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24459U - 压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24459U CN201724459U CN2010201138389U CN201020113838U CN201724459U CN 201724459 U CN201724459 U CN 201724459U CN 2010201138389 U CN2010201138389 U CN 2010201138389U CN 201020113838 U CN201020113838 U CN 201020113838U CN 201724459 U CN201724459 U CN 2017244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or
- liquid separator
- refrigerant
- gas
- compression 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装置,其包括:压缩机和与上述压缩机相连的气液分离器。此外,该压缩装置还包括:冷媒传输通道,设置在上述压缩机的输出接口与上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接口之间,以使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通过上述冷媒传输通道传输到上述气液分离器内。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之间设置冷媒传输通道,使得留在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被气化,从而降低了因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的泵体内部所造成的损害,提高了旋转式压缩机在超低温下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减少了留在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一步提高了冷媒的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型旋转式压缩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低温热泵型热水器和低温型空调在低温下受冷媒和系统特性的影响,可能有极少部分的冷媒未完全气化,从而该部分冷媒可能会被吸入压缩机的泵体内部,对压缩机的内部形成液击,这将造成压缩机内磨损严重,影响压缩机的性能。如果严重撞击阀片,甚至将造成阀片断裂,压缩机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压缩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的泵体内部造成损害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装置,其包括:压缩机和与上述压缩机相连的气液分离器。此外,该压缩装置还包括:冷媒传输通道,设置在上述压缩机的输出接口与上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接口之间,以使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通过上述冷媒传输通道传输到上述气液分离器内。
优选的,上述输出接口为上述压缩机上的排气管,上述输入接口为上述气液分离器上的吸气管。
优选的,上述输出接口为上述压缩机的壳体上的排气开口,上述输入接口为上述气液分离器上的吸气管。
优选的,上述输出接口为上述压缩机上的排气管,上述输入接口为上述气液分离器的壳体上的吸气开口。
优选的,上述输出接口为上述压缩机的壳体上的排气开口,上述输入接口为上述气液分离器的壳体上的吸气开口。
优选的,上述输入接口设置在上述气液分离器的壳体的上部或下部。
优选的,上述冷媒传输通道为毛细管。
优选的,该压缩装置还包括:单向温控部件,设置在上述冷媒传输通道上,在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阈值时,上述单向温控部件控制上述冷媒传输通道开启;在环境温度高于上述阈值时,上述单向温控部件控制上述冷媒传输通道关闭。
优选的,上述单向温控部件为单向温控电磁阀。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之间设置冷媒传输通道,使得留在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被气化,从而降低了因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的泵体内部所造成的损害,提高了旋转式压缩机在超低温下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减少了留在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一步提高了冷媒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压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压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压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压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压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压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压缩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1、吸气管2、单向温控电磁阀3、毛细管4、排气管5和压缩机6。
其中,毛细管4连接在压缩机6的排气管5与气液分离器1的吸气管2之间,以使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的气态冷媒通过毛细管4传输到气液分离器1内,将留在气液分离器1内的液态冷媒进行气化。
具体的,在工作状态下,首先,气态和液态混合的冷媒通过气液分离器1,液态的冷媒被留在了气液分离器1,而气态的冷媒通过气液分离器1进入压缩机6内。然后,压缩机6对气态的冷媒进行压缩,产生高温的气态冷媒,并通过排气管5排出高温的气态冷媒。此时,极少部分的高温的气态冷媒通过排气管5、毛细管4和吸气管2再次进入气液分离器1。这样,通过毛细管4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的高温的气态冷媒与留在气液分离器1的液态的冷媒混合,使液态的冷媒进一步气化,变成气态的冷媒,以便进入压缩机6内进行压缩,从而降低了因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的泵体内部所造成的损害,提高了旋转式压缩机在超低温下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减少了留在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一步提高了冷媒的使用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毛细管4上设置有单向温控电磁阀3,在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阈值时,单向温控电磁阀3控制毛细管4开启;在环境温度高于阈值时,单向温控电磁阀3控制冷媒传输通道关闭。
例如,在常温下,单向温控电磁阀3关闭。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该单向温控电磁阀3逐步打开,以便实现毛细管4的开启。
