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89531U - 翻盖式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翻盖式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89531U
CN201789531U CN 201020135682 CN201020135682U CN201789531U CN 201789531 U CN201789531 U CN 201789531U CN 201020135682 CN201020135682 CN 201020135682 CN 201020135682 U CN201020135682 U CN 201020135682U CN 201789531 U CN201789531 U CN 201789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orce
force induction
magnet
induction port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201356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卞文良
杨万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Mobile Communication Software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 20102013568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89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89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895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翻盖式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一磁力感应部、第二磁力感应部、检测部,第一磁力感应部用于感应第一磁体的磁力,第二磁力感应部用于感应第二磁体的磁力,第一磁力感应部用于根据其感应到的第一磁体的磁力强度来改变输出电压,第二磁力感应部用于根据其感应到的第二磁体的磁力强度来改变输出电压,且第一磁体位于转轴部,第一磁力感应部位于显示部,在显示部相对于转轴部处于未翻转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磁体和第一磁力感应部彼此临近;第二磁体位于转轴部或显示部,第二磁力感应部位于键盘部,并且,在转轴部带动显示部沿第一转轴转动使显示部与键盘部重合的情况下,第二磁体与第二磁力感应部在键盘部的厚度方向上重叠且临近。

Description

翻盖式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盖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终端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包括直板式终端、滑盖式终端、翻盖式终端等。
其中,对于翻盖式终端,目前主要可以进行三种形式的翻盖。具体地,如图1所示,目前的翻盖式终端主要包括键盘部1、转轴部2和显示部3,其中,图1示出了处于合盖状态下的终端;图2示出了处于竖翻盖状态下的终端,转轴部2与键盘部1之间通过沿着键盘部1宽度方向(即,图2中所示的X方向)延伸的转轴(未示出)铰接连接;此外,如图3所示,在图2所示的竖翻盖基础上,由于转轴部2进一步通过另一转轴(未示出)与显示部3连接,该转轴位于转轴部2的右上方并且沿着显示部3的长度方向延伸(即,图3中所示的Y方向),因此,显示部3可以在转轴部2上以该转轴为轴旋转,通常,图3所示的翻转状态通常会在终端进行Dv拍摄或照相(或者使用其他应用)时使用;此外,在转轴部2相对于键盘部1未发生翻转的情况下,显示部3同样可以相对于转轴部2发生翻转,即,侧翻盖。
通常,为了提高用户使用终端时的用户体验,可以在终端上设置磁铁,并相应地设置用于感应磁铁的磁力的Hall或磁阻传感器(Magneto ResistanceSensor,简称为MR Sensor),这样,当终端进行翻盖时,磁阻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磁铁磁力的变化从而改变输出电压,终端根据磁阻传感器的电压变化就能够确定当前的翻盖状态,从而根据用户在该翻盖状态下常规使用模式启动或关闭应用程序。
但是,目前所采用的翻盖检测方案能够判断终端的竖翻盖、侧翻盖状态、以及合盖状态,终端上可能预先设置有对应于合盖、竖翻盖、以及侧翻盖状态的应用程序,当终端在合盖、竖翻盖、以及侧翻盖状态间切换时,终端能够启动或关闭相应的应用程序,例如,当终端从竖翻盖或侧翻盖状态变为合盖状态时,终端可以停止当前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而将时钟和当前日期显示在屏幕上;此外,如果竖翻盖状态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短信编辑,则在终端从合盖状态变为竖翻盖或侧翻盖时,终端可以自动启动短信编辑应用。
但是,目前的终端不能够检测图3所示的翻盖状态,这样,如果终端从其他翻盖状态变为图3所示的翻盖状态、或从图3所示的翻盖状态切换到其他翻盖状态,终端并不能够启动或关闭相应的应用。
针对相关技术中终端无法有效检测到所有翻盖状态而导致用户操作量增加、降低用户体验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终端无法有效检测到所有翻盖状态而导致用户操作量增加、降低用户体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翻盖式移动终端,能够有效检测到终端的各种翻盖状态,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盖式移动终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移动终端包括键盘部、转轴部以及显示部,转轴部通过第一转轴与键盘部铰接连接,转轴部通过第二转轴与显示部连接,其中,第一转轴位于转轴部的一端并沿键盘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转轴位于转轴部的另一端并垂直于第一转轴沿着显示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显示部能够以第二转轴为轴转动。并且,该终端还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一磁力感应部、第二磁力感应部、检测部,第一磁力感应部用于感应第一磁体的磁力,第二磁力感应部用于感应第二磁体的磁力,第一磁力感应部用于根据其感应到的第一磁体的磁力强度来改变输出电压,第二磁力感应部用于根据其感应到的第二磁体的磁力强度来改变输出电压。
并且,第一磁体位于转轴部,第一磁力感应部位于显示部,或者,第一磁体位于显示部,第一磁力感应部位于转轴部,第一磁体和第一磁力感应部远离第二转轴,在显示部相对于转轴部处于未翻转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磁体和第一磁力感应部彼此临近;第二磁体位于转轴部或显示部,第二磁力感应部位于键盘部,或者第二磁体位于键盘部,第二磁力感应部位于转轴部或显示部,并且,在转轴部带动显示部沿第一转轴转动使显示部与键盘部重合的情况下,第二磁体与第二磁力感应部在键盘部的厚度方向上重叠且彼此临近;检测部与第一磁力感应部和第二磁力感应部连接,用于根据第一磁力感应部和第二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判断显示部和转轴部是否处于翻转状态。
