的一端,并设置有连接头与曲梁转动连接,主套筒上横向设置有调节螺钉,纵向设置有紧固螺钉;参见图5,主飞轮92与双飞轮组91连接的链条上设置有卡紧机构,其由卡紧轮96,与卡紧轮96铰接的调节扳手97组成,并通过固定架98设置在第一主梁21上;参见图6,次脚踏轮93设置在次套筒99上,次套筒99的顶部连接有座椅29并套接在座椅架28的末端,次套筒99上横向设置有调节螺钉,纵向设置有紧固螺钉。
本实用新型需要折立时,先把脚踩式脚踏20踩下;然后旋转松开法兰盘56和第一螺母52;再把后固定杆5往上抬,把前固定杆4往下压;接着就可以用手把前车架1向上抬起直到其竖直,最后把固定扣18扣紧在后龙头组件16上即可。由于制动调节组件83设置在连接梁11与第一主梁21的连接处上,前车架1向上旋转时,制动调节组件83受到制动踏板8、变向调节件81和第一连接件82行程的影响,制动调节组件83一并转动,从而拉动液压碟刹总成7的开关,使驻车制动装置起驻车效果,其中,弹簧86起到防止制动调节组件83拉伸过度,及复位制动调节组件83的作用。当本实用新型需要继续工作时,重新揭开固定扣18,把前车架放下,并重新组合车架伸展固定装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主驱动装置和次驱动装置的主脚踏轮90及次脚踏轮93上分别设置有可调整链条松紧的主套筒95和次套筒99,其调节方法为,松开其上的紧固螺钉,再旋转调节螺钉至适合位置,最后再重新拧紧紧固螺钉即可,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防止链条从齿轮上脱落,方便日常的维护。同理,在主驱动装置的主飞轮92与双飞轮组91之间设置卡紧轮,同样达到以上效果,其操作方法为,向上扳动调节扳手97,卡紧轮96与链条松开(参见图7),向下按压调节扳手97卡紧轮96与链条卡紧(参见图8)。
Claims (10)
1.一种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包括设置有车轮(3)的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制动系统和动力系统,其特征是车架由前车架(1)和后车架(2)构成,前车架可竖直折立在后车架的上方;制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动力系统包括电动驱动装置或/和人力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前车架(1)包括位于车架下方且一端与后车架(2)转动连接的连接梁(11),其另外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有曲梁(12);曲梁末端的上部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前龙头组件(13),下部设置有前叉(14),前叉上部设置有减震总成(9),下部连接有车轮(3);曲梁上延伸出可调节高度的前座椅(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后车架(2)平行设置有第一主梁(21)和第二主梁(22),第一主梁位于第二主梁的下方,两者的首尾两端通过支撑柱连接;第一主梁一端与连接梁(11)转动连接,两者的连接处设置有脚踩式支撑脚(20),另外一端连接有第一轮轴(23);第二主梁对应第一轮轴的一端设置有与之平行的第二轮轴(24),第一轮轴位于第二轮轴前下方,两者间的左右两端均形成轮架(25),轮架两端分别连接有车轮(3),轮架与车轮之间设置有减震总成(9),两个车轮之间连接有传动轴(26),第二轮轴与轮架的上部设置有后座排椅(27)或后排货架,后排座椅上对应竖直折立在后车架上方后的前车架设置有固定扣(18),后排座椅上还设置有可拆式遮阳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主梁(21)的左右两端均向前延伸出座椅架(28),座椅架的末端均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后座椅(29),两个后座椅(29)与前座椅(15)之间呈品字形布局,后座椅的下端设置有折位装置(291),前座椅的后侧对应两个后座椅延伸出一体式的后龙头组件(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曲梁(12)与第二主梁(22)之间设置有车架伸展固定装置,其包括与曲梁转动连接的前固定杆(4)和与第二主梁转动连接的后固定杆(5);前固定杆和后固定杆通过勾扣装置固定连接,其包括设置在前固定杆或后固定杆上的扣位机构和设置在后固定杆或前固定杆上的挂扣机构,前固定杆与后固定杆扣合固定后与连接梁(11)、第一主梁(21)和第二主梁(22)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扣位机构为扣位柱或呈凹字形的扣位块(41),挂扣机构为扣勾或双螺母扣(42);双螺母扣由螺杆(51)和第一螺母(52)和第二螺母构成,螺杆末端设置有限位卡圈、限位凸台(54)或限位头,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垫圈(55),第二螺母上还套接有法兰盘(5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行车制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轮(3)上的碟刹总成(6),其通过刹制线与前龙头组件(13)上的手刹(17)连接;驻车制动装置包括液压设置在传动轴(26)中部的液压碟刹总成(7)和设置在曲梁(12)中部的制动脚踏(8),曲梁与连接梁(11)连接处的底部设置有呈U形的变向调节件(81),其开口端与曲梁摆动连接,并通过第一连接杆(82)与制动脚踏连接,连接梁上靠近第一主梁(21)一端的侧部设置有呈∧形的制动调节件(83),其转角处与第一主梁的侧部转动连接,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