实施例二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压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压缩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1、吸气管2、单向温控电磁阀3、毛细管4、排气管5、压缩机6。其中,压缩机6的壳体上设置有排气开口7。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毛细管4连接在吸气管2和排气开口7之间,以使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的气态冷媒通过毛细管4传输到气液分离器1内,将留在气液分离器1内的液态冷媒进行气化。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装置的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压缩机6对气态的冷媒进行压缩,产生高温的气态冷媒,并通过排气管5和排气开口7排出高温的气态冷媒。此时,极少部分的高温的气态冷媒通过排气开口7、毛细管4和吸气管2再次进入气液分离器1。这样,通过毛细管4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的高温的气态冷媒与留在气液分离器1的液态的冷媒混合,使液态的冷媒进一步气化,变成气态的冷媒,以便进入压缩机6内进行压缩,从而降低了因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的泵体内部所造成的损害,提高了旋转式压缩机在超低温下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减少了留在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一步提高了冷媒的使用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毛细管4上设置有单向温控电磁阀3,在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阈值时,单向温控电磁阀3控制毛细管4开启;在环境温度高于阈值时,单向温控电磁阀3控制冷媒传输通道关闭。
例如,在常温下,单向温控电磁阀3关闭。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该单向温控电磁阀3逐步打开,以便实现毛细管4的开启。
实施例三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压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压缩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1、吸气管2、单向温控电磁阀3、毛细管4、排气管5和压缩机6。其中,气液分离器1的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吸气开口81。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毛细管4连接在排气管5和吸气开口81之间,以使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的气态冷媒通过毛细管4传输到气液分离器1内,将留在气液分离器1内的液态冷媒进行气化。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压缩机6对气态的冷媒进行压缩,产生高温的气态冷媒,并通过排气管5排出高温的气态冷媒。此时,极少部分的高温的气态冷媒通过排气管5、毛细管4和吸气开口81再次进入气液分离器1。这样,通过毛细管4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的高温的气态冷媒与留在气液分离器1的液态的冷媒混合,使液态的冷媒进一步气化,变成气态的冷媒,以便进入压缩机6内进行压缩,从而降低了因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的泵体内部所造成的损害,提高了旋转式压缩机在超低温下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减少了留在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一步提高了冷媒的使用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毛细管4上设置有单向温控电磁阀3,在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阈值时,单向温控电磁阀3控制毛细管4开启;在环境温度高于阈值时,单向温控电磁阀3控制冷媒传输通道关闭。
例如,在常温下,单向温控电磁阀3关闭。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该单向温控电磁阀3逐步打开,以便实现毛细管4的开启。
实施例四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压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压缩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1、吸气管2、单向温控电磁阀3、毛细管4、排气管5和压缩机6。其中,压缩机6的壳体上设置有排气开口7,气液分离器1的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吸气开口81。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毛细管4连接在排气开口7和吸气开口81之间,以使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的气态冷媒通过毛细管4传输到气液分离器1内,将留在气液分离器1内的液态冷媒进行气化。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压缩机6对气态的冷媒进行压缩,产生高温的气态冷媒,并通过排气管5和排气开口7排出高温的气态冷媒。此时,极少部分的高温的气态冷媒通过排气开口7、毛细管4和吸气开口81再次进入气液分离器1。这样,通过毛细管4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的高温的气态冷媒与留在气液分离器1的液态的冷媒混合,使液态的冷媒进一步气化,变成气态的冷媒,以便进入压缩机6内进行压缩,从而降低了因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的泵体内部所造成的损害,提高了旋转式压缩机在超低温下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减少了留在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一步提高了冷媒的使用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毛细管4上设置有单向温控电磁阀3,在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阈值时,单向温控电磁阀3控制毛细管4开启;在环境温度高于阈值时,单向温控电磁阀3控制冷媒传输通道关闭。
例如,在常温下,单向温控电磁阀3关闭。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该单向温控电磁阀3逐步打开,以便实现毛细管4的开启。
实施例五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压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压缩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1、吸气管2、单向温控电磁阀3、毛细管4、排气管5和压缩机6。其中,气液分离器1的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吸气开口82。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三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由于吸气开口82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的壳体的下部,此时,当极少部分的高温的气态冷媒通过排气开口7、毛细管4和吸气开口82再次进入气液分离器1时,高温的气态冷媒从气液分离器1的下部往上部运动,以便更好地与留在气液分离器1的液态的冷媒混合,使得更多的留在气液分离器1的液态的冷媒被气化,变成气态的冷媒,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因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的泵体内部所造成的损害,提高了旋转式压缩机在超低温下的可靠性,以及提高了冷媒的使用效率。
