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81137U - 线缆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81137U
CN201781137U CN2010201670525U CN201020167052U CN201781137U CN 201781137 U CN201781137 U CN 201781137U CN 2010201670525 U CN2010201670525 U CN 2010201670525U CN 201020167052 U CN201020167052 U CN 201020167052U CN 201781137 U CN201781137 U CN 201781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hock
core wire
hyoplastron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670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海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ITY LONGTA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ITY LONGTA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ITY LONGTA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ITY LONGTA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670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81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81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811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包含一插头连接器及一线缆,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及一塞块。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一刺破部的刺破脚,塞块包含设有一插入口的线缆插入空间。其中形成线缆插入空间的两长壁面分别突伸有多个凸肋。线缆的每一芯线单元具有金属芯线及一包覆金属芯线的绝缘层。线缆的芯线单元从塞块的插入口伸入线缆插入空间,且凸肋分别导触于对应的芯线单元的绝缘层的外缘以限位芯线单元,并且使所述金属芯线与导电端子的刺破部相互对位。通过所述的结构设计改善刺破型端子与线缆相组时易偏位的问题。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USB插头连接器与线缆组合的线缆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及电子产品的普及化,各种外围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及数码相机、MP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等电子产品需要与计算机连接,以实现数据传输及充电等功能。以往接口设备或电子产品与计算机连接的设计都采用不同的接口规格,连接时,需有对应的插接接口,并需通过对应的驱动软件配合使用,随着技术规范和规格统一,已逐渐朝向使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插接接口,来实现与计算机的连接,以简化不同规格接口的使用。
USB的插接接口通过一组相匹备的USB插头与USB插座两者相互插接使用,来传输信号与传输电力,其中有USB2.0、Mini USB、Micro USB、USB3.0等规格。
通常USB插头与线缆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即USB插头的导电端子形成有焊接部,从而与线缆的导电芯线相焊接。另一种方式即利用导电端子形成有刺破端,通过线缆组入一后塞块内,再与USB插头的绝缘本体相卡固,使得导电端子的刺破端刺破线缆的绝缘层而与导电芯线接触,以达到电导通的目的。
然而,一般是将线缆的芯线单元插入至后塞块的插线空间中,之后将后塞块与绝缘本体相卡固,使刺破端刺破芯线单元的绝缘层。理论上,刺破端是可以刺破绝缘层而与导电芯线接触的,但实际上,因芯线单元未被妥善限位,从而会出现导电芯线与刺破端两者间易相互偏位的情况,刺破端即无法准确与导电芯线接触,易产生瑕疵,使信号传输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结构设计可改善刺破型端子与线缆相组时易偏位的问题,从而改善刺破型端子与线缆容易出现未接触的情况及改善信号传输不良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包含一USB的插头连接器及一线缆。
上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多个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一卡固于绝缘本体的塞块。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一刺破脚,刺破脚的端缘突伸有刺破部,塞块设有一具有插入口的线缆插入空间、及设有多个与线缆插入空间垂直地相连通且相互间隔的连通槽。其中形成线缆插入空间的两长壁面分别突伸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肋。连通槽连续依次地对应位于两相邻的凸肋间,导电端子的刺破部插入于对应的连通槽中。