其中,第一磁力感应部为磁阻传感器,第一磁体的N极和S极沿着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此外,第二磁力感应部为磁阻传感器,第二磁体的N极和S极沿着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另一方面,第二磁力感应部为Hall传感器,第二磁体的N极和S极沿着终端厚度方向依次排列。
并且,在第一磁力感应部和第二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均为低电平的情况下,检测部确定转轴部和显示部均未发生翻转;在第一磁力感应部和第二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均为高电平的情况下,检测部确定转轴部相对于键盘部发生翻转,并且显示部相对于转轴部发生翻转;在第一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为低电平、且第二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为高电平的情况下,检测部确定转轴部相对于键盘部发生翻转,并且显示部相对于转轴部未发生翻转;在第一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为高电平、且第二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为低电平的情况下,检测部确定转轴部相对于键盘部未发生翻转,并且显示部相对于转轴部发生翻转。
优选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为磁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移动终端设置有两个磁力感应部以及与该两个磁力感应部一一对应的磁体,从而能够在不增加终端设计复杂度的前提下有效检测终端的各种翻盖状态,有助于终端根据检测的翻盖状态打开或关闭相应的应用程序,方便用户的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翻盖式终端处于合盖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翻盖式终端处于竖翻盖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翻盖式终端处于拍摄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盖式移动终端处于合盖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盖式移动终端处于竖翻盖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盖式移动终端处于侧翻盖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盖式移动终端处于拍摄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是磁阻传感器的磁场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9是Hall的磁场检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相关技术中终端无法有效检测到进行摄像时的翻盖状态而导致用户操作量增加、降低用户体验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移动终端设置有两个磁力感应部以及与该两个磁力感应部一一对应的磁体,从而能够有效检测终端的各种翻盖状态,有助于终端根据检测的翻盖状态打开或关闭相应的应用程序,方便用户的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移动终端包括键盘部1、转轴部2以及显示部3,转轴部2通过第一转轴(未示出)与键盘部1铰接连接,转轴部2通过第二转轴(未示出)与显示部3连接,其中,第一转轴位于转轴部2的一端并沿键盘部1的宽度方向(即,图4所示的X方向)延伸,第二转轴位于转轴部2的另一端并垂直于第一转轴沿着显示部3的长度方向(即,图4所示的Y方向)延伸,这样,显示部3就能够以第二转轴为轴转动,完成侧翻盖,并且,转轴部2能够以第一转轴为轴进行转动,配合显示部3的转动,就能够使终端完成合盖、竖翻盖、侧翻盖以及图3所示的翻盖状态(在图3所示的翻盖状态下,用户可以使用终端上的各种应用,由于在该状态下通常使用的应用主要是拍摄(包括拍照和摄像),因此,下文中将图3所示的翻盖状态简称为拍摄状态)。
为了便于终端能够检测到翻盖的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磁力感应部4、第二磁力感应部5、第一磁体6、第二磁体7、以及检测部(未示出),第一磁力感应部4用于感应第一磁体6的磁力,第二磁力感应部5用于感应第二磁体7的磁力,第一磁力感应部4用于根据其感应到的第一磁体6的磁力强度来改变输出电压,第二磁力感应部5用于根据其感应到的第二磁体7的磁力强度来改变输出电压。
为了便于设计终端内部电路,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磁体6可以位于转轴部2,第一磁力感应部4可以位于显示部3;此外,第一磁体6也可位于显示部3,相应地,第一磁力感应部4位于转轴部2,本文不再详述这种情况。并且,第一磁体6和第一磁力感应部4远离第二转轴(举例第二转轴一定距离,从而保证当显示部3相对于转轴部2翻转时,第一磁体6与第一磁力感应部4之间的距离会有较为明显的增加)。
这样,如图4至7所示,在显示部3相对于转轴部2处于未翻转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当终端处于图5所示的竖翻盖状态或图4所示的合盖状态的情况),第一磁体6和第一磁力感应部4彼此临近,第一磁力感应部4就能够感应到第一磁体6的磁力,而当显示部3相对于转轴部2发生翻转的情况下,例如,终端处于图6所示的侧翻盖或图7所示的拍摄状态时,显示部3相对于转轴部2会发生翻转,第一磁力感应部4就会远离第一磁体6(第一磁体6位于第一磁力感应部4的感应范围之外)而不能够感应到第一磁体6的磁力,发生电压的变化;同理,当终端从侧翻盖或拍摄状态恢复到竖翻盖或合盖状态时,第一磁力感应部4就会接近第一磁体6(第一磁体6位于第一磁力感应部4的感应范围以内)从而感应到第一磁体6的磁力,电压同样会变化。
此外,第二磁体7可以位于转轴部2或显示部3,第二磁力感应部5位于键盘部1。另外,第二磁体7也可以位于键盘部1,第二磁力感应部5位于转轴部2或显示部3。
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考虑到终端的电路设计,第二磁体7可以位于转轴部2,第二磁力感应部5可以位于键盘部1。并且,在转轴部2带动显示部3沿第一转轴转动使显示部3与键盘部1重合的情况下,第二磁体7与第二磁力感应部5在键盘部1的厚度方向(该厚度方向垂直于图中所示的X方向和Y方向)上重叠且彼此临近。
