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47133U - 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 - Google Patents

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47133U
CN201747133U CN2009202240818U CN200920224081U CN201747133U CN 201747133 U CN201747133 U CN 201747133U CN 2009202240818 U CN2009202240818 U CN 2009202240818U CN 200920224081 U CN200920224081 U CN 200920224081U CN 201747133 U CN201747133 U CN 201747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ragment
alveolus
brake bar
plane
br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240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长洛
孙皆宽
林牧
于继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dingshan Dahan L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dingshan Dahan L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dingshan Dahan L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dingshan Dahan L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240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47133U/zh
Priority to US13/386,575 priority patent/US2012012506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00226 priority patent/WO2011009281A1/zh
Priority to JP2012520887A priority patent/JP5739885B2/ja
Priority to EP10801841.7A priority patent/EP2458116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47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47133U/zh
Priority to IL217581A priority patent/IL217581A/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制动杆的对称面与锁芯的垂直对称面相交,在制动杆上形成与弹片牙槽配合的后位制动齿牙和首位制动齿牙;与后位弹片和首位弹片上形成弹片牙槽离合,在制动杆的前端设有与制动凹槽配合制动端。开启时:当钥匙顶触首位弹片时,后位弹片全部开启;当钥匙顶压首位弹片触压面时,首位弹片开启;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斜面与首位制动齿牙配合,推动制动杆的制动端脱离与制动凹槽的配合而开启;封缄时,抽拉钥匙,先使首位弹片封缄;钥匙的回压斜面使后位弹片纵向位移,通过弹片牙槽斜面顶压制动杆,使制动端与制动凹槽配合封缄。本发明通过侧位联动方式实现二次开启和二次封缄,有效提高锁头防盗性能,使结构工艺更合理。

Description

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盗锁头,尤指一种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
背景技术
一种弹片式防盗锁(专利申请号:200710160958.7,公开号:CN101196085)。它的开启和封缄方式是:在钥匙的插入过程中,通过钥匙的插入,使锁头内的弹片全部脱离锁定状态,进入锁芯的旋转界面上,但是此时锁芯并不因弹片脱离锁定状态就能够旋转,必须通过钥匙带动圆形控制片的转动,使圆形控制片推动导杆端部的凸台向后作轴向位移,脱离锁套上的凹槽,通过导杆上的导杆制动齿与弹片的齿槽配合,才能够使锁芯完全处于开启状态。在钥匙的拔出过程中,首先通过钥匙归回到拔出的正位,导杆依靠后端的弹簧向前作轴向移动,使导杆上的导杆制动齿脱离弹片上的齿槽,继而导杆上的凸台进入锁套上的凹槽,产生一次锁定,这时的钥匙才能拔出。钥匙依次拔弹片的钥匙孔后,此时的每个弹片因为脱离了与导杆制动齿的啮合,依靠弹簧回到锁定位置,这是二次锁定。
所述的弹片式防盗锁虽然有卓越的防盗性能,但是依然存在如下技术缺失:
1、与传统的弹子锁和弹片锁相比,虽然增加了二次锁定功能,就弹片本身而言,与传统的弹片锁启封没有区别。即,通过钥匙开启,拔出钥匙的过程,弹片依靠弹簧归回锁定位置,或者依靠钥匙上的导槽归回锁定位置。
2、由于弹片和导杆分别锁定,通过圆形控制片实现两者的啮合,但实质上,两者各自执行自己的锁定功能,两者之间只有被动的制动关系,而没有通过联动实现制动的关系。这就是防盗技术上的薄弱环节,会给技术性开启留下可操控的空间。