吸气开口82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的壳体的下部,这一特征同样适用于实施例四,以便得到更好的气化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毛细管4作为冷媒传输通道,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此,例如,冷媒传输通道还可以是其他可传输气体的元件。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之间设置冷媒传输通道,使得留在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被气化,从而降低了因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的泵体内部所造成的损害,提高了旋转式压缩机在超低温下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减少了留在分液器中的液态冷媒,进一步提高了冷媒的使用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和与所述压缩机相连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媒传输通道,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输出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接口之间,以使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通过所述冷媒传输通道传输到所述气液分离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口为所述压缩机上的排气管,所述输入接口为所述气液分离器上的吸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口为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上的排气开口,所述输入接口为所述气液分离器上的吸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口为所述压缩机上的排气管,所述输入接口为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壳体上的吸气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口为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上的排气开口,所述输入接口为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壳体上的吸气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接口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壳体的上部或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传输通道为毛细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温控部件,设置在所述冷媒传输通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温控部件为单向温控电磁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138389U CN201724459U (zh) | 2010-02-08 | 2010-02-08 | 压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138389U CN201724459U (zh) | 2010-02-08 | 2010-02-08 | 压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24459U true CN201724459U (zh) | 2011-01-26 |
Family
ID=43492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13838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24459U (zh) | 2010-02-08 | 2010-02-08 | 压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2445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1311A (zh) * | 2018-07-12 | 2018-11-02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组件及其空调系统 |
CN109798701A (zh) * | 2019-03-21 | 2019-05-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连续制热的空调控制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
-
2010
- 2010-02-08 CN CN2010201138389U patent/CN20172445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1311A (zh) * | 2018-07-12 | 2018-11-02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组件及其空调系统 |
CN108731311B (zh) * | 2018-07-12 | 2024-05-10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组件及其空调系统 |
CN109798701A (zh) * | 2019-03-21 | 2019-05-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连续制热的空调控制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
CN109798701B (zh) * | 2019-03-21 | 2023-09-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连续制热的空调控制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63889A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1908838U (zh) | 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器 | |
CN203642549U (zh) | 压缩机组系统及热泵系统 | |
CN105318643A (zh) | 冰箱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201724459U (zh) | 压缩装置 | |
CN101358783A (zh) | 采用闪蒸器双向补气的热泵机组 | |
Hirano et al. | Study on scroll compressor behavior in case of liquid refrigerant injectio | |
CN105423621A (zh) | 一种双热源喷气增焓热泵系统 | |
CN102967092A (zh) | 一种保压组件及具有该保压组件的节能空调 | |
CN203879709U (zh) | 一种吸排气口直接相连的吸气消音腔 | |
CN203604204U (zh) | 旋转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4236168A (zh) | 压缩机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及回油控制系统 | |
CN104061723B (zh) | 空调系统 | |
CN105782038B (zh) | 旋转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4371670U (zh) | 旋转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3964472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5443385A (zh) | 双级增焓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201340142Y (zh) | 采用闪蒸器双向补气的热泵机组 | |
CN204025049U (zh) | 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105357907A (zh) | 一种电气控制柜 | |
CN202581937U (zh) | 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 |
CN204555402U (zh) | 一种一拖二分体式单元机制冷系统 | |
CN203627236U (zh) | 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7262771U (zh) | 变频空调器的过冷管组与变频空调器 | |
CN104121193A (zh) | 旋转式压缩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