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74114U - 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74114U
CN201774114U CN2010201915185U CN201020191518U CN201774114U CN 201774114 U CN201774114 U CN 201774114U CN 2010201915185 U CN2010201915185 U CN 2010201915185U CN 201020191518 U CN201020191518 U CN 201020191518U CN 201774114 U CN201774114 U CN 201774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adapter
coaxial connector
elastic part
gui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915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碧辉
克劳德·博仕东
秦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NCH RADIALL Co Ltd
SHANGHAI RADIALL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ENCH RADIALL Co Ltd
SHANGHAI RADIALL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NCH RADIALL Co Ltd, SHANGHAI RADIALL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RENCH RADIA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915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74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74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7411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座(1)、与插座配合连接的转接器(2)以及位于插座(1)和转接器(2)之间的弹性零件(12);所述插座(1)包括壳体(11),该壳体内壁设有凹槽(11a)用于卡持弹性零件(12);所述弹性零件(12)包括卡持于所述凹槽(11a)内的垫圈结构(12c)以及自该垫圈结构(12c)一侧弯折延伸的若干弹片(12a)。本实用新型由于弹性零件的作用,在转接器插入插座时,转接器由于受力平衡,已能处于中间位置,从而大大减小了与其对接插座所需的导向部分,并且所需导向部分的尺寸与板对板或模块对模块的距离无关,可实现插座设计的标准化,在实现小型化,模块化设计的同时,更进一步的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轴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连接器由于其优良的射频性能被广泛运用于通讯,医疗,交通运输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系统上元器件的排布日益紧凑,人们对于连接器安装时的模块化及小型化要求日益提高,盲插型连接器随之而产生。所谓盲插连接器是指在连接器插座与插头对接时无需人为对准而达到自动互配的效果。盲插连接器优点在于研发人员在设计连接器的布置时无需考虑为手工安装预留空间的大小,大大减省了空间;减少了电缆组件的应用,降低了成本;非人为对准的互配可实现自动化安装;并且其可以实现快速插拔,缩短了安装及维修时的时间。由于其能实现快速插拔,现今在板对板及模块对模块的互联技术上被广泛采用。 
现有的盲插连接器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代: 
1)使用BMA,此类连接器径向容差较小,所以对安装时的位置度要求较高,限制了盲插类连接器的多对配合应用。 
2)使用MMBX和SMP产品系列。这类产品的设计使用了插座-转接器-插座结构,从而能够允许相对较大的径向偏移量。但是此类连接器在对接时完全依靠插座的导向结构使得在对接时产生的推力将转接器滑入插座,从而在板对板距离较长时,为保证对接的可靠性,则需要较大的导向部分,浪费了材料,增大了连接器的占用空间,不利于系统的低成本,小型化,集成化的趋势。 
如附图1至2所示,现有的同轴连接器结构中,转接器在插入插座时,由于径向没有外力的支撑,可能会向任意角度偏转,为保证可靠的连接性, 插座的导向部分必须设计很大,才能在连接时完全将转接器导入另一端的插座。(B>A),并且随着板对板或模块对模块的距离增大,导向部分的尺寸将进一步增大(C>B)。 
当其板对板或模块对模块距离增大时,其导向部分必须足够大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同轴连接器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用于减小插座处导向部分的体积,在不改变盲插连接器功能及互配高效性,可靠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连接器的体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座、与插座配合连接的转接器以及位于插座和转接器之间的弹性零件;所述插座包括壳体,该壳体内壁设有凹槽用于卡持弹性零件;所述弹性零件包括卡持于所述凹槽内的垫圈结构以及自该垫圈结构一侧弯折延伸的若干弹片。 
本实用新型利用设计的弹性零件,在转接器插入插座时,转接器由于受力平衡,已能处于中间位置,从而大大减小了与其对接插座所需的导向部分,并且所需导向部分的尺寸与板对板或模块对模块的距离无关,可实现插座设计的标准化,在实现小型化,模块化设计的同时,更进一步的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同轴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另一同轴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第一插座与转接器配合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第一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第一插座弹性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插座     1      壳体     11 
凹槽     11a    弹性零件 12 
垫圈结构 12c    弹片     12a 
连接部   12b    转接器   2 
锥体     2b     插头     2a 
另一插座 3      另一壳体 31 