3、无论是传统的弹子、弹片锁,还是所述的弹片式防盗锁,钥匙在开启和封缄过程中,仅扮演开启功能的角色。通过钥匙联动实现二次封缄功能是进一步提高锁头的防盗功能的又一待开发的技术领域。
4、复杂的结构势必会提高模具费用和工艺加工难度,从价值工程方面分析也出现多处剩余功能。如:双导杆、双导杆燕尾槽、双头弹片齿槽、双导杆复位弹簧完全可以改为单导杆、单导杆燕尾槽、单头弹片齿槽、单导杆复位弹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在锁头内部,通过联动结构实现的二次开启和二次封缄方式,在进一步提高锁头的防盗性能同时,避开剩余功能,简化其结构。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系包含有:一锁套,该锁套包含有:上下对称的轴向凹槽,周向凹槽,及锁套前端的制动凹槽;一锁芯,其外径与锁套相应内径间隙配合,该锁芯包含有:一组沿轴向间隔分布的弹片槽孔,一沿轴向形成的制动杆滑槽,及一贯穿前后的锁芯钥匙孔;一制动杆,与所述的制动杆滑槽间隙配合,该制动杆包含有:一组沿其纵向间隔分布的后位制动齿牙和首位制动齿牙,在制动杆后端形成一凸台,与所述的周向凹槽间隙配合,在制动杆前端形成制动端与所述的制动凹槽间隙配合;一组后位弹片,其与弹片槽孔间隙配合,并与所述的轴向凹槽间隙配合,该后位弹片包含有:中部形成的弹片钥匙孔,在每个后位弹片上形成至少一个弹片牙槽;一首位弹片,与弹片槽孔间隙配合,并与所述的轴向凹槽间隙配合,该首位弹片包含有:中部形成的弹片钥匙孔,在首位弹片上形成至少一个弹片牙槽;一钥匙,与后位弹片的钥匙孔和首位弹片的钥匙孔配合,该钥匙包含有钥匙牙花,钥匙牙花是由过渡平台、推压斜面和回压斜面构成,过渡平台与推压斜面和回压斜面过渡连接;
锁芯上制动杆滑槽的对称面与锁芯的垂直对称面相交,且制动杆滑槽的对称面处于弹片槽孔高度的中部,锁芯上的制动杆滑槽与锁芯的弹片槽孔相通;
锁芯上制动杆滑槽的对称面与锁芯的垂直对称面相交,且制动杆滑槽的对称面处于弹片槽孔高度的中部,锁芯上的制动杆滑槽与锁芯的弹片槽孔相通;
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系形成在后位弹片的前平面的上下方位的中部,所述的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由上斜面和底平面构成直角三角状;后位弹片的前平面垂直于锁芯对称面,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槽口装配朝向与钥匙插入方向一致,制动杆的后位制动齿牙的上斜面与底平面构成夹角,制动杆后部的后位制动齿牙与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离合;
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系形成在首位弹片的后平面的上下方位的中部,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由上斜面和下斜面构成夹角,首位弹片的后平面垂直于锁芯对称面,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槽口装配朝向与钥匙插入方向相反,所述的制动杆上的首位制动齿牙由上斜面和下斜面构成凸角,制动杆的首位制动齿牙与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离合。
所述的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为等腰三角状,它的上斜面和下斜面以角平分线对称;该上斜面和下斜面的角平分线与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底平面平行,或同处一平面上。
所述的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上斜面与弹片牙槽的底平面的夹角为43°~60°,所述的后位制动齿牙的上斜面与后位制动齿牙的底平面构成的夹角为30°~60°,制动齿牙的底平面与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底平面平行;所述的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呈等腰三角形,它的上、下两个斜面与角平分线的夹角均为43°~60°;所述的制动杆的首位制动齿牙朝向首位弹片方向,首位制动齿牙构成凸角的上、下两个斜面与角平分线的夹角均为30°~60°。
所述的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上斜面与弹片牙槽底平面夹角呈45°,所述的制动杆的后位制动齿牙的上斜面与底平面构成的夹角为45°;所述的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呈等腰三角形,它的上、下两个斜面与角平分线的夹角均为45°;所述的制动杆的首位制动齿牙朝向首位弹片方向,首位制动齿牙的上、下两个斜面与角平分线的夹角均为45°。
钥匙的前端的推压斜面与钥匙插入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
所述的每个后位弹片设有至少2个自上而下平行均匀排布的弹片牙槽,弹片牙槽的方向、大小、角度相同;在开启状态,在每个后位弹片上,其中一个弹片牙槽的底平面与制动杆的后位制动齿牙的底平面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的钥匙的每一个过渡平台相互平行,并与锁芯的轴线平行。
它的开启和封缄步骤分别是:
一、开启步骤如下:
a、后位弹片开启过程:由钥匙的推进,钥匙前端的推压斜面顶触首位弹片钥匙孔触压面时,后位弹片钥匙孔触压面全部处于被钥匙过渡平台顶压的开启状态,实现后位弹片无联动方式的一次开启;
