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84561U - 一种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84561U CN201784561U CN2010205310514U CN201020531051U CN201784561U CN 201784561 U CN201784561 U CN 201784561U CN 2010205310514 U CN2010205310514 U CN 2010205310514U CN 201020531051 U CN201020531051 U CN 201020531051U CN 201784561 U CN201784561 U CN 2017845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ont side
- side member
- energy
- front longitudinal
- radi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连接结构易导致前纵梁丧失诱导变形能力;同时其无法进行拆卸、维修、更换等问题。本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车身左右两侧呈对称的前纵梁,前纵梁的前端均一一对应设有吸能盒,前纵梁与吸能盒之间设有散热器支架,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和吸能盒通过紧固件形成可拆卸连接。本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通过改变了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方式,达到不影响压溃效果的目的;同时在低速碰撞后,轻度变形的支架可通过拆卸进行更换维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并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设计者和使用者的关注。整车载荷必须由车架承担,车架中左右对称的两个纵梁是支撑车身的重要主体,其是构建机舱和承力的主要部件,承受着车身的纵向力并将纵向力传递给地板等其他部件,故纵梁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纵梁还需在车身发生碰撞时体现优良的安全性能,即达到具有可靠的诱导变形能力和吸能效果,从而使车身按设计要求发生合理的碰撞变形。
纵梁包括有前纵梁,当车身的前部发生碰撞时,人们希望前纵梁的前部首先溃缩变形,从而大大吸收了碰撞能,减少对其后部传递的能量。通常在前纵梁的前端轴向设置吸能盒,吸能盒在碰撞中首先发生溃缩吸能,若仍有残余碰撞能故传递至前纵梁前部发生溃缩变形。两根前纵梁中间为车体机舱空间,其内设置动力源等系统,其中发动机的散热器支架总成固连在两根前纵梁上。
现有的散热器支架总成两相对侧边具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前纵梁呈轴向焊接固连。因连接板与前纵梁的连接处呈轴向平行相贴,故形成对前纵梁前部的局部加强,当车身前端发生碰撞时,该连接处出现应力突变,导致前纵梁丧失所设计的诱导变形能力并大大减弱了吸能效果,从而威胁到车内乘驾人员的安全;同时在撞击损坏后,由于是焊接形成一体故无法拆卸、维修、更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变了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方式,形成对碰撞溃缩无影响并可拆卸的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车身左右两侧呈对称的前纵梁,前纵梁的前端均一一对应设有吸能盒,所述的前纵梁与吸能盒之间设有散热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支架与上述的前纵梁和吸能盒通过紧固件形成可拆卸连接。
前纵梁和吸能盒沿轴向连接,散热器支架呈垂直轴向与两者连接。当车身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盒和前纵梁沿轴向压溃变形,此时散热器支架的平面处于正对撞击力,从而其沿轴向不与吸能盒、前纵梁相重合,故散热器支架不对轴向的压溃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在低速碰撞后,轻度变形的支架可拆卸进行更换维修。
在上述的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紧固件为螺栓。螺栓具有装配简易、连接牢靠、使用普遍性强等特点。
在上述的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散热器支架的外周具有连接片,前纵梁和吸能盒呈相对的两个侧面为连接面,所述的连接片位于上述两连接面之间。连接片垂直于轴向插入吸能盒和前纵梁之间,其两侧面与两个连接面相贴靠。
在上述的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前纵梁和吸能盒的两个连接面上对应开设有连接孔。两个连接面呈正对设置时,其上的连接孔对应相通,螺栓穿过连接孔形成固定。
在上述的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散热器支架呈板状。
在上述的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散热器支架呈框形。散热器支架上设置散热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通过改变了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方式,达到不影响压溃效果的目的;同时在低速碰撞后,轻度变形的支架可通过拆卸进行更换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纵梁;2、吸能盒;3、散热器支架;3a、连接片;4、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车身左右两侧呈对称的前纵梁1,前纵梁1的前端均一一对应设有吸能盒2,前纵梁1与吸能盒2之间设有散热器支架3。
前纵梁1和吸能盒2沿轴向对正设置,两者相对的两个侧面为两个连接面,连接面具有向外周扩张形成的连接边,连接边上均匀呈对峙开设四对连接孔4。
散热器支架3呈板状或者框形,其上设置散热结构。散热器支架3的两个相对侧边具有平向延伸出的连接片3a,每个连接片3a上均开设四个通孔。散热器支架3的本体位于左右前纵梁1的中间,其上呈相对的两片连接片3a平行插入所对应的前纵梁1与吸能盒2的连接面之间并相贴靠,连接片3a、前纵梁1与吸能盒2三者形成正对,从而恰使连接片3a上的通孔与前纵梁1和吸能盒2的连接面上的连接孔4呈吻合相通,螺栓一一穿过相叠的通孔并形成固定。