锥形面   31a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座1、与插座配合连接的转接器2以及位于插座1和转接器2之间的弹性零件12;所述插座1包括壳体11,该壳体内壁设有凹槽11a用于卡持弹性零件12;所述弹性零件12包括卡持于所述凹槽11a内的垫圈结构12c以及自该垫圈结构12c一侧弯折延伸的若干弹片12a。所述弹片12a至少为2个。 
所述凹槽11a为环形槽。所述垫圈结构12c为环形并沿轴线方向有一开槽(12d)。 
所述垫圈结构12c与弹片12a之间设有横截面为“C”形的连接部12b。 
所述转接器2包括本体、插头2a以及连接本体和插头的锥体2b。 
所述连接部的最小内径小于转接器的插头的最大外径。由于弹性零件的垫圈结构12c有开槽,所以当转接器的头部插入时,弹性零件的内径会被撑大,由于转接器后半部分尺寸较小,当继续插入时,弹性零件的内径就会变小(弹回),从而起到了卡住(锁住)转接器的作用,使得转接器只能在其上转动。 
所述插座的壳体由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装配而成。 
如图3所示,所述转接器可以包括对称的两个插头,分别与插座1和插座3配合连接。所述插座3包括壳体31以及自壳体31一端延伸设置的锥形面31a。 
在装配插座1时,弹性零件12依靠垫圈结构12c卡持于壳体11内的凹槽11a中。 
转接器2通过一个弹性零件12与第一插座1配合连接。所述弹性零件12为特殊设计,其包括卡持结构12b、C形结构12c和至少由两个悬臂梁组成的弹片12a以达到锁定和防止倾倒作用,从而使转接器2与第二插座3的连接的锥形面31a配合更为容易。防止倾倒作用对于连接器的容差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连接器互连时的容差将独立于转接器2的长度。 
所述弹性零件12有至少两个悬臂梁组成的弹片12a以防止转接器2在插入后相对于第一插座1任意方向的倾倒。在转接器偏转到一定角度时,所述弹片结构12a产生的回弹力矩将大于转接器2与弹性零件12之间的摩擦力所产生的力矩。 
所述弹性零件12沿其轴线方向开槽12d,其卡持结构12b的内径小于转接器插入部分的外径,从而使转接器2可以插入第一插座1时,弹性零件(12)先张开,然后弹回,并卡持住转接器2,将转接器限定在其内转动。 
第一插座1的壳体由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组成,从而使装配弹性零件12更为容易并且使得弹性零件12的开槽部分12d尺寸设计得以最小化(仅需开最小宽度的槽,用于张开使得转接器能够插入,而且开槽尺寸和与之的装配相关的其他零件尺寸及形状无关)。开槽部分尺寸的最小化将有利于防止转接器倾倒的效果。 
所述弹性零件12的“C”形结构为平面,其可卡持于第一插座1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装配后形成的环形槽11a中。弹性零件锁住转接器的效果取决于弹性零件12的尺寸及材料。所述弹性零件的弹片结构,其之间的开槽越小,回弹效果越好。 
当转接器2插入插座1时,弹性零件的连接部12(b)将卡持住转接器的插头2a部分,从而使转接器只能相对插座作转动。当转接器2以任意偏转角度插入插座1时,其前端的圆锥面接触弹性零件12上的弹片12a,弹片12a产生一定量的变形以产生一定的预压力。由于转接器2插入时已有一定角度的偏转,则与其接触的四周弹片受力不均匀,变形较大处的回弹力将大于变形较小处的回弹力,回弹力之差将使转接器转向中间/竖直位置,从而使四周的受理平衡。这个平衡力将使用户在整个互配过程中如受到外界突发性扰动力时仍能够最终将转接器回弹到中间/竖直位置。 
同理,如果将转接器竖直插入,由于四周的弹片施加于转接器的力平衡,转接器将保持中间/竖直状态。 
在板对板或者模块对模块连接时,由于制造公差,另一插座3与插座1会有一定的径向偏差,尤其是当用户需要在同时互配多对连接器时,此偏差将会因累积而进一步增大。从而,为保证盲插互配时的可靠性,在另一插座3的另一壳体31前端需进一步的设计一外大内小的锥形结构用以导入转接器2,从而保证互配的效果。 
虽然现有的部分连接器已具有一定的盲插功能,并且也能保证插拔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其主要依靠插座上的导向结构来保证盲插时的位置对准,往往其导向部分必须做得很大,尤其是当板对板或模块对模块设计距离增大,相同的偏转角度将导致需要更大的导向部分来保证对接的可靠性,既浪费材料、提高成本,又给系统的小型化及模块化的发展趋势带来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提出正是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弹性零件的作用,在转接器插入插座时,转接器由于受力平衡,已能处于中间位置,从而大大减小了与其对接插座所需的导向部分,并且所需导向部分的尺寸与板对板或模块对模块的距离无关,可实现插座设计的标准化,在实现小型化,模块化设计的 同时,更进一步的降低了成本。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对于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座(1)、与插座配合连接的转接器(2)以及位于插座(1)和转接器(2)之间的弹性零件(12);所述插座(1)包括壳体(11),该壳体内壁设有凹槽(11a)用于卡持弹性零件(12);所述弹性零件(12)包括卡持于所述凹槽(11a)内的垫圈结构(12c)以及自该垫圈结构(12c)一侧弯折延伸的若干弹片(12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12a)至少为2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a)为环形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结构(12c)为环形,并沿轴线方向有一开槽(12d)。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结构(12c)与弹片(12a)之间设有连接部(12b)。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2)包括本体、插头(2a)以及连接本体和插头的锥体(2b)。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最小内径小于转接器的插头的最大外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的壳体由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装配而成。
CN2010201915185U 2010-05-13 2010-05-13 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74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915185U CN201774114U (zh) 2010-05-13 2010-05-13 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915185U CN201774114U (zh) 2010-05-13 2010-05-13 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74114U true CN201774114U (zh) 2011-03-23