b、首位弹片开启过程:由钥匙继续推进,钥匙前端的推压斜面完成自顶触首位弹片钥匙孔触压面到由过渡平台完全顶压首位弹片钥匙孔触压面的过程,使首位弹片向下位移开启;
c、制动杆开启过程:同时利用首位弹片的纵向位移,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上斜面向下顶压制动杆的首位制动齿牙的凸角的上斜面,通过斜面推动制动杆向后位弹片方向移动,使制动杆的制动端脱离与锁套底端的制动凹槽的配合,实现联动方式的二次开启;
d、与此同时,随着制动杆向后位弹片方向位移,使制动杆的后位制动齿牙与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啮合;
封缄步骤如下:
a、在抽拉钥匙的过程中,首先使钥匙脱离首位弹片的钥匙孔,首位弹片上端依靠弹簧进入锁套的轴向凹槽,回到锁定位置,实现无联动方式的一次封缄;
b、在抽拉钥匙的过程中,通过钥匙的回压斜面带动其中一个或几个后位弹片向下位移,后位弹片向下位移的同时,通过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上斜面顶压制动杆上的后位制动齿牙,使制动杆向锁套前端纵向位移,使制动杆的制动端与锁套前端的制动凹槽配合,实现联动方式的二次封缄;
c、钥匙完全抽出后,后位弹片上端依靠弹簧进入轴向凹槽,与首位弹片一起完成无联动方式的一次封缄;
d、制动杆进入制动凹槽位置后,制动杆的首位制动齿牙的凸角与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啮合。
在无钥匙状态下,使用技术性开启的分析:
1、挑压前位弹片,一定要依靠摩擦力才能够逐一完成每一个后位弹片进入开启位置。后位弹片与锁芯的摩擦力,是依靠锁芯的转角给后位弹片的压力所产生的。锁芯由于被制动杆的制动端与制动凹槽的配合封缄而不能够转动,因此锁芯和后位弹片不能够产生摩擦力,挑压后位弹片,结果还是导致每个弹片依靠弹簧又回到锁定状态。
2、挑压首位弹片,导致制动杆向后位弹片方向位移,使制动杆上的后位制动齿牙进入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中,此时的首位弹片虽然打开,后位弹片却被后位制动齿牙锁定。
3、此时,如果放松对首位弹片的控制,首位弹片依靠弹簧又回到锁定位置,返回再挑压后位弹片,又致使制动杆的制动端回到制动凹槽的位置,锁芯还是不能旋转。
4、如果不放松首位弹片的控制,再挑压后位弹片,由于后位制动齿与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啮合,此时的制动杆被首位弹片阻挡,所以无法挑压后位弹片作纵向移动,后位弹片依然处于锁定位置。
本发明所提供一种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在锁头内部,不仅保留了现有技术的弹片、制动杆和锁套的相互制动,而且进行了制动杆、弹片、钥匙的相互联动,通过这个联动结构实现的二次开启和二次封缄,使技术性开启顾此失彼、有效地提高了锁头的防盗性能;在价值工程上,也避开了如双制动杆的剩余功能的设计,使结构得到有效简化;同时在结构上尤注意与现有加工工艺的吻合,采用制动杆侧位安装、使制动杆与后位弹片和首位弹片侧位联动,有效地使后位弹片和首位弹片避开与制动杆和弹片槽孔的同时配合的现状,这样不仅降低了锁芯的加工工艺难度,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制动杆和后位弹片和首位弹片的加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联动方式一次开启装配图。
图2为图1A-A的剖视装配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动方式二次开启装配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锁芯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4C-C的剖视图。
图6为图4D-D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后位弹片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后位弹片左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首位弹片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首位弹片左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动杆主视图。
图12为图11B-B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动杆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动杆立体图。
图15为图1无联动方式一次开启俯视装配图。
图16为图3的联动方式二次开启俯视装配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钥匙主视图。
