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64864U - 微均温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微均温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64864U
CN201764864U CN2010201795925U CN201020179592U CN201764864U CN 201764864 U CN201764864 U CN 201764864U CN 2010201795925 U CN2010201795925 U CN 2010201795925U CN 201020179592 U CN201020179592 U CN 201020179592U CN 201764864 U CN201764864 U CN 201764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alizing plate
plate structure
afflux district
little equalizing
li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795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修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795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64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64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648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微均温板结构,其包含:一个第一板体、一个第二板体、一个网状结构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一个第一侧及一个第二侧,所述第二侧具有至少一个冷凝区;该第二板体具有一个第三侧及一个第四侧,所述第三侧设有至少一个蒸发区及复数集流区,该第三侧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侧对应盖合,该第四侧与至少一个热源接触;所述网状结构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间,该网状结构体为一种毛细结构,并具有复数网格及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该网状结构体的第一、二侧面分别对接该冷凝区及该蒸发区与该等集流区;藉由该冷凝区及网状结构体与蒸发区与集流区的结构搭配组合,令均温板的结构可实现薄型化并达到绝佳的热传效果。

Description

微均温板结构
技术领域
一种微均温板结构,尤指一种薄型化的微均温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现行电子设备逐渐以轻薄作为标榜的诉求,故各项组件皆须随之缩小其尺寸,但电子设备的尺寸缩小伴随而来产生的热变成电子设备与系统改善性能的主要障碍。
形成电子组件的半导体尺寸不断地缩小,仍持续地要求增加性能。
当半导体尺寸缩小,结果热通量增加,热通量增加所造成将产品冷却的挑战超过仅仅是全部热的增加,因为热通量的增加造成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长度尺寸会过热,可能导致电子故障。
因此,常用技术是以一种VC(Vapor chamber)Heat Sink置于chip上方作为散热器使用,为了增加毛细极限,利用铜柱coating烧结、烧结柱、发泡柱等毛细结构用以支撑作为回流道,但由于微均温板上下壁厚较薄(1.5mm以下应用),利用上述此毛细结构作为支撑的常用结构应用在微均温板上,会造成该常用微均温板在有铜柱、烧结柱或发泡柱之处才有支撑,而其余未设有之处即形成塌限或凹陷,造成该微均温板结构的整体平面度与强度无法维持,因此无法实现薄型化。
再者,蒸气芯的选择为一门学问,选择适当的蒸气芯相当重要,该蒸汽芯须要能够保持冷凝液的流速及保持足够的毛细压力以克服重力的影响;故常用技术具有下列缺点:
1、厚度较厚;
2、无法实现薄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型化的微均温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幅提升热传效果的微均温板结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均温板结构,其包含:一个第一板体、一个第二板体、一个网状结构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一个第一侧及一个第二侧,所述第二侧具有至少一个冷凝区;该第二板体具有一个第三侧及一个第四侧,所述第三侧设有至少一个蒸发区及复数集流区,该第三侧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侧对应盖合,该第四侧与至少一个热源接触;所述网状结构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间,该网状结构体为一种毛细结构,并具有复数网格及一个第一侧面及一个第二侧面,该网状结构体的第一、二侧面分别对接该冷凝区及该蒸发区与该等集流区;冷凝液可由毛细结构回到蒸发区,藉由该冷凝区及网状结构体与该蒸发区及集流区的结构搭配组合,令均温板的结构可实现薄型化并达到绝佳的热传效果;故本创作具有下列优点:
1、结构简单;
2、实现薄型化;
3、热传导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均温板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均温板立体组合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均温板剖视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均温板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均温板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均温板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均温板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微均温板 1                 第三集流区 1243
第一板体 11                第四集流区 1244
第一侧 111                 第二沟槽 125
第二侧 112                 流道 126
冷凝区 113          20     凸体 127
凸体 114                   网状结构体 13
第一沟槽 115               网格 131
第二板体 12                第一侧面 132
第三侧 121                 第二侧面 133
第四侧 122          25     热源 2
蒸发区 123                 作流体 3
集流区 124                 汽态工作流体 4
第一集流区 1241            液态工作流体 5
第二集流区 124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如图1、2、3a、3b所示为本创作的微均温板立体分解图、组合图及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均温板1结构,包含:一个第一板体11、一个第二板体12、一个网状结构体13;
其中,所述第一板体11具有一个第一侧111及一个第二侧112,该第二侧112具有至少一个冷凝区113。
该冷凝区113具有复数凸体114,该等凸体114间具有复数第一沟槽115,该第一沟槽115可呈彼此横向及纵向交错。
所述第二板体12具有一个第三侧121及一个第四侧122,所述第三侧121设有至少一个蒸发区123及复数集流区124,该第三侧121与所述第一板体11的第一侧111对应盖合,该第四侧122可与至少一个热源2接触。
该集流区124更具有一个第一集流区1241、一个第二集流区1242、一个第三集流区1243、一个第四集流区1244,该等集流区由复数第二沟槽125延伸成几何图形所构成,该第一、二、三、四、集流区1241、1242、1243、1244的几何图形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及梯型其中任一个,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集流区1241为三角形,该第二集流区1242为圆形,该第三集流区1243为正方形,该第四集流区1244为梯型,该集流区124的几何图形可交替互换并不引以为限。
所述蒸发区123设于该第三侧121与该热源2相对应的另侧,所述蒸发区123的第二沟槽125宽度较该第一、二、三、四集流区1241、1242、1243、1244的第二沟槽125的宽度窄。
所述网状结构体13设于所述第一板体11及该第二板体12间,该网状结构体13为一种毛细结构,并该网状结构体13具有复数网格131及一个第一侧面132及一个第二侧面133,该网状结构体13的第一、二侧面132、133分别对接该冷凝区113及该等蒸发区123,并共同界定复数流道126,该等流道126内具有工作流体3,该工作流体3为纯水、甲醇、丙酮、冷煤及氨其中任一。
如图1、3a、3b、4、5所示,该第一板体11的第一沟槽114底部呈V型(如图4所示)、U型(如图5所示)及方形(如图3a所示)其中任一,当然并不引以为限,亦可交替选择。
该第一板体11及第二板体12为铜材质及铝材质其中任一。
另者,所述第二板体12的第二沟槽125底部呈V型(如图4所示)、U型(如图5所示)及方形(如图3a所示)其中任一,当然并不引以为限,亦可交替选择。
所述实施例的微均温板1,透过第二板体12的第四侧122与热源2接触并传导热量,当热量由第二板体12的第四侧122传递于该第二板体12的第三侧121的蒸发区123时,将令该工作流体3蒸发向冷凝区111扩散,待汽态工作流体4于该冷凝区111转为液态工作流体5时,该液态工作流体5沿该网状结构体13的网格131所产生的毛细力向该第二板体12的第一、二、三、四集流区1241、1242、1243、1244的该等第二沟槽125回流至蒸发区123,藉以达到热传循环。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微均温板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该第一板体11及网状结构体13与前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该第二板体12的蒸发区123及集流区124具有复数凸体127,该等凸体127间具有复数第二沟槽125,该第二沟槽125彼此横向及纵向交错。
此外,上述的该网状结构体13除具复数网格131,该网状结构体13中的网目亦可呈相同或不相同(即大或小、粗或细的搭配),令该微均温板结构的整体总厚度一样的条件上,即该蒸发区为200目四层,其它区域可为100目二层;另外该网状结构体13亦可是烧结与网目搭配的复合结构,即网目结构体13可与以钻孔再补以烧结层与该钻孔中,使其最终微均温板在不增加整体厚度前提下均可任意变化搭配。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创作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创作的保护范围当以所定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第一板体,具有一个第一侧及一个第二侧,所述第二侧具有至少一个冷凝区;
一个第二板体,具有一个第三侧及一个第四侧,所述第三侧设有至少一个蒸发区及复数集流区,该第三侧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侧对应盖合,该第四侧与至少一个热源接触;
一个网状结构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间,该网状结构体为一种毛细结构,并具有复数网格及一个第一侧面及一个第二侧面,该网状结构体的第一、二侧面分别对接该冷凝区及该蒸发区与该等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区更具有一个第一集流区及一个第二集流区及一个第三集流区及一个第四集流区,该第一、二、三、四集流区及蒸发区由复数第二沟槽延伸成几何图形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区的几何图形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及梯型其中任一。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区的几何图形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及梯型其中任一。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集流区的几何图形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及梯型其中任一。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集流区的几何图形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及梯型其中任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区的第一沟槽底部呈V型、U型及方形其中任一。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四集流区的第二沟槽底部呈V型、U型及方形其中任一。
9.如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区设于该第三侧与该热源相对应的另侧,所述蒸发区的第二沟槽宽度较该第一、二、三、四蒸发区的第二沟槽的宽度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等流道内具有工 作流体,该工作流体为纯水、甲醇、丙酮、冷煤及氨其中任一。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冷凝区具有复数凸体,该等凸体间具有复数第一沟槽,该第一沟槽彼此横向及纵向交错。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为铜材质及铝材质其中任一。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蒸发区及集流区具有复数凸体,该等凸体间具有复数第二沟槽,该第二沟槽彼此横向及纵向交错。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网状结构体中的网目亦可呈相同或不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网状结构体可以是烧结与网目搭配的复合结构。 
CN2010201795925U 2010-04-30 2010-04-30 微均温板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64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795925U CN201764864U (zh) 2010-04-30 2010-04-30 微均温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795925U CN201764864U (zh) 2010-04-30 2010-04-30 微均温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64864U true CN201764864U (zh) 2011-03-16