Family

ID=43753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91518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74114U (zh) 2010-05-13 2010-05-13 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74114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8612A (zh) * 2011-04-01 2012-10-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3887624A (zh) * 2014-04-18 2014-06-25 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防插接错位的射频同轴板对板连接器
CN104795674A (zh) * 2015-04-22 2015-07-22 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插拔连接器界面
CN105375167A (zh) * 2014-08-06 2016-03-0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同轴连接器
CN107565250A (zh) * 2016-06-30 2018-01-0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1653909A (zh) * 2019-03-04 2020-09-1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EP3926763A1 (en) * 2020-06-19 2021-12-22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Coaxi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adapter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8612A (zh) * 2011-04-01 2012-10-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738612B (zh) * 2011-04-01 2014-07-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3887624A (zh) * 2014-04-18 2014-06-25 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防插接错位的射频同轴板对板连接器
CN105375167A (zh) * 2014-08-06 2016-03-0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同轴连接器
CN105375167B (zh) * 2014-08-06 2017-10-2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同轴连接器
CN104795674A (zh) * 2015-04-22 2015-07-22 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插拔连接器界面
CN107565250A (zh) * 2016-06-30 2018-01-0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1653909A (zh) * 2019-03-04 2020-09-1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EP3926763A1 (en) * 2020-06-19 2021-12-22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Coaxi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adapter
US11588285B2 (en) 2020-06-19 2023-02-21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Coaxi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adap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74114U (zh) 具有自动导正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US9263826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able tie
CN202159839U (zh) 具有多维度插接位置误差自动补偿功能的浮动连接装置
CN102437477B (zh) 一种可群插的高功率小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2955205A (zh) 光纤连接器
CN101964463A (zh) 射频连接器
CN101459304A (zh) 一种可稍许插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2110936A (zh) 连接器
CN102263342A (zh) 浮动连接器
CN102509953B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
CN202196918U (zh) 一种径向弹簧平面电连接器
CN204391330U (zh) 一种连接器的公母针结构
CN203690574U (zh) Ngff连接器组件及其结构
CN203553491U (zh) 一种浮动盲插式微距形电连接器
US9153907B2 (en) Connector
CN109659755B (zh) 转接连接器外壳及转接连接器
CN203744141U (zh) 一种灯具安装件、一种灯具构件及一种灯具
CN219592349U (zh) 边框结构及光伏组件
CN205157614U (zh) 一种电能表接插件
CN212849103U (zh) 带有侧面固定柱的航空头公座连接器
CN203883198U (zh) 一种防抖动的连接器
CN202472048U (zh) Lc尾纤适配器
CN113394613B (zh) 现场可接线式连接器
CN104218385A (zh) 板间连接用转接头及使用该转接头的连接器组件
CN219436310U (zh) 一种插入式防误差防转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