附图说明:1钥匙  2端盖  3锁芯  4锁套  5后位弹片6隔板  7轴向凹槽  8首位弹片  9锁芯联动端10前轴肩  11后轴肩  12轴向凹槽  13周向凹槽14制动杆滑槽对称面  15锁芯对称面  16弹簧压座17弹簧  18弹簧孔  19弹簧底座  20弹片钥匙孔21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  22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上斜面23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下斜面  24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25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底平面  26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上斜面27制动杆  28制动杆凸台  29后位制动齿牙  30首位制动齿牙31制动端  32首位制动齿牙下斜面  33首位制动齿牙上斜面34后位制动齿牙上斜面  35后位制动齿牙底平面  36制动杆滑槽  37弹片槽孔  38锁芯钥匙孔  39制动凹槽  40过渡平台41推压斜面  42推压斜面  43回压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4、图5、图6所示,一种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系包含有:一锁套4,该锁套包含有:上下对称的轴向凹槽7、12,周向凹槽,及锁套前端的制动凹槽;一端盖2,它与锁套后端配合安装;一锁芯3,其外径与锁套相应内径间隙配合,该锁芯包含有:一组沿轴向间隔分布的弹片槽孔37,弹片槽孔之间的隔板6,一沿轴向形成的制动杆滑槽36,及一贯穿前后的锁芯钥匙孔38,该锁芯钥匙孔与钥匙1配合,每个弹片槽孔的同一侧设有与之纵向相通的弹簧孔18,弹簧孔下方设有弹簧底座19;锁芯的前端设有锁芯联动端9;锁芯通过前轴肩10、后轴肩11与锁套4和端盖2配合,限定锁芯的轴向自由度。锁芯上制动杆滑槽36的对称面14与垂直的锁芯对称面15相交,且制动杆滑槽36的对称面14处于弹片槽孔高度的中部,锁芯上的制动杆滑槽与锁芯的弹片槽孔相通;一首位弹片8,与最前端(即首端)的弹片槽孔间隙配合,一组后位弹片5,其与相应的弹片槽孔37间隙配合,并与所述的轴向凹槽7、12间隙配合;首位弹片和后位弹片的中部形成的弹片钥匙孔20;在所述的每个弹簧孔18内置有控制后位弹片和首位弹片的弹簧17,弹簧置于弹簧底座19与弹簧压座16之间。
如图7、图8、图9、图10所示。在首位弹片8上形成至少一个弹片牙槽21,首位弹片8的弹片牙槽21由上斜面22和下斜面23构成夹角,呈等腰三角形,它的上、下两个斜面与角平分线的夹角均为45°。该上斜面和下斜面的角平分线与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底平面平行,或同处一平面上。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21,系形成在首位弹片的后平面的上下方位的中部,首位弹片的后平面垂直于锁芯对称面15,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槽口装配朝向与钥匙插入方向相反。
在每个后位弹片5上形成至少一个弹片牙槽24,每个后位弹片设有至少2个自上而下平行均匀排布的弹片牙槽,弹片牙槽的方向、大小、角度相同。后位弹片5的弹片牙槽24由上斜面26和底平面25构成直角三角状,弹片牙槽的上斜面与底平面夹角呈45°;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系形成在后位弹片的前平面的上下方位的中部。后位弹片的前平面垂直于锁芯对称面15,每个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槽口装配朝向与钥匙插入方向一致。
如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所述制动杆27包含有:一组沿其纵向间隔分布的后位制动齿牙29和首位制动齿牙30,在制动杆后端形成一凸台28,在制动杆前端形成制动端31。所述的制动杆上的首位制动齿牙,是由上斜面33和下斜面32构成凸角,与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啮合;所述的制动杆的首位制动齿牙朝向首位弹片方向。制动杆后部的后位制动齿牙的上斜面34与底平面35构成夹角,与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啮合。所述的制动杆的后位制动齿牙的上斜面与底平面构成的夹角为45°。所述的制动杆的首位制动齿牙的上斜面与下斜面与角平分线的夹角均为45°。在开启状态,在每个后位弹片上,其中一个弹片牙槽的底平面与制动杆的后位制动齿牙的底平面处于同一平面。
如图15、图16所示。制动杆27与所述的制动杆滑槽间隙配合,在制动杆后端形成一凸台28,与所述的周向凹槽13间隙配合;,在制动杆前端形成制动端31,与所述的制动凹槽39间隙配合。
如图17所示。一钥匙,与后位弹片的钥匙孔及首位弹片的钥匙孔配合。该钥匙包含有钥匙牙花,钥匙牙花是由过渡平台40、推压斜面41、42和回压斜面43构成。过渡平台40与推压斜面和回压斜面过渡连接。钥匙的前端的推压斜面与钥匙插入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所述的钥匙的每一个过渡平台相互平行,并与锁芯的轴线平行。
如图1、图15和图3、图16所示。它的开启和封缄步骤分别是:
一、开启步骤如下:
a、后位弹片5开启过程:由钥匙1的推进,钥匙前端的推压斜面41顶触首位弹片8钥匙孔触压面时,后位弹片钥匙孔触压面全部处于被钥匙过渡平台40顶压的开启状态,实现后位弹片无联动方式的一次开启;
b、首位弹片8开启过程:由钥匙1继续推进,钥匙前端的推压斜面41完成自顶触首位弹片钥匙孔触压面到由过渡平台完全顶压首位弹片钥匙孔触压面的过程,使首位弹片向下位移开启;
c、制动杆开启过程:同时利用首位弹片8的纵向位移,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上斜面向下顶压制动杆的首位制动齿牙的上斜面,通过斜面推动制动杆向后位弹片方向移动,使制动杆27的制动端脱离与锁套底端的制动凹槽39的配合,实现联动方式的二次开启;