上述的线缆包括有多个芯线单元,每一芯线单元具有金属芯线及一包覆所述金属芯线的绝缘层。线缆的芯线单元从塞块的插入口伸入线缆插入空间,且凸肋分别导触对应的芯线单元的绝缘层的外缘以限位芯线单元,并且使所述金属芯线与导电端子的刺破部相互成对位地设置。其中,导电端子的刺破部突入线缆插入空间且刺伸入芯线单元的绝缘层,从而与芯线单元的金属芯线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效益:由于塞块的线缆插入空间的两长壁面突伸有凸肋,通过该结构设计,具有能导引线缆的芯线单元易于插入,及同时能限位住芯线单元,提升组装性的效果。使得线缆的金属芯线能与刺破脚相对位地接触,与已知技术相比较,改善容易偏位而未接触的情况,以及改善信号传输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中,该插头连接器的每一导电端子可进一步具有一基部、一从该基部一端延伸的延伸臂、及一突伸形成于该延伸臂自由端部的接触部,上述刺破脚是与该延伸臂反向地从该基部另一端延伸而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中,该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包含一具有凹室的本体部、一从该本体部突伸的舌板、及多个设于该本体部和该舌板的端子槽,该舌板的自由端部凹设有一凹口,每一导电端子插固于对应的端子槽,且每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突伸于该凹口内,该塞块卡固于该本体部且塞设于该凹室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中,该插头连接器的每一导电端子进一步具有一基部、及一从该基部一端延伸的接触臂,上述刺破脚从该基部另一端延伸而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中,该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包含一具有凹室的本体部、一从该本体部突伸的舌板、及多个设于该本体部和该舌板的端子槽,每一导电端子插固于对应的端子槽,且这些导电端子的接触臂并排显露于该舌板的同一板面上,该塞块卡固于该本体部且部分塞设于该凹室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中,该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包含一具有凹室的本体部及一自该本体部突伸的舌板,该导电端子埋设于该绝缘本体,这些导电端子的接触臂并排显露于该舌板的同一板面上,这些刺破部突伸于该本体部的凹室,且排列成前、后两排,该塞块卡固于该本体部且部分设于该凹室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中,该绝缘本体具有一本体部及一从该本体部突伸且具有插接空间的壳体部,这些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设于形成该插接空间的相对的两侧壁面,该塞块卡固于该本体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中,该插头连接器的塞块的多个凸肋中位于最两外边的凸肋突伸连接至形成该线缆插入空间的两侧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中,该塞块的凸肋使该芯线单元的金属芯线与该导电端子的刺破部位于该金属芯线的近同一中轴线的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塞块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塞块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线缆与塞块的组合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线缆与塞块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剖视组合图。
图8为图7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剖视组合图。
图11为图10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组合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组合图。
【部件代表符号说明】
100插头连接器
1绝缘本体
11本体部          111凹室
12舌板            121凹口
13端子槽
2导电端子
21刺破脚          211刺破部
22基部            23延伸臂
24接触部
3塞块
31线缆插入空间    311插入口
312凸肋           32连通槽
33卡勾
4金属罩
41插接空间        411插口
5金属壳
600线缆
6芯线单元
61金属芯线        62绝缘层
100’插头连接器
1’绝缘本体’
11’本体部            111’凹室
12’舌板              13’端子槽
2’导电端子
21’刺破脚            211’刺破部
22’基部              25’接触臂
3’塞块
31’线缆插入空间      311’插入口
312’凸肋             32’连通槽
100”插头连接器
1”绝缘本体
11”本体部            111”凹室
12”舌板
2”导电端子
21”刺破脚            211”刺破部
22”基部              25”接触臂
3”塞块
31”线缆插入空间      312”凸肋
100′插头连接器
1′绝缘本体
11′本体部            13′壳体部
131′插接空间
2′导电端子
21′刺破脚            211′刺破部
22′基部              25′接触臂
3′塞块
31′线缆插入空间      312′凸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含一插头连接器100及一线缆600。
插头连接器100可为通用串行总线(USB)的插头连接器,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其为一Micro(微型)USB插头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多个导电端子2及一塞块3,以及进一步可包括一金属罩4和一金属壳5。
如图1及图2所示,绝缘本体1包含一具有凹室111的本体部11、一从本体部11往前突伸的舌板12、及多个设于本体部11和舌板12的端子槽13。其中,舌板12的自由端部凹设有一凹口121。
每一个导电端子2都具有一刺破脚21,刺破脚21的端缘则突伸有刺破部211。本实施例中,每一导电端子2都进一步具有一基部22、一自基部22一端延伸的延伸臂23、及一突伸形成于延伸臂23自由端部的接触部24,刺破脚21为与延伸臂23反向地从基部22另一端延伸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塞块3设有一包含插入口311的线缆插入空间31、及设有多个与线缆插入空间31垂直连通且相互间隔的连通槽32。其中,形成线缆插入空间31的两长壁面分别突伸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肋312,位于最外边的两个凸肋312突伸连接而形成线缆插入空间31的两侧壁,而连通槽32即连续依次对应地位于两相邻的凸肋312之间。另外,塞块3相对的两侧可各设有卡勾33。