84)与与变向调节件连接,另外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杆(85)与液压碟刹总成(7)连接,第三连接杆与制动调节件之间或液压碟刹总成之间还连接有弹簧(8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后车架(2)上的直流电机和充电式电池组,直流电机的油门控制开关设置在前龙头组件(13)的把手上,直流电机与传动轴(26)之间通过皮带传动、齿轮传动或链条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人力驱动装置分为主驱动装置和次驱动装置;主驱动装置包括对应前座椅(15)的位置设置在连接梁(11)上的主脚踏轮(90),设置在连接梁与第一主梁(21)的连接处的双飞轮组(91)和设置在传动轴(26)上的主飞轮(92),三者处在同一平面上,主脚踏轮通过链条与双飞轮组上的第一飞轮连接,主飞轮通过链条与双飞轮组上的第二飞轮连接;次驱动装置包括对应两个后座椅(29)的位置分别设置在连个座椅架(28)上的次脚踏轮(93),和对应两个次脚踏轮的位置设置在传动轴(26)左右两端上的次飞轮(94),次脚踏轮通过链条与次飞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主脚踏轮(90)设置在主套筒(95)上,主套筒套接在连接梁(11)与曲梁(12)连接的一端,并设置有连接头与曲梁转动连接,主套筒上横向设置有调节螺钉,纵向设置有紧固螺钉;主飞轮(92)与双飞轮组(91)连接的链条上设置有卡紧机构,由卡紧轮(96),与卡紧轮铰接的调节扳手(97)组成,并通过固定架(98)设置在第一主梁(21)上;次脚踏轮(93)设置在次套筒(99)上,次套筒的顶部连接有座椅(29)并套接在座椅架(28)的末端,次套筒上横向设置有调节螺钉,纵向设置有紧固螺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634954U CN201800839U (zh) | 2010-07-12 | 2010-07-12 | 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634954U CN201800839U (zh) | 2010-07-12 | 2010-07-12 | 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00839U true CN201800839U (zh) | 2011-04-20 |
Family
ID=43870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26349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00839U (zh) | 2010-07-12 | 2010-07-12 | 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0083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15995A (zh) * | 2016-12-08 | 2017-03-22 | 姚均甫 | 一种环保老爷车助力器 |
-
2010
- 2010-07-12 CN CN2010202634954U patent/CN20180083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15995A (zh) * | 2016-12-08 | 2017-03-22 | 姚均甫 | 一种环保老爷车助力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28450U (zh) | 一种前两轮轻便三轮车 | |
CN201800839U (zh) | 折立休闲运动三轮车 | |
CN2799369Y (zh) | 自行车 | |
CN102259684B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1761611U (zh) | 后轮毂式制动的电动三轮车 | |
CN103770884A (zh) | 一种自行车的传动机构 | |
CN208412021U (zh) | 一种直线踩踏传动装置及具有其的两轮自行车 | |
CN202896788U (zh) | 可折立的双动力休闲三轮车 | |
CN203020501U (zh) | 一种自行车传动装置 | |
CN201834096U (zh) | 一种新型自行车定车器 | |
CN201808634U (zh) | 多用途折叠自行车 | |
CN2832646Y (zh) | 一种折叠式休闲自行车 | |
CN205632891U (zh) | 速度合成双人脚踏车 | |
CN205854368U (zh) | 一种人力观光车 | |
CN202107067U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4296963U (zh) | 一种手摇电动助力三轮车 | |
CN2185716Y (zh) | 四轮自行车 | |
CN202703835U (zh) | 一种双人骑自行车 | |
CN102616319A (zh) | 前两轮可折叠式三轮电动自行车 | |
CN209241248U (zh) | 一种新型冰上自行车 | |
CN207683253U (zh) | 一种带有拖拉结构的双人观览车 | |
CN2644278Y (zh) | 双人脚踏车 | |
CN2607311Y (zh) | 人力三轮休闲车 | |
CN2691995Y (zh) | 单人休闲三轮车 | |
CN2536477Y (zh) | 制动灵敏的双人双骑三轮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3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