d、与此同时,随着制动杆向后位弹片方向位移,使制动杆的后位制动齿牙与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啮合;
封缄步骤如下:
a、在抽拉钥匙的过程中,首先使钥匙1脱离首位弹片8的钥匙孔,首位弹片上端依靠弹簧进入锁套的轴向凹槽,回到锁定位置,实现无联动方式的一次封缄;
b、在抽拉钥匙的过程中,通过钥匙的回压斜面带动其中一个或几个后位弹片向下位移,后位弹片向下位移的同时,通过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上斜面顶压制动杆上的后位制动齿牙,使制动杆向锁套前端纵向位移,使制动杆的制动端与锁套前端的制动凹槽配合,实现联动方式的二次封缄;
c、钥匙完全抽出后,后位弹片上端依靠弹簧进入轴向凹槽,与首位弹片一起完成无联动方式的一次封缄;
d、制动杆进入制动凹槽位置后,制动杆的首位制动齿牙与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啮合。
在无钥匙状态下,使用技术性开启的分析:
1、挑压后位弹片,一定要依靠摩擦力才能够逐一完成每一个后位弹片进入开启位置。后位弹片与锁芯的摩擦力,是依靠锁芯的转角给后位弹片的压力所产生的。锁芯由于被制动杆的制动端与制动凹槽的配合封缄而不能够转动,因此锁芯和后位弹片不能够产生摩擦力,挑压后位弹片,结果还是导致每个弹片依靠弹簧又回到锁定状态。
2、挑压首位弹片,导致制动杆向后位弹片方向位移,使制动杆上的后位制动齿牙进入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中,此时的首位弹片虽然打开,后位弹片却被后位制动齿牙锁定。
3、此时,如果放松对首位弹片的控制,首位弹片依靠弹簧又回到锁定位置,返回再挑压后位弹片,又致使制动杆的制动端回到制动凹槽的位置,锁芯还是不能旋转。
4、如果不放松首位弹片的控制,再挑压后位弹片,由于后位制动齿与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啮合,此时的制动杆被首位弹片阻挡,所以无法挑压后位弹片作纵向移动,后位弹片依然处于锁定位置。

Claims (7)

1.一种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系包含有:一锁套,该锁套包含有:上下对称的轴向凹槽,周向凹槽,及锁套前端的制动凹槽;一锁芯,其外径与锁套相应内径间隙配合,该锁芯包含有:一组沿轴向间隔分布的弹片槽孔,一沿轴向形成的制动杆滑槽,及一贯穿前后的锁芯钥匙孔;一制动杆,与所述的制动杆滑槽间隙配合,该制动杆包含有:一组沿其纵向间隔分布的后位制动齿牙和首位制动齿牙,在制动杆后端形成一凸台,与所述的周向凹槽间隙配合,在制动杆前端形成制动端与所述的制动凹槽间隙配合;一组后位弹片,与弹片槽孔间隙配合,并与所述的轴向凹槽间隙配合,该后位弹片包含有:中部形成的弹片钥匙孔,在每个后位弹片上形成至少一个弹片牙槽;一首位弹片,与弹片槽孔间隙配合,并与所述的轴向凹槽间隙配合,该首位弹片包含有:中部形成的弹片钥匙孔,在首位弹片上形成至少一个弹片牙槽;一钥匙,与后位弹片的钥匙孔和首位弹片的钥匙孔配合,该钥匙包含有钥匙牙花,钥匙牙花是由过渡平台、推压斜面和回压斜面构成,过渡平台与推压斜面和回压斜面过渡连接;其特征在于:
锁芯上制动杆滑槽的对称面与锁芯的垂直对称面相交,且制动杆滑槽的对称面处于弹片槽孔高度的中部,锁芯上的制动杆滑槽与锁芯的弹片槽孔相通;
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系形成在后位弹片的前平面的上下方位的中部,所述的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由上斜面和底平面构成直角三角状;后位弹片的前平面垂直于锁芯对称面,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槽口装配朝向与钥匙插入方向一致,制动杆的后位制动齿牙的上斜面与底平面构成夹角,制动杆后部的后位制动齿牙与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离合;
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系形成在首位弹片的后平面的上下方位的中部,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由上斜面和下斜面构成夹角,首位弹片的后平面垂直于锁芯对称面,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槽口装配朝向与钥匙插入方向相反,所述的制动杆上的首位制动齿牙由上斜面和下斜面构成凸角,制动杆的首位制动齿牙与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离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为等腰三角状,它的上斜面和下斜面以角平分线对称;该上斜面和下斜面的角平分线与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底平面平行,或同处一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上斜面与弹片牙槽的底平面的夹角为43°~60°,所述的后位制动齿牙的上斜面与后位制动齿牙的底平面构成的夹角为30°~60°,制动齿牙的底平面与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底平面平行;所述的