也就是说,当终端处于图4所示的合盖状态或图6所示的侧翻盖状态时,第二磁力感应部5与第二磁体7接近(第二磁体7位于第二磁力感应部5的感应范围内)并能够感应到第二磁体7的磁力;而当第二磁力感应部5与第二磁体7的距离改变,即,处于图5所示的竖翻盖状态或图7所示的拍摄状态时,第二磁力感应部5与第二磁体7之间的距离较大(第二磁体7位于第二磁力感应部5的感应范围以外),第二磁力感应部5不能够感应到第二磁体7的磁力电压会发生变化;同理,当终端由图5或图7所示的状态变为图4或图6所示的状态时,第二磁力感应部5的电压同样会因为第二磁力感应部5能够感应到第二磁体7的磁力而变化。
根据第一磁力感应部和第二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变化,检测部就能够判断显示部和转轴部是否处于翻转状态,即,确定出终端具体所处的翻盖状态。其中,由于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检测部的位置,只需将检测部与第一磁力感应部4和第二磁力感应部5相连接从而检测第一磁力感应部4和第二磁力感应部5的输出电压即可,因此图中并未示出检测部的具体位置。
这样,假设拍摄状态所对应的应用程序为拍照应用,这样,当终端从合盖等状态变为拍摄状态时,终端就能够检测到其自身的翻盖状态为拍摄状态,从而自动开启拍照应用并停止其他应用;类似地,当终端从拍摄状态变为合盖或其他状态时,终端就能够检测到其自身未处于拍摄状态,从而自动关闭拍照应用并根据当前所处的翻盖状态开启相应的应用。此外,拍摄状态还可以对应于拍照和摄像以外的其他应用,本文中提到的拍摄状态仅仅是用于指代终端的翻盖状态,并不限定该翻盖状态所对应的应用程序。
优选地,第一磁力感应部4为磁阻传感器,第二磁力感应部5既可以为磁阻传感器也可以为Hall(也可称为Hall IC)。
磁阻传感器所能检测的磁力线方向是与磁体的南北极设置方向平行的,当磁阻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磁力大于1.5MT时会输出低电平,磁阻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磁力小于1.5MT时会输出高电平。
而Hall的检测的磁力线方向是与磁体南北极的设置方向垂直的。当Hall所检测到得磁力大于3.0MT时会输出低电平,当Hall IC所检测到得磁力小于3.0MT时会输出高电平。
具体地,图8和图9示出了磁阻传感器和Hall的磁力检测原理。当磁体的N极和S极如图8所示的方式设置时,可以通过在磁体下方设置磁阻传感器来检测磁体的磁场。当磁体的N极和S极如图9所示的方式设置时,可以通过在磁体下方设置Hall来检测磁体的磁场。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移动终端中,第一磁力感应部4为磁阻传感器,第一磁体6的N极和S极沿着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排列(即,在图4中的X方向上,第一磁体的S极与N极可以先后设置,如图4所示,S极可以在N极的左边,此外,S极也可以在N极的右边)。
在第二磁力感应部5为Hall的情况下,第二磁体的N极和S极沿着终端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列,即,在图4中与X和Y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二磁体的N极和S极,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S极可以位于N极的上方,也可以位于N极的下方。
另外,在第二磁力感应部5为磁阻传感器的情况下,第二磁体7的N极和S极沿着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排列(即,在图4中的X方向上,第一磁体的S极与N极可以先后设置,如图4所示,S极可以在N极的左边,此外,S极也可以在N极的右边)。
这样,在第一磁力感应部4和第二磁力感应部5的输出电压均为低电平的情况下,检测部确定转轴部2和显示部3均未发生翻转;在第一磁力感应部4和第二磁力感应部5的输出电压均为高电平的情况下,检测部确定转轴部2相对于键盘部1发生翻转,并且显示部3相对于转轴部2发生翻转;在第一磁力感应部4的输出电压为低电平、且第二磁力感应部5的输出电压为高电平的情况下,检测部确定转轴部2相对于键盘部1发生翻转,并且显示部3相对于转轴部2未发生翻转;在第一磁力感应部4的输出电压为高电平、且第二磁力感应部5的输出电压为低电平的情况下,检测部确定转轴部2相对于键盘部1未发生翻转,并且显示部3相对于转轴部2发生翻转。
也就是说,当终端处于图4所示的合盖状态时,第一和第二磁力感应部都输出低电平;当终端处于图5所示的竖翻盖状态时,第二磁力感应部输出高电平,第一磁力感应部输出低电平;当终端处于图6所示的侧翻盖状态时,第二磁力感应部输出低电平,第一磁力感应部输出高电平;当终端处于图7所示的拍摄状态时,第二磁力感应部和第一磁力感应部都输出高电平。
为了更清晰的表示各状态,低电平,记为“0”;高电平,记为“1”。表示各状态如以下的表1所示:
表1
  第一磁力感应部   第二磁力感应部   终端翻盖状态
  0   0   合盖
  1   0   侧翻盖
  0   1   竖翻盖
  1   1   拍摄状态
优选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可以均为磁铁。此外,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磁力或能够产生磁场的器件,并且第一磁力感应部和第二磁力感应部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检测磁场的器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限定,只需保证磁体的磁力线方向满足相应的磁力感应部的检测要求即可。
在实际实现时,第一磁力感应部可以设置在显示部的液晶显示板(LCD)的印刷电路板(PCB)上,其对应的磁铁可以设置在与LCD板结合的结构件中;第二磁力感应部可设置在按键部的印刷电路板上,其对应磁铁同样位于和LCD板结合的机构件中。
应当注意,图中所示的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一磁力感应部、第二磁力感应部的位置仅仅是具体的实例,在实际应用当中,可以根据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磁力的不同、第一磁力感应部和第二磁力感应部感应位置的不同、以及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位置调整。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移动终端设置有两个磁力感应部以及与该两个磁力感应部一一对应的磁体,从而能够在不增加终端设计复杂度的前提下有效检测终端的各种翻盖状态,有助于终端根据检测的翻盖状态打开或关闭相应的应用程序,方便用户的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翻盖式移动终端,所述终端包括键盘部、转轴部以及显示部,所述转轴部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键盘部铰接连接,所述转轴部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显示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转轴部的一端并沿所述键盘部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转轴部的另一端并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沿着所述显示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显示部能够以所述第二转轴为轴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一磁力感应部、第二磁力感应部、检测部,所述第一磁力感应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磁体的磁力,所述第二磁力感应部用于感应所述第二磁体的磁力,所述第一磁力感应部用于根据其感应到的所述第一磁体的磁力强度来改变输出电压,所述第二磁力感应部用于根据其感应到的所述第二磁体的磁力强度来改变输出电压,其中,
