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87855U - 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均温板 - Google Patents

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均温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87855U
CN201787855U CN2010202761729U CN201020276172U CN201787855U CN 201787855 U CN201787855 U CN 201787855U CN 2010202761729 U CN2010202761729 U CN 2010202761729U CN 201020276172 U CN201020276172 U CN 201020276172U CN 201787855 U CN201787855 U CN 201787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temperature
support bar
ring body
uniform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761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治麦尔
孙建宏
陈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lsia Technologies Taiw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elsia Technologies Taiwa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lsia Technologies Taiwan Inc filed Critical Celsia Technologies Taiwan Inc
Priority to CN2010202761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87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87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878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均温板,该均温板包括:扁状密闭壳体、毛细组织、工作流体及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板体及交错间隔形成于该板体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上的两个以上支撑环体,每一支撑环体包含贯穿板体的通孔及凸伸环绕于通孔周缘的两个以上支撑条,相邻两个该支撑条之间具有供工作流体的蒸汽通过的间隔槽,支撑条的自由端共同围设出支撑平面以抵靠并支撑该扁状密闭壳体的上下内壁,支撑条之间的间隔槽以及该通孔用以供工作流体的蒸汽快速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简化均温板的工艺并降低成本,但仍具足够的支撑强度及传热效果。

Description

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均温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均温板,尤指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均温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元件的功率与效能日益提升,连带地在操作时也产生更多的热量;倘若这些热量未能及时散逸出去而累积于该电子元件的内部,将会导致该电子元件的温度升高且影响其效能,甚至严重者将导致该电子元件发生故障并损坏。所以,业界一直不断地研发各种散热装置以解决电子元件的问题,均温板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散热装置。
均温板(Vapor Chamber)主要包括扁状密闭壳体、成型于该扁状密闭壳体内的毛细组织及填注在该扁状密闭壳体内的工作流体;扁状密闭壳体具有吸热面及与该吸热面相反的放热面,吸热面接触电子发热元件,借由均温板内的工作流体的汽液相变化而将电子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从吸热面传递至放热面。
公知均温板内部的支撑结构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利用两个以上的柱状物分布于均温板内,另一类则是通过一薄型板片弯折出连续波浪状结构。然而这两类的支撑结构在制造过程中上比较繁杂,更明确地说,两个以上的柱状物所构成的支撑结构必须将各个柱状物彼此分隔并一一摆置于均温板的板体内部,所以摆置这些柱状物颇为耗时,且有质量不一的问题;另外,薄型板片弯折而成的波浪状结构,因为真正用以支撑均温板内壁的部分只有在波浪状结构的波峰段上而已,所以整体的支撑面积与强度较为不足,因此其支撑效果不佳。
为了进一步节省均温板的制造成本,在均温板领域中的业内人士无不绞尽脑汁以研发出工艺简易、成本便宜但仍具足够强度的支撑结构。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改良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易、成本便宜但仍具足够的支撑强度的均温板的支撑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均温板的支撑结构,用以支撑所述均温板的扁状密闭壳体的内壁,该支撑结构包括:
板体,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