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呈等腰三角形,它的上、下两个斜面与角平分线的夹角均为43°~60°;所述的制动杆的首位制动齿牙朝向首位弹片方向,首位制动齿牙构成凸角的上、下两个斜面与角平分线的夹角均为30°~6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位弹片的弹片牙槽的上斜面与弹片牙槽底平面夹角呈45°,所述的制动杆的后位制动齿牙的上斜面与底平面构成的夹角为45°;所述的首位弹片的弹片牙槽呈等腰三角形,它的上、下两个斜面与角平分线的夹角均为45°;所述的制动杆的首位制动齿牙朝向首位弹片方向,首位制动齿牙的上、下两个斜面与角平分线的夹角均为4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其特征在于:钥匙的前端的推压斜面与钥匙插入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后位弹片设有至少2个自上而下平行均匀排布的弹片牙槽,弹片牙槽的方向、大小、角度相同;在开启状态,在每个后位弹片上,其中一个弹片牙槽的底平面与制动杆的后位制动齿牙的底平面处于同一平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钥匙的每一个过渡平台相互平行,并与锁芯的轴线平行。
CN2009202240818U 2009-07-24 2009-10-13 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47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240818U CN201747133U (zh) 2009-10-13 2009-10-13 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
US13/386,575 US20120125061A1 (en) 2009-07-24 2010-02-20 Linkage anti-theft lock head
PCT/CN2010/000226 WO2011009281A1 (zh) 2009-07-24 2010-02-20 联动式防盗锁头
JP2012520887A JP5739885B2 (ja) 2009-07-24 2010-02-20 連動式防犯シリンダー錠
EP10801841.7A EP2458116B1 (en) 2009-07-24 2010-02-20 Linkage anti-theft lock head
IL217581A IL217581A (en) 2009-07-24 2012-01-17 Head lock clasp to prevent thef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240818U CN201747133U (zh) 2009-10-13 2009-10-13 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47133U true CN201747133U (zh) 2011-02-16

Family

ID=43581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2408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47133U (zh) 2009-07-24 2009-10-13 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471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47133U (zh) 侧位联动式防盗锁头
CN101963010B (zh) 联动式启封防盗锁头
CN206468137U (zh) 锁体锁芯整体结构式防盗门锁
JP5739885B2 (ja) 連動式防犯シリンダー錠
CN201165786Y (zh) 一种锁芯可空转的锁头
CN201406883Y (zh) 单导杆式防盗水平锁头
CN201513025U (zh) 防撬门用锁具
CN203175217U (zh) 双功能马蹄锁
CN201460455U (zh) 一种防撬新型锁头及其钥匙
CN2823456Y (zh) 防盗锁
CN202718488U (zh) 销式电力表箱锁
CN202731450U (zh) 环槽式空转锁头
CN101666182A (zh) 防盗锁头以及钥匙
CN202689710U (zh) 防互开的排片式锁具及其锁芯和钥匙
CN201228472Y (zh) 带中心锁栓和半圆环弹珠的空转锁头及钥匙
CN201206374Y (zh) 一种内置式插芯门锁的锁头
CN201381696Y (zh) 针式防盗锁
CN203528649U (zh) 碟刹锁
CN204099634U (zh) 油田锁止式丝杠闸阀
CN203008574U (zh) 一种带保险塞及天地锁的自碰锁
CN203978013U (zh) 互锁双钥匙防盗锁
CN201090085Y (zh) 一种碟刹锁
CN202299684U (zh) 锁芯可空转的防盗锁头
CN202181762U (zh) 由制动杆升降控制锁具关闭和开启的叶片式锁头
CN201133160Y (zh) 一体双锁的安全车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u Jiqua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Go Through Formalities of Regist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