如图1所示,线缆600则包括有多个芯线单元6,每一芯线单元6都具有金属芯线61及一包覆金属芯线61的绝缘层62。金属芯线61可为单条的芯线,也可为多条的芯线。
导电端子2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具体的说,是固定地插于对应的端子槽13中,延伸臂23伸入于舌板12中,而接触部24突伸于凹口121内。刺破脚21的刺破部211则突伸于本体部11的凹室111中。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线缆600的芯线单元6可自塞块3的插入口311插入,而伸入于线缆插入空间31中。在插入的过程中,形成于线缆插入空间31的相对两壁面的凸肋312即会导引绝缘层62并且与绝缘层62外缘接触(导触效果),并且限位住芯线单元6,而使得芯线单元6能对准于连通槽32的位置(如图4所示),最佳地,则使插入的芯线单元6的中轴线对准连通槽32的中心。
结合图7及图8,塞块3组装并卡固于绝缘本体1中,具体是卡固于本体部11且塞设于凹室111中,可通过两侧的卡勾33卡扣于本体部11而得以固定。每一导电端子2的刺破部211即插设入塞块3对应的连通槽32中,并且刺破部211突伸入于线缆插入空间31中,从而刺破并伸入芯线单元6的绝缘层62,与芯线单元6的金属芯线61接触,以形成电导通。通过线缆插入空间31的两长壁面突伸有凸肋312以定位住插入的芯线单元6,从而使得导电端子2的刺破部211能准确地对准芯线单元6的金属芯线61而接触。较佳地,凸肋312使芯线单元6的金属芯线61与刺破部211位于与金属芯线61的近同一中心轴线的方向。
上述的金属罩4围设于绝缘本体1的舌板12的外围,且与舌板12的凹口121共同构成一具有插口411的插接空间41。金属壳5则围设于绝缘本体1的本体部11和塞块3的外围。
图9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插头连接器100’则为一USB2.0插头连接器,其绝缘本体1’同样包含一具有凹室111’的本体部11’、舌板12’与端子槽13’。每一导电端子2’都进一步具有一基部22’、及一从基部22’一端延伸的接触臂25’、刺破脚21’从基部22’另一端延伸而成。同样,塞块3’设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线缆插入空间31’、凸肋312’、与连通槽32’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导电端子2’的接触臂25’并排显露于舌板12’的同一板面上。而塞块3’卡固于本体部11’且部分塞设于凹室111’中。
同样地,线缆600的芯线单元6可自插入口311’插入至塞块3’的线缆插入空间31’中,并被凸肋312’限位住。当塞块3’卡固于绝缘本体1’的本体部11’时,导电端子2’的刺破部211’即插入连通槽32’中,由于芯线单元6已被凸肋312’所定位,故金属芯线61能与刺破部211’相互对位的设置。刺破部211’突伸入线缆插入空间31’的同时即刺破并伸入绝缘层62,以与金属芯线61接触。
如图12及图13所示,该插头连接器100”也可为一MINI USB插头连接器,其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似,绝缘本体1”包含一具有凹室111”的本体部11”与自本体部11”突伸的舌板12”,导电端子2”则与上述相同具有基部22”与接触臂25”。导电端子2”可埋设于绝缘本体1”,接触臂25”并排显露于舌板12”的同一板面上,刺破脚21”的刺破部211”突伸于本体部11”的凹室111”,且刺破部211”排列成前、后两排。塞块3”卡固于本体部11”且部分设于凹室111”中。
同样地,线缆600的芯线单元6可插入至塞块3”的线缆插入空间31”中,并被凸肋312”限位住,而达成上述相同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4及图15所示,该插头连接器100′为一USB B型的插头连接器,其绝缘本体1则具有一本体部11′、及一从本体部11′突伸且具有插接空间131′的壳体部13′。导电端子2′则同样具有基部22′与接触臂25′,接触臂25′则设于形成该插接空间131′的相对的两侧壁面。塞块3′则卡固于本体部11′。
同样地,线缆600的芯线单元6可插入至塞块3′的线缆插入空间31′中,并被凸肋312′限位住,而达成上述相同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综合上述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塞块的线缆插入空间的两长壁面突伸有凸肋,通过此结构设计,能导引线缆的芯线单元,使得芯线单元易于插入,且同时能限位住芯线单元,具有提升组装性的效果。使得线缆的金属芯线能与刺破脚相对位地接触,与已知技术相比较,改善了容易偏位而未接触的情况,以及降低容易发生信号传输不良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通用串行总线的插头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多个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一卡固于该绝缘本体的塞块,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一刺破脚,该刺破脚的端缘突伸有刺破部,该塞块设有一具插入口的线缆插入空间、及设有多个与该线缆插入空间垂直地相连通且相互间隔的连通槽,其中形成该线缆插入空间的两长壁面分别突伸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肋,这些连通槽连续依次对应地位于两相邻的凸肋间,这些导电端子的刺破部插入于对应的连通槽中;以及
一线缆,包括有多个芯线单元,每一芯线单元具有金属芯线及一包覆所述金属芯线的绝缘层,该线缆的芯线单元从该塞块的插入口伸入该线缆插入空间,且这些凸肋分别导触对应的芯线单元的绝缘层的外缘以限位该芯线单元,并且使所述金属芯线与这些导电端子的刺破部相互成对位的设置,这些导电端子的刺破部突入该线缆插入空间并刺伸入这些芯线单元的绝缘层,且与这些芯线单元的金属芯线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连接器的每一导电端子进一步具有一基部、一从该基部一端延伸的延伸臂、及一突伸形成于该延伸臂自由端部的接触部,上述刺破脚是与该延伸臂反向地从该基部另一端延伸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包含一具有凹室的本体部、一从该本体部突伸的舌板、及多个设于该本体部和该舌板的端子槽,该舌板的自由端部凹设有一凹口,每一导电端子插固于对应的端子槽,且每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突伸于该凹口内,该塞块卡固于该本体部且塞设于该凹室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连接器的每一导电端子进一步具有一基部、及一从该基部一端延伸的接触臂,上述刺破脚从该基部另一端延伸而成。