当车身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盒2和前纵梁1沿轴向压溃变形,此时散热器支架3的平面处于正对撞击力,从而其沿轴向不与吸能盒2、前纵梁1相重合,故散热器支架3不对轴向的压溃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在低速碰撞后,轻度变形的支架可拆卸进行更换维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前纵梁1;吸能盒2;散热器支架3;连接片3a;连接孔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6)
1.一种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车身左右两侧呈对称的前纵梁(1),前纵梁(1)的前端均一一对应设有吸能盒(2),所述的前纵梁(1)与吸能盒(2)之间设有散热器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支架(3)与上述的前纵梁(1)和吸能盒(2)通过紧固件形成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为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支架(3)的外周具有连接片(3a),前纵梁(1)和吸能盒(2)呈相对的两个侧面为连接面,所述的连接片(3a)位于上述两连接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纵梁(1)和吸能盒(2)的两个连接面上对应开设有连接孔(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支架(3)呈板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支架(3)呈框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310514U CN201784561U (zh) | 2010-09-16 | 2010-09-16 | 一种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310514U CN201784561U (zh) | 2010-09-16 | 2010-09-16 | 一种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84561U true CN201784561U (zh) | 2011-04-06 |
Family
ID=43816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53105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84561U (zh) | 2010-09-16 | 2010-09-16 | 一种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845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20050A (zh) * | 2018-05-14 | 2018-11-16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新型的前端框架结构及车身框架结构 |
-
2010
- 2010-09-16 CN CN2010205310514U patent/CN2017845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20050A (zh) * | 2018-05-14 | 2018-11-16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新型的前端框架结构及车身框架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31387U (zh) | 下车体框架结构 | |
KR101210024B1 (ko) | 차체의 전방 연결구조 | |
CN202783437U (zh) | 纯电动汽车地板结构 | |
US10494035B2 (en) |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 |
CN107499326B (zh) | 轨道车及其底架结构 | |
US7264304B2 (en) | Vehicle body | |
CN202080335U (zh) | 一种无大梁模块化客车底架 | |
CN111016836B (zh) | 一种越野车保险杠与小纵梁的集成结构 | |
CN204197059U (zh) | 前地板骨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 | |
CN103171628A (zh) | 一种吸能式前副车架 | |
CN205059737U (zh) | 一种汽车底盘全框式前托架 | |
CN203651909U (zh) | 一种具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 | |
CN201784561U (zh) | 一种汽车散热器支架与前纵梁的连接结构 | |
CN206012370U (zh) | 一种用于高顶车型的座椅安装机构 | |
CN204775505U (zh) | 一种前车体双横梁通道结构 | |
GB2367270A (en) | Modular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 |
CN108820045B (zh) | 一种汽车副车架的纵梁结构 | |
CN201427605Y (zh) | 一种车身碰撞吸能结构 | |
CN208646963U (zh) | 一种副车架及其车辆 | |
CN104648483A (zh) | 用于车辆的机舱骨架及具有其的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08036444U (zh) | 车身后地板骨架总成和车辆 | |
CN211167096U (zh) | 一种前副车架和车辆 | |
CN211196369U (zh) | 一种蝶形副车架前纵横梁结构及蝶形副车架 | |
CN209739159U (zh) | 一种具有吸能溃缩结构的副车架 | |
CN204037661U (zh) | 前副车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3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