两个以上支撑环体,其间隔凸伸于该第一表面,每一该支撑环体包含贯穿该板体的通孔及凸伸环绕于该通孔周缘的两个以上支撑条,相邻两个该支撑条之间具有间隔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该板体另外具有与该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凸伸成型有两个以上支撑环体,该第二表面上所凸伸的支撑环体是与该第一表面上所凸伸的支撑环体交错配置,该第二表面上所凸伸的每一该支撑环体包含贯穿该板体的通孔及凸伸环绕于该通孔周缘的两个以上支撑条,相邻两个该支撑条之间具有间隔槽。
第一表面上凸伸的支撑环体的支撑条与第二表面上凸伸的支撑环体的支撑条分别以垂直的方式凸伸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上,第一表面上的支撑条的自由端与第二表面上的支撑条的自由端均共同围设出支撑平面,该支撑平面抵靠并支撑扁状密闭壳体的上下内壁。
优选地,第一表面上的支撑条与第二表面上的支撑条均是以一角度朝所对应的通孔的圆心倾斜向上凸伸而形成一斜锥状排列,第一表面上的支撑条的自由端与第二表面上的支撑条的自由端分别进一步朝内弯折而形成一支撑平面,该支撑平面抵靠并支撑扁状密闭壳体的上下内壁。
优选地,第一表面上的支撑条与第二表面上的支撑条是以一角度朝所对应的通孔的外侧倾斜向上凸伸而形成一放射状排列,第一表面上的支撑条的自由端与第二表面上的支撑条的自由端分别进一步朝外弯折而形成一支撑平面,该撑平面抵靠并支撑扁状密闭壳体的上下内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其包括:
扁状密闭壳体;
毛细组织,其布设于该扁状密闭壳体的内壁;
工作流体,其填注于该扁状密闭壳体内部;以及
支撑结构,其放置于该扁状密闭壳体内,该支撑结构包含:
板体,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
两个以上支撑环体,其间隔凸伸于该第一表面,每一该支撑环体包含贯穿该板体的通孔及凸伸环绕于该通孔周缘的两个以上支撑条,相邻两个该支撑条之间具有供该工作流体的蒸汽通过的间隔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该板体另外具有与该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凸伸成型有两个以上支撑环体,该第二表面上所凸伸的支撑环体是与该第一表面上所凸伸的支撑环体交错配置,该第二表面上所凸伸的每一该支撑环体包含贯穿该板体的通孔及凸伸环绕于该通孔周缘的两个以上支撑条,相邻两个该支撑条之间具有供该工作流体的蒸汽通过的间隔槽。
第一表面上凸伸的支撑环体的支撑条与第二表面上凸伸的支撑环体的支撑条分别以垂直的方式凸伸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上,第一表面上的支撑条的自由端与第二表面上的支撑条的自由端均共同围设出支撑平面,该支撑平面抵靠并支撑扁状密闭壳体的上下内壁。
优选地,第一表面上凸伸的支撑环体的支撑条与第二表面上凸伸的支撑环体的支撑条是以一角度朝所对应的通孔的圆心倾斜向上凸伸而形成一斜锥状排列,第一表面上的支撑条的自由端与第二表面上的支撑条的自由端分别进一步朝内弯折而形成一支撑平面,该支撑平面抵靠并支撑扁状密闭壳体的上下内壁。
优选地,第一表面上凸伸的支撑环体的支撑条与第二表面上凸伸的支撑环体的支撑条是以一角度朝所对应的通孔的外侧倾斜向上凸伸而形成一放射状排列,第一表面上的支撑条的自由端与第二表面上的支撑条的自由端分别进一步朝外弯折而形成支撑平面,该支撑平面抵靠并支撑扁状密闭壳体的上下内壁。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是由一板体以冲压方式在其中一个或两个表面上分别成型出两个以上支撑环体,所以不需要像先前技术中的波浪式支撑结构一样,必须将板体弯折成波浪状;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主要是由一板体所构成,而板体上一体成型有两个以上支撑环体,此板体可以轻易且正确地放入均温板的扁状密闭壳体内的预定位置,不会像先前技术中的柱状支撑结构一样必须耗时逐一摆置于均温板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工艺简易,同时其制造成本也便宜。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支撑环体分别支撑于均温板的扁状密闭壳体的上下内壁,每一该支撑环体包含贯穿该板体的通孔及凸伸于该通孔周缘并间隔配置的两个以上支撑条,所以每一个支撑环体的两个以上支撑条的自由端共同围设出一支撑平面,而非如波浪状支撑结构一样仅以波峰段进行支撑,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其支撑范围大且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均温板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图1的部位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均温板第一实施例的组合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均温板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均温板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均温板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均温板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均温板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均温板
10   扁状密闭壳体
20   毛细组织
30   工作流体
40    支撑结构
41    板体
41    1第一表面
41    2第二表面
42    支撑环体
421   通孔
422   支撑条
42’  支撑环体
421’ 通孔
422’ 支撑条
P、P’间隔槽
C、C’、S、S’、T、T’ 支撑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4,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均温板1(以下简称为均温板1)。