5.如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包含一具有凹室的本体部、一从该本体部突伸的舌板、及多个设于该本体部和该舌板的端子槽,每一导电端子插固于对应的端子槽,且这些导电端子的接触臂并排显露于该舌板的同一板面上,该塞块卡固于该本体部且部分塞设于该凹室中。
6.如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包含一具有凹室的本体部及一自该本体部突伸的舌板,该导电端子埋设于该绝缘本体,这些导电端子的接触臂并排显露于该舌板的同一板面上,这些刺破部突伸于该本体部的凹室,且排列成前、后两排,该塞块卡固于该本体部且部分设于该凹室中。
7.如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具有一本体部及一从该本体部突伸且具有插接空间的壳体部,这些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设于形成该插接空间的相对的两侧壁面,该塞块卡固于该本体部。
8.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连接器的塞块的多个凸肋中位于最两外边的凸肋突伸连接至形成该线缆插入空间的两侧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塞块的凸肋使该芯线单元的金属芯线与该导电端子的刺破部位于该金属芯线的近同一中轴线的方向。
CN2010201670525U 2010-04-20 2010-04-20 线缆连接器组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81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70525U CN201781137U (zh) 2010-04-20 2010-04-20 线缆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70525U CN201781137U (zh) 2010-04-20 2010-04-20 线缆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81137U true CN201781137U (zh) 2011-03-30

Family

ID=43794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6705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81137U (zh) 2010-04-20 2010-04-20 线缆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811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2933A (zh) * 2013-04-18 2014-10-22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元件以及制造所述连接器元件的方法
CN107369924A (zh) * 2017-06-06 2017-11-21 嘉兴优线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带接头的连接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2933A (zh) * 2013-04-18 2014-10-22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元件以及制造所述连接器元件的方法
CN107369924A (zh) * 2017-06-06 2017-11-21 嘉兴优线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带接头的连接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18142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728716B (zh) 电连接器
CN100424933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WO2017005215A1 (zh) 双向电连接器
US20100151743A1 (en) Electrical adapter
CN203466377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781137U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101373864A (zh) 低厚度usb插头连接器及利用该usb插头连接器的usb连接器
CN101350462B (zh) 电连接器结构
CN202076527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6025667A (zh) 网络信息模块
CN204858026U (zh) 具有金属外壳的双面电连接公头
CN103730746A (zh) 连接器组合
CN203180090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组
CN2575867Y (zh) 线缆连接器
CN204190004U (zh) 电连接器
CN206340695U (zh) 一种sata线缆连接器
CN205911467U (zh) 插头电连接器
JP3164221U (ja) 端子アース構造付きコネクタ
CN201600946U (zh) 柔性扁平线缆
CN205231368U (zh) 双面连接器
CN202076510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1708263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1319220C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及其制造方法
CN211700646U (zh) 电连接器、数据线、连接器母座和充电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