所述第一磁体位于所述转轴部,所述第一磁力感应部位于所述显示部,或者,所述第一磁体位于所述显示部,所述第一磁力感应部位于所述转轴部,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一磁力感应部远离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转轴部处于未翻转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一磁力感应部彼此临近;
所述第二磁体位于所述转轴部或所述显示部,所述第二磁力感应部位于所述键盘部,或者所述第二磁体位于所述键盘部,所述第二磁力感应部位于所述转轴部或所述显示部,并且,在所述转轴部带动所述显示部沿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使所述显示部与所述键盘部重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二磁力感应部在所述键盘部的厚度方向上重叠且彼此临近;
所述检测部与所述第一磁力感应部和所述第二磁力感应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磁力感应部和所述第二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判断所述显示部和所述转轴部是否处于翻转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感应部为磁阻传感器,所述第一磁体的N极和S极沿着所述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力 感应部为磁阻传感器,所述第二磁体的N极和S极沿着所述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力感应部为Hall传感器,所述第二磁体的N极和S极沿着所述终端厚度方向依次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翻盖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磁力感应部和所述第二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均为低电平的情况下,所述检测部确定所述转轴部和所述显示部均未发生翻转;在所述第一磁力感应部和所述第二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均为高电平的情况下,所述检测部确定所述转轴部相对于所述键盘部发生翻转,并且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转轴部发生翻转;在所述第一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为低电平、且所述第二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为高电平的情况下,所述检测部确定所述转轴部相对于所述键盘部发生翻转,并且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转轴部未发生翻转;在所述第一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为高电平、且所述第二磁力感应部的输出电压为低电平的情况下,所述检测部确定所述转轴部相对于所述键盘部未发生翻转,并且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转轴部发生翻转。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翻盖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为磁铁。 
CN 201020135682 2010-03-04 2010-03-04 翻盖式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89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20135682 CN201789531U (zh) 2010-03-04 2010-03-04 翻盖式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20135682 CN201789531U (zh) 2010-03-04 2010-03-04 翻盖式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89531U true CN201789531U (zh) 2011-04-06

Family

ID=43821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2013568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89531U (zh) 2010-03-04 2010-03-04 翻盖式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89531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0291A (zh) * 2013-03-05 2013-07-1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开合盖状态检测的移动终端及检测方法
CN104238578A (zh) * 2014-09-26 2014-12-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摄像头旋转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00312A (zh) * 2015-07-13 2015-1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隐藏摄像头的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05744014A (zh) * 2014-12-11 2016-07-06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终端和保护套
CN110989321A (zh) * 2018-09-29 2020-04-1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翻转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0291A (zh) * 2013-03-05 2013-07-1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开合盖状态检测的移动终端及检测方法
CN103200291B (zh) * 2013-03-05 2016-01-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开合盖状态检测的移动终端及检测方法
CN104238578A (zh) * 2014-09-26 2014-12-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摄像头旋转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38578B (zh) * 2014-09-26 2017-0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摄像头旋转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44014A (zh) * 2014-12-11 2016-07-06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终端和保护套
CN105100312A (zh) * 2015-07-13 2015-1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隐藏摄像头的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05100312B (zh) * 2015-07-13 2018-03-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隐藏摄像头的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0989321A (zh) * 2018-09-29 2020-04-1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翻转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10989321B (zh) * 2018-09-29 2022-03-2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翻转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89531U (zh) 翻盖式移动终端
US779186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rotation unit
JPWO2008029519A1 (ja) 電子機器
JP4304871B2 (ja) 携帯電話機
CN202916762U (zh) 一种具有霍尔器件的电子设备
US9063182B2 (en) Detecting three different open ranges in a flip device
KR20140120181A (ko) 커버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CN203524031U (zh)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CN101276237A (zh) 信息处理设备
CN103685638A (zh) 一种增强带前盖的手机保护套的系统及方法
JP2007208149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CN101378416A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JP4350582B2 (ja) 携帯情報端末
CN202916763U (zh) 一种具有霍尔器件的电子设备
CN201657046U (zh)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开闭检测装置
JP5028585B2 (ja) 電子機器
JP2004172986A (ja) 携帯端末、その姿勢検出方法
CN201345669Y (zh) 手机
KR102129425B1 (ko) 커버 장치를 이용한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키 잠금 장치
CN102880410A (zh) 一种操作功能键和终端设备
CN101917499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动作识别方法
CN205568128U (zh) 皮套及移动终端
JP2004020289A (ja) 折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装置、および、磁気センサ
WO2010140284A1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204925917U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Lenovo mobile communication software (Wuhan) Co., Ltd.

Assignor: Lenovo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2990000970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Universal time and alarm se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ouble screen type flip mobile terminal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21231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ENOVO MOBILE COMMUNICATION SOFTWARE (WUHAN)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ENOVO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6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61006 XIAMEN, FUJIAN PROVINCE TO: 430079 WUHAN, HUBEI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28

Address after: 430079, Wuhan, Hubei, East Lake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East Industrial Park, No. 77 Optics Valley Avenue, finance port

Patentee after: Lenovo mobile communication software (Wuh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1006 Qishan torch hi tech Zone, Xiamen, No. two North Road, No. North Road, No. 999

Patentee before: Lenovo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