从图4的剖面图可以清楚看出,均温板1的结构组成包括:扁状密闭壳体10、布设在扁状密闭壳体10的内壁面上的毛细组织20、填注在扁状密闭壳体10内部的工作流体30(虚线所示)、及支撑扁状密闭壳体10的上下内壁面的支撑结构40。
扁状密闭壳体10为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金属材料制成,毛细组织20可以为金属粉末烧结或金属网状物所制成,其内部具有大量细小孔洞以产生毛细作用;毛细组织20布设在扁状密闭壳体10的内壁面上,而工作流体30则填注于扁状密闭壳体10的内部;借由工作流体30在扁状密闭壳体10内的汽液相循环变化,均温板1可以将一电子发热元件(图中未示出)所产生的热量持续地传递出去。由于扁状密闭壳体10、毛细组织20及工作流体30实属已知且并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故省略其说明以免赘述。以下仅详细说明支撑结构40的构造与功用。
支撑结构40包括板体41及成型于板体41两个表面上的两个以上的支撑环体42与42’。更明确地说,板体41为金属材料制成且具有第一表面411及与该第一表面411相反的第二表面412,一部分的支撑环体42间隔凸伸于第一表面411,而另一部分的支撑环体42’则间隔凸伸于第二表面412并与第一表面411上凸伸的这些支撑环体42交错配置。
从图2的局部放大图中可以清楚看出,第一表面411上的每一支撑环体42包含贯穿板体41的通孔421及凸伸于该通孔421周缘并间隔配置的两个以上支撑条422;同样地,第二表面412上的每一支撑环体42’包含贯穿板体41的通孔421’及凸伸于该通孔421’周缘并间隔配置的两个以上支撑条422’。实际上,这些支撑环体42与42’是以模具(未显示)冲压该板体41而制成,此模具在板体41上冲出通孔421与421’的同时,将通孔421与421’所涵盖的金属材质切割成两个以上支撑条422与422’,并将这些支撑条422与422’分别弯折以便凸伸于板体41的第一表面411及第二表面412上。
通孔421与421’用以供工作流体30的蒸汽快速通过而不会被板体41所挡住,另外,支撑条422之间的间隔槽P以及支撑条422’之间的间隔槽P’用以促进工作流体30的蒸汽可以快速地从四面八方流入通孔421与421’而通过板体41,借此产生极佳的传热效果。
每一个通孔421、421’周缘的两个以上支撑条422、422的自由端共同围设出支撑平面C、C’,并以此支撑平面C、C’分别抵靠扁状密闭壳体10的上内壁或下内壁,所以每一支撑环体42、42’的支撑范围大且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因此使整体的支撑结构40产生极佳的支撑效果。
从图3可以清楚看出,任一相邻的该两个支撑环体42与42’分别凸伸于该第一表面411及该第二表面412,换句话说,凸伸于第一表面411的支撑环体42其前后左右都是凸伸于第二表面412的支撑环体42’(只有在斜向位置是同样凸伸于第一表面411的支撑环体42),以此工整对称的排列方式,可以使支撑结构40对整个均温板1的扁状密闭壳体10的上下内壁产生均匀一致的支撑效果。
参考图5及图6,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支撑环体42的支撑条422、422’的形状;更明确地说,第一实施例中,支撑条422与422’分别以大致垂直的方式凸伸于第一表面411与第二表面412上,支撑条422、422’的自由端共同围设出一支撑平面;相较之下,在第二实施例中,支撑条422、422’是以一角度朝通孔的圆心倾斜向上凸伸而形成一斜锥状排列,并且每一支撑条422与422’的自由端分别进一步朝内弯折而形成一支撑平面S与S’,该支撑平面S与S’分别用以抵靠支撑于第一表面411与第二表面412。
参考图7及图8,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支撑环体42、42’的支撑条422、422’的形状;更明确地说,在第三实施例中,支撑条422、422’是以一角度朝通孔421、421’的外侧倾斜向上凸伸而形成一放射状排列,并且每一支撑条422与422’的自由端分别进一步朝外弯折而形成一支撑平面T与T’,该支撑平面S与S’分别用以抵靠支撑于第一表面411与第二表面412。
虽然已经借由上述较佳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并未局限于此,熟知本项技术的人士仍可以构思出其它等效置换;例如,仅在板体41的其中一表面冲压出两个以上的支撑环体42即可,而另一表面可直接抵靠于扁状密闭壳体10的上内壁或下内壁。而且,支撑环体42、42’的数量与分布密度也可以作适当的调整。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40是由板体41以冲压方式在其中一个或两个表面411与412上分别成型出两个以上的支撑环体42与42’,所以不需要像先前技术中的波浪式支撑结构一样,必须将板体弯折成波浪状;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40主要是由板体41所构成,而板体41上一体成型有两个以上支撑环体42与42’,此板体41可以轻易且正确地放入均温板1的扁状密闭壳体10内的预定位置,不会像先前技术中的柱状支撑结构一样必须耗时逐一摆置于均温板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40的工艺简易,同时其制造成本也便宜。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支撑环体42、42’分别支撑于均温板1的扁状密闭壳体10的上下内壁,每一该支撑环体42、42’包含贯穿该板体41的通孔421、421’及凸伸于该通孔421、421’周缘并间隔配置的两个以上支撑条422、422’,所以每一个支撑环体42、42’的两个以上支撑条422、422’的自由端共同围设出一支撑平面,而非如波浪状支撑结构一样仅以波峰段进行支撑,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其支撑范围大且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均温板的支撑结构(40),其用以支撑所述均温板(1)的扁状密闭壳体(10)的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0)包括:
板体(41),其具有第一表面(411);以及
两个以上的支撑环体(42),其间隔凸伸于所述第一表面(411),每一所述支撑环体(42)包含贯穿所述板体(41)的通孔(421)及凸伸环绕于该通孔(421)周缘的两个以上支撑条(422),相邻两个支撑条(422)之间具有间隔槽(P)。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41)另外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411)相反的第二表面(412),该第二表面(412)上凸伸成型有两个以上支撑环体(42’),该第二表面(412)上所凸伸的这些支撑环体(42’)是与所述第一表面(411)上所凸伸的支撑环体(42)交错配置,所述第二表面(412)上所凸伸的每一支撑环体(42’)包含贯穿所述板体(41)的通孔(421’)及凸伸环绕于该通孔(421’)周缘的两个以上支撑条(422’),相邻两个该支撑条(422’)之间具有间隔槽(P’)。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411)上凸伸的支撑环体(42)的支撑条(422)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凸伸的支撑环体(42’)的支撑条(422’)分别以垂直的方式凸伸于所述第一表面(411)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所述第一表面(411)上的支撑条(422)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的支撑条(422’)的自由端均共同围设出支撑平面(C、C’),该支撑平面(C、C’)抵靠并支撑所述扁状密闭壳体(10)的上下内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411)上的支撑条(422)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的支撑条(422’)均是以一角度朝所对应的通孔(421、421’)的圆心倾斜向上凸伸而形成一斜锥状排列,所述第一表面(411)上的支撑条(422)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的支撑条(422’)的自由端分别进一步朝内弯折而形成一支撑平面(S、S’),该支撑平面(S、S’)抵靠并支撑所述扁状密闭壳体(10)的上下内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411)上的支撑条(422)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的支撑条(422’)是以一角度朝所对应的通孔(421、421’)的外侧倾斜向上凸伸而形成一放射状排列,所述第一表面(411)上的支撑条(422)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的支撑条(422’)的自由端分别进一步朝外弯折而形成一支撑平面(T、T’),该撑平面(T、T’)抵靠并支撑所述扁状密闭壳体(10)的上下内壁。
6.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均温板(1),其包括有:
扁状密闭壳体(10);
毛细组织(20),其布设于该扁状密闭壳体(10)的内壁;
工作流体(30),其填注于该扁状密闭壳体(10)内部;以及
支撑结构(40),其放置于该扁状密闭壳体(1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含:
板体(41),其具有第一表面(411);以及
两个以上支撑环体(42),其间隔凸伸于所述第一表面(411),每一支撑环体(42)包含贯穿所述板体(41)的通孔(421)及凸伸环绕于该通孔(421)周缘的两个以上支撑条(422),相邻两个支撑条(422)之间具有供所述工作流体(30)的蒸汽通过的间隔槽(P)。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41)另外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411)相反的第二表面(412),该第二表面(412)上凸伸成型有两个以上支撑环体(42’),该第二表面(412)上所凸伸的支撑环体(42’)是与所述第一表面(411)上所凸伸的支撑环体(42)交错配置,所述第二表面(412)上所凸伸的每一支撑环体(42’)包含贯穿所述板体(41)的通孔(421’)及凸伸环绕于该通孔(421’)周缘的两个以上支撑条(422’),相邻两个支撑条(422’)之间具有供所述工作流体(30)的蒸汽通过的间隔槽(P’)。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411)上凸伸的支撑环体(42)的支撑条(422)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凸伸的支撑环体(42’)的支撑条(422’)分别以垂直的方式凸伸于所述第一表面(411)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所述第一表面(411)上的支撑条(422)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的支撑条(422’)的自由端均共同围设出支撑平面(C、C’),该支撑平面(C、C’)抵靠并支撑所述扁状密闭壳体(10)的上下内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411)上凸伸的支撑环体(42)的支撑条(422)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凸伸的支撑环体(42’)的支撑条(422’)是以一角度朝所对应的通孔(421、421’)的圆心倾斜向上凸伸而形成一斜锥状排列,所述第一表面(411)上的支撑条(422)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的支撑条(422’)的自由端分别进一步朝内弯折而形成一支撑平面(S、S’),该支撑平面(S、S’)抵靠并支撑所述扁状密闭壳体(10)的上下内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411)上凸伸的支撑环体(42)的支撑条(422)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凸伸的支撑环体(42’)的支撑条(422’)是以一角度朝所对应的通孔(421、421’)的外侧倾斜向上凸伸而形成一放射状排列,所述第一表面(411)上的支撑条(422)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表面(412)上的支撑条(422’)的自由端分别进一步朝外弯折而形成支撑平面(T、T’),该支撑平面(S、S’)抵靠并支撑所述扁状密闭壳体(10)的上下内壁。