Family

ID=43717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79592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64864U (zh) 2010-04-30 2010-04-30 微均温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648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9396A (zh) * 2020-12-23 2022-06-24 广州力及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图形化设计毛细结构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9396A (zh) * 2020-12-23 2022-06-24 广州力及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图形化设计毛细结构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4659396B (zh) * 2020-12-23 2023-12-19 广州力及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图形化设计毛细结构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0162B (zh) 带有具有沸腾增强作用的多重毛细结构的蒸汽室
CN109104844B (zh) 一种微通道冷板
CN110610911B (zh) 一种新型三维均匀分流歧管式微通道
TWI398616B (zh) Micro - temperature plate structure improvement
CN104051952B (zh) 一种内微通道冷却热沉
US20130014919A1 (en) Heat pipe
US20140041836A1 (en) Sealed self-contained fluidic cooling device
CN102109291B (zh) 一种金属与导热塑料复合微换热器
CN203859970U (zh) 一种散热用双层冷却板及电子元件散热装置
CN100468707C (zh) 循环热管散热器
CN106981462A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108534574A (zh) 散热装置的中间件及其散热装置
CN204012181U (zh) 一种内微通道冷却热沉
CN201954995U (zh) 具径向引流的热管
CN201764864U (zh) 微均温板结构
CN102646651A (zh) 薄型热板结构
CN107306486A (zh) 整合式散热装置
CN108106473B (zh) 汽液相流热传模块
CN203369041U (zh) 散热模组
CN103968692B (zh) 散热结构
CN1192203C (zh) 平板式环路型热管(二)
CN202614050U (zh) 热管结构、散热模组与电子装置
CN113224018A (zh) 一种低温升局部加密型正弦波纹微通道散热器
TWI674389B (zh) 散熱裝置之中間件及其散熱裝置
CN115966533A (zh) 一种带有逆流区的歧管式微通道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