CN2010202761729U 2010-07-30 2010-07-30 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均温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87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761729U CN201787855U (zh) 2010-07-30 2010-07-30 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均温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761729U CN201787855U (zh) 2010-07-30 2010-07-30 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均温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87855U true CN201787855U (zh) 2011-04-06

Family

ID=43819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7617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87855U (zh) 2010-07-30 2010-07-30 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均温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878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2372A (zh) * 2014-12-05 2016-06-29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支撑体结构
CN105764299A (zh) * 2014-12-19 2016-07-13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2372A (zh) * 2014-12-05 2016-06-29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支撑体结构
CN105722372B (zh) * 2014-12-05 2019-03-0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支撑体结构
CN105764299A (zh) * 2014-12-19 2016-07-13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5764299B (zh) * 2014-12-19 2018-09-25 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3949A (zh) 均温板
US824690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late-type heat pipe
CN101846471B (zh) 一种均热板
CN100547336C (zh) 可穿透式支撑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40785B (zh) 一种均温板内部支撑体、均温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88556A (zh) 均热板
CN101639331A (zh) 平板式热管的制造方法
CN201787855U (zh) 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均温板
CN102865763A (zh) 均温板毛细成型方法及其结构
CN207214880U (zh) 一种超薄均热板结构
CN202869351U (zh) 一种均温板内部支撑体和使用其的均温板
CN202514230U (zh) 一种带内烧结结构支撑柱的均热板
CN104748597A (zh) 一种平板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CN205425919U (zh) 一种单层毛细芯均温薄板
CN203132406U (zh) 板形热交换器及其支撑结构
TWI454651B (zh) The structure and configuration of capillary structure of hot plate
CN101726205A (zh) 平板式热管的制造方法
CN101485537A (zh) 一种高温蒸汽产生装置
CN213343091U (zh) 均温板和电子设备
CN203203446U (zh) 板式热管结构
CN202770289U (zh) 板型热交换器及其支撑结构
CN202066398U (zh) 环路热管结构
CN201805671U (zh) 具毛细构体的均温板
CN104006689A (zh) 板式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TWM447490U (zh) 板型熱